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最终版
第五章 政策工具
第三节 政策工具的选择
一、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的重要性 政策工具选择是政策工具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执行和工 具效果研究之外的一个重要方面。政策工具是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 段,政策工具的选择主要发生在政策执行阶段。主要表现在: 1.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2.政策执行本身就是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 3.工具选择是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1.政策目标 2.工具的特性 3.工具应用的背景 4.以前的工具选择 5.意识形态 三、选择政策工具的方法(案例分析)
6.标杆管理技术 标杆管理技术是一个甄别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过程——包括那 些使用标杆管理具有独特性和有别于程序改进活动的主要理念,使之尽 可能包含在我们探求最佳实践将碰到的各种活动和目标中。标杆是一种 业绩标准,这种标准可能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或期望的业绩水准, 或出于其他各种原因而订立的。 优点和不足。 7.企业流程再造技术 企业再造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其创始人哈默和钱皮在《企 业再造——经营革命宣言》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是:再造是对公司的流程、 组织结构和文化等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流程再造技术可以提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 和质量;帮助组织应对风险和变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创造性的新途径, 使组织能够在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生存。 三、社会化手段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PPT课件
强调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
详细描述
训练与教育型政策工具强调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的作用, 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向公众传授相关技能和知识。
总结词
适用于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领域
详细描述
训练与教育型政策工具适用于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领域,如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
总结词
通过项目支持和组织发展来促进目标实现
确保语言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练习和优化演讲技巧
熟悉内容
在制作PPT之前,应先熟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避 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卡顿或遗忘。
练习演讲
在演示之前多次练习,提高熟练度,优化演讲技巧。
与观众互动
在演示过程中注意与观众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提供项目支持 和组织发展的机会,促进特定目标的实现。
总结词
强调项目实施和组织建设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强调项目实施和组织建设的 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促进项目的实施 和组织的发展。
总结词
适用于需要推动项目实施和组织发展的领域
详细描述
项目与组织发展型政策工具适用于需要推动项目实施和 组织发展的领域,如扶贫开发、科技创新等。
04
公共政策工具的挑战与前景
当前挑战
1 2
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当前公共政策工具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难以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利 益诉求等。
实施难度大
由于政策工具的实施需要多方协作和资源投入, 因此其实施难度较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
缺乏科学评估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
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
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公共政策工具最新版本
目录
LOGO
1
政策工具概述
22
政策工具的类型
3
政策工具的运用
4
中国政策工具
精选2021版课件
政策工具概述
LOGO
一、政策工具概念
公共部门或社会组织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
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的总称。
政策工具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它是作为目
从而实现政策目标。
精选2021版课件
政策工具的类型
LOGO
一、经济性工具---以市场为核心的工具
概念---政府利用市场机制的运作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
政策的目标。
1. 竞争选择---公私竞争、私私竞争、公公竞争 2. 公私合伙---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共同生产 3. 重新私有化 4. 分权化---执行机构化、财政分权 5. 服务顾客---顾客选择、竞争选择、顾客质量保证 6. 使用者付费 7. 自由化---提高效率和灵活性
政策工具的类型
LOGO
三、管理性工具
概念---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
吸收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
内容
系 统 管 理
整体分析,全面运作,要求 行政管理整体的最优化,在 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始终 做到从整体出发。是行政系 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子系统 功能的和,使行政系统在最 优化的环境中运行,达到最 有效果。
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而存在的;
政策工具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政策工具的范围极其
广泛,对其选择也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政策工具的主体不仅是政府,其他主体也可以有自己的
政策工具。
精选2021版课件
政策工具概述
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
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政策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那么你对政策工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什么是政策工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物”(A;Hoogerwerf 语)。
尽管“内部管理”、“人力资源政策”、“网络管理”、“政策实验”等东西在某种意义或角度上可以看作政策工具,但最好是将政策工具限定在实现政策目标或结果的手段这一特性上。
事实上,政策工具既可以界定为一种“客体”(object),也可以界定为一种活动(activity)。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工具看作为一种客体。
例如,在法律文献中,人们往往将法律和行政命令称为工具;另一方面,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活动,因而有学者将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系列的显示出相似特征的活动,其焦点是影响和治理社会过程”(A;B;Ringeling语)。
这种定义扩大了工具的范围,将某些非正式的活动也纳入工具之中,然而,却使“政策”与“工具”的界限更加模糊。
含义: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或是方式。
政策工具的分类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
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
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
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
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
②正误性。
任何阶级及其主体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③时效性。
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
④表述性。
政策工具课件-PPT精选文档
政策工具
——决定政策过程与政策效果的因素
第一节 政策工具概述
一、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二、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1.内涵:人们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 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分类: 胡德:信息、权威、财力和可利用的正式组织 霍莱特和拉梅什:自愿性、强制性和混合性工具 休斯: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陈振明: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路宽并不代表路多。”目前北京四环以内的道路占地 率只有17%左右,而东京、巴黎、纽约等世界大都市 都在25%以上。 从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两个方面入 手。在提高设施容量方面,不能仅仅一味建设宽马路, 而且要优化路网结构 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方面,不能仅着眼于车流,更要 推进集约化运输和加强管理
三、政策工具研究途径
1.工具主义:工具本身的特点塑造了政策过程(元教旨 主义) 2.过程主义:工具有重大差别,没有超出问题的工具 3.权变主义:背景主义,根据背景的需要选择 4.建构主义:工具的选择使用要人们视情况而定
四、政策工具的主题与走向 1.政策研究主题: 工具的应用性;新工具;偶发事件(非控制);政策 网络 2.走向: 政策工具使用的背景和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微观走向中观,政策网络
第二节 基本的政策工具
一、市场化工具 1.民营化:签约外包、国有资产私有化(电信);公私合 作(农村供水、电);减免税收 2.使用者付费:公共产品的价格(交通、污染) 3.管制与放松管制:药品、酒类管制;价格放松、许可 4.合同外包:网络维护、车辆维修 5.分权与权力下放:扩大执行者的自主权, 6.内部市场:购买图书馆、娱乐设施(cnki) 7.产权交易:污染(拍卖最大排放量)
二、工商管理技术 1.战略管理技术:长期计划的广泛参与 2.绩效管理技术:以产出界定任务和投入 3.顾客导向技术:新公共管理 4.目标管理技术: MBO 5.全面质量管理:TQM 6.标杆管理技术:采用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榜样 7.企业流程再造:改变整个组织的运作模式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课件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
• (六)加强血液安全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 全。
• (七)努力消除歧视。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及 其家庭成员就医、就业、入学等方面的合法 权益。加强对违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 救助,做好教育监管工作。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
• (二)加大经费投入。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艾滋 病防治专项经费23.9亿元。 • (三)免费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与梅毒检测。对感 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免费提供系列干预措施。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
• (四)依法开展禁毒、打击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 活动。加强对易感人群、感染者和性病病人的综 合干预,努力切断性传播途径。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
志愿性工具的主要系统工具
• (1)家庭和社区——强调家庭和社区的自我服 务(如:家庭保障、社区养老院、社区医院、社 区幼儿园)
• (2)志愿组织——由有组织的志愿部门实现期 望的政策目标。(如大量的慈善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市场——最重要的志愿性工具,在提供私 人产品和保证资源有效配置上具有优势。但是在 纯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会出现市场失灵。
•1、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工具分析
• 卫生部通报了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 作情况。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 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92191例,存 活的感染者和病人383285例。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工具及..
• 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三个特点: • 一是艾滋病疫情的上升幅度有所减缓 • 随着我国艾滋病宣传教育、咨询检测和抗病毒
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 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我国整个社会商业信用水平不高。 二是票据市场发育不成熟。 三是商业银行承兑、贴现操作不规范。 四是再贴现操作规则的自身局限。
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基本途径
• 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重视 并加强再贴现政策工具。 •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票据市场发展与再贴现政策发挥作用 之间的关系,大力推进社会商业信用票据化。 • 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金融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之间的关系, 大力发展再贴现政策的各项功能。 • 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开放搞活与规范发展之间的关系,提 高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操作的水平。
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再贴现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具有间接性、导向性 等特点。从我国再贴现业务运行过程来看,再贴现政策具 有以下五个功能: 一是融资功能。这是再贴现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 再贴现的主要的依据是已贴现的商业票据。随着我国票据 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贴现的作用范围和所取得的效 果正呈逐步加强的态势。 二是货币政策告示功能。 再贴现政策的核心是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一 旦调整再贴现率,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公布其 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量,使货币供应 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市场利率的升降。
我国采用过的货币政策工具
★1984-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再贴现. ★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
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贷款与再贴现 存款准备金 利率政策 汇率政策 窗口指导等
公共政策工具及模型
主讲人:梁仕达、张浩
目录
什么是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的类型
如何选择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选择的5I模型
1、什么是政策工具?
“今天我们政府失败的主要之处,不在目的而在 手段。”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
• 政策工具:人们为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 手段和方式。 政策工具存在的理由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它是作为目标和结 果之间的桥梁而存在的; 政策工具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政策工具的范围相当 广泛,对工具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政策工具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而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
志愿工具(Voluntary Tools)
• 志愿工具是指在所期望实现的任务(desired tasks)上, 较少政府的介入,而由民间力量或市场自主运作。 • 主要特征:不受政府影响,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有些问 题未能够进入政府议程,因为政府希望通过个人、家庭、 社区、市场和自愿性组织来完成。其主要优点是成本低。
混合工具(Mixed Tools)
• 混合了强制性工具和志愿工具特征的一些政策工具。它们的标 的最终是私人组织。(Hood,1983) • 如果仍以政府力量介入的强制力为谱系,可以发现在西方成型 的混合工具里存在着两个极端。强制力最弱的一端是信息发布, 而强制力最强的一端则为惩罚性的税收。这之间存在着多种多 样的工具。
治的观点来分析。经济学家的工具论缺乏经验研究,无法
解释政策过程。
•
Hood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政策工具的选择: 1.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其它可替代方案时,我们才能确定 那种工具被选择; 2. 工具必须与工作相匹配,没有那种工具能够适应所有 环境,因此政府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工具; 3. 选择必须不太残忍,工具的选择必须符合一定的伦理 道德; 4. 有效性并不是唯追求目标,理想结果的取得必须以最 小的代价获得。
第四章政策工具
二、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
1、什么是政策工具 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这一政策目标而 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
●荷兰经济学家科臣(E· S· Kirschen) 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 以分类,他着重研究这样的问题,即是否存在着一系列的执行经 济政策以获得最优化结果的工具。他整理出64种一般化的工具, 但并未加以系统化的分类,也没有对这些工具的起源和影响加以 理论化探讨。
Hale Waihona Puke ●胡德提出了一种系统化的分类框架。他认为,所有政策 工具都使用下列四种广泛的“政府资源”之一,即政府通过使 用其所拥有的信息、权威、财力和可利用的正式组织来处理公 共问题。 ●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L· M· McDonell and R· F· Elmore)根 据工具所要获得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四类,即命令性工具、 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和系统变化工具。
3.权变主义。它认为,工具选择的根据是: 工具的绩效特征是如何满足某种特殊问题背景的 需要的。一旦政策的目标或目的明晰化了,那么, 直截了当的事情就是要去工具箱中找出最适应的 工具。因此,工具的研究既要注意弄清解决问题 的特定要求,又要注意选出最适合这种要求的工 具。 4.建构主义。他认为政策工具在政策系统 内、在决策领域和执行过程中并不起决定作用而 仅仅是正常过程的众多因素之一
§3.政策工具的选择
一、政策执行中工具选择的重要性
1、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2、政策工具选择的过程 3、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1、政策目标 2、工具的特性 3、工具的应用背景 4、以前的工具选择 5、意识形态
[思考题]
1. 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2. 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 3. 试比较强制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和混合工具各自的特点和优劣。 4. 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的政策实践,论述政策工具选择的重大现实意义。
政策工具最终版
一.重点1.新治理范式的内涵2.契约治理工具与合作治理工具的内涵及种类二.本章小结1.新治理范式立足于以政策目标,即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政策工具。
工具程序、工具主体、工具任务共同塑造了完整的工具网络。
因此新治理是一种工具网络的治理结构。
工具网络中公私主体由对立走向合作,政府的治理角色由命令控制转向与平等主体间谈判和劝服,广泛授权给内外的治理主体。
总之,新治理凡范式下的政府作为参与者而非控制者与其他主体一道治理公共事务。
2.新治理范式下的治理者的内涵不再是特定机构及其人员,而是参与网络的各类成员,他们在对政策工具有着深刻和广泛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各个环节。
3.新治理范式下的政策工具有两类:契约治理工具和合作治理工具。
契约治理工具是执行的工具,执行的媒介是各种具有私法性质的契约。
合作治理工具是决策的工具,决策的方式是协商,是平等的公民参与。
4.契约治理工具和合作治理工具之间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执行机制与公共决策形成机制的关系。
契约治理工具以达到服务供给效率为目标,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公共服务都能由契约机制来提供。
后者注重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实现民主与公共利益。
三.思考题1.如何理解新治理范式转变的内在联系?2.契约治理中,契约机制如何发挥作用?3.契约治理工具与合作治理工具的联系与区别?四.拓展阅读资料:[1](英)简·莱恩.新公共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美)J.C.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三节新治理与政府工具一、新治理范式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公共管理出现了所谓的“新治理”(New Governance)范式,它将大家的关注点引入到通过政府工具的广泛运用来解决这个新世界中的公共问题上来。
它将焦点转向不同政府工具的特征及不同工具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结构。
“新治理”是一个新假设、新范式,它更好地引入了对普遍现实问题的关注以便最终能在问题解决中提供更多的推动力。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以下是财政政策及其工具的相关资料,为您分享。
简述财政政策及其工具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同其他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有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作用
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作用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
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作用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财政政策工具(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一是排挤效应。
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政策工具包体例
政策工具包体例
政策工具包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或策略,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
这些工具可以是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政策工具:
1.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赤字政策等,用于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控制、就业稳定等目标。
2.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信贷政策、货币供应政策等,用于调控货币供应量,实现通货膨胀控制、货币稳定等目标。
3. 法规政策: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等,用于规范经济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4. 环境政策:包括排放标准、环保税收、环保补贴等,用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提升等,用于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
6. 社会政策: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就业政策等,用于维护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政策效果。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工具)
• 公共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之间必须保持某种平衡.
6
3.直接提供
• 由政府机构及其雇员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
• 例如:国防、外交、警察、消防、教育、社会保障等.
优点: • 所需的信息成本小,且容易获得;
• 必要而且巨大的社会需求使直接供给可以汲取保 证职能发挥所必要的资源;
缺点:
• 常虚弱无力,往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用; • 这种工具也产生了公平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照顾 者来说更是如此.
9
2.自愿性组织
• 是指既不是政府强迫成立、也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组织. 优点:
• 提供的服务质量较高且成本较低; •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回应性, • 减少对政府的行动的需要或减轻政府的负担.
低
自愿性政策工具
自 愿 性 组 织
私 人 市 场
信 息 和 劝 诫
产 补 税 权 贴 收 和 拍 卖 使 用 费
管 公 直 制 共 接 企 提 业 供
国家干预程度
高 强制性政策工具
混合性政策工具
3
一、强制性政策工具
• 强制性工具:也称直接性工具,它借
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迫使 目标群体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
• 能够避免间接提供所出现的效率损失; • 它使交易内部化,从而减少由间接提供所带来的 交易成本.
7
二、自愿性政策工具
• 自愿性政策工具的特征是它没有或很少有 政府参与,其作用是在社会群体自愿提供 的基础上实现的.
8
1.家庭和社区
• 家庭和社区可以做许多政府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
优点:
• 公共成本低而产出质量高; • 在许多服务领域(如残疾人的照顾),家庭和社区比 其他工具更合适; • 这种工具在大部分社会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政策工具》课件 (2)
3 政策升级
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有 时需要进行政策升级, 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 济的需求。
总结
通过本课件,我们详细介绍了政策工具的全过程,从目标制定到政策调整。希望本课件能够帮估过程中,利益相关者 的参与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提供宝贵的改进意见。
总结经验
我们将总结政策实施中的经验 和教训,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 参考和指导。
政策调整
1 变化应对
政策调整需要及时对变 化做出反应,采取相应 的措施以确保政策的适 应性和可持续性。
2 持续改进
我们会定期评估政策的 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政策工具》PPT课件 (2)
欢迎来到《政策工具》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政策工具的 各个方面,为您揭示背后的奥秘。
政策目标
制定明确目标
政策工具的第一步是确立清晰 的政策目标,以此为基础制定 后续政策。
拟定具体计划
追求卓越
我们需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并 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时间表, 以便将政策目标落实到实际操 作中。
组织运作
我们会组织政策实施的各项工作,确保政策 能够有效地得以落实。
监测评估
政策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持续监测和评估政 策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方案。
沟通推广
我们会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推广工作,以确 保政策信息能够传达到各利益相关者。
政策评估
定性和定量分析
我们将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方法,对政策的效果进行全面 评估。
我们的目标是达到卓越的政策 成果,并通过持续改进和监测 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政策研究
1 数据收集与分析
我们需要收集并分析大量的政策相关数据,从中获取洞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工具ppt课件
《政治、经济和福利》 50年代,达尔和林德布洛姆已经论 及政策工具的相关问题。
《政府的工具》胡德(1983); 《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盖伊·彼特斯和
冯尼斯潘(1998) 《政府工具——新治理指南》 萨拉蒙(2002)
家庭和社区可以做许多政府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
优点:
公共成本低而产出质量高; 在许多服务领域(如残疾人的照顾),家庭和社区比
其他工具更合适; 而且这种工具在大部分社会受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缺点:
常常虚弱无力,它们往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使 用;
而且这种工具也产生了公平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照 顾者来说更是如此。
许多社会成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资源去从事公益劳动。
18
3.私人市场
优点:
是提供私人物品、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在某些公共物品和服务领域,市场工具也可能是改
进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
缺点:
不能有效地提供诸如国防、警察、路灯一类的纯公 共物品和各种准公共物品;
市场工具也产生严重的公平方面的问题。
又称经典的研究路径,突出工具性质的重要
工具主义 重点在于工具具体特性、功能和运用方式的研究
过程主义
没有超出问题的工具,任何工具都不具有普遍 功能;
工具功能的发挥更多的取决于政策过程或说政 治因素,过程决定工具选择。
工具的意义实际上被降低了。
27
一、政策工具的研究途径
权变主义
又称工具——背景研究,工具特性研究是重要 的,但工具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政策环境 的研究也是重要的,但政策环境也不是最终 的决定因素。
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3.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它是通过政府对国家的货币、信贷及银行体制的管理来实施的。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一国政府拥有多种政策工具可用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
其中主要包括: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
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
什么是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分类政策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那么你对政策工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政策工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政策工具的定义关于工具概念的最常见的定义是:“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物”(A·Hoogerwerf 语)。
尽管“内部管理”、“人力资源政策”、“网络管理”、“政策实验”等东西在某种意义或角度上可以看作政策工具,但最好是将政策工具限定在实现政策目标或结果的手段这一特性上。
事实上,政策工具既可以界定为一种“客体”(object),也可以界定为一种活动(activity)。
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工具看作为一种客体。
例如,在法律文献中,人们往往将法律和行政命令称为工具;另一方面,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活动,因而有学者将政策工具定义为“一系列的显示出相似特征的活动,其焦点是影响和治理社会过程”(A·B·Ringeling 语)。
这种定义扩大了工具的范围,将某些非正式的活动也纳入工具之中,然而,却使“政策”与“工具”的界限更加模糊。
含义: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或是方式。
政策工具的分类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
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
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
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政策的特点①阶级性。
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
②正误性。
任何阶级及其主体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③时效性。
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7 政策工具
particular industries as do economic regulations.
社会管制一般是跨部门的,而且受几个政府 部门管辖,关注诸如污染、安全或伦理道德 等较广泛性的问题。Social regulations tend to cut across
11
权威类工具
Authority-Based instruments
弱点:Disadvantages: 扭曲了志愿或私人部门的活动,带来经济上
的无效率。Distort voluntary or private-sector activities and promote economic inefficiencies. 抑制创新和技术进步。Inhibit innova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sales, gambling,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occupational hazards, water-related hazards,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discrimination on the basis of religion, race, gender, or ethnicity, and pornography.
2021/6/3
3
Nodality Authority Treasure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Release
Advice and Exhort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Regul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新治理与政府工具一、新治理范式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公共管理出现了所谓的“新治理”(New Governance)范式,它将大家的关注点引入到通过政府工具的广泛运用来解决这个新世界中的公共问题上来。
它将焦点转向不同政府工具的特征及不同工具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结构。
“新治理”是一个新假设、新范式,它更好地引入了对普遍现实问题的关注以便最终能在问题解决中提供更多的推动力。
其核心思想有二:首先,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广泛依靠协作关系,而不能只依靠政府本身,因此要用“政府治理”(governance)代替政府管理(government);其次,与私有化或“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不同,这些协作关系导致严峻的管理与设计上的挑战,需要公共部门持续且远较以前复杂得多的参与。
因此,当代公共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如何设计上述的参与过程,为公共部门的参与做好准备。
①具体而言,“新政府治理”在以下五个方面使政策领域的关注焦点发生了转移,如下表所示:“新治理”的五大转变1.从机构与项目转移到工具首先,“新政府治理”提倡在政策研究和公共管理的分析单元应从公共机构或公共项目转移到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目标的工具上。
每种工具都有自身的操作程序、特有的任务、特别的运作法则、以及自身的实施机构。
因此,工具的选择也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行为主体的选择,这些主体将扮演的角色也会有规定。
因此,工具的选择在决定行为主体的同时也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正因为如此,工具的选择就不单纯是技术性的,从根本上讲是政治性的。
选择了某些主体,就是选择了某个角度、某种价值,也就选择了政策将如何被执行。
2.从科层转移到网络“新政府治理”共问在将解决公题的关注点从机构和项目转移到工具时,也把焦点从科层制的机构转移到了组织网络上。
新政府治理认为管理网络与管理科层机构完全不同,其中涉及的特别任务包括:使网络关系结构化、保证各方对政策目标达成共识、协调价值观/促进互信关系、设定绩效目标、整合激励机制、分享信息/分担风险、评估绩效和管理转变(managing change)。
②政策工具塑造了网络:它限定了核心的行为主体以及他们的正式角色。
“新治理”的“工具途径”通过将焦点从科层转移到网络、并且更加明确政策项目所需要的网络类型,为①参见 [美] 萨拉蒙著:《新政府治理与公共行为的工具:对中国的启示》,载《中国行政管理》,2009(11)。
②解决具体网络结构将面临的管理挑战提供了明确的线索。
3.从公私对立到公私合作“新治理”在将公共管理和政策分析的关注点从机构和项目转移到工具和网络时,也为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与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之间存在着冲突。
而新治理工具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些论断。
新治理的工具途径认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不能被清楚地区分,它们谁也离不开谁。
因此,协作代替竞争成为部门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新治理”将协作视为部门间有利的优势互补。
4.从命令与控制转移到谈判与磋商传统的行政管理强调“命令与控制”是实施公共项目的金科玉律,新公共管理则完全忽视行政控制的重要性,“新治理”则提供了实现公共目标的第三条道路——谈判与磋商。
当今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是只会颁布行政命令。
对于各方来说,他们通常因为相互依赖而只掌握一部分的控制权。
因此,为实现公共行为的目标,磋商更有必要。
5.从政府管理技能到授权技术最后,新治理的关注焦点从命令与控制转移到了谈判与磋商,也要求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及他们的协作方具有不同于科层之下命令与控制式的技能。
传统行政管理从根本上强调的是管理技能,即对科层制官僚机构的内部控制。
“新治理”将重点从管理技能以及对官僚机构的控制转移到了“授权”技巧上:它需要在横向上合理安排网络中的各方参与者,整合利益相关者使其在互相依赖中实现共同目标。
这需要关注三种不同的技能:(1)激发技能。
这是激发网络中行为主体的能力。
政策工具维持不同主体的合作,就要能给它们提供足够的激励。
(2)指挥能力。
协调指挥并不意味着命令和控制。
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网络的创建,还体现在网络的运作和维持过程中。
例如,在一些主要的综合性项目中,政府常把指挥协调者的角色外包给一位总承包人,由他动员次级承包人分别负责提供不同的项目内容。
①(3)调控能力。
该能力要求管理者能合理使用奖惩手段,以促进复杂的政策工具网络中互相依赖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
项目管理者既有激励权力也有惩罚权力,为防止行为主①体利用项目谋取私人的超额利益。
二、新治理范式下治理者的内涵为了有效推行“新治理”,我们需要重新界定指导公共服务实践的队伍——治理者的内涵。
新治理的治理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务员。
“新治理”承认其他机构在解决公共问题中扮演的角色,理解公务员时将重点从特定机构的角度转移到一种职业类型的角度。
1.职业公民萨拉蒙认为,“职业公民”的概念比传统的公务员范围要广,涵盖了解决公共问题涉及的所有主要职位,包括政府部门的职位,非营利组织、基金会、社区事务项目中的职位,甚至还包括志愿的公民行为。
“职业公民”是指这样的公共服务人员:他们接受专业的培训,以有薪或志愿的形式为解决公共问题而工作,其中包括对公共问题的辩识、分析,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方案,而不管是受聘于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甚至营利性公司中关注解决公共问题的部门。
①2.拓宽知识面这些“职业公民”要在“新治理”的体系下有效工作,还需要对政府行为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政策工具有深刻和广泛的理解。
他们特别需要了解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首先,是关于工具特性的知识;其次,是关于工具设计的知识,如:哪种政策工具在哪种情况下最有效、每种工具相应的设计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应该尊重公共行为所追求的不同价值并予以权衡;第三,是关于工具操作的知识,涉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等等。
三、新治理范式下的政府工具我们认为新治理工具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新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政策工具,以民营化为代表。
第二个来源是公民社会发展趋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多种方式。
据此我们把新治理工具分为契约治理工具和合作治理工具。
新治理工具①1.契约治理工具所谓的契约治理工具是指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各行为主体以自由、平等、合作、互惠的理念,在相互达成的契约的规范下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政府治理的协调机制由公法向私法转变。
政府治理中契约的产生源于公共安排者(提供者)角色与生产者角色的分离。
如下表所示:契约就是整合生产者与安排者关系的有效机制。
在新治理的契约制理论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契约形式,即政府内部契约与外部契约。
外部契约,又称契约外包,它是指政府通过与私营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来实现某一活动的行为。
外部契约包括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这三种形式,最典型的是合同外包制。
(1)合同外包。
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对外承包给私营企业或第三部门,私营企业或第三部门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政府用财政收入购买承包商的公共产品和劳务。
(2)特许经营。
政府提供某项公共事业的运营权利,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费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
政府通过特许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承担相应风险。
(3)凭单制。
政府部门给予有资格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个体发放的优惠券,个体在特定的公共服务供给组织中“消费”他们手中的凭单,然后政府用现金兑换各组织接受的凭单。
内部契约,指政府部门之间或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契约形式。
它包括某一政府与同级或非同级的其他政府的契约(政府协议),某一政府部门内部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契约形式、政府用人的短期契约取代终身雇佣形式(分散化)(1)政府间协议。
我们把政府间协议定义为地方政府间横向的合作关系。
地方政府为解决共同公共问题、提供共同需要的公共物品,满足共同的公共利益,通过订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或协议形成合作关系。
(2)分散化。
分散化又称分散决策,它实质就是分权与权力下放的过程。
通过公共组织政治决策角色与行政执行角色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同时通过建立内部代理机制和短期雇佣合同来保证工作绩效。
2.合作治理工具这里的合作治理特指分散化的公民个体和组织化的公民团体参与公共决策、与政府部门分享公共决策权力的行为及方式。
合作治理的现实形式主要是公民决策,它实质是指公共管理者与公众共同探讨问题,而且试图和公众在解决方案上达成共识。
(1)公民会议。
公民会议的主要程序有:首先,公民会议应该安排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吸引有兴趣的公民参加会议;其次,预先告知和宣传,保证公开化和大众化,尽量让所有可能有兴趣的大众都来参与;再次,可将参与者分为较小的“目标团体”,每个目标团体分别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在汇报给大会进行汇总;最后,管理者可安排一个训练有素的会议“敦促人”来主持会议。
(2)咨询委员会。
咨询委员会由政策相关的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其中包括商业组织、劳工组织、公共管理者以及公民组织。
与公民会议不同,咨询委员会中公民参与被限于那些较大的公众群体利益的少数人或团体。
而不是向所有人开放。
(3)斡旋调解。
它是争议解决中有效的公民参与方案。
当争议各方势均力敌、争议陷入僵局、并且对应各方都有和解意愿时这种参与方式比较适用。
斡旋调解借助于不为任何利益团体效劳的第三方(职业斡旋调解人员)通过调解各方利益的方式寻求争议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