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保证工艺

合集下载

无菌工艺和验证-(NXPowerLite)

无菌工艺和验证-(NXPowerLite)
艺失败。
环境监控与记录
要点一
环境监控
设置无菌工艺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尘埃粒子 数、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异常。
要点二
记录管理
建立完善的无菌工艺记录管理制度,对人员操作、设备运 行、环境监控等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以便追溯和审查。
05
无菌工艺的发展趋势和 未来展望
新技术对无菌工艺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无菌工艺的实时监控、数据记录和追溯,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能够减少人为操作错误,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降低污染风险。
新型灭菌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灭菌方法如脉冲强光、低温等离子等逐渐应 用于无菌工艺中,具有更好的灭菌效果和更低的能耗。
食品工业
其他领域
无菌工艺在食品工业中用于生产无菌包装 食品、饮料等产品,能够延长产品保质期 ,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无菌工艺还应用于生物工程、化妆品、保 健品等领域,以满足不同产品的无菌要求 。
02
无菌工艺流程
原材料的筛选与处理
总结词
严格筛选与处理是确保无菌工艺的首 要环节
详细描述
对所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确保无菌、无杂质,并进行必要的清 洗、消毒或灭菌处理,以消除潜在的 微生物污染。
无菌工艺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
制药行业
无菌工艺在制药行业中应用广泛, 涉及药品生产、包装和灌装等环 节,对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至关 重要。
医疗器械行业
医疗器械的无菌处理是保证患者安 全的重要环节,无菌工艺的发展将 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进步。
食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日用品行业
无菌工艺在食品和日用品行业中也 逐渐得到应用,能够延长产品保质 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课件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课件
重要性
随着医疗、制药、食品等领域对无菌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无菌保证工艺已成 为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无菌保证工艺的应用领域
医疗领域
手术器械、注射器、医用敷料 等医疗器械的无菌保证。
制药领域
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无菌保证, 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领域
包装食品、饮料、乳制品等的 无菌包装和储存。
3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无菌保证工 艺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良好 氛围。
持续改进与创新
持续改进生产工艺
针对无菌保证工艺的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创新研发新产品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菌保证工艺相关产品, 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产学研合作
03
具体措施
制药企业需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空气净化系训和考核,确保其遵
循无菌操作规范。
医疗器械的无菌处理案例
总结词
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确保在使用前无菌。
详细描述
医疗器械常常需要在手术等高风险环境中使用,因此其无菌保证至关重要。医疗器械的清 洗、消毒和灭菌过程需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其无菌状态。
具体措施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建立完善的无菌处理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每批产品进行无菌检测 ,并定期对无菌处理设施进行验证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食品工业的无菌包装案例
总结词
通过无菌包装技术,确保食品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且不变质。
详细描述
无菌包装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如酸奶、果汁、方便面等产品的包装。通过在无菌环境下对食品进行灌装和密封 ,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其品质。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及常见验证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及常见验证问题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率法。

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保证水平越高。

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选哪个。

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

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3、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40min。

⨯15min或116℃⨯2℃,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2℃,灭菌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2℃,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5、选择最高无菌保证水平的灭菌工艺,可能会与产品的质量,如有关物质、稳定性等方面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另外,国外上市的是粉针剂,国内申报时是否还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选择研究?答:实际上,在进行灭菌工艺选择研究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质量变化的研究,选择灭菌工艺的过程也是平衡无菌保证水平和(样品质量)理化指标的过程,在产品有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灭菌工艺的选择应以其自身能达到的最高无菌保证水平为原则。

无菌保证工艺

无菌保证工艺
申报资料要求
#2022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资料的格式和内容 简述无菌保证工艺,以及用到的灭菌设备、原理和型号 原辅料、药包材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原辅料、药包材的准备:原辅料的预处理、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等的清洗、灭菌等。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结论 再验证(拟进行再验证的时间和内容)
PART ONE
强 调
不再批准不符合要求的无菌保证工艺 剂型变化不能降低无菌保证水平 无菌保证工艺不能没有系统研究 将尽快推动无菌工艺验证进程
Thank you
谢 谢! 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工艺的验证(在实际生产设备和环境条件下)
总结
注射剂型的合理性 以尽可能安全为原则 同一主药应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剂型 不同注射剂型灭菌工艺及验证要求 容器密封性测试 规范的申报资料
剂型的选择、灭菌工艺的研究与验证,以及拟达到的质量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不能达到拟定的质量指标和无菌要求,则应该考虑剂型选择的合理性和灭菌工艺的可行性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冻干粉针剂
03
除菌工艺步骤—0.22μm(或更小)滤膜过滤
小容量注射剂
工艺验证要求: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对生产系统的验证 --除菌过滤系统适应性试验 包括过滤系统相容性测试、过滤前后滤膜完整性测试、滤膜的微生物截留量测试
不同剂型 验证项目
热稳定性较差产品 工艺过程将防止产品被耐热菌污染放在首位而不是依赖最终灭菌去消除污染
流通 蒸汽法
不计算Fo ≤10-3
热不稳定产品 加热是除菌过滤的补充手段
除菌 过滤法
不大于10-3
不能加热的产品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 依赖于无菌生产工艺是否严格按照药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与验证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

原材料准备与处理设备
01
02
03
原料清洗设备
用于清洗和去除原材料中 的杂质和污染物。
切割和粉碎设备
用于将大块的原材料切割 和粉碎成适当的大小和形 状,以利于后续处理。
混合和均质设备
用于将原材料混合和均质 化,以确保原料的均匀性 和稳定性。
配制与过滤设备
配制设备
用于将原材料按照规定的配方和比例进行配制,形成所需的注射剂成分。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流程
02
原材料准备与处理
01
原材料质量把控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规 定标准。
02
原材料清洗与消毒
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去除杂质和有害微生物。
03
原材料切割与研磨
根据生产工艺需求,对原材料进行切割和研磨,以获得 合适的粒度和浓度。
配制与过滤
配制
根据配方和工艺要求,将原材料 按照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 剂进行配制。
人员培训与资质管理
培训计划
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无菌知识和技 能培训,以确保所有相关员工都了解并遵循 无菌操作规程。
资质认证
所有从事注射剂无菌生产的人员应经过专业 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认证,确保他们具备 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工艺验证与持续改进
验证流程
每一批注射剂产品在生产前都应进行无菌保 证工艺的验证,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无菌要求 。同时,应定期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系统性 的验证。
进行检测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及成品入库前,按照检测标准进行全面检测,确 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产品放行管理
建立严格的产品放行管理制度,对检测合格的产品进行放行,对不 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无菌保证工艺-PPT文档资料

无菌保证工艺-PPT文档资料




三、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要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二)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的技术要 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
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 粉针剂(冻干、无菌分装) 不同剂型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 响产品的SAL(无菌保证水平),因此,在评价无 菌保证工艺时,首先应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注射剂型选择合理性的考虑要素: 主药的稳定性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
(二)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的技术要求

无菌保证工艺的选择研究 无菌保证工艺的验证要求 ---最终灭菌工艺的验证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容器系统的密封性验证

无菌保证工艺的选择研究
---为选择灭菌工艺进行的研究
包括:主药稳定性研究
主药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控制影响主药稳定性的内因和外因
为判断灭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应进行
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都将最终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规定为微生物污染 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采用无菌生产工艺 的产品,其无菌保证水平为微生物污染概率 不超过千分之一
凡是可以最终灭菌的产品务必要最终灭菌
灭菌工艺的选择
湿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除菌过滤法 环氧乙烷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的
原则性要求
一、前言
二、无菌保证工艺选择的原则
三、无菌保证工艺验证要求 四、申报资料要求 五、总结
一、前 言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
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 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 工艺。
一、前言

无菌安全的药害事件
“欣弗”事件—-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残氧检测与验证常见技术70问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残氧检测与验证常见技术70问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残氧检测与验证常见技术70问-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注:以下均为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参会代表所提问题,本期讲习班讲习组根据目前的有关技术要求,经过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后,现予以发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率法。

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保证水平越高。

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选哪个。

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

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40min。

或116℃℃,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灭菌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5、选择最高无菌保证水平的灭菌工艺,可能会与产品的质量,如有关物质、稳定性等方面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另外,国外上市的是粉针剂,国内申报时是否还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选择研究?答:实际上,在进行灭菌工艺选择研究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质量变化的研究,选择灭菌工艺的过程也是平衡无菌保证水平和(样品质量)理化指标的过程,在产品有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灭菌工艺的选择应以其自身能达到的最高无菌保证水平为原则。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人员 管理
目录
物料 管理
洁净区 验证与 监控
培养基 模拟灌

2
3
目录页
1
Contents Page
4
1
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
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生产
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 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 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 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 括无菌检查)。
✓ 变更控制
✓ 再验证(通常为12个月进行一次)
传递窗两侧门 不能同时打开
1、传递窗外脱掉最外 层包装 2、消毒擦拭 3、传递窗内自净
消毒剂消毒效果需要进 行验证 转运过程需要进行验证
1、传递窗外脱掉第二层包装
2、消毒擦拭 3、传递窗内自净
1、A级区外的B 级背景下脱掉最
外层包装
2、消毒擦拭
3、放入A级区
判定方法:蒸汽快速平稳地渗入测试包, 使内部指示卡色条呈现均匀变色,符合 要求。
双扉湿热灭菌器——确认与验证项目
气密性实验(真空状态下泄漏试验) 用于验证在排除空气的过程中,渗入灭菌腔室的气体量不应干扰蒸 汽的渗透,并且在干燥过程不会受到二次污染。 一般的灭菌器自带气密性测试程序。 测试时自动运行该程序可获得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员管理—基本要求
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 定期培训 穿戴适宜的洁净工作服 正确的更衣和洗手 正确的洁净室操作行为 人员健康 外来人员管理
所有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
所有在无菌药品生产工序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深刻理解偏离经 验证的规程可能对产品和病人带来的风险。

无菌保证工艺剖析护理课件

无菌保证工艺剖析护理课件

改进措施
持续监控与跟踪
在无菌保证工艺验证通过后,应持续 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和跟踪,确保无 菌保证工艺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根据验证结果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 无菌保证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5
无菌保证工艺案例分析
Chapter
制药行业无菌保证工艺案例
01
02
03
案例一
生产过程无菌控制
人员卫生
人员是最大的污染源,因此对人员的卫生控制非常重要。所有人员进入车间前 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更衣、洗手、消毒程序,并定期对人员进行微生物检测。
生产过程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环境、设备、物料进行微生物检测,以确保无菌环境 不被破坏。一旦发现微生物超标,应立即停止生产,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最终无菌产品检测
产品无菌检测
在产品灌装或包装完成后,应立即对产品进行无菌检测。常用的无菌检测方法有 培养法和快速检测法。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是否 有微生物生长;快速检测法则是在短时间内得出检测结果的方法。
不合格品处理
对于无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和标识,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处 理方式应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重新灭菌、销毁等。
01 02 03 04
组建验证团队
由质量保证、生产、工程和微生 物检验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验 证团队,共同完成验证工作。
监控工艺过程
在验证期间,对无菌保证工艺的 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 艺参数符合要求,及时发现并解 决潜在问题。
验证结果分析与改进
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统计和分 析,评估无菌保证工艺的有效性和可 靠性,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验证目标 。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

无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概述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完全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一批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

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取决于合理且经过验证的灭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生产过程中严格的GMP管理。

无菌药品通常的灭菌方式可分为:1)湿热灭菌;2)干热灭菌;3)辐射灭菌;4)气体灭菌;5)除菌过滤.按工艺的不同分为最终灭菌工艺(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其中最终灭菌工艺系指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由此生产的无菌制剂称为最终灭菌无菌药品,湿热灭菌和辐射灭菌均属于此范畴。

无菌生产工艺系指在无菌环境条件下,通过无菌操作来生产无菌药品的方法,除菌过滤和无菌生产均属于无菌生产工艺。

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药品称为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基于无菌药品灭菌/除菌生产工艺的现状,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在注射剂与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中比较常用的湿热灭菌与无菌生产工艺进行讨论。

本指导原则中的湿热灭菌工艺验证主要包括灭菌条件的筛选和研究,湿热灭菌的物理确认,生物指示剂确认等内容;无菌生产工艺验证主要包括无菌分装、除菌过滤、培养基模拟灌装、过滤系统的验证等验证内容。

最终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无菌的方法有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由这两类工艺生产的产品应该达到的最低无菌保证水平的巨大差异。

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为残存微生物污染概率≤10-6,非最终灭菌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至少应达到95%置信限下的污染概率〈0.1%。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注射剂的无菌保证
与工艺研究
2008.10




审 评
药品管理法与药品生产


• 2001年2月28日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十条,
经修订后明确要求:
“药品必须按照〔原法规:工艺规程〕国家药品 标准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生产工 艺进行生产,…。改变影响药品质量的生产工 艺的,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核批准。〞
P=〔1-q〕n=〔1-0.05〕20 =0.359
即有35.9%的可能性,该批药品将会被判
定为无菌。



品 审
无菌检查特性数据表



中国药典现取样数为:20,如污染率为5%,从曲线 得,检出概率为64%。
国 家 药 品 审 评 中 心
如何保证注射剂
无菌合格呢?




审 评
质量控制的三种模式
• 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 保证水平的上下。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 端灭菌工艺,并保证SAL不小于6。
• 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 艺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
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 限于粉针剂或局部小容量注射剂。




审 评
输液产品灭菌工艺的选择原则
以理化性质等硬指标来压无菌的软指标。
• 可最终灭菌产品一定要首选最终灭菌方式,以 保证产品的无菌特性。
• 无菌制造工艺的基本特征是:低安全+高成本。 应尽可能防止采用。
• 当灭菌可能会造成副产物等问题时,尽可能从 工艺上创造条件,使灭菌成为可行。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PPT课件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PPT课件
主要问题
灭菌不充分,110 ℃下15分钟,无菌保证 有缺陷
大量加入抗氧化剂≥ 500ppm,诱发变态 反应如哮喘
因某些氨基酸易氧化而过量投料,产生众多 降解产物,却难以定性定量
成品质量标准水平低,含量范围宽80120%
对策
进行深入的工艺研究,改进生产工艺 采用可靠的除氧技术和控制方法实现:
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是否稳定 活性成分在高温下可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从化学反应的基理揭示反应的必要内因和外因
氧化还原反应 聚合和环合反应 水解反应 其它反应
研究的前期准备
确定研究思路(大纲)
目的-研发、确定最终灭菌工艺条件 核心-控制化学反应的内因和外因 方式-定量研究灭菌前后活性成分含量变化或
总氧及灭菌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灭菌前后吸光度、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
例:氨基酸液-限制氧化反应
灭菌工艺: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的组合
单纯的高温对氨基酸没有显著影响
其它因素
pH 微量过渡金属 光照
需要注意事项
金属螯合剂、抗氧化剂安全限量
氨基酸灭菌工艺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制定氧含量限度 确定抗氧剂、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限度 确定灭菌工艺条件F0>8
提纲
一. 目的和意义 二. 灭菌工艺选择的基本原则 三.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的基本内容 四.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五. 总结
一、目的和意义
注射剂的质量风险
无菌保证 热源或细菌内毒素污染
无菌工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消除风险
为产品无菌保证提供工艺保障 为选择的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灭菌前工艺-控制微生物污染 灭菌前工艺-控制化学反应要素 灭菌工艺-杀灭污染菌,提供无菌安全保证,保证化学稳定性 产品稳定性-质量和安全性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1. 引言在医疗领域中,注射剂作为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之一,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保证注射剂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无菌保证工艺的研究与验证成为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2.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2.1 微生物检测方法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性,常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滴定法、膜过滤法和厌氧检测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快速而经济高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与营养培养基混合,观察并计数生长的微生物菌落来确定样品的微生物含量。

膜过滤法则是通过将样品通过滤膜,将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计数。

厌氧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厌氧菌和厌氧情况下的微生物污染。

2.2 热灭菌和灭菌验证热灭菌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热灭菌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灭菌验证是验证灭菌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的过程。

常用的验证方法有生物指示器法和物理化学指标法。

生物指示器法是将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放置在被灭菌物品中进行灭菌,然后观察是否生长。

物理化学指标法则是通过监测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指标来验证灭菌的效果。

3.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常见问题3.1 多次灭菌对药物质量的影响在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灭菌操作,比如药物的配制、容器的灌装等。

然而,多次灭菌操作可能对药物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药物的降解、颗粒形成、药效丧失等。

因此,在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中,需要对多次灭菌操作进行评估和优化。

3.2 瓶封焊接质量的控制在注射剂的生产中,瓶封焊接是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的重要环节。

然而,瓶封焊接的质量可能会影响到注射剂的无菌性。

常见的焊接问题包括焊接不牢固、焊接不均匀等。

因此,瓶封焊接质量的控制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无菌保证工艺课件

无菌保证工艺课件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实施无菌保证工艺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 竞争力。
无菌保证工艺的应用范围
食品加工
药品生产
如饮料、乳制品、肉类、蔬菜、水果等食 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无菌保证工艺, 确保产品的卫生和质量。
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微生物污 染,实施无菌保证工艺可以确保药品的安 全和有效性。
食品无菌保证工艺案例
总结词
食品无菌保证需要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 包装到储存、运输等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 食品不受污染,保证消费者健康安全。
详细描述
食品无菌保证工艺需要从原料开始进行控制, 采用合格的原料和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 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产品在每个环 节都符合无菌要求。在包装方面,需要采用 无菌包装技术,确保食品不受污染。在储存 和运输方面,需要确保产品在符合无菌要求 的环境中进行。
分析验证数据
对验证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估无菌保证工艺的符合性。
验证报告编写
汇总验证结果
将验证过程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形 成完整的验证报告。
评估无菌保证工艺的有效性
根据验证结果,对无菌保证工艺的有效性进行 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提交验证报告
将验证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供进一步的分析和使用。
过滤效果
空气净化系统应采用高效过滤器, 确保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微生物 被有效去除。
监测与控制
空气净化系统应配备空气质量监 测装置,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微生物数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04
无菌保证工艺验证
验证方案制定
确定验证对象
明确需要验证的无菌保证工艺流程、设备或 系统,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参数。
制定验证计划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说明

无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说明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人员管理—基本要求

洁净区内的人数应当严加控制


定期培训
穿戴适宜的洁净工作服
正确的更衣和洗手
正确的洁净室操作行为 人员健康 外来人员管理
所有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 所有在无菌药品生产工序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深刻理解偏离经 验证的规程可能对产品和病人带来的风险。 从事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33
双扉湿热灭菌器——确认与验证项目
气密性实验(真空状态下泄漏试验) 用于验证在排除空气的过程中,渗入灭菌腔室的气体量不应干扰蒸 汽的渗透,并且在干燥过程不会受到二次污染。 一般的灭菌器自带气密性测试程序。 测试时自动运行该程序可获得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1 e d c
2
3
4
5
6
7
8
9
双扉湿热灭菌器——确认与
1)双扉湿热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 2)隧道烘箱; 3)传递窗(风淋、紫外、消毒剂擦拭) 4)净化车(层流车等)
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 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双扉湿热灭菌器
湿热灭菌为最有效、用途最广的一种灭菌方式,一般用于无 菌衣、器具、胶塞、铝盖等遇高温和湿热不发生变化或损坏 的物质。 对于无菌衣、器具、包装材料等物质,热稳定性好,一般采 用过度杀灭的方式进行灭菌(121℃,30min)。 对每一台湿热灭菌器要进行确认,对每一种灭菌工艺(装载 方式、装载量、灭菌程序)均要进行验证。


29
年度洁净级别确认 动态监测
无菌生产区 A/B 最终灭菌C级的 主要功能间
洁 净 区 监 测 日常环境监测
C级区域 静态监测 D级区域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介绍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介绍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介绍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工艺。

在工业上,无菌保证工艺可分为两类:最终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ation process)和无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

最终灭菌工艺:在控制微生物污染量的基础上将完成最终密封的产品进行适当灭菌的工艺。

一般来说,本方法成本低,无菌保证水平(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10-6。

无菌生产工艺: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无菌操作生产无菌产品的方法,以防止污染为目的,消除可能导致污染的各种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

目前WHO和欧盟执行的标准是95%可信限度下微生物残存概率不超过0.1%,大概相当于3000瓶产品中不得有1瓶染菌的水平。

本方法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产品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概率远远高于终端灭菌无菌药品。

1基本原则1.1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在遵循剂型选择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无菌保证水平的角度考虑,注射剂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A.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

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最终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B.对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须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

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C.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1.2无菌工艺的选择原则无菌保证工艺选择原则是:应优先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最终灭菌工艺,只有在充分的工艺研究证明产品无法耐受各种最终灭菌工艺的前提下,才选择非最终灭菌工艺。

欧洲药品评价局(EMEA)在其规范性文件“选择灭菌方法决策树”(Decision Trees For The Selection of Sterilization Methods (CPMP/QWP/054/98))中将水溶性药品无菌保证工艺分为:①灭菌条件为121℃,15min的湿热灭菌工艺,②灭菌F0值≥8min,SAL≤10-6的湿热灭菌工艺,③采用微生物截留过滤器的除菌过滤工艺,④需要采用无菌原料和预先灭菌的包装材料进行无菌配臵和灌装的工艺;将非水溶性产品,包括非水溶性液体、半固体和干粉的无菌保证工艺分为:①灭菌条件为160℃,120min的干热灭菌工艺,②其他时间和温度组合,SAL≤10-6的干热灭菌工艺,③非干热灭菌方法,如离子辐射吸收剂量≥25KGy的灭菌工艺,④经验证的更低剂量的辐射灭菌工艺,⑤采用微生物截留过滤器的除菌过滤工艺,⑥需要采用无菌原料和预先灭菌的包装材料进行无菌配臵和灌装的工艺。

(工艺技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工艺技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注:以下均为2008年度第一期讲习班(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技术要求)参会代表所提问题,本期讲习班讲习组根据目前的有关技术要求,经过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后,现予以发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率法。

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保证水平越高。

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选哪个。

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

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3、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40min。

⨯15min或116℃⨯2℃,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2℃,灭菌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2℃,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无菌工艺及设备管理制度

无菌工艺及设备管理制度

无菌工艺及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无菌工艺及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无菌产品的企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企业。

三、无菌工艺管理1. 无菌工艺设计要求(1)制定无菌生产工艺方案前,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特性,生产设备结构和卫生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生产工艺方案。

(2)无菌工艺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3)严禁在无菌工艺过程中出现任何疏忽大意的行为,必须保证无菌工艺的全面合规。

2. 无菌工艺操作要求(1)无菌工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无菌生产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禁止越权操作或临时修改工艺。

(3)对无菌工艺操作进行的所有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经过合格的审核。

3. 无菌工艺设备管理(1)无菌设备必须符合生产需要,有相应的资质和检验报告,并在保质期内。

(2)无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须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无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持设备表面的无菌状态。

四、无菌设备管理1. 设备验收和验证要求(1)新购无菌设备使用前,必须由质检部门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2)对无菌设备进行性能验证,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 设备维护和保养要求(1)无菌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由专职保养人员进行,必须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

(2)设备维护过程中,必须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设备清洁和消毒要求(1)无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设备的表面无菌状态。

(2)清洁和消毒的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并经过合格的审核。

五、无菌环境管理1. 无菌区设计和验收要求(1)无菌生产区域必须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要求,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无菌生产工艺名词解释

无菌生产工艺名词解释

无菌生产工艺名词解释
无菌生产工艺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无菌环境,以避免微生物污染的生产方法。

在无菌生产工艺中,所有与产品接触的材料、设备和操作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微生物进入产品中。

无菌生产工艺通常被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其中对产品无菌性要求极高。

常见的无菌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菌设备:使用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设备,或采用单次使用的无菌器具,确保设备本身不能成为微生物污染的源头。

2. 无菌环境:在生产场所内建立无菌区域,采用空气过滤、
UV灭菌等手段,保持空气中微生物的极低水平,减少污染源。

3. 无菌操作:生产人员需要穿戴无菌衣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避免微生物引入产品。

4. 无菌包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使用无菌包装材料,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封装,以保持产品的无菌状态。

通过上述无菌生产工艺,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无菌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无菌工艺控制措施

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无菌工艺控制措施

医药级纤维素醚是一种在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料,其生产过程中的无菌工艺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中的无菌工艺控制措施,旨在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无菌工艺控制的重要性1. 无菌工艺控制对医药品质量的重要性无菌工艺控制是医药制剂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医药品的无菌要求极高,任何微生物的污染都可能导致产品失效,因此无菌工艺控制必不可少。

2. 无菌工艺控制对生产效率和成本的影响加强无菌工艺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因微生物污染带来的生产停滞和产品报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合理的无菌工艺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二、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中的无菌工艺控制措施1. 原辅材料的筛选和处理医药级纤维素醚的生产过程中,原辅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尤为重要。

选择高纯度、低微生物指标的原辅材料,并在生产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有效避免材料本身带来的微生物污染。

2. 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无菌管理生产设备的无菌管理是医药品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应确保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严格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设备及周围环境进行空气、表面及水质的微生物监测,确保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无菌状态。

3. 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并对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的无菌操作培训。

一旦发现操作不当或操作规程被违反,立即进行整改并追踪处理,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微生物的污染。

4. 有效的生产过程监控建立有效的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包括对原辅材料和生产环境进行定期、全面的微生物监测和检测。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和环境监测结果,要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5. 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全面监测和检测。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进行严格的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

6. 不断完善的无菌工艺控制体系医药级纤维素醚生产企业应不断完善无菌工艺控制体系,引进先进的无菌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环境的无菌水平,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工艺的选择
湿热灭菌是首选的灭菌方法 按产品的热稳定性分为二种
过度杀灭法 残存概率法
无菌药品常用灭菌工艺的比较
类别
过度 杀灭法
残存 概率法
流通 蒸汽法
除菌 过滤法
Fo值 微生物 存活概率 Fo≥12 ≤10-6
8<Fo<12 ≤10-6
不计算Fo ≤10-3
不大于10-3
要点说明
注意:污染菌在不同产品中耐热性可能不同 eg: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常规D值在1.5-3.0分钟 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的D值为0.8分钟左右 在30%的葡萄糖溶液中的D值为2.2分钟
最终灭菌工艺的验证要求
最终灭菌工艺: 过度杀灭法(F0≥12) 残存概率法(8≤F0<12)
目标:灭菌后的微生物残存概率<10-6
通过比较各点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异确定冷点
➢ 满载热分布试验-找出装载方式下的冷点
以空载试验结果为基础 更接近实际情况
以上试验通常要求重复运行三次
➢ 热穿透试验-测定产品实际温度和F0值
以热分布(空载、满载)试验结果为基础,进一步 确定实际样品(或模拟样品)的冷点(与平均温度 差超过1.5度为冷点)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 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 粉针剂(冻干、无菌分装)
不同剂型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 响产品的SAL(无菌保证水平),因此,在评价无 菌保证工艺时,首先应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注射剂型选择合理性的考虑要素: 主药的稳定性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
1、工艺的选择
根据剂型特点,结合药物及辅料的理化性质(如容易氧 化的药物工艺中应采用充氮、除氧等措施),选择无菌保 证水平较高的工艺
2、灭菌参数及范围的确定
灭菌参数:温度、F0值及产品注册合格标准
3、工艺的验证(在实际生产设备和环境条件下)
最终灭菌工艺(热分布、热穿透和微生物挑战试验) 无菌生产工艺(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过滤系统相容 性、过滤前后滤膜完整性、滤膜微生物截留量测试)
明确要求进行制备工艺研究 包括:制备工艺的选择
工艺参数的确定 工艺的验证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其验证
一、前言
➢ 现行法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附件2 申报资料项目8 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 应包括起始物料、处方筛选、生产工艺及验证资料
一、前言
共识--无菌保证工艺的研究与验证
重要标准
产品中F0 MEAN± 3SD 符合注册F0值标准
注意:
同品种不同浓度 — 考察不同浓度对热穿透的影响 不同包装规格 — 进行最大和最小包装规格的试验 不同装载量 — 进行最小和最大装载量的试验 不同灭菌温度 —进行最高温度条件下的试验
微生物挑战试验 证明通过该工艺能杀灭一定污染量和D值的微生物
是确保无菌制剂达到无菌要求的重要措 施 是无菌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
二、无菌保证工艺选择的原则
(一)与产品无菌保证相关的影响因素
环境 厂房、设备 原材料(原辅料、包装材料) 无菌保证工艺 生产过程控制 人员卫生(无菌环境中人是最大的污染源)
(二)不同灭菌方式的无菌保证水平
简述无菌保证工艺,以及用到的灭菌设备、原理和型 号
(一)原辅料、药包材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二)原辅料、药包材的准备:原辅料的预处理、直
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等的清洗、灭菌等。 (三)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四)结论 (五)再验证(拟进行再验证的时间和内容)
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试验的过程及结果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 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 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一、前言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评价的原则要求》
2007年8月14日国家药审中心正式印发并上网公布
国食药监注[2008]7号
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 因其他因素选择的包装容器不能进行最终灭菌,药品生 产企业仍有责任不断寻找可接受的替代容器,使得产品 可以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采用最终灭菌的方法
➢ 任何商业考虑均不能作为不使用具有最高无菌保证水平 的最终灭菌方法的理由
三、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要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二)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的技术要
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都将最终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规定为微生物污染 概率不超过百万分之一;采用无菌生产工艺 的产品,其无菌保证水平为微生物污染概率 不超过千分之一
凡是可以最终灭菌的产品务必要最终灭菌
灭菌工艺的选择
湿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除菌过滤法 环氧乙烷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
基本原则:
➢ 无菌产品应在灌装到最终容器后进行最终灭菌(首 选)
➢ 如因产品对热不稳定不能进行最终灭菌时,可采用 最终灭菌方法的替代方法--过滤除菌和/或无菌生产 工艺(退而求其次)
同时明确如下要求:
➢ 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首先应根据特定的处方选择最佳的 灭菌方法,然后再选择包装材料
➢ 使用热不稳定的包装材料不能作为选择无菌生产工艺的 理由
强调
➢ 不再批准不符合要求的无菌保证工艺 ➢ 剂型变化不能降低无菌保证水平 ➢ 无菌保证工艺不能没有系统研究 ➢ 将尽快推动无菌工艺验证进程
测定
污染菌的耐热性测定
工艺验证要求: 过度杀灭法和残存概率法均应进行工艺验证 验证内容:空载热分布
满载热分布 热穿透试验 微生物挑战试验(残存概率法) 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数量和耐热性
---过程控制
➢ 空载热分布试验-找出冷点
多个温度探头均匀/重点分布在腔室内,重复运行代表性 灭菌程序,记录各点温度变化曲线,计算各点温差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及验证的 原则性要求
一、前言 二、无菌保证工艺选择的原则 三、无菌保证工艺验证要求 四、申报资料要求 五、总结
一、前 言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
是指为实现规定的无菌保证水平所采 取的经过充分验证后的灭菌(无菌)生产 工艺。
一、前言
➢ 无菌安全的药害事件 “欣弗”事件—-无菌检查的局限性
选择无菌生产工艺的前提:
➢ 同品种均未采用最终灭菌工艺
➢ 经过深入的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穷尽方法并 证明在合理的技术条件下无法有效阻止化学反 应的发生)
➢ 临床需要注射剂型
最终灭菌工艺与无菌生产工艺的差异 ➢ 最终灭菌工艺-以控制微生物污染量为目的
严格原辅料微生物标准 控制微生物污染,制定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
五、总结
(一)注射剂型的合理性 以尽可能安全为原则 同一主药应选择无菌保证水平高的剂型
(二)不同注射剂型灭菌工艺及验证要求 (三)容器密封性测试 (四)规范的申报资料
剂型的选择、灭菌工艺的研究与验证, 以及拟达到的质量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不能达到拟定的质量指标和无菌要求, 则应该考虑剂型选择的合理性和灭菌工艺的 可行性
待灭菌产品的包装形式 待灭菌产品的装载方式和装载数量 湿热灭菌工艺条件 湿热灭菌设备
(三)欧盟灭菌方法选择的决策树
欧盟1999年8月正式开始执行灭菌方法选择的 决策树 决策树的作用是在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情况下 辅助选择最佳的灭菌方法
决策树越往下,风险越大 需要提供的必要证据越多
首先考虑所选剂型采用灭菌工艺的 无菌保证水平
➢ 首选剂型能采用最终灭菌工艺(F0≥8), SAL≥6
➢ 如有充分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最终灭菌工艺且 临床必需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 艺的剂型。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 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 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互 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 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生物指示剂 根据D值计算接种量 植入芽孢的产品放在冷点部位 运行灭菌程序后含芽孢的产品应通过无菌检查
空载、满载热分布试验 ---考察灭菌设备的特性和状况 热穿透和微生物挑战试验 ---考察灭菌设备在执行特定灭菌工艺时赋予
产 品的F0值,以及对微生物孢子的实际杀灭效果
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要求 无菌生产工艺: 过滤除菌+无菌生产工艺 无菌组装工艺
灭菌前后产品质量对比的研究
➢ 无菌保证工艺的验证要求 基本概念:
F0值 --标准灭菌时间 SAL --无菌保证水平 SAL = F0/D121 – lgN0
N0 :灭菌前染菌量 D间121:121℃微生物残存率为10%时所需的灭菌时 SAL:产品经灭菌后微生物残存概率的负对数
SAL与F0值有关,还与染菌关量及所染菌的耐热性有
分料
配制药液、除菌过滤
西林瓶清洗和灭菌
无菌灌装
冻干、压塞
外洗Leabharlann 灯检包装轧盖、 入库
除菌工艺步骤—0.22μm(或更小)滤膜过滤
小容量注射剂
工艺验证要求: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
对生产系统的验证 ---除菌过滤系统适应性试验
包括过滤系统相容性测试、过滤前后滤膜完整 性测试、滤膜的微生物截留量测试
限度标准 控制药液存放温度和时间 药液取样、污染菌的鉴别
➢ 无菌生产工艺-以防止污染为目的,消除后续导致 二次污染的各种可能性
• 对进入无菌区的物料充分灭菌,消除污染源 • 所有接触经除菌过滤的药液的设备都经过清洁和
灭菌验证
• 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除菌后的药液、容器 • 防止人员活动干扰层流
过滤除菌+无菌生产工艺 冻干粉针剂
过度杀灭法 适用范围 主药热稳定性好
残存概率法 主药热稳定性较好
目标 原理 过程控制
防止产品被耐热菌污染,保 证SAL大于6
适度灭菌,同时控制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