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5.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分别掌握用测量与重叠来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

2. 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两条线段大小比较所隐含的意义, 能从“量”与“形”上进行转化.

3. 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及其性质.

4. 线段中点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及中点概念的教学,培养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优选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 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 从“数量”的角度,到从“形”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思考:

(1) 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2) 那如果是两个分别在两条不同的笔直的道路上跑步的选手, 我们又如何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 他们谁跑得更远呢?

(3) 任意的画出两条线段, 你又该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大小呢?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二、探索归纳

【知识形成】

从上面的引例,我们很容易知道,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度量法•

即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试一试:量出下列两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大小

第二种方法是:叠合法

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学生动手做一做.思考:

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段是无法移动的,在没有度量工具的情况下,请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来比较它们的长短?

练习:课本P7随堂练习T1

【知识拓展】

(1)在动手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其中一条线段对折,从而在其内部得到一折痕,从学生的测量中可以知道,这个折痕刚好把这条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

定义概括: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应用: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

_ 丄_ 」

A C ff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练习】

分组合作:请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不能用尺量),行吗?想想办法!

教师引导适当引进两条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题解析】

例 1 如图,AD=AB- ________ =AC+ _______ .

M •------ * ------- * ----- *---------- «

C D B

例2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的中点的是()

A C B

A.AC=CB

B.AB=2AC

1

C.AC+CB=AB

D.CB=i AB

2

例3 在直线m上顺次取A、B、C三点,使AB=4 cm,BC=3 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

分析:由题意画图,根据线段的和、差及中点的意义去考虑

三、交流反思

1. 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 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什么最短?

3. 比较线段的长短的方法有哪些?

4. 中点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用几何语言来表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

四、检测反馈

1.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 _________ ,两点之间线段的_________ ,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 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 .

3. 线段AB=6 cm,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3 cm则AC是BC的______ 倍.

1

4. 已知线段AB=4 cm,延长AB到点C,使BC^AB厕AC= ______ cm如果点M为AC的中点,则AM= _____ c m.

5. 作线段AB,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得BC=2AB,P是AC的中点,若AB= 30 cm,求BP 的长.

6.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 : 4 :3三部分,点P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PC的长.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 1,2,3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中较多注重方法的获得与解释运用,特别是比较策略,强调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主动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反思整节课的设计亮点,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设计,用一些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例子来引发问题,切入主题,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突进方法的探究•过渡自然,衔接流畅•第二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比如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问题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自觉探究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信心.第三,在设计中关注学生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态度.强调知识的主动获得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信心的扶植,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水平.

本节课适当使用多媒体,并认真规范的做好示范性教学•例如用多媒体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恰当利用动画功能演示两种方法的比较,练习题的展示,但是老师工具画图的示范必须规范严格,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体会深刻•动手比较、求证,动手画图、开口表达等方面训练让学生慢慢熟悉并进而掌握图形符号语言,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去解决一个一个力所能及的问题,在实践中获得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