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

新媒体概论中的名词解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一些新媒体相关的名词,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其含义。

本文将对一些新媒体概论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媒体的概念和应用。

一、数字化媒介数字化媒介是指通过数码技术传播信息的媒介,如互联网、手机、电视等。

它们使用数字化编码,可以以数字形式存储、传送和处理信息。

数字化媒介的出现,使传播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方式。

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媒介,通过在线平台使用户可以创建、共享和交流内容的媒体形式。

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

它们通过虚拟社区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和建立联系的平台。

三、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是指由一般用户而非专业媒体机构创造、编辑和发布的内容,如博客文章、社交媒体上的发言、视频分享等。

这种内容是由用户主动产生和分享的,反映了用户个人的观点和体验。

UGC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使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

四、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模拟出的与现实世界相似或完全不同的虚拟场景或环境,让用户可以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

通过佩戴VR头盔等设备,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场景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游戏、模拟培训、旅游等领域。

五、增强现实(AR)增强现实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显示虚拟图像,将其叠加在真实世界中。

用户可以通过设备的摄像头观察周围环境,并在屏幕上显示相关的虚拟信息。

增强现实技术在实时导航、游戏、广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通过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掘出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可理解的模式、规则、关系和知识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数据被记录和存储下来,数据挖掘成为了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手机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手机媒体的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作者:汪冠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期手机媒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来没有人为其做过完整定义。

朱海松首次为手机媒体做了一个完整的解释,所谓手机媒体,即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的终端,通过网上的平台来及时获得信息载体,并可以及时、定向的传播出去,让大众媒体所共享,这就是移动网络媒体。

一、手机媒体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1.认知层面。

认知的定义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归纳、运用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们对事务的了解过程,传统的认知方式主要是以电视、报纸、广播来体现,手机媒体的成功出现,丰富了大学生对外界的认知度,其能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大学生便捷的资讯和信息,让他们从中了解和学习,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加深了对新事物的感知和探索,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自我的心理机制。

2.情感交流层面。

手机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所以人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来体现自己的个性。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情感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受到传统文化、社会关系等许多方面的制约,所以人们有时无法在现实交流中抒发自己应有的真实情感,然而手机媒体具有大众媒体的传播功能,其信息传播不再具有局限性,而是做到的大众传播和单项传播的完美融合,这样就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3.自我认识层面。

目前,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综合发展的时代潮流,因为提倡个性化发展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他们可以在网络条件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平时利用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来展现自我,同时还能让朋友们来认识自己,增强自身的为人处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

4.心理健康教育层面。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面对面、一对一进行心理辅导,这种教育模式不能很大程度的被学生所接受。

然而手机媒体却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实现的多渠道不同方式的教育。

二、手机媒体应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1.认知层面。

手机媒体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然而这种广泛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信息的泛滥,然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很高,他们会在手机网络上见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网络潜在的信息危机也就很快体现出来,这就是网络的弱点。

谈谈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谈谈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

谈谈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新媒体的定义和意义一、引言新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字化技术等新形式呈现的媒体方式,是传统媒体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的产物。

新媒体具有快速、交互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正逐渐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方式。

二、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具有全新特点和形态的媒体形式。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灵活、快速,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新媒体的特点a.实时性:新媒体能够及时传递和发布信息,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b.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互动,发表评论、点赞、分享等,实现双向交流。

c.多样化:新媒体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媒体格式的需求。

d.传播范围广:新媒体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播和互动。

三、新媒体的应用领域与意义1.新闻媒体新媒体让新闻传播更迅速、全面和多样化,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提高了新闻的多元性和参与度。

2.娱乐媒体新媒体为娱乐媒体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形式,例如在线音乐、网络小说、网络影视等,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

3.商业媒体新媒体为商业媒体提供了广阔的商机,通过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方式实现了媒体收入的多元化和增长。

4.教育媒体新媒体给教育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通过网络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

四、新媒体的挑战与对策1.挑战a.虚假信息泛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但也存在虚假信息的传播风险。

b.隐私与安全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伴随着个人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威胁等问题。

c.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用户面临大量信息的滚滚而来,容易产生信息过载的困扰。

2.对策a.提升媒体素质: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净化信息传播环境。

b.强化平台管理: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

数字媒体是指通过数字技术来创造、存储、传输和展示信息的媒体形式。

以下是一些与数字媒体相关的概念:
1. 数字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数字化使得媒体可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

2. 多媒体:结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内容,以丰富用户体验。

3. 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传输和展示媒体内容的形式。

网络媒体包括网站、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平台等。

4. 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让用户可以创建、共享和交流内容的媒体形式。

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络、微博、即时通讯应用等。

5. 移动媒体: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传输和展示媒体内容的形式。

移动媒体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享受媒体。

6. 虚拟现实:使用计算机技术创造出的一种仿真环境,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媒体内容。

7. 增强现实:结合虚拟内容和真实世界的技术,让用户可以在真实环
境中看到虚拟元素的媒体形式。

8. 互动媒体:让用户可以与媒体内容进行交互的形式。

互动媒体可以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实现。

9. 数据可视化:使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方式将数据呈现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10. 数字营销:利用数字媒体来推广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方式。

数字营销包括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手段。

《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

《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

前景
手机媒体
网红经济
电商直播
中国特色——网红经济
网红也叫KOL ( 意见领袖) ,近年来由网红经济演伸出来的一类人一行业达人, 他们开始建立个人互联网影响力,放大个人价值。
超 级 IP
李佳琦
超级网红
口红一哥
卖啥,啥火
赚 顶级流量 钱
机 器
15分钟卖掉15000支口红;
3分钟卖出5000单资生堂红腰子销售额超 600万
随着短信增长的趋缓,一种新的增值 业务“彩信”(MMS)震撼登场,它是 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 用协议为载体传递多媒体的内容和信 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 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例如音乐、 贺卡、新闻照片、MMS、动画、铃声、 视频等。随后又有一种手机铃声定制 业务“彩铃”(炫铃)风靡起来了。
2014年,自媒体开始收割。 一些个体通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获得了商业上的变现。这里包括为 商业公司鼓吹,包括投放商业公司硬广,也包括成名后作为一个KOL出入 各种会议讲座,成为公司顾问,等等。 还有些自媒体账号,影响力巨大,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组织 “**会”、售卖“**牌”货品,做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
2003年,美国人提出了“we media”这个术语,中文翻译过来是:自媒体。
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 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试验。2004年5月,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一 项名为“视讯新干线”的手机视频服务。2004年7月18日,中 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 了手机与报纸联姻的序幕。2004年11月,台湾作家黄玄的“中 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 《距离》正式上线,引 发手机文学的讨论热潮。
(3)个性化和商业化追求过度,造成媒体基本性质的转变,可能对市场产生不 良影响,或者使部分市场紊乱。

新媒体传播名词解释

新媒体传播名词解释

新媒体传播名词解释新媒体传播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

以下是一些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常见名词解释:1. 社交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社交功能,让用户可以在线分享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

2. 微博:一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以短篇形式发布和传播信息的社交媒体平台。

3. 微信:一种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现的社交媒体平台,提供聊天、朋友圈、公众号等功能。

4. 博客:个人或机构通过自己的网站或平台发布文章、照片和视频等内容进行信息传播和分享的媒体形式。

5. 网红:指在网络平台上积累了一定影响力和粉丝基础的人物,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创作和推广。

6. 自媒体:通过个人或小团队的力量,在互联网上自行创建、运营和管理的媒体形式,如自媒体博客、自媒体公众号等。

7. 病毒传播:一种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并迅速扩散的现象,通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等分享方式实现。

8. 搜索引擎优化(SEO):通过优化网站内容和结构,以提高搜索引擎对网站的排名和可见性,从而增加网站的访问量和用户转化率。

9.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和推广的商业模式。

10. 虚拟现实(VR):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的仿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佩戴设备进入虚拟世界进行交互和体验。

11. 直播: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音视频内容的一种传播形式,用户可以在实时播放的过程中进行互动和评论。

12. 网络舆情:通过对互联网上各种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了解公众对某一事件、话题或品牌等的态度和观点。

13. 行业号/公众号:微信平台上的一个功能,允许个人或组织创建一个专属的公众号,发布信息、推广活动和与粉丝互动。

14. 多媒体: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进行信息传播和呈现的一种方式。

15. 用户生成内容(UGC):用户主动创作或生成的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和传播。

(1-2)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1-2)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1-2)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媒介形式的传媒系统,它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播效率。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它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媒体形式。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新媒体迅猛发展,推动了传媒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使得传媒行业的传播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其次,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

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为主,而新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了用户与内容的双向互动和参与。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再次,新媒体具备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播效率。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的范围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同时,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和高效性,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实现了新闻的实时更新和迅速传播。

最后,新媒体推动了信息的数字化和多媒体化。

传统媒体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新媒体能够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传播信息。

这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二、新媒体的特征1. 互动性和参与性:新媒体具有更强的交互性,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与内容进行互动和参与,形成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

2. 即时性和高效性:新媒体传播具有快速、即时更新的特点,信息可以实时发布和传播,提供了即时性的新闻和娱乐内容。

3. 多媒体表现形式:新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传播信息,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4. 全球性覆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媒体具备了全球性的传播能力,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介绍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数字技术,产生和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形式。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加开放、交互和个性化,具有更强的传播效果和社交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媒体的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新媒体的分类1.1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博、Facebook等平台。

社交媒体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用户内容和社交网络来传播信息,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速度。

1.2 移动媒体移动媒体是指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的媒体形式,包括方式应用、移动网站和移动广告等。

移动媒体具有便携性和个性化特点,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和娱乐的首选方式。

1.3 视频媒体视频媒体是指以视频形式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包括在线视频平台、短视频应用和直播平台等。

视频媒体以视听效果为主,可以更生动地展示信息内容,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

1.4 虚拟现实媒体虚拟现实媒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用户沉浸到虚拟的环境中,提供更具体的感官体验。

虚拟现实媒体在游戏、教育和娱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新媒体的应用领域2.1 品牌推广新媒体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品牌推广渠道,通过发布内容、互动活动和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2 用户沟通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使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和直接。

企业可以通过用户反馈、投诉处理和在线客服等方式,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3 舆情监测新媒体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内容,可以通过舆情监测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情感倾向判断。

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2.4 教育培训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在线课程、教育资源共享和远程培训等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教学的机会。

三、附件说明本文档附带的相关附件包括新媒体平台使用指南、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和用户沟通手册等。

这些附件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媒体的相关知识。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和合法权益等。

与新媒体数字相关的词汇

与新媒体数字相关的词汇

与新媒体数字相关的词汇新媒体数字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下面是与新媒体数字相关的一些关键词汇,它们代表了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概念和技术。

1. 互联网:互联网是当今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能够相互连接和通信,为人们提供了无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用户之间信息交流和内容共享的平台。

例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社交工具。

3. 移动应用:移动应用是为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的软件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连接,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如社交媒体、游戏、音乐和购物等。

4.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来实现。

在新媒体数字化中,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推荐等领域。

5. 大数据: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且复杂的数据集合。

通过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能够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从而为决策和创新提供支持。

6.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游戏、娱乐和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7. 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访问和使用存储空间、应用程序和数据等资源,而无需拥有实际的物理硬件。

8. 数字营销:数字营销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来推广和销售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营销方式。

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等手段,企业可以与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并推广品牌。

9. 物联网: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和管理各种物理设备和物体的网络。

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家庭设备、交通系统、工业设备和城市基础设施等。

10. 数据隐私: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对个人和机构的数据隐私保护越来越关注。

数字媒体知识点总结

数字媒体知识点总结

数字媒体知识点总结一、数字媒体的概念数字媒体是指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媒体形式。

它包括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图像、数字文字等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涵盖了互联网、手机移动平台、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多种渠道。

数字媒体不断推动着媒体的创新和变革,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二、数字媒体的技术特点1. 数字化:数字媒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媒体内容转换为数字形式,便于存储、传输和处理。

数字化使媒体内容更容易被复制、传播和管理,提高了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2. 互动性:数字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内容的创作、编辑和分享。

互动性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黏性,使得媒体内容更易于传播和扩散。

3. 多媒体性:数字媒体融合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多媒体性提高了用户对内容的体验和认知效果。

4. 即时性:数字媒体能够实现内容的即时更新和传播,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实时需求。

即时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行周期和生产方式,提高了传播效率和速度。

三、数字媒体的发展历程数字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时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开始逐渐普及和成熟。

自此之后,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数字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数字媒体主要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初步形成了数字图像、数字音频和数字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数字化内容传播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

2. 发展阶段: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新技术逐渐改变了传媒的发展格局。

同时,媒体订阅、数字版权、在线广告等商业模式逐渐成熟。

3. 蓬勃发展阶段:2000年代至201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数字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社交媒体、数字化内容平台、移动应用等应运而生。

新媒体基础常识

新媒体基础常识

新媒体基础常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

了解和掌握新媒体基础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新媒体的基础常识。

一、新媒体概念新媒体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产生的新型媒体形态,主要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

它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

二、新媒体特点1. 实时性:新媒体可以实时地传递信息,用户可以随时获得最新的消息和资讯。

2. 互动性:新媒体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性,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内容创作、评论和分享,实现信息的互动传播。

3. 多样性:新媒体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形式。

4. 广泛性:新媒体覆盖面广,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获取。

三、新媒体应用领域1. 新闻媒体:新媒体为新闻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实现了新闻的即时性和广泛传播。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人们分享生活、交流思想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在线教育:新媒体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在线课程、教育平台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普及。

4. 商业营销:新媒体为商业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等,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受众,进行精准营销。

5. 艺术创作:新媒体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数字艺术、互动艺术等,让艺术更加生动、多样化。

四、新媒体运营技巧1. 建立个人品牌:新媒体时代,个人品牌非常重要,要通过发布有价值的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品牌。

2. 抓住热点: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热点话题,通过与之相关的内容创作,吸引更多关注和转发。

3. 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内容和推广策略,提升运营效果。

第一章:数字媒体与数字内容产业

第一章:数字媒体与数字内容产业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内容产业媒体的发展形态经历了声音媒介传播、手写文字媒介传播、印刷媒介传播和电子媒介传播几个阶段。

随着媒介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的媒体平台也不断涌现。

数字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了各种冲击,信息技术将变革人类的生存方式,而这一切都与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数字媒体的相关概念1、媒体媒体又称媒介,最早是指让双方发生关系的联系人或事物。

如在中国古代,“媒”主要是男女婚嫁中起传情达意的中介作用。

现代的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使两种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物质,即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媒体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的载体,一般也称之为媒介,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

二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或称之为媒介),即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四个阶段在,人们熟悉的报纸、杂志、书本、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等都是以它们各自的承载介质进行信息传播的。

这些信息有的以文字作为媒介,有的以声音作为媒介,有的以图像作为媒介,有的以文、图、声,像的组合作为媒介;而它们借以记录和传播的媒质则是纸张、胶片、录像磁带、电磁波等。

2、数字媒体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是以数字信息作为传播和处理对象的媒体。

2005年,科技部牵头制定并发布了《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专家组以“文化为体,科技为媒”概括数字媒体的本质,白皮书重新定义了“数字媒体”这一概念:“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数字媒体技术:根据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内容项目的创意策划,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等技术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等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使抽象的信息或创意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数字内容作品。

新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新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新媒体的名词解释有哪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和定义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在本文中,将对新媒体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从不同角度揭示新媒体的内涵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指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产生、流通和传播的媒体形式和内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实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它包括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等形式。

二、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1.数字化特点:新媒体是数字化的,它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传输和呈现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

2.交互性特点:新媒体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发表评论、点赞、转发等,与其他用户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

3.实时性特点: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和实时更新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个性化特点:新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为用户量身定制内容。

新媒体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实现了信息的多元化和平等化。

其次,新媒体的交互性和社交性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拓宽了人们的社交圈子。

此外,新媒体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新媒体的应用与发展1.互联网:互联网是新媒体的基础,它提供了无数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资讯、学习知识、进行购物等。

2.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了解朋友动态,与他人分享心情和经验。

3.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移动应用如手机APP、移动支付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乐趣。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的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新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来传播、交流和共享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实时性和跨平台特点,对信息传播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媒体形态、信息传播、社会影响和未来趋势。

一、媒体形态新媒体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形态,包括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等。

1. 互联网媒体:互联网媒体是新媒体最基本的形态,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

互联网媒体包括网站、博客、网络论坛、在线视频、搜索引擎等。

2. 移动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访问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媒体形态。

移动互联网媒体包括手机应用程序、移动应用市场、微信、微博等。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用户之间的社交交流的媒体。

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社交分享平台等。

4. 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态,包括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物等。

通过这些不同形态的结合,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多样化传播,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

二、信息传播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可以跨越国界进行传播,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通。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文化和其他信息。

2. 实时性:新媒体具有实时传播信息的特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和社交动态。

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更新更加迅速,用户对信息的获取速度要求也更高。

3. 个性化: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订阅、关注等方式获取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避免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网络新媒体大一知识点总结

网络新媒体大一知识点总结

网络新媒体大一知识点总结作为大一新生,学习网络新媒体知识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新媒体专业的开启之初,对网络新媒体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网络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技术、传播特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详细的总结,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

一、网络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网络新媒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互动的新型传媒形式。

它不同于传统媒体,具有实时性强、互动性强、传播手段多样等特点。

网络新媒体的主要载体包括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它们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渠道。

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互联网开始逐渐普及,各种网站和电子邮件服务陆续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兴媒体形式也逐渐崭露头角。

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三、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技术1. 网站技术网站是网络新媒体的基本载体,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用户传递信息。

网站技术包括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美工、网站架构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网页设计和网页制作是网站技术的核心环节。

2. 社交媒体技术社交媒体是网络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个人关系网络、获取最新资讯、进行信息传播等。

在社交媒体技术方面,用户体验设计、内容管理、数据分析等都是重要的技术环节。

3. 移动应用技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

移动应用技术包括应用程序设计、移动用户界面设计、移动应用测试等方面。

四、网络新媒体的传播特点1. 传播速度快网络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信息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地,促进了信息的实时流通和传播。

2. 传播范围广网络新媒体的传播范围非常广,可以覆盖到全球各个地区,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渠道。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第二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典型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手机媒体概说1.1复习笔记一、手机的诞生与发展1.手机的发展(1)1G时代,即手机诞生及发展初期,只是移动电话,没有新闻内容的传播;(2)2G时代,手机媒体基本成型;(3)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手机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对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

目前智能手机是移动通信的主流。

2.手机的媒体化(1)手机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2)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发展。

(3)手机媒体优势。

①高度的便携性、私隐性、贴身性、互动性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②手机打破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随时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信息,实现用户与信息的同步。

③发展趋势:大众化、3G化、多媒体化、娱乐化等。

二、手机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1.手机在中国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跨越的尝试(1)手机将服务功能、新闻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集于一身,形成一种新的大众化媒体。

(2)手机媒体独有的互动性开拓了新闻报道的信源。

(3)手机媒体的特点:个性化、互动性和即时性。

①方便、低资费的短信已成为许多手机用户常用的沟通方式;②多媒体短信突破文本限制,综合应用彩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③内容必须短小精悍且具有冲击力。

(4)手机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的许多内容,正在成为媒介融合的新平台。

2.日本手机媒体的实践开启了手机的大众媒体时代(1)I-MODE为日本民众提供便捷价廉的上网方式。

I-MODE用户可随时连接互联网进行浏览,只要开机就一直保持在线上。

I-MODE的致命弱点是,它基于日本的移动通信系统而不是建立在开放性的标准之上,这是属于日本地区的无线系统,与GSM等不相融合。

(2)I-MODE催生日本的手机媒体。

①I-MODE激发了日本手机媒体的崛起;②I-MODE成为重要的广告媒体;③I-MODE的优势:a.高便利性;b.高效;c.高互动;d.高度普及性;e.与其他媒体联动。

(3)I-MODE的局限性①I-MODE的局限性a.文本信息过于乏味,需要增强内容的趣味性;b.I-MODE手机性能较低,电池支持的时间较短;c.I-MODE需要提高速度并扩大使用范围。

手机媒体及其概念

手机媒体及其概念

手机媒体及其概念手机媒体是指通过手机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信息传播和内容消费的一种媒体形式。

它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途径。

手机媒体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它是指通过手机终端及相关应用程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获取和传播信息的媒体形式。

不同于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手机媒体具有更灵活、便捷的特点。

通过手机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新闻报道、娱乐资讯、社交网络、购物以及各种应用服务。

其次,手机媒体也可以理解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延伸和融合。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传统媒体机构和新媒体平台纷纷转型,向手机端拓展其内容和服务。

手机媒体不仅承载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作品创作和娱乐消费,还拥有更多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特色功能,例如定位导航、在线支付、社交分享等。

手机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

传统媒体以及电脑上的互联网都需要人们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获取信息,而手机媒体则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信息。

不论是等待公交车,还是排队等候,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手机媒体来浏览新闻、阅读文章和观看视频等。

其次,手机媒体对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手机媒体,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和分享内容变得更加便捷。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实时记录、发布个人见闻和感受,并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手机媒体还为个人提供了创作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将自己的创作作品上传到媒体平台上与他人分享。

此外,手机媒体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在手机端上提供广告投放渠道、支付功能以及定制化服务,各类企业和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体验,有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总的来说,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对传统媒体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机遇。

数字媒体艺术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数字媒体艺术是伴随着20世纪末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趋势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交叉科学和艺术创新领域,是一种“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

媒体与媒介:在拉丁语中,媒体意为“两者之间”,被姐也来说明信息传播的一切中介。

媒体又被称为媒介、传媒或传播媒介,英文名为Medium(复数形式Media)。

它具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例如语言、符号、声音、图像等;第二种指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及传媒机构,例如电视台、报社、广播等被称为“大众媒介”。

媒介即信息:麦克卢汉指出,“形式决定内容,任何技术都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的环境,环境并非消极的包装用品,而是积极地作用过程。

媒介不仅是容器,它们还是使内容全新改变的过程。

”媒体类型:尼尔·波兹曼指出:语言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同时语言也反过来塑造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

(形象符号)媒介即隐喻,媒介环境的变化影响了不同时代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创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内容。

第四媒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媒介的数字化,或是向数字化、网络化延伸出的媒体形式;如“人民网”。

二是由于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二诞生的“新型传媒”,如“新浪网”。

新媒体至少包含如下含义:新型的文本体验、对现实与世界新的呈现方式、主体与新技术之间的新型关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新的传承与互动,以及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新的感受所获得的新的启示等。

目前的新媒体主要呈现形式包括:1互联网新媒体2.手机、iPhone/iPad等移动新媒体服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包括:1.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2.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3.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的研究4.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包括时基媒体设计领域、交互产品设计领域、互动娱乐设计领域和传统媒体延伸领域四大专业领域。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

数字媒体相关概念数字媒体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的媒介方式传播媒体信息,它涵盖了诸如电视、广播、音乐、电影、报纸、杂志、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

以下是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一些概念:1. 数字化:将传统媒体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以便于在数字平台上进行存储、编辑、传播和使用。

2. 数字内容: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媒体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3. 多媒体:结合了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内容。

4. 交互性:数字媒体可以使用户与内容进行双向互动,例如观看视频时点击交互按钮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评论。

5. 社交媒体:一种在线平台,使用户能够创建、共享、交流和参与社交网络和虚拟社区,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等。

6. 流媒体: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音频或视频内容,用户可以即时收听或观看,而不需要事先下载整个文件。

7. 用户生成内容:由普通用户创建和共享的数字媒体内容,例如博客、视频分享网站和维基百科。

8. 移动媒体:适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数字媒体内容和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访问和使用。

9. 虚拟现实:使用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来创造沉浸感和交互体验,用户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10. 增强现实: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相结合,通过手机或眼镜等设备提供增强的视觉体验。

11.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字媒体产生的大数据,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见解,以优化媒体策划和经营。

12. 数字版权:管理和保护数字媒体内容的法律和技术措施,以确保知识产权得到合法保护和维护。

这些概念反映了数字媒体在传播、互动性、个性化和创新等方面的特点,对于了解和应用数字媒体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媒体【定义】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特点】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

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

手机媒体还具有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

【发展】中国信息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信息时代手机影响力赶超广电媒体。

从2000年到2006年10月底,固定电话用户由1.45亿户增加到3.71亿户,年均增长21%;移动电话用户由8500万户增加到4.49亿户,年均增长40%,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用户由3370万户增加到1.31亿户,年均增长32%,居世界第二位。

目前中国的电话和互联网用户分别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

中国4.49亿手机用户相当于2005年全国日报发行量总和9660万份的4倍,相当于同期全国上网电脑总数的3倍多,和全国电视拥有户数基本持平。

在从无线短信服务到彩信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前进和突破,以及无线网络的平台支持,让手机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

第一,短信服务的不断升级提高了短信内容的信息承载量;第二,手机的便携性使得信息的送达率达到最大化;第三,无线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保证和提升了传播终端用户的互动性。

无线互联网是以手机为媒体终端建立的无线网络,随身性极强,相对于有线互联网络来说,它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信息传播更加及时。

近年来,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纷纷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

中国报刊广电媒体纷纷抢占手机网络传播新高地手机媒体作为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产物,由于其具有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集个性化和互动化于一身,成为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甚至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开通短信(SMS)服务,这种原本为客户节约开支的文本业务,却成为移动通讯公司的最快经济增长点,全国短信发送总条数由2001年的189亿条到2005年的2600亿条以上,创下200多亿的市场份额,手机短信不仅创造了让人震撼的“拇指经济”,也开辟了新的传播渠道。

随着短信增长的趋缓,一种新的增值业务“彩信”(MMS)震撼登场,它是在移动网络的支持下,以WAP无线应用协议为载体传递多媒体的内容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多媒体格式,例如音乐、贺卡、新闻照片、MMS动画、铃声、视频等。

随后又有一种手机铃声定制业务“彩铃”(炫铃)风靡起来了。

2004年2月24日,人民网推出国内首家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首次实现借助手机报道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新闻的历史性突破。

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试验。

2004年5月,中国联通也发布了一项名为“视讯新干线”的手机视频服务。

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掀开了手机与报纸联姻的序幕。

2004年n月,台湾作家黄玄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正式上线,引发手机文学的讨论热潮。

2005年3月,北京首部用胶片制作的专门在手机上播放的电视连续剧《约定》在北京开机。

2005年9月,中央电台与联通和闪易合作,在CD做上开通“手机广播”。

2006年11月7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开通“新华手机报”。

拇指轻轻一按,新闻尽在“掌”握,为全国手机用户带来全新读报体验,用户可以免费收看。

“新华手机报”第一时间播报新华网发布的重要即时新闻,并根据手机的特点进行了摘选和浓缩。

每天5分钟,即可概览天下风云。

根据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将是超过美国、欧洲和日本手机拥有量之和的全球最大市场。

中国移动的数据用户人数在2005年增加了32%。

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加速,处于流动状态中的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达到20亿人。

总之,手机媒体作为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将对传统的传播方式产生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

【问题】尽管受制于技术标准、政策、商业模式、终端等因素,手机媒体的发展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现有传播格局,形成新的交流环境,媒体生态更加复杂,传播主体更加多元,用户分化更加明显,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手机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进一步弱化。

手机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与不良信息传播、侵犯个人隐私、信息垃圾、信息安全、手机所固有的技术缺陷如屏幕小、电池不足等。

对手机媒体监管存在不少难点,诸如: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手机用户的海量性、跨地域传播带来的挑战、政策法规滞后等。

在中国实行手机和网络实名制不切实际而且存在负效应。

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各种组织要学会运用手机媒体,特别是面对当今多元化、即时性、多样性的舆论生态环境,必须积极运用手机这一最新媒体,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提高传播技巧,主动设置议程,及时发布信息,努力占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对手机媒体的管理,要尊重手机媒体发展的特殊规律,创新手机媒体管理的原则。

在制定有关手机媒体的政策与法规时,要避免鸵鸟政策。

政策制定与立法原则应该是顺应和促进手机媒体产业发展,规范与发展并重。

手机小说1、关于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即是由手机作为载体来完成小说的创作或者阅读的形式,具有可传播性;涵盖两部分的含义:A)以手机作为创作方式,即是值那些拇指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手机键盘进行小说的创作形式,称为手机小说;B)以手机作为阅读方式,即是小说文字是通过传统文本创作、PC/笔记本创作、手机创作等创作方式产生的小说,再通过下载、转换格式、输入、存储等方式录入手机中,从而用手机进行阅读的方式,可称为手机小说。

2、国外“手机小说”的发展在国外,手机小说多年以前都已经有不同种程度的发展,其中以邻国——日本尤为突出。

在日本,手机小说正在成为带动电影、音乐、出版等多媒体联动的一大产业,仅靠出版单行本就达到了几十亿元的规模,业余作家们通过短信连载的方式发表手机小说在日本蓬勃兴起,这些小说被编辑成丛书或改成漫画、电影和音乐作品。

在外国,手机小说正在改变出版发行业界的旧有模式。

与过去由出版社发现并培养作者的方式不同,发表手机小说的门槛很低,只要通过专门的小说网站投稿,谁都可以发表作品。

3、国内“手机小说”的发展在国内,手机小说的发展模式仍旧处在比较落后,而且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

普遍形式即是将手机与小说分隔开来,手机只是作为一种阅读小说的工具,而不是一种传播的媒体,而小说的自由创作气氛并不良好,只局限于某些大型的小说网站及论坛里,一些专业的写手混迹于此。

但最近几年,随着博客的兴起,激发了大众的写作欲望,越来越多的小说作品在网络做传播,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氛围,小说的传播也由单一的主题网站、论坛,向更加具有大众化的博客里传播。

再则,近几年的无限风光的短信写手,摇身一变成了手机小说写手。

随着中国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问世,越来越多的写手关注到这个行业里。

随逐步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但光靠写手参与的手机小说产业必将具有局限性。

对以上分析总结如下:①就目前对“手机小说”的定义尚缺乏一规划化的标准,大众意识相对较为模糊;②国内“手机小说”的发展远远落后与国外;③专业写手已经由手机短信向手机小说转行,为手机小说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创作的后备力量,发展的前期专业写手必将成为手机小说的主流创作群体;④由于博客的兴起,形成良好的创作及记录氛围,为手机小说发展奠定了创作及阅读的群众基础,发展的成熟阶段更多业务写手的参与将丰富和加强整个手机小说业的发展;⑤就目前手机小说与运营商的结合尚不成熟,缺乏强有力的产业带动其发展。

手机报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

它的实质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来说,手机报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动漫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

手机报,已经成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络版、兴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举措,是报业开发新媒体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成因手机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信技术突飞猛进、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产物,是传统媒体和电信媒体联姻的成果。

催生手机报有这么几个条件:首先,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生存日渐危机,只有进军多媒体,才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才有发展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甚至残酷。

如今,新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挑战日甚,既不断融合,又无情博弈。

业内流行观点认为,中国媒体经营遭遇拐点,报纸、杂志两大平面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下滑严重。

其中,报业情势更为严峻。

业内以为,2005年3月为报业广告呈现下滑态势的分水岭,从此报业广告的月增长率同比增速下滑,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

广告如此,读者读报热情分明也在减少。

有调查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北京读者平均每天阅读报纸时间减少了2.2分钟,上海读者减少了3.6分钟,广州读者减少了3.5分钟。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在2004年的经营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09亿美元、2亿美元、1.03亿美元,广告额不断走高。

这说明传统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多媒体岂不是生存的首选?其次,在传统报业的外围,正活跃着新鲜的血液,诸多新兴媒体生命力强大。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所运营的新兴移动通信媒体,以巨大的客户群体令传统媒体艳羡不已。

据信息产业部今年6月公布,截至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4.2亿户,平均每百人拥有30.3部手机。

手机短信发送总量今年前5个月就达1679.5亿条,市场规模在2005年达407亿元。

如此巨大的客户群体,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快速形成。

为何不搭这样的顺风车?此刻,传统媒体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传统媒体以强大的内容供应优势,移动通信媒体以超大的客户群优势,给双方带来了“双赢”的希望。

最后,手机报自身魅力无穷,手机媒体有待重点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