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导论
狼的群居生活 动物学 导论
狼的群居生活一、总论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中似乎是凶残、贪婪、自私的化身。
《狼来了》,《小红帽》,《七只小羊》这一个个经久不衰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残无人性的,危害于民众,吃人、吃家畜,无恶不作。
但是,狼身上的许多的生活习性都包含了许多的值得人去学习的地方,像团结。
狼的团结是因为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二、狼的群居生活狼作为草原的守护神,狼是群居性极高的物种。
狼过着群居生活,一般七匹为一群,每一匹都要为群体的繁荣与发展承担一份责任,一群狼的数量大约在5到12只之间,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最多可到四十只左右,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狼由一对优势对偶领导,而以兄弟姐妹为一群的则以最强一头狼为领导。
狼由一个或数个家族集合成一个大集团,过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对的,感 情都很好,常会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 这是动物里很少看到的.。
狼在冬天多组成大集团;夏天多单独生活,或过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狼群有领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动范围,群内个体数量若增加,领域范围会缩小。
群之间的领域范围不重叠,会以嚎声向其他群宣告范围。
幼狼成长后,会留在群内照顾弟妹,也可能继承群内优势地位,有的则会迁移出去(大多为雄狼)而还有一些情况下会出现迁徙狼,以百来头为一群,有来自不同家庭等级的各类狼,各个小团体原狼首领会成为头狼,头狼中最出众的则会成为狼王。
狼与狼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为狼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不管做任何事情,它们总能依靠团体的力量去完成。
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万苦地生存下来。
狼群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训练成为决定它们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正因为此狼群很少真正受到其它动物的威胁。
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
三、狼群居生活的原因。
狼选择过群居生活是有原因的,群居让他们更容易寻找食物,也更容易哺育后代,繁殖后代。
冬天时,由於小型动物躲起来冬眠,因此多猎食鹿类等大型动物;然而,猎杀大型动物时必须要成群结队合作才能成功,所以狼在冬天要组成较大的群体。
动物学导论
水母摘要: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生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不一致,大多只有几个星期,少数能活一年左右,且有些深海的水母就可活得更长些。
它的身体95%以上是水分,其他的则是由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像月亮一样,很美。
此外,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的繁殖速度会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水母温室效应环境保护引言: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植物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
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生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或指立方水母纲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对象:动物科学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加强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内在联系及规律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动物科学专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后续的饲料学、饲养学、草地学、繁殖学、遗传学及各种动物生产学等课程中能够从动物科学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分析,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本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科学专业所学知识,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研究方向,让学生们系统的了解动物科学专业的所学知识和相关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科学专业,并在以后的学习及择业时建立正确的观点。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动物科学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科学的涵盖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什么学习动物科学及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重点:动物科学涵盖内容及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难点: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科学;2、涵盖内容;3主要要就方向;4为什么学习动物科学;5、如何学习动物科学第二章动物的起源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生命的开始;动物的种类和分类教学重点:生命的种类和分类教学难点:生命的进化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的起源;2、动物的种类;3、动物的分类第三章动物的生长发育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教学重点:动物的发育教学难点:动物的发生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胚胎的发育;2、胎儿的发育;3、新生儿的发育及生长过程第四章动物的遗传育种与繁殖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遗传规律、育种方法和繁殖规律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规律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规律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遗传及遗传规律;2、育种方法;3、繁殖规律第五章动物的营养与管理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式样管理是怎么进行的教学重点:动物营养与管理教学难点:动物营养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饲料;2、动物的营养需求;3、动物的管理第六章人类健康与动物疾病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畜共患疾病、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质量评价教学重点:主要疾病的简介和生命质量评价教学难点:致病因素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人畜共患主要疾病;2、健康的概念;3、健康的质量评价第七章动物科学与人类未来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动物科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学重点: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农业应用;2、医学应用;3、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后续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等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学业总成绩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六、建议使用的教科书及参考书达姆龙.动物科学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8。
动物学导论
河南工业大学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题目:呆萌的考拉姓名:刘巧学院:管理学院班级:旅游1402学号:201417040213序号:103很多人虽然没有见过考拉,但是一提起澳大利亚,人们必定会想起它,呆萌的睡神,以至于人们羡慕考拉,因为它只做两件事,睡觉和发呆,通过五周的学习,我也对不同的动物有一些了解,那么就跟着我一起来走进考拉天真呆萌的世界吧。
考拉考拉又叫树袋熊、无尾熊、可拉熊。
学名phascolartors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
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们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
树袋熊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树袋熊生活在澳大利亚,既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考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
考拉虽然又被称为“树袋熊”、“考拉熊”、“无尾熊”、“树懒熊”,但它并不是熊科动物。
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
外形特征和习性树袋熊身体长约70-80厘米,成年体重8-15公斤,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毛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
它四肢粗壮,尖爪锐利,长而弯曲,它的爪尖利,善于攀树,且多数时间呆在高高的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
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几乎从不下地饮水,这是因为树袋熊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所以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
但这和它生活的环境有关,澳大利亚土地比较贫瘠,所以桉树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少,而考拉正是以这种树为食,自然而然,考拉从桉树中得到能量也相对稀少,因此,它们必须要减少自己的活动量,来储存更多的热量帮助它们生存,而且,考拉很喜欢晒太阳,经常爬在树上不动.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动物学导论
动物学导论一树红花照碧海——红珊瑚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姓名:王春梅学号:201225020527红珊瑚红珊瑚生长在海中,又象树枝又象花,很久以来,一直误认为是一种海生植物。
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发现: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空腔动物——海生珊瑚虫分泌的碳酸钙骨骼。
珊瑚的品种极其繁多,品质也各异。
红珊瑚属于八射珊瑚。
概述:珊瑚的品种极多,只有红珊瑚是宝石级珊瑚。
红珊瑚象征着沉着、聪敏、平安、吉祥。
现代,红珊瑚作为三月生辰石,结婚35周年纪念品。
红珊瑚是历代宫廷装饰品。
珊瑚树、盆景、嫔妃冠顶、王公大臣朝冠顶。
红珊瑚和珍珠同是佛教七宝之一。
中国在公元初就有红珊瑚的记载。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曹植192——232年)骨软体骼和软体红珊瑚的骨骼呈树枝状复体。
每个分枝中心都有一根角质的骨骼中轴,软体包围在骨骼外面,许多珊瑚虫围绕着轴生长。
红珊瑚虫的软体有中胶层和内胚层、外胚层二层细胞。
红珊瑚通过外胚层分泌骨骼——红珊瑚。
生长环境生长在温度高于20℃的赤道及其附近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水深100-1800米的平静而清澈的岩礁、平台、斜坡和崖面、凹缝中。
主要产于地中海、日本和台湾海域。
生物特性1、物质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
红珊瑚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
有机质:以角质为主。
2、结构特征:波形平行纤维构造。
沿珊瑚枝纵向有颜色深浅或不同透明度形成连续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
横切面呈同心纹,象树木年轮。
枝上有许多圆形小坑,是珊瑚虫穴居的地方。
3、物理化学性质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
呈树枝状。
骨骼致密坚韧。
Hm=3.5-4,不透明-半透明。
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生物特点红珊瑚是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硬轴珊瑚亚红珊瑚雕刻工艺品目、红珊瑚科、红珊瑚属的海洋动物。
人们见到的红珊瑚是残留的骨骼。
动物学导论课程设计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动物学导论,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进化关系。
3.熟悉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4.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5.掌握动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6.能够运用分类学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7.能够运用生物学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
8.能够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
9.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动物的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的分类和进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动物行为和生态学原理。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动物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介绍动物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学习动物学的基本术语。
第3-4周: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学习动物的分类系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第5-6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习动物的细胞结构、器官和生理功能。
第7-8周:动物行为。
学习动物行为的特点、功能和适应性。
第9-10周:动物生态学。
学习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
1.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学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动物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物学导论论文
动物学导论论文动物学导论论文动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动物学导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
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是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动物学导论 斑马
动物学导论——斑马摘要:斑马,奇蹄目马科马的通称,身上有漂亮的斑马纹,形似五线谱。
它属于非洲特产,分为狭纹斑马、山斑马、和普通斑马。
根据3种类型的斑马,分别介绍了长相,特征,生活习性。
着重强调了班马纹的形成和好处——美丽的武器。
关键词:斑马奇蹄目马科马斑马纹引文:斑马是非洲特有的动物,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
它有着五线谱般的条纹,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但是我们对于斑马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一.斑马简介1、斑马是奇蹄目马科,它们身上因为有起保护作用的漂亮斑纹而得名。
斑马为非洲特产,分为3种,狭纹斑马、山斑马、和普通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东部地区;山斑马生活在非洲西南部山岳地带;普通斑马分布在非洲东南部地区,现在处于灭绝的边缘在生活栖息地来看,山斑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岳地带活动;普通斑马栖于平原草原;细纹斑马栖于炎热、干燥的半荒漠地区,偶见于野草焦枯的平原。
性谨慎,通常结成小群游荡,常遭狮子捕食。
2、山斑马,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斑马,与其它两种斑马不同,它有一对像驴似的大长耳朵;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臀部条纹很宽,其上方脊柱处有一片铁格架子似的条纹;它的喉部有一喉袋。
山斑马的数量已很少。
3、拟斑马,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
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
成年拟斑马身长约2.7米,鸣声似雁叫,仅头部、肩部和颈背有条纹,腿和尾白色,具深色背脊线。
其分布的某些地区与山斑马、细纹斑马重叠。
喜欢栖息在水草丰盛的草原。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同一地区,只有食物与水短缺时才迁徙它处。
一群斑马一般是由一只公马及其家族组成。
依据身上的条纹图式,普通斑马又分成数个亚种,其中较著名的有格氏斑马、和查氏斑马。
4、还产一种格式斑马,是最大的也是大家认为最漂亮的一种斑马。
体型大,身上条纹窄密,背脊上有一条很宽的纵纹,另一特点是长而阔的圆尖耳朵。
全身条纹窄而密,因而又名细纹斑马。
二.斑马是最著名的非洲动物之一。
它们是珍奇的观赏动物,但由于人们追求其皮和肉曾大量捕杀,其中拟斑马已于1872年绝迹,山斑马也濒临灭绝。
动物学专业导论心得一
动物学专业导论心得其实在我进入这所学校之前我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被录取了这个专业之后也一度以为这个专业是以后去搞像熊猫、企鹅、长颈鹿这样的动物的研究工作,直到我听了这个动物学的导论课之后,我才真正了解到动物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家畜类。
但无论这个专业是关于什么,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就应该认真对待。
现在众所周知猪瘟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市场上的猪价一直高涨不下,说夸张点有些人甚至连猪肉都吃不起了。
这时像我们学习动物科学的人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猪瘟问题,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家畜其实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否离不开它们,它们在我们的餐桌上扮演着主角,家禽给我们提供了肉、蛋、奶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展好我们的家禽产业,而我们就是这个产业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国家的家禽产业做贡献。
就像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的鲁绍雄院士,他研究的“宣和猪”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宣和猪”是以云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与宣威市很多畜牧单位历时多年成功选育的新品种。
该品种选育针对宣威火腿产业发展及优质猪肉市场需求,立足云南多样化的生态地理和现实养猪生产条件,以我国地方优良猪种乌金猪深度发掘和高效利用为基础,集成应用经典育种技术与现代基因辅助选择技术,有效聚合了地方猪种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优良和引进猪种生长快、生产效率高的优良特性,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作为农大人,我们应该向鲁绍雄院士学习把他作为我们的榜样,努力向上。
由于动物学是一门具多种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仅学科本身的理论研究内容广博,与农、林、牧、渔、医、工等多方面的实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纷纭多彩的动物界不仅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宝贵资源,也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了丰富内容。
因此,学习和研究动物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方面我国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动物种类及数量居世界前列,其中许多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和珍贵动物,有些是珍稀濒危动物。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摘要动物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营养学、繁殖生物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对动物科学专业进行导论,介绍该专业的概念、历史发展、学科划分、就业前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导论动物科学是一门涉及动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综合性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动物科学人才。
动物科学不仅研究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还涉及与动物相关的各个方面,如动物饲养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兽医学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动物科学专业的意义日益凸显。
历史发展动物科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动物驯化、圈养和繁殖等问题。
而现代动物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体系。
学科划分动物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以将动物科学划分为以下几个学科:1.动物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组织结构、器官功能以及其与生理代谢的关系。
2.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动物的生殖过程、繁殖技术以及繁殖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3.动物饲养与管理:研究动物的饲养环境、饲养方法以及动物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的组成和配方,以及动物的营养调控等问题。
5.动物病理学与兽医学:研究动物生理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就业前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多个领域就业,如畜牧养殖企业、动物科研机构、食品加工企业、动物保护组织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在食品行业中的就业机会也逐渐增加。
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动物科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动物学导论论文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关键词水母温室效应环境保护摘要: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 (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班级:1206班姓名:孙思佳学号:201212910627野生动物的保护从茹毛饮血中成长起来的人类,离不开对野生动物的利用,但过度的捕杀野生动物,将危及人类自身,因为每种野生动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地位和功能。
它们和我们共同享有地球家园,真正的和平共处是各安其处,互不干扰。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与自然状态下,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鱼类、昆虫及其他动物,它们分为濒危野生动物、有益野生动物、经济野生动物和有害野生动物四种。
一、濒临灭绝的原因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
自有人类以来,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一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资源的依赖更有所增加。
由于环境的恶化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森林、河流、湖泊、土地等)日益缩小,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来自于对其所依赖生境的破坏。
虽然动物生境的改变也有自然的因素,但绝大部分的坏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工业过程都要烧煤,也要熔化金属,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
所以大气变暖,酸雨等问题也就接踵而至,虽说现在看上去气候变暖不太剧烈,但据侧,在未来的50年里,地球将平均变暖1~4?C;而酸雨对鱼类赖以生存的水体,动物最终食物的来源——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都存在着危险。
由于多数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都是狭隘的,它们的进化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物种今天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适应了过去已经变化的环境条件。
如果未来的条件变化的比过去快,那么许多物种就不能足够快地进化来加以适应,也就无法继续生存,它们的适应能力跟不上环境的变化速率。
而人类更为直接地破坏动物生境的途径是乱砍伐树木,使土地沙漠化??????使野生动物失去栖息地。
以及为了获取动物资源,直接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被捕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繁殖的速度。
(完整版)动物学绪论
一、动物的分界1、两界法:植物和动物2、三界法: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3、五界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大多数学者接受)4、四界说:原核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5、六界说:病毒界、细菌界、蓝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6、八界系统: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古真核生物界、原生动物界、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有学者认为这一分界是较为合理和清楚。
二、生物种类1、原核生物:不存在细胞核膜的细胞型生物,其染色体单由核酸组成。
通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原绿藻和放射菌。
2、真核生物:具明显的核膜、细胞分裂出现染色体,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等成分构成。
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的各种生物。
3、自养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生物,如植物。
4、异养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的生物,如动物。
5、原生生物包括所有真核单细胞有机体。
①含叶绿素的真核单细胞鞭毛藻,称为原生藻类,如衣藻;②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异养生物,有的称之为原生动物,如变形虫、纤毛虫等。
③眼虫类,兼有自养和异养特性,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不是原核生物,但又非典型的真核生物,具核膜,属真核细胞,染色质成环形,由DNA与非组蛋白构成,性质接近原核细胞,为原始或接近原始的真核生物,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生物的后代。
6、真菌界:真核细胞,不具有叶绿素,全部异养,多数是腐生的,以分解动植物尸体或坏死的组织获得营养,也有些营寄生生活;包括真菌和粘菌及一些小类群,以真菌数量占优势。
①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菌丝组成,菌丝为单细胞或多细胞分枝的丝状体,为专性异养真核生物,常见的有酵母、霉菌、菇蕈、还有与单胞藻共生形成地衣。
②粘菌:由多细胞聚合为团块,胞间分化很低,无叶绿素,具植物动物的特性。
7、动物界的主要特性:①真核细胞、无细胞壁;②典型的异养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才能得以生存;③对环境刺激能够产生行为反应,即具有应激性(Activity),多数组织和器官发达。
动物学导论
动物学导论院系名称:国际学院专业班级:市营0805班学生姓名:王浩学号:200848950504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摘要:早在16000年前,狗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成家畜。
经过多年的驯养,狗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缺的朋友,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让狗看门,可以当做宠物,经过训练更可以当做警犬,警犬利用灵敏的嗅觉立下不少大功,本文主要讲解狗的起源、生活习性、狗与人类的文明、狗的用途。
关键词:忠实特征起源宠物狗前言:狗属于哺乳动物,是犬科动物狼的一个亚种。
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等工作用犬。
经过人类的长期选育,家犬的特异化非常明显,有体型和外观特征甚至行为能力上都有相当大差异的为数众多的不同品种。
该词有时也通用的指称任何属于犬科的哺乳动物,如狼,狐和郊狼。
狗之起源:狗是一种不晚于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的家畜。
狗起源于狼,目前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
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提示狗可能起源于狼,由此提出了狗的东亚起源说。
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其丰富的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
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来自五大洲的654只狗,分析了它们体内一种通过母系遗传的叫做“线粒体DNA”的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他们认为,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认为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的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动物学导论 实验动物学的意义
国际学院2010级会计6班任旭 201048990627实验动物学的意义实验动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
目前,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安全评价和成果评定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实验动物被称为"活的仪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科学的带动下,实验动物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和应用程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行业,特别是生物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1世纪将是高科技激烈竞争的年代,现代医学及生物高科技已成为时代竞争的热点和制高点,因此,实验动物科学倍受重视。
发达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实验动物学的发展。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生物科学课题投资的40%涉及实验动物,60%的生物学课题需要实验动物。
美国肿瘤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为2.2亿美元,而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课题占1.4亿美元。
有人统计,我国生物医学科研课题的60%以上需要实验动物。
由此可见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动物本身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处长人类的寿命。
随着医学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发展,认识到公害问题不仅已成为粮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还涉及到地球上生活着的动物生存问题,例如产业公害、食品公害、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最终必然要通过动物实验(包括动物疾病模型的开发等)来阐明解决。
因此,实验动物科学,特别是实验动物的重要性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它已被认为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实验动物科学亦被称之为生命科学。
为此,先进国家对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均给给予高度的重视,其投入的经济物资和技术力量,几乎可同发展原子能科学相提并论,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实验动物科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课心得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课心得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一年,经过几个月的初步了解,我慢慢认识到了动物科学这个专业也是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的,在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只有我们在这个领域上深入研究,做出一定的成就,我们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的。
在今天,我们迎来了三位在这方面有很大影响的教授为我们解释动物科学这一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和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动物科学专业在我们农大甚至国内的农业学校,都拥有较高的地位,其中农民家庭收入的百分之25来自畜牧业,而且云南已跃居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大省。
我们云南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创办于1950年,我为我的母校感到骄傲,如今它更是拥有了多个优秀称号,如:国家级特色专业,云南省品牌专业和重点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及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们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院长鲁绍雄为我们选育了“宣和猪”,“宣和猪”是我国第一个火腿专用原料猪新品种。
传统的乌金猪是宣威火腿的经典原料猪种,宣威火腿原料需含乌金猪血统是宣威火腿的固有要求。
针对宣威火腿生产及鲜肉市场消费需求,以乌金猪为基础,适当组合引进长白猪种血缘,培育兼有乌金猪适应性强、肉质好、利用农家饲料能力强和引进猪种生长快、瘦肉率高、产仔多的优点,体型、毛色、性能规格整齐、遗传稳定的新品种。
培育宣和猪使火腿品质优良,成为重要工作目地。
还有我们的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葛长荣教授,现任中国肉制品工业协会云南省分会会长。
动物学导论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蚊子----嗜血的刺客摘要有谁没有被蚊子叮过吗?恐怕没人能够幸免一孙子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所以.首先要知道蚊子喜欢叮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时候出没.怎样繁殖的……惹不起.总躲得起吧。
提起蚊子,大家也都是说:讨厌它。
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存在都有其价值,蚊子也不例外,小小的蚊子已让四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蚊子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疾病与困扰,但它为人类提供的在医学方面的启示也是很重要的,如抗血栓剂的开发,模仿蚊子口器开发出的极细的注射针头。
关键词嗜血蚊子、喜欢叮哪种人、存在价值、医学启示引言提起蚊子,大家都是恨的咬牙切齿的,可是,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关于蚊子的呢?一蚊子简介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我国有370多种,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通常雌性以血液作为食物,而雄性则吸食植物的汁液。
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
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
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
蚊子属四害之一。
其平均寿命不长,雌性为3~100天,雄性为10~20天。
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卵块会孵化出数百条幼虫,这些幼虫要经历3次蜕皮才会成为胖头胖脑的蛹,蛹在水里最终羽化为真正的蚊子,整个过程要经历半个多月。
虽然蚊子的种类繁多,但百姓家中常见的只有伊蚊、库蚊和按蚊三类。
二蚊子喜欢叮什么样的人蚊子究竟喜欢叮什么样的人?人们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
百姓观点汇总:一,烟酒等气味容易招蚊子;二,汗液等体味容易招蚊子;三,特定的血型容易招蚊子;四,儿童容易招蚊子。
答案虽然很多,但主要集中在:血型、气味、年龄3个方面。
实验可以证明蚊子叮人与这些因素是否有关系。
实验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所进行,通过多轮测试发现:蚊子叮什么样的人和血型没有明显关系;蚊子的确可以分辨出气味来,并且,蚊子爱叮出汗的人;小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因此爱出汗,自然会吸引蚊子。
动物学导论论文
人们的生活伴侣---猫扌摘要:猫,分家猫、野猫,是猫科动物,猫可作为一种宠物。
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因此,猫成为了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员。
关键词:进化史品种习性特点寿命年龄猫与人引言:贪吃,贪玩,贪睡,爱吃鱼、虾等小动物,比较容易亲近人,也是无论国内动漫还是国外动漫最常见的角色,那就是猫。
猫的进化史狗不同,猫是自我驯化的动物,也是人类的伙伴。
狗最初能够适应人类生活是因为它们的社会行为在许多方面正好与人类相匹配。
猫却不同于人类,它们是独来独往并拥有固定领地的猎兽,而且大多活跃在夜间,然而正是猫的捕猎行为促使它们最初与人类环境相接触,而它们守护领土的强烈本能又驱使它们不断出现在相同的地方。
驯养猫的历史要比犬晚得多。
这一时期可能不会早于公元前七千年,当时由于农业的兴旺发达,在中东形成了新月形米粮仓地带。
家宅、谷仓和粮食商店的出现为鼠类及其他小型哺乳类动物提供了新的生存环境,而这些动物正好是小型野猫的理想猎物。
从一开始,人与猫之间就建立起互利关系:猫获得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人类免除了讨厌的啮齿动物的困扰。
最初,这些野猫的存在可能被人类所接受甚至受到鼓励,不时抛给一些食物。
就像狼一样,较为驯服的一些野猫逐渐被吸纳进入人类社会,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半驯化猫群体。
家猫几乎肯定是遍布于欧洲、非洲和南亚的小型野猫的后裔。
在这片广袤的地域内,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演变出无数个野猫亚种群。
它们的外观不尽相同,生活在北方的欧洲野猫身材粗壮,短耳,厚皮毛;非洲野猫的身材更修长,长耳,长腿;而生活在南方的亚洲野猫则身材小巧,身上带斑点。
除了上述分类方式之外,1777年,Johann Christian Polycarp Erxleben 在著作《Anfangsgr u ndder Naturlehre and Systemaregni animalis》的分类中,家猫的学名是Felis domesticus。
动物学导论
人类的朋友海豚关键词海豚海豚的本能海豚救人行为关于海豚的保护摘要海豚(Dolphin)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
体长1.2-10米,体重45-9000千克。
海豚的本能十分特殊,它的睡觉方式,保护幼崽奋不顾身,能够识别敌友,捕食讲究分工,游速快。
但是由美联社报道,动物保护组织公布了一部日本渔民将一些困在小港湾内的海豚全部杀死的录像。
画面显示,海豚的血水将整个港湾都染红了,数具海豚的尸体被冲上海湾。
海豚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海豚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海豚的嘴部一般是尖的(虎鲸除外),上下颌各有约101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
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
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
海豚的大脑是海洋动物中最发达的。
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 2.1%,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 1.7%。
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臵、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
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地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
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
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
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海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因为它的身体呈流线型,皮肤也有良好的弹性。
海豚的身体构造海豚平均身长1.5米至4米,最大的海豚要属虎鲸,其身长普遍长达8.5至10米。
它的身体呈流线体,适合在水中快速游动。
头部有特殊的额隆结构,用于发声与回声定位。
海豚的第一、二节颈椎是结合为一起的,它的肋骨数较少,两个下颌骨发展至长达颌部三分之一的长度,牙齿并不锐利。
海豚的表皮软如绸缎,质地似海绵。
动物科学导论课心得
动物科学导论课心得通过此次动物科学导论课使我深刻的了解到了动物科学是个怎样的专业,以及其就业前景就业方向,通过老师们的细心讲解使我受益匪浅。
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是抗拒的因为我所读的学校是与农业有关的,专业动物科学我并不了解,在我们的理解中就是个学习养猪的专业吧!通过本次导论课的学习使我彻底对农业大学对动物科学专业改变了看法。
动物科学专业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个细小的分支,又名动物生产专业,原名畜牧养殖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是在认识和掌握动物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繁殖消化代谢等生命规律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质优量多的动物产品。
畜牧养殖专业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饮食需求,主要进行动物营养与饲养、饲料资源开发、饲料配方与饲料工艺设计,以及饲料与饲养企业管理的调研。
通过大量的家畜养殖实验和畜禽养殖实践,我们主要了解兔子、马、牛、猪鸡等家畜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对其进行饲养管理、帮助它们繁殖后代等等的养殖。
畜牧养殖更偏重对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管理科学研究方面则需要注意统筹布局;同时希望你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并具备基本的动手能力。
对学习者生产实践经验积累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会很重要。
动物科学这个专业不仅仅是学习养猪,还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并进行实践来帮助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学习动物科学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各种家畜的产量质量造福人们,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研究家畜,无论是在食用,药用还是观赏方面都能造福人类使我们更好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畜牧养殖的研究领域在范围上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在研究深度上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认识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
畜牧养殖专业培养具备畜牧养殖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畜牧养殖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导论——水母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或指立方水母纲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
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由海浪和空气磨擦而产生的次声波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水母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
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水母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15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
水母的身体构造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
水母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最内层则是胃皮层,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
以钵水母为例,水母的身体有几个构造:
胃腔
即是由胃皮层所形成的胃腔,也是水母的消化系统,胃腔内有胃水管系统,内有许多的触手状的胃丝,胃丝上又有刺丝胞,可将吃进来的饵麻醉,再放出消化液来进行消化。
生殖腺也是位於胃腔壁上,同样是发源於胃皮层。
感棍
在水母翼的边缘均分有八个感棍,内有一个平衡胞、小眼及两个感觉窝,是在水中平衡其身体及触觉之用,可说是水母的感觉器官。
触手
在水母翼的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触手,触
手的前端有刺胞,刺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击敌人。
刺丝胞
为触手前端的细胞之一,腔肠动物又称为刺胞动物,就是指此,因此水母多少都含有毒性。
刺胞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针,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针受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
口腕
由水母翼中心延伸出来的腕状物,数量和胃囊相同。
口腕上也有许多的刺丝胞,除了可以捕捉猎物之外,也可以将食物送入口中。
口腕的底部有保育囊,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实囊幼虫,会附著在保育囊上。
口器
位於口腕的基部,直接通到胃腔。
可吃入食物之外,也具有排泄的功能。
放射管
由胃腔呈放射状向水母翼延伸的管子,可将消化的营养及氧气在体内循环,具血管般的功能。
水母发光的发光原因
水母是一种细胞动物,构造简单,没有肌肉和骨骼,身体的98%都是水,它的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栉水母在海里游动,身体显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的几条长长触手在闪耀着细长的光带,随着栉水母游动时的身体弯屈和摆动,光亮也是千姿百态,十分优美动人。
原来水母的发光源与其它动物是不同的,其它动物大多是荧光素、荧光酶经过氧的催化作用,因而发光。
可是水母发光靠的却是一种叫埃奎林的神奇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遇到钙离子就能发出较强的蓝色光来。
据科学家研究,每只水母大约含有50微克的发光蛋白质,这说明水母就是靠它发光的。
水母的运动方式
水母通过收缩外壳挤压内腔的方式,改变内腔体积,喷出腔内的水,通过喷水推进的方式进行移动。
水母表皮中从顶端延伸到伞体末端的肌肉纤维控制着内腔的收缩和扩张。
内腔扩张,水
流慢慢吸入,充满内腔;内腔迅速收缩,将水流挤出腔体,水流喷出产生的推力使水母沿身体轴向方向运动。
水母试图在水中下沉时,触手伸展且向上,呈长线状;意图上升或向某一方向运动时,触手远端逆运动方向弯曲。
水母借助触手,有效地改变运动方向。
一些水母的钟状身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钟状身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
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产生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另外,一些水母伞体顶部有气囊,这些水母控制各个气囊里的充气量,亦能改变水母的运动方向。
水母并不擅长游泳,它们常常要借助风、浪和水流来移动。
形态特征有赖于简单的运动方式,水母具有简洁的外形。
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
普通水母的伞状体不很大,只有20~30厘米长,而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
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米~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
浮动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长长的触手,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
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精灵显得十分美丽1865年,在美国麻萨诸塞州海岸,有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了岸,它的伞部直径为2.28米,触手长36米。
把这个水母
的触手拉开,从一条触手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
因此,可以说霞水母是世界最长的动物了。
水母可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一是圆形的伞体,其以一缩一放来进行游动;二是触手,在游动中用来控制运动方向,上面布满刺细胞用来捕捉及麻痹猎物;三是其它部分,包括生殖器,缘膜,消化系统,平衡囊等
水母的生长繁殖
繁殖
水母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在近胃囊处。
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体内受精。
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水母成体。
[4]
过剩
近年,世界各地的海域常常有突如其来的水母群的出现。
早前,日本海域便出现两米长的巨型“越前水母”群,估计中国扬子江流域是越前水母的来源之一。
随着中国沿海业的过度捕捞,减少了与水母争食的鱼类,增加了浮游生物,造成水母繁衍过剩,加上长江流域连场反常的大雨,将巨型水母冲到日本海域。
此外,海洋的水温变暖亦加速水母的繁殖和生长。
水母的捕食方式
水母美丽却凶猛。
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
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
因为水母没有呼吸器官与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立即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水母一旦遇到猎物,从不轻易放过。
水母是海洋里的一种生命,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生命。
人类并不是主宰,只是人类比其他动物进化的更高级一些,这并不能说明人类可以掌控地球!保护环境使我们人类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