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 城市化的进程:初期阶段、加速阶段、成熟阶段
3.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 经济因素:工业化和商业化
-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婚姻家庭观念
- 政治因素: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4. 城市化的影响
- 正面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交流促进
-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资源紧张
5.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和阶段
知识点梳理
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密集、经济活动繁荣、文化多样性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结构。
- 城市的特征:城市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复杂的经济结构、丰富的文化活动、明确的功能分区、高度的组织和管理等特征。
2. 城市化的概念与进程
- 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
2. 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进行城市问题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城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城市化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于学生的提问和观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简短介绍城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城市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城市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城市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城市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特性和重要性。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城市与城市化教案目标:1. 了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3. 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城市的照片,引起学生对城市的兴趣;2. 提问:你们都住在城市里吗?你们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为什么?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城市化的原因,如人口增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3.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城市化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化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城市化案例,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美国的城市化问题等;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方法;3. 每个小组汇报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五、解决问题(15分钟)1. 提出一个城市化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3.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2. 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可持续城市化发展。

教案延伸活动:1.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2. 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城市化项目或城市规划展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讨城市化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如城市化与教育、城市化与医疗等。

教案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3. 学生对城市化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4. 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拓展:1. 将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2. 分析城市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如农民工、城市贫困人口等;3. 进一步研究城市化的国际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和经验。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湘潭县第四中学xx 年下学期教师统一备课用纸科目课题地理年级高一班级274 —279 时间xx 年3 月14 日总课时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知识目标: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能力目标:1. 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 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难点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多媒体集体备学习用具课常规用具个性设计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师1. 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主要因素有哪些?2. 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3. 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 。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师(承转)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高中地理 教案:城市与城市化

高中地理 教案: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课标要求:节课题课程标准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第三节城市化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城市化是第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

本章是前一章中人口迁移内容的延续,与后面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内容密切相关,如城市化会影响郊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会使更多的工业在城市聚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当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也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及“城乡规划”选修模块的学习等奠定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学会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分析:(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概述教学内容有条件学校一般学校其他学校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结合资料与地图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结合资料与地图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资料与地图小组合作、探究法结合地图及资料,引导分析及讲授法结合地图及资料讲授法三、教学资源1.本章教材中的表格数据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

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城市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讲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指出城市地域结构的意义在教材相应部分标记说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事例及影响。

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认识学习城市地域结构的意义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交通越便捷、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指导学生从距离市中心远近存在地租差异来理解图2.8,分析:距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产生的影响。

自行阅读“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听讲、读图分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几种主要模式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一般规律。

学生体验出学习本部分内容的实际意义:地理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探究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其他原因联系实际,发现和分析影响城市地域结构因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设问:1、城市地域结构是否发生变化?2、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思考问题、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城市地域结构问题九.教学反思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指出,随着世界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20XX年世界上已有33亿人生活在城市,超过了全球人口总数的50%。

这份研究报告称,到2030年,城市人口比例将扩大到60%,城市人口总数将达到50亿。

高中地理必修2中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由以下三节内容组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

正确的认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了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人类能更合理的对城市进行布局。

故本节教学内容有引领全章的地位。

城市的孩子,他们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较完整的感性认识,但影响因素并未能有较全面的认识,故本节课的重心放在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上面。

对于地租理论,用语言表达学生不易深刻理解,故教学上采用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解决问题的问题探究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同时更好的提升处理地理信息、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动画的演示了影响地租高低了两个重要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东城,原因主要有距市中心距离近,交通通达度高。

简要分析“二产发展带”布局在东南部的原因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城市外围,地租水平低;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邻近主要市场。

20.等级最高的聚落是( B )A.甲 B. 乙 C. 丙 D. 丁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如下图所示:地区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早(自产业革命开始)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典例导悟3:(2009江苏小高考21-22题)图11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D )A.甲、丁B.乙、丁C.乙、丙D.甲、丙22.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 )A.甲B.乙C.丙D.丁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导学案【基础自主梳理】: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型: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工业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主要类型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功能区特点: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

二 . 城市服务功能1. 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三 . 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水平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其变化曲线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表现:①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②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过快的城市化会使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与学案与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与学案与

城市化教学设计与学案
问题探究笔记
1.武汉市城市化的及定义表现
①什么是城市化?
②吸引农村人口到城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③迫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
④城市化的表现及衡量城市化水平
高低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①、什么叫郊区城市化?
②、什么叫逆城市化?
③、分析武汉市若出现逆城市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武汉市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分析,试提出城中村改造措施建议。

问题1: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从环境、住房、交通、消防、就医等方面,描述武汉城中村的现状。

问题2:武汉城中村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3:武汉为何要改造“城中村”?
问题4:如何改造城中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

第三节城市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标志,并且掌握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读图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明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相协调;树立正确的城市环境观,认识到城市带中的非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带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性。

教学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讲述: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猜歌小游戏,具体就是老师唱一小段的歌曲,你们来猜猜这是什么歌,那么现在准备开始咯,“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童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教师提问] 大家知道这首是什么歌吗?[学生回答] 春天的故事。

[教师提问] 它所描述的又是哪里呢?[学生回答] 深圳。

[教师讲述] 对,它所指的就是我们广东的经济特区深圳,歌词中所描述的“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那么在这些“城”和“金山”聚起之前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深圳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而如今的深圳怎么样呢?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去过深圳,那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在促使着这座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城市化。

那到底是一股什么力量在促使着这座城市经济不断的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城市化。

那么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顺着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弄清城市发现的脉络和轨迹。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城市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标志和动力机制。

(3)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图表数据的解读,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标志和动力机制。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如北京、上海、纽约等,提问学生:“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它们被称为城市?”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城市与城市化。

2、新课讲授(1)城市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城市的概念,强调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城市的特点,如人口密集、产业多样、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等。

(2)城市化的含义和主要标志通过展示城市发展的历史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接着,讲解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

以我国为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展示一些城市中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三节城市化【施教内容分析】由于本节内容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地理原理规律隐蔽性强,理解难度大,故拟设计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作为第一课时就选取前两个标题施教。

本课施教内容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即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材对课程标准的达成选择了大量的资料,教材首先选取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15年的发展图,以读图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城市化,接着又以教材以漫画展示城市化发展的两大动力,并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了图2.19、图2.20、图2.21一系列的曲线图,并设计了读图思考题和活动题,从时间这个维度重点探讨了目前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等问题。

最后,依伦敦为案例,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概括出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2. 明确城市化的动力因素,真切理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各阶段的特点及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学会运用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的方法,提高依据相关资料进行地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材对于本内容安排合乎认知与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教学中宜按照城市化概念、标志——动力——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依次施教。

2.充分运用教材图表、资料配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示引导分析归纳、列表对比、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等方法施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动城市化动力及城市化发展进程相关探索性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普遍联系和唯物辨证的哲学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国城镇化相关政策,并培养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建设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3正确把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教学难点】1.掌握从材料和图例中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教案标题: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

2. 掌握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的利弊。

3. 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

2.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的利弊。

3.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教材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城市的发展变化,引发学生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兴趣。

2. 提问:你所居住的城市是否经历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你生活的影响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城市发展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过程,包括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和特点。

2. 分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等。

3. 探讨城市化的利弊,包括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等好处,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具体的城市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利弊。

2.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让学生讨论这些影响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发展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城市发展案例的教案,包括影响因素、利弊分析和对策建议。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教案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小论文,包括对城市发展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城市化的展望。

推荐-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精品

推荐-城市与城市化教案 精品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讲义考点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2、城市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3、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1)交通的便捷程度;(2)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I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图2.8) 地理位置通达度土地价格或租金市中心有多条公路穿过最好最贵市中心延伸出的主要公路两旁和公路交汇处次之比较贵I 收入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 知名度 III 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 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考点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3城市化第二课时教案

2.3城市化教案课程标准描述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大纲描述考察内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影响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是第2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析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概念及表现、标志。

2.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应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导播放视频[来自星星的你]片头,让学生观察影片中景观的变迁,从而直观感受城市化的过程。

联系生活感知运用实例引入复习主题思巡视学生,观察学生速度停留问题留心在评讲环节做好铺垫。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本,按导学提纲的要求思考知识点.通过独立阅读、思考,掌握基础知识。

培养自学能力。

议指导学生按导学提纲要求展开小组讨围绕小组学习任务,合小组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论作探究,研讨学习内容。

队合作意识。

展组织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成果、个人观点。

起立,利用黑板等工具,分组或个人展示探究成果.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并相互质疑。

培养表达和思辨能力.评就各小组发言做点评,并帮助学生分析答题要点,补充归纳答题方法根据老师讲评,整理完善导学提纲。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

高三复习课“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设计(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城市化的进程和影响,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背后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的定义和分类2. 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3. 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4. 城市化对人口、经济、文化的影响5.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三、教学重点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讲授法: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则城市化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本内容对城市的定义和分类、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以及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进行讲解,并结合图表和数据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著名城市的发展历史和城市化过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和城市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化对人口、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5. 组织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使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对城市化的概念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小组讨论时间控制不够精准等,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课件】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教案

【中学课件】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学课件】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问题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因素;(2)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进程;(3)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城市的分布特点;(2)运用统计数据,了解城市化的基本状况;(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进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难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城市夜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提问:“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因素;(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3. 课堂讲解(1)讲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因素,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2)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及其进程,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率等指标;(3)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如速度快、规模大、区域差异等。

4. 课堂互动(1)学生观看城市化进程动画,了解城市化的发展过程;(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3. 课堂讲解(1)讲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2)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如优化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等。

4.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城市化问题案例,如某城市的雾霾现象;(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案例中问题的措施。

城市与城市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

2. 掌握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3. 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4. 理解城市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二、教学重点:1. 城市与城市化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城市与城市化的定义:城市是指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聚集有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的地区。

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地区转移,从而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

2.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a. 农业城市时期:城市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

b. 工业城市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城市化进一步加速,工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c. 后工业城市时期:城市化逐渐由工业驱动转向服务业和知识经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3.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均产生重要影响。

a. 社会影响:引发人口流动和社会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

b. 经济影响:城市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投资和技术,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环境影响:城市化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和水质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4. 城市化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住房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制定有效的城市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b.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c. 推动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 发展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介绍城市与城市化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开展学生讨论,让学生就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城市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复习教案

《城市与城市化》参考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课堂导入一、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例1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完成下题。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解析:①地有便捷的交通,近城市,人流物流量大。

③地远离市中心及河流,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A对。

补充: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要点突破一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数据判断: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宅区占地广泛等。

②根据分布位置判断: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住宅区位于城市中间位置;工业区位于外围。

③根据典型特征判断:商业区高楼林立;工业区交通便利、有污染;住宅区高级和低级分化明显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1)经济因素⎩⎪⎨⎪⎧ 影响地租的因素⎩⎨⎧ 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过渡: 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例2 读“行业与用地方式关系图”,回答(1)~(2)题。

(1)A 、B 、C 、D 四图分别代表( )A .多层住宅、农业、工业、零售业B .多层住宅、工业、农业、零售业C .零售业、多层住宅、农业、工业D .零售业、多层住宅、工业、农业(2)关于上题判断依据的正确说法是( )A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在成本中的比例不高B .零售业的付租能力一般,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分布在城市中心C .农业用地需要的土地面积最大,付租能力最低D .多层住宅的建筑面积较大,付租能力高于零售业解析 D C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的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也高。

2024年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2024年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

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城市化教案(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

2.使学生掌握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3.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2.城市化的发展过程3.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4.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类型、发展过程等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策略。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课堂提问法:检验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城市化问题的关注。

2.讲解城市化的概念与类型:阐述城市化的定义,介绍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3.分析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讲解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阐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4.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

5.提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方法,如优化城市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课堂提问:针对城市化知识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8.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

六、课后作业1.请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类型。

2.请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请列举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并谈谈你的解决策略。

4.请收集一则关于城市化的新闻,分析其中涉及的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城市化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docx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教案.docx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讲义考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类型:[记忆]23、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1)经济因素一一主要因素。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1)交通的便捷程度;(2)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I交通便捷程度。

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图2. 8)II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2)I收入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知名度II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一一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考点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闱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闱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圉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岀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考点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特点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表现: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一一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适用学科 适用区域地理 通用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主干考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功能分区 2.城市化进程高一 2 课时近三年考情2019·全国 I 卷 4-6 题 2019·全国 II 卷 2 题, 2019·全国 III 卷 4 题2019·全国 III 卷 4-6 题分析预测本模块属于每年高考重点考查内容,近年来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 呈现;高考试卷所占分值区间:4—8 分考一点、精知讲识1 讲城解市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区形态区位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 状或条状中心商务区:经济活动繁忙;人 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 侧、街角路口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集聚成片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两侧住宅区集聚成团状,是城 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市的主要功能区, 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工业化后出现分 上中高级区住宅区与低级区住化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 缘,与高坡、文化区联 系;低级住宅区在内 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精品资料欢迎下载(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①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如下图所示:②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地租越高;交通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地租越低。

具体如上图所示:a.市中心(O 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b.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 OA、OB、OC、OD、OE、OF)两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 A、B、C、D、E、F 处):通达度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c.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 G 点):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为住宅用地。

d.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 M 处):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

【例题 1】(2019 四川卷)图 3 反映我国某城市工作人 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 1~2 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答案】1.C 2.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1 题,根据图 3,0:00 时和 10:00 时的人口集聚状况对比得出,甲地带夜晚和白天人口密度变化较大,且甲地带靠近市中心,可判断得出甲地带应为住宅区。

第 2 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城市地域形态为集中式,可推测该城市位于平原地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区。

2019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3.据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出行方便考虑,M 地较 E 地性价比高B.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C.N、F 地房价可能相等D.房价空间变化完全符合地租随市中心距离远近而变化的规律4.推广住宅建设街区制,其意义有( )①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②符合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 ③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④可以有效抑制房价⑤小区绿地成为公共绿地,扩大了城市绿地而积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⑤【答案】3.C 4. 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房价首先从市中心向外降低,在此基础上,主要公路沿线地价高于周边地区,可见,影响地价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状况,图中 E 处在交通线延伸方向,比 M 处交通便利,N、F 两处的地价都在 3000 到 4000元/平方米之间。

第 4 题,实行街区制,会使得原来属于住宅小区的部分用地成为公共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使得城市交通不仅限于主要街区,原小区内的道路成为街区主干道的重要补充,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应位于 A、B、C 三处中的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

(2)工业区应位于 A、B、C 三处中的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

(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 A、B、C 三处中的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精品资料欢迎下载(1) 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便捷程度高,有利于商业活动(2) B 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并处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既有利于工业生产,又可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3)C 地处城市外缘,位于湖边,环境优美【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了对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 处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中心商务区;B 处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靠近铁路线和公路干线,交通便利;C 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邻近湖泊,环境优美,应为高级住宅区。

考点精讲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的不同等级(1)划分依据:城市的人口规模。

(2)分类: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一 50 万~100 万人口;中等城市——20 万~50 万人口;小城市——20 万人口以下。

此外还有城镇型居民点。

2、城市的服务范围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服务种 少类多更多级别低高更高服务范 围较小(本县)较大(各县乃至全 省)可扩展至全国服务设 施百货公司、县医院、 高级中学、汽车站除了有小城市的一般职能之外,还有大型 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3、城市的等级体制(1)概念:所谓的城市等级体系是指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等级的城市的空间组合。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精品资料欢迎下载①前提条件:a. 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b. 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唯一因素是距离。

②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③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④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例题 2】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 12 时、14 时、16 时、18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粒度为 1 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 18 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2.下列关于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由公交优先转为顺风拼车优先,减轻公共交通运输压力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③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④大力拓宽现有道路,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C 2. 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第 1 题,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

18 时,正 值下班高峰时期,C 图中各方向的等时线相对较密集,说明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 离较小。

所以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 18 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C 图,C 对。

等时线稀疏,说明相同时间移动距离远,A、B、D 错。

第 2 题,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发展公交优先,减轻私家车,减 轻交通运输压力,①错。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可 减少交通压力,②对。

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减少交 通拥挤,③对。

大力拓宽现有道路,占用耕地多,效率低,④错。

C 正确。

(2019 年课标 III 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下 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 3~5 题。

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4.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 中心商务区 B. 森林公园 C. 大型住宅区 D. 产业园区5.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答案】3. B 4. A 5. C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 第 3 题,地铁主要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站点,能 够及时分散和输送流动人口,而且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 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 B 项。

第 4 题,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 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 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丙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答案选 A。

第 5 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团块 状的,不是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也不是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根据图中一级 站点的分布,河流东西两侧都有几个相邻的一级站点集中区,可知所该城市空间 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考点精讲 3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 过程。

(2)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 市用地规模扩大。

(3)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①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 之一。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②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

③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4)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发展 阶段特点出现的问题发展 新趋势出现的 国家和 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70%以上),城市人口 后期阶段 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 落的迹象逆城市 化发达国 家和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过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 剩、交通拥挤、住 郊区城 中,城市化推进很快 房紧张、环境恶化 市化等问题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初期阶段慢平时期发展中 国家和地 区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城市住 宅问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 中心区衰落,以及穷人集中、缺乏住房,形成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问题3.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精品资料欢迎下载(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 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