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
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完善措施探讨魏雪峰
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完善措施探讨魏雪峰发布时间:2021-11-01T05:05:38.18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0期作者:魏雪峰[导读] 大气污染物随气流进行传输,如果只是针对某一区域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那么无法保证不受其他区域影响。
新疆自治区昌吉州环境监测站新疆昌吉州 831100摘要:大气污染物随气流进行传输,如果只是针对某一区域进行大气污染治理,那么无法保证不受其他区域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效果,需要落实联合防治机制。
通过制定与落实环境治理方案,加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的效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完善措施一、大气污染的概述大气污染问题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态污染物质排放到环境空气中,使得超出环境容量,破坏环境自净能力,造成的环境空气的污染物超标,严重造成雾霾、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其对人类自身和周围生活环境就拥有一定的危害的现象,这种有害气体可能人体吸收后造成身体器官衰竭或精神功能紊乱,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此类气体也会增加造成气温上升,南北极冰川加速融化等问题。
自然因素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有火山喷发、沙尘暴、岩石风化、森林火灾等原因;人类活动因素产生大气污染问题有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垃圾燃烧等原因。
而自然因素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次数极为有限,而且一直在地球生态平衡可承受范围内,而人类活动产生大气污染问题却不断在积累,而且已经突破了自然调节的极限,因此,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工业化改革效率也在提升,这致使我国大气污染问题逐渐严重。
虽然我国早在开展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之前,就严格制定不能以发展换环境的基本原则,但是还是有部分工业制造单位和化工厂没有遵守相应的责任,这就导致我国工业生产一直以来都是处于高污染状态,若想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局面,就需要提升全国人民生态环境意识,借助社会力量面对此类问题。
浅谈“联防联控”政策下空气污染治理对策
浅谈“ 联防联控” 政策下空气污染治理对策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污染。
现阶段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在大气方面,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已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需要相关人员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重视,进行治理。
联防联控政策作为政府部门出台的规范,将其应用在大气污染治理环节,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进行治理,有效地保护环境。
本文就从空气污染治理入手,浅谈联防联控政策下空气污染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联防联控;空气治理;污染;现状现阶段工业化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各种化石燃料的应用也造成废气排放超标,就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再加上现阶段水土流失严重,引发沙尘天气,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空气治理的重视。
联防联控政策出台之后,就给了相关部门进行治理的启发,通过各地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联合进行控制污染的防治,从而针对性地对现阶段的空气污染进行治理。
这就要求相关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联防联控政策的了解,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从中找出空气治理的有效策略,实现对污染的治理。
一、联防联控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概述(一)联防联控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的概念联防联控正则是相关政府单位提出的一种环境保护手段,是指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基本原则下,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的重要政策。
该政策自从出台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空气污染,对现阶段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空气污染是环境破坏的重要一环,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污染现象。
空气污染一般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其污染物的总量和危害也各不相同,长时间处于该环境下,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治理【1】。
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我 国大气 污染 的形势 已相 当严峻 , 雾霾 天气严重威 胁人们 的身体 健康和 日常生活 。本文 基于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呈现的三大特征,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做法 , 提出了基于区域 区域 合作 和市场交 易机制 的大气 污染 防治制度创新策 略。
0 引 言
大面积雾 霾天气 的频频 出现 , 表 明我 国区域 大气 污 染 问题 已相 当严重 。2 0 1 3 年 我 们在 “ 密
雾” 中艰难开局 , 从 四季度前两个 月 的趋势 看 , 大
重 的城 市 中 国 占 7 个 。 中 国最 大 的 5 0 0 个 城 市
中, 达 到 了世界卫 生组织推荐 的空气 质量标准 的
a t mo s p he r i c p o l l u t i o n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wa s s u mm a r i z e d .Fi na l l y t h e p a pe r p r o po s e d t h e s y s t e m
Ku i Bi n x i a n , L i u Xi a o h o n g
( 1 . Z h e j i a n g A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0 3 , Ch i n a ;
2 . J i a x i ng Un i v e r s i t y , J a x i n g 3 1 4 001 , Ch i na )
大气污染治理的最新措施与思路分析
大气污染治理的最新措施与思路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本文将就最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及思路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手段1.1 安装污染物治理设备许多大型工厂和工业设施,比如电厂和钢铁厂等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治理这些工业设施,首先要采取的是污染物治理设备的安装。
例如,对于许多工厂设施,可以安装更高效的燃烧系统来减少大气排放。
而在发电厂,可采用脱硫工艺等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这些技术手段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源头。
1.2 采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目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广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清洁能源。
在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和清洁能源车辆,为治理目前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注入新的活力。
1.3 加强车辆监管机动车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大源头。
为了减少车辆尾气的排放,许多地区都加强了对车辆的监管。
例如,近年来,北京市市政府对机动车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
这些限车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
二、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手段2.1 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国家环保部门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重点行业企业将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
允许排放总量作为定量管理措施,即根据企业的污染物总量配额进行排放控制。
这是重要的政策手段,有助于规范企业的排放行为,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2 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产业,国家和各省市也都发布了不同的环保标准。
例如,在钢铁行业中,实施大气污染源普查,对于无控制措施的钢铁企业,将追究其排污行为的责任。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各行业企业更加注意环保,并在海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排放问题。
2.3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指以保护环境、提升质量为导向,实现经济体系和生态系统互动平衡、均衡协同发展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发展态势,是我国发展的大趋势。
大气治理的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
大气治理的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在面对愈加严峻的环保局面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大气治理。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容易引发重大公共事件。
如何加强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实现大气治理的目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问题的存在中国是一个地域和人口都非常大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经济情况都是不同的。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实际执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农村地区,居民为了生计,使用了大量的柴火和煤炭进行烧烤,增加了空气污染;在城市中心,车辆甚至超过了人口数量,产生了大量的尾气和噪音污染。
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大气治理愈发形势严峻。
二、协作合作机制的搭建要解决大气污染这一全国性、系统性、长期性的问题,必须采取区域协作和联防联控的机制,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和有力度地治理。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
各区域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新的环保计划和措施,避免“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也需在现有的城市群或经济带等区域范围内加强协作,通过交流经验和资源互补,推进大气治理。
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搭建交流平台。
建立交流平台,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及时共享和经验交流。
如有关气象、环保和科技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人员、科学家与政府负责人共同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之道。
这对于科研数据和政策制订都大有裨益。
(三)保障财政投入。
大气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各级政府要加强投入,制定财政计划,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大气治理的深入推进。
此外,还需要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企业机构的合作,依托社会资本和绿色金融,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三、联防联控机制的强化除了加强区域协作,还需要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以确保大气治理的持续有效性。
联防联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一)完善监测体系。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政策优化与创新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政策优化与创新大气污染是目前全球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保护大自然,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应该积极探索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化和创新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政策优化和创新。
一、加强源头治理大气污染源头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活动等。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政府需要优化和创新相关政策。
首先,应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确保企业达到环保标准。
其次,应加强对车辆排放的监管,推动淘汰高污染排放的老旧车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此外,还需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提倡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二、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例如,可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高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提供科研经费和专利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优秀科技成果的应用。
三、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大气污染的管控和治理。
例如,可以出台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罚款或关闭。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大气污染数据的收集和发布,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并及时向公众公开污染数据。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大气污染预警信息的发布,提醒公众注意空气质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大气污染的防治。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此外,政府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和协议,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
六、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有效解决 问题 ,为此 ,突破 行政边界 ,合理 统筹环境 资
源 ,严格落实 治污责任 ,统 一协调各部 门职责 ,建立 有 效 的监督 机制 ,才是形成治污合力的关键 所在 。但是 如 何建立行之有效 的机制 ,推动和促进联防联 控行动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 控 制 中 长 期 稳 定 的发 挥 作 用 ,确 实 值 得
1 0 0 0 1 2 ) ( 中国环境科 学研 究院 ,北京
【 摘要】本文在 总结国 内外区域 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行动及管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 包括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 博会和广 州亚运会 等典型联 防联 控及 管理机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研 究表 明,现 阶段 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联 防联 控机制存在基础研 究不足 、缺 乏实际行 动、缺 少相 应的政策法律 支撑以及部 门之 间协调 不足的 问题 。为此在 对联 防 联控行动和 管理机 制深度 思考基础 上 ,探 讨提 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 办法 ,促使其能够在我 国大 气污染防治领域发 挥
染防治法》 依据气象、地 形、土壤 等 自然条件 ,将 已经 产生和可能产生酸雨 的地 区或者其他二氧化 硫污染严重 的地区 ,划定为酸雨 控制 区或者 二氧 化硫 污染控制 区 , 即 “ 两控区” ,至此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控制 的概念形成 。 与此同时 , “ 六 五” 以来延续 至今 的总量控 制策 略,随 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的开展及成果 的逐渐显现 。其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控 制 中 的地位 逐 步确 立。所谓 总量控制 ,即指 将 某一 控 制 区域 ( 如行 政 区 、 流域、环境功能区等 ) 作为一 个完 整 的系统 ,采取 措施 将 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 量 内,以满 足该区域环境质量要求或环境管理要求 。长 期 以来 ,我 国的总量控制制度 以省 、市为单元 ,进行控制 指标 的逐 级拆解 和下放 ,并最终落实到县和重点污染 源。这对 于 单纯的点源局部性污染类型具有很好 的控制 效果 ,但是 我国现阶段 的大气污染已经突破这一 阶段 ,呈 现 出快速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经验与思考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经验与思考作者:牛桂敏屠凤娜来源:《求知》 2019年第1期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大气污染的流动性、跨区域特征,使得三地各自为政难以独善其身,“同雾霾,共命运”联防联控成为必然选择。
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同污染,共治理”联防联控成效明显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同呼吸,齐努力,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协作机制,启动实施国五排放标准,超额完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任务,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完成电代煤、气代煤470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
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成效逐渐显现,区域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1.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成效明显。
2014 年,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首次同步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管控措施,即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工地停工、居民调休放假等,制造出梦幻般的“APEC蓝”。
此后,又相继创造出2015年的“阅兵蓝”、“上合蓝”、2016和2017年的“两会蓝”“全运蓝”等,显示出联合管控的合力效果。
2.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省PM2.5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6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下降35.6%、35.4%、39.8%,均超额完成了“大气十条”确定的目标任务。
区域内13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下降9.9%,比2013年下降39.6%。
除臭氧以外,污染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区域空气质量呈现整体改善趋势。
二、“同治理,共机制”联防联控经验可取1.国家牵头,强力推进。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始终是由国家层面牵头推进。
2013年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
论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点区域联合防治制度
论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点区域联合防治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许多国家和地区
的社会生态系统。
当前,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因此,讨论大气污染防治中的重点区域联合防治制度,既是为实现“十三五”环
境改善目标,也是解决当前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目前,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联合防治是有效的重要措施,它旨在通过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来减少污染,从而改善大气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要设
立重点区域联合防治制度,首先需要认真筛选污染状况较严重的重点区域,并要求这些地区具有一定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其次,各有关部门要立足于
联合防治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污染源进行排放标准的严格
执行,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排放;并建立高效的联合污染物监测和大气质
量评估制度,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掌握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及
时发现和治理污染类型。
此外,联合防治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以及
社会机构联合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优化污染防治技术,共同完善大气污
染控制政策,加强污染环境治理,以确保大。
《2024年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范文
《京津冀大气霾污染及控制策略思考》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大气霾污染问题。
大气霾污染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的成因、影响及控制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二、京津冀大气霾污染现状及成因1. 污染现状京津冀地区的大气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细颗粒物(PM2.5)浓度超标。
这种污染不仅影响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污染成因大气霾污染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等,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
在京津冀地区,人为因素对大气霾污染的贡献更为显著。
三、大气霾污染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大气霾污染会对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交通出行、旅游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京津冀大气霾污染控制策略思考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环保意识,积极采取减排措施。
2.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的发展,减少工业排放。
3. 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京津冀地区应加强区域协同治理,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执法。
4. 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5. 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度,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五、结论京津冀大气霾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大气霾污染,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雾霾联防联控的思考
看, 仍然侧重于点源控制,, 环境保护部等部门为了应对现实 的问题 , 于2 0 1 0年出 台了《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 区域空气质量 的指导意见》 , 但是该意见属于“ 软法” , 在实际中缺乏强制 性, 实施至今 , 作用不明显。《 重点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十 二五” 规划》 《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等 国家和各行政区 域出台的环境规划与行动计划 , 由于缺乏 国家法律和行政 法规的支持和指引, 对于区域联防联控难 以作 出系统性的 体制和制度安排 , 对于区域纠纷和环境侵权难以作 出适法 评判和处罚 , 因而其规则适用性 功效存在 明显 的欠缺 , 且
设立一条原则性规定来规范 区域联 防联 治, 但从整体来
的严重性已超越了《 环境保护法》 和《 大气污染防治法》 制 定或者修订时的立法预期。( 2 ) 缺乏现行环境法律的明确
规范和指引, 以致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工作的方 向性和系统 性难以得到保障。加上我 国缺乏 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 控为主题的行政法规 , 而区域大气污染 防治工作又急需开
契机, 以现实的环境需要和《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 防治“ 十二
缺乏或闲置 , 很 多区域监测 网络设施 难 以发挥应有 的作 用 。( 2 ) 欧盟的区域合作是强制 和全覆盖的, 而在我国, 一 些 区域的合作 , 除了《 京津冀及周边地 区落实大气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 属于中央主导的强制性 区域合 作 外, 其他 的区域合作 以自愿为主, 很零散 , 因为缺乏国家强 制规则的支撑, 所以这些合作难 以实现全覆盖, 如长三角 、
区域经济持续高增长 , 使污染突破了环境承载能力 , 导致
大范围的跨 区域雾霾污染发生。实事求是地说 , 区域雾霾
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
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8-12-23T17:43:27.4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郑艳曲宏霞[导读]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方便和物质享受潍坊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000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方便和物质享受。
同时,由于忽视了环境成本的开发,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原有的环境美就会逐渐消失。
本文就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前言大气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有物种所经历的从生到死的过程都需要大气来作为支撑。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等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向大气中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使其原有的基本属性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害的现象。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划分,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人为原因所带来的污染,即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二是自然原因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大气圈的空气运动、森林火灾、火山爆发以及岩石和土壤的风化等。
大气污染有其独有的特征。
首先,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
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一地发生污染,在大气环流的特定传输条件下,大范围地区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大气污染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大气污染传播是在大气循环的条件下扩散,其速度不可控制,并且大气污染一旦形成,只能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化,所需时间长。
最后,大气污染更难以控制和治理。
目前还没有研究出可以控制大气循环的手段、方法。
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相比,大气污染源一旦出现,污染就注定会在大气循环的作用下形成,很难采取手段控制大气污染的传播与扩散。
关于联防联控对区域污染治理的一点思考
关于联防联控对区域污染治理的一点思考关于联防联控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一点思考目前,我国城市群区域的大气污染特征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逐渐由以前的单一污染向区域性、复合型污染转变,从而也使得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经济中心为首的城市区域,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内大范围的同时出现,呈现处明显的区域特性。
此外,城市运作排放的大量一次污染物在城市间输送、转化、耦合,导致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不断增大,大气环境形势进入了多物种共存、多尺度关联、多过程演化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阶段。
这些问题单靠各个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方式已难已有效解决,亟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创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体制机制。
本文简要说明了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我国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实践的例子。
1、区域性环境问题所谓区域性环境问题应具有两个特征:第一,污染过程呈现区域性现象,即区域性内各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第二,多种污染物均以高浓度同时存在,并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空气是一个流通的整体,但是从某一地方排出的污染物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在全球混合,一般是在局部地域污染。
如果将大气分割为多个彼此相对孤立的气团,那么这些气团所笼罩下的地理区域就叫做“空气流域”。
空气流域边界往往与行政边界不一致,所以,若仅从单个城市角度出发进行大气污染防治,难以反映区域大气污染扩散和跨界污染控制问题,难以适应区域性、交叉性大气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的需求。
在污染现象上,区域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的氧化性增强以及能见度降低上,并随之在整个区域蔓延;在污染本质上体现为污染物之间源和汇的相互交错、污染物转化过程的耦合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上(王金南等,2012)。
2、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1、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所谓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指以解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为目标,依靠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对区域整体利益所达成的共识,运用组织和制度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以大气环境功能区域为单元,让区内的省市之间从区域整体的需要出发,共同规划和实施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统筹安排,互相监督,互相协调,最终达到控制复合型大气污染、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共享治理成果与塑造区域整体优势的目的治污措施。
如何促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如何促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区域,其影响更为显著。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至关重要。
要实现有效的联防联控,首先需要加强区域间的统筹规划。
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
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明确各个区域的责任和任务,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的情况。
例如,可以根据区域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进行集中整治或限制发展。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是联防联控的重要基础。
通过在重点区域布设密集的监测站点,实时获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成分等数据,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打破地区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各个区域能够及时了解整个联防联控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
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等,实现对大气污染的全方位、立体化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强化污染源的管控是关键环节。
工业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
对于那些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的企业,要依法予以严惩。
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质量,加强交通管理,减少道路拥堵,从而降低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此外,还要加强对建筑施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的管控,采取有效的抑尘、降尘措施。
在联防联控中,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如财政补贴政策,对积极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和地区给予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绿色信贷政策,为环保产业提供融资便利等。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促进联防联控的重要手段。
加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考
加强北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考摘要:北方地区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由燃煤量持续走高、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严重、不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地理及气象原因等造成的,该文结合实际,总结了一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在构建长效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方大气污染防治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大气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2012年冬季以来,北方地区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北方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北方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环保工作历史欠账较多,日益突出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 燃煤量持续走高北方地区火力发电厂等燃煤企业过于集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数大,而且还有不少企业做不到稳定达标排放。
此外,北方地区主要是依靠燃煤采暖,对能源的消耗量和环境的污染太大。
据北京市环保部门监测,今年1月的雾霾天气中,由于燃煤式集中供暖带来的PM2.5污染占到总量一半以上,甚至超过了汽车尾气的污染[1]。
1.2 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执行标准低,二氧化硫含量较高,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炭黑等多种污染物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3 扬尘污染严重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旧城拆迁、建筑工地、交通运输、环卫保洁、绿化硬化、秸秆树叶焚烧、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生产和管理方式粗放,造成扬尘等颗粒物污染严重。
1.4 不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通过笔者所在市环境监测部门数据发现,每年的2月份和10月份空气质量较差。
因为10月份农村秸秆、城区树叶焚烧现象较为普遍,2月份春节鞭炮燃放较为集中。
1.5 地理及气象原因北方地区扬沙较多。
周边地区均为工业发达地区,输入性污染无法控制。
极端不利的气象因素形成逆温天气和雾霾,造成空气自净能力大幅度减弱,加重了大气污染程度。
请简述中国大气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建议。
请简述中国大气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建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致使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和威胁。
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
本文就中国大气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法律法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对于大气环境保护亦是如此。
当前我国存在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规范不足,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不配套、不有效,严重制约了大气环境治理的效果。
因此,应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和惩罚力度,自然人、企业和环境机构都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依法依规开展大气环境治理,从而推动大气环境治理体系的全面升级。
二、加强大气环境技术支持大气环境技术是支撑大气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技术支持的缺失或落后非常巨大。
应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重点探索国际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和适应性,缩短治理技术落后的时间,同时围绕具体区域和行业生态环境特点展开针对性研究,避免大面积的污染迁移和环境污染的反弹。
三、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行业管理制度可以改进大气污染治理体系。
各行业的特点和污染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行业管理制度。
具体而言,应强化管控,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源头管控和执法监督,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的质量、效果和可持续性,为行业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奠定礼让。
四、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公众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和意识是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重要手段之一。
发挥大众力量,培养公民的环境和大气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大气环境治理和监管工作,做到自觉治理和合作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管理系统协同协同管理可以消除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等同的问题,增强管理质量。
应该加强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在协同、衔接、协作上更好发挥管理系统的协同作用。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完善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完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不仅加速了气候变化,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的完善,对于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制度创新是完善法律机制的重要途径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领域需要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以推动法律机制的完善。
例如,在区域联合防治中,可以提出相应的考核机制,加大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也能够促使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其治理职责。
二、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需依法依规实施,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及技术指导等文件。
这些文献应是相关行业的专业性文献,旨在指导治理工作的开展,并具有指导治理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多元治理体系的构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建立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在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中,要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
政府机构应加强部门协调,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总体工作的战略规划中,开展综合治理。
市场主体应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环保要求。
公众应增强环保意识。
社会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政府部门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的职责是非常主要的一项。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监管力度,对涉及大气污染意义重大的项目,应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
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设立清单制度,在清单内,并要设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如年度考核、惩罚等,对于负责任单位和个人作出严格的责任追究。
五、信息公开机制的建立信息公开是法律机制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行政机关、企业及公民均有义务公开与大气污染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必须详实、准确、及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和公布,从而让公众了解到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及监督。
总之,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不断升级,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法律机制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生活方便和物质享受。
同时,由于忽
视了环境成本的开发,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原有的
环境美就会逐渐消失。
本文就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区域联防制度;创新
前言
大气是地球上所有物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有物种所经历的从生到死
的过程都需要大气来作为支撑。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等行
为直接或者间接向大气中排入有毒、有害的物质,使其原有的基本属性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危害人类健康、生命安全和财
产损害的现象。
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划分,大气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一是
人为原因所带来的污染,即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二是自然原
因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通常来自大气圈的空气运动、森林火灾、火山爆发
以及岩石和土壤的风化等。
大气污染有其独有的特征。
首先,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
全球大气是一个整体,一地发生污染,在大气环流的特定传输条件下,大范
围地区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大气污染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大气污染传播
是在大气循环的条件下扩散,其速度不可控制,并且大气污染一旦形成,只能靠
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化,所需时间长。
最后,大气污染更难以控制和治理。
目前
还没有研究出可以控制大气循环的手段、方法。
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相比,大气污染源一旦出现,污染就注定会在大气循环的作用下形成,很难采取手段控
制大气污染的传播与扩散。
大气污染的特点决定了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从源头上进行。
1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基本原则
1.1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统筹兼顾考虑是协调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之间矛盾的
关键助力。
如在经济发达区域不仅要求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亦需将保护生态环境
置于主导地位推动经济效益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某些地区,
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牺牲了生态环境。
在开展区域大
气污染联防联控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经济发展目标和环境容量,协调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
1.2兼顾联防联控与属地管理
长久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简单的以行政区划为
标准划分其所负责地域的环境保护,而由于大气流动性的特点,污染不可能只限
于一时一地,属地管理不利于区域间开展协作。
条块分割和管理部门互不通融的
碎片化治理模式与大气污染协调高效治理迫切需要的临界背离必然导致污染治理
失灵、失效和负效。
亟需依据主体功能、大气环境质量、扩散规律划定污染防治
区域辅以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规划、评估、协调与监管,避免因属地主义导致防治
时机的错失及防治难度的增加。
1.3统一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
潜在环境问题的事前干预以及既存问题的事后解决是提升环境质量的有效保
护举措。
通过设定总量减排任务,并辅以总量减排考核机制能够达致环境质量显
著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到“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
事实上,未依
据污染贡献指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实行防治总量控制和与环境质量改善责任的
共同而又区别的对待,以致“区域控制污染物指标总量削减但区域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的协同负效应” 。
唯有统一总量控制与质量改善,才能够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
控目的,改变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重的状态,切实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2创新措施
2.1统一防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区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容量、排污实际以及经济发展指标,各自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不一。
而区域环境的整体性以及污染的流动、扩散,使得各行政主体转变
以往环境属地主义管理原则,坚持环境整体原则,统一区域环境质量标准,为区
域统一执法提供依据。
区域环境质量标准一体化依赖于区域会商下的行政协议。
环境的整体特性及污染扩散的区域特性,使得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横直
利益冲突,而协调利益冲突最基本也是最常态的做法便是协商、会商。
环境影响
评价会商机制是促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手段,是遵循环境污染源头控
制的重要制度。
在实际操作层面,应加强环评会商与联席会议的常态化、规范化,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及时总结各行政区行政协议的履行情况。
统一区域环境质
量标准最权威、最有效的还是区域防控标准立法,区域管理机构在立法时要在充
分科研的基础上开展,保障各项标准的划分依据充分。
2.2排污量分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原则
所谓共同但有区别原则是指区域各地方政府都对排污负责,但责任的划分并
非一律相同,而是受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排污量的分配还要考虑历史因素,
再结合现实产业结构核算各地区排污量。
区域排污量的分配决定了区域减排责任
的承担。
地方政府在认领中央政府分配的环保任务后,将指标任务层层下派,而
辖区内各地市、各地市下设的各县区经济水平、排污总量、环境质量水平都存有
差异,这就要求上一级政府科学分析辖区内各地方环境数据、信息,合理分配指标,杜绝"层层加码",允许下级与上级合理协商指标摊派。
2.3设定一定灵活性的预警标准
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是基于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环境权益而设置的,预警标准
应当最大限度地考虑公众利益,并随着污染天气的实际影响状况及时调整,允许
区域内地方政府在区域统一标准下设置警戒线,更高水平地保障公众大气环境权益,而非固守统一限值。
实行预警备案制度,分析预警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影
响因子,为区域治理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2.4扩大决策参与
针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法规、政策形成、实施以及信息反馈等环节,公众参与
主要集中在外部监督领域,专家咨询因其专业性强、重理论等特点无法代表社会
公众的利益诉求。
要取得公众参与实质发展,解决思路应放在环境决策、执行环
节上来。
美国法令、欧盟成员国法规均将利益相关方纳入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定
程序中,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吸收公众参与,不仅能优
化决策主体机制,还能为联防联巧措施开展提供资金、人员及科研上的支持。
面
向公众、环境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募集治污基金是缓解政府环境支出压为的方式
之一,多方参与下环境监管才能不留死角。
2.5搭建参与平台
为细化环保法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规定,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详细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一系列权利及公众参与的原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方式等内容,使公众参与有序、规范进行。
结束语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联防联控是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也是适应现代大气污染治理形势的必然选择。
希望通过对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治理京津冀区域严重的大气污染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高桂林,陈云俊,评析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联防联控制度[J].环境保护,2015(18):43.
[2]康京涛,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机制[J].宁夏社会科学,2016(02):68.
[3]李萍,崔鹏程.我国政府应对气象灾害综合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