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卜算子 咏梅》简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卜算子·咏梅》简析
读《卜算子·咏梅》,表面上看,词人就是在写梅花,写一株孤独寂寞的梅花。
孤梅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在寒冷的初春里临霜开放,尽管只是一株,也不能掩盖其坚韧峭拔的光芒。
它或许只是静静地,以它特有的姿态迎接着春天的到来,却万万没想到,“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光芒遭到了其他花草的嫉妒,它感到无奈,也无力回驳,或者说它试图反抗,却怎奈只是孤身一株,抵不过群花排挤。
于是,在晦暗阴郁的黄昏,多愁的孤梅受到冷风的锤打,片片梅花簌簌飘落,在寒雨的击打下,融入泥中,碾做尘土。
孤梅痛苦无奈,内心有千万的不甘,它知道,尽管外在的花朵飘落,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那沁人心脾的芬芳不会因为风吹雨打而消散减弱。
尘土中的残花仍能同未掉落的花瓣一样散发出久久的清香。
这芬芳清香,就是孤梅高洁精神的象征,是它收到排挤后不甘的呐喊。
初读《卜算子·咏梅》,以为词人是在写梅花。
再读此诗,便能感到孤梅拥有人的感情,拥有词人的感情,那么这首的深层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其次,了解诗人选择梅花的原因。
第三,简析诗歌意象,将诗人的经历同诗歌意象融合赏析此诗,解读诗人表达的深层含义。
一、《卜算子·咏梅》的写作背景
要赏析一首诗词,就要对作者的生平有大致地了解。
陆游(1125-1210)是南宋的著名爱国将领,他的爱国情怀终身不渝。
他出生在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动荡时代,从小就听其父辈“相与言及国事……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自小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45前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
二、从46岁(1170)入蜀从军到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在1189年后在做官和闲居中徘徊。
可以说,66岁前的陆游怀着高涨的激情希望步入仕途,抗敌复国,收复中原。
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宏伟抱负不会一帆风顺。
在他29岁时,因为进士考试成绩列于秦桧孙子之前,而在复试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进士。
后来在仕途中又因为两度力主抗金而被罢职。
晚年,又为国考虑不顾高龄出任史官,但却遭到了一些道学名流的嫉恨,多方攻击。
《卜算子·咏梅》可谓是陆游的失意之作。
关于这首是的具体写作年份已无从确考。
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1.该词最早是嘉定十年(1220)陆游的儿子陆子遹刊刻与《渭南文集》卷49。
按《渭南文集》的编排顺序可能作于蜀中。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2.1176年前后。
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嘉州知州,但在九月任命被收回,他被降为闲官。
而原因,是有人嫉他摄知嘉州期间(1173)才能政绩而揭发他“游摄嘉州,燕饮颓放。
”(《陆游<卜算子·咏梅>创作原地在成都》)而郭沫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待到山花烂熳时——读毛主席新发表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一文说: “我以为这词当作于五十三岁以后。
”也就是孝宗淳熙四年(1177)以后。
因为陆游于此年作《城南王氏庄寻梅》一诗,其中“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
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等句和《卜算子》的意境相同。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3.该词作于山阴四年,不过无可考证。
4.毛泽东在评该词:“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作此诗。
”从以上的4种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陆游创作这首词是在他40岁之后,在他40岁后,因其政治抱负的不同而被弹劾罢官总有发生。
因此,尽管陆游性格豪迈,总也有触景伤情,抒发心中抑郁之时,这首词便是词人内心痛苦之时的创作。
同时,陆游对待诗词的态度很不一样。
他“是有意要做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荣辱沉浮的经历以及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使他的诗歌形成了宏肆奔放的风格。
比如《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等。
但陆游对词较为鄙视,他认为词是“其变愈薄”之体,他的词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忧愤。
比如《诉衷情》、《卜算子·咏梅》。
二、梅花意象的选用
程杰《梅花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发生》中提到:“众所周知,梅花至赵宋一代成了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和题材之一,今天我们有关梅花美的认识、信念,梅花的人格象征意义都是到宋代成熟、定型的”。
查看唐代以前的咏梅诗,大多数诗人对梅花高洁的象征意识并不明显清晰,直到中唐后期诗人们才将咏梅的目光从外部转向了整体气质和品格,梅花地位开始提升直到宋代。
陆游对梅花就十分钟爱,他酷爱咏梅,仅咏梅的诗词就有150多首,他爱梅花的“高标逸韵”,赞梅花的“高洁孤傲”,喜梅花“枝影花香”,因此,陆游用梅花自喻,表达自身的苦楚和高洁,绝不是在断桥边偶然看到孤梅后偶然的抒情,而是对梅花寄寓了深刻的感情,梅花意象是他创作的精神象征。
三、简析《卜算子·咏梅》
词人志向高远,但出生在动乱黑暗的时代,他实现抱负的过程注定充满荆棘。
于是,在黄昏之下,诗人披风带雨,或是因触景伤情,或是寄情于景,将自己被弹劾罢官的痛苦,志向不得的无奈融入断桥孤梅之景,把一首咏梅词写的凄凉哀冷,但是他倔强的性格使他不甘屈服,于是,词人借助他最爱的梅花表达着自己刚正廉洁的品格与傲骨。
词的上片中,“驿外、断桥、黄昏、风雨”这4个景象的连缀本就容易让人产生断肠凄凉之感。
驿,即驿站,是古代交通站,常设于城郊官道。
那么,词人为什么要来到孤身一人城郊外呢?这其中是否蕴含着离别惆怅之情?断桥,让人感到一种残桥废弃已久的破败,与“驿外”联用,更是营造了萧索氛围。
“黄昏”经常象征着美好事物即将消逝,而带有风雨的黄昏描绘出晦暗阴郁的冷灰色调,这昏暗会让词人和读者感到压抑。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或是有意来此地缓解压抑,或是潜意识的驱动踱步至此的词人,看到孤梅,想到了自己。
词人以孤梅自喻,“寂寞开无主”、“独自愁”,不仅写梅,更是写自己,词人怜梅,更怜自己。
“孤独之愁”尚能忍耐,却还要经受“风雨”来袭。
此时的词人已经完全和梅花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那么,孤梅和词人愁什么?这就自然引到了下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孤梅愁“群芳妒”。
而词人的愁“群芳妒”,更愁“风和雨”。
“群芳”和“风雨”对于梅花,便是自然界的景象,但词人将自身的感情融入其中,他们象征的便是反对陆游政见,陷害陆游仕途的一方。
他的愁便是因政见不同而被弹劾罢官,因主张北伐却得不到肯定的愤懑和苦恨,归根到底,便是愁自身志向抱负得不到施展,爱国热情遭到污蔑和轻视。
于是,在风吹雨打之下,孤梅的花瓣飘落,词人的仕途坎坷。
“零落成泥碾作尘”,花瓣回归泥土,词人或是还乡或是降职。
可是,词人的内心是不屈的,他本是一片赤诚之心,“无意苦争春”,一心只为收复中原,实现自己的爱国志向,没有想过争荣夺宠,正如孤梅“独凌寒气发,不逐众花开”,于是,词人最后发出“只有香如故”的呐喊。
他的精神是高洁的,是“寸心至死如丹”。
可是再读整首词,词人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只能发出呐喊,“寂寞孤独”,“更著风雨”,“群芳妒”“群芳碾”,这多重压力和打击最后也只剩“芬芳香味”环绕,这呐喊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力,词人想要表达地高洁精神更像是一种苦苦的挣扎。
“只有香如故”,也就只剩下“芳香”。
从艺术方面来说,《卜算子·咏梅》在情景交融方面,正如清人陈祥龙在《轮词随笔》中说道:“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
综上,《卜算子·咏梅》从三个层面写了表达了主体。
首先从表层的梅花写在风雨中的傲骨。
其次深入主题,词人由孤梅自喻,抒发在现实中收到了打击,高扬自身的高洁情操,表达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
最后,词人对自己傲骨精神地呐喊中带有无力地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