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讲义第四章

合集下载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即使受雇者收入一定,缩短劳动时间是否会影 响消费者需求的扩大? 劳动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市场利率 加班率的提高,同时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三、充分就业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有利于扩大就业

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 要因素



随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 的替代程度 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给工资带 来影响 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 者收入减少,但若劳动者人数增加,则整体受 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
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 要因素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 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 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 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 高水平。
工作时间供给不仅取决于每周法定工作 时间的长短,是否存在超时工作,还与劳 动时间的分布方式有很大关系。资本密集 型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为提高生产设备 利用率,大多实行倒班制。有些企业生产 过程连续程度高,每周需实行168小时全 负荷工作制。
非全日制工作指每周的工作时间 低于法定劳动时间。 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大致 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各方面原因, 从业者志愿从事非全日工作;一类 是从业者被迫从事非全日制工作, 如难以找到全日制工作等。
二、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一)劳动时间的特征 1、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 2、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和用人单位计发劳动报酬 的时间 3、实际劳动时间与从事有关活动所花费时间的总 和。
(二)劳动时间的功能

劳动经济学4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4ppt课件

精品课件
11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含义
收入流的期限。其他条件不变,投资之后的新增收入流期限越长,人力 资本投资的净现值将越有可能为正。也即是,收入流期限越长,内部收 益率越高。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得越晚,其净收益现值越低。这能够解释:
➢ 上大学主要是年轻人
➢ 年轻人比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是间断的)
精品课件
6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Ⅲ
明赛尔 1957年《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中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的
方法研究收入分配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 ➢ 建立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 ➢ 提出人力资本挣得函数 ➢ 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 ➢ 提出追赶时期的概念,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生收入模式的影响
人力资本模型 -内部收益率法
首先计算一项投资的内部收益率r,与利率i进行比较。这里所 说的内部收益率是一种贴现率,使用这一贴现率对某项投资进 行贴现,其净现值恰好为零。
公式:根据 益率r。
Qi t1(1 Bir)i
n
Cj
j1(1r)j
0
求出内部收
决策原则:r=i
如果r超过市场利率i,投资是盈利的,该项投资可行。如果r 小于i,该项投资不应该进行。
PV=
B1
1 i
+B2
1 i 2
B+ 3
1 i 3
=2272+2479+2630=7382
+2500 = 1 .10
3000 +
1 .10 2
3500
1 .10 3
+
PVC=1000+5000=6000 Q=1382 正的净现值表示,A同学进行该项人力资本投资是可行的。

劳动经济学 第4章

劳动经济学 第4章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反映资 本和劳动之间相互替代的程度:
% ( K / E ) % ( w / r )


【本章要点】
1、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企,业是创造劳动力需求的最重要 的单位。因此,考察劳动力需求需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行为。 2、期内,企业只需要考虑资本存量、产品价格和工资水平对雇 用的影响,因此,当企业雇用劳动的边际收益等于其付出的边际 成本时,企业实现了最优的雇佣决策;在长期,企业需要考虑资 本价格、产品价格和工资的变动,因此,当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 于要素价格之比时,企业确定其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比例,即雇佣 劳动的数量。 3、般来说,企业在长期可以更灵活根据劳动力需求来调整雇用 数量,因此,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较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更平缓。 4、动经济学家常常使用劳动力需求弹性来反映企业对价格变化 反应的敏感程度。需求自身弹性反映企业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 变化的灵敏程度,替代弹性则是反映资本和劳动之间相互替代的 程度。

4.3.1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GDP弹性反映了GDP增长带来就 业机会的多少,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指标的变化 观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是否同步。



如果仅仅通过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 情况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是一个反映结果的指标,即当年的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劳动力 市场规律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知道是什么机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其次,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是一个高度加总的结果,我们知道 经济的结构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经济部门不断创造出新的就 业机会,往往具有比较高的就业弹性,而有的经济部门则会逐渐 释放出劳动力,就业弹性相对较小;而且,资本密集型的部门单 位GDP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低。这些情况通过就业相对于GDP的弹 性都无从反映。 第三,劳动力市场上企业的就业需求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反应, 是劳动力市场上调整机制的核心,但就业相对于GDP的弹性无从 反映这种机制。所以,要充分认识劳动力市场上需求变化的性质, 我们还需要借助于另外几个弹性。

劳动经济学讲义

劳动经济学讲义

劳动经济学讲义课程学习目标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开发与优化配置、就业与收入分配以及有关的公共政策等。

本课程是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通过教与学使学生能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认识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2、理解并揭示影响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因素;3、理解工资与就业的决定机制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等问题;4、对就业问题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有较好的了解;5、掌握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与方式;教材: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05年版)参考书目:•赵履宽主编,《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出版社(98年版)•董克用、潘功胜主编,《西方劳动经济学教程》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版)•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等译《现代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年版)•张德元主编,《西方劳动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99年版)•袁伦渠主编,《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02年版)•蔡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03年版)课程主要内容(目录)1.导论(研究对象、方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劳动需求分析(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分析等)3.劳动供给分析(劳动力范畴的分类、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等)4.家庭劳动供给理论(劳动供给分析的进一步扩展)5.人力资本投资(涉及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教育投资、在职培训等)6.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成因、模型、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7.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工资的本质、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及其应用)8.劳动力市场歧视(歧视的定义、表现形式、相关歧视理论及政府管制等)9.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测量、趋势、原因、对策等)10.失业(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失业的测量、类型、原因等)讲义内容第一章导论劳动经济学的形成:1886年埃利·里查德,《美国劳工运动》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研究对象:劳动的定义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劳动经济学PPT课件
• 1、劳动供给的分析
• 2、劳动需求的分析
• 3、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及其调整
2021/1/3
13
• (四)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 从经济资源稀缺性→劳动力资源稀缺
性 相对稀缺 劳动与闲暇 机会成本
2021/1/3
14
• (五)研究劳动力投入与产出机理
• 1、劳动投入生产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出之间数理关系
• 2、劳动投入成本理论:

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关系
3、劳动投入收益理论:
劳动投入与产品收益之间数理关系
• 4、劳动投入效果理论:

劳动投入与经济效果之相对关系
2021/1/3
15
• (六)研究劳动关系
• 制度经济学观点:对劳动关系进行历 史分析,把时间因素纳入经济模型,总 结、预测
2021/1/3

能动因素
2021/1/3
20
• (二)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收益 • 1、个人角度 • 失业原因、工作搜寻、工资谈判等 • 2、社会角度 • 失业治理、收入分配、人力投资等
2021/1/3
21
• 三、关于劳动问题的一些观点
• 1、威廉·配弟(英)(1623-1687):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 2.狭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创造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2021/1/3
6
• (二)一般特点 • 1.主动性 • 2.目的性 • 3.创造性 • 4.多层性 • 5.相依性
2021/1/3
7
•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特点
• (一)劳动概念--广义化
• 1.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划 分失去现实意义。

《劳动经济学》教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教学课件 劳动经济学课件
(二)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构成理论大厦的 砖瓦,是对社会现实加以定义的最小单位,也是理论 的浓缩。
(三)现象范围。“现象范围”指的是某种研究所 确认的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现象范围是一门学科或一 门学科内的某一领域的研究有别于他种研究的基本特 征之一。
第 七 章





识 员 工 的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就
酬 与





第 十 章 失 业
第 十 一 章 社 会 保 障
第一章 导论
案例引入
许多人都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穷人经济 学” ,研究它不像许多富人需要的经济学哪样 有利可图,因为穷人无力向研究该学科的人支 付讲座和研究项目费用。其实不然,经济越发 达越富有的国家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越重视: 一方面,政府在财政预算中专门设有劳动问题 研究经费,还经常出资委托研究机构做劳动问 题专项研究;另一方面,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 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美国经济学20多个 分支学科中,按社会重视程度、课题数量及发 表文章数量、质量等指标排序,劳动经济学排 在第二位。
影响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因素
人力资本投资
人种质量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风气
观念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程度
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之中,
人力资源数量可以进行一定数量的劳 动,而人力资源质量不仅可以进行一 定数量的劳动,而且也可以完成一定 难度的劳动。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 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三)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流动中所有权
不能转移
转移
流动状态 主动性、决定性
被动性
(二)劳动的含义与分类
⒈劳动的含义

劳动经济学课件 (4)

劳动经济学课件 (4)
36
2 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不能脱离一国一定时期劳动力市场的
3 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 如用经济学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4 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HR问题。
22
资本、产品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资金链骤然紧张,融资成
20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 大部分成年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工
作。
• 一个员工大约1/4的时间,即每周40小时
的时间用于工作。
• 劳动者可能在制度工作周之外的市场进
行工作。
• 回到家里还有一部分时间用于家庭特别
的生产,以替代对市场物品的购买。
21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膨胀率互 为消长。
劳动力市场如何从分
割状态逐渐一体化
刘易斯
D
二元经济模型
与劳动经济学 密切相关的经
济学理论
B 奥肯定理
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
的百分点所引起的实际
增长率对潜在增长率偏
经济活动的部
离的百分点
门和地域转移 库兹涅兹
C
是经济增长的 经济增长理论
25
六大特征之一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劳动经济学与人口经济学
表论文总量、研究人员规模等指标,为14个经 济学分支进行排位,劳动经济学位于金融经济 学之后排在第二位。
• 实证研究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享的平台没有搭
建起来。从事劳动经济的研究队伍很小,论文 大多采用的是事实归纳,或者一般的概念演绎, 停留在劳动问题和哲学层面的一般议论上。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四章

人大劳动经济学课件第四章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 教育投资的分析 • 在职培训 •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1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 本模型
• 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提出 • 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 •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2
补充: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的提出
• 1、亚当· 斯密:最早在《国富论》提出这个概念,
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的技能影响个人收 入。 • 2、奥多· 舒尔茨: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和人 力资本联系在一起,代表作为《论人力资本投 资》。其观点有:
• 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 • • • •
(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 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 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 9 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性的.
30
三、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1、普通培训: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
教授基本阅读技能、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 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 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 校完成。 •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 训期间接受一个低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 起点工资。
25
第三节
在职培训
• 在职培训的意义 • 在职培训的成本和收益 • 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 • 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 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
26
补充:在职培训的意义
•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 技术方面的快速变化 • 员工在各类岗位间的轮换变得普遍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闲暇模型和家庭生产模型
劳动—闲暇决策模型的不足
劳动闲暇模型未考虑家庭背景 时间使用上只分为工作和闲暇的局 限性 本章内容的逻辑结构
第一节 家庭时间约束下的劳动供给决 策 加里· 贝克尔和新家庭经济学 家庭生产的等产量曲线 家庭生产的概念 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 对“厨房革命”的解释
劳动经济学
第四章 家庭劳动供给理 论
五、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六、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八、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工作参与决策
图形解读: 概念:条件工资: 工作时间为零时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诱使劳动者进入劳动市场工作所必须支付的 最 低工资。或劳动者不愿工作的最高工资。 条件工资因人而异。
第四节 家庭劳动供给与生育决策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现代经济学的儿童经济价值理论 生育模型 母亲的工资率、articip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
a. 无差异曲线非常陡 峭, 对闲暇评价很高。 b. 有一定的非劳动收 入HN,可能得自于父 母的“家庭内转移”。 c. 预算线NW比较平坦, 表示此人在劳动力市 场上的工资率较低。
reservation wage
关于家庭劳动供给理论的说明
第二节 家庭的联合劳动供给决策分析
家庭成员劳动供给的相互影响 家庭联合决策的简单分析 谁将专门从事市场性工作?
第三节 家庭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 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倒U型 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优时间 工资率变化的两种类型 所谓“进化工资”变化 退休年龄选择问题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Elasticity Along a Linear Demand Curve
• This indicates that own-wage elasticity declines continuously as labor use rises along a linear demand curve. The diagram below illustrates this relationship.
Elasticity and Slope
Note, for example that:
– an increase from 1 to 2 is a 100% increase, – an increase from 2 to 3 is a 50% increase, – an increase from 3 to 4 is a 33% increase,
Elasticity and Slope
• Slope involv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in the level of the wage and a change in the level of employment. Elasticity involve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ntageபைடு நூலகம்changes in these variables.
Hicks-Marshall Laws of Derived Demand
Own-wage elasticity of labor demand is relatively high when:
•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the final product is relatively high, •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substitute other factors for this category of labor, • the supply of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is relatively elastic,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 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 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本规定探望父母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法》第36条规定,国家 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 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 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 小时的工作制度;同时 该法第38条进一步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 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这种情形可以用下图表示。
工作效率的变化和平均效率最大的劳动时间
人 均 产 量

人均产量
边际效率(劳动时间的增量所引
B 起的产量的增量) h

劳动时间 平均效率(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
R C b a 总成本 总收入
h h*
劳动时间
平均效率最大的劳动时间和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时间
4、准固定成本
《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 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 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 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 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 时。 怀孕七个月以上和哺乳期内的女职工, 不得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禁止安排未成年人 延长工作时间。
1、规范性说明
总 总 成 收 本 入
C R

最大化的利润

L1(Lh)
200×8
劳动投入量L
/
800×2
2、集体作业的影响
现实中企业的工作方式在很多情况下 是进行集体作业的。例如,生产过程中 的流水作业,如果只考虑到每个人的具 体情况而选择分散的劳动时间,就会给 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为了有效利用分 工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必须统一规 定集体作业的时间。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当工资率上升时,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第一个阶段:由于长期来看工资率都是 上涨的,工资率提高,企业在尚未调整资 本构成之时成本上升。短期来看只能先调 整产量。等产量线从A到B就是规模效应, 产量减少了,在资本量不变的时候,劳动 自然减少。
第二个阶段: LB到LC是替代效应,购 买设备减少操作人员。
资本投入(K):需要投入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物质 投入品的加总存量。 劳动投入(E):指企业的雇员投入的有效劳动时间。 企业产出(Q):投入都是为了生产产品 由于投入品和产出品之间总存在着某种技术关系,可以一般性 地将这种技术关系通过以下的函数形式表达:
q f ( E, K )
张秘书,请和我说说我们厂子 去年的效率如何,是在赚钱还 是在亏本。我们都是用哪些指 标在进行衡量?
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作用会使劳动 雇佣量从LA降到LC。A’到C’就是推导出 来的产期劳动曲线。
短期由于规模效应,劳动需求量从A点挪动到B点,长期由于替代效应, 使劳动需求从A点变动到C点。连接AB就是短期的劳动需求曲线,连接AC就是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短期劳动需求曲线比长期更陡峭。
• 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生产要素需求,需求来自 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
•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 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案例: 消费者的饮酒需求引起酒厂对粮食、酒瓶和酿酒设备的需求, 连锁引起有关企业和部门对化肥、农资、玻璃、钢材等产品的需 求。 思考:1、其中哪些是直接需求,哪些是派生需求。
张秘书,对了,最近因为大学毕 业生太多了,所以雇人变得更容 易了,不知道这个现象对我们厂 子有影响吗?
赵总,当然有影响了。 因为雇人更容易,所 以我建议我们可以走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这样因为工资的变化, 就会产生替代效应和 规模效应。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
第四章 劳动时间
小组成员
• 组长:樊培尧 • 组员:马丹丹 张梦颖 魏爱霞 小组分工: • PPT制作:马丹丹 樊培尧 • 主讲:马丹丹 • 资料收集:魏爱霞 张梦颖
第六节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劳动时间不断缩短, 非劳动时间不断延长)
二、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二、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 响
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使劳动产品增多
有利于节约能源
有利于扩大就业
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 要因素
随加班补贴率的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者人数 的替代程度
劳动时间的缩短使劳动力需求增加,给工资带 来影响
如果工资率一定,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单个劳动 者收入减少,但若劳动者人数增加,则整体受 雇者的收入有可能增加
三、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 要因素
大?
劳动成本的增加,对企业投资活动产生什么样 的影响
投资的变化会影响市场利率 加班率的提高,同时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劳动经济学第四章

L
二、 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劳动需求的 决定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 要素投入的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分为可变与固定两类。要素 投入的组合比例是可以改变的,称为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不 能改变,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图4—10
特殊等产量线
K
Kc Kb a b
c
Q1 Q2 Q3

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如果服务水平相同,公共部门 雇员工资率相等,那么以财政收入 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部门将比以服 务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部门雇佣更 多的雇员。
三、适度增长目标下企业的劳动力需 求
图4—12
市场经济体制下股份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
收入 成本 利润
LC LR
πm πs LP
O
Lm
Ls
雇佣量
O
Lc
Lb
L
在固定技术系数的条件下,企 业劳动需求的决定根本上取决于 产出水平。
三、生产规模扩大与劳动力需求调整
将所有可能产出水平的均衡点连 结起来形成的曲线称为生产扩大线, 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和生产的 货币资金逐渐增加的条件下,每一种 产出水平所对应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 的最佳组合。
图4—11
劳动力的含义
• 2 与劳动相关的概念:
• (1) 劳动: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现以劳动力的使 用为前提条件之一。 • (2) 人口:是劳动力的源泉。 • (3) 劳动适龄人口 • (4) 劳动力资源:能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劳动力人 口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 (5)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还包括尚为成为劳动力但未来形成劳 动力的人口。 • (6) 社会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口。

4.劳动经济学讲义第四章

4.劳动经济学讲义第四章

1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四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
总量问题: 总量问题:表现在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整体水平和 国家教育投资数量的偏低。 国家教育投资数量的偏低。 质量问题:表现在教育投资效率偏低, 质量问题:表现在教育投资效率偏低,培养的学生就 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结构问题:表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和地区教 结构问题: 育投资水平的不平衡。 育投资水平的不平衡。
1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在职培训
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普通培训: 普通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 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 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 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 特殊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 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在此条件下, 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 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 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 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 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 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 分享收益。 分享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
收入流A反映了未上大学的终生收入流,也就是 代表18岁高中毕业后不去上大学,立即工作;收入流B 反映了18岁上大学的人到65岁退休的终生收入流。
教育程度不同人的收入流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 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结论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第三节 在职培训 ❖第四节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 人力资本的涵义与特征
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 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 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它具有五个特征:(1)是一种无形资本;(2)具有时效 性;(3)具有收益递增性;(4)具有累积性;(5)具有 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 其它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 求将增加;反之,总成本上升,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 降。
▪ 其它条件不变,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收 入差别扩大,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即收入流的 规模会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
▪ 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
9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率,因为受训员工承担了一部分培训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 技能还不被其他企业所接受。同样,企业也不愿解聘员工,此类 员工的离去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双方协商解决各自承担的成本与 分享收益。
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 ❖ 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一般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个低
于本来能获得的工资更低的起点工资。 特殊培训: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
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 在此条件下,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的辞职
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

n C j
j1 (1 r) j
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
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人力资本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在实际中,人
们在计算内部收益率时,首先是通过使收益的
现值与成本相等,即根据 = 求出 t Bi i1 (1 r)i
n C j
j1 (1 r) j
❖ 收益:在职培训的最终收益是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得以 提高。
1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
❖ 德国模式:表现为所谓的双重学徒制,即由企业和员 工个人共同投资,共同做出投资决策和个人取得培训 证明。
❖ 日本模式:根植在生产制造系统内部,并在员工加入 本企业后进行。
❖ 北欧模式:政府提供技能培训。 ❖ 自由市场模式:政府培训项目涉及人数极少,主要目
的在于帮助最困难的劳动力就业。其他项目都是由私 营部门提供的。
1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在职培训
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
普通培训: ❖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教授基本阅读技能、
指导秘书如何打字及如何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等。 ❖ 企业是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
❖ 人力资本投资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 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差额, 如果差额为非负值,那么作为追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 终身观点的决策主体而言,就有继续投资的意愿;如 果差额为负值,则投资中止。

Q=
t Bi i1 (1 r)i
n

Cj
j1 (1 r) j
≥0
▪ t Bi i1 (1 r)i
❖ 教育信号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图形解释
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 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 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 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讲,教育 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 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 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 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
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
内部收益率r,然后再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他
投资的报酬率s加以比较。如果人力资本投资
的内部收益率r超过了其他投资的报酬率s,则 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是有利可图的。
5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两种不同的情况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二节 教育投资的分析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 成本
大学的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由两部分组成: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直接成本是学杂费、书本费等,是 接受大学教育直接发生的费用。间接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是由于 上学而无法去工作而放弃的收入。
❖ 收益
上大学的总收益也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就是从终生 收入来看,由于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 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非经济收益包括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 会地位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的广泛等。
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亚当·斯密——《国富论》 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
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教育信息的收益和成本
1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第三节 在职培训
重视在职培训的原因
提高其员工生产率 提升员工的劳动技能和能力 适应岗位间的轮换引起的更广泛的技能要求。
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 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雇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举办培训活 动所需要的费用。机会成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受训 人员在参加培训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带来的成本。另 一部分是利用有经验的员工和机器从事培训活动的成本。
❖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与内容
这一学科研究的是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 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贝克尔 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正规 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 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