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5法制时空政府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 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1)摘 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考验着政府执政能力,网络舆论对于危机事件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也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以政府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中,对网络舆论的治理为研究内容,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网络舆论;治理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信息的传播,有效控制舆论传播过程是当代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政府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逐渐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

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问题背后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进一步解决公共舆论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监督和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我国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论的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章立制不够,缺乏长期规划。

首先,在互联网的立法上,有些存在盲区和漏洞,有些存在程序问题,甚至一系列的法律中存在相冲突的地方,致使在网络立法规划中总是就事论事,缺乏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在网络信息司法中,司法的公正性难以得到保障。

一方面是司法人员的权利行使没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存在一些司法人员徇私舞弊,贪污腐败的现象。

增加法官的司法独立性,处理网络案件的责任制,提升案件的透明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一些网络政策法规的反馈渠道不畅通。

政府多是处于主导地位,而群众则处于弱势和被动位置,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府在网络信息的监管上难以达到科学有效。

所以完善法律反馈的有效途径,也反映了政府对群众的负责态度。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的背景和存在的原因舆情处置是指对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重大事故或非法行为等舆情进行收集、分析、应对和引导的过程。

舆情处置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及时、准确地了解公众的关切和舆论动态,提供科学、精准的回应,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然而,目前在舆情处置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及时响应和处理能力:部分地方政府和机构对舆情处置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导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有效性下降。

2. 信息获取不准确:在舆情处置过程中,部分从业者仅依赖于传统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忽视了社交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资源,导致所得信息偏差较大,无法准确把握舆情发展趋势。

3. 处置策略缺乏创新:一些舆情处置工作的策略停留在应对舆情发生后的简单回应上,缺乏规划和前瞻性思考,对于潜在的舆情风险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造成事态升级。

二、问题存在的影响及危害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安全和公众的信任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1. 影响社会稳定:舆情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引发不安情绪和公众恐慌,进而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2. 降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公信力:政府、企事业单位对舆情处置不力,会导致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其形象和声誉。

3. 浪费资源和能力:对舆情处置工作的怠慢和不合理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浪费了政府及其相关机构的人力和财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舆情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促进舆情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加强舆情监测和信息获取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全面、准确的舆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收集舆情信息,并依靠传媒、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力量,获取更多、更准确的信息。

2. 提高应对能力和处置策略的创新性:深入研究舆情学理论和处置策略,及时掌握新兴网络舆情特点和规律,采用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简单回应形成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精选文档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精选文档

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我国已进入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自然因素,我国地缘辽阔,跨经纬度大,自然现象多变,经常会出现南方洪涝北方旱灾之类的自然灾害。

其二是社会因素,转型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矛盾不断碰撞,基尼系数愈加拉大,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愈加活跃,大众迫切期望政治体制改革和阶层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冲突对撞,也导致了突发性公共事件愈演愈烈。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必要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因其突发性、破坏性、复杂性,必然会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突发性事实的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

倘若不能有效地遏制大众的信息恐慌心理,谣言便会跑在事实真相前面。

同时,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面前,一旦受到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的影响,大众会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从而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忽略事实真相,进一步放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危害性。

因此,必须注重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会舆论的引导。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角色分析舆论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多方角色合力的结果,其参与者包括大众、媒体、政府等各个角色,多方的博弈使得强势意见愈发强势,弱势意见逐渐湮灭。

我们从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和地位出发,简单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一)大众在发展传播学派鼻祖勒纳的理论模式中,城市化、教育、大众传播和公众四个要素的互为因果的作用促成了现代化的过程。

而其中,传播是社会的基本机制,它把分散的个人联系起来,形成有一定秩序的社会。

在灾难爆发时期,人们会对大众媒体有更强的信息诉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人们会主动诉诸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以满足这种需求。

这种需求反映在突发事件中,当政府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匮乏时,一旦处理不当或语焉不详,政府失语便会造成信息缺失,形成一个虚位以待的谣言滋生地。

论文:加强政府舆论引导 应对网络突发事件

论文:加强政府舆论引导 应对网络突发事件

加强政府舆论引导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深刻。

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突发事件,这是衡量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本文从一些典型的网络突发事件,为地方政府研究应对措施与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互联网带来了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

网站、博客、播客、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论坛等,催生了社会舆论的新生态-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及时预警突发事件、及时传播信息、弥补传统舆论监督的缺陷,带来了机遇。

但是,互联网上的言论和信息错综复杂,如果管理与引导不力,极易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与倍增器。

现在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网络媒体在处理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巨大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网事无大小,谁控制互联网,谁控制世界的观点。

中国人民网舆情监察室迄今已经多次推出了“地方应对网络舆情排行榜”。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突发的网络舆情尽快做出反应,响应舆论又引导舆论,这是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必须掌握的“新技术”。

一、互联网传播特点及高层声音互联网具有虚拟、开放、无界、互动、快捷、海量、多媒体等特点,它的传播特点与传统媒体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1、传播方式双向互动。

传统媒体舆论的传播方式是喷水浇灌式的广播模式,而且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和组织实施。

而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由单一传输变为互动共享,人人都有话语权,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和传播者。

我国目前有3亿多网民,6亿手机用户,博客作者1.62亿,35岁以下网民占82.3%。

事实表明,受众在媒体选择上正逐渐倾向于网络媒体。

“互联网网住年轻一代”、“最后一张报纸将于2040年消失”等概念在世界流传。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还将使网络用户飞速增长。

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使得网络舆论的源头控制复杂化。

2、传播对象多元分散。

网络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得互联网可以根据个体的个别需求提供相关信息和服务,网民会因为职业、身份、年龄、地域、教育程度、兴趣等等,自然而然地在网上形成不同派别(“群”),在这些不同的群组里,成员会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激烈讨论,各持己见。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公共性往往能引起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的媒体的极大关注。

传统媒体时代由媒体主导议题是主流,然而新媒体时代,“受众”演变为“用户”,信息生产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其自主设置议题的能力毋庸置疑,导致传统媒体主导议题的能力降低,用户主动设置议题成为常态。

由此,舆论生态纷繁复杂,潜藏的社会矛盾和心理情绪也凸显出来,难免出现舆论失焦现象。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危害突发公共事件因其不可预测和突发性往往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或威胁性,因其常涉及公共事务或公共利益,相较于普通事件更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发声渠道,网络用户的表达权得到释放,各种自媒体应运而生,在不同利益诉求的驱动下,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去中心化”局面。

诉诸情感进行“狂欢式”表达而不是以事实为准绳进行理性讨论的“后真相”特征影响了舆论场。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多元声音以及对各种议题的关注,对提供新的报道视角、发掘事件线索、倒逼真相、纾解公众情绪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各传播主体出于不同诉求进行情绪化表达而不是追问事实真相,关注无关紧要的衍生趣味话题而不是关注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造成舆论分化、撕裂、失焦。

愈发复杂的舆论环境成为割裂社会共识、加深圈层鸿沟和群体对立冲突、加剧社会不信任感的主要原因,干扰了正常的舆论环境,使得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舆论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给社会风险应对和社会治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舆论失焦的原因舆论失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有现象。

首先,在传统媒体时代,议题由传统媒体主导,公众互相交流的平台和空间有限,意见的自由传播难以实现;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在用户画像、算法推荐成为各个平台的主流推送机制后,用户被束缚在“信息茧房”和“社交茧房”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失焦原因及对策分析○吴欣欣汪莉【摘要】随着媒介化社会程度的逐渐加深,媒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媒介传播中的突发公共事件比以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引起更大的重视、激起更广的讨论。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方案

***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方案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我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文件要求,特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处置及舆论引导工作方案:一、深化认识,加强宣传***于今年11月2日制定下发《****》,是促进党务、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需要,也是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平息不稳定的社会情绪的需要。

我局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发布新闻,接受社会的监督,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局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要把这个文件列入干部职工政治学习的内容,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讨论,全面领会和把握文件精神,明确新闻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时间和地点、新闻发言人的工作班子和工作职责,明确规范新闻发布工作管理和加强新闻发布工作基础建设的要求,明确国家工作人员网络行为规范的内容,明确网络违规行为处理和网络行为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

二、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原则1、及时主动,准确把握。

事件发生后,应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

要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严格制度,明确职责。

要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新闻发言人工作规程。

局里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处置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局办公室、信息中心、行政审批科负责组织协调,由具体负责处置事件的科室或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

网络环境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

网络环境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摘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

在网络舆论迅速传播且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特点下,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导致舆论失控。

为应对此挑战,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引导策略,包括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舆论引导和建立有效的危机公关机制。

通过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强调了在网络时代正确引导舆论的迫切性。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和加强危机公关机制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关键词】网络环境、突发公共事件、媒体舆论引导、引言、正文、结论、特点、影响、策略、新媒体技术、危机公关机制、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网络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如疫情爆发、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舆论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在网络环境下得到极大加快,舆论对公共事件的影响也变得更加巨大。

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策略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的兴起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和互动,使舆论引导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对于提升公共事件的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探讨网络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媒体舆论引导策略,旨在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效参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2 研究意义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社会中的高发频率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网络环境下,舆论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一条消息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数以百万计的人看到和传播。

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成为社会管理和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

网络舆论引导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舆论走向,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政府和组织可以及时发布准确信息,消除谣言和恐慌,引导公众理性表达和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负面影响。

浅谈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技巧

浅谈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技巧

浅谈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技巧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根据国家、公众利益和受众的接受心理,对受众进行正面的引导,弱化负面新闻信息的负效果,化解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消极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般地说,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的积极作为主要是传播信息以矫正视听、沟通互动以疏解民声、设臵议题以引导舆论。

本文将以各大媒体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文本,来探讨突发事件中负面新闻信息传播中的舆论引导技巧。

选择性信息传播:挤占谣言滋生的舆论空间突发事件发生后,迫切了解真相的公众对新闻媒体寄予很高期望。

满足公众知情权是媒体的义务,但从媒体社会责任的角度考量,并不能有情必报,尤其是对负面信息要有所选择。

‚三鹿奶粉事件‛的新闻报道,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和解读,满足了受众知情权,有效缓解了社会恐慌,避免了谣言传播,从而把社会公众舆论引导到利于突发事件解决的方向上来。

1、事实性信息,介绍真相突发事件中,关于真相的事实性信息是公众最紧迫的需要。

9月11日卫生部通报‚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疑受污染‛的情况后,从13日至1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根据事情进展,及时报道了调查详情(初步认定是奶粉中含三聚氰胺所致)和‚奶粉检查阶段性成果‛,并公布22家问题企业名单,同时动态通报北京、湖北、湖南、甘肃等地婴幼儿病例报告,有关部门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检查结果‛、‚处理措施‛、‚原因分析‛、‚责任追究‛等进行了答记者问。

由‚怀疑‛到‚初步认定‛最终到‚确认并查处‛,媒体通过逐层剥离式信息传播确保事实性信息及时大白天下。

2、校正性信息,揭谎辟谣突发事件的事实性信息传播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猜测和谣传,就需要及时的传播校正性信息,以正视听。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就有传言说‚地方政府持有三鹿股份‛、‚政府因怕破坏奥运气氛而瞒报‛等等。

谣言可能导致不满情绪蔓延,不利突发事件处理和社会舆论的引导。

就此,国务院新闻办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相关说法给予澄清,基于奥运会食品安全的敏感性,有关部门专门强调公布了‚供应奥运乳制品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消息,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回击了传言的不实之谈。

浅析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浅析突发事件传播中的舆论引导的困境及解决途径
2 0 1 3年
第 5期
S C I E N C E&T E C HN O L OG Y I N F O R MAT I ON
0 高 校 讲 坛 O
科 技信 息
浅 析 突 发 事件 传 播 中的 舆 论引 导的 困 境及 解 决 途 径
传 播 学 院 , 山东 济南 2 5 0 0 0 0 )
国际上关 于“ 突发事件 ” 有代表性 的定义 . 是 欧洲人权法 院对“ 公 共紧急状态” 的解释 , 即“ 一种特别 的、 迫在眉睫 的危机 或危险局势 , 影 响全体公 民. 并对整个社会 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 l l 因为突发 事件起 因复 杂 . 多数情况 下突然发 生 . 对社会 生产和生 活造成危害 的程度大 . 所 以引起公众 的高度关 注 突发事件是社会舆 论 的重要 “ 引发者 ” . 因此在现代媒体环境下研究从政 府和媒体 的角度 对突发事件 的舆论 引导管理具有极其重要 的现 实意义 遵循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政府信 息公开条例 》 、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突 发事 件应 对法》 、 《 互 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 目管理办法》 等法律 法规 的要求 . 做 到“ 有法 必依” 并 致力 于法制体系的完善 . 使突发事件 传播 活动“ 有 法可依 ” 明确 权责 . 加大执法力度 . 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及 时有效的对舆论问题进行处理 . 形成防范机制 . 降低谣言等负面影响 ( 5 ) 随着 网络 的普及 . 公 众越来越 多的通过 网络 等新媒体参 与到 突发事件传播中 互联 网络信 息中 L , ( C N N I C ) 在2 0 1 1 年 1 月 的《 第2 7 次 中国互联 网络 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 中首次指 2出“ 个 人互联 网应用 指数” . 以反映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 目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 验室主编 , 2 0 1 2 版舆 情蓝皮书《 中国社会舆 情与危机管理报告 ( 2 0 1 2 ) } 统计数据 . 由新媒体作为首 次曝光媒介 的舆情事件 正逐渐增 加 . 其 占 全 年社 会舆情 热 点事 件 的比例 从 2 0 0 7年 的略 过半 数 到 2 0 1 1年 的 6 5 . 2 % 从 2 0 1 1 年4 7 1 个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 . 新媒体首次曝光 的事件有 3 0 7 起. 而传统媒介 曝光 的仅有 1 4 5 起. 不 足前者半数 . 仅占 总数 的 3 0 . 8 % [ = l 1 因此必须 重视新媒体对 突发事 件传播舆论引导 的调 节作 用。传统媒体和新 媒体通过合作 互动 . 引导舆论 的走 向 : 相互 合 作. 发挥各 自长 处 . 互相 弥补缺 陷 .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澄 清和舆 论 引导有着 重要 的作用 2 . 2 改进 政府 突发事 件传播 的舆论 引导机制 ( 1 ) 健全 突发事件传播舆论引导的组织机制 建立完备 的舆论 引导领导体 系和新 闻沟通机构 . 分工协作 . 各自 负责相互 协调 . 实现职能效益最大化。 制定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规范舆 论 引导的工作流程 . 并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 调整 . 同时建 立健全新 闻发 言人制度 . 把握和媒体沟通的主动性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4300字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4300字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4300字[摘要]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推进问题的解决,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

本文论述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的定位和职责,分析了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地方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毕业[关键词]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

如今的网络舆情环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一、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危机(一)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网络舆情危机是地方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经常遭遇的一种新形式危机。

突发公共事件总是会引发媒体与公众的强烈关注,许多身在事件现场的网民会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上发出图片和视频,不断拼接事件全貌,催生各类舆情,数不尽的媒体和网络跟着推波助澜遥相呼应,舆论危机也紧随而至。

纵观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不乏一些案例中,舆论危机比之突发事件本身的杀伤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客观来讲,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来说,如果正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那么,不产生网络流言是不可能的,不发生混乱的流言和引发舆论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谣言也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我们不能对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舆情危机置之不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尊重基于基本人性的传播学规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述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述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重 要性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反 映,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难以控制等特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 舆情往往会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地引导网络舆情, 可能会加剧社会矛盾,干扰事件的正常处理,甚至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对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 舆情特点
1、传播速度快: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速度 极快,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2、互动性强: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网民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情绪化明显:由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网民在网络上的表达往往带有强 烈的情绪色彩。
3、国际合作不足: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方面的合作还 不够充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内容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 学等。本次演示旨在梳理和分析现有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现状、问题、挑战。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研究综 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01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的重要性
03
三、存在的问题和未 来发展趋势
02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 情引导研究现状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事件的发展和解决 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次演示将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 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舆情危机及其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舆情危机及其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舆情危机及其应对□ 尹国荣 李 伟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引发舆情危机,围绕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场中杂音丛生、鱼龙混杂,导致谣言四起、负面情绪滋生,不断挤占主流舆论的话语空间。

突发公共事件是舆情危机的导火索和催化剂,传统舆论传播格局的解体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是其爆发的深层原因,互联网是其主战场并放大其激烈程度和影响范围。

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处置理念,增强舆论治理能力,把握舆论话语权,提升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谣言;舆情危机;话语权;舆论治理网络时代,当疫情、地震、水灾、火灾、气候灾害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等突然暴发时,往往可能引发舆情危机。

较之于常态下的舆情事件,这种非常态的舆情危机不仅可能扰乱人心、激化社会矛盾,而且可能干扰党和政府应对危机的决策与行动。

因此,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舆情危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考察和分析这种非常态的舆情危机的影响及其原因并探寻对策,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新闻舆论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的舆情危机及其影响(一)谣言四起,破坏社会稳定谣言是舆情危机的重要表现之一。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在突发事件早期往往会出现短暂的信息滞后现象,但公众对事件的关心和担忧使得短期内信息需求激增,导致信息供需失衡,从而给了谣言传播可乘之机。

特别是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舆论引导和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一些自媒体为了获得“首发效应”,往往未经核实就发布信息,甚至为吸引流量编造虚假消息,从而导致谣言经常跑到真相前面,出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困境。

当真相淹没在谣言中,人们就难以分辨真与假、错与对。

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

[1]谣言传播必将挤占主流舆论的话语空间,侵蚀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而引发社会恐慌、破坏社会稳定。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作为第一信源和公众意见喷涌渠道的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现实民意的风向标和参照系。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频现,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外部环境的调整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显著增加,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突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而一些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对此类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不当、处置不力、引导无方,往往导致政府危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了负面社会效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

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是指事件发生、发展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的突发事件。

相比一般事件而言,政府危机突发事件更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牵连面广等基本特征。

所谓网络舆情是网民借助于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将对某事物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动倾向反映出来的集合体。

不仅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即时性、多元性、隐匿性、偏差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跨界连接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功能,是为一种不得小觑的社会动员力量。

(二)政府突发危机事件的高发范畴分析梳理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社会舆情事件不难发现,很多事件的发生、发展或指向均与政府部门或个人相关。

以2012年为例,舆情主体所属部门为地方政府的舆情事件占比最高,为28.1%,较2010、2011年的26.2%有所增长,按事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社会民生问题引发的政府危机事件,这类事件主要发生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如2014年 4 月兰州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引发自来水危机政府危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及对策叶奕(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5)摘要:与政府部门或个人有关的突发事件极易成为舆论中心,引发喷涌状的网络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分析及处置对策研究

媒介观察116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情况概述近几年,我国的网民数量逐年增长,总量巨大。

2022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小时[1]。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规模庞大,上网时间长,对短视频等新媒体使用率高,互联网已经深深融入公众的生活、工作,影响着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在网上得到极快的传播,且极易发酵。

不少突发公共事件因处置不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激化负面情绪的工具,从而引发网络舆情甚至演变成新的公共事件,造成二次伤害。

笔者从近年来公开的报道中,梳理了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引发的网络舆情、事件后果、问责结果,不少事件的教训是惨重的。

从近20年来发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原因、处置过程和引发的网络舆情来看,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等极易因处置不当,导致网络谣言、舆情蔓延、网上网下炒作等互相影响,形成新的公共事件。

虽然进行了辟谣、信息发布,打击处理了违法犯罪人员等,但政府、公众之间的裂缝却要经过多方努力才能消弭,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和危害较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如下:突然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2]。

突发公共事件极易在网络中被扩大传播,其影响力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网络安全,强烈要求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呼吁出台网络安全相关法律。

2017年6月1日,我国首部网络安全法施行,明确要求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3]。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舆论引导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论引导的范围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在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信息不对称是其中之一,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公众往往不能获取到全面和真实的信息;舆论导向单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媒体过度强调某一种观点或立场,缺乏多元化和客观性;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是当前舆论引导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媒体报道缺乏事实依据,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高舆论导向的多元化,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等。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舆论引导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舆论、服务人民、促进国家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舆论导向单一、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舆论引导中,一些权威机构或个人可以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一般民众则难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导致信息传播存在不平衡现象。

舆论导向单一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往往只传递一种声音或观点,缺乏多元化和平衡性,导致民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受到限制。

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指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着夸大、歪曲甚至虚假的信息,缺乏实事求是的报道和客观的分析,影响了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舆论引导的效果和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2.2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不足或信息错误的状态。

在舆论引导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不全面或片面,容易受到误导或操纵。

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公众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容易产生偏见和错误的判断。

某些重要事件可能被隐藏或篡改,公众无法了解真相,导致对事件的看法出现偏差。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新形势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合作共赢
企业与政府、媒体等各方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带来 的舆论危机,实现共赢局面。
CHAPTER 05
未来展望与建议
新技术在舆论引导中的应用与展望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 帮助分析和预测公众对突发事 件的反应,从而为舆论引导提
供更准确的目标和方向。
5G与物联网:5G和物联网技术 可以提供更快速、更全面的信 息传播,使得舆论引导更为及 时和有效。
改进工作
针对公众关切,举一反三 ,改进相关工作,提高应 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培养意见领袖
发掘和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网 络意见领袖,让他们在舆论场
中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强化网络监管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打击 恶意炒作、造谣传谣等行为, 维护舆论秩序。
建立舆情应对机制
成立专业舆情应对团队,实时 监测网络舆情,制定针对性引 导策略。
协同处置
经验总结
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紧密 配合,协同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共同维护 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及时总结经验教 训,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
CHAPTER 03
舆论引导的策略与技巧
及时准确发布信息
信息公开透明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复杂性。
观点分化明显
网络空间中,不同群体、不同立 场的人对同一事件可能有截然不 同的观点,观点分化明显,舆论
引导需要更加精细化。
谣言和假新闻传播
在突发事件中,谣言和假新闻往 往趁机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干扰
和破坏,影响社会稳定。
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公共舆论控制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公共舆论控制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与公共舆论控制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高科技的时代。

然而,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就,但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其中,突发公共事件更是一种让人难以避免的问题。

而为了有效的应对这些危机,我们需要加强应急管理并控制公共舆论。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灾害、疫情等各种事件。

这些事件的规模和危害性极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应急管理是突发事件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国家层面,政府承担着领导应急管理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

在事发之后,政府需要迅速组织各种救援资源,尽可能的缩小事件的影响范围。

政府需要支持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以及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政府还需要为灾难和事故的受害者提供赔偿和援助。

在企业层面,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指挥、应急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措施。

由于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企业的应急措施也需要更为全面和有效。

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应急意识,引导员工在紧急情况下注意自己的安全,遵守应急流程。

二、公共舆论控制公共舆论,是指民众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事件所持有的看法、意见和情绪。

而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公共舆论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公共舆论的偏差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需要及时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做好信息公开工作,避免谣言和伪信息滋生。

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需要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切勿传播不实信息,以免引起公众的误解和恐慌。

在情绪控制上,媒体和舆论监督者也需要履行其社会职责,客观报道事件,避免过度渲染和过度煽情。

平稳的舆论环境有利于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后续处置。

三、结论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管理和公共舆论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

April2021No. 8 Total No. 4742021 年4 月第8期总第474期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 Economy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尚新月(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公众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了解突发公共事件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公众受他人误导时就极有可能引发网络舆情&有效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治理能力的体现,而全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能力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阐 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和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关键词: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图分类号:D631.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21)08—0014—03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 )发布的第46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 40亿,是全球网民的1/ 5,互联网普及率达67. 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个 百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给社会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许多变化,在这种高效率的信息传播背景下,一旦发生突 发公共事件,经过网络曝光后会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信息从不同途径,经不同受众渲染,必然会发生质的转变°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具有强交互性、传播速度 快,当别有用心者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进行渲染,会让原本分散的民众意见进行聚集,从而形成群体性舆 情,会给网络治安与社会和谐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7. 23温州动车事故”事件、,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都是在发生后公众对其走向持续性关注,各抒己见, 网络舆情交错纵横°1 相关概念界定1. 1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及特点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 爆发,可能造成或已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自然环 境或者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重大危害的事件.我国将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4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①突然性° 其产生的时间、地点、危险性以及是否可控等都是始料未及的°主要不可控因素难以人为控制的客观因 素;人类无知的影响因素;缺乏责任意识而忽略的细节因素°②聚众性°突发公共事件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易受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这要 求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必须透明’部分具有社会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基本都是由少数人进行恶意 宣传,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进来°③破坏性°这 是突发公共事件最本质的特征°按照事件对人类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程度,可以将突发公 共事件带来的损害划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④持续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事 件处理结果的合理性以及舆论的导向都会决定其是 否持续性产生影响1. 2 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特点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 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网络舆情是在网络上情绪、意见的表达%&°网络舆情在“叠加效应”作用下使得传 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网络舆情可分为4个时期: 形成期、高涨期、变化期、消退期’笔者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公众由于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互联网来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 见交错的总和总体来说,网络舆情呈现以下3个特点:①发生 瞬时性°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公众在获取信息后会产生不同的认知,网络舆情会在毫无 征兆的情况下瞬间发生°②内容聚集性°舆情的本质由公众高度关注和跟进所致,民生问题或负面新 闻往往会引起较大的关注,在网络传播下迅速形成焦点,进而构成网络舆情°③影响广泛性°舆情产 生伴随着较大的影响,网络舆情会以热帖、短视频、新闻等多种方式进行扩散,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指数级的传播量°因此,公众易失去理性和判断力,出 现过度情绪化的群体态度偏向现象%&°2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2. 1 相关的权威信息公开不及时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爆发最主要原 因就是信息公开滞后或不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未 正确把握最佳信息发布时机°在大部分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作为处理网络舆情的主体经常重视事件 处置、轻视信息发布,重视舆情控制、轻视舆情引 导⑷’当舆情处于形成期时政府反应迟缓,采取拖 延政策,使不实言论和虚假消息乘虚而入°处理网 络舆情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同样重要收稿日期!020 —11 —21作者简介:尚新月(1996 — ),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14・尚新月・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2021年第8期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中#在爆炸发生的十几个小时里,相关部门没有给出太多权威信息,直到第二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仅对救援工作给予回应#并未透露其他消息’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各种谣言,譬如“现场死伤无数、有毒气体已飘到市区、爆炸与恐怖分子有关、爆炸公司背景深厚”等%5&'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中国网信报道,在天津爆炸发生后,共查处300多个传播谣言微博、公众号以及50多家传播关于天津爆炸视频网站’2.2不能准确把握舆情演变规律目前,地方政府还不能准确把握网络舆情4个时期,无法从专业角度监测与解决舆情,从而错过处理舆情的最佳时期°在网络舆情形成期,最重要的是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事态进展#政府要及时公开信息°在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情形成期出现了很多质疑政府的声音,政府却在事发7天后才进行回应;在网络舆情爆发期,最重要的是对舆论进行引导,政府应快速采取相关手段不能任其肆意发展,防止其形成不可控的网络暴力;在网络舆情变化期,最重要的是专业发言人积极诚恳进行发言°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市境内发生严重列车追尾事故#在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发言人面带笑容回应记者#解释过程中说出“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句话,引起超过事件本身的网络舆论,这种傲慢的行为,引起了次生舆情°2.3地方政府缺乏舆情统筹指挥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地方政府缺乏统一指挥,各部门都会优先考虑本部门利益,从而出现互相推诿、各自为政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进行统筹指挥°回顾6次“天津滨海新区大爆炸”新闻发布会#历次参会人员均有变化,官方回应层级不统一°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分管主政官员和安监部门均未出席,此后安监部门虽有回应但分管市领导却迟迟不露面,网友质疑“副市长去哪了”的声音越来越多°权威性领导不敢发声,生怕说“兄弟单位坏话.诸事要“商量.情况待,了解.我不清楚,需要问一下同事”回答成为舆论热点°由此可见,天津新闻发布会总体缺乏统筹,各部门都在掂量如何回应,甚至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延迟20min只为核实伤亡数字°3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问题的原因分析3.1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淡薄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网络舆情时,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工作态度敷衍,导致存在信息公布不及时、滞后的问题°回顾2016年“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起初游客在网络上曝光,涉事饭店否认,哈尔滨政府在并未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果断否认,政府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并未意识到严重性°该事件曝光3日后引起广泛讨论,权威媒体声讨哈尔滨市政府,直至第4天,相关部门才给出正面回应,承认在工作中存在疏漏,向公众公开事件真实情况,最后处罚了涉事饭店才得以平息°从该事件可以看出,在舆情形成期,地方政府并未重视,直至舆情爆发,多方进行点名批评后才采取相应行动#这说明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淡薄,忽略了网络舆情影响力,给黑龙江省政府带来极大负面影响’3.2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可见,我国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然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较大偏差,在“7”23温州动车事故.中相关负责人用“生命的奇迹”来回应媒体,政府发言人专业素养存在问题,此类情况不在少数,政府人员对网络舆情变化规律把握不准,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收集和引导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过程中要求政府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温州市政府在利用舆情周期处理问题上稍有不足,在网络舆情变化期没有采取符合特点的手段°因此,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舆情的形成期要做好预警工作、高涨期要做好回应工作、变化期要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在消退期要做好反思工作°3.3各部门职能分割化严重①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工作涉及多方主体,然而一些部门认为舆情危机应是新闻办公室或宣传部门的本职工作;②政府上下级部门制度等级严明,难以在不同等级部门进行交叉合作,部门之间联动性和互动性差,沟通协作能力弱,使得各个监管机构中联系不够紧密,沟通不顺畅,导致各个职能部门无法统一应对网络舆情;③各部门之间受利益驱动,在出现网络舆情时缺乏共享意识,导致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各部门之间应该采取扁平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便于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更好地处理网络舆情%7&°4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优化对策4.1第一时间公开权威信息4.1.1坚持“黄金四小时”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上指出(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即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吩&°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问题能够体现政府负责任的态度和时刻与人民站在一起的政治立场°政府能否及时、客观的回应公众所指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舆论导向,如果政府能在短时间内提供真实且有事实依据的回应,及时处理相关责任人员,舆论热点会趋于理性从而逐渐衰退°人民舆情检测室提出“黄金四小时”这一概念#这里的四个小时不仅包括相关部门查清突发公共事件起因,还包括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发布官方信息时间°然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舆情应对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快反应和回应速度,将可能要发生的舆情控制在萌芽中’4.1.2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始终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即事件原因透明、处理过程透明、处置结・15・总第474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果透明°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涉及人身安全,就极易产生恐慌,这给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2019年,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政府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消息,对于疫情进展,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死亡人数作出详细报道,并没有因为人数众多而掩盖事情的真相,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公开疫情进展动态°这种信息公开透明并没有加剧人们恐慌,公众反而因更多了解疫情进展,看到政府的作为,减少了焦虑°正是因为信息透明,才减少了谣言,赢得了公众支持和理解,成功塑造了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置于首位的负责任政府形象°4.2提升网络舆情监管与管理能力4.2.1建立完整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尤为重要,政府在网络舆情形成期、高涨期和变化期尽可能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控制°4.2.1.1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在宣传部门内部设立专岗信息员职位,负责舆情信息收集,其他部门设置兼职信息收集员;加强与社会舆情机构的合作,建立起多方联动舆情体系,及时发现网络中的潜在舆情,对于“蛛丝马迹”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并向决策领导反映°例如,哈尔滨市政府在2020年7月23日召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需求洽谈会,该平台预计建成后可以对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接收处理、统一发布,并通过与各部门原有发布手段进行对接,建立权威、畅通的预警信息渠道,实现政府、部门、媒体、社会公众一体化信息共享°4.2.1.2建立网络舆情事中处置机制在信息发布方面要明确官方信息发布渠道职责,根据事态进展情况做到及时发布和回应;在组织机构上,建立多部门协调统一指挥的常设机构,既能横向调节,又能上传下达,不徒有形式;当网络舆情产生后,综合用力,及时控制事态°4.2.1.3建立健全事后问责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解除后,及时反思’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以及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和责任分析°对于严重渎职和尽责不利而造成网络舆情的主要责任人或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4.2.2建立应对网络舆情的专业队伍4.2.2.1建设官方控评团队°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舆情管理指政府和公众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达成一致%&°地方政府培养合格的官方控评团队对于网络舆情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控评员要具备4个要求:①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②要时刻关注事件发展动态;③灵活处理事情;④具有良好的沟通力和共情力’也就是说官方控评员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与公众进行交流沟通,稳定公众情绪和及时回复热点话题,引导负面言论°4.2.2.2培养合格新闻发言人°对于公众而言,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发言,他们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度就直接代表政府的态度°如果新闻发言人不够公正客观,只会加重公众对于政府的抵触情绪°合格新闻发言人要具备4个要求:①要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②有灵敏洞察力,及时发现网络舆情所处时期和症结;③有良好表达力,能正确传达政府立场;④有随机应变力,在答记者问时出现突发状况灵活应对4.3提高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作能力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必由之路,靠单一部门难以应付日渐复杂的网络舆情,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形成合力’政府内部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单一的沟通模式无法满足应对网络舆情的要求,而纵向沟通则需要跨越多个部门节点°改变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有3个措施:①建立奖惩制度,将考核标准放在提升公众满意度和认可度上,对于虚报、瞒报、沟通效率低等行为进行严格考核;②构建公开透明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快速上传下达,让领导了解真实情况,真正建立共享沟通机制,做到资源共享化;③近年来临时联合小组取得一定成效,从各部门之间抽取人员共同管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地方政府应继续保持或经验借鉴,成立网络信息领导小组,对网络舆情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反馈°[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125,.htm.!"王根生.面向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011!"胡锦玉.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与应对策略传播力研究$019$(36):270$72”张勤.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与政府信任重塑中国行政管理$014$4):40〜44.!"张文惠.风险社会下网络舆情的风险沟通研究----以天津8-12大爆炸事件为例学理论$017,(9):109〜1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001).!"刘梦涵.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9.!"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020$4):4〜12”!"周子歆.突发公共事件中关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对策研究戏剧之家,2017,(16):342〜342.•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现在的社会矛盾显著,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已经渐渐地,政府和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应对者、政府和媒体在突发公共案件中特别重要的位置被政府和媒体,在公共的良性的社会矛盾的解决,向国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主要是公共事件,媒体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及政府和媒体的对话,如何对应问题问题,研究。

关键词:政府;媒体;突发公共事件AbstractToday's social contradic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sudden public incident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nor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 is the main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 in response to public emergencies posi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dia, the public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resolv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to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d on how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the media how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and 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edia and other hot issues.Key words: government; media; public emergency目录摘要 (10)绪论 (10)一、突发事件的特点及传播规律 (11)二、政府的信息管理 (10)(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 (10)(二)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及管理模式 (10)三、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11)(一)积极构建合作同盟 (11)(二)提供服务和空间 (12)(三)政府舆论引导的对策 (12)四、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绪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人类化的推进,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些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类突发事件也在不断上升趋势,突发公共事件中,形成了一个很正常的状态的变化,市民社会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政府和媒体经常面临的话题。

政府和媒体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方式对应方法,政府和媒体,公共间的良性互动。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介绍一般的非常事态,主要是指在人们无法预测的东西前发生的突然的事,公开的活动的不均一性性和通常的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等严重的危害,引起了毁灭性的非常事态和社会紧急事态的最大的活动。

这是一个无法预测的,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公共问题经理和市民运动,非常特别重要的位置在突然的公开的活动的过程中的政府和媒体,作为社会的信息提供者,并且及时和正确关联的观众的移动信息,在同一时间起作用。

因此,面对一般的非常事态,政府对媒体的利用的积极态度,为政府宣传的机会做了危机,从政府的危机管理的新的画像,作为媒体信息通讯功能最大的政府,政府和媒体之间,实现良性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热点,对一般的非常事态作出反应,政府和媒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一般的非常事态的方法,政府,媒体怎样对相互作用的讨论的这个问题怎样对公共的紧急事态,政府和媒体。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围绕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如何应付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政府与媒体如何互动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及传播规律根据中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社会冲击力,在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2]一般而言,突发事件具有消极的社会影响,许多突发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公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关注度高、造成危害、连锁反应、需即使处置等特征。

其传播规律主要表现在:公众对信息的饥渴性;人们普遍急于知晓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过程,事件是否对社会和个人利益造成影响,政府的态度和所采取的相关处理措施。

媒体报道的热衷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使之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受众高度关注,因此也成为媒体吸引受众、扩大影响的极佳时机,成为媒体之间竞争的着力点。

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政府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主体,了解的信息最多、最全、最真实。

同时,政府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披露的信息可信度更高。

四、信息传播的先入为主性。

突发事件发生后,谁先发布消息,往往谁就能掌握舆论制高点。

案例分析及教训;事件发生4分钟后,乘客袁小芜便率先发布微博,随后被转发,影响力扩大。

其后再被新浪的官方微博头条新闻应用,舆论呈爆炸式增长。

但77分钟后,新华网才发布快讯:两节车厢“脱落坠落桥下”,成为事故发生后首个官方正是信息,但这距离第一条草根微博已经有1个多小时。

[5]事故发生超过24小时之后,作为该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次官方回应——铁道部的新闻发布会才召开。

然而此次向社会各界公布这起事故的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和披露与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回答媒体的过程存在诸多的问题。

虽然不排斥是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个人能力问题,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现实中政府回应的经验不足。

首先,看待公民网络参与的观念落后,导致政府回应速度迟缓。

时间上:权威性信息公开过慢,无法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求。

在这漫长的24小时内,互联网早已沸腾,公民已经积极的参与到了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中,公民对这起事故疑问不断,互联网上谣言四起。

政府的回应速度完全没有跟上公民网络参与的步伐,无法第一时间打消公民的疑虑并击退谣言。

期间网友的质疑已经不断发酵,使得政府处于舆论的被动位置,使得公民网络参与和政府回应之间出现了一个较长的真空期,网民们的疑问由于信息的极为不对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猜测并形成谣言,接着谣言迅速传播。

新闻发言人情况:表现不得体,不利于公众诉求的实现。

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职业性微笑,生活化用语以及先肯定铁道部救援供暖工作逻辑的发言形式。

在被问及“在拆解车体的时候仍然还能发现生还的女孩?”的时候,发言人的一句“这是个奇迹”,更使其成为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引述其他工作人员对“掩埋车厢”的解释后,补充了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完全没有体现出灾难之后对于逝者的尊重。

发言人的不严肃和不真诚没有让公众看到政府“与民同忧”的态度,相反却呈现出高高在上的事故处理者的姿态,使得回应公众的诉求难以实现。

发布会效果方面:发布会受到诸多质疑,公众期待化为乌有。

当记者提问“能否按照购票实名制公布死者名单?”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回答将公布死者名单的事件推到了“工作到位”之后。

此时,最牵动人心的死伤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被打压。

以事故正在调查中为由不提供死者名单和故意避开“实名制”的问题,使得公众对新闻发布会的期待化为乌有。

由于事故救援工作尚未结束,政府可以采用逐批公布的方式来进行,而非由动车事故失踪人员家属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微博转发的途径来寻找亲人,甚至需要通过网民们耗费时间和精力来整理公布死者名单。

但该事件处理中政府选择了后者,从一开始便已经处于舆论的被动地位,政府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事故后政府说辞不一,公众难以信任。

关于这起事故的原因,铁道部最初给出的答案是D3115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

接着,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又称,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红灯时显示绿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而后,又有官方消息称动车事故是管理不善导致的。

政府一次一次的给出答案却又一次次地推翻自己的回答,让公众有被戏弄的感觉。

与政府强大的力量相比,公众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发布的信息对公众往往具有流动性和权威性,公众容易接受并相信,但对于此次事故的原因,政府给出的反复的说法,使得政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都会大大被削弱。

长此以往会引发政府的公关危机与信用危机。

政府应该在事后建立完善的调查机制,而不是随意猜测,随便讲结论公之于众,政府应该具有对自己的结论承担责任的心态。

新媒体形势下,简单的“传”和“受”已经不再试用于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公众不再从政府处被动获取信息,而是主动寻求与自身利益相关联的各种消息。

[7]所以,政府面对突发事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传播渠道,在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及时、准确的告知真相,并与公众沟通交流,倾听公众的意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进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实现化危机为转机,有效的处理好突发事件。

二、政府的信息管理在突发公共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的今天,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管理已成为政府官员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一个合格的政府,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在第一时间到场,同有关部门一起搜集信息,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有关背景资料,接受记者采访,做好记者采访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彻底改变出事政府回避、不提供新闻素材,记者采编后又围追堵截的被动做法。

可以说,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若能以积极的、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努力配合媒体工作,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近年来,此项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又称政府资讯公开或行政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其掌握和控制的反映政务活动特征和政务发展变化情况的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等公布于众,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合理地获取与传播信息的权利。

[9]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十分重要,无论是事发初期还是末期,它都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和解决,有利于政府与外界各部门的沟通与协商,有利于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而政府若对信息严格把关,不及时、准确地公布乃至封锁,就有可能耽误解决事件的时机,对社会、经济甚至政治产生全局性的消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