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3ba032531b765ce04081402.png)
二、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提出。 施恩教授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能确定一件事情, 使他的动机、能力、价值观统一起来,并能深刻而清晰地回答以 下三个问题,他就找到了自己的职业锚。
我到底想做什么?(自己的动机和需要) 我到底能做什么?(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我到底为什么做这件事?(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的 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理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人职匹配理论。人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 测评的理论基础。人职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同个体有不同 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 件、工作方式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 心理素质等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时,应 选择与自己的个性特征相适应的职业。
③ 职业生涯初期。典型年龄段为25~40岁。这一时期的 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 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工作,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 作好准备。
③建立期(26~45岁)。此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 此阶段又可分为三个时期:a.尝试/稳定期(26~30岁), 个体对初步选定的职业和目标进行反思,如有问题则重新选 择职业,并逐渐趋于稳定;
b.巩固期(31~40岁),个体确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目标, 并努力去实现;c.挫折/精进期(41~45岁),在这一阶段, 个体可能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朝着预定的职业目标靠近,在实 现既定目标时遇到挫折或者发现了新的目标,因而需要重新 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处于一个转折期。
帕森斯指出,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需要三个步骤。 1.评价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相关职业信息 3.人职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72ea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d.png)
SWOT分析
评估个人职场机会和威胁, 并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 策略。
设定目标
通过SWOT分析,设定明确的 目标,掌握职业生涯的规划 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设定和实现
目标设定的原则
合理性、具体性、可衡量性、可实现性、与 自身条件相匹配。
从职业规划到人生规划
职业规划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包括个人的职业愿景、梦想、生活方式等方 面。因此,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远不仅于职业本身,关乎个人的人生。
如何应对职场变革:职业生涯规划的 思路和方法
1
追求核心竞争力
针对职场变革的核心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关注多个发展方向。
2
抓住机遇与变革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思路和方法,抓住职场变革的机遇,实现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 的提升。
3
提供持续支持
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导和辅导,并建立后续跟踪机制。
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强调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对于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至关重要,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开展职业规划培训
结合企业需求和员工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
组织职业规划分享会
邀请成功人士分享职场心得和职业规划经验,提高员工的职业规划意识。
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把握职场机遇
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策略,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 准备。
根据个人条件和市场需求, 把握职场机遇,提高职业竞 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个人应全面了解自身条件和市 场趋势,做好长远职业规划和升级。
从现在开始规划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ab98a0aa00b52acfc7cace.png)
C岛
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 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 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 管理、金融管理见长。 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 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 规划。
R岛上的人喜欢运动,有19
机械及动手能力,喜欢在 工作里接触实物、机械、 工具、动植物,及在户外 活动
I岛上的人喜欢观 察、学习、探究、 分析、评估及解 决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2
第四章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3
第一节: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人们从自己的职业期望,理想出发,依据自己的 兴趣、能力、特点等,结合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从社 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
4
1、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论(特质-因素理论)
背景: 1908 波士顿大学 Parsons: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机遇。 1909年《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cation)出版。 创立波士顿职业指导局,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
15
?
学生
?
16
(3)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类型理论)
John Lewis Holland
17
课堂活动:
你想降落在哪个岛上?
R岛
18
岛上保留有热带的原始植 物,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 也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 植物园、水族馆。岛上居 民以手工见长,自己种植 花果蔬菜、修缮房屋、打 造器物、制作工具。
14
课堂活动:
描绘你的生活角色 写出你自己目前所扮演的全部生活角色,然后按照投入
的大小画一个饼图。 如果你的生活可以朝着你理想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
再请你把你理想的角色分配画一个饼图。 对照现实的饼图和理想的饼图,看看有什么因素妨碍了
你的理想实现?或者你准备做什么可以让你的理想尽可 能实现。
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
![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4c4f4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5.png)
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概述职业规划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自身职业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策划和管理的过程。
职业规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和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理论模型被提出来帮助个体分析和评估自身的能力、兴趣、价值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规划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职业规划的理论模型。
赫兹伯格成长需求理论赫兹伯格成长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而在职业规划中,赫兹伯格认为,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是由满足这五个层次需求的程度决定的。
这意味着在职业规划中,个体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生计需求,还需要追求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克鲁格-勒芒行为理论克鲁格-勒芒行为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克鲁格与西尔维娅·勒芒提出。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其个性、环境和行为本身所形成的需求和激励共同决定的。
在职业规划中,个体的行为是其个性特点与职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这意味着在职业规划中,个体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并结合职业环境的要求来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策略。
赫克-兰格模型赫克-兰格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赫克和米库兰·兰格于1997年提出的职业决策模型。
该模型将个体的职业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倾向、职业选择和职业建立。
在职业倾向阶段,个体开始形成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和偏好;在职业选择阶段,个体开始评估和比较不同职业的优势和劣势,并最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路径;在职业建立阶段,个体投入到选定的职业中,并通过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赫克-兰格模型为个体提供了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规划框架。
因素影响模型因素影响模型是由知名职业规划理论家理查德·克鲁伊塞伯格提出的。
该模型认为职业规划是一个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
![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aa529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a.png)
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1. 霍兰德理论(Holland theory)霍兰德理论将个体和工作环境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根据个体的性格特点,可以确定最适合的职业类型。
2. 萨普查理论(Super theory)萨普查理论认为职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个人会经历多个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
个体在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需求和目标,需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做出相应的职业选择。
3. 克鲁贡理论(Krumboltz theory)克鲁贡理论认为个人职业决策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习经验和行动取向。
这种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获取经验,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职业选择。
4. 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权衡不同的职业选择。
个体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选择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职业。
5.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
个体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和错误来制定自己的职业决策。
这些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为个体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方法,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并在职业发展中做出合适的决策。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1.个人性格特点:个体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将这些与所选择的职业类型进行匹配。
2.职业市场需求:个体应该了解当前职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的职业道路。
3.学习和培训机会:个体应该选择能够提供适当学习和培训机会的职业,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4.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生活平衡:个体应该考虑自己对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生活平衡的需求,并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和目标相符的职业。
总的来说,职业生涯发展及选择理论为个体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并根据这些特点和需求做出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集合9篇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集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22016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2.png)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集合9篇【篇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一、引言古语有云:志不定,天下无可成之事。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在校高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规划书,我们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时刻检验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才能为自己谋得精彩人生!二、自我分析通过冷静的自我剖析,理性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性格及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透彻,更全面的认识。
这使我写下了如下的职业规划书:职业兴趣:我的职业兴趣是当一名教师,理想的职业岗位是高级中学数学教师。
我希望自己将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教师无疑是最佳选择,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高一学生,希望高中毕业后能考上一所重点师范大学。
职业能力:我相信通过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数学专业方面,我的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个人特质:我的个性比较温和,有耐心,有极强的责任心,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但是不太善于和陌生人交流,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希望可以锻炼自己与他人,尤其是与不同的学生交流的能力。
职业价值观:我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并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我认为教师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工作环境相对单纯。
同时,可能是当了太多年学生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认为处在一群求学的学生当中,可以保持一种进取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时间,有能力,也有优势进一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胜任能力:优势:1、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2、责任心强,有耐心3、人缘好,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劣势:1、不擅长与陌生人沟通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三、职业分析:通过与家人的集体讨论以及在人才市场所作的调查,在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我对影响自己职业选择的因素和相关情况作了如下分析:家庭环境分析: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不存在为我安排好工作的可能,所以毕业后必须自己找工作。
我们整个家族对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好的工作,父母希望我可以找份稳定的,待遇不错的工作,教师对他们而言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两位表姐也从事教育事业,应该说,她们的工作经历也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24b15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4.png)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输入阶段
输出阶段淡出阶段(从出 Nhomakorabea到从业前)
(从就业到退休前)
(退休以后)
输出自己的智慧、
精力渐衰,但阅历渐
输入信息、知识、经
丰、经验渐多,逐步退出
知识、服务、才干;进
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
境;此时属于职业状态分化的阶
或由于自身骄傲或工作差错受
到批评。
段。
输出阶段的三段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再适应阶段 顺利晋升 原地踏步 降到波谷
职业状况 面临着新的工作环境的挑战、新的工作技能的挑战、原同 级同事的嫉妒,领导会提出新的要求,表面的风光隐藏着一定 的职业风波。 此时会有倚老卖老、不求上进的状态出现,挂在嘴边的话 是“此事我早已了解”或“我再熟悉不过了”,对同事的发展 出现心理不平衡,此时如作职业平移或变更更合适。 由于个体原因或客观原因,遭受上级批评,或受降级处分, 工作状态进入波谷,此时如能重新振奋精神,有希望进入第二 次“三三三”发展状态。
再适应阶段的三段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职业发展的“三三三”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职业,适应角色的转换。
备;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 行知识的再输入、经验 该阶段是“夕阳无限好”
的再积累、能力的再锻
自己的各种能力。
阶段,有更加广阔的时间
造。
和空间实现以往的夙愿。
职业生涯的“三三三”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四、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01092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8.png)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策略,追求职业成功和满意度的过程。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可以被应用,包括资源模型、兴趣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
首先,资资源模型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功与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有关。
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环境资源两类。
个人资源包括能力、技能、知识和经验等,而环境资源则包括机会、社会网络和支持系统等。
根据这个理论,个人应该充分了解和利用自己的资源,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发展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要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到各种职业发展活动中。
其次,兴趣理论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相吻合。
兴趣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动力和热情,提高个人的表现和满意度。
根据这个理论,个人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寻找符合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职业方向,从而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和满意。
最后,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生命周期理论将职业生涯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退出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经验和职业目标来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例如,在起始阶段,个人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积累经验,以建立自己的职业基础;而在发展阶段,个人可以通过提升技能和拓展社交网络等方式来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包括资源模型、兴趣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策略,追求职业成功和满意度。
个人应该充分了解和利用自己的资源,寻找符合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职业方向,并根据自己的年龄、经验和职业目标来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通过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与职业目标的统一。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1395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e.png)
四、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于1953年提出“生涯”的概念,他把生涯发展看成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由童 年时代开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的过程分为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 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和衰退阶段(65岁以上)五个 阶段,而生涯发展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 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管理者等
常规型
与文件档案、图书资料、统计报
① 喜欢按计划办事,习惯接受他人指挥 表相关的各类科室工作,如会计、
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
出纳、统计人员;打字员;办公
② 不喜欢冒险和竞争;
室人员;秘书和文书;图书管理
③ 工作踏实,忠诚可靠,遵守纪律
员;旅游、外贸职员、保管员、 邮递员、审计人员、人事职员等
3
帕森斯将选择职业的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
第二步
评价求职
第三步
者的生理和 心理特点。 通过心理测 量及其他测 评手段获得
是分析各 种职业对人 的要求,并 向求职者提 供有关的职
是人职匹 配。在了解 求职者的特 性和职业的 各项指标的
4
二、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 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 论。
生活 型
1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0
2.尝试期 (11~17岁)
尝试期是接受中等教育,由少年 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 的心理和生理均在迅速成长、发育和 变化,逐渐出现了独立的意识,产生 了基本的价值观,知识逐步累积,能 力显著增强,初步获得了社会生活经 验。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9c5fa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7.png)
在撰写这些成就事件的时候,我逐步的对自己的技能、价 值观、性格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得出的结论是:
我是一个坚强、乐观、崇尚自由、公平、细心、计划性很 强、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 爱因斯坦的选择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职业能力的概念及其构成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 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
“冰山原理”
专业技能
可迁移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
技能评估 — 分类卡
评估:是用一套客观、特定的方法或步骤,去测度一个 人的发展状况或情绪行为等的表现。 正式评估(定量的) 非正式评估(定性的)
——舒伯
后现代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 ——工作到退休、做一颗螺丝钉
现代价值观 ——实现经济目标、成就动机、理性
后现代价值观 ——实现个体幸福最大化、后物质主义与后现代价值、 工作以外的生活更有意义、不在意成功不强调权威
职业锚的理论
施恩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1978年提出了五种职业锚: 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
ENFP型的小李,是一个直觉主导着,有 着这个类型都喜爱的集团发展咨询顾问职业 ,一些年后,从事审判顾问的职业。
三、能力水平与职业发展
能力
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能力类型与职业相匹配 2)能力水平与职业层次应基本一致 3)充分发挥优势能力的作用
技能矩阵表格
非常愿意使用
非常熟练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113744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个人通过系统性地、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评估、职业研究、职业目标制定、制定职业行动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过程,最终达成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一种可操作性的方法或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个人来说,能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协助个人明确自己职业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计划,并积极主动地去实施,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协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需要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生涯轨迹。
对于组织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组织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发展,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生产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很多,其中较为流行和经典的包括哈维尔职业理论、霍兰德职业环境理论、克鲁格尔职业理论和超级理论。
哈维尔职业理论认为,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成熟、成长和稳定三个阶段。
成熟阶段是个体由依赖于他人发展到自我意识清晰的过程;成长阶段是个体在探索和确认自己职业目标之时期;稳定阶段则代表着个体已经达到职业高峰,且职业生活已经相对稳定。
霍兰德职业环境理论则主要强调职业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职业和人格有六种匹配的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克鲁格尔职业理论强调的是适合环境与适合个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在满足自身条件的情况下,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以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超级理论将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即从自我发现、职业探索、职业确认到职业行动四个阶段依次展开。
三、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步骤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十分重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等信息,为接下来的职业决策提供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6bc2a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6.png)
职业生涯规划始于美国的职业辅导运动,早在 1908年,帕森斯就在波士顿创设了职业局,专门辅导 青年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志趣,了解工作所需的条件以 便寻求合适的工作,达到人职匹配,他也因此而获得了 “辅导之父”的美称。
特质因素理论: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
1
个人特质: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态度、价值观和其他身心特征。
帕森斯认为,高水平的自我评价、职业和就业信息,再加上 专业的咨询专家,是帮助人们解决职业生涯问题的核心。
3. 最后,要以人职匹配作为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帕森斯认为只有这样, 人才能适应工作,并能使个人和社会同时得益。
制定生涯决策时需要掌握有关个人及其各种选择的良好信息。 最关键的一步是,人要仔细运用逻辑和推理的技能来决定哪种选 择最佳。一个人如果缺乏对自己和职业或工作的信息,或者推理 技能不足,那么他就会做出不适宜的职业选择。
素质和知识经验、工作环
2
境、薪酬、晋升机会及发,得出个人 特质与外界条件相协调和匹配的最佳职业。
帕森斯的理论强调
1. 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首先要评估个人的能力,因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关 键就在于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行业的要求是否相配;
2. 其次,要进行职业调查,即强调对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研究工作情形、 参观工作场所、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
2
外界条件:把握好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以及自己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优 势和劣势、机会和前途。
3
上述两者平衡:帕森斯认为职业选择的关键在于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匹配。
特质因素理论: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的原则
了解自我:即对自我进行
探索,包括了解个人的性
格、能力、资源、优势和
1
劣势等内容。
了解工作:了解职业能力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68bb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d.png)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为实现个人职业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发展策略。
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不仅仅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要考虑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本文将介绍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几种常见职业规划理论,帮助大学生制定理性、科学的职业规划。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六个基本兴趣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兴趣倾向进行评估和了解,可以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领域。
例如,对于热爱艺术创作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从事设计师或艺术家这类与艺术型兴趣相关的职业。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可以将这些需求与职业目标相结合,考虑自己的成长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例如,对于追求成就和发展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有挑战性和晋升机会的行业和职位,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
三、克里斯托弗职业发展理论克里斯托弗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并提出了四个阶段:探索阶段、确定阶段、就业阶段和发展阶段。
大学生可以通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进行职业规划,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例如,在探索阶段,可以通过实习、社团活动或与专业相关的课程来了解不同领域和行业,确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
四、让-皮卡尔职业发展理论让-皮卡尔职业发展理论着重强调了人的职业生涯是由一系列职业决策构成的,职业决策有助于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个理论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职业决策类型、职业决策样式和职业探索。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决策类型和样式,理性地做出职业决策,并通过职业探索来发现和了解更多的职业机会。
总结起来,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业规划理论,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决策和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00575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6.png)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1000字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目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要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依据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下面将介绍五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个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分别对应了不同的职业领域,如现实型对应了现实型工作,如技术工人和司机;而研究型对应了科学和研究领域,如科学家和工程师。
通过对自身职业兴趣类型的了解,个人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帕森斯职业划分理论帕森斯职业划分理论认为,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培训要求,而这些技能和培训要求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职业集合在一起。
例如,医生、律师和会计师这些职业都有明确的技能和培训要求,并且属于“专家”职业领域。
因此,通过对职业进行分类和划分,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职业领域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选择。
三、托曼职业价值观理论托曼职业价值观理论认为,每个人对职业有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对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地位和社会关系的看法。
职业选择应该与个人的价值观相一致,这有助于个人达到职业成功,并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此,通过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认知和评估,个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在职业规划中做出更恰当的决策。
四、莱文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莱文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认为,个人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探索阶段、建立经验阶段、建立稳固性阶段、改变阶段和成就和满足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业需求和挑战,例如在探索阶段,个人需要了解自己想要做什么,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而在建立稳固性阶段,个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职业稳定性,并开始为未来做准备。
因此,通过了解自己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个人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未来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28ace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4.png)
而产生的。
发展历程
经历了职业指导、职业发展、职业 生涯管理等阶段,逐渐形成了完善 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未来趋势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职业生涯 规划将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心理健 康,同时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02
职业生涯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理论
目录
•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 职业生涯理论 • 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与工具 • 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与案例
0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定义与特点
1 2
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职业发展中,确定职业 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
特点
个性化、系统性、动态性、可行性。
3
目的
实现职业目标,提高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详细描述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可以包括个人的教育 背景、职业经历、职业目标、实现目标的计 划和行动,以及最终的职业成果和成就。这 些案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职业发展路径 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职 业规划。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案例
总结词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案例展示了企业如何 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和忠诚度。
帕森斯职业选择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人特质与职业需求的匹配,通过评估个人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 来选择适合的职业。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他将职业兴趣分为实际 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和企业家型,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
职业发展理论
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 五个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 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 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14338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9.png)
上)
退休后的生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舒伯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的理论】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诸多角色就 像彩虹一样具有许多色带。为了综合 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 互影响,舒伯提出“生涯彩虹图理 论”,引入生命广度、生命空间的概 念,展示了不同发展阶段各种角色的 相互作用、不同生涯发展阶段角色的 继承与更替。
六、后现代生涯理论
探索阶段(15~24岁)
主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 和初步就业
建立阶段(25~44岁)
选择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谋求发展,这是绝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 中的核心部分
维持阶段(45~64岁)
开发新的技能,维护已经获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维持家庭和工 作的和谐
衰退阶段(65岁及以 逐步退出职业和结束职业,开发社会角色,减少权利和责任,适应
六、后现代生涯理论
(三)生涯建构理论
建构是一种行动,不同的生涯阶段有不同的 生涯任务,这些任务促使个体主动去完成它们,从 而建构个人生涯。 生涯建构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生涯适应力。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种可以培养,并能帮助个体前进的能力,包括 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4个维度。
(一)生涯混沌理论
生涯混沌理论承认人类的局限性,认为不可预测性和 不确定性是生涯发展的本质特征。其观点包括: (1)生涯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动态系统。 (2)生涯是一个非线性动态变化的过程。 (3)生涯是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4)生涯发展具有主动适应的特征,每个人在一定程度 上都可以按自己的剧本塑造自身的生涯历程。 (5)提升“生涯灵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1)相邻关系,如RI,IR,IA,AI,AS,SA,SE,ES,EC, CE,RC和CR。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 多,如实用型R、研究型I的人就都不太偏好人际交往,这两种 职业环境中也都较少与人接触。 (2)相隔关系,如RA,RE,IC,IS,AR,AE,SI,SC,EA, ER,CI和CS,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 相邻关系少。 (3)相对关系,如RS、IE、AC,SR,EI和CA,属于这种关 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其共同点少。 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兴趣都很浓的情况较为少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14a5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d.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规划理论职业规划是指个体通过明确目标、评估自身条件和制定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以达到职业成功和个人满意度的过程。
在大学生阶段,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序的发展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市场的挑战。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s RIASEC Theory)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职业规划中常用的理论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兴趣和职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理论将人们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分成了六类,分别是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类型,选择与之匹配的职业方向。
二、弗兰克-帕森斯职业生涯理论(Frank-Parsons Career Theory)弗兰克-帕森斯职业生涯理论认为,职业规划应该从个体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和个性等方面出发,进行全面的评估,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通过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和就业前景的研究,制定适合个体的职业发展策略。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主导自己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Super职业生命周期理论(Super's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Super职业生命周期理论将职业发展看作一个持续的生命周期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探索期、发展期、稳定期、下滑期和退出期。
大学生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应该积极地尝试不同的职业机会,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建构主义职业理论(Constructivist Career Theory)建构主义职业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决策不仅仅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和重建自我形象的过程。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探索不同的职业选择,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进行自我定位和选择。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发展模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发展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84087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5.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发展模型职业发展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职业发展理论和模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计划。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发展理论和模型,探讨它们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是职业发展领域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将个体的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根据个体对这六种类型的偏好,可以预测其适合从事的职业。
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类型,并选择与之匹配的职业道路。
二、超级理论超级理论在职业规划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演变的过程。
超级模型将职业发展划分为许多阶段,包括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定阶段和维持阶段。
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职业规划,并适时进行调整。
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和个体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理论强调了社会支持、角色模型以及自我效能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导师、同事、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寻求榜样和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职业生涯建设理论职业生涯建设理论关注个体在职业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该理论强调个体的职业决策和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个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制定职业目标,并通过学习、工作经验和反思来实现这些目标。
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积极参与实践和反思,来推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五、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职业发展工具。
该模型通过分析个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职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指导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SWOT分析,大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策划改进措施,以应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e019cb81eb91a37f0115c1d.png)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第一节 职业选择理论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三、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一、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三)综合评价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的理论
(一)基本观点
• 特质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其理论前提是每 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他们是可以客观而有效地进行测量的; 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因素,不同职业需要具备不同特性的人员; 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匹配是可能的;个人 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得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 企业型(Enterprising Type,E) 喜欢冒险活动,喜欢领导和支配别人,或善于 为了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的而去说服别人,喜欢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以影响 他人为目的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类职业主要有商业管理、律师、政治运动 领袖、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
• 事务型(Conventional,Type,C) 喜欢组织和处理数据,喜欢固定的、有秩 序的工作或活动,希望确切地知道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具有良好的控制能为, 相当保守,一般按常规办事,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类职业主要有办 公室工作人员、会计师、银行出纳、簿记、行政助理、秘书和档案文书等。
• 但是,特质因素理论将个人与工作进行匹配,其前提是个人的特质和 工作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事实上,这两者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所 以从发展的观点看,特质因素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次,特质因素 理论注重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这一点也招到了很大的质疑。因为心 理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此外,它强调理性的适配, 而忽略了情感在决策中的影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目录释义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作用价值基本分类职业生涯规划原则生涯规划前得准备具体方法基本步骤一.释义职业生涯规划(一)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有同名书籍对职业规划做了一个比较好归纳总结。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
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职业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
(三)职业生涯规划也可叫职业生涯设计。
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个人在职业起步阶段成功就业,在职业发展阶段走出困惑,到达成功彼岸;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给优秀员工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职业发展引导,从人力资本增值的角度达成企业价值最大化。
借助教育测量学、现代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等相关科学经典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和个人性格特征,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四)理论基础1.理性决策理论——源于经济学的决策论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应用,认为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增进个体的决策能力或问题解决能力。
2.职业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
3.心理发展理论——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职业选择过程,认为职业选择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
心理发展理论主张职业指导应着重“自我功能”的增强,因为如果个人的心理问题获得解决,那么包括职业选择在内的生活问题就会顺利完成而不需另行指导。
4.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某种个性特质与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相关联。
人人都有选择与其特质相适应的职业的机会,而人的特性是可以用客观手段加以测量的。
职业指导就是要帮助个人寻找与其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以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人-职匹配已成为职业选择的至理名言。
在实施职业指导的国家,人-职匹配理论的咨询模式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
[2]二.作用目的(一)作用意义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10、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力;11、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12、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13、加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事业成功最大化。
[3]14.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促进个人努力工作,有抓住工作的重点,激发个人潜能的发挥。
注意: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不在于控制变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达成其每一阶段生涯发展任务,并为下一个阶段发展作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
适当地完成人生各个阶段的生涯发展任务,即是“生涯成熟”的表现。
三.基本分类按照规划的时间维度进行划分,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1、短期规划:指2年以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目的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制订近期应完成的任务计划。
2、中期规划:指2—5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
3、长期规划:指5—10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规划目的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
4.人生规划:指对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
时间跨度可达40年左右。
规划的目的是确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四.职业规划原则(一)基本原则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2.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是否能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3.一致性原则: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4.挑战性原则:目标与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7.全程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作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它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一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
11.时间梯度原则: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
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
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
(二)职业生涯规划八条原则1. 利益整合原则。
利益整合是指员工利益与组织利益的整合。
这种整合不是牺牲员工的利益,而是处理好员工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关系,寻找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结合点。
每个个体都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学习发展的,因此,个体必须认可组织的目的和价值观,并把他的价值观、知识和努力集中于组织的需要和机会上。
2. 公平、公开原则。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企业在提供有关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教育培训机会、任职机会时,都应当公开其条件标准,保持高度的透明度。
这是组织成员的人格受到尊重的体现,是维护管理人员整体积极性的保证。
3. 协作进行原则。
协作进行原则,即职业生涯规划[1]的各项活动,都要由组织与员工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共同参与完成。
职业生涯规划本是好事,应当有利于组织与员工双方。
但如果缺乏沟通,就可能造成双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至造成风险,因此必须在职业生涯开发管理战略开始前和进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
建立互信关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终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共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 动态目标原则。
一般来说,组织是变动的,组织的职位是动态的,因此组织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当是动态的。
在“未来职位”的供给方面,组织除了要用自身的良好成长加以保证外,还要注重员工在成长中所能开拓和创造的岗位。
5. 时间梯度原则。
由于人生具有发展阶段和职业生涯周期发展的任务,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就必须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并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完成。
每一时间阶段又有“起点”和“终点”,即“开始执行”和“完成目标”两个时间坐标。
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会使职业生涯规划陷于空谈和失败。
6. 发展创新原则。
发挥员工的“创造性”这一点,在确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就应得到体现。
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工作,并不是指制定一套规章程序,让员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完成,而是要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创造组织效益的目的。
还应当看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不仅仅是职务上的提升,还包括工作内容的转换或增加、责任范围的扩大、创造性的增强等内在质量的变化。
7. 全程推动原则。
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上,对员工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设计、实施和调整,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活动的持续性,使其效果得到保证。
8. 全面评价原则。
为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状况有正确的了解,要由组织、员工个人、上级管理者、家庭成员以及社会有关方面对职业生涯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评价中,要特别注意下级对上级的评价。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一)方法1、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方法(主客观)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的模式。
从问自己是谁开始,然后顺着问下去,共有5个问题:(1)Who are you你是谁(2)What you want你想干什么(3)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4)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我是谁”。
应该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全方位地认识自己。
如对自己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所学、学历.、专业.,动机、能力、技能等做个全面的评估,逐一列出。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
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
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有时我们在职业选择时常常忽视主观方面的东西,没有将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调动起来,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