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读书感悟)
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读书感悟)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这个假期有幸拜读许锡良教授的《追寻教育的真谛》,对于我本身也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我们能够教给学生什么呢?作为人,最高素质的表现恐怕就是他的创造力了。
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够教给学生吗?我想恐怕是不能的。
爱因斯坦说过:“教师的首要艺术是唤醒创造和认识的乐趣。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也就是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那么由此想到,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
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决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内心共鸣和抗争。
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内心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地被唤醒的过程。
所以,我们很难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为他人提一种恰当的善缘,让别人借此去发现一些东西。
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一种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外呼应。
它先是点燃,而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
人心如镜,具有“光明能见”的特性。
其实一切清彻晶莹的东西都有反映能力。
显然,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来唤醒;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我们就应该用阅读美的作品来唤醒。
精神的解放用自由的精灵来唤醒,创新用求真、求异来唤醒,真诚用平等来唤醒。
儿童的大脑不是用来填充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火把。
所有知识的价值,都只是用来促进儿童思考,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
知识不是用来储存在大脑里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爱因斯坦曾多次论述过关于教育的问题。
他特别强调的是教育要保护儿童的想象力、惊异感和好奇心。
他认为这些品质远比一个人掌握的专门知识更为重要。
郑英教育在于唤醒简介
《郑英教育,在于唤醒》是一本介绍著名教育家郑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书籍。
在书中,作者深入挖掘了郑英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让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这些理念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此外,书中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教学故事,展现了郑英如何将这些理念应用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
总之,《郑英教育,在于唤醒》是一本对于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和从事教育工作者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郑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唤醒。
”这是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意义》一文中对教育的解释,也是他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真是写照。
在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教育要让人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教育要让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果教育没有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和智慧追求与渴望,那么就没有意义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醒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我们在教育中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宽容他们就是要容忍他们身上所犯的错误;欣赏他们就是要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教师要经常地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并相信自己能行。
教师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当学生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时,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去批评教育他,而要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要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和激励。
三、完善自我,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以完善自我为目的的,因为只有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教育,需要唤醒
教育,需要唤醒正文第一篇:教育,需要唤醒教育,需要唤醒野火唤醒了人类,于是,人类远离了蒙昧。
春风唤醒大地,大地则万象更新……教育的功能在于唤醒,当然,培训也需要唤醒。
启发是唤醒。
创设一个愤悱情境,让人于其中感悟,从而觉醒。
交流是唤醒。
给一个平台,把你的思想我的思想他的思想融汇起来,合成新的思想,作为集体智慧,用于我们共同的实践,促进我们的事业进步。
走出去是唤醒。
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诱发灵感;取他山之玉来雕琢自己的璞,打造自己的品味;相观而善,择善从之,进而把自己的事情高效做好。
请进来是唤醒。
足不出户,分享大家的思想精神与成功经验,激活我们的一潭秀水,溅起我们事业成功的美丽浪花,造福我们的人民。
……我们一定共同思考过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乏先进的理念,不乏积极的工作热情,也不乏成功教育的有效元素,为什么我们没有洋思、东庐与杜郎口?我们学校的特色在哪里?我们该怎样创建我们自己的有魅力有生命力的特色学校?本期所呈现的是29位学员的教育考察报告,感谢他们把自己的反思成果贡献出来与大家共享。
我们希望她对您的治校有所启发,也更加希望通过我们的呼唤引发您对上述共同问题的深层思考与不懈实践!第二篇:《教育即唤醒》读后感《教育即唤醒》读后感——谈谈后进生的转化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育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成绩和学生的品行这一层面上,总感觉费尽心思使学生的成绩上来了,学生在班上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就是好的教育了,其实,教育还有另一个层面,那就是“唤醒”.《教育即唤醒》这本书中,杨聪老师记录下了他与后进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唤醒学生心灵,使后进生真正爱上老师、爱上学习。
书中《蒲公英的约定》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中,让我感叹杨老师成功“唤醒”几乎人见人厌的徐龙的良苦用心,并伤心徐龙的悲惨命运。
徐龙短暂的生命,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这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同。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塑造人的行为习惯,这使得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丧失了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机械的接受和复制知识。
而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具备探索、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首先,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教育应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
而唤醒教育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培养他们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
其次,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机械地接受和复制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具备创造、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和复制知识,缺乏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唤醒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自发的行为,而不是被迫的和机械的。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采用一种单一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唤醒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学习变得有趣和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最后,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唤醒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批判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知识、智慧和人性的追求,引导他们走向真理和美好。
其次,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智慧的追求。
智慧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智慧,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激发他们对一切可能性的探索和实践。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应该使人在遇到了糟糕情况时仍能继续思考,而不只是记住。
”再次,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人性的探索和追求。
人性是指人类的固有特征和品质,是决定我们行为和思维方式的基础。
通过接受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素质、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正如孔子所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人的人,而非仅仅是做人。
”最后,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真理和美好的追求。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是人们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目标。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接触和理解真理,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如鲁迅所说:“教育使人们有悟性,使他们认识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使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使他们能知道美好。
”总之,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对知识、智慧和人性的追求,引导他们朝向真理和美好。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引领人们走向人生的旅程,探索未知的领域,追求知识、智慧和真相的伟大征程。
唯有通过教育,人类才能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教育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石,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它能够唤醒人们的潜能和智慧,提升他们的认知和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有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的唤醒作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有着深远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首先,教育能够唤醒人们的潜能和智慧。
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着不同的天赋和潜能,而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养来发掘和开发这些潜能。
教育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的唤醒作用不仅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优势,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予以应对。
通过教育的唤醒作用,人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教育能够提升人们的认知和能力。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的学科和课程,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范围。
教育还能够提高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认知和能力的提升,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析世界,更准确地判断事物的真实性和价值,从而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选择。
此外,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引导人们成为有思考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不仅培养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引导人们明辨是非、道德与修养、团队合作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为社会带来新的知识和技术的发展。
最后,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上。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竞争力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一个国家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唤醒作用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出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是指教育能够唤醒人们内在的潜能,引导他们认识自我、理解世界、拓展思维,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等。
以下将从培养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塑造健康人格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通过培养创造力。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发展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
创造力培养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方面。
唯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其次,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判断的思考方式。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以良好的判断力去辨别信息真伪和理性思考问题。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明辨是非,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并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创新。
第三,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通过塑造健康人格。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培养和品德教育的过程。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并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情感素质和道德修养,从而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最后,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通过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他们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权利和需求,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是通过培养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塑造健康人格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展现的。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是赋予他们内在能动性和使命感的过程。
教育是为了“唤醒”
教育是为了“唤醒”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和智慧,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自由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
本文将就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实现“唤醒”教育作一探讨。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们内心的潜能和智慧。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内心深处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和智慧。
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去发现和激发自己内在的力量,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自由思考、具有创新精神的个体。
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唤醒”的目标。
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而当人们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之后,他们就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当人们拥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和态度之后,他们就会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唤醒”教育呢?我们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素养,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在经过了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之后,我们在深深地思考,教育成功的源泉到底在哪里?在反复思索之后,终于找到了教育的本质——“唤醒”心灵自觉,“唤醒”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唤醒”对成功的渴望,“唤醒”行动的自觉,使学生执着的、兴奋的、充满希望的向着阳光奔跑。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自我欲求,拥有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因,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唤醒,去激发,去点亮。
工作要布置,要求要提出,同样的内容,表达主体不同,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如果老师强行规定,学生或许也可接受,但被动性很强,是不得不做;如若教师对学生加以诱导,让他们说出该怎样做,那是本体的主动需求,是自情自愿。
比如今年秋季“运动会”的工作布置,其中一项是给运动员买东西,这是学校运动会贯例,所以我想都没想,就把工作交给班长,让他通知同学们捐一两元钱,并让生活委员买些巧克力、葡萄糖之类为运动员补充能量。
后来,有同学家长给我反映我才知道,学生对此有意见。
我很费解,运动员参加运动会是班级的集体活动,他们争得的荣誉也不是自己的,孩子们有什么意见呢?原来小学运动会规模小,项目少,基本上是运动员自己带点高能量食品,班级没有运动会专项支出。
但我又一想,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呢?运动会前,我如果对学生进行一番引导,效果是不是更好?比如:1、同学们,下周*是我们进入徐水二中参加的第一次运动会,我们希望在运动会表现如何?取得怎样的成绩?(学生肯定会希望取得优秀成绩)2、既然这样,**、**等几位同学作为参赛运动员,他们取得的成绩不只是自己的荣誉,他们是在为班级而战,为班级而搏,作为班级的一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学生会说为他们呐喊、加油,保持良好的班级纪律,甚至捐些东西,如葡萄糖之类)我如果这样引导,不但让学生理解了工作的意义,而且开展起来更加积极主动,效果肯定也会好的多。
学习与纪律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向上的一面,让学生产生规范行为、提高成绩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十足,成效才会明显。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然而,现实中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和创造力,一些学生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相反,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唤醒学生的兴趣、思考、情感和价值观。
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总之,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唤醒学生的兴趣、思考、情感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以下是一些额外的措施,可以让教育更加个性化和创新化:利用技术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记江西省万载中学校长刘雄
他是一个校长,是一个倾听者,更是一个唤醒师。
他告诫自己,每周都要保证有一次与学生共进午餐的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他督促自己,每天都要留意校长信箱,多为学生服务,解决他们的需求;他警醒自己,每刻都要注重学生学习激情的唤醒,多为学生着想,成就他们的未来。
他做了一份工,却演绎了多份角色。
他为人亲民、思想深邃、热爱教育,他就是江西省万载中学校长——刘雄。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教育之梦何时在心底开出了花朵?刘雄自身也未明了。
从33年的教育生涯中可窥见,刘雄的教育理念愈渐深入,教育信念逐渐强大,教育情怀也越发宽广……概而论之,这一路走来,刘雄的教育梦想之花一直开着,开得灿烂无比,开得娇艳动人。
暌违五载回故校,归来仍是少年心时值2012年,正在万载县第二中学任校长的刘雄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调任他为万载中学校长。
听到消息后,刘雄的心不由为之一颤,对于这个任命,他并没有丝毫的欣喜,反倒是忧心起来。
熟悉刘雄的人都知道,刘雄曾在万载中学度过了19个年华,让他再次回到万载中学任校长可以说是回归故里,本该庆贺的他为什么会如此忧虑呢?这一点,只有刘雄自己心里清楚。
1985年,刘雄从宜春师专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万载县株潭中学任教,历经3年的锻炼后,刘雄第一次走进了万载中学的“家门”。
在随后的19年时间里,刘雄凭着优秀的教学业绩和出色的办事能力,历任万载中学政教处副主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党总支书记。
这些年,刘雄犹如骏马一般,驰骋在教育事业的草原上。
可很快,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刘雄迎来了对他来说真正的考验。
由于区域之间、校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存在显著差距,在教育资源明显弱于重点高中的形势下,像万载二中这类学校的发展便面临着诸多尴尬。
生源差、师资弱,加之生源与师资的不断弱化使万载二中的办学规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记江西省万载中学校长刘雄◎吴一凡模受到严重制约,为了帮助二中挣脱出已然形成的“生源差——质量低——招生更难——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怪圈,上级领导首先想到了能力出色的刘雄。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王营据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像是沉睡在石块里面的狮子,需要父母和教师将其从蒙昧中唤醒,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
由此可见,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教育本身就像是一个雕刻石像的过程,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唤醒孩子首先要求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幼小的种子,要求父母用自己的表率行动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因此,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有一天,孩子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的时候,教育也就触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质——“唤醒”。
唤醒孩子还要求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笨,教也教不会,请问老师:你真正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吗?如果你做了这番工作,你是否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了个别化的教育和引导?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上教师不停的灌,学生不停的听,长此以往,课堂失去光彩,学生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就会越来越低。
唤醒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该唤醒学生什么?1 唤醒学生自信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弄不好。
唤醒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唤醒的前提是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
让每名学生都能认为:我能行,我准赢。
2 唤醒学生自立的欲望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的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要有火花来点燃他们。
这个火花就是引爆剂,就是教师唤醒的力量。
学习如同爆炸,是学生自己的事,只需教师引燃;学习如同找对象,教师是媒婆,只要牵好线,剩下的让他们去做主就可以了。
只要教师把具体的任务分给学生,学生就能自立自主的处理,但前提必须要唤醒学生自立的欲望。
3 唤醒学生自思的动力所谓学生,就是学习的“生”,自主学习的人,课上我们必须要唤醒学生自我思考的动力。
课上满堂灌,学生已经适应了这种这种灌的方式,完全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绝不是向行李箱中塞东西,而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磨练。
三流教师传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授理念,能唤醒学生独立思考的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教师才是一流的。
唤醒就是相信学生能行,利用学生去做,发展学生成才。
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唤醒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东写西读)。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自主、独立思考和有责任感的个体。
教育应该超越简单的知识传授,应该成为一种启迪和唤醒的过程,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教育的唤醒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育应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渴望知识,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教育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其次,教育应该唤醒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运用者,而是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教育还应该唤醒学生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的能力。
同时,教育也应该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并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
最后,教育应该唤醒学生的自信和自主性。
教育不应该只是追求学生的听从和遵循,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尊重个体差异的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思考、创新和有责任感的个体。
唯有通过唤醒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和责任感,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为个体和社会带来真正的改变与进步。
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就是唤醒的心得体会篇1寒假里我认真地阅读了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读后让我感触颇深。
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是的,教育就是“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在过去许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这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孩子才会亲近你,这样你才会感到人生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
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
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养成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文 | 摩根少儿财商
2018/05/23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
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我赞同他的说法。
但由此展开去,我不得不说,好的教育的前提是父母先得有灵魂。
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一种病叫“空心病”:社会道德下滑了,社会的规则混乱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崩溃了这些症状的病因是,社会缺乏精神追求了。
谁为这个社会空心病买单?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受教育的孩子。
但我们仅仅将教育孩子的失败归罪于教育体制和社会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我们既然把孩子生下来,那么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未来买单。
如果每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从不将指头指向自己,总是在外部找借口和理由。
这其实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不负责任。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
”老师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发展,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尝试去“唤醒”藏于他心灵深处的这些特质。
思维力是学生智能的核心,老师就是要成为在思维上给学生引导的那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前言:近日,孩子的事儿令人很是心痛。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反复思考,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在于严厉的批评、过分的惩罚、动辄喊家长、更不在于动辄请家长领回家、甚至开除学籍。
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唤醒!抱着这种感慨,打开百度搜索,竟然发现有那么多的同仁们在一同呐喊:教育在于唤醒!于是深有感触地将同仁们的高见转引过来,以飨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推荐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
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
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
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
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
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
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
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
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
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课改教师的职业追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蝶,绚丽多姿。
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蜕变所付出的那份痛苦和挣扎。
在“新我”和“旧我”的摩擦碰撞中,他们有着太多的困惑、否定和难以割舍。
他们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需要细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也许我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也许我们有太多的无奈,也许我们也身不由己,但是当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时,老师啊,我们真的需要调动起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与智慧用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学生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牛顿发观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
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潜移默化;似阳光之播撤,均匀流布。
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
教育者只有首先对学生充满博大无私的师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
一、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刚放学,忽然下起了雨,唉,真是倒霉,昨天考试,学生的平均分不如别的班;现在,我没带伞,老天居然又下起了雨。
我心灵的天空也正淫雨霏霏。
雨越下越大,我走进雨幕,任由风雨吹打着我疲惫的身心。
突然,一个男孩冲了过来,把他的伞撑在我的头顶,为我营造了一方晴空。
原来是性格内向、言行拘谨的他。
我教他们班生物才几天,就听其他任课老师说,他成绩一塌糊涂,常考个位数。
我也发现,他自卑、怯懦,似乎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
记得第一次请他给同学们演示实验,他手足无措、满面通红,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
只听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太阳从西天出来了,喊他演示?”“真是丢人现眼,不干砸了才怪。
”他无助地望着我,目光中充满痛苦与羞怯。
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你做了充分准备,只是当着同学们的面默写你很紧张,别怕,哪怕演示对一步也是你的进步。
”结果,实验中他只操作对了一步,但我带头给以热烈的掌声。
因为我了解到,自从进了初中,老师从没喊他答过问题,更没让他上过黑板,更不要说让他操作仪器了。
老师瞧不起他,同学讽刺挖苦他,使他成了整个班级被大家遗忘的人。
现在,忽然得到大家的掌声,或许,他内心的孤寂和沉闷会在顷刻间消融吧。
下课后,我送给他一张纸条:“别封闭自己,打开心窗吧,快乐正注视着你。
少一些烦恼,多一分努力,给生活灿烂的微笑,你会发现你心灵的天空原来正艳阳高照。
”这以后,他变了,见到我会大着胆子跟我说几句话。
渐渐地,他告诉我,父母离异,都不管他,他十分孤独。
加上同学嘲笑,老师厌弃,使他几乎要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不过,老师,你放心,我不再会犯傻,你理解我,有什么心事,可以跟你讲。
告诉你,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生物课……”伞下,他滔滔不绝,一脸的真诚,与先前蜷缩在教室一角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没想到我小小的关注与鼓励,扫却了他心头的乌云与阴霾,换回了他学习上的进步、生活态度的转变。
孩子的心是透明的,不合任何杂质与灰尘,你对他真心一点、平等一点、关爱一点,他就会心满意足、“受宠若惊”。
重新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抬起头来自信的面对每一天。
二、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它,你就成了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
良知埋藏在心里,如不挖掘,便会泯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
教育者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
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要从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开始。
让他们了解和体贴母亲的忧伤和难处,力所能及地分担母亲的家务琐事。
然后扩而广之.为学校家乡献出爱心,付出辛劳;又扩而广之,为家乡父老乡亲,献出爱心,施以善行;再下一步,为素不相识的路遇同胞,做出善举。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
”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无情、蛮不讲理,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
这正好表明教育艺术的重要规律:以人格才能唤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唤醒高尚。
教育者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呼唤学生内心“良知的声音”。
三、唤醒学生自强、自律、自省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一天,当我开教研会回来后,班长红着眼跑到办公室来对我说:“老师,在你出去的半天时间里,教室就乱套了。
自习课成了菜市场,校长说要扣分。
”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火冒三丈,还没坐定,就马上赶往教室。
来到讲台前,环视所有学生,只见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默默等候批评,有的在低头看书,特别是那几个肇事者竟还在抿嘴笑。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悲从中来。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失职,没有任何言语,眼里早已噙满了泪花,先前的愤怒早已被忧伤所取代。
我从讲桌里拿起一块抹布,擦了擦讲桌,又蹲下擦起地砖。
或许不懂事的他们终于感到愧疚,不约而同地跑上前,抢着抹布,认真擦拭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20多分钟过去了,教室也焕然一新了,学生们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我也开始了我教育生涯中一次最为独特的训话:“同学们,教室里的每一块地砖原本都是很光洁的,可由于老师和有些学生的不注意,污渍越积越多,现在已很难去除了,它们破坏了那一份整体美,使得其他地砖也暗淡无光了,老师感到深深地遗憾。
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去掉这些顽渍和污渍吗?”话一出口,立即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老师,可以用肥皂粉擦。
”“老师,可以用小刀轻轻地刻。
”“老师,我们可以在上面涂上修正液。
”“老师,用我新买的大橡皮擦。
”我又引导学生:“同学们,从这次的‘擦地砖’事件,你明白了些什么呢?”一个小组长:“老师,我明白了刚才您就是在给我们上课,您用地砖来比喻我们,我感到很惭愧。
我身上也有污渍,就拿扫地来说,我自己总偷懒,所以我组上的学生都不听我话。
”“老师,我也是块‘脏地砖’,我作业总不认真完成,有时甚至还要抄袭人家。
”“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就是班里那块最脏的地砖。
‘惹是生非,不懂事’就是我身上那些擦不掉的顽渍,我总给班级和老师脸上抹黑。
但我会努力改,争取也让它光亮如新。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十来岁的孩子。
作为教育者就要欣赏学生的知错就改,欣赏学生的睿智活泼,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自强、自律和自省的能力。
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唤醒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始终铭记一个情景:爱因斯坦问老师: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老师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
三天后,老师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老师却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
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人书本的东西。
”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假如,老师没有给爱因斯坦如此智慧的教育,只是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甚至冷嘲热讽了他,爱因斯坦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原来的爱因斯坦。
所以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埋藏在心中的问题告诉你,你就应该给他以饱含智慧的回答;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明白,学生学会思考比记住一大堆过去的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