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1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1)阅读小说,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2)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基础知识障碍。

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3、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

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2、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概括刘姥姥的形象特点。

难点:品读重点语句,体会“笑剧”的用意,感悟作者人物塑造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1)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内容,以填空的形式明确片段中的角色分工。

(2)默读课文,小组内复述“笑剧”表演过程。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反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

2. 人物性格的分析。

3. 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的语言理解。

2. 故事中封建社会礼仪的解读。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解读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刘姥姥进大观园》。

2. 参考资料: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资料,封建社会礼仪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 让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讲解故事背后的社会意义,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阶级差异。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读后感,谈谈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请学生查找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在故事背景的讲解上,我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故事本身的兴趣引导。

在人物性格分析环节,我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挖掘人物性格,导致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较为表面。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3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 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教学难点:1. 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2. 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所表达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兴趣。

2. 介绍刘姥姥的背景故事,引出课题《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梳理课文结构,总结主要内容。

三、分析人物形象1. 通过刘姥姥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分析她的性格特点。

2. 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机智、幽默、善良、淳朴。

四、品味语言1. 选取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特色。

2. 学生朗读,体会刘姥姥语言的幽默风趣。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刘姥姥性格特点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二、分析作者用意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2. 小组讨论,分享对作者用意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总结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批判封建礼教的虚伪。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以及对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

2. 鼓励学生阅读《红楼梦》原著,进一步了解这部经典名著。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20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2024《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01课程介绍与目标Chapter《刘姥姥进大观园》背景及作者简介01让学生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02030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表达。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文本阅读、人物时间安排分钟。

具体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课程安排与时间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文本概述及主要情节梳理文本背景介绍主要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分析刘姥姥朴实善良、机智幽默的农村老妇,通过她的视角展现了大观园和贾府的奢华生活,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

贾母慈祥宽厚、威严并重的贾府老祖宗,她对刘姥姥的善待体现了封建家长的仁慈和威严。

王熙凤机智泼辣、善于察言观色的贾府大管家,她对刘姥姥的接待既体现了她的精明能干,也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复杂人际关系。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艺术手法鉴赏经典语句解读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揭示社会阶层差异批判封建礼教揭示人性弱点030201社会现象揭示与批判意识表达传统文化传承及其现实意义思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家庭伦理道德思考人与自然关系1 2 3追求艺术美感体现人文关怀倡导社会公正与平等审美价值追求及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体现04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Chapter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及比较阅读指导推荐项比较阅读影视改编作品欣赏与评论写作指导影视作品推荐评论写作指导学生撰写影视评论,分析改编作品在呈现原著精神、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删减等方面的得失。

跨学科知识链接:历史、民俗、艺术等民俗文化历史背景讲解小说中涉及的民俗文化,如礼仪、节庆、饮食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特色05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设计Chapter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刘姥姥进大观园过程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分组讨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在交流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第一章:《刘姥姥进大观园》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在整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刘姥姥和大观园的相关文化背景。

1.2 教学内容曹雪芹与《红楼梦》简介《刘姥姥进大观园》章节概述刘姥姥和大观园的文化内涵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相关背景知识。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刘姥姥和大观园的文化背景。

1.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理解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姥姥和大观园的看法。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刘姥姥进大观园》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掌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2.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介绍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分析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梗概。

利用图表、时间线等资料,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故事发展。

2.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进行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探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矛盾冲突及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注意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描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刘姥姥进大观园》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主题思想。

探讨主题在故事中的体现和表达。

4.2 教学内容主题思想探讨故事中主题的体现和表达4.3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思考法,启发学生对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3)能够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

(2)通过合作探讨,分析作品主题和手法。

(3)通过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洞察人性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3)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的把握。

(2)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互动探讨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作品主题和手法。

3.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刘姥姥进大观园》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论文、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进程1. 简要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作者、背景等。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幽默风格等。

5.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请结合文本,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风格。

2. 请谈谈你对《刘姥姥进大观园》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3. 请参考相关资料,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拓展阅读相关章节,深入探究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及《红楼梦》写作艺术。

4.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小组交流,把握文章的情节,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同学们,你们看看我出示的这幅连环画图片,猜猜是哪部名著的什么情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里的片段吗?你知道其中的人物是谁吗?(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板书课题:25*刘姥姥进大观园(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曹雪芹(出示课件5、6)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南京,早年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北迁后家道衰落。

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

代表作《红楼梦》(初名《石头记》)。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他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作家作品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谈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你们对这部作品了解吗?预设:(出示课件6、7)《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红楼梦》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刘姥姥这一人物的同情与尊重,培养学生的悲悯情怀。

让学生感受《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理解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和文学常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诵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对刘姥姥这个人物有什么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作者及作品简介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强调《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目的是什么?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小组讨论: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归纳刘姥姥的形象特点:朴实善良、聪明机智、风趣幽默、善于迎合。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优秀3篇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篇一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2)背景链接“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

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

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芳园应锡大观名”。

现存的曹雪芹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

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果说《红楼梦》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曹雪芹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

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难字词(1)字音蓼溆(liǎo xù)撮弄(cuō)发怔(zhèng) 岔气(chà)促狭(cù xiá) 筵席(yán xí)(2)词义【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岔气】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舒服或疼痛。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刁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

九年级统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

九年级统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2.分析刘姥姥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贵族生活的描写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阶层差异,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言行举止,分析其性格特点,如善良淳朴、精明世故等。

赏析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包括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理解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中的趣事,体会其中的喜剧效果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一人物视角所展现的社会阶层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讲述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趣味故事或介绍《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引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然后引入“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经典情节,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思考以下问题:刘姥姥为什么进大观园?在大观园里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有哪些主要人物参与?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刘姥姥为了答谢贾府的接济并求得更多帮助而进大观园,在园中经历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如吃饭、游园等,与众多贾府人物有了精彩的互动。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与情节(15分钟)1.分析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的语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刘姥姥在宴席上故意出丑逗众人发笑,“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从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她的精明,懂得迎合众人以获取好感;同时“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情节,理清课文结构。

2.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3.悟主题,分析作者寄寓“刘姥姥"这个人物的深刻用意。

一、激趣导入——走近刘姥姥同学们,老师今天来到美丽的校园,我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希望在这节课上我不要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而是“刘姥姥进大观园”——长了见识。

二、细读文本析人物——众人眼中的刘姥姥(一)贾府人眼中的刘姥姥1.女清客屏显: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

"(生齐读)鸳鸯是谁?(贾府丫头,贾母身边的高级丫头)她如何评价刘姥姥的?(女清客)女清客是什么意思?(书下注释为:在富豪人家帮闲凑趣的人)屏显:林黛玉忙笑道:“……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这两人从称呼代表了贾府人对刘姥姥的基本看法。

2.设局鸳鸯不但如此称呼刘姥姥,还做了什么事?(与凤姐设局捉弄刘姥姥)为此,她们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语句)3.笑局高潮来了,刘姥姥配合着这设下的局,引出了故事的高潮——一场贾府群芳笑乐剧。

(放声读),思考:这场笑局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说说原因。

4.贾母在这幅图景中,留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贾母,对她的描写主要有这四处:屏显:①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②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③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④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都端过来给他吃。

齐读以上文字,你能看出一个怎样的贾母?(睿智、慈爱、有同情心、惜老怜贫、“礼出大家”的典范)屏显补充:平儿忙道:“你快去罢,不相干的。

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反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反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2)通过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述、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刘姥姥的形象。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刘姥姥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遭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刘姥姥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2)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遭遇。

2. 教学难点:(1)对刘姥姥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2)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形象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刘姥姥第一次进入大观园的经历,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1)引导学生分析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如善良、朴实、聪明、机智等。

(2)讨论刘姥姥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遭遇,如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刘姥姥形象的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刘姥姥的形象。

5. 总结提升:(1)总结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遭遇。

(2)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形象中提炼出正确的价值观,如关爱他人、尊重底层劳动者等。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的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刘姥姥的形象。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尊重底层劳动者的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述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

(2)是否深入分析了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遭遇。

2. 反思教学方法:(1)讲述、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本节课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教学内容,选取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醒世姻缘预示六灾”中的片段。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楼梦》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基本情节。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人生百态,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基本情节。

2. 分析《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基本情节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寓意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思维敏捷性等。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其他经典片段,加深对整部作品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背景的小故事。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中的讽刺手法;(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2)讽刺手法的分析和作品观点态度的把握;(3)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讽刺手法的运用和理解;(2)作品深层含义的挖掘;(3)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红楼梦》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地位和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2)关注人物形象,了解刘姥姥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魅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讽刺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讽刺手法的作用和意义。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象;(2)分析作品中的价值观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善于思考的精神。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其他篇章,了解作品的全貌;2. 选取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写一篇心得体会;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及相关文学常识。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封建贵族家庭奢华生活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刘姥姥、贾母、王熙凤等人物形象。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风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及作品介绍简单介绍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强调《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线索。

4、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的形象找出文中描写刘姥姥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她的性格特点。

(例如:刘姥姥的“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表现出她的幽默风趣、善于迎合。

)讨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目的,以及她在贾府中的处境。

分析贾母的形象从贾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她的尊贵地位和雍容气度。

思考贾母对刘姥姥的态度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分析王熙凤的形象分析王熙凤对刘姥姥的接待方式,体会她的精明能干、善于逢迎。

探讨王熙凤在贾府中的权力和地位。

5、探究主题小组讨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情节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理解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与底层人民的艰辛形成的鲜明对比。

6、写作手法分析细节描写:文中通过对人物的服饰、饮食、环境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找出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把握主要内容。

2. 通过对人物典型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重点)3. 分析闹剧原因,感悟主旨。

(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理解这场闹剧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将领略到贾府的奢华生活和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

二、知识备查1. 作者及作品简介曹雪芹,名露,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红楼梦》是他历经十年创作,五次增删而成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沉浮,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背景介绍本文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的老妇人,她与贾府的关系较为疏远。

此次进大观园,是为了感谢贾府的接济。

三、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现如何明确:刘姥姥看到了大观园的居室威武、布局精致、器物讲究。

文中描写了贾母、王熙凤、鸳鸯、刘姥姥等人物,他们在这场闹剧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简单介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凤姐和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

第三部分(第5-11段):具体描写刘姥姥在宴会上的种种滑稽表现,引发众人的大笑。

第四部分(第12段):写闹剧结束后众人的反应。

四、细读课文1. 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具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吃穿用度,环境中露贫富差距",如“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柜子比一间房子还大、还高”,体现了贾府的奢华。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

《刘姥姥进大观园》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使学生了解名著《红楼梦》的基本情节,理解刘姥姥这一角色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大观园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名著《红楼梦》简介:《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

2. 刘姥姥角色分析:刘姥姥是作品中的喜剧性人物,她的进大观园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3. 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梳理: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入大观园,参观各处景点,与贾府众人互动,发生了一系列趣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刘姥姥的视角,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

2. 教学难点:分析刘姥姥角色在作品中的意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中的奥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姥姥的奇幻之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和刘姥姥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梳理:引导学生跟随刘姥姥的脚步,了解大观园中的景点和人物。

3. 分析刘姥姥与贾府众人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刘姥姥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贾府的人物关系和社会现象。

4. 总结刘姥姥角色意义:让学生谈谈对刘姥姥这一角色的认识,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对自己的启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刘姥姥角色和《红楼梦》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思考与感悟: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对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的思考和感悟。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精选5篇)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设计1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分析刘姥姥的形象特点,学习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4、课时划分:2课时5、预习:(1)早读课,朗读课文,给文中生字加注音。

(2)借助注释,疏通文义。

(3)搜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相关知识,阅读“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其他章节,梳理刘姥姥与贾府之间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1、板书课题:人们常嘲笑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2、出示目标:请看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过渡语:同学们,早读课上,大家通过预习认识了《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课的生字词,会的请举手。

好!下面检测预习效果,比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1、检测预习: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调停tiáo发怔zhèng岔气chà促狭xiá筵席yánB.蓼溆liǎo戗金qiàng四楞léng游逛guàng刘姥姥lǎoC.威武wǔ撑船zhǎng鸳鸯yān g裹着guǒ宝钗chāD.筷子kuài铁锨xiān蹲着dūn嘱咐zhǔ腮帮子sāi答案:C(解析:撑船chēng宝钗chāi)2、解释词语3、学生互评对错,打出对错符号。

4、公布满分人数,表扬满分同学。

5、出示错题。

6、学生纠错,教师点拨。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理清情节1、出示自学指导:默读全文,根据刘姥姥的游踪梳理情节划分层次。

时间:8分钟。

2、出示答案:第一段(1)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段(2—3)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段(4)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临摹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人物的形象
2、学习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亲近《红楼梦》,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意,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

3.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借鉴刻画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其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对刘姥姥等人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接触到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巧妙刻画他们的。

二、预习检测
1、下面是对《红楼梦》中人物的描写,请说出相应的名字。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林黛玉)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面若银盆,眼如水杏。

(薛宝钗)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
2、金陵十二钗都是谁?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李纨秦可卿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巧姐妙玉
三、问题引导下的探究学习
1、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
2、刘姥姥的身世背景?
3、找出刘姥姥观赏大观园的线路?
4、刘姥姥进大观园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的导演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5、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
6、刘姥姥是如何引人发笑的?
7、作者是怎样描写众人笑时的情态?请任选一人,说说不同的笑,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8、重点揣摩:在众多的笑声中,又有哪些人未笑?分析其原因。

9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四、品味赏析
体会红色字体的表达效果。

“刘姥姥伸箸子要夹,那里夹得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不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


答案示例:“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

总之,这些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五、课堂达标训练
刘姥姥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4-7题
2、利用假期时间,阅读《红楼梦》。

附:“茄鲞(xiăng)”的做法
八、拓展延伸
【经典诵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赏析】
“满纸荒唐言”,为什么说它是“荒唐言”?作者选择了小说这样一个形式,而小说本身有几分荒唐。

小说最早见于《庄子》,庄子说: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就是说小说是些浅薄琐屑的言论。

这是中国古代人对小说的观念。

既然如此,曹雪芹选择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个荒唐选择。

其次,曹雪芹在小说里,有些重要的情节让人觉得很糊涂。

有时候他的一些随随便便的描写,给你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让人觉得它是一个荒唐言。

当然最大的荒唐还是人生的荒唐。

《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对于曹雪芹来说是家庭亲情的荒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荒唐。

除了家道的衰落,人伦和人情的恶化,《红楼梦里》还表达了一种价值的失落。

所以,它是“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我们可以从正面来说,痴的意思就是执着。

一个是艺术的执着,一个是爱情的执着,情的执着。

都云作者痴,既表达了曹雪芹身为作者对艺术的痴,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那么多人评论它,那么多人研究它,但是谁解其中味?我们解了它的味了吗?后边还有多少味可解呢?还有多少谜——《红楼梦》之谜能够破出它的谜底来呢?它只有一个谜底吗?所以这其中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出自《红楼文》的精彩课文,感受到大观园所有这条件优越的一切在一个乡下人的眼里是多么的高不可攀。

文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的贵族和平民生活的天渊之别。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内容,感兴趣的也可以完整地读一读《红楼梦》,领略这文学瑰宝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