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地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它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人类通过有限的语音组合、语素结构和语法规则来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小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也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学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学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共时语言学:从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状态着眼,研究语言结构每个子系统的状态或各个子系统间的关联,如现代汉语研究,现代英语研究。
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如汉语史研究,英语史研究。
普通语言学:综合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寻求语言的共性原理为目标,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的性质。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语言符号用人类发出的声音作为自己的形式,是音和义的结合体。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符号和符号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符号的线性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发展、使用和认知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声音:声音是由空气振动引起的,可通过耳朵感知得到的物理现象。
在语言学中,声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用于构成语音。
语音:语音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中的音素、音位等声音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音素: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在一个语言中差异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声音单位。
语言声调:语言声调是描述不同语言或方言中声调变化和使用的规律和现象。
音韵学:音韵学是语言学中一个研究语音的分支,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辅音:辅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需要舌头、唇等口腔器官接触或与之产生摩擦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指发音时空气通过喉咙、口腔等器官自由通过而不产生摩擦的音素。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组合和制约关系。
语法: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科学,包括句法、词法等方面。
句法:句法是语法的一个分支,研究句子在语言中的组织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结构和形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方面。
形态学:形态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研究词的形态构成、词的形态变化等现象。
句子:句子是语言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
意义:意义是语言符号所包含的符号和概念的含义。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方面。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情境和交际行为的学科,关注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等方面。
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话结构、对话参与者行为等方面。
语言地理学: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在地理分布和变化中的规律和影响的学科。
语言变异学:语言变异学是研究语言变异和变体使用的学科。
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学习和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语言分析:语言分析是对语言进行形态、句法、语用等方面的分析。
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指通过教育和教学方法来教授和学习语言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其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2、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3、语言的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4、语言的聚合关系:是指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
5、语流音变:是指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6、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属于同一音位但却没有辨义的作用,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代表。
7、音质音位:是指从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8、非音质音位:是指从音高、音强、音长等角度分析出来的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位。
9、音位的区别特征:是指能够区别不同音位的发音特征。
10、句法同义:是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11、句法多义: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解释,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
12、语法范畴:是指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这种语法意义主要是指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
13、语法形式:是指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4、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5、隐喻:建立的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性,也就是派生义是通过比喻方式获得的意义,这种意义是某种比喻方式长期运用,从而把临时的意义固定在了一个词中,成为一项派生意义。
16、换喻:基础是两个意义所反映的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而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事物的词去指称乙事物。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4.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5.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是指以一种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具体语言的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3.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普遍规律的语言学门类。
4.共时语言学: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5.历时语言学:又叫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分支。
6.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文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研究字义的训诂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形成了以字为中心、音形义的语言研究。
8.理论语言学:以侧重探索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为目的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9.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10.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世纪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派。
12.描写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
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
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3.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
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
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
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 ?ɑ? ?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
4.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
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
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如普通话中的[a][?][ɑ]。
[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
“大[ta]、加[t?ia] ”; [?]出现在i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级一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各个符号,称为结构成分,结构各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2聚合关系: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他们自然地聚集成群3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4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5对立关系: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6互补关系:两个音素出现环境互相补充,这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7音位变体:音素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8非音质音位:我们把这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长、音强9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变化10时位;英语还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11重位、势位:语言学中把这种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12语言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13语音流变:音位在和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临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14结构规则“递归性”:正因为语法的组合一层套一层,所以同样的结构规则尽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借用数学的术语来说15词类:按照词在结构中能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分出的类16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所变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17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动—名语义关系18本义: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19派生意义:有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20中心意义:本义可能退居次要地位,某一个派生意义占据中心地位,这种意义称为中心意义21语气: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22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等小句来体现。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汇总
导言部分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两个有限: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2.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3.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
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4.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5.辅助性交际工具: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个别语言学:以某中见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做个别语言学又叫具体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都属于这一类。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等,人类语言中共性的东西的语言学叫做普通语言学又叫一般语言学。
一般语言学划分为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风格学、修辞学,属于一般语言学。
历时语言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演变的语言学叫做历时语言学。
如:汉语史。
共时语言学:截取某种语言在历史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做一个横断面剖析的语言学叫共时语言学。
如:汉语史。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他们之间异同的语言学。
如汉英比较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应规律,从而拟测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语言学叫做历史语言学。
如汉藏语言学,印欧语言学。
感性思维:两种,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到外界事物的活动。
它的特点是用感觉器官直接的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的活动去影响思维对象。
包括:视觉和听觉嗅觉、触觉、知觉都属于它。
广义的感性思维:除了包括侠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在头脑中唤起表象并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活动,这种思维加工叫表象思维。
抽象思维:又叫理性思维又叫逻辑思维指:从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概念是用语言的词来表达的,判断是用语言的句子来表达的推理。
也是借助句子来表达的因此以语言为工具或语言的基础进行的活动。
因为语言是人类独自的能力,所以动物没有抽象思维。
如:老马识途,狐狸断运、黑猩猩学手语。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必要形式,但并不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形式。
发散思维:1、也叫外思维活动,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的心理活动。
如感情,意志,美感,文化传统等都属于文化思维。
对于下大雨这一现象人的情感不一样。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语言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
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
语文学:是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等。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语言:是由有限的词语和规则构成的抽象的系统。
(eg;棋子、棋法)言语:运用语言系统所产生的具体事实。
(eg:棋局)符号:由一定的形式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标志。
(eg:红色—喜庆)征候:事物的特点。
(eg:咳嗽—感冒)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系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向铺开。
符号二层性:语言符号是一个层级装置,上层(语符层),语素—词—词组:底层(形式层),音位—音节—音步。
.简述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是一个分层装置。
语言符号系统分为:音系层和语法层音系层分为音位、音节、音步等单位;语法层有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
组合关系:以语符的线条性为基础,是语言单位前后相继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之间具有聚合关系。
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元音:发音时气流顺畅,发音器保持均衡状态,声带不振动,气流较弱。
辅音;国际音标: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记录音素的音符。
音素: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对立和互补: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它往往包括若干个音素,这些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1.语音四要素语音的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2.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切分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3.音位音位是某一个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如:普通话中“关上啊 kuan ɑ 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4.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如普通话中的aɑ.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大ta、加tia ”;出现在i和n 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如果几个音素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如:n和l是武汉话/n/音位在声母位置上的自由变体.5.非音质音位在语音中,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如:“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他们的组合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音高变化的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言单位.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音位的区别特征虽然可以从声学方面分析,但因发音方面的分析与音位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更加相关,所以也可从发音方面分析.如:北京话中/p/以不送气与/ p/相区别,以双唇与/t//k/想区别,以口音与/m/区别.音系学中的“区别特征”,其实有人类语言普遍的区别特征和某个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两个层次.教材定义的是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7.音节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的说,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音节的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1音节最多可以有几个组合位置,2组合位置按什么样组合层次组合起来,3每个组合位置上可以出现哪些聚合类的成员.如:1北京话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声母、介意、韵腹、韵尾四个线性位置.2超音质音位的声调贯穿音节整体,音质的四个线性位置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分为声母韵母两分,第二个层次是韵母分为介音和韵.第三个层次是韵分为韵腹和韵尾.3声调位置上可出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位.声母位置上可以出现北京话中//外的所有辅音音位和一个零声母.介音位置上可以出现高元音/i、u、y/,韵腹位置上可以出现北京话所有的元音音位,韵尾位置上可以出现高元音/i、u/和鼻辅音/n、/.8.语流音变音位与其他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同化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在音位整体上的趋同.如:北京话中棉/mian/在“棉袍”中变成/m /,这是被“袍”的声母/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异化是两个本来相同或者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与邻音不同或不相近.如北京话中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弱化则是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中.如北京话“木头”/mu tou/弱化成/mu to/.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会造成音节的脱落,并有可能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变成一个音节,后者称“合音”.如:豆腐/tou fu./说成tou f..9.音步音步是由若干个音节组成的语音单位,变现为语流中大致等距离等时出现的轻重、高低、长短、或者松紧的一次交替,是语言节奏的体现.音步一般为2-3个音节,也可以是单音节或4-5音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可以分为中五个音步.在音步上还有更大的韵律单元,停延段和语调段.10.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11.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12.性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13.屈折词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14.黏着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15.体体aspect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16.时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17.词法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18.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19.多义词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20.反义词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21.施事1.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22.焦点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这就是句子的“焦点”.23.情态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范畴.主要表达“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24.语气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25.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26.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27.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28.亲属方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29.谱系分类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30.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1.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代,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32.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33.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34.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35.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36.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37. 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语言学就是比较方言和亲属语言的共时差异重建语言史的一门学科.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语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叫作历史比较法.38.语法化语法化是指这样一类变化: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范畴变为语法范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话题变为主语,介词变为连词等等.39.重新分析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与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也可以说,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语法结构在外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理解.重新分析改变了一个语言形式的底层结构,但不改变其表层显示.比如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是”被重新分析为系动词,汉语的“被”从动词被重新分析为表示被动的助动词,等等.。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㈠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
话(言语)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它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这种语言本身,而说话即运用语言的行为也不是语言本身。
3、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 和ü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4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5 、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
但还不是最小的音节:语音单位。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ian]。
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tso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6、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音位变体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7 、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语流音变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8 、语素: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语素: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9 、词汇:词汇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词汇:固定用语的总汇。
一种语言或方言只有一个词汇,但包含的词可以多到几十万个。
语言学纲要的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的名词解释引言语言学是与人类语言及其相关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涵盖了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将对语言学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语音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音素、音素表、音库、语音流、语音合成等。
1. 音素: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单位。
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来描述语音中的基本发音单位。
不同语言中的音素数量和分类方式各不相同。
2. 音素表:音素表是按照一定规则编制的音素系统。
它用来记录某一语言中的所有音素及其发音特点。
音素表对于研究某一语言的语音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3. 音库:音库是存储语音数据的数据库。
它通常包含不同发音者在不同语境下的语音样本。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音库中的数据来了解语音的特点和变化。
4. 语音流:语音流是指一段连续的语音。
它由一系列音素组成,代表了一定的语义内容。
语音流的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5. 语音合成:语音合成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人工语音的过程。
它通过模拟人的发音过程,将文本转化为语音。
语音合成技术在语音识别、语音翻译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二、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法(句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和词法规则。
语法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句法树、短语结构规则、句法关系、语序等。
1. 句法树:句法树是用来描述句子结构的图形表示。
它通过节点和分支的方式展示句子中的短语结构和句法关系。
句法树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组成和意义。
2. 短语结构规则:短语结构规则描述了句子中短语的组成方式。
它通过规定词类和短语的组合关系来生成句子的结构。
短语结构规则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工具。
3. 句法关系:句法关系是指句子中各个短语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句法关系有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语修饰等。
研究句法关系有助于揭示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关系。
4. 语序:语序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索绪尔语言学也称为“索绪尔主义”,就是以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基础,认为语言学只能“就 语言而研究语言”,排除任何非语言因素(如社会的、物理的、言语的……)的干扰;而就 语言来说,必须区分共时和历时,语言学只研究共时的语言系统,排除任何历时因素的干扰; 而就共时的语言系统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形式,不研究实质,“语言是形式,不是实质"的论 断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索绪尔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之开山之作,现 代语言学的许多理论基础都来源于此。
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 言的结构。比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是符号和符号组 合而成的语言的结构类型。 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 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 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 音位 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分音质 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 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言内意外 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之义以外,有许 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 在字面意义之外。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 外”。“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 借词 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 telephone 借子到汉语 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 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 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洋泾浜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 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 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混合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 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 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 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 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世界语 (Esperanto):由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 1887 年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 类推 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 做“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3.共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4.历时语言学:以研究语言演变为目标,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发展状态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5.普通(理论)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以记载典籍的书面语为研究的对象,任务主要是解释典籍的确切含义,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的一门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通过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方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选择确定同源词,再比较这些同源词在亲属语言中的异同,从空间的差异中去探索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10.共时:指语言某一发展阶段上的情况;历时,是语言演变、发展的过程。
是由索绪尔最早系统的提出,他认为应着重研究共时。
但实际上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11.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也特指语文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
13.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注重研究语言结构状态和内部规律的科学,通常包括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等,宏观语言学主要是指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交叉,边缘性学科。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它是就符号和符号的组合而言的,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它们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解释和论证,也就是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2.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4.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在谱系分类中,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
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昆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有些语言,如朝鲜语、日语等,至今还没有弄清它们的亲属关系。
5.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
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6.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1.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
齐口呼:以/ i/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合口呼:以/u/为主要元音或介音;撮口呼:以/y /为主要元音或介音;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以/a oe /为韵母的主要元音。
2.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属于非此即彼的性质。
3.本义: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本义,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4.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言学纲要_名词解释
中⽂文考研⺴⽹网免费资料《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中⽂文考研⺴⽹网编辑部整理中⽂文考研《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导⾔言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纲要》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3、语文学: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
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其他学科存在的语言研究成为语文学。
4、“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5、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6、语言的两个有限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其中作为基本符号的语素和词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把语素或词组合起来构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也是有限的。
语言的这两个有限性是区别言语活动的基本特征。
7、言语活动的两个无限言语活动是以语言为工具展开的交际或思维活动,其中作为这个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句子,在理论上可以是无限长的,在数量上可以是是无限多的。
8、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
大脑两半球分工是人类特有的,但出生婴儿大脑两半球没有分工。
9、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但动嘴,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10、辅助性交际工具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
其特点是: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11、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12、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13、语言符号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14、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15、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比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而成的语言的结构类型。
16、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17、替换操作指的是在分析语言的一种的操作方法,用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是否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
具体操作程序是:在一个特定的结构位置上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替另一个语言单位,替代后如果整个结构是合法的且不改变原有的句法-语义结构关系,那么即可证明这两个单位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性质。
18、语言能力广义的“语言能力”指的是“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的结合。
(教材p35)。
一个具备狭义语言能力的人可能会因为智障或发音-听觉器官缺损而失去广义的语言能力。
后者天生的如聋哑人。
狭义的“语言能力”是从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角度讲的,指的是人类大脑天生就具有的语言装置/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器官。
19、语音自然界的声音是无限多的,语音不过是无限多的声音中的一种。
人类能发出的声音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那些用来区别意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语音。
20、音节音节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单位。
但还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阿”[A]:也可以由几个音素构成,如汉语的“钱”[??ian]。
如果说音素一般人在自然状态下是感觉不到的话,那音节则是能感觉到的,比方说“走”[tsou],一般汉族人都能感到是一个音节,至于问它包含几个音素,那是专业人员的事,一般人不一定知道。
21、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是用对比的方法从音节中切分出来的。
音素的不同取决于音质的不同,i和ü音质不同,所以是两个音素。
2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音标不同于字母:音标是音素的标写符号,而字母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23、国际音标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一套音标符号,是目前世界上最通行的记录音素的符号。
其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24、音高音高即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
小的、细的、薄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声音高,而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声音就低。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声音高而男人的声音低的缘由,前者声带短而薄,后者声带长而厚。
音高是汉语形成声调的基础。
25、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而振动的大小有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用力大,振幅大,声音就强;用力小,振幅小,声音就弱。
音强是英语形成重音的基础。
26、音质音质指的是声音的基本性质。
音素就是人类语言中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
音质的不同决定了音素的不同。
共鸣腔、发音体和发音方法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语音音质的不同。
27、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决定元音音质差异的因素有: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和前后。
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28、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根据声带颤动与否可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根据气流通道可分为口辅音和鼻辅音两大类。
所有的辅音都是噪音。
29、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常用的发音部位有:上下唇、上下齿、齿背、齿龈、舌尖、舌叶、舌面、舌根、硬腭、软腭、小舌、喉腔,等等30、鼻化音所谓鼻化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同时从口腔、鼻腔通过并以口腔和鼻腔作为共鸣器的那些音素。
所以也叫口鼻音。
普通话没有鼻音化,方言中有,如吴方言中的“防”读作[fɑ?35],就是一个鼻化音。
31、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发音方法。
常见的发音方法有:阻碍方式(塞、擦、塞擦)、清浊、送气不送气,等等。
32、音位音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分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两种类型。
33、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34、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
又称音段音位,线性音位。
辅音音位、元音音位都是音质音位。
35、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强、音长等非音质因素构成的音位,又称为超音段音位。
常见的非音质音位有调位、重位、时位等。
36、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
37、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比如动宾结构,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条组合规则适用于所有动宾结构,如“看电影、读报纸、学文件、下围棋、修房子、买车票”等等。
38、语法的聚合规则语法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
比如“买什么什么东西”这个格式,在杂货店可以说“买酱油”,在服装店可以说“买衣服”,在车上可以说“买车票”,在粮店可以说“买面条”,等等。
这种替换理论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可能造出的新的句子完全无法全部列举。
39、语法单位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
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40、句子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其最大的特点是:(1)具有一个语调,(2)经常用于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
41、词组词组是词和词的组合,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语义规则组织起来的,是句子里面作用相当于词而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语法单位。
42、固定词组具有词组形式当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称为固定词组。
固定词组最突出的特点是:(1)意义的相对凝固性,(2)成分的相对不可变更性(其中的成分一般不能更换、增删,次序不能颠倒)。
大致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43、词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所谓独立运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就是说在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中它处于最低层级,其他层级的单位如词组、句子本身包含了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因此都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
44、语素语素是语言单位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是否直接成词可分为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两种;根据是否具有词汇意义分实语素和功能语素两类。
45、单纯词语言中那些仅由一个语素构成或者只包含一个语素的词就是单纯词。
单纯词不一定是一个音节的,可以有双音节单纯词(如连绵词)以及多音节单纯词(如音译外来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