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卧式蒸发器的构造和特点

合集下载

暖通空调资料: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doc

暖通空调资料: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doc

暖通空调资料: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干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比较干膨式蒸发器冷媒系于管内蒸发,在蒸发器出口端通常约有5至10K的过热度,膨胀阀则以感温球侦测到的过热度来调节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

干膨式蒸发器之优点:大都以感温式膨胀阀(TXV)为节流装置,能适应负载的变动,控制性良好,且施工容易、成本低廉。

冷媒流经管内,因流速较大,可藉气态冷媒的速度直接将冷冻油带回压缩机。

缺点:过热的冷媒蒸气约占蒸发器热传面积的20%,却仅能提供少量制冷的焓值,故蒸发器总热传效率较低。

流经TXV的冷媒必须维持一定的压差,以确保系统的冷媒循环量及制冷能力。

通常是以设定冷却水入水温度为30℃的高压控制(HeadPressureControl)来保持一定的压差,但此种控制模式须维持一定的系统高压,当高压侧的操作条件低于设计条件或于部分负载时,系统效率无法随之提升。

于多压缩机之系统中,冷媒循环各自独立,卸载后便有部分闲置的热交换面积无法利用,因此系统的部分负载性能受到限制。

满液式蒸发器常与离心式压缩机或螺旋式压缩机配合使用于中、大型冰水机,系统效率佳,制造成本及技术困难度较高。

冷媒系于管外蒸发,可藉高压侧或低压侧的液位控制器(如浮控阀)来调节蒸发器所需的冷媒流量,液位的高低是以能将蒸发器管排完全覆盖为原则,沸腾的冷媒液可完全将热传表面润湿,因而能有较佳的热传效率。

满液式蒸发器之优点:完全润湿的热传表面,可增加蒸发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系统低压侧压力。

液态冷媒于蒸发器壳侧沸腾,压损较小,温度亦较均匀;且因吸入端的蒸气以接近饱和的气态进入压缩机,故可增加压缩机的压缩效率与质量流率。

由于多压缩机机组可共享一蒸发器及冷凝器,于部分负载时仍能有效地利用热传面积,故可拥有较高的部分负载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液气分离空间要能够将大部分的气态与液态冷媒分离,以免造成大量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造成液压缩。

由于进入蒸发器的冷冻油无法随气态冷媒直接返回压缩机,回油的问题必须特别谨慎处理。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术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术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 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李进杨回油的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

精选ppt
43
精选ppt
4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
2)配管、件: 压力表 、安全阀、放油管、放空气管、泄水管等
3)工作流程: 制冷剂走壳管间→供液入壳底,若为氨时泡沫较 严重,故其充液量为筒径的55~65%。
载冷剂(冷却水)走管束内→同侧水平进出。淡水 作为载冷剂时,在管内流速为1.5~2.5m/s,海水为 1~2m/s。
(2)干式壳管蒸发器:内部充液量少 由于蒸发器的传热面几乎全部与不同干度的湿
蒸气接触,故属于非满液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蒸发器按照管组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
直管式和U形管式两种,见图。
精选ppt
6
图示为直管式干式蒸发器
精选ppt
7
工作流程
制冷剂走管束内 载冷剂走水箱内
讨论1: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在
水温易发生较大变化。 水箱式蒸发器可消除此缺点。
精选ppt
11
1)结构及组成 水箱式蒸发器由水箱和蒸发盘管组成,水箱
由钢板焊接而成,盘管可为立管、螺旋形盘管、 蛇形盘管及V形管式等。
图示为氨立管式水箱式蒸发器,水箱中装有 两排或多排管组,每排管组由上下集管和介于其 间的许多钢制立管组成;上集管焊有液体分离器, 下集管焊有集油罐,集油罐上部接有均压管与回 气管相通。
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三 ----蒸发器
是制冷装置中的主要换热设备之一
精选ppt
1
蒸发器种类和工作原理
蒸发器的作用是通过制冷剂蒸发(沸腾),吸收冷 源(被冷却系统)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蒸发器的形式很多,按照被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 为冷却液体、冷却空气及接触式等蒸发器。 (一)冷却液体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工作原理与结构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的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的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是从换热器的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的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降膜蒸发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的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的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是对一种制冷机组的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的冷源,或者空调工况的制冷,输出的是低温的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的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的,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是指机组所用的“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的形式,这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的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的“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看,就好像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的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和“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的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O C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 o在O C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 m间隙, 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李进杨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与特点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与特点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与特点
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的区别简述
在螺杆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型式主要是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两种。

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进人蒸发器,蒸发器内的液位保持一定。

蒸发器内的传热管浸没在制冷剂液体中。

吸热蒸发后的气液混合物中仍含有大量液体,故从蒸发器内逸出的湿蒸气经气液分离后再回人压缩机。

干式蒸发器则由热力膨胀阀或电子膨胀阀直接控制液体制冷剂进人蒸发器的管程,制冷剂液体在管内完全转变为
面积,
5
总面积
2
移。

干式蒸发器的回油稳定、方便。

因此,对于满液式蒸发器,需要有较高的回油技术,才能确定机组回油正常,使机组实现高效长期稳定运行。

欢迎共阅。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进回油的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详解干式、满液式、降膜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高效换热管外运行,这样得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得2倍左右,但就是其优点就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得充注量大约就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得1/2~1/3左右。

ﻫ满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得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

满液式蒸发器得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得换热。

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与管内传热得高效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ﻫ降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也称之为喷淋式蒸发器,这种换热器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但就是它又与满液式蒸发器有区别。

这种蒸发器得制冷剂就是从换热器得上部喷淋到换热管上,制冷剂只就是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薄得冷剂液膜,这样冷剂在沸腾蒸发时便减少了静液位压力,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其换热效率较满液式机组提高了5左右。

ﻫ降膜蒸发就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得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得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

而满液式蒸发(也就就是沉浸式蒸发)产生得气泡易于集聚在换热管得表面,导致换热效率下降,其换热效果不如降膜蒸发。

总得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冷水机组”,就是对一种制冷机组得习惯命名法,这种“冷水机组”一般用于中央空调得冷源,或者空调工况得制冷,输出得就是低温得冷水,通常叫做“冷冻水”,故而得名。

一般把只能制冷得叫做冷水机组,而能同时制热得,我们叫做“热泵”机组。

而“满液式”就是指机组所用得“壳管式蒸发器”采用了“满液式蒸发器”得形式,这就是区别于“干式”、“降膜式”得一种壳管式蒸发器。

它得“壳程”内走制冷剂循环,“管程”内走冷冻水循环,从剖面上瞧,就好像就是筒体里有大半筒制冷剂,而走水得管束浸泡在制冷剂里。

它与“干式蒸发器”刚好相反,干式得就是“管程”走制冷剂,“壳程”走水,好比制冷剂管束浸泡在水里。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陷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根本上都与液体系体例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别器,回入紧缩机.其长处是构造紧凑,操纵治理便利,传热系数较高.其缺陷是:①制冷体系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靠得住的回油措施,不然影响体系的安然运行.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淌,水在管簇外流淌.制冷剂流淌平日有几个流程,因为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平日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长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淌.其长处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紧缩机,一般不消失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阁下;③t0在0℃邻近时,水不会冻结.但运用这种蒸发器必须留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派不平均,影响传热后果;②水侧消失泄露问题,因为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阁下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露.实践证实,水的泄露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一种螺旋式油分别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运用研讨-李进杨回油的原因因为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路蒸发,此时若不采纳恰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如许就大大降低了传热后果和制冷效力;另一方面紧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然高效运行极为晦气.是以,须要有适合的技巧措施和掌握程序处理润滑油,不然不克不及包管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机能,机组的安然运行也会成问题.油分别器当螺杆式紧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杂物进入油分别器时,因为油分别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淌偏向转变,依附惯性感化使油分别沉降下来,大量的油集合在分别器底部.这种分别被称为一级分别.为了进一步进步分别精度,一般要进行二级分别.一级分别后,运用特制的充填物,将渺小的雾状油滴经由过程捕集感化,使油滴集合变大,在流经填充物时被进一步分别出来.有的高效型油分别器还有三级分别:再经由过程一个组合过滤器进行分别.一级分别的方法重要有:降速式分别.撞击式分别.离心式分别或以上几种组合式分别;二级分别的方法重要有:金属丝滤网分别.玻璃纤维分别.聚酯纤维分别.微孔陶瓷分别等.从油分别器的构造情势上分,有紧缩机内置油分别器.外置卧式油分别器.外置立式油分别器.冷凝器内置式油分别器.固然构造各别,但分别都是以上一种或多种分别方法的组合.冷水机组的回油技巧研讨.张为平易近1.取油地位在冷水机组运行时,固然蒸发器内部制冷剂始终处于激烈沸腾状况,但因为液态制冷剂汽化后都要向上升,是以蒸发器筒体内的气液混杂物的整体活动趋向都是向上的.跟着制冷剂汽化后被吸回紧缩机,而润滑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如R22和R134a等)的密度,润滑油会在蒸发器内形成下稀上浓的浓度差别.不合的是,R22之类的制冷剂在较低温度下因与矿物润滑油互溶性较差而在接近液面上部形成较显著的富油区,并且R22蒸发器中的富油区不单在机组不运行或机组停滞时消失,就是在冷水机组运行进程中也是消失的;而R134a之类的制冷剂因为与酯类润滑油在低温下的互溶性优越而无法形成显著的富油区,只能自下而上形成大致平均的浓度差,并且各点的润滑油浓度在停机一段时光后就趋于均衡.为了能取到浓度尽量高的润滑油,并恰当斟酌液位的摇动,对于R22和R134a冷水机组,蒸发器取油口的地位均设置于现实液面下150mm阁下是比较适合的.有人曾做过将取油口设在液面下200mm以下的实验,成果不是很幻想,重要问题是排气温度降低较多,很显著是回油携带的制冷剂量过多所致.而回油孔的地位假如偏高,可能导致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时无法回油.回油办法重力回油重力回油的一般做法是将蒸发器地位进步,再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从蒸发器恰当地位引出,借助高度差,使富油制冷剂向下贱入一个回油热交流器,与来自冷凝器的高温液态制冷剂进行热交流,如许一方面可进步液态制冷剂的过冷度,有助于机组冷量的晋升,另一方面可将富油液态制冷剂中液态制冷剂蒸发,使之成为气态进入紧缩机.其体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重力回油示意图图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主如果因为这些阀有多种可能的搭配.这种回油方法也可称为热虹吸式回油.从制冷剂流量掌握装配的角度来看,重力回油体系因为在蒸发器内取油的地位将会影响其回油的成功与否,而现实运转中的液位可否与之顺应更是决议回油成功与否的症结.是以,液位的掌握(即制冷剂流量的掌握)便显得加倍重要.与重力回油体系相匹配的制冷剂流量掌握办法重要有效高压或低压浮球阀和以冷凝器或蒸发器液位传感器为掌握旌旗灯号的电子膨胀阀.别的,从蒸发器的回油量也要掌握,不然进入回油换热器的混杂液体过多将降低冷水机组的制冷才能,也会因制冷剂无法完整蒸发而吸入紧缩机引起液紧缩.因为蒸发器与回油换热器的高度差是使油回流的动力,若在雷同的管路摩擦损掉下,高度差越大流量越大,所以一般的回油管路只需设置一个固定开度的角阀,只需在样机测试阶段调剂角阀开度就可以或许知足机组正常运行所需的回油量.蒸发器的回油老是会含有或多或少的液态制冷剂,这些液态制冷剂因未能与换热管接触而未能带走水的热量,并且它进入紧缩机经由电机腔后被电机绕组的散热汽化后会占用部分蒸发器回气所应占领的紧缩机吸气体积.是以,回油中所含制冷剂越多,机组的制冷才能损掉越轻微.也就是说,回油并不是越多越好,即包管冷水机组的运行进程中不掉油并且使回油所引起的制冷量损掉最小的回油量应当等于紧缩机排气经由油分后所携带的润滑油量.如许,依据质量守恒道理,不难推导出润滑油的质量均衡方程式而估算出现实所需的回油量.引射器回油引射器是一种运用高压高速的驱动流(或称一次流)去引射.抽吸另一种流体(二次流)的流体机械装配,其外形如图3所示,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自紧缩机排气侧引出高压抑冷剂蒸气进入引射器,因为引射器的特别构造,此时即可将富含润滑油和液态制冷剂的混杂液体从蒸发器的恰当地位抽吸出来,再混杂进入紧缩机或吸气管.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即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压差产生的抽吸感化,如许蒸发器的地位就无需再进步.引射器构造示意图引射器回流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因为该引射器一般运用紧缩机排气作为驱动流,当外界温度较低时,主机开机较长时光高压也不轻易树立,此时引射器的驱动力就缺少,引射效力就可能受影响,润滑油就很难回到紧缩机,可能造成掉油.而雷同的问题也消失于重力回油体系,因为冬气象温较低,相对的液管温度也较低,尤其在低负荷的情形下,液管束冷剂流量也响应减小,此时回油中的液态制冷剂可能无法完整蒸发而被吸入紧缩机,使得紧缩机排气过热度降低,也轻易掉油.可运用旁通冷却水的办法保持必定的冷凝压力,从而战胜上述艰苦.采取引射器回油的冷水机组,除了在其动力源管路中设置电磁阀外,也可设一角阀,经由过程掌握一次流流量调节所需的回油量.而在蒸发器的取油管路上,可设置一湿润过滤器防止蒸发器中可能消失的焊渣.铁锈随回油进入紧缩机内部对紧缩机造成破坏,另需设置视液镜以便不雅察回油状况.引射器回油的动力源不单可用紧缩机高压排气,并且可用冷凝器底部的高压液态制冷剂或一次油分底部的高压润滑油,甚至还可用吸气作为引射动力源,具体接收方法与图4稍有不合,见图5.它是利以吸气为动力源的引射器回油示意图用蒸发器回气主管中内置的一个相似喷嘴的渐缩渐扩管实现的.当高速的蒸发器回气流经该渐缩渐扩管时,因为其流畅截面积缩小,因而速度晋升,此时回气部分静压转化为动压,静压降低,乃至在喉部(渐缩渐扩管最窄处)产生一个比蒸发器内部压力更低的压力,因为回油取自蒸发器筒体内部,此时便有足够的压差将油-制冷剂混杂物自蒸发器抽吸回来,然后混杂物经由喉部与一次流混杂后在渐扩管内减速,静压升高,至渐缩渐扩管出口时压力升至蒸发压力,因流淌摩擦阻力和引射流体的影响,此混杂流体的速度有所降低,但已足够将管内的混杂物带到回气主管中,最后回到紧缩机.但假如回油完满是从蒸发器内引出,回油中的液态制冷剂生怕就更轻易导致液紧缩了.不过这种办法因防止了高压抑冷剂的损掉,因而可有效地进步冷水机组效力,也不掉为一种比较新鲜的运用.直接回油直接回油,顾名思义,不像前述2种方法那样有驱动力,而是使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泡沫直接经由过程一些处理后吸入紧缩机.因为紧缩机一旦吸入过多泡沫将造成液紧缩,是以回油量的掌握尤其重要.这种作法国内已有厂家测验测验过,国外也有厂家采取此办法.因为这种办法较上述2种办法简略,并且对机组的才能影响较少,是以也是一种比较有前程的回油计划.其体系示意图见图6,图6中有部分阀没有注明具体名称,也是因为这些阀有多种搭配方法.采取直接回油法的冷水机组体系示意图根本上,与它合营的制冷剂流量掌握方法有撙节孔板以及混杂式撙节等方法,但不管如何,制冷剂的充注量及机组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相对地位都是比较重要的.以混杂式撙节为例,即在撙节孔板之外再加一只电子膨胀阀,它直接检测紧缩机的排气温度,当紧缩机吸入过多液态制冷剂时,其排气温度会降低,此时即为液位太高,制冷剂供过于求.若排气温度高,则液位降低,应使蒸发器的供液量增长.这就是在撙节孔板之外再加一套监控体系,更增长直接回油体系的靠得住性.前2种办法都消失糟蹋本该用于制冷的液态制冷剂的问题,引射回油还要消费高压抑冷剂的能量,假如用直接回油法,则上述损掉都不会产生,可把紧缩机的排气完整用于制冷,若再辅之以中央补气口以及优越的换热器设计,机组的机能可有较大的进步.直接回油的一大症结点就是要把过大的液滴隔分开,这须要对蒸发器包含挡液板在内的内部构造设计进行优化,在此不具体评论辩论.干式蒸发器喷液地位喷液地位在吸进口喷液地位在中央视液镜带经济器的风冷热泵机组。

蒸发器的确定

蒸发器的确定

蒸发器的确定1.蒸发器的结构形式1.1蒸发器的分类蒸发器在制冷系统中是产生冷效应的低压换热器,它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对外输出冷量。

根据被冷却介质的不同,蒸发器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冷却液体载冷剂或液体工艺产品的蒸发器;另外一种是冷却空气或者其他气体的蒸发器。

按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充满程度及蒸发情况可分为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

干式和在再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内进行沸腾换热,而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在管间的大空间沸腾。

1.2常用蒸发器1.2.1满液式蒸发器在这类蒸发器中,壳体与管子间都充满制冷剂液体,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型式有立式列管式、立式螺管式、卧式壳管式等。

满液式卧式蒸发器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由于充满了液态制冷剂,受热沸腾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直接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使传热面与液体制冷剂充分接触,传热系数K值较高。

1.2.2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管内一次完全汽化的蒸发器,主要有用于冷却液体的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和板式换热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1.2.2.1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用于对液体的冷却,按管组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直列式和U 型管式两种,直列式是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沸腾,载冷剂在管外流动。

制冷剂从一端进入,经过一次或多次往返汽化后,产生蒸汽从另一端出去。

U型管干式蒸发器的壳体、折流板以及载冷剂在壳测的流动方式与直管式干式蒸发器向东,两种的不同之处在与U型管式室友许多不同弯曲的U型管组成。

1.2.2.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是近几十年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型高效、紧凑的换热器,他由一系列相互平行、具有波纹表面的薄金属板相叠而成。

1.2.2.3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广泛用于冰箱、冷藏柜、空调器及冷藏库中。

此类蒸发器多做成蛇形管式,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沸腾,空气在管外流过而冷却。

1.2.3再循环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中制冷剂需经过几次循环才能完全汽化。

由蒸发管出来的两相混合物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蒸气被吸入压缩机内,液体再次进入蒸发管中沸腾。

蒸发器的分类及特点

蒸发器的分类及特点

蒸发器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不同的分离原理,蒸发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管式蒸发器:通过管道或管束,在外部加入蒸汽或加热介质,在管内进行蒸发。

2. 散热器蒸发器:将液体或溶液喷雾成细小的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加速蒸发,使得物料在短时间内完成蒸发。

3. 滑板式蒸发器:在滑板上铺置物料,在加热后,通过刮板将物料从滑板上刮下,刮下来的物料为干粉,蒸发液体或浸润在固体上的溶液蒸发后,物料在滑板上继续堆积。

4. 卧式蒸发器:在平面上放置物料,在是否贴附于表面的情况下,物料受加热而蒸发。

5. 多效蒸发器:是一种多段式的蒸发器,通过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蒸发器串联,利用不同温度下的输出作为下一级输入,蒸发效率大幅提高。

不同类型的蒸发器有各自的特点:
1. 管式蒸发器:结构简单,容易清洗,能够适应高承受压力的场合。

2. 散热器蒸发器:温度控制容易,整体设备体积小,可有效节省空间并提高设备效率,但要求物料颗粒不宜过大,流体粘性
不宜过高。

3. 滑板式蒸发器:干燥速度快,对于一些难以形成稳定颗粒的物料有较好的干燥效果,但是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

4. 卧式蒸发器:设备布置方便,可以处理大批量物料,但是物料质量容易受到环境、气流等因素的影响。

5. 多效蒸发器:连续蒸发效率高,产品受污染较低,但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体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体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 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李进杨回油的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语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区别之欧阳语创编

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满液式壳管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

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其缺点是: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②制冷剂充灌量大;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壳管式即非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

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

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

其优点是: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但使用这种蒸发器必须注意:①制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

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一种螺旋式油分离器在满液式螺杆冷水机组中的应用研究-李进杨回油的原因由于润滑油沸点远高于制冷剂的,所以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后不会同制冷剂一起蒸发,此时若不采取适当措施,润滑油势必在蒸发器中越积越多,一方面在换热器的壁面上形成一层油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传热效果和制冷效率;另一方面压缩机缺油,这对机组的安全高效运行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有合适的技术措施和控制程序处理润滑油,否则不能保证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机组的安全运行也会成问题。

油分离器当螺杆式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体和油的混合物进入油分离器时,由于油分离器容积大,气体的流速突降,加上气体的流动方向改变,依靠惯性作用使油分离沉降下来,大量的油聚集在分离器底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液式卧式蒸发器的构造和特点
山万合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sdwhzl

卧式壳管蒸发器(满液式)它的构造与卧 式壳管式冷凝器类似(图5--20),卧式外壳 的两端设有管板,管板间焊接数根带有肋 片的铜管,管板端部有隔板,将管束间隔 成几个管道回程,使管内的介质通过不断 改变流动方向而增加与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满液式蒸发器中,冷媒(水)从外壳一端 头流进通过管束回程再从该端部流出,即 水在管内流动。低压液态制冷剂则从外壳 的下半部进入,充满管束外的空间,不断 地从水中吸收热量而蒸发,制冷剂汽化的 同时形成大量气泡。为了避免未汽化的制 冷剂被带出蒸发器,一般充液量为筒径的 55%~65%为宜(采用氟利昂制冷剂时)。吸 热后成为气态的低压制冷剂经筒体的上部 流出,再进入压缩机内。

因传热表面(管束)基本上是与液态制冷 剂接触甲故称为满液式蒸发器。 • 而制冷剂在蒸发时吸收了管内水的热量, 使水被冷却降温,被冷却后的水在空调系 统中称为“冷冻水”。

空调冷冻水被循环水泵送入空调系统中, 放出冷量温度升高后,再被送入蒸发器内 进行再冷却,构成了冷冻水循环系统。 • 满液式蒸发器因在筒体内充满制冷剂, 因此充入量大,这对易溶于润滑油的R12等 制冷剂很难将被带进来的润滑油返回压缩 机内。当长期运行后,筒体内会积存较多 的制冷剂与润滑油溶液,影响制冷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