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管理学期中作业题目: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国古代虽然很早就出现了城市,但进入近代后,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工业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不很充分,因此,城市的发展十分缓慢,城市化水平很低。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起步。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中国城市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字】中国城市化问题对策

【正文】纵观我国30年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有了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取向:但是城市化质量较差。其原因主要是政策观念仍未脱离IH体制窠臼及传统制度的巨大惯性所致。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治政策及其管理制度,城乡二元结构仍在延续。具体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既存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化既存问题

(一)城市化率偏低

1.城市化率偏低

200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5.6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由于受传统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使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实现现代化日标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巨大瓶颈。

2.结构规模与人口、经济规模不协调

我国大城市的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人

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集中度方面.我国比世界平均低5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1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21个百分点。比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低28、26和30个百分点。

(二)城乡壁垒积重难返

1.封堵农民“盲流”

尽管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重申由市场配置资源。但是劳动力市场远未放开,最常见的是城市对“农民盲目流动”封堵。一些经济高速增长的城市吸引大量农民工,仅广州日前就聚集240多万民工,超过1992年“卖户口”时全国17个省的农转非总和旧。

2.吸纳移民功能薄弱,如广东一个地级市,仅工业使用外来固定工即逾20万人.每年奖励性户口指标不足百名.在城市耗尽青春的农民极少有迁居城市机会。

3.浪费大量土地,在政府主导的大城市“退二进三”过程中,由于替代企业行为,低估城市和郊区土地价值,土地收益流失和非法侵占严重,浪费大量土地.本地农民用耕地换来城镇户口后。主要靠城市租金而不是劳动力资本致富。势必加重地方保护.排斥外地人口,居住地和就业地分离引发严重社会问题,阻碍和扭曲人口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既存问题分析

城市化与工业化若即若离。经历与国际轨道相偏离而最终又相接近过程。城市化滞后与第=三产业低水平互为因果,市场机制及区域整体协调机制弱化。从改革前农村补城市,到今天农民养市民,社会变迁主流仍旧是农民顺应城市。而不是城市接纳农民。

(一)理论滞后与市场缺蹈

1.理论研究滞后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要解决积重难返的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环境等问题,调整和制定大量产业政策、管理政策、空间发展政策、环境资源管理政策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动态调控城市化时间、空间进程的宏观引导战略;需要对城市化理论及实践深入研究和创新,而我国有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外部性广泛存在,城市建筑投资和执行实施缺乏科学决策,对外部规模经济性和不经济性分析不到位。

2.市场缺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无论是在区位上,还是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分配方面.最佳资源配置都显得更为困难。在城市经济活动纷纭复杂.且时空不断变化中,没有令人满意的资源配置模式可以决定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最佳组合。市场缺陷表现在难以完全灵敏地发挥作用。缺乏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联系的市场产品。以城市土地为例,缺乏土地使用效率(如供应住房不足)并缺乏实用性分析(如零售业发展用地分析)等;再如,存在各种投机,缺乏商业使用或住宅效用价值分析等,从而出现市场价格确定时.交易尚未发生等现象。由于城市房地产市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建筑物以及由此选择的不同Ⅸ位,不同于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它没有高度组织的买卖中心,买主和卖方只是临时达成协议。是各种大小不同规模交易总和.所以.城市房地产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地方性功能。

(二)城市化质量差

重数量规模、轻质量内涵。注重城镇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而忽视产业发展、城市内部结构和基础设施改善。强调城市化水平,偏重城市人口数量扩张,忽视城市人口质量构成,忽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存在诸如城市下岗失业人口多、城市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

(三)小城镇发展水平低

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小城镇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倾向。停留在“就地消化”农民阶段。镇区规模普遍弱小。缺乏产业依托和集聚效应.滥占耕地问题突出旧。

(四)危害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本质.是通过二元社会制度,阻挡要素资源尤其是人口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广大农村服从于国家丁业化战略这一“非均衡赶超战略发展”需要.经济效益微弱.代价高昂。

1.制约中国工业与经济长期发展

绝大多数人口仍然依靠落后的农业维持生计,收入水平难以提高.不能为城市T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国内市场。市场不足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时代尚不明显,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短缺”转向“相对过剩”,市场不足问题凸现。并成为制约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2.阻碍生产要素自由配置

城乡、丁农之间的制度化、凝同化差距,在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

开放进程中呈现日益扩大趋势.不利于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经济效益提高。由于城市大关闭,城市体制的保护,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动力不足、效益低下。使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乡镇工业.在土地、劳动力资源难以流动的情况下,随着市场饱和、环保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上升,进一步发展步履维艰。

3.经济社会结构不合理突出

限制人口、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城乡隔离体制及僵化结构,阻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使农业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受到制约。同时,城市的严格管制,限制众多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在中国i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数最巨大,但转移渠道不畅;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很高但吸收劳动力有限,并出现下降趋势:城市化水平不高,限制可以大量吸收就业的第i产业发展,严重影响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地区结构,日益扩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城市病”与“农村病”祸不单行

数量巨大的“进城民工”无法有效融人城市社区.形成中圜特色的“城市病”与“农村病”。大量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几乎不可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机会及社会地位,工作预期不稳定。消费行为难以“城市化”,成为摆动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群”。缺乏归属感甚至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遏制起投身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城市管理体制也难以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有效管理。一方面,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居民生活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