第三章 形位误差测量

合集下载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三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

对称度
控制被测提取(实际)轴线的中心平面(或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的共 面(或共线)性误差。
位置度 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的实际位置对其理论正确位 置的变动量。理论正确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基准:三基面体系
三基面体系 a)三基面体系的基准符号及框格字母标注 b)三基面体系的坐标解释
单一要素
该要素对其它要素不存在功能关系,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 公差的要素。 关联要素 该要素对其它要素存在功能关系,即规定位置公差的要素。
第二节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在技术图样中一般都应用符号标注。 若无法用符号标注,或用符号标注很繁琐时, 可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或列表注明。 进行几何公差标注时,应绘制公差框格,注明 几何公差数值,并使用有关符号。
线轮廓度
理论正确尺寸: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 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而由形位公差
来控制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
面轮廓度
三、定向公差
定向公差是指被测关联要素的实际方向对其理论 正确方向的允许变动量,而理论正确方向则由基准确 定。
平行度 当两要素互相平行时,用平行度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
图4.4
(3)在多个同类要素上有同一项公差要求
第三节
几何公差带:
几何公差带
用来限制被测提取(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零件提取(实际)要素在该区域内为合格。
一、形状公差 是指单一提取(实际)要素形状的允许变动量。 公差带构成要素:
公差带形状——由各个公差项目特征决定。
公差带大小——由公差带宽度或直径决定。
① 单一基准是由单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用一个大写 字母表示,如图4.11(a)所示。 ② 公共基准是由两个要素建立的一个组合基准,用 中间加连字符“-”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4.11(b) 所示。 ③ 多基准是由两个或三个基准建立的基准体系,表 示基准的大写字母按基准的优先顺序自左至右填写在公差 框格内,如图4.11(c)所示。

互换性与测量第三章

互换性与测量第三章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4)公差值及有关符号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100:0.02
0.05 100:0.02
符号
解释说明 若被测要素有误差,则只允许中间部分 向材料外凸起。
标注示例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无基准要求的理想轮廓线用尺寸并且加注公 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的位置是不定的,可 在尺寸(22±0.1)内浮动。 有基准要求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正确尺寸加 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的理想位置是唯 一的,不能移动,而且这时线轮廓度公差带既控 制实际轮廓线的形状,又控制其位置。严格地说, 此种情况的线轮廓度公差应属于位置公差。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直线度公差带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 当给定二个方向(相互垂直的)时, 公差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差值 t 1X t2的四棱 柱内的区域。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第 三 章 形 状 和 位 置 公 差 及 检 测
★ 在给定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度 公差带是为公差值 t 1X 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 ★ 在任意方向的位置度 公差带是一圆柱体。 ③ 孔组的位置度 实际上,位置度常用来控制孔组的形位误差。 ★ 孔组 就是根据零件功能对一些孔需按一定位置 成组分布。如圆周均匀分布、等距或不等距 的行列式分布等。这些孔的特点是,各孔之 间的相互位置要求较高,如要求均匀分布、 等距分布或按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 分布。

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形位误差检测原则
S 被测实际要素
基准
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
被测实际要素 S 被测实际要素 基准
S
α
基准
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
3.定位误差的评定
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大小一般是有区别的。如 图4-29所示,其关系是:f形状< f定向< f定位 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则设计中对该要素 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应符合: T形状<T定向<T定位
被测零件
2.测量坐标值原则 测量坐标值原则是指利用计量器具的固 有坐标,测出实际被测要素上各测点的相对 坐标值,再经过计算或处理确定其形位误差 值。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是指测量实际被测要 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近 似表示形位误差值。
4.测量跳动原则
此原则主要用于跳 动误差的测量,因跳动 公差就是按特定的测量 方法定义的位置误差项 目。其测量方法是:被 测实际要素(圆柱面、 圆锥面或端面)绕基准 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 定方向(径向、斜向或 轴向)测出其对某参考 点或线的变动量(即指 示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 差) 。
被测实际要素 S S
a) 评定直线度误差 图4-26 最小包容区示例
被测实际要素 被测实际要素 S
f
S
c) 评定平面度误差 b) 评定圆度误差
2.定向误差的评定
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 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是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 包容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f或 直径 f的包容区域。
顶尖
被测零件
心轴
图4-31 径向和端面圆跳动测量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ξ3-1概述一、形状和位置公差在机器制造中的作用1. 形位误差概念: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零件表面、轴线、中心对称平面等的实际形状和位置相对于所要求的理想形状和位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此误差是这种误差叫做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2.形位误差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机器的使用功能是由组成产品的零件的使用性能来保证的,而零件的使用性能,不但与零件的尺寸误差有关,而且受到零件的形位误差的影响。

因此,不仅要控制零件的尺寸误差、表面粗糙度,还控制零件的形位误差,保证零件制造的工艺性和经济性及使用性能。

(作用:在加工中,对零件的尺寸误差加以限制,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制造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规定出合理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用以限制形状和位置误差,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形位公差标准主要由以下国标组成: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方式》;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 133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GB 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三、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1.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共有14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个,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公差)2个,位置公差3种8个。

如表所示:①形状公差1)直线度(─):限制实际直线的形状误差(即直线度误差)。

2:限制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即平面度误差3)圆度():限制实际圆的形状误差(即圆度误差)。

4)圆柱度():限制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即圆柱度误差)。

②形状或位置公差包括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③位置公差包括定向、定位、跳动三种。

(1)定位公差1)平行度():限制A对B的平行度误差。

2)垂直度():限制A对B的垂直度误差。

2-3 形位误差测量器具

2-3  形位误差测量器具
mm
边缘区域 (宽度)
160×100
188
2
250×160
296
3
400×250
471
5
630×400
745
8
1000×630
1180
13
1600×1000
1880
20
250×250
354
5
400×400
566
8
630×630
891
13
1000×1000
1414
20
准确度等级对应的整个工作面平面度公差值/μm
2级
15
715ຫໍສະໝຸດ 30178
18
35
20
9
20
40
22
10
22
45
25
25
50
30
30
60
35
(3)为了防止铸铁平板整体变形,使用完毕后,要 将工件从平板上拿下来,避免工件长时间对平板重压造 成铸铁平板的变形。
(4)铸铁平板不用时要及时将工作面洗净,然后 涂上一层防锈油,并用防锈纸盖上,用平板的外包装 将铸铁平板盖好,以防止平时不注意造成对平板工作 面的损伤。
(5)铸铁平板应安装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并 远离热源和有腐蚀的气体、液体。
§2-3 形位误差测量器具
一、刀口尺
具有一个刀口状测量面,用于测量工件平面形状误 差的测量器具称为刀口尺。
刀口尺
1.刀口尺的规格及精度等级
常用刀口尺的最大允许直线度误差
规格 (测量面长度/mm)
75 125 200 300 400 500
测量面直线度最大允许误差/μm
0级
1级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是一种用来测量工件形状与位置精度的方法。

常用的形位公差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仪器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测量座、千分尺、影像测量仪等,通过直接读数来测量工件的形位公差。

2. 光学投影仪法:使用光学投影仪来对工件进行形位公差测量,通过投影光线的变形来判断工件的形位公差。

3. 三坐标测量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器来对工件进行形位公差测量,通过测量工件的三个坐标值来确定工件的形位公差。

4. 触发法:使用触发器将工件的形状与位置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判断工件的形位公差。

5. 影像处理法:使用高分辨率的摄像设备对工件进行拍摄,通过对图像的处理来测量工件的形位公差。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形位公差测量。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章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章形状和位置精度设计

■ 平行度
■ 线对线平行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 平行于基准线,位于给定方 向上的两平行面之间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 差值0.1且在给定方向上平行 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线对线平行度
▲如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 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 线的圆柱内的区域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 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轴线 的圆柱面内
■ GB /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 号和图样表示法》
■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l-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
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 GB 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3.2 形状和位置公差
3.2.1 基本概念
■形状和位置误差的研究对象是机械零件的几何要素
△概念:几何要素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 的统称
△从不同角度对几何要素的分类
1.按存在的状态分类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通常用测量得到的
要素来代替。 ■理想要素:仅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即几何的点、线、
(0.03×0.05) ,且平行于基准要素的四棱柱的 区域。
A
■ 垂直度
■ 线对线垂直度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 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线对面垂直度 ▲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 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的区域
■ 线对面垂直度 ▲如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 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 圆柱面内的区域
距离为t的两平行面。
2、测量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不同 测量圆跳动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零件和指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一) 圆度误差的评定
圆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多种,GB7235-1987《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半径变化 量测量》标准中规定了四种圆心所作的圆为理想基准圆,来评定被测零件圆轮廓 的圆度误差。 这四种圆的同心是: ① 最小区域圆圆心
② 最小二乘方圆圆心
③ ④ 最小外接圆圆心 最大内切圆圆心
最小区域圆法评定圆度误差 最小二乘圆法评定圆度误差
Mahr Suzhou 2009-5
三、位置误差测量----跳动误差的测量
跳动与其他一些形位误差项目的关系:
----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相同各自半径差为各自公差值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 -----不同跳动是基准轴线上的同心圆。 -----圆度是振动实测表面的实际浮动。 ----径向圆跳动包含圆度误差,如被测工件有圆度误差,则肯定有径向圆跳动。但有 径向圆跳动不一定有圆度误差,因为还有不同轴的偏心影响。
Mahr Suzhou 2009-5
高低极点图
二、形状误差测量----形状公差种类与形状误差评定
②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
三角形准则:三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或相反),其中一个低极点(或高极点) 位于三个高极点(或低极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线上。 交叉原则:成相互交叉形式的两个高极点与两个低极点。
2.V型架法
Mahr Suzhou 2009-5
三、位置误差测量----跳动误差的测量
测量跳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顶尖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V形块和套筒的定位精度,而且对质量不大的被测件, 只要顶尖和顶尖孔二者之一的圆度误差较小,就可保证较高的回转精度,因此,在 测量跳动时,应尽可能用顶尖定位。 (2)使用套筒和V型块定位时,要注意确保轴向定位的可靠性,特别是测量端面圆 跳动和全跳动,轴向的变动将全部反映到测量结果中去。 (3)很多跳动测量是在车间生产条件下进行的,要避免振动和尘土赃物的影响。 测量前,应对顶尖和顶尖孔、V型块或套筒的工作面、被测工件的支持轴颈等部位 清洗干净。 (4)测量全跳动,保证指示表架沿与被测件回转轴线平行(测径向全跳动)或垂 直(测端面全跳动)方向移动的导轨,除应具备应有的精度外,还要运动灵活,指 示表架移动时,不得有滞阻或摇摆现象。决不能用导轨精度不够或不知精度情况的 测量装置来测全跳动。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高精度中等、较大尺寸的零 件,用光轴法测量
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T 11336:<直线度误差检测> “Measurement of departures from straightness”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代表性的有两类:直接光轴法测量和间接光轴法测量 直接光轴法测量分为激光束加四相限光电管(精度
二.理论正确尺寸 理论正确尺寸是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理 想方向或理想位置的尺寸。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三.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称为形 状公差。 形状误差 2.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称为位置公差。 位置误差 四.形位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是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形位公差带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
使形状误差值为最小的误差评定方法称 最小条件法或最小区域法,按此法得到 的形状误差值是唯一的。
若不同评定方法的结果有争议时,应以 最小条件法的评定结果仲裁。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作业:P159,III,题5
§3––3 形状公差及其测量
一 .直线度 1,直线度公差用于限制平面内的直线或空间
直线的形状误差。 直线度公差带有以下三种作用:
(1)用于控制平面内的被测直线的形状精度 (2)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给定方向上的形状
精度 (3)用于控制被测空间直线任意方向的形状精

第三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 素线,指在被测素线或
2,标注与公差带 其延长线上。 公差框格指引线垂直于 轴线,正指在尺寸标注 线上。
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的公差带,它表示轴或实际素线只允 许在相距为公差t1的两条平行直线内变动,超出这个范围 ,就意味着该零件不合格。

第三章 形位公差

第三章  形位公差

第三章形位公差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很大影响。

形位误差越大,零件几何参数的精度越低。

为了保证机械产品的质量和互换性,应该对零件给定形位公差,用以限制形位误差。

我国已经把形位公差标准化,发布了国家标准。

§2.1基本概念形位公差是研究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等几何要素。

图3.1 手柄如图3.1中所示的零件,它是由平面、圆柱面、端平面、圆锥面、素线、轴线、球心和球面构成的。

当研究这个零件的形状公差时,涉及对象就是这些点、线、面。

一般在研究形状公差时,涉及的对象有线和面两类要素,要研究位置公差时涉及的对象除了有线和面两类要素外,还有点要素。

1、零件几何要及分类l)按结构特征分◎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

如图2.1中的圆柱面和圆锥面及其他表面素线、球面、平面等,都是轮廓要素。

零件内部形体表面、如内孔圆柱面等,也属轮廓要素。

◎中心要素:是具有对称关系的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点、线、面。

其特点是实际零件不存在具体的形体而是人为给定的,它不能为人们接感觉到,而是通过相应的轮廓要素才能体现出来的。

如图2.1的圆柱体轴线,它是由圆柱体上各横截面轮廓的中心点(即圆点)所连成的线。

零件上的中心线、中心面、球心和中心点等属于中心要素。

2)按存在状态分◎理想要素:是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它是按设计要求,由图样给定的点、线、面的理想形态,它不存在任何误差是绝对正确的几何要素。

理想要素是作为评定实际要素的依据,在生产中是不可能得到的。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测量时由测得要素来代替。

3)按检测时的地位分◎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如图3.2中的Фd2圆柱面和Фd2的台肩面等都给出了形位公差,因此都属被测要素。

图3.2 零件几何要素◎基准要素零件上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的要素为基准要素。

基准要素在图样上都标有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图3.2中,Фd2的中心线即为基准要素。

公差与测量技术_第3章_形位公差及检测

公差与测量技术_第3章_形位公差及检测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身、发动机、底盘等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用于飞机、火箭、卫星等设备的制造和装配以确保其性能和安 全性。
机械设备制造: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装配如机床、机器人、医 疗器械等。
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工件的位移、角度等参数来间接测量形位误差
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非接触测量如投影仪、光学测量仪等
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适用于精密加工和检测
计算机辅助测量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精度 和效率
汽车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公差检测 汽车车身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轮胎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电子系统的形位公差检测
航空航天领域:用于飞机、卫星等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汽车制造领域: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检测 机械制造领域:用于机械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电子制造领域:用于电子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建筑工程领域:用于建筑结构的制造和检测 医疗设备领域:用于医疗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满足客户需求:形位公 差与测量技术的提高有 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提 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 定性
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技 能提升
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技 术如激光测量、三维扫描 等
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加强与生产部门的沟通和 协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及时 性和有效性
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确定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 编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数据、
分析结果、结论等

互换性

互换性

关联要素的作用尺寸
是局部实际尺寸与位置误差综合的结果。是指结 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或与实际轴外接)的最 大(或最小)的理想轴(或孔)的尺寸。而该理想轴 (或孔)必须与基准要素保持图样上给定的功能关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图例
G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G基准平面
-0.013 -0.028
B
Φ0.01 G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公差 带的特点,牢记各项形位公差的符号,能在图纸上正确 的标注,误差值的评定准则及测量方法,公差原则的应 用。
重点 各形状和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标注。
难点 公差原则。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五节 公差原则
定义:确定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相互关系所遵循的原则。
边界:最大实体边界。 测量:可采用光滑极限量规(专用量具)。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包容要求标注
φ3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包容要求应用举例
如图所示,圆柱表面遵守包容要求。 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尺寸
为最大实体尺寸ø20mm, 其局部实际尺寸在ø 19.97mm~ø20mm内。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MMS±t
t—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号用于轴,“-” 号用于孔。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举例(一)
如图所示,该轴应满足下列要求:
实际尺寸在Ø19.7mm~Ø20mm之内;
实际轮廓不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 大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MVS=dMMS+t=20+0.1=20.1mm;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三章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检测形位误差共()课时§3-1 概述课时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四、形位公差带教学目标:热爱机加行业教学工具:教案、课本讲解知识点:一、零件的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形位公差研究对象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和面的几何要素。

1.按存在状态分为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2.按结构特征分为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4.按功能关系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三、形位公差的标注1.公差框格的标注(1)在矩形方框中给出,方框由两格或多格组成。

框格中的内容按从左到右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填写,框格中内容由公差特征符号、公差值、基准(形状公差不标注基准)及指引线等组成。

(2)公差值用线性值,如公差带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则在公差值前加注Φ;如是球形的则加注“SΦ,当一个以上要素作为被测要素,如6个要素,应在框格上方标明。

(3)如要求在公差带内进一步限定被测要素的形状,则应在公差值后面加注下表中的特殊符号。

(4)如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为方便起见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下面。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标注规定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指引线可从框格的任一端引出,引出段必须垂直于框格;引向被测要素时允许弯折,但不得多于两次。

当被测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将箭头置于要素的轮廓线或轮廓线的延长线上(但必须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该点指在实际表面上。

如下图所示。

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或由带尺寸要素确定的点时,则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如下图所示。

对几个表面有同一数值的公差带要求,可按下图方法进行标注。

3.基准的标注相对于被测要素的基准,采用带圆圈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基准符号(字母E、I、J、M、O、P、L、R、F不采用),圆圈用细实线与粗的短横线相连,表示基准的字母也应注在相应的公差框格内。

精密测量技术03.ppt

精密测量技术03.ppt
(2) 实际要素是指零件实际存在的要素,通常用测量得到 的要素来代替实际要素。
2021/2/13
6
3.按所处地位分为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1) 被测要素是指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是检测的对象。
(2) 基准要素是指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 素,在图样上用基准代号进行标注。
不相同,所以在生产实际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
测量方法。
形位误差分为两部分: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一、形位误差
形位误差是被测实际要素允许形状和位置变动的
范围。
2021/2/13
1
二、形位误差的特征项目及符号
(一)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 要素的变动量。形状误差涉及到的要素是线 和面,是单一要素。
直线度(—)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 )
(二)形状误差或位置误差:
线轮廓度(⌒)面轮廓度(⌒)
2021/2/13
2
(三)位置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一个具有确 定方位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和 方向由基准确定。
属于定向特征的:平行度(∥)垂直度(⊥)
倾斜度(∠)
属于定位特征的:同轴度(◎)对称度( )
形位误差值前加注 “ø”,表示其误差带 为一圆柱体。
2021/2/13
15
平面度
平面度误差带是距离 为误差值t的两平行 平面之间的区域。如 图所示,表面必须位 于距离为误差值 0.1mm的两平行平面 内。
2021/2/13
16
圆度
圆度误差带是垂直于轴线 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 误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 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 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 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半径 差为误差值0.02mm的两 同心圆内。

互换性第7次课

互换性第7次课

(5)右凸台端面对左凸台
端面旳平行度公差为 0.02mm。
◎ φ0.015
AABiblioteka BA0.005∥ 0.02
B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标注旳解释
(1)φ100h6圆柱表面旳 圆度公差为0.005mm。
(2)φ100h6轴线对 φ40P7孔轴线旳同轴度 公差为φ0.015 。
(3)φ40P7孔旳圆柱度 公差为0.005mm。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端面全跳动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 直旳两平行平面之间旳 区域。
其公差带与端面对 轴线旳垂直度公差带是 相同旳,所以两者控制 位置误差旳效果也是一 样旳。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如图所示,端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旳连续回转, 同步,指示表作垂直于基准轴线旳直线移动,在整个 测量过程中,指示表旳最大读数差不得不小于公差值 0.05mm。
(1)给定一种方向时,是距离为 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要素 旳两平行平面之间旳区域。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当给定两个相互 垂直旳方向时,公差 带是正截面尺寸为公 差值t1×t2,且平行 于基准要素旳四棱柱 内旳区域。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公差值为 0.1mm×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旳四棱柱内。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3)当给定任意方 向时,公差带是直 径为公差值φt,且 平行于基准要素旳 圆柱面内旳区域。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旳圆柱面内。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垂直度:(线对线、面对线、面对面、线对面四种)
当两要素相互垂直时,用垂直度公 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旳方向误差。

公差1_第三章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公差1_第三章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图3-24 被测要素为任一部分 和整个部分的标注
第三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图3-25 用符号表示附加要求
第三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5)全周(轮廓)符号的标注:对适用于视图所示的所有轮廓线或轮 廓面的形位公差要求,可在公差框格指引线的弯折处画一个细实 线小圆圈,如图3-26所示。
图3-26 全周符号的标注
第三章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第三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四节 形位误差的检测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形位公差标准 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在GB/T1182—1996中规定了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见 表3⁃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表3-1 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
第二节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一、形状误差和形状公差
1.形状误差 单一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图3-6 最小条件
第二节 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
2.形状公差 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全量。
二、位置误差和位置公差
1.位置误差 关联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 2.位置公差 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第三章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第三节形位公差的标注第四节形位误差的检测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形位公差标准二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在gbt11821996中规定了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见第一节基本概念表3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第一节基本概念表3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三形位公差的代号标准规定在技术图样中形位公差采用形位公差代号标注
6)理论正确尺寸的标注如图3-27所示,在尺寸数字之外加细线方 框。
第三节 形位公差的标注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C
A
B
图4-20 中心基准要素的标注
(3)当基准要素为中心孔或圆锥体的轴线时,则按图 4-21所示方法标注。
B4/7.5 GB145-85
B4/7.5 GB145-85
A A
B
A
图4-21 中心孔和圆锥体轴线为基准要素的标注
(4) 任选基准的标注
0.03
A
A
图4-22 任选基准的标注
返回
第二节 形状公差

被测实际要素
f1

最小区域

轮廓要素的最小条件
L2 被测实际要素
d1
L1
中心要素的最小条件
2)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 )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 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 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 f的包容区域。形状误差值用最小 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按最小包容区评定形状误差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 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评定形状误差。当采用不 同评定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 为评定结果的仲裁依据。
二、形位误差的评定
1.形状误差的评定 . 1)最小条件 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是“最小条件”:即被测实 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1) 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 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 并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2) 中心要素 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 实际中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φt
公差带 定义
标注和 解释
2.平面度 .
其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带定义: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b: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 图c:被测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 的两平行平面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形位误差测量⇩形位误差检测基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的测量⇩位置误差测量⇩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形位误差的分类⇩形位误差评定⇩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形状和位置误差定义:加工完毕的零件,其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相对于理想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的偏移量。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3)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形状和位置精度是评定零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几何要素: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构成的,这些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称为几何要素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1)按是否存在误差分理想要素:是指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即不存在形位和其它误差的要素。

实际要素:零件上存在并具有一定误差的要素。

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2)按设计要求分被测要素:是指图样上给出了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也就是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

基准要素:指图样上规定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的要素。

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3)按功能要求分单一要素:是指对要素本身提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关联要素:指相对基准要素有方向或位置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要求的被测要素。

一、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4)按几何结构特征分轮廓要素:指构成零件轮廓的点、线和面的要素。

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点、线、面或轴线的要素。

二、形位误差的分类形状误差位置误差三、形位误差评定1.最小条件:理想要素位于零件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使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偏离值为最小。

三、形位误差评定2.最小区域:若用包容概念来表达“最小条件”就称为最小区域。

形状误差数值的大小用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来表示,即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 或直径φf的区域。

3.1 形位误差检测基础三、形位误差评定3. 位置误差评定:(1)按照最小条件确定基准的理想要素的方向和位置(2)由基准理想要素的方向或位置确定被测理想要素的方向或位置(3)将被测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与其理想要素的方向或位置进行比较,以确定误差值基准是指理想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和位置由基准确定。

但在位置误差评定中,基准是由实际基准要素来确定的。

1. 基准建立原则由实际基准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实际基准要素的理想要素为基准,而理想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

(1)体外原则:对于轮廓基准要素,规定以其最小包容区域的体外边界作为理想要素;(2)中心原则:对于中心基准要素,规定以其最小包容区域的中心要素作为理想要素2. 基准体现方法(1)模拟法:以具有足够精度形状的面、线、点与实际基准要素相接触来体现基准,注意这些模拟基准与实际基准接触应符合最小条件;(2)直接法:当实际基准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就以其自身为基准2. 基准体现方法(3)分析法:通过对实际基准要素进行测量,然后经过数据处理求出符合最小条件的理想要素作为基准;(4)目标法:以实际基准要素上规定的若干点、线、面构成基准。

它主要用于铸、锻、焊接等粗糙表面或不规则表面,以保证基准的统一。

(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将被测要素与理想要素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

(2)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的坐标值,经数据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具有代表性的参数表示形位误差值。

(4)测量跳动原则: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或线的变动量。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检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被测实际要素合格与否。

直线度误差定义:被测实际线对理想直线的偏移量(变动量)直线度误差分类:(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直线度误差的评定⇩直线度误差的测量方法⇩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一、直线度误差的评定1、最小区域法以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来表达直线度误差值。

(1)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最小区域要求两平行直线包容被测实际线成高低相间三点接触。

(2)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最小区域要求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线成高低相间三点接触(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最小区域判别困难,仅能用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

一、直线度误差的评定2、两端连线法以被测要素的两端点连线作为理想直线,被测实际要素对其最大变动量为直线度误差。

f=f1+f2一般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线度误差大于最小区域法评定误差值。

但当被测要素为全凸或全凹形时,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果相同。

直线度误差测量的两个过程:1. 首先确定测量对象,然后确定基准直线,测量出实际线各点相对与理想直线的偏差值。

2.根据这些测量数据,用误差评定的方法算出直线度误差。

通常采用“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理想要素用模拟方法体现。

理想直线体现方法:实物(刀口尺,标准平尺,光学平晶)光线(自准直仪,双频激光准直仪)水平面(平板,模拟平面)(1)测微法(2)平晶干涉法(3)跨步仪法(4)光轴法(5)水平仪法(1)测微法用平板或平尺某一方向作为理想直线,在平板上移动指示表座,由指示表读出被测零件表面相对于平板的直线偏差。

a 、在测小尺寸精密平面的直线度误差时方法:把平晶置于被测表面,在单色光照射下,两者之间形成等厚干涉条纹,条纹弯曲度为a ,两条纹相邻间距为b ,则直线度误差2a fb λ=⨯b 、在测较长表面的直线度时,用三点连环干涉法方法:当被测平尺长为200mm 时,可用ф100mm 的圆形平晶,分四段测量,以两端点连线,测中间点的偏差。

每次平移50mm ,三次测得值a 1、a 2、a 3。

例:用ф60mm 的平晶以三点连环干涉法测量一长度为150mm 平尺的直线度误差。

以两个支撑点的连线作为理想直线测量第三点相对于此连线的偏差。

方法:a 、把跨步仪放在高精度的平板上,将指示表调零。

b 、将跨步仪放在被测面上测量,每移动一个l 距离,读一个值:a 2,a 3 …c 、作图将a 2 、a 3 …统一到同一基准下得到y 2、y 3…..(3)跨步仪法1(2)i i i iy y a i -=+≥用自准直仪和瞄准靶进行测量。

测量基准是光轴。

(4)光轴法(5)水平仪法方法:a、把水平仪固定在桥板调零。

b、将被测表面分为长度为l的若干小段。

c、将固定有水平仪的桥板放在被测面上,测出每段的相对数值,再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直线度误差值。

三、直线度误差的数据处理直线度测量的数据处理可按最小区域法或两端点连线法进行,而这两种方法均可用图解法和计算法分别进行。

例:用分度值为0.02mm/m的水平仪测量长度为1.4m的机床导轨,桥板跨距为200mm,各测量点上水平仪的读数(格数)依次为:+2,-1,+3,+2,0,-1,+3。

求该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解:1. 按最小区域法求误差值(1)图解法包容误差的两平行线沿着y向的距离为3格,则0.021. 按最小区域法求误差值(2)计算法221221()()g g g d g d f y y y y g g -=----b 、两平行直线包容实际直线时,以高-低-高相间接触时a 、两平行直线包容实际直线时,以低-高-低相间接触时222121()()d d g d d g f y y y y d d -=-+--6465(51)362f -=-+⨯-=-格本题以低-高-低相间接触,则2. 按两端点连线法求误差值(1)图解法沿y 向取误差曲线上偏离理想直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代数差为直线度误差。

最高点4:+1.43格;最低点6: -1.86格则1.43( 1.86) 3.3f =--=格0.02200 3.30.0132mm 1000f =⨯⨯=化成线值:2. 按两端点连线法求误差值0i n i i i i h h h n ∆=-∑∑各测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2)计算法i ——测量点序号;n ——测量间距数或段数;h i ——各测量点读数值直线度误差:max minf h h =∆-∆max min 1013() 3.377f h h =∆-∆=--=格则本题:3.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平面度误差的测量方法⇩平面度测量的布点形式⇩平面度误差的评定平面度误差定义: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平面的变动量平面度误差测量的三个过程:1、首先确定测量对象,然后确定测量方法。

2、确定平面度测量的布点形式。

3、确定基准平面,选用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计算。

通常采用“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体现理想要素的有精密平台、平晶、水平面等。

1、平晶干涉法当被测表面较小且精度较高时,用平晶作为理想平面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

将平晶放在被测表面上,观测干涉条纹。

22n f a b λλ⎧⋅⎪⎪=⎨⎪⋅⎪⎩条纹封闭条纹不封闭n -干涉条纹环数;a -条纹最大弯曲量;,b-两条纹相邻间距2、测微表法将测微表与被测放于基准平面上,按规定的布线形式,测量各点相对与基准平面的偏差值。

3、水平面法(节距法)用水平仪或自准值仪对大型平面按规定的布线形式逐线测直线度偏差,确定基准平面,确定各点相对与基准平面的偏差值。

1、对角线(米字线)布点(1) ≤400×400(mm)时,测6个截面9个点(2) 450×600~1000×1500(mm)时,测8个截面25个点(3) 1500×2000~3000×5000(mm)时,测12个截面49个点2、网格布点精度较高-闭式布点精度较低-开式布点三、平面度误差评定1、最小区域法2、对角线法3、三点法按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f 评定平面度误差。

最小区域法的判别方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表面时,至少有四点或三点接触(1)三角形准则:三个高点与一个低点,使低点投影位于三个高点构成的三角形内,或相反。

0-9-7-16-210-50-13(2)交叉准则:两个高点与两个低点,使两高点投影位于两低点连线两侧(3)直线准则:两个高点与一个低点,使低点投影位于两高点连线之上,或相反。

最小区域法的判别方法:由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实际表面时,至少有四点或三点接触-4-20-8-6-50-3-80-80-3-15-20-7-52、对角线法以通过被测平面上一条对角线,并且平行于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作为理想平面,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正值与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作为被测实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0-1482346当平面上各测点数值(两对角)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可用基面转换原理。

819μmf =+-=073-485-1-58412μmf =+-=绕0-0轴转061-3841-43、三点法以通过被测平面上相距最远的,且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等高点建立理想平面,各测点对此平面的偏差中最大正值与最大负值的绝对值之和,作为被测实际表面的平面度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