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尔滨人讲普通话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哈尔滨人讲普通话最标准
哈尔滨话,是最接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普通话发音的一个地方的方言。
与各汉语方言相比,表达标准,有清晰,明亮的特色。
一些外国人认为,哈尔滨话具有好听的,地道的,没有声音奇怪的语调。
也正是这个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哈尔滨为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文学艺术组织的培育和提供了大量成功的播音员和主持人。
历史
哈尔滨处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的城市,距北京一千多公里,又相隔辽宁,河北等说浓重地方方言的省份,却和北京话是惊人的类似,相似度甚至远高于北京的周边地区和各大城市,真的是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
此外,哈尔滨市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0多年,却出现这样一个标准的本地方言。
形成
许多人认为,这由于多民族的混合与哈尔滨的推广普通话。
语言从一开始的移民开始分划,同地的人们本来说一种语言,却由于移民而获得具有地理特征得方言。
在一方面,北京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受东北民族,即女真族和满语的直接影响。
在另一方面,哈尔滨普通话。
反过来,受京旗移垦的深远影响。
清代中期,近1万北京满族人,返回到满族原在哈尔滨地区,给当地讲汉语的土著人民带来标准的中文语音。
东北方言,可分为辽东方言和辽西方言,辽东方言与隔海的胶东半岛相同,辽西方言与毗邻的河北近似。
晚清末年,因为朝廷不再禁止进入东北北部的部分县,说辽东方言的山东人和说辽西方言的河北人扩散到哈尔滨地区。
因此,辽东的方言,辽西方言和土著方言,混合在一起,在哈尔滨地区,人们放弃自己的母语的的其他杂音,必须使用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语言,声音,才能够良好的交流。
经过几代人的收敛性的分离纯化,最终形成为非常近似于普通话的“哈尔滨话”。
然而,哈尔滨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环境(松花江流域)。
河流旁往往是人类的起源,如黄河,尼罗河,巴比伦河,幼发拉底河的人类发祥地,是人类文明的4个天然河流域,形成他们自己的语言,是人类语区的天然划定。
哈尔滨话不是孤立的,将它放在东北来说,如果在该地区进行调查。
沿整个松花江(包括嫩江,牡丹江)寻找说“哈尔滨话”的人,吉林,长春,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话与“哈尔滨话”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但如果不是在松花江流域,例如东北南部的辽河流域,口音立即变得很大不同。
“普通话”是中國官方标准话最近的称呼,中古时期的标准语称作“雅言”、“雅音”、“正音”,明清称作“官话”,清末、民国改称“国语”,1956年最后命名为“普通话”。
现代普通话最早发端于1909年(宣統元年)清政府设立的“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官话正式定名为国语。
那么当时的官话是什么话?笔者明确的告诉读者——是满洲八旗的口音。
换句话说,那根本就不是汉人的语言,而是满蒙的语言。
确切地说,是满蒙说的汉语。
将普通话定为汉语的标准音,产生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极具讽刺现象:汉语说得最标准的区域在长城以北,是传统意义上的胡人居住区黑龙江和内蒙古,而真正汉人却说不出一口标准的汉语;继承汉民族文化最多的东南沿海民众说的是和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语言(方言),有些人甚至根本就听不懂普通话,实乃滑天下之大稽!这或许是在告诉我们:“究竟是谁,同化了谁”。
现在的“普通话事”实上是完全游猎民族化的汉语,那么游猎民族对汉语究竟产生过怎样影响?换言之满洲人如何成就了普通话?首先由于满洲人讲汉语,使的汉语发音越来越简单。
古汉语的发音较为复杂,至今闽南话有七个声调,粤语有九个声调,还有p、t、k、m、
n、ng六种辅音韵尾。
满洲人或蒙古人南迁后显然发不出这么复杂的音,于是北方汉语的语音越来越简化和胡化,最后变成4声调。
如此一来,就出现汉语的同音字愈来愈多,要保证语义的准确,只能将复合词大幅增加,导致语言越来越啰嗦。
学过古汉语的都知道,古文言简意赅,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多费不少口舌。
满洲八旗定鼎中原后,代表游猎民族发音的普通话最终被奠定。
满洲人把紫禁城周围10里之内操南京话的汉人悉数赶走,而专属满洲人居住。
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里之外称为外城。
内城的满洲人说满语,外城的汉人说明朝官话即南京话。
很快满洲人发现满语在老林子里打猎伐木还能凑合着用,一走进汉族地区新鲜的事物一下子多了起来,自己的词汇量明显不够用,便纷纷开始学讲汉语。
问题是满洲人学汉语有其先天不足,入声字发不出一下子全部给丢弃,故而造成现代汉语同音字急剧增加,语言表达能力大幅下降。
满人发音一同老外说汉语那样显得“不伦不类”,但满人不是老外而是中國的统治者,这种生硬变形的汉语在北京内城定形后,迅速向外扩张,随着满清统治的巩固而遍及全国。
雍正年间(1728年),大清设正音馆,首次确立以北京内城官话(八旗音)为国语正音,大力推广满式发音。
满式汉语的国语标准音地位至清末民初才最终确立,从此成为正统被定义为“国语”。
然而,真正代表汉语南京话,始终像根一样潜留在一些汉族知识分子的心中,直到清末,依然有“南京白话最堪嘉”的美誉。
民国大文豪章太炎曾批评过普通话,称其为“金鞑虏语”,或有人称“汉语胡音”。
说满人被汉人同化了这实在是自欺欺人,起码从能代表汉族的语言几近绝种。
是满洲人成就了“金鞑虏语”——普通话。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蒙古族兄弟操起普通话个个字正腔圆,比北京人说得还溜?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语音嘛。
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说黑龙江人(尤其是哈尔滨人)的普通话说得最标准。
其一,黑龙江自古就是满洲的发祥地,其二,清“八旗回拨”制度使的大批北京的满洲八旗子回迁黑龙江,与此同时也把整个北京的“汉语胡音”——普通话,原方不动地搬回了黑龙江,是他们奠定了黑龙江尤其是哈尔滨京城普通话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