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现代舞差异——以舞蹈《云南印象》和《马赛曲》为例

合集下载

论中西方现代舞差异——以舞蹈《云南印象》和《马赛曲》为例

论中西方现代舞差异——以舞蹈《云南印象》和《马赛曲》为例

论中西方现代舞差异——以舞蹈《云南印象》和《马赛曲》为例发表时间:2012-06-07T16:25:35.23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下)供稿作者:李颖奇[导读] 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李颖奇(武汉市艺术学校,湖北武汉 430056)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165-01摘要: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现代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有着异同。

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舞创作特点的比较、舞审美本质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舞;西方现代舞;区别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现代舞发源于法、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们有着夙昔驱者—奠基人—担任人—新先锋派—新生族最后到世纪末人这样一个阶段性历史的成长。

它们并非类型化、程式化而是另辟出新、千人千面的成长。

这些跳舞家们成功地踩着时代的脚印再步前辈的后尘搞着打垮偶像崇敬的跳舞艺术。

也就是说现代舞的历史是个性话的历史,存在着艺术家小我自力色彩。

具有舞者真实揭示某种根基真理的功能。

二者均反映出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文思想,且对现实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由于两者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它们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表现方式,特别是邓肯的舞蹈动作多注重对自然界和希腊雕塑的学习,她通过身体语言将舞蹈的主题自由地表现出来;而后者从舞蹈动作都很具备古典特色,它以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服饰的原型,注重利用道具延展人体的动态。

一、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两种文化对舞蹈美学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r——以舞蹈《前进吧,奴隶》和舞剧《云南映象》为例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r——以舞蹈《前进吧,奴隶》和舞剧《云南映象》为例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r——以舞蹈《前进吧,奴
隶》和舞剧《云南映象》为例
周鑫钰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7(0)21
【摘要】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的原生态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存在异同.二者在追求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的同时,也使人们对现实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思考."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创作灵感来自古希腊的文化,因她崇尚自由与自然的精神,注重对舞蹈生命的体现,创造了自己舞蹈形式,因反对模仿,所以在教学上要求学生能自创动作,从而表现出了一种注重个人感觉的自由舞蹈.而大型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中原汁原味的服装道具和原生态自在的舞技,是主创杨丽萍等人所一直推崇的.
【总页数】1页(P165)
【作者】周鑫钰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8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原生态舞蹈在舞台形式上的传承——以《云南映象》为例 [J], 张茈文
2.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以舞蹈《马赛曲》和舞剧《云南印象》为例 [J], 孟凡翠
3.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J], 周雅俐
4.论呼吸在不同舞蹈类型的特殊作用--以中国古典舞与西方现代舞为例 [J], 李佩珊
5.全球化视野下原生态舞蹈的保护与发展--以《云南映象》为例 [J], 李小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

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潘志涛先生,曾在第二届CCTV 全国电视舞蹈大赛回答观众提问时谈道:看得懂的现代舞叫当代舞,看不懂的现代舞叫现代舞。

看似一句绕口令,但潘志涛先生却以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两个舞种的真实状态。

那么,究竟为什么现代舞蹈会呈现出一种抽象、难懂的语言形态,从而导致观众对其百思莫解?事实上,现代舞蹈的缘起,是为了突破古典芭蕾的传统创作与表演原则:一来扭转长久以来桎梏不变的身体语言风格(开、绷、直、立),二来打破已成型的叙事结构(综合艺术)。

因此,二者(身体风格与叙事表意)兼顾的传统在现代舞蹈艺术中就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现代文化所凸显的“多元”“自我”“个性”的鲜明特征。

如果说现代舞蹈不再与约定俗成的灯光、布景、服装、道具等舞台符号元素配合进行叙事表意、再现客观社会,如果说现代舞蹈家以无拘束、个性化的身体为表现核心,通过内心情感来表达自我对当下社会的主观看法,那么,孕育现代舞蹈家及现代舞蹈艺术的社会土壤是什么?如果说现代舞蹈所凸显的是“多元”“自我”“个性”的鲜明特征,那么,它究竟会为观众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本文以伊莎多拉·邓肯的《马赛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观察法,阐述现代舞蹈的诞生背景、本体特征及观众的审美困惑,挖掘现代舞蹈艺术创作与传播途径,力图呈现出一种可理解的现代舞蹈形态。

作者简介:张大策,男,博士研究生,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专业理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研究方向:舞蹈美学、表演艺术跨领域。

现代舞蹈艺术:建构在“情感存现”上的审美感知——以《马赛曲》为例张大策(沈阳音乐学院沈阳110169)摘要本文以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ncan ,1877-1927)的《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观察法,探索孕育现代舞蹈的社会土壤及其传播手法与可欣赏的途径,为普通观众解析欣赏现代舞蹈的困惑缘由,使其能够获得审美共鸣。

关键词现代舞蹈情感存现审美感知《马赛曲》J O U R N A L O F X I N J I A N G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一、滋长在现代社会的现代舞蹈现代社会又称科技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阶段。

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

舞蹈鉴赏 观云南印象有感

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曾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时间中产生的,它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的入侵。

说到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便是这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

这部由享有“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编导并领衔打造的艺术精品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盛誉。

全剧以叙述人类的历史为主线,除序-混沌初开和尾声-雀之灵外,大致可分为:“太阳,月亮”、“大地”、“家园”、“祭火”、“朝圣”五场歌舞,充分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整场表演弥漫着农业文明的一种诗意和浪漫。

《云南印象》全长120分钟,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这短短两个小时的演绎,倾注了杨丽萍的全部心血。

为了创作《云南映象》,她用一年时间在云南各族的田间地头采风寻觅,观看了无数民间舞蹈,再从其中将精彩的动作"剪辑"下来,浓缩在歌舞集中。

舞蹈中充满了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元素,其中75﹪的舞蹈演员是那些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其中包括一个只有五岁的小姑娘。

对此她解释道:“这些山民、族人们舞蹈是为了表达对万物的感情。

因为他们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需要去沟通,因而跳舞是在和天地对话,这才是与生俱来的舞蹈的本质,也是她坚持起用这些质朴淳厚的舞者的原因。

”让身体随着音乐去表现来自内心的最原始的萌动,没有夸张的动作和技巧,不带丝毫矫揉造作和虚假,释放出内心最质朴的对自然的向往。

除了舞蹈演员的选择颇为用心外,音乐也不例外。

傣族的音乐,歌唱似水柔情;藏族的音乐,歌唱似冰山雪峰的狂风暴雪;佤族的音乐,歌唱似木咚咚;白族的音乐,歌唱似百灵轻盈跳跃;彝族的音乐,似山林长鸣,猿啼呼啸。

各民族的原生态音乐交织融合,经过人类的吟唱,被各自赋予了不同的感情。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艺播111 刘睿雅201111020107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现象,既有其普适性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时、空的异质性特色。

特别是基于不同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上的差异性,更是赋予文化现象以绚丽多彩的生命活力。

舞蹈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的文化艺术门类,其历史感和民族文化特质更积淀厚重,源远流长。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首先要了解舞蹈是什么。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史学家认为“舞蹈是艺术之母”。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艺术,必将会映射出不同的文化艺术精神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中西方舞蹈的文化艺术精神。

从中西方舞蹈作品的差异来看,大概细化为三个小方面:基本动作语汇的不同、成品舞蹈中结构形式的不同、舞蹈队形调度的不同。

1、在舞蹈动作的象征意义上,有着明显的东西方差异。

例如,在表现含蓄的情绪时,如我国“秧歌”舞蹈所呈现的人体动作之美主要是“含、收、拧”的特点。

动作的发力点在于躯干,上身所呈现的是从展到含的动律和动态,臂膀运动的线路是从外向内的收敛;而产生于西方的芭蕾舞等,更多表现为身体动作的展与放,臂膀的收敛也不及秧歌舞蹈中的幅度大。

在表现激情的动作时,秧歌更多的会在保持“含、收、拧”的体态中来舞蹈;而芭蕾舞中人体动作的扩展性和动作幅度就会更大一些。

2、中国舞蹈历来特别讲究对队形调度的运用,并赋予了队形调度一种内在生命力和个性特征。

例如,“龙摆尾”、“螺旋”、“绞麻花”、“太极图”、“二马分鬃”、“五连环”等队形。

而西方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展示,热情外向的性格,在舞蹈中单一的和“块状”队形格局表现的相对比较充分,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白3、西方舞蹈中的这种“块状”结构形式,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在精神上给人以震撼感,符合人们对再现真实的视觉和心理体悟。

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代表的舞蹈,在结构形式上和西方舞蹈明显不同,遵循的是“师法自然。

《马赛曲》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马赛曲》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马赛曲》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佚名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
【年(卷),期】1996(0)2
【摘要】《马赛曲》在中国的早期流传摘自《北京青年报》1995.12.4.家敏文《马赛曲》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传入中国已有120年的历史了。

1871年,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主义政论家、报刊活动家王韬(1828-1897),在所撰《普法战纪》一书中,首次将《马赛曲...
【总页数】1页(P25-25)
【关键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京青年报》;袁世凯;革命青年;《新青年》杂志;报刊活动家;刘半农;传入中国;帝国主义侵略;慈禧太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9
【相关文献】
1.《马赛曲》、《国际歌》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纪念《马赛曲》创作215周年、《国际歌》发表120周年 [J], 徐化夷;卞亦
2.擦擦的起源及早期在中国的流传 [J], 张建林;
3.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以舞蹈《马赛曲》和舞剧《云南印象》为例 [J], 孟凡翠
4.聂耳:中国也有了《马赛曲》 [J],
5.《保傅》的生成、流传与编纂——兼论中国早期经典文本的生成特征 [J], 余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型研究法视域下的舞蹈《云南映像》艺术审美分析

原型研究法视域下的舞蹈《云南映像》艺术审美分析

原型研究法视域下的舞蹈《云南映像》艺术审美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3T00:58:23.5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月15期作者:石婷婷[导读] 在20世纪当代文艺思潮中,原型理论异军突起。

石婷婷新疆师范大学 830000摘要:在20世纪当代文艺思潮中,原型理论异军突起。

原型研究法是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原始神话原型以及人类共同记忆,通过岁无数单例文学作品中去发掘文学现象的普遍性规律。

本文以舞蹈《云南映像》在原始生态、民族歌舞及民族精神三个层面为研究对象,从原型研究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阐释。

关键词:原型研究法;艺术审美;《云南映像》本文将在原型研究法的视域下,以舞蹈《云南映像》在原始生态、民族歌舞以及民族精神三个层面为研究对象,坚持植根于特定民族、地域的传统习俗生活,以集体无意识理论为基础对舞蹈《云南映像》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剖析与内涵阐释,从而进一步反映舞蹈《云娜印象》源远流长的原始文化传承与文化底蕴。

1.《云南映像》背景介绍《云南映像》以云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本土舞蹈为基础,结合当地各少数民族舞形成的集质朴性与创造性为一体的大型舞蹈剧目。

由著名“孔雀舞”艺术家杨丽萍担任总编导及艺术总监,并亲自领衔主演。

舞蹈的演员大多来自云南地区周边的各少数民族百姓,出演的服装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原型着装,采用源自于云南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真实服装道具,伴随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唱腔和保留原始文化的舞技,力求把云南地区传统歌舞文化与现代舞蹈技术技巧向结合,追求在现实基础上创造富有神秘浓郁性的云南地区独有的民族特色。

舞蹈注重将具有云南地域特色的原始舞蹈文化与民族舞语汇进行创造性的解构和整合,采用独特的舞蹈创作思维凸显该地区少数民族百姓们勤劳朴实、善良淳朴的幸福生活。

该剧目共由七场歌舞组成:“混沌初开”、“雀之灵”、“太阳”、“家园”、“土地”、“火祭”和“朝圣”,全场舞蹈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在民族民间舞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及改编,搭配现代舞台技术结构,运用起承转合的思维方式很好的将云南地区本土舞蹈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融为一体。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艺播 111 刘睿201111020107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现象,既有其普适性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时、空的异质性特色。

特别是基于不同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上的差异性,更是赋予文化现象以绚丽多彩的生命活力。

舞蹈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的文化艺术门类,其历史感和民族文化特质更积淀厚重,源远流长。

论中西方舞蹈的差异性首先要了解舞蹈是什么。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史学家认为“舞蹈是艺术之母”。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艺术,必将会映射出不同的文化艺术精神使我们从中领略到中西方舞蹈的文化艺术精神。

从中西方舞蹈作品的差异来看,大概细化为三个小方面:基本动作语汇的不同、成品舞蹈中结构形式的不同、舞蹈队形调度的不同。

1、在舞蹈动作的象征意义上,有着明显的东西方差异。

例如,在表现含蓄的情绪时,如我国“秧歌”舞蹈所呈现的人体动作之美主要是“含、收、拧”的特点。

动作的发力点在于躯干,上身所呈现的是从展到含的动律和动态,臂膀运动的线路是从外向内的收敛;而产生于西方的芭蕾舞等,更多表现为身体动作的展与放,臂膀的收敛也不及秧歌舞蹈中的幅度大。

在表现激情的动作时,秧歌更多的会在保持“含、收、拧”的体态中来舞蹈;而芭蕾舞中人体动作的扩展性和动作幅度就会更大一些。

2、中国舞蹈历来特别讲究对队形调度的运用,并赋予了队形调度一种内在生命力和个性特征。

例如,“龙摆尾”、“螺旋”、“绞麻花”、“太极图”、“二马分鬃”、“五连环”等队形。

而西方重视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展示,热情外向的性格,在舞蹈中单一的和“块状”队形格局表现的相对比较充分,情感的表达也较为直白3、西方舞蹈中的这种“块状”结构形式,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在精神上给人以震撼感,符合人们对再现真实的视觉和心理体悟。

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代表的舞蹈,在结构形式上和西方舞蹈明显不同,遵循的是“师法自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都是各自文化传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这两种舞蹈形式各自发展,并且在表达方式、舞蹈技巧和审美观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之间也出现了一些借鉴和吸收的现象。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借鉴吸收两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进行探讨。

一、文化差异中国古典舞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在表现方式上注重舞者的仪态和身段,着重展现中国传统的柔美和内敛。

古典舞的舞姿多以曲线为主,强调手指、手臂和脚步的精准协调,注重肢体的柔美和舒展,整个舞蹈着重展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含蓄”和“美”的内涵。

而西方现代舞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

它在舞蹈表现方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着重展现舞者的自由和个性,注重肢体的抽象和张力,追求舞者在舞蹈中通过身体、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和世界观。

现代舞的舞姿更加张扬和独特,以舞者的身体和动作表达情感和意境为主要特点。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在表现方式上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

中国古典舞注重内敛和含蓄,追求优美的舞姿和舞蹈技巧;而西方现代舞则更加注重舞者个性和自由,强调舞蹈对内心情感和外部世界的表达。

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舞蹈的表现方式上,更蕴含在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之中。

二、借鉴吸收在西方国家,现代舞者也开始对中国古典舞产生兴趣,并且尝试吸收其中的舞蹈元素和文化内涵。

一些西方舞蹈团和舞者开始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技巧和舞姿,尝试将中国古典舞的“含蓄”和“美”引入到现代舞的舞蹈表现之中,以丰富现代舞的艺术内涵和舞蹈风格。

这种借鉴和吸收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更加促进了世界不同舞蹈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它使得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两种舞蹈形式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 ——以舞蹈《前进吧奴隶》和舞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 ——以舞蹈《前进吧奴隶》和舞
从 ,是 一 种 广 场 而 非 剧 场 的 舞蹈 。 这 是 两 者 之 间 人 文 主 题 的差 异 所
的姿态 自由摆动 。邓肯将灵魂融入身体 ,不再拘泥于传 统的标准 ,并
重 新 界 定 了 女性 之 美 ,映 证 了现 代 舞 自由洒 脱 ,真 实 审 视 内 心 的精 神 理念。在 《 云南 映象 》 中 ,多 种族 民族 的融 合 表 现 了不 同 的文 化 ,但
求 , 同 时 也 寄 托 了 先 祖 们 对 后 世 的美 好 夙 愿 。原 生 态 舞 蹈 是 由人 民 群 众 创 造 , 存 在 于 民 众 之 中 的 , 以 民俗 民 风 为 审 美 , 符 合 大 众 审 美
情 趣的 舞蹈 艺术 ,其 形式 自由,结构松散 ,举手投足 间 ,无不 透露 出人民对 自然流露的美好情感 。
( 二 )两 者 反 映 的人 文 思 想
在 西方现代 舞中 ,服装 如同其精神 一样 ,摒 弃传统 的舞衣 ,解 开束缚,改用 了宽松 的裙袍,丢掉舞鞋 ,赤着双脚 ,用 最舒服和轻松
西方现代舞和 中国原生态舞蹈所产生的时代 背景相差甚远 , 从舞 蹈 形态以及对于 自然美的追求上来说, 虽说二者是不同的文化根源 , 但 其流露出对 自然 的崇拜和自由的表现 方式上, 是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 “ 现代 舞之母 ”邓 肯的舞蹈着 重于对 自然界和 古希腊 雕塑 以及 绘 画的学 习,以自我感受为 中心 的自由舞蹈。大型原生态舞剧 《 云南 映象》中,杨丽萍一直在苦苦探寻 的,也正是一种原汁原味 的民土风 情 ,着重在与表现云南的原生态舞蹈,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 ,从西方 到东方 ,在环境 、时间相 差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舞者所追求 的,一直 都 是人们 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西方现代舞更追求的是对 内心 的情感的 抒 发,是一种具有反叛的思想和观念 ,个人风格更加 明确 的舞蹈 。中 国原生态舞蹈更加注 重的是传承 ,具有强烈的社会集体意识和归属心 理 ,是对大 自然的敬畏和对 自然规则的服从,人民以天为 自然 ,追求 “ 天人合一 ” ,所 以中国原生态 舞蹈大 多是反映人们 对于天地 的顺

谈中西方舞蹈艺术差异-精选文档

谈中西方舞蹈艺术差异-精选文档

谈中西方舞蹈艺术差异不同的舞蹈,有着千差万别的专业要求。

东西方特有的差异以及环境、历史文化的不同,使得舞蹈的艺术氛围、审美的方位和创作角度也不同。

一、中西方舞蹈审美差异中西方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不同,导致了两者的审美观念存在差异。

最早,西方人认为宇宙是直线前行的,是分层面的、有秩序的,因而古典芭蕾的动作多从一基点以直线发展,并在各个层面上有序地变化,从而形成了“开、绷、直”的人体动态美观念。

中国人则认为宇宙是圆流周转的,恰如《易经》中之六十四卦,环环相扣,因而中国舞蹈的动作多取圆的动作,其体态运动在总体上是向心的而非离心的,由此才形成“圆、曲、拧、含”的人体动态美的观念。

作为职业舞蹈人,对于世界传统舞蹈的人文格局的认识,必须要有宏观的视野,这就是对东西方传统舞蹈的宏观把握。

事实上,许多舞蹈学者都注意到这一点,他们通过比较东西方传统舞蹈形态来把握各自的总体特征。

在通常的比较中,古典芭蕾代表西方传统舞蹈,而东方舞蹈则有印度古典舞蹈、中国戏曲舞蹈或日本歌舞伎等。

纯中国舞蹈则包括汉唐舞蹈、宫廷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等。

美国舞蹈学者珍妮?科恩曾谈道:“尽管外开对古典芭蕾举足轻重,却不是其风格特性的唯一要素。

”外开也是印度、婆罗多舞的特点。

该舞双腿完全打开,躯体像古典芭蕾那样向上高提,但与芭蕾形成对比的是,舞者几乎一直保持半蹲,全脚着地,常常还要跺向地面;对下肢重量的承受似乎与另一古典芭蕾舞的特性(即普遍地向上冲击)存在矛盾。

二、中西方舞蹈创作差异之比较中国舞蹈学者傅兆先曾谈道:“中西方舞蹈语言组合方法有所不同。

”如果说西方舞蹈所表现的是为追求自由而腾跃,以奔放的动作表现出对天国的憧憬,那么无限眷恋和热爱大地的“那舞”(日本舞蹈)则表现的是一种徘徊于地上难以离去的动作。

基于上述中西方芭蕾舞蹈和中国舞蹈文化中的诸多差异,中、西方舞蹈在舞蹈编排、演员阵容结构、舞蹈舞剧的场景、布景、灯光等方面也产生了诸多不同。

通过下面的中西方当代舞剧对比,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西方在舞剧创作上的倾向性与差异。

浅谈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艺术特色

浅谈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艺术特色

浅谈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艺术特色作者:马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07期摘要: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是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而创作的一台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开创了我国舞台艺术的一个新品种。

全剧囊括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以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过程的体验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无论是服装服饰还是物美道具,都展现了古朴、朴素、自然、纯真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原生态;《云南印象》;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68-02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古代的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礼乐”中“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人认为,“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 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德实践中而产生的,“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原生态舞蹈,是民间的舞蹈,具有“文化源头”的意义,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

从民俗学、民族学、民族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原生态舞蹈包含着以下的文化内涵:以图腾符号作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生命本体作为为主题的仪式性;以民间生活作为主要为基调的大众性。

具体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性;每一个都会与其中一个或多个内容有关。

《云南印象》,这部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的舞蹈,是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创、编导并领衔主演打造的艺术精品。

大意是叙述人类的历史。

开天辟地、男女结合、母系社会、、、全剧以“日月”“土地”“家园”“神祭”“朝圣”五场歌舞,展现了云南少说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整场弥漫着农业文明的一种诗意和浪漫。

在全国巡回演出后,不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在文化艺术领域和娱乐届引发“共振”,在全国掀起舞蹈审美的“风暴”,成为诞生在云南的又一经典力作。

那么一部舞蹈艺术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获得如此殊荣的呢,其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不禁慨叹:观众为之叹服的,绝不仅仅是杨丽萍那婀娜的身姿、舒展的双臂和灵巧的手指,还有令人惊艳的舞美设计,色彩绚丽,造型浓烈夸张,灯光投影巧妙而突出。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

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借鉴吸收。

在我们将介绍两种舞蹈形式的背景,并阐述文化差异对其风格的影响。

在我们将分别讨论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与传统,以及西方现代舞的发展与特色,探讨它们在表现手法、舞蹈主题和情感上的不同,比较审美标准的差异。

在我们将探讨借鉴吸收对两种舞蹈形式发展的意义,展望它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舞蹈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西方现代舞,文化差异,影响,传统,发展,表现手法,主题,情感,审美标准,借鉴吸收,发展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背景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都是各自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经过千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舞蹈体系和风格。

中国古典舞注重动作的舒展优美,舞者身姿端庄优雅,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之邦”、“和谐之美”的美学理念。

西方现代舞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和欧洲的舞蹈家们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舞蹈形式。

西方现代舞不受传统舞蹈规范的束缚,强调个体的表达和创造力,注重舞蹈者身体的自由流动和情感的表达。

西方现代舞的风格多样,可以融入当代社会和艺术潮流,展现出现代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是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比较和探讨这两种舞蹈形式的文化差异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所传达的不同美学价值和艺术意义。

1.2 阐述文化差异对舞蹈风格的影响文化差异在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到舞蹈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舞蹈形式,受到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气质。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交流与对比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交流与对比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交流与对比中国舞蹈与西方舞蹈在文化和艺术风格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虽然西方舞蹈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但中国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本文将探讨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之间的交流与对比,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西方舞蹈的特点西方舞蹈以其高度表现力和技巧性而闻名。

它通常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展现。

西方舞蹈以芭蕾舞为代表,注重舞者的优雅、力量和柔韧性。

芭蕾舞的技术要求极高,舞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另外,现代舞和爵士舞也是西方舞蹈的重要流派,它们更加注重舞者的个性和自由表达。

东方舞蹈的特点与西方舞蹈相比,东方舞蹈在舞蹈风格和形式上有明显区别。

中国古典舞蹈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它注重表现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故事中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流畅、优美,姿态柔和,讲究整体的和谐美。

另外,中国民间舞蹈也是东方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

西方与东方舞蹈的交流与对比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越来越频繁。

西方舞蹈家与东方舞蹈家互相借鉴,创作出了许多跨文化的作品。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舞蹈的形式和风格,也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体验。

在舞蹈技巧上,西方舞蹈注重身体的控制和技巧的展示,而东方舞蹈则更加注重内在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东方舞蹈强调身心的统一,追求一种宁静和谐的心态。

这种不同的理念和表现方式,使得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在结构和风格上有所差异。

然而,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无论是西方舞蹈还是东方舞蹈,都强调舞者的身体素质和舞技的训练。

舞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的舞技。

西方舞蹈与东方舞蹈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舞蹈技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然而,随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舞蹈和东方舞蹈正在趋于融合。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舞蹈艺术的形式和风格,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全新的艺术魅力。

浅谈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艺术特色

浅谈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艺术特色
如山林长鸣, 猿啼呼啸。各 民族 的无 不是原 汁原 味 , 原生态状 就赋予了人类 自己的感情 ,并将各种不 同的感情通过了有一
民俗学 、 民族学 、 民族 和文化心理学 的角度 去分析 , 原生态舞 态下的音乐和歌唱 。这种原始生态音乐一单经过人类的吟唱 定韵律 、 节奏的仿生语 言来 传递人类 自身情感信息 。“ 阳歇 太
“ 子渡食 ” “ 鸽 、蚂蚁走路 ” “ 、银瓶倒 水” “ 、 鸳鸯拿鱼 ” “ 、蛤蟆 虫 扭腰 ” 等是爱 的游戏 , 浪漫而充满生趣。 在《 云南 印象》 , 里 傣族 的音乐 , 唱似水柔情 ; 歌 藏族 的音
态” 舞蹈 , 当是在古代先民们的 日常生活 劳动德实践 中而产 应 生的 ,歌之不足 , “ 手之舞之 、 足之蹈之” 。原生态舞蹈 , 民间 是 的舞蹈 , 具有“ 文化源头” 的意义 , 较少受 到“ 现代化” 侵入 。从

台大型舞蹈 ,道具 和舞 台美术是必不可少 的,但是像
《 云南 印象》 里把 民族 , 民间的原始道具 , 原封不动地搬上舞蹈 舞 台却实属 罕见。如佤族的木鼓 、 阳鼓 , 头 ; 太 牛 哈尼族的芒
鼓; 彝族 的铜鼓 , 烟盒舞 的烟盒 , 以及藏族的转经筒等 , 都是各
民族最原始 , 古老的文化和精神 。比如“ 烟盒舞 ” 以手指弹响 ,
起来 “ 的成 分很重 , 做” 找不到那种 “ 还原 ” 的感觉 。而肤色黝
பைடு நூலகம்
有之的舞蹈新作 。 了解《 据 云南 印象》 剧组近 7 名演员有 7 % 黑 , 0 5 脸上有着“ 高原红” 的民问舞者的表演 , 却让人感受到一种 来 自于 云南各个村寨 , 、 、 、 、 哈尼 、 彝 苗 藏 傣 白、 佤族 的土生 土 来 自高原的力量 、 质朴和单纯。又如彝族舞蹈中的铜鼓 , 就是

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研究

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研究

引言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其中 详细记录了徐霞客在云南的旅行经历。云南作为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独特地理区 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民族文化,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本 次演示将重点《徐霞客游记》中涉及的云南地名的使用情况及其背后所反映的 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
未来发展前景方面,云南地名在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一些经典的地名如昆明、大理、丽江等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 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同时,通过挖掘和传承云南地名的文 化价值,可以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城市规划方面, 合理保护和利用传统地名可以增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
谢谢观看
大型歌舞集的现状和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大型歌舞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越 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大型歌舞集通常以一个主题为核心,通过音乐、 舞蹈、舞台设计等元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前艺术市场中,大 型歌舞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题多样化。大型歌舞集的主题涵盖了民族、地域、文化等多个方面, 如《东方红》、《印象刘三姐》等,这些作品既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呈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然而,不足之处也存在于对《云南映象》的研究中。首先,相较于其他大型歌 舞集作品,《云南映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该作品问世时间 较短,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对《云南映象》的研究多集中在演出 评论和策划方面,缺乏对其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
大型歌舞集的创新与探索
《云南映象》在创新与探索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在作品创作方面, 《云南映象》注重将现代舞美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通过采用现 代声光电技术,为观众呈现出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此外, 作品还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挖掘和整理,创作出许多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 使观众在欣赏歌舞表演的同时,领略到云南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

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

关于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概述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它们在舞蹈风格、舞蹈技巧、舞蹈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进行概述。

一、舞蹈风格中国舞蹈的风格以柔美、优雅、含蓄为主,注重表现情感和内心世界。

中国舞蹈的动作多以手、腕、肘、肩、腰、腿等部位的柔和、流畅、连贯为特点,舞蹈动作中常常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扇子、绸带、剑等道具。

而西方舞蹈的风格则以热情、奔放、张扬为主,注重表现身体的力量和速度。

西方舞蹈的动作多以肢体的快速、跳跃、旋转为特点,舞蹈动作中常常融入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影等。

二、舞蹈技巧中国舞蹈的技巧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控制力和平衡感。

中国舞蹈的技巧包括身体的柔软度、舞步的轻盈、手势的优美、身体的协调等。

而西方舞蹈的技巧注重身体的力量和速度,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西方舞蹈的技巧包括跳跃、旋转、翻滚、抛掷等。

三、舞蹈表现中国舞蹈的表现注重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舞者需要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

中国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有叙事性的舞蹈、抒情性的舞蹈、民族性的舞蹈等。

而西方舞蹈的表现注重身体的表现和舞蹈动作的美感,舞者需要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出自己的身体美感和舞蹈技巧。

西方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多样,有古典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等。

四、舞蹈文化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中国舞蹈的文化背景深厚,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国舞蹈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舞蹈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画、音乐等。

而西方舞蹈的文化背景则较为年轻,西方舞蹈的发展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西方舞蹈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流行文化的元素,如电影、音乐、时尚等。

中国舞蹈和西方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它们在舞蹈风格、舞蹈技巧、舞蹈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虽然它们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

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

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关于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

不同地区的现代舞有不同的特点,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现代舞中西文化的差异,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一、文化的差异舞蹈是一种世界的文化艺术,各国的艺术家们都在为本土的舞蹈艺术发展而不断的努力、创新。

但是一个国家的本土文化是有限的,而世界却是广阔的。

所以从上个世纪开始,诸多伟大的艺术家,就把世界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而这种结合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去在意文化的差异。

例如: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先锋派舞蹈家默斯·坎宁汉得到一本英国版的中国《易经》如获至宝他从这本古老的哲学著作,关于世界万事万物不断变化的辩证思想中,获得了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启示。

同时他把易理爻卦算命的原理用于他的舞蹈创作,形成“机遇编舞法”,坎宁汉先生似乎从未感觉到过东方文化对他的震荡问题,并且,从本土到世界没有人对他们所创造的艺术的“美国化”问题提出任何质疑。

显然,文化的差异好像一副“剃头挑子”只存在于东方舞蹈家感觉中的“一头热”。

追究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莫过于现代东西文化发展强弱不均,带来东方舞蹈家在文化交流中,心态失衡,或者西方现代舞蹈文化以势如破竹风靡世界之势所慑,以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而丧失本土的立场,或者苦于自身文化的赢弱,尚无拥有足够的文化积累以超越他文化的影响。

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正视,差异确实存在并且我们自身的现代舞蹈文化亦正是在解决这种差异中不断建立。

为此,我们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要清醒的意识到差异是怎样发生的。

静心梳理东方现代舞蹈的发展,全面地受到西方舞蹈文化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种影响首先不在于西方舞蹈文化的强大,而在于东方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正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所说“一种真正重大深刻的外来影响被一个民族接受,必然因为前者与后者的某种内在要求相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方现代舞差异——以舞蹈《云南印象》和《马赛曲》为例摘要: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现代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有着异同。

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舞创作特点的比较、舞审美本质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舞;西方现代舞;区别舞蹈是一种最具“形式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形式”都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是“有意味的形式”。

现代舞发源于法、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们有着夙昔驱者—奠基人—担任人—新先锋派—新生族最后到世纪末人这样一个阶段性历史的成长。

它们并非类型化、程式化而是另辟出新、千人千面的成长。

这些跳舞家们成功地踩着时代的脚印再步前辈的后尘搞着打垮偶像崇敬的跳舞艺术。

也就是说现代舞的历史是个性话的历史,存在着艺术家小我自力色彩。

具有舞者真实揭示某种根基真理的功能。

二者均反映出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的人文思想,且对现实舞蹈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由于两者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它们又有各自的特色和表现方式,特别是邓肯的舞蹈动作多注重对自然界和希腊雕塑的学习,她通过身体语言将舞蹈的主题自由地表现出来;而后者从舞蹈动作都很具备古典特色,它以少数民族的生活劳动服饰的原型,注重利用道具延展人体的动态。

一、中西方现代舞产生根源的比较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两种文化对舞蹈美学研究的视角和切入点也不尽相同。

所谓舞蹈起源的“内在根据”,指的是人类那身心合一的物质条件,手舞足蹈的自娱意识和传情达意的交流需要这三种与生俱有的内在因素。

舞蹈不单纯是一种娱乐,它是表现人的诸多复杂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艺术。

“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

现代舞从产生根源,创作特点,审美本质等角度看,中西方现代舞“同类”而“不同源”、“同代”而“不同质”。

中国现代舞应在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石上,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新路来。

西方现代舞的先驱者一反古典浪漫派舞蹈奢靡浮华的风气,不约而同地从原始舞蹈的韵味中寻找舞蹈的本质。

中国没有完整的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没有相对应的完整现代舞理论体系。

没有成熟得乃至僵化的“芭蕾”体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现成的现代舞理论体系来观照中国现代舞。

现代舞之母邓肯“自由跳舞”的缔造警告了人类人道化的主题,她认为人类只有魂灵和精神才能帮手自己。

糊口中最恐怖的是缺失踪糊口理念。

她的跳舞不受政治牵绊,她主张跳舞糊口需要比现实糊口自由的多才能活在跳舞里创作跳舞。

跳舞才能鲜活。

她作为现代舞之母的意义就在于她使跳舞向她所处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一步。

她以身体的自由去告竣心灵的自由,以心灵的自由去追求缔造力的自由,以想象力的自由达到艺术的自由,以艺术的自由默示精神的自由以及人道的自由。

她的时代呈现了不用音乐伴奏的跳舞。

在她成就不凡时代糊口依然十分贫寒,时常无力支出房租。

并还在她拮据中降生了她的跳舞门户的基本理论。

她不是一位革命者但她的名主主义思惟倾向使她的艺术同情革命。

她对艺术的果断在人们看来是某种境界。

中国现代跳舞史上第一人是曾向邓肯进修过跳舞的裕荣龄。

1904年归国后才调被藏匿于宫中,在这一时代,中国的表演艺术尚处于“空窗”期。

直到1907年出宫才得以在多次义演中亮相成为培植中国现代跳舞的先声。

被认为“中国现代舞之父”的吴小邦在“五四新文化行为”时代受日本现代舞的影响。

于1937年在上海举办小我跳舞发布会,以《拜金主义》《中庸者的哀痛》《和平的憧憬》等作品表达他对磨折深重的中国人保留处境的同情和对一切榨取人平易近的势力的憎恨。

他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介入抗战。

以自然为本源,以理想为动力,以呼吸为主导,以人生为方针成立起中国跳舞艺术。

随后1967年旅美台湾跳舞家王仁璐回台湾介绍玛莎?格雷姆手艺举办初度现代跳舞发布会。

60年月中,还有刘学凤在台湾试探中国现代舞首建现代舞中心,但真正在台湾卷起现代舞旋风的则是文学硕士林怀平易近。

作为第一位留美返台的跳舞家于1973年成立“云门舞集”。

起头挂起中国人作曲,中国人编舞,中国人跳舞给中国人看的中国跳舞风。

开台湾跳舞一代新风。

至今还在率领中国现代舞之势。

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了在中国现代舞的画纸上圆满地画出的现代舞的轮廓了。

我国的现代舞编导、演员及作品屡次在国际舞蹈大赛中获奖……现代舞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但是,如何更好地吸收现代舞的创作经验,把它运用到我们的舞蹈创作中去,使它更好地在中国发展,这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研究。

现代舞表现主义流派在思想上强调通过“人体”的“解放与自由”,来追求“人性的解放与自由”,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而近年来中国现代舞蹈,以其质朴而自然的舞蹈风格,清新、真实的形式表达,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有着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人性之本真的元初意义。

《马赛曲》是在资本主义浪漫思潮汹涌的条件下孕育而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她的舞蹈力求摆脱传统芭蕾的束缚,随心而欲地使之与内心的感情一并表达出来,追求自然,追求人性的解放,追求自美表演得如此唯美,舞剧中处处充满着恬静的灵性及和谐的生命意义,寄托了人们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

一个是激情澎湃式的赞扬着女性美,一个将女性美化作优美而壮丽的肢体语言,但都是用身心去赞美和表现着女性美。

二、中西方现代舞创作特点的比较中国现代舞与西方现代舞它们有着共同的时代性和时代特征,都表现时代特定精神和各自人们的审美取向,而区别于各种传统舞蹈的风格样式和形态,都力求进行新的艺术风格形式的创造,这是跟随社会发展的必然。

只是这种创造与变化,西方略早于中国。

邓肯的舞蹈,风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已经形成,“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情的文艺思潮遍及西方”。

在艺术和文学领域都有所表现,“浪漫主义观点所以打动人心的理由,隐伏在人性和人类环境的极深处”。

邓肯,她一直被世人公认为现代舞的精神领袖,被尊称为“现代舞之母”,她的舞蹈观点是舞蹈艺术应该摆脱程式化的束缚,应该“顺其自然”,使“身心合一”。

艺术人格与生活人格在邓肯的身上得到统一,其代表作《马赛曲》是一部同情法国革命的作品,舞者灵魂与身体在舞蹈中高度统一,散发着自由浪漫气息的舞蹈在人们心中卷起了一阵激情和波澜,其表演形式有别于芭蕾的“束缚与僵化”。

如中国现代舞蹈《云南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渴望回归精神家园,渴望自然真实的情感体验。

《云南印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最原生态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经过全新整合重构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它有别于学院派舞蹈的“格式与优雅”。

在舞蹈形式的表现上,邓肯的舞姿存在着大量的“大腿动作”,有一连串“有感而发的,探索、寻找和期待的过程”的动作。

而在《云南印象》中这些动作的表现则主要是含蓄而唯美的,这在舞蹈中很多地方都可找到,如在表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烟盒舞”中,用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等摹仿各种动物交尾带有“意味”的舞蹈动作来表现男女青年身体的亲密接触。

由于中西方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各国文化底蕴的不同,各国人民审美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三、中西方现代舞审美本质的比较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来看,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后期是现代主义进行本土化多方面转化的时期。

现代主义在中国只算是完成了本土化进程的前沿性实验,并没有充分得到社会现实与社会文化这二者的内在呼应,因而在形式诸方面也只是处于“临摹”与“后临摹”的阶段。

中国现代舞和西方现代舞虽然产生与不同的时代,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传承,表现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呼唤的东西是一致的,那就是真善美,这是舞蹈的本质。

二者在思想领域里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对“自然浪漫”的舞蹈表现形式上,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上,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

但二者毕竟是产生于不同的时空里,邓肯的表现派主要受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中国现代舞则主要还是受着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时代主旋律思想的影响,受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国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思想领域中的追求的影响。

舞蹈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现代舞是在西方古典芭蕾刻板教条发展到极致时反叛而产生的,它带着鲜明的个性与自由奔放的色彩,用阐释人性与人类社会本质问题的独特语言,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现代舞表现手段和现代系统。

现代舞表现派舞蹈与中国现代舞蹈这两种舞蹈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都是在一定经济文化发展之下人们在舞蹈艺术领域的要求和表现,与社会的发展都密不可分,它们代表了不同舞蹈种类的艺术特色。

在思想文化上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二者都有着“回到自然中去”的浪漫主义思想,都是“真、善、美”的追求,但在具体表现上还受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两种舞蹈都使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生命的充沛,心灵的和谐”。

四、结论西方表现派现代舞和我国现代舞蹈在产生的时代背景、人文思想、舞蹈形态等方面有着异同。

西方文化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受此影响,现代舞的舞者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一般多强调创新、真实、标新立异。

而这种相对较开放的舞蹈体系与我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就大相径庭了。

所以,现代舞传入中国后,喜欢它、欣赏它的观众大多是较为年轻的一代。

某种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必须拥有传播这种文化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现代舞在我国的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拥有的观众群相对于其他舞蹈种类来说还是较少的。

现代舞要想在我国更好地发展,脱离了舞蹈观众是不行的。

所以,大力宣传、普及现代舞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西方现代舞与中国现代舞蹈都在舞蹈的百花园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绽放着各自的光彩,不同时代的人们永恒的追求即对自然的学习,对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1]罗斌.舞蹈鉴赏〔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张莉.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4]邓肯.邓肯论舞蹈〔M〕.北京: 九州出版社,2010.[5]孟凡翠: 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原生态舞蹈比较———以舞蹈《马赛曲》和舞剧《云南印象》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