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7上:咏雪 1教案
《咏雪》优秀教案
《咏雪》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3.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内容;欣赏古人智慧。
2.难点:文言文翻译和字词积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翻译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雪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翻译课文
1.逐字逐句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对话,体会古人的聪慧和才华。
4.字词积累
1.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如“内集”“儿女”“俄而”等。
5.拓展延伸
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课堂小结
1.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和字词积累。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背诵来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意境的分析与欣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的理解。
2. 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谢道韫及其作品《咏雪》。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4.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或个体背诵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咏雪》。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自然景色的片段。
3. 收集有关雪的诗词,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问?3.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4. 学生对课文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如何?5.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所学知识?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评价: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能否正确表达课文的意境。
2. 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评价:能否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咏雪》教案4篇
《咏雪》教案4篇《咏雪》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
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
没有这一环节,很容易流于空泛。
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
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
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
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
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师:画得真好。
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
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咏雪》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咏雪》的背诵与理解。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观点。
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雪的印象和感受。
引入课文《咏雪》,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重点讲解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布局的能力。
3.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雪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
强调学生要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2 作业布置:完成《咏雪》课后的练习题。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发展。
5.2 改进措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合作探讨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
初中语文《咏雪》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
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课文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准备:1. 课文《咏雪》的文本。
2. 相关注释资料。
3. 投影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询问是否下雪。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印象。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三、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师举例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5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记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二、背诵课文(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相互检查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雪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并完成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作为一名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教案呢。
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盼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关心。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合集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优质课教案咏雪的教案优质篇1《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
《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亮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
“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
本文在七班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当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现了魏晋名士那种潇洒、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
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同学去感受古人那种潇洒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同学积累了一些文言学问,并且熟识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本课先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同学对《世说新语》的风格也有了初步的感受,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
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同学整理归纳文言学问,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制造氛围,让同学真实感受“咏雪”的情境,鼓舞同学去想象。
2、把握“俄而、骤、欣然、差可拟、因”等文言词语;3、情景再现,走近古人讲论文义的情境中。
1、检测把握的作家作品状况,并补充相关内容;2、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词语,并归纳整理;3、师生共同表演,讲论文义,再现故人读书的情景。
发挥想象力、制造力,感受文化故人的情操,感受文化魅力。
把握文言词语。
情境再现,讲论文义。
1、朗读法:课前预习反复朗读,课堂朗读,留意字音、断句,强调“似”“差”的读音。
2、同伴互助,解疑答难,把握字词,老师引导归纳整理。
3、师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全体参加表演,再现当时情境。
1、熟读《咏雪》,了解大意,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搜集学过的关于雪的诗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理解《咏雪》的诗意和主题,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雪的赞美和敬仰,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的诗意和主题。
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2 教学难点: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让学生思考雪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雪相关的诗歌或故事。
3.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咏雪》,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背诵《咏雪》,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3.3 翻译与解释:让学生翻译《咏雪》,理解诗句的意义。
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4 分析与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咏雪》的小论文,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画一幅与《咏雪》相关的画,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感悟。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咏雪》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雪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夜独行》等。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1. 教学重点
- 文言文阅读:正确朗读《咏雪》原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旨。
-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 句子翻译:能够准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理解其深层含义。
- 写作手法分析:识别并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7. 课后习题解答:针对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创作实践:布置与《咏雪》相关的创作实践作业,如写一篇以“雪”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咏雪》一文的内容和寓意,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一《咏雪》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咏雪》原文阅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主旨。
2.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如“谢安”、“内集”、“儿女”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雪的景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这种感悟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来描绘雪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咏雪》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比如通过比较雪与撒盐的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教学方法似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我感觉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设计
一、课题:咏雪
二、教材分析
1. 本课诗歌《咏雪》是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内容描写了雪花飘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以及对雪中寂寞的感受,充满了淡淡悲凉的情怀。
2. 诗歌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但是有一定的押韵节奏,语言表达也精彩绝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宋词的押韵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宋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咏雪》,并能熟练朗
读诗歌;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宋词的押韵节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咏雪》,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之美,感受到诗歌中淡淡的悲凉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重点
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诗歌;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宋词的押韵节奏,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让学生体验诗歌中悲凉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引入:
(1)老师介绍雪的特点,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2)老师介绍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咏雪》,让学生朗读诗歌,并让学生畅所欲言,。
《咏雪》课文的教案设计
《咏雪》课文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雪》这篇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通过诗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咏雪》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简述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2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解读课文中的寓意和哲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理解。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的理解。
学生对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把握。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第五章:教学安排5.1 课时安排:本章节的教学计划安排为5个课时。
5.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朗读和生词学习。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分析和讨论。
第三课时:修辞手法和寓意的讲解。
第四课时: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探讨。
第五课时:课文的背诵和总结。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在朗读、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6.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雪》教案【优秀5篇】
《咏雪》教案【优秀5篇】咏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让我们猜一个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好不好?PPT1雪(学生答)。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PPT1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
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用什么来形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PPT2出示文题二、作家作品PPT3(2分钟)学生齐读课下注释①,教师补充三、诵读课文:(5分钟)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很短小,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PPT4(一)欣赏课文,出示课文内容,师范读。
刚才,同学们听读了课文,接下来完成读音练习。
PPT5(二)朗读练习。
1、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自由朗读。
谢太傅f&u俄而&e雪骤zh&ou差可拟ch&anǐ柳絮liǔ_&u无奕y&i王凝之n&ing谢道韫y&un2、指一生读字词3、指一生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解读课文:(15分钟)(一)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
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
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懂课文,解释重点词,找出疑难处并进行交流。
PPT6(出示课文,注意划横线的词)内集:家庭聚会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初一语文《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咏雪》诗歌的作者及背景;
2.掌握《咏雪》诗歌的基本内涵;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感受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意义;
2.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读《咏雪》。
教学难点
1.从语言、意义、情感等多角度分析《咏雪》的内涵;
2.把握诗歌表现手法和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向学生提问:“大家对雪有什么感受?”
2.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雪对人类的意义。
课文分析(25分钟)
1.介绍《咏雪》的作者和背景,阐释作品的意义;
2.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明确诗歌中的诗句、韵律、节奏等抒情手法;
3.解读《咏雪》的主旨思想与情感体验。
课外拓展(20分钟)
1.阅读和比较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雪”这一主题的理解;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咏雪》的理解;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诗歌运用到生活中。
课后作业
1.背诵《咏雪》中的名句,理解与体会;
2.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其对“雪”主题的处理和表现;
3.撰写一篇有关“雪”的小记叙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
教学评估
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听取学生的读解答案、感受和经验分享;
3.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完善。
《咏雪》的教案精选十二篇
《咏雪》的教案《咏雪》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chà)柳絮(xù)王凝之(níng)无奕女(yì)道韫(yùn)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5.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3.讲解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所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崇高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为学生仿写练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人是如何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高尚品质的?
b.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学习,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诗歌背诵: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咏雪》,检查背诵情况,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仿写练习:布置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咏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高尚品质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
4.学生能够分析并领会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3.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课堂点评: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知识要点。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咏雪》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雪》教学设计 1一、导入: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习检测1、关于《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四、初背课文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雪》。
(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诗中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雪的美。
(2)简介诗人纳兰性德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教师讲解:(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理解的部分。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1)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咏雪》。
2. 写一篇关于《咏雪》的短文,可以是赏析、感悟或创作背景介绍等。
3. 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短文的质量和收集的古诗词。
人教版初中语文咏雪教案范
人教版初中语文《咏雪》教案优秀示范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咏雪》的文学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咏雪》的阅读与解析,作者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诗词中的意象分析,诗词表达技巧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咏雪》诗词的阅读与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通过咏雪表达的深刻情感,对诗词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咏雪》,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3 课堂讲解对《咏雪》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4 案例分析分析作者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咏雪背后的深刻含义。
4.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咏雪》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课后作业1. 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创作特点。
2. 收集其他关于咏雪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咏雪》的理解程度、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3 评价内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期末考试中对《咏雪》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资源《咏雪》原文及其注释,萧红的作品集,咏雪相关诗词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7.2 资源使用利用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通过萧红的作品集了解作者背景,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第八章:教学计划调整8.1 调整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咏雪》教案(通用8篇)
《咏雪》教案(通用8篇)《咏雪》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
(播放图片)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三、诵读1、生自读,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
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咏雪》教案(优秀6篇)
《咏雪》教案(优秀6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汉语知识。
2、背诵短文。
3、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过程:一、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的一篇短文《咏雪》。
二、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难词。
之后,小组利用工具书解决。
之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看大屏幕讲析文言词句: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晚辈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猛。
欣然,高兴的样子。
拟,比,比拟。
未若,不如。
差,大致。
因,趁,乘。
1、白雪纷纷何所似?似何,像什么。
2、即……之妻也。
“……也”,“是……”3、即……之妻也。
省略主语“(谢道韫)就是……”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教师领读课文。
五、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六、教师示范、指导背颂课文(合上书,一学生读,其余学生听,三遍之后背诵)。
七、简析课文内容:文中赞赏了谁?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从哪一句得知?文末交代道韫的身世可见。
八、两个小孩都很快做出了句子,且小男孩最快,随后小女孩微起朱唇出妙语“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而公大笑乐,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形容“白雪纷纷”,哪一个更好?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教师见解:“撒盐空中”这句虽然形似,但给人的感觉不美,“柳絮因风起”句则形象、动态、美感兼具,有意蕴。
举例:有一首打油诗写道:“江山一笼统,井上一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打油诗有形象,无意象,我们体会不到景物美,这不是成功的文学创作,好的文学形象要有美感,有情趣。
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营造了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
九、齐背课文。
十、拓展练习。
要求学生背出自己熟悉的咏雪诗句,师生共同欣赏。
附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您浏览的《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10篇)》正文如下:部编人教版语文七班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接受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同学的爱好,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
1.同学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老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同学多向思维。
教会同学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
引导鼓舞同学大胆沟通,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力量。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呈现课件。
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同学思考得出:聪慧、机灵。
)今日,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生疏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像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老师呈现《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同学。
同学依据理解朗读断句。
同学自由断句,呈现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争辩断句,各组呈现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依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同学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雪1教案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咏雪》选自——?)
二、预习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
(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
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
(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
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
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
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可见其钟爱之深。
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
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
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
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蒋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
《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
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
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
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这种思想自由的风气源于社会风气的相对自由。
)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
觉得郁闷的时候,不妨读一读《晋史》,偷懒的时候,不媒妨读一读《世说新语》。
那些名士风流,狂狷有之,潇洒有之,不羁有之,听得女人们直流口水,恨不得嫁个五六七八个才好,能拍拍拖也是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