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肝酶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反之,肝脏生化试验异常,又可由于肝外脏器的 病变所致。
v 因而,临床医生需按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对其 结果需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全面分析,还需进行 动态观察。
胆 红素
胆红素代谢
v 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每天约有8克血红蛋白 在网状内皮细胞中裂解。
v 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生成的胆红素(非极性、脂溶 性的)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v 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 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管菌丛的 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然后逐 步被还原成二氢胆红素、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 素、中胆素原、粪胆原及少量d-尿胆原,后三 者与重氮试剂的呈色反应相同,统称为胆素原。
v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为40-280mg, 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成为尿 胆素、粪胆素和d-尿胆素(三者统称为胆素), 随粪便排出,成为粪便的主要色素。
v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合成功能试验反 映肝脏的储备功能,
v 肝脏的储备功能可评估肝脏病变破坏的程 度、可能的预后发展和对手术的耐受性,
v 但肝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储备功能对疾病鉴别诊断多无帮 助。
v 常规肝脏生化试验不多,每一种试验只说明肝脏 功能或肝脏病变的某一个方面,并不能反映其全 貌。
v 一些慢性肝病,即使已是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 功能试验可无异常;
v 在小肠下段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可被肠粘 膜重吸收,再经肝门静脉入肝,重吸收入肝的胆 素原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构成肠肝循环, 小部(每日0.4-4.0mg)经体循环随尿排出。
v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
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胆红 素小于1mg/dl(10mg/L),其中未结合胆 红素占80%。当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 又在2mg/d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称为隐 性黄疸。如胆红素超过2mg/dl(可高达78mg/dl)即为显性黄疸
v 淤胆性疾病的特点是AKP增高超过正常上 限的3-5倍,而转氨酶仅轻度增高;
v 肝脏的浸润性疾病如淋巴瘤或肉芽肿性疾 病, AKP增高与胆红素不成比例。
v 黄疸的鉴别以直接/间接胆红素、血清 转氨酶和AKP最有用。
v 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度可测定胆红素、 白蛋白、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
v 肝脏有很大的储备功能和很强的再生活性,
v 不同的疾病需选择不同的试验协同其它检 查进行鉴定,
v 一类肝脏生化试验反映肝脏疾病或功能损 害的一个侧面,
v 储备功能反映肝脏的功能容量或负荷能力。
v 肝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很少只是 一个方面的损害。
v 常需在各类试验中选择,将获得的结 果进行对比分析。
v 肝细胞疾病的特点是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 上限的2.5-5倍,而AKP增高不到正常上限 的2-3倍;
v 高胆红素血症可由于:
v 胆红素产生过多
v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这包括: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障碍; ②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障碍(肝细胞中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降低);③肝细 胞对胆红素的排泄障碍
v 结合胆红素由于破坏的肝细胞或胆管返流 入血。
v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而引 起黄疸
黄疸鉴别
丙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害的活动性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γ-谷氨酰转肽酶 淤胆、肝细胞损害、酒精、药物性肝病
碱性磷酸酶
胆汁淤滞,肝脏、骨骼肿瘤,妊娠
白蛋白
肝细胞慢性损害的程度
球蛋白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程
A/G比值
肝硬化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
肝衰竭诊断、预后
v 肝脏疾病可分为肝细胞性 、淤胆性和浸润 性,
有很强的亲和力,可能是肝细胞内脂肪酸 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利用其对胆红素 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 胆红素,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v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 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 红素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 在肝细胞内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 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的脂溶性的未结合 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 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生物膜。 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 胆道排泄。
v 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 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结合后, 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内表面,然后进入胞质。 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时,胆红素与 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
v 肝细胞内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蛋白和Z 蛋白Y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 中含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 肝细胞内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Z蛋白是 另一种胆红素载体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
v 溶血性黄疸由于游离胆红素产生过量;
v 阻塞性黄疸由于结合胆红素返流;
v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和破坏,对 游离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对结合胆红素 的分泌减少,而结合胆红素还可以从肝细 胞的断离间隙返流。
v 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 毛细胆管膜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 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 当肝细胞损伤时,可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 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 肝细胞内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体蛋白及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胆红 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 中的胆红素不断地经肝细胞而被清除
血清肝酶及临床意义
v 肝细胞内酶含量十分丰富,约占肝蛋白总 量的1/3,几乎所有的酶都多少不等的存在 于肝细胞中。
v 肝细胞内所含的酶是血浆酶类的主要来源。
v 血清酶活性测定对判断肝细胞的各种代谢 功能和病理改变有一定价值
v 正确诊断 v 判断病情重度 v 估计预后 v 评估治疗效果
v 血清肝酶反映肝细胞炎症坏 死,并不表达肝脏的功能状 态。
v 肝脏炎症活动时,常有血清 肝酶的增高。
v 肝脏有十分复杂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有相应复杂的功能试验。
v 一种试验难以反映肝功能损害的全 貌,过多的试验又难以作为临床常 规。
v 当前常用的一些试验方法是在长期 临床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临床常规肝酶和肝功能生化试验的选择
试验
意义
总胆红素
黄疸程度
直接胆红素
v 因而,临床医生需按需要选择适当的试验,对其 结果需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全面分析,还需进行 动态观察。
胆 红素
胆红素代谢
v 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每天约有8克血红蛋白 在网状内皮细胞中裂解。
v 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生成的胆红素(非极性、脂溶 性的)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v 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 肠管后,在回肠末端至结肠部位,在肠管菌丛的 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然后逐 步被还原成二氢胆红素、中胆红素、二氢中胆红 素、中胆素原、粪胆原及少量d-尿胆原,后三 者与重氮试剂的呈色反应相同,统称为胆素原。
v 正常人每天从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为40-280mg, 胆素原在肠管下段接触空气后分别被氧化成为尿 胆素、粪胆素和d-尿胆素(三者统称为胆素), 随粪便排出,成为粪便的主要色素。
v 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合成功能试验反 映肝脏的储备功能,
v 肝脏的储备功能可评估肝脏病变破坏的程 度、可能的预后发展和对手术的耐受性,
v 但肝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储备功能对疾病鉴别诊断多无帮 助。
v 常规肝脏生化试验不多,每一种试验只说明肝脏 功能或肝脏病变的某一个方面,并不能反映其全 貌。
v 一些慢性肝病,即使已是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 功能试验可无异常;
v 在小肠下段生成的胆素原约有10%-20%可被肠粘 膜重吸收,再经肝门静脉入肝,重吸收入肝的胆 素原大部分以原形再排入胆道,构成肠肝循环, 小部(每日0.4-4.0mg)经体循环随尿排出。
v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皮肤、巩膜和
粘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正常人血清胆红 素小于1mg/dl(10mg/L),其中未结合胆 红素占80%。当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 又在2mg/d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称为隐 性黄疸。如胆红素超过2mg/dl(可高达78mg/dl)即为显性黄疸
v 淤胆性疾病的特点是AKP增高超过正常上 限的3-5倍,而转氨酶仅轻度增高;
v 肝脏的浸润性疾病如淋巴瘤或肉芽肿性疾 病, AKP增高与胆红素不成比例。
v 黄疸的鉴别以直接/间接胆红素、血清 转氨酶和AKP最有用。
v 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度可测定胆红素、 白蛋白、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
v 肝脏有很大的储备功能和很强的再生活性,
v 不同的疾病需选择不同的试验协同其它检 查进行鉴定,
v 一类肝脏生化试验反映肝脏疾病或功能损 害的一个侧面,
v 储备功能反映肝脏的功能容量或负荷能力。
v 肝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很少只是 一个方面的损害。
v 常需在各类试验中选择,将获得的结 果进行对比分析。
v 肝细胞疾病的特点是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 上限的2.5-5倍,而AKP增高不到正常上限 的2-3倍;
v 高胆红素血症可由于:
v 胆红素产生过多
v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这包括:①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障碍; ②肝细胞对胆红素的结合障碍(肝细胞中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活性降低);③肝细 胞对胆红素的排泄障碍
v 结合胆红素由于破坏的肝细胞或胆管返流 入血。
v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逆流入血而引 起黄疸
黄疸鉴别
丙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害的活动性
天冬氨酸转氨酶 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γ-谷氨酰转肽酶 淤胆、肝细胞损害、酒精、药物性肝病
碱性磷酸酶
胆汁淤滞,肝脏、骨骼肿瘤,妊娠
白蛋白
肝细胞慢性损害的程度
球蛋白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程
A/G比值
肝硬化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
肝衰竭诊断、预后
v 肝脏疾病可分为肝细胞性 、淤胆性和浸润 性,
有很强的亲和力,可能是肝细胞内脂肪酸 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利用其对胆红素 的高亲和力,从细胞膜上接受进入胞质的 胆红素,并将它运至内质网。
v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 行。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胆 红素被转化为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胆红素 在肝细胞内经结合转化后,其理化性质发 生了变化,从极性很低的脂溶性的未结合 胆红素变为极性较强的水溶性结合物-葡 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而不易透过生物膜。 这样既起到解毒作用,又有利于胆红素从 胆道排泄。
v 位于血窦表面的肝细胞膜上可能有特异的载体蛋 白系统,胆红素等有机阴离子与膜上载体结合后, 即从膜的外表面转移至内表面,然后进入胞质。 当白蛋白-胆红素复合物通过肝窦壁时,胆红素与 白蛋白解离,只有胆红素被肝细胞所摄取。
v 肝细胞内有两种色素受体蛋白即Y蛋白和Z 蛋白Y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高,在肝细胞 中含量较大,约占肝细胞浆蛋白的5%,是 肝细胞内主要的胆红素载体蛋白;Z蛋白是 另一种胆红素载体蛋白,对长链脂肪酸具
v 溶血性黄疸由于游离胆红素产生过量;
v 阻塞性黄疸由于结合胆红素返流;
v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损伤和破坏,对 游离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对结合胆红素 的分泌减少,而结合胆红素还可以从肝细 胞的断离间隙返流。
v 结合胆红素被排泄至毛细胆管的过程,有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参与, 毛细胆管膜上也存在一种以载体为中介的 转运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对抗浓度梯度。 当肝细胞损伤时,可由于结合型胆红素的 排泄障碍而造成肝细胞淤滞性黄疸。由于 肝细胞内有亲和力强的胆红素载体蛋白及 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因而不断地将胆红 素摄取、结合、转化及排泄,保证了血浆 中的胆红素不断地经肝细胞而被清除
血清肝酶及临床意义
v 肝细胞内酶含量十分丰富,约占肝蛋白总 量的1/3,几乎所有的酶都多少不等的存在 于肝细胞中。
v 肝细胞内所含的酶是血浆酶类的主要来源。
v 血清酶活性测定对判断肝细胞的各种代谢 功能和病理改变有一定价值
v 正确诊断 v 判断病情重度 v 估计预后 v 评估治疗效果
v 血清肝酶反映肝细胞炎症坏 死,并不表达肝脏的功能状 态。
v 肝脏炎症活动时,常有血清 肝酶的增高。
v 肝脏有十分复杂的代谢和解毒功能, 有相应复杂的功能试验。
v 一种试验难以反映肝功能损害的全 貌,过多的试验又难以作为临床常 规。
v 当前常用的一些试验方法是在长期 临床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临床常规肝酶和肝功能生化试验的选择
试验
意义
总胆红素
黄疸程度
直接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