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D(数据流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FD(数据流图)

(2006-09-02 14:46:15)

转载

分类:精品转载

3.3 数据流图(DFD)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下图是一个飞机机票预订系统的数据流图,它反映的功能是:旅行社把预订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码、旅行时间、目的地等)输入机票预订系统。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打印出取票通知单(附有应交的账款)。旅客在飞机起飞的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单交款取票,系统检验无误,输出机票给旅客。

3.3.1 基本图形符号

数据流图有四种基本图形符号:

:箭头,表示数据流;

〇:圆或椭圆,表示加工;

= :双杠,表示数据存储;

□:方框,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

(1) 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组成。如订票单由旅客姓名、年龄、单位、身份证号、日期、目的地等数据项组成。由于数据流是流动中的数据,所以必须有流向,除了与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流不用命名外,数据流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2)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每个加工也要有名字,通常是动词短语,简明地描述完成什么加工。在分层的数据流图中,加工还应编号。

(3)数据存储(又称为文件),指暂时保存的数据,它可以是数据库文件或任何形式的数据组织。

(4)数据源点或终点,是本软件系统外部环境中的实体(包括人员、组织或其他软件系统),统称外部实体。一般只出现在数据流图的顶层图。

3.3.2画数据流图的步骤

(1)首先画系统的输入输出,即先画顶层数据流图。顶层流图只包含一个加工,用以表示被开发的系统,然后考虑该系统有哪些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流。顶层图的作用在于表明被开发系统的范围以及它和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下图为飞机机票预订系统的顶层图。

(2)画系统内部,即画下层数据流图。不再分解的加工称为基本加工。一般将层号从0开始编号,采用自顶向下,由外向内的原则。画0层数据流图时,分解顶层流图的系统为若干子系统,决定每个子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和活动关系。例如,在上面的机票预订系统按功能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旅行社预订机票,另一部分为旅客取票,两部分通过机票文件的数据存储联系起来,0层数据流图如图3-4。

(3)注意事项。

①命名。不论数据流、数据存储还是加工,合适的命名使人们易于理解其含义。

②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反映系统“做什么”,不反映“如何做”,因此箭头上的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

③一般不画物质流。数据流反映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并不是实物,因此对目标系统的

数据流图一般不要画物质流。

④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

⑤编号。如果一张数据流图中的某个加工分解成另一张数据流图时,则上层图为父图,直接下层图为子图。子图及其所有的加工都应编号。

⑥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此即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⑦局部数据存储。当某层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存储。

⑧提高数据流图的易懂性。注意合理分解,要把一个加工分解成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加工,这样可以减少加工之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增加数据流图的可理解性。

图3-6给出了采用这套符号画出的等价于图3-2的DFD。

3.3.3流程图的实例

2逻辑模型的工具-数据流图DFD

责任编辑:李倩作者:cnblogs2008-12-05

【内容导航】

∙第1页:数据收集、分析

∙第2页:画分层数据流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3页:加工说明

文本Tag:UML

【IT168 技术文章】

逻辑模型的工具——只反映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情况的图称为数据流图,它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工具之一。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便于用户理解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表示。它能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贮等,而摆脱了其物理内容。数据流图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分析阶段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收集、整理、分析收集的数据及其流程。

一、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工作量很大,故要求系统研制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的素质,耐心细致地深入实际,配合业务人员收集与系统有关的一切数据。

1.数据收集的渠道

现行的组织机构;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现行的决策方式;各种报表、报告、图示。

2.数据的来源

(1)组织的正式报告(对于手工系统而言):各种卡片、报表;会议决议。

(2)现行系统的说明性文件(对于已局部计算机化了的系统而言):各种流程图;计算机文件(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

(3)组织外的数据来源:上级下达的各种文件和各项任务指标;与本单位密切相关的其它单位的有关信息。

3.收集数据的方法

(1)查阅档案:到各个科室按收集数据的类型,查阅档案材料。有时候没有现成的档案,系统分析员就要帮助这些部门建立档案材料。如一个企业的各种报表应该汇编成册,每张报表编上号,注明用途、填报单位、报送单位、月用量、年用量等。如果企业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只好自己动手去收集这些报表,编成册,统一标号,调查各种使用情况,作为技术档案资料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阅。

(2)面谈调查: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自上而下地进行访问。调查有关系统总貌、系统目标、环境约束、近年内信息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对现有信息系统的看法(包括有哪些信息是多余的,有哪些或哪方面的信息是急需补充和加强的等等)。

(3)发调查表:对于要作普遍调查的问题,可以发调查表进行调查。

(4)测定:有些数据,如业务的吞吐量、各项工作的时间和费用要实测一段时间。

(5)采样:对于大规模的统计,因不可能收集到数据的全部,可以采用抽样的办法解决。抽样的方式有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按一定的规则来抽取样本。样本的大小应根据抽样理论和实际要求来确定。

(6)实际动手:深入实际,亲自动手参加信息的处理工作,这样能加深体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4.数据调查内容

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名称;使用目的;搜集方式;发生周期;信息量;编码方式;保存期;相关业务;使用文字;其它。

输出信息:输出信息名称;使用单位;使用目的;发行份数;发送方法;使用文字;输出时间;输出方式;其它。

信息处理过程:处理内容;处理周期;处理方法;处理时间;处理场所;其它。

存储方式:文件名称;保管单位;保存时间;总信息量;保密要求;使用频率;删除周期;追加周期;增加、删除比率。

代码信息:代码名称;分类方式;编码方式;使用目的;起始码;终止码;未使用码;贝码率;追加或废弃频率;其它。

信息需求:所需信息名称;需求目的;需求单位;需求者;时间和期限;所需信息的形式;信息表达的要求。

二、数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