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

合集下载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 4运输量(吨)16 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较好,提出的问题较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 :16;4 :32;16 :2;32 :4;16 :32;2 :4;32 :16;4 :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

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选自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例尺、图形放大缩小等。
3.能够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四个数是否能组成比例,以及如何进行比例的转化和化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尺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例的化简与求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超市打折、地图比例尺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实际长度并按照比例尺绘制在纸上,演示比例的基本原理。
4.理解比例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从数据中发现规律,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一张地图上的比例尺为1:100000,这意味着地图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0厘米。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思维导图、知识总结、总复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思维导图、知识总结、总复习

用字母表示:
正比例和反比例
图像的特点
一条从(0,0)出发的无限延长的射线
反比例
意义:两个数量的乘积一定,一个数变大,另一个数变小 字母表示:xy=k(k一定)
正方比例图像的异同点
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找变量、看定量、判断
比例的应用
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分类
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 两端的叫外项,中间的叫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
意义: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一个数变大,另一个数也变大
正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计算方法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画平面图
1、先确定比例尺 2、再根据方向和图上距离画出位置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特点: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大小不同 画图时,最后画斜边。
先根据数量关系判断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比例
检查和写答语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课件

3:8 = 15:40 3:15 = 8:40 • :8 = 15:3 40:15 = 8:3
:8 3 = 40:15 8:40 = 3:15 15:3 = 40:8 15:40 = 8:3
(2)2.5×0.4 = 0.5 ×2
第三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在括号(kuòhào)里填上适当的数:
5
()
1、 ( ) = 8
2 ∶3 = 4 ∶6
6 ∶4 = 3 ∶2
2 ∶4 = 3 ∶6
6 ∶3 = 4 ∶2
4 ∶2 = 6 ∶3
3 ∶6 = 2 ∶4
4 ∶6 = 2 ∶3
3 ∶2 = 6 ∶4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判断下列(xiàliè)各组比能否组成比例:
⑴ 6 :12 和 4 8:
()
⑵ 24:8 和 0.6:2
2
40cm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fāxiàn)了什么?
= 2.4︰1.6
60︰40

= 2 . 4
60
1 .6
40
表示两个(liǎnɡ ɡè)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 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bǐlì), 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 比例中的任何(rènhé)三项,就可以求 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bǐlì)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例1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320m。北京的“世界(shìjiè)
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的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比例的理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发现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和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房屋建筑中的比例、服装设计中的比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比例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个性质是如何得出的?它有什么意义?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如:已知比例 3:4=5:x,求 x 的值。

通过操练,让学生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优秀10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说什么是比例?2、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3:518:30(2)0.4:0.21.8:0.9(3)2:89:27提问: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二)探究新知1、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单位:厘米)(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吗?3:62:4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吗?2:43:6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吗?3:26:4每个三角形高和底的比相等吗?2:34:62、(1)学生自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就是比例的各个部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门自学课本第43页。

(2)学生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3:6=2:4外项内项内项外项(2)学生交流:你能说出其他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是多少吗?(3)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并说一说各比例外项和内项在哪里?(4)比较: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3、(1)要求:观察黑板上的四个比例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要求: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3∶6=2∶4为例,指名来说明。

内项积是:62=12外项积是:34=1262=344、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6、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5篇《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六年级下《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下《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大门。

那什么是比例呢?简单来说,比例就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如,2 : 3 = 4 : 6,这就是一个比例。

在这个比例中,2 和 6 被称为比例的外项,3 和 4 被称为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我们还是以 2 : 3 = 4 : 6 这个比例为例,2×6 = 12,3×4 = 12,你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呀?那这个性质有什么用呢?用处可大啦!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如说,我们有两个比,3 : 4 和 6 : 8,我们想要知道它们能不能组成比例,就可以计算一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3×8 = 24,4×6 = 24,因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 3 : 4 和 6 : 8 能组成比例。

再比如,我们已知一个比例的三个项,比如 2 : 3 = 4 :(),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出括号里的数。

因为 2×()= 3×4,所以括号里的数应该是 3×4÷2 = 6。

除了这些,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帮助我们解比例。

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比例 5 : x = 3 : 9,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得到 3x = 5×9,然后解这个方程,3x = 45,x =15。

在实际生活中,比例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在绘制地图的时候,地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就构成了一个比例。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来计算实际距离或者地图上的距离。

又比如,在调配溶液的时候,如果知道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以及其中一种物质的量,就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另一种物质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篇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3、导入课题: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12:18(2)(3)1、8:0、09(1)让学生试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说说你对比的理解?怎样求比值?你还记得除法有什么性质?分数又有什么性质吗?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一下在比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2、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民主导学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温馨提示:自学书上50页的内容,可以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也可以根据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口算: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8:1460:404/9:2/32.4:1.60.2:2.512/25:4/5
想一想: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你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比例介绍: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内项?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内项在什么位置?举例说明。
预设三:计算 = 的算式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也相等。
通过计算发现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这个规律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师板书,学生齐读一遍)
4、教师强调:
(1)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比值是否相等。二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内项之积是否等于两外项之积。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通过计算外项积和内项积是否相等来进行验证。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1)如果0.8:1.2=4:6,那么( )×( )=( )×( )
(2)如果 ,那么( )×( )=( )×( )
(3)如果4×5=2×10,那么4:( )=( ):( ), =
(4)如4a=5b,则, = =
3、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揭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自学课本41页):
(1)比较比例的两个外项积与两个内项积,你发现了什么?举例验证。
(2)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例题(2)中的分子和分母怎样相乘,所得的积又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2)给你3个数,即3、4、6,你能再找一个数让他们组成比例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比例一、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可以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 :d,那么ad=bc o3.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也可以解比例。

三、解比例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外项之积与内项之积相等的等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提示: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读法相同。

2.4:1.6=60:40't内项J t例如:----外项——12.4X40=1.6X60提示:如果4个不同的数能组成比例,那么这4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

提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是解比例唯一的方法,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或其他方法解比例。

总结: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最后作出判断。

四、正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A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乙以oX3.正比例的图象:如果把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中相对应的数都看作是一个数对,在方格纸上把写这些数对相对应的点连起来,形成一条射线:反之,该射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的就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一组具体值。

五、反比例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完成第41页例1及课堂活动,完成第43页练习八中的第4、5、6、7题。

二、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为后面学习解比例,正、反比例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成比例。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教学流程一、基本训练 导入新课1.基本训练 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都有哪些了 解。

生: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基本性质( 你能说说比的基本性质吗)、求比值(怎样求比值)、化简比.....2出示(1)2.8:7 1.2:3 (2)53159 师:这是什么?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师:根据什么判断他们能组成比例?(预设)生:它们的比值相等师:关于比例我们有很多知识要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说教材
比、除法和分数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
比 例 的 项
外内 项项 积积
分 数 形 式
比 例 基 本 性 质
解 决 问 题
说学生
比的知识
理解问题、归纳总结 算术的思考方式
自主探索
说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 例;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地组
1、把 4.5,7.5, 1 , 1 和四个数组成比例,其中内项的积是(

A.33.75 B.2.2253
C.1.35
D.4.65
2、明辨是非
(1)因为5a=6b,所以a:b=6:5.
()
(2)在比例中,“:”左边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右边两个数的乘积.
()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组长
李响 付晓娜 胥日发 胡悦
武丛 王璐萍 贾舒然
组员
侯志臣 周星月 吕奇鹏 佟曦辉 王 书 李星辰 姜 楠王 硕
李思朦 刘可鑫 李思博 尹雁超 郑文巧 刘倬蓉 刘博闻 李 彤
郭亚楠 李 岩 王 淇姜珊
许强崔 昊 霍天赐 张云鹏
潘晓刚 冯天阳 尹燕楠 陈 宇
时间
互助情况



的设
基 本 性
计 亮
质点
突破难点
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 的欲望,根据后进生理解知识慢的情况,我想在介绍了比 例中各部分的名称后,可以再举一些比例,让学生说说每 个比例中的外项、内项分别是哪些数. 因为是刚认识比例 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一般会与以前学习的比的前项与后 项发生混淆,而一旦混淆会影响后一部分的学习. 所以这 里可以适当放慢节奏. 另外在习题的训练过程中,将教材 中的习题重新设置补充,分层次由易变难.

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一、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是用来表示两个比(也就是两个分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两个比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比是成比例的。

比例通常用冒号表示,例如A:B = C:D,读作“A与B的比例等于C与D的比例”。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 反比例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D = BC。

2. 合比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B + C/D = 1。

3. 分比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C = B/D。

4. 合分比性质:如果A:B = C:D,那么(A+C)/B = D/B。

三、比例的应用1. 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通过比例可以解决相似图形的问题,如相似三角形、相似多边形等。

2. 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的关系等。

四、比例的计算1. 直接计算:根据比例的定义,直接计算两个比是否相等。

2. 交叉相乘验证:如果A:B = C:D,可以通过验证AD是否等于BC来判断比例是否成立。

3. 比例的简化:通过找到比例项的公因数,消除它们,使比例达到最简形式。

五、比例线段1. 定义:如果线段AB与线段CD成比例,记作AB∥CD,那么AB与CD 平行且长度之比是常数。

2. 计算:通过测量线段AB和CD的长度,计算出它们的比例系数。

六、比例的应用题1. 直接比例问题:解决与比例直接相关的问题,如“小明的身高与他的影子长度成正比”。

2. 间接比例问题:解决比例关系不明显的问题,需要先确定比例关系,再进行计算。

七、比例的图形表示1. 绘制比例线段:通过直尺和比例尺,可以在图纸上绘制出按比例缩放的图形。

2. 绘制相似图形:利用比例关系,可以绘制出与给定图形相似的图形。

八、比例的练习题1. 计算比例:如果A:B = 2:3,C:D = 4:6,判断A与C的比例是否等于B与D的比例。

2. 比例应用:如果小明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行走,他走了2小时,那么他走了多少公里?3. 比例线段:一条线段长12厘米,另一条线段的比例系数是1:3,求第二条线段的长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比例的基本性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比例的基本性质》
2.4和40是外项, 1.6和60是内项。
3 = 9 3和15是外项,5和9是内项。 5 15
探索新知
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4∶5=8∶10 (2)2.4∶1.6=60∶40 (3) 3 = 9 5 15
外项积 4×10=40 2.4×40=96
3×15=45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用字 母表示就是:如果 a∶b=c∶d(b、d均不为0), 那么ad=bc。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教材P39 做一做】
(1)6∶3和8∶5 (2)0.2∶2.5和4∶50
6×5=30
0.2×50=10
3×8=24
2.5×4=10
不能组成比例
内项是 5 ,则另一个内项是( 3 )。 3
2.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1,那么两
个内项互为倒数。 ( √)
(2)如果
x 4
y 3
,那么
4x
3y。
(×)
(3)因为 A 5 B(A和B都不为0),所以
A∶B=7∶5。 7 ( × )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 个比能组成比例,并把比例写出来。
(1)6∶10和10∶15 (2)1∶1 和6∶8
86 (3)2∶20和0.6∶30
5
(1)615 90 1010 100 不能组成比例
(2)1 8 1 1 6 1 能组成比例 1∶1 =6∶8
8
6
86
(3)2 30 12 20 0.6 12 能组成比例 5
2∶20 0.6∶3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34。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体会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的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

2、原型: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3、探究的问题:(1)如果给出比例的两个外项,能否知道比例的两个内项?答案唯一吗?
(2)观察写出的比例,有什么发现?
(3)如果写成分数形式,该如何相乘?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4组比,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1.6=60:40)
(二)探究与解决: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2.4:1.6=60:40
比的各部分都有名称,前项和后项,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教师介绍:在2.4:1.6=60:40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4、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60”叫做比例的内项。

(2)让学生试着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课件出示两组比例,指名让生说一说。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比例:24:()=():4
猜一猜,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
学生猜想:12和8、6和16、2和48……(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还有不同答案吗?你能举出不是整数的例子吗?答案多不多?能不能说完?
(3)观察这几组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内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认为举例验证一下。

怎么举例验证呢?
(4)小组活动: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

由小组成员写出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5)通过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课件出示3:8=9:4,为什么内项积不等于外项积?
学生回答:这不是比例。

教师提示:看来,内项积是否等于外项积,是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7)教师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3、分数形式如何相乘?
(1)比例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让学生写几个比例。

(2)让学生指出分数形式书写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让学生求出内项积和外项积。

(4)是如何相乘的?
学生回答:交叉相乘。

(三)训练与应用
1、34页“做一做”,让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判断。

2、练习六4题,让学生明确是晴天和阴天的天数之比,先写成比例的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也可以求出比值进行判断,让学生比较两种方法哪种简便,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评。

(四)小结与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这节课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