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5年级下数学长方体(一)知识点归纳整理,例题讲解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 2 . 长方体(一)【知识点归纳】一.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5、棱长和的变形: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 10 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 = 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 = 高的长度;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 = 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 = 高× 4+ 长× 2+ 宽× 2+ 打结部分长度 20 × 4+30 × 2+10=150cm【典例讲解】例1.一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8cm,高是4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cm)【分析】已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8厘米的正方形,高4厘米,由此可知长方体的4个侧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8×2+4×4)厘米.【解答】解:28×2+4×4=56+16=72(cm)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cm.故答案为:7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例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铁块.(1)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2)把它放在桌面上,占多大面积?【分析】(1)棱长是15cm,根据正方形棱长总和=棱长×12,计算即可;(2)棱长是15cm,求它放在桌面上占多大面积,就是求它的底面积,是棱长×棱长,计算即可.【解答】解:(1)15×12=180(cm)答:它的棱长总和是180cm.(2)15×15=225(cm2)答:把它放在桌面上,占225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底面积、棱长总和公式的应用,解答此类的题要特别注意单位.练习:1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 、一个长方体 ( 非正方体 )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认识长方体》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棱长顶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照、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依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依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下列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一样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
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思想品德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
采取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一):展开与折叠》说课课件
引导学生感悟: ①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正方体的六个面大小都相当) ②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剪开的方法不同,得到的展开图形 也不相同) ③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面的位置特点等(相对的面隔一个出现)
2、探索怎样的平面图形才能够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并总结归纳出判断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方法:
板块三、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简单的展开与折叠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实这样的 方法还可以研究其它的立体图形。相信同学们随着课后的不断研究一 定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在这节课的最后做这样一个延伸,主要是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 究方法的指导,体现学科的价值。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探索正方体展开图形的特征。 学生通过自己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归纳与总结正方体展开图形 的相关知识: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像这样由正方体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沿正方体的7条棱剪开,可以把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展开后有 11 种不同的展开图。
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反思我找到了一 些不足: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展开图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很好地结合起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教案 1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用: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五年级下数学——长方体
五年级下数学——长方体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或者是长×4+宽×4+高×4C=(a+b+h )×4 或者C=a ×4+b ×4+h ×4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C=a ×1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²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
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补充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3、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4、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5、认识体积、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6、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m³=1000dm³ 1dm³=1000cm³ 1L=1000ml 1L=1dm³ 1ml=1cm³1.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2. 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3.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本单元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长方体的认识基础性作业一叠刮画纸,叠放整齐后,它是一个长方体吗?如果变弯曲呢?如果斜放着呢?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到的长方体的特征来解释。
猜一猜:(1)、长10米,宽2.5米,高3米的物体是什么?(2)、长、宽、高均为5.7厘米的正方体物体时什么?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门口都要挂灯笼。
淘气也想要做一个长方体的灯笼。
同学们来帮帮他。
(1)、上面的长是()厘米,宽是()里面(2)、左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面积为108厘米的面有()面和()面。
(4)、要制作这个长方体的灯笼,需要()厘米的木条。
几袋小棒,哪袋小棒能组成长方体?哪袋不能?第一袋第二袋小棒长度根数5厘米4根6厘米4根7厘米4根小棒长度根数5厘米2根6厘米6根7厘米4根小棒长度根数18cm6cm10cm第二袋发展性作业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cm、6cm、5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96分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多少分米?把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有几种摆法?把各种摆法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记录下来。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长方体(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学习新知:一、复习准备。
1、观察后回答: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2、出示各个实物或多媒体图片,并指导学生将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各个长方体和其它物体摆一起,小组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②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都是占有一定的什么?(空间,占有一定空间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③你知道这里面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④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让学生说)二、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课。
(一)出示第13页图中的各个实物或多媒体图片,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用手数一数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归纳: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等。
2、认识长方体的棱。
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一)教案部分课时一:《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ひ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和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棱学生实际操作: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202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材的编写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并能根据特点解决一些加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的等几何图形得基本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性质,另一方面,由平面图形拓展到立体图形,既是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是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二、说学情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之始,掌握学生的情况尤为重要,我接着说一下学情。
一方面: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始增强,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
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控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在五年级上册中学习关于长方形的一些基本知识,而本节课正是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探究长方体的认识,所以有很多的学生对于以上所学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仍有难度。
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学习,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
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之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主要运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版(共38张PPT)
3、有一根150cm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 体框150-6)÷12 =144÷12 =12(厘米)
4、小明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 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正方体框架, 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0+20+10)x4
=(长+宽+高)X 4
随堂练习
1、长方体有( 6 )个面,它们一般都是( 长方形 ), 也有可能有( 2 )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都 叫做( 相对面),他们相对的面积( 相等 )。 3、长方体有( 12)条棱,每相对的( 4 )条棱算作一 组,可以分成( 3 )组。
正方体棱长=棱长总和÷12
例3 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12分米,
宽是8分米,高是4分米。如果把这根铁丝改围成一个
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12+8+4)x4 =24x4 =96(分米) 96÷12=8(分米)
随堂练习
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框架,若把它改成一个长10分
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分
100÷4-(8+12) =25-20 =5(厘米) 12x5=60(平方厘米)
例3 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 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30+20)x2+20x4 =100+80 =180(厘米) 180+10=190(厘米)
例4 用一根长28厘米的铁丝做一个棱长是整厘米数的 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可能是多少 厘米?想一想,填一填。
4、相较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 ( 长)、( 宽)、( 高)。
最新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材解析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及说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这一单元为例,进行简单的单元整体框架梳理,并结合一节课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诊断、单元思考及课例分享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逻辑结构(横纵对比)纵向对比北师大的各册教材,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本形状特征,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后续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将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也是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其它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类直柱体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具体目录、课时及要求如下:《长方体(一)》这个单元由4部分主要内容,分6个课时完成教学。
在教学中,设计了搭一搭、剪一剪、涂一涂等多种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空间推理的能力,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们积累研究立体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横向对比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人教版,4大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都差不多,其中苏教版、人教版、浙教版的对这块内容的知识编排尤为相似我们。
选择了北师版和人教版为例进行了对比。
北师大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安排在同个课时,而其它教版则拆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其次北师大专列了一课时进行学习“露在外面的面”,苏教版增学了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另外也只有北师大版教材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知识推后单元进行教学,其它教版则紧跟其后进行教学,更加关注知识间的连续性,而北版教材则经常将一些大单元内容切分成小单元,冷却一下后再进行后续学习,避免学习疲劳,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情分析: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1)复习课
a a a b S长方体=2ab+2ah+2bh
=2(ab+ah+bh) S正方体 =6a2
s侧=ch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 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4 厘 米 6厘米
5厘米
6×5+6×4+5×4) ×2 = (30+24+20) ×2 = 74×2 =14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
是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 展开后,都是平面图形?
球体的展开图是不是平面图形?
考考你
1、如果“你”在前面,那么什么在后面? 了 太 你 们 棒 !
KEY: 棒
2、“坚”在下,“就”在后,“胜”、“利” 在哪里?
坚 持 就 是
胜
利
什麽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叫做它的表面积。
上 左 前 下 后 右 上
从正面看:
共5个面露 在外面。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现在呢?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了?增加了几个面?
从正面看:
共7个面露 在外面。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现在呢?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了?增加了几个面?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共9个面露 在外面。 从上面看:
现在一共有( 在外面。
9 )个面露
小正方体的棱长为50厘米,露 在外面的面的面积是( 22500) 平方厘米。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 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5 米
4米
3米
(4×3+4×2.5+3×2.5) ×2 =(12+10+7.5) ×2 =29.5×2 =59(平方米) 答:他的表面积是59平方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体》课件
(3)观察这个鞋盒,一次最多能看到( 3 )个面。
3.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小棒(有多余),试着用这些 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形框架。
小棒长度 9 cm
7 cm 4 cm
根数 3 8 5
(1)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长多少厘米? 答: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长7cm、7cm和4cm。
分析:要装彩灯的是长方体的2条长、2条宽和4条高。
2×90+2×55+4×22 = 378(m) 答:工人叔叔至少需要378m的彩灯线。
2.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 m、高3 m的长方体铁丝框架,至少 需要多少厘米的铁丝?
周长 =(长+宽)×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4
= 底面周长×2+高×4
不相等
长
宽 高
长方体有_4__条长;_4__条宽;_4__条高。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__4_条__长__+__4_条__宽__+__4_条__高_________
= _(__长__+_宽__+_高__)__×__4_____________
思考:把长方体其中的一条棱隐藏起来,还能画出原来的样子吗?
(1)把图样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
上同样的颜色。
(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厘米。
(4)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
图1
几个面?
2.(教材P21第3题)
你还能发现什么?
a
c b
(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答:有3条。 (2)和a相交且垂直的棱是哪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答:有3条。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1:五年级上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位置》是学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根底上,进一步学惯用两个数〔从两个维度〕来描绘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浸透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描绘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1、师生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
因此,本课一开场抓住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让学生先做自我介绍,再比一比谁能把自己介绍得更清楚,让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还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现实活动中,初步感受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联络实际,学习新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位置,已有较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这局部内容时,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
学生在明确我们习惯上怎样来分小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坐在第几组的第几个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最后再开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全班的参与意识,变一问一答式教学为全员参与的玩中学,乐中知,同时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此后,通过填写座位卡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的座位卡进展比拟。
进一步明确:从两个方面〔维度〕描绘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此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浸透,深化了知识的内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3、创设活动情境,感受位置荷兰数学家和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我先利用课件让学生发现电影院座位的排列规律,然后创设实际活动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通过理论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本领,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1)】
一认,想一想。
生: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师:所以,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包含正方体,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三、达标检测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练一练的一些课后习题。
1.找一个样子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它的顶点、面和棱。
生:我手里是一个包装盒,这是它的顶点,它一共有8个顶点。
这是它的面,它一共有6个面。
这是它的棱,它一共有12条棱。
2.右图是一个长方体盒子。
(上、下两面近似认为
一致,单位:cm)
⑴这个盒子的上面是什么样子?
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面和它
样子、大小都相同?左侧面呢?
⑵哪个面的长是36cm、宽是10cm?
(1)这个盒子的上面是长方形,长是36cm,宽是28cm;下面和它样子、大小都相等;左侧面是长方形,长是28cm,宽是10cm。
(2)这个盒子的前面和后面长是36cm,宽是10cm。
3.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4cm 长=2cm 长=3cm
宽=2cm 宽=2cm 宽=3cm
高=2cm 高=5cm 高=3cm
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样子的?它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
生:这个粉笔盒是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0cm,有六个面完全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一)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
学习
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
学习
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面
棱
顶点
长
方
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