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

合集下载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有何特色方法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有何特色方法

中医眼科如何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有何特色方法在当今社会,儿童视力问题日益凸显,近视、远视、散光等视力问题给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中医眼科在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优势。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精血上注于目,方能视物清晰。

因此,儿童视力发育不良往往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有关。

中医眼科调理儿童视力发育的特色方法之一是中药调理。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肾不足的儿童,可能会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以滋补肝肾、明目;对于气血亏虚的儿童,则可能选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养目。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按摩也是中医眼科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和疲劳。

家长可以在孩子睡前,用手指轻轻按摩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摩 1-2 分钟,力度适中,以孩子感到舒适为宜。

除了穴位按摩,眼保健操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按摩原理编制而成,通过对眼部周围穴位的按摩,能够改善眼部的气血流通,调节眼肌的功能。

学校和家长应督促孩子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

针灸在调理儿童视力发育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由于儿童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且针灸需要专业的操作,所以在儿童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但对于一些较为顽固的视力问题,经过专业医生评估后,针灸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吃一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有助于儿童视力的发育。

例如,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 A,对眼睛的视网膜发育有益;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的细胞;猪肝富含维生素 A 和铁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改善眼部的营养状况。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实用版)
目录
1.眼科疾病的概念与范围
2.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特点
3.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介绍
4.中医眼科疾病的防治方法
正文
一、眼科疾病的概念与范围
眼科疾病是指影响眼睛和视觉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眼部组织结构疾病、功能性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

眼科疾病范围广泛,涉及到眼表、结膜、角膜、巩膜、眼底等多个部位。

二、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特点
中医眼科疾病的命名具有较强的表象性和形象性,通常以疾病的症状、部位、形态等作为疾病名称。

如“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像飞蚊一样;“迎风流泪”是指在风吹的情况下,眼泪不自主地流淌。

三、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介绍
1.飞蚊症: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如飞蚊一样,尤其在明亮背景下更加明显。

2.迎风流泪:在风吹的情况下,眼泪不自主地流淌。

3.目赤肿痛:眼睛红肿、疼痛,甚至影响到视力。

4.胬肉攀睛:眼结膜上生长出肉样突起,影响视力。

5.青光眼:眼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逐渐缩小,甚至失明。

6.白内障:眼内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用眼卫生。

2.治疗:中医治疗眼科疾病主要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

根据病因病机,采用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滋阴养肝等方法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具有较强的表象性和形象性,通过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对眼科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引言眼科疾病是指与眼睛相关的各种病症,如近视、远视、散光、弱视、眼睑炎等。

传统中医在眼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擅长运用中药、针灸和推拿等疗法,以改善眼睛的功能和缓解眼部不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

近视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针对近视患者,中医推荐使用如下中药:•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近视引起的眼部疲劳和充血。

•眉豆:可用来制作眉豆粥,具有明目、滋润眼睛的作用。

•玫瑰花:具有活血化淤、舒经止痛的特性,可用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近视引起的眼睛酸涩疼痛。

方案二: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改善近视患者的视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睛明穴:位于眼球外侧眼角与眼外侧尾的交点,通过针灸刺激可以增强视力,减轻近视的程度。

•支离穴:位于眼睑下方,针灸该穴位可以缓解眼疲劳和眼压,改善近视。

方案三: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眼部锻炼方式,适用于近视患者。

以下为一组常用的眼保健操:1.闭目保眼操:闭上眼睛,用掌心轻轻按压眼窝,做着闭目养神的动作,可以缓解眼部疲劳。

2.轻揉太阳穴:用双手的食指、无名指轻轻按摩太阳穴,有助于舒缓眼部不适。

3.远近视眼操:目视远处,再突然转向看近处的物体,重复几次,可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

散光防治方案方案一:中药治疗散光是指眼球屈光不正,导致近距离视觉模糊的疾病。

中医建议使用以下中药进行治疗:•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散光引起的视觉模糊。

•独活: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特性,可用于调理散光患者的眼部循环,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

方案二:针灸疗法以下是几个常用的针灸穴位,用于治疗散光:•四白穴:位于眉毛外侧眼角与脑门发际交点,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散光患者视力。

•眼窝穴:位于眼眶下缘的凹陷处,针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眼睛的阴阳气血,缓解散光引起的眼睛干涩不适。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

中医眼科如何诊断和治疗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底出血有着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

其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阴虚火旺、肝郁气滞、血热妄行、瘀血内阻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医生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眼部外观,包括眼白是否充血、瞳孔大小及形态、眼底的色泽和血管形态等。

同时,也会留意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整体表现。

闻诊则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身体状况。

问诊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出血的时间、伴随的症状(如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是否有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等全身症状,以及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情志状态等。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等,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情况。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更准确地了解眼底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阴虚火旺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常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上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加减,其中知母、黄柏滋阴降火,熟地、山茱萸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止血。

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生气或抑郁,伴有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以疏肝理气、化瘀止血为法,常用的方剂如丹栀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当归、桃仁活血化瘀。

血热妄行型的眼底出血,患者多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表现。

治疗则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清热凉血,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止血。

瘀血内阻型的患者,眼底出血日久不吸收,或有血块形成,常伴有眼部刺痛、舌暗有瘀斑等症状。

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常用的方剂如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

中医眼科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眼科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眼科医师执业范围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医眼科医师的执业范围。

你想想看,眼睛可是咱心灵的窗户啊,那中医眼科医师就是守护这窗户的神奇卫士!中医眼科医师能做的事儿那可多了去了。

他们就像眼睛的超级英雄,用各种奇妙的办法来保护和修复我们的眼睛。

比如说,他们能通过望闻问切,就像侦探一样,从细微之处发现眼睛的问题。

你说神奇不神奇?当我们眼睛觉得不舒服了,发干、发涩或者看东西模糊,中医眼科医师就会出手啦!他们会用中药来调理,那些草药就像是给眼睛的营养餐,让眼睛重新焕发活力。

这就好比给汽车加油,让它能跑得更顺畅。

他们还会用针灸呢!小小的银针扎在穴位上,就能起到大大的作用。

这就好像是给眼睛的电路重新接了一下线,让一切都恢复正常啦。

你说这针灸是不是很神奇?就像变魔术一样!而且哦,中医眼科医师还会教我们一些护眼的小妙招呢!比如怎么正确地用眼,什么时候该休息一下,做做眼保健操啥的。

这就像给我们的眼睛上了一道保险,让我们能更好地爱护自己的眼睛。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中医眼科医师,那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可咋办呀?难道就只能干着急吗?那可不行!所以说,中医眼科医师的存在真的太重要啦!他们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我们的眼睛照亮前行的路。

你说,我们能不感谢这些中医眼科医师吗?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我们的眼睛保驾护航,让我们能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他们的付出吗?我们可不能把他们的努力当作理所当然呀!总之,中医眼科医师的执业范围那是相当广泛和重要的。

他们是我们眼睛的守护者,是我们健康的捍卫者。

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可爱的中医眼科医师点赞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和应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以及病因病机学说等。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医眼科学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等综合疗法来调理眼部健康。

一、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1.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将宇宙万事万物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

在眼科学中,五行学说被运用于研究眼部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例如,在中医眼科学中,视力模糊可能与肝气不舒有关,故可以通过调理肝气来改善视力。

2.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脏腑器官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经络可以诊断眼部疾病。

例如,中医眼科学中常用的“足三里”穴位,是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位之一,通过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改善眼部问题。

3.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理论体系,它通过观察眼部来诊断全身疾病。

中医眼科学中常用的“十窗清静法”就是一种通过观察眼部状况来判断全身健康的方法,包括眼神、眼球、结膜、晶状体等多个方面的观察。

4. 病因病机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变化的机制。

在中医眼科学中,通过研究病因病机可以确定疾病的治疗方法。

例如,干眼症可能与肝阴虚有关,治疗时可以通过滋阴清热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二、中医眼科学的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学非常重视中药的应用,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来改善眼部问题。

例如,白内障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延缓其进展;结膜炎可以使用中药眼药水来舒缓炎症。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疗法,它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中医眼科学中,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眼部健康。

例如,通过针灸可以改善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问题。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又一疗法,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经络来改善眼部循环。

中医眼科医案大全

中医眼科医案大全

中医眼科医案介绍
中医眼科医案涉及多种眼病及其治疗方法,以下列举一些典型的医案以供参考:
医案一:
患者因“急性结膜炎”后未能及时休息并熬夜著述,导致眼涩痛、畏光,伴有咽干口燥。

经检查,发现双眼结膜微充血,角膜透明,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诊断为暴风客热,治以清热泻火,祛风散邪。

处方为茅根、益母草、仙鹤草、茜草根、槐实、三七、血竭等药材,水煎后服用。

复诊时,患者视力有所提升,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

继续服药后,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

医案二:
患者为58岁男性,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01。

左眼黄斑有团状出血斑,色暗红,伴有斑块状灰白色的机化物,乳头下方有密集的点片状灰白色渗出物。

诊断为眼底出血。

处方为淮山药、茯苓、丹皮、女贞子、桑椹子、生地黄、焦山楂、麦冬、茜草根等药材,水煎后服用。

复诊时,患者视力有所提升,眼底出血完全吸收。

这些医案展示了中医眼科在治疗不同眼病时的思路和方法,包括清热泻火、祛风散邪、止血化瘀等。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灵活调整处方和用药剂量。

同时,中医眼科也强调预防和调护的重要性,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眼、饮食调养等,以维护眼部健康。

请注意,以上医案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眼部不适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中医眼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针对眼部疾病开展中医诊断和治疗,其技术操作需要严格遵循规范和要求,才能确保诊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中医眼科技术操作规范,以供参考和借鉴。

二、技术操作规范1. 眼外形检查:先让患者闭上眼睛,检查两只眼睛是否一致,眼裂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有大小不一的瘤块,白睛是否出现糜烂,若出现可用目镜具体观察大小及形状;眼球上端及下端的是否有结膜颜色改变,若有必须给予详细记录。

2. 视觉功能检查:使用暗室或者半暗的室内,要求患者面向视力检查表,并用挡住一个眼睛的方法练习读字,然后换另一个眼眼测验,另一只眼要完全覆盖住。

注意检查距离和大小,尽力确认读取字母和数量。

3. 眼底检查:执行条件是必须使用目镜,小孔光源;首先让患者低头俯卧平板床,将音量调至室内安静,然后用不同放大的目镜观察视盘及黄斑区的颜色、状况是否正常,先检查一只眼,然后再检查另一只眼,最后将两只眼视力进行比对,得出检查结论。

4. 色觉检查:这项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红绿色盲和蓝黄色盲。

如果没有特别的测试设备,测试点可以使用数码显示屏幕。

测试流程如下:显示一些颜色混合的图形,将其隐藏部分突出,要求患者尝试将其识别并点击特定区域。

5. 角膜曲率测量:通过使用角膜曲率测量仪,描出角膜的曲率,观察是否过于弯曲或平坦,这些情况可导致近视或远视。

测试过程如下:先将麻醉药润湿眼球,距离仪器3mm放置一根眼睛测量棒,让患者保持注视,等待仪器发送声音,测试完成后记录测试结果。

6. 角膜厚度测量:使用超声波技术测量角膜厚度,可以发现青光眼和近视等等眼科疾病。

测试流程如下:涂上眼药水,然后将探头轻轻触碰到角膜,记录下数据。

7. 眼压测量:眼压测量通常是使用医用眼压计设备,测量眼压。

因为青光眼会导致眼压增加,因此这项测试非常重要。

测试方法如下:首先涂上眼药水麻醉眼眶,在眼睛表面放上药棉,然后由医生在药棉上施加一定的压力,检测测试结果。

中医眼科教案ppt课件

中医眼科教案ppt课件

第七章 眼科治疗概要 第一节 眼科常用内治法 一、祛风清热法 二、泻火解毒法 三、利水祛湿法 四、理血法:止血法、活血化瘀法 五、疏肝理气法 六、补益法:补益气血法、补益肝肾法 七、退翳明目法
第二节 眼科常用外治法
第八章 胞睑疾病 第一节 针眼(西:麦粒肿) 〖病因〗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多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 肿。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1、胞睑局部痒肿疼痛 2、胞睑扪及麦粒样硬结,压痛拒按。 〖治疗〗1、初期局部热敷,点眼药。 2、脓形成后,切开排脓。 3、局部、全身应用抗菌素。 〖辨证论治〗
三、眦部睑缘炎
〖病因〗是一种主要侵犯外眦部睑缘的慢性炎症。多由莫 阿氏双杆菌感染所致,或与核黄素缺乏有关。 〖临床表现〗 〖治疗〗滴0.5%的硫酸锌溶液,口服复合维生素 B2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诊断依据〗1、患眼睑弦刺痒灼痛。
2、眦部睑缘红赤,睫毛根部有鳞屑或溃疡。
第四节 上胞下垂(西:上睑下垂) 一、先天性上睑下垂 〖病因〗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常 因提上睑肌本身或支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动眼 神经上支发育不良所致。多为双侧。 〖临床表现〗 〖治疗〗手术矫治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二)中层 葡萄膜 从前至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
络膜。 1、虹膜:棕色、兰色、灰色,呈环圆形,中央 有2.5-4mm的圆孔,称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 开大肌可调节瞳孔大小。虹膜将眼球前部腔隙分 为前房、后房。
2、睫状体:宽约6-7mm的环带组织,深褐色,前 1/3有睫状突,产生房水。后2/3称扁平部,与脉 络膜相连处称锯齿缘。 睫状体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睫状肌的舒缩对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眼球突出,这一症状在眼科中较为常见,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暗示着身体内部的健康问题。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球突出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眼球突出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密切相关。

从脏腑角度来看,肝开窍于目,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都可能导致目窍失养,从而引发眼球突出。

肾主水,肾阴不足时,虚火上炎,也可能影响眼部。

此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目失所养。

在经络方面,眼部经络众多,如肝经、心经、肾经等都与眼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这些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瘀滞时,就可能导致眼球突出。

中医诊治眼球突出,首先会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眼部形态、色泽,以及整体的面色、神态等。

比如,眼球突出明显,伴有目赤肿痛,可能是肝经实火;若眼球突出但色泽较淡,患者精神疲惫,可能是气血不足。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以判断其正气盛衰。

问诊则会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诱因、伴随症状,以及饮食、睡眠、二便等情况。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通过触摸眼部及周边,感受其温度、硬度等,结合脉象,综合判断病情。

在辨证论治方面,常见的证型有肝郁气滞型、肝火上炎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型等。

肝郁气滞型眼球突出,患者多有情志不舒的表现,如胸胁胀满、郁闷不乐。

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方剂如逍遥散加减。

肝火上炎型,表现为眼球突出,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治法为清肝泻火,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肝肾阴虚型,往往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症状。

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气血两虚型,患者常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失眠等。

治疗需益气养血,归脾汤是常用的方剂。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眼科还有许多外治法。

针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针刺眼部周围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等,以及远端的穴位如太冲、足三里、三阴交等,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眼球突出的症状。

推拿按摩也是常用的方法,轻柔地按摩眼部周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肌肉的紧张。

中医眼科如何治疗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中医眼科如何治疗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中医眼科如何治疗视力模糊和眼疲劳在现代生活中,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过度用眼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视力模糊和眼疲劳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常见问题。

中医眼科在治疗这些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且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

中医认为,眼睛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眼睛明亮有神;肾主藏精,肾精充足能滋养双目;而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为眼睛提供营养。

当这些脏腑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眼疲劳。

首先,中药调理是中医眼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视力模糊和眼疲劳,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导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可能会使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其中枸杞、菊花、熟地、山药等药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作用。

如果是气血不足引起的,常用归脾汤来益气养血,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

针灸治疗在中医眼科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眼周的穴位,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等,可以疏通眼部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眼疲劳和提高视力。

此外,还会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配合针刺身体其他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以调理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用手指轻轻按摩眼周的穴位,每次数分钟,每天多次,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放松眼部肌肉,减轻眼疲劳。

同时,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风池等,有助于改善头部的气血供应,对眼睛也有间接的滋养作用。

除了上述直接针对眼部的治疗方法,中医还注重整体的调理。

比如,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

在饮食方面,多吃一些养肝明目的食物,如枸杞、菊花、猪肝、胡萝卜等。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让眼睛休息一下,眺望远方或者闭目养神。

中药熏蒸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将具有明目作用的中药,如菊花、薄荷、桑叶等煮水,利用其蒸汽熏蒸眼部,可以湿润眼睛,缓解干涩和疲劳。

中医还强调情志对眼睛的影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不良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眼睛的健康。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摘要:1.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概述2.中医眼科疾病的分类3.常见中医眼科疾病及其症状4.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5.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正文: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概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眼部疾病的命名。

中医眼科疾病繁多,涵盖了眼表、眼内、眼附属器等各个部位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眼部疾病通常与脏腑功能失调、经络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眼科疾病的病名不仅反映了疾病的临床表现,还体现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

中医眼科疾病的分类中医眼科疾病可以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1.外感性疾病:如风邪、湿邪、热邪等引起的眼病。

2.内伤性疾病: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导致的眼病。

3.眼附属器疾病:如眼睑、结膜、泪器等部位的疾病。

4.眼底疾病:如视网膜、黄斑、视神经等部位的疾病。

常见中医眼科疾病及其症状1.近视: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易疲劳,眼胀,头痛。

2.远视:看近处物体模糊不清,眼酸,眼痛,眼干。

3.老花眼:近距离阅读困难,眼睛疲劳,流泪。

4.结膜炎: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异物感。

5.角膜炎: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6.虹膜睫状体炎: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瞳孔缩小。

7.白内障: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眩光,色觉异常。

8.青光眼: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缩小。

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制定。

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2.注意眼部卫生,避免脏手揉眼。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4.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5.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

综上所述,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丰富多样,涵盖了眼部各个部位的疾病。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

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中医眼科重点总结:一、眼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1·眼科疾病的中医辨证1·1 眼部疼痛的辨证1·2 红眼疾病的辨证1·3 高度近视的辨证1·4 视疲劳的辨证1·5 外伤性眼病的辨证1·6 眼底病变的辨证1·7 黄斑病变的辨证2·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药外敷治疗2·2 中药口服治疗2·3 穴位疗法2·4 中医保健调理二、常见眼科疾病及其中医治疗方法1·红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1 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2 铜绿假单胞菌角膜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法 1·3 疱疹性角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1·4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2·黄斑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2·1 中医治疗早期黄斑病变的方法2·2 中医治疗湿性黄斑病变的方法2·3 中医治疗干性黄斑病变的方法3·视疲劳的中医治疗方法3·1 中医药物治疗视疲劳的方法3·2 中医保健调理视疲劳的方法4·高度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4·1 中医药物治疗近视的方法4·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近视的方法5·外伤性眼病的中医治疗方法5·1 中医药物治疗眼外伤的方法5·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外伤的方法6·眼底病变的中医治疗方法6·1 中医药物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6·2 中医穴位疗法治疗眼底病变的方法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眼科疾病诊断依据表格2·中医眼科治疗案例分析3·中医眼科保健方案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药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中医药业务管理、执业人员资格、中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简介中医眼科疾病是指与眼睛相关的疾病,包括眼睑、结膜、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眼部组织和结构的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命名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常见中医眼科疾病病名1. 翳障翳障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睛中有一层浑浊的物质遮挡了视线,导致视力模糊或完全丧失。

翳障多由湿热、痰浊、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翳障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半夏、丹参等。

2. 眼疾眼疾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病名,泛指各种眼部疾病。

眼疾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损伤、遗传等。

中医治疗眼疾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治疗,如金银花、菊花、石斛、地黄等。

3. 眼丹眼丹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球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的丹斑,形状如丹砂。

眼丹多由湿热、血瘀等因素引起,常伴有视力模糊、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眼丹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丹参等。

4. 翳膜翳膜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眼睛中有一层浑浊的膜覆盖在角膜上,导致视力模糊。

翳膜多由湿热、痰浊、血瘀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翳膜常使用清热解毒、祛痰化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半夏、丹参等。

5. 眼中风眼中风是中医眼科疾病中的一个病名,指突然发生的眼部血管阻塞,导致视力急剧下降或完全丧失。

眼中风多由气血不足、痰浊、湿热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眼中风常使用补益气血、化痰祛湿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

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眼科疾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中医按摩等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化瘀、补益气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如口服中药汤剂、草药眼药水、草药眼膏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中医眼科疾病是指中医学认为与眼睛有关的各种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眼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与全身的经络、脏腑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调理和平衡,不仅仅针对眼睛本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及其解释:1. 眼干症:中医上又称“病愈痧”。

病理表现为眼睑及结膜干涩、眼睛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

常见于长时间用眼过度、眼泪分泌不足和机体缺乏充足的阴液。

2. 眼疲劳:中医上又称“目力困乏”。

病理表现为用眼过度后眼睛疲劳乏力,视物模糊,甚至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

常见于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或用眼过度,导致肝经郁滞,气血运行不畅。

3. 病毒性结膜炎:中医上又称“白浊”。

病理表现为结膜发红、痒痛,眼间歇性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常见于风热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结膜炎。

4. 红眼病:中医上又称“赤眼病”。

病理表现为眼睛充血、发热、畏寒、头痛、寒战等。

常见于外感风热或风寒病邪侵袭而引起的炎症。

5. 青光眼:中医上又称“翳痲”。

病理表现为眼压升高、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缩小,严重可导致视力丧失。

中医认为青光眼多由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眼压升高。

6. 白内障:中医上又称“障冷”。

病理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视力逐渐模糊、失明。

中医认为白内障多与肾虚导致的阴精亏损和肝火上扰有关。

7. 眼睑下垂:中医上又称“上陷”。

病理表现为眼睑松弛下垂,视力受到影响。

中医认为眼睑下垂多由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

8. 远视:中医上称为“目远障”。

病理表现为近物模糊,远处物体清晰。

中医认为远视多由肝经郁滞、肝火上炎,肾虚等因素导致。

9. 斜视:中医上又称“瞳射症”。

病理表现为眼球不协调运动,导致偏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斜视多与肝火上炎、肾虚等因素有关。

10. 眼底出血:中医上又称“血涌”。

病理表现为眼底出现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

中医认为眼底出血多由气滞血瘀引起。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及其解释,中医眼科疾病还包括其他诸如青少年近视、眼睑炎、虹膜炎、葡萄膜炎、继发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中医眼科疾病病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麦粒肿:中医称为针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感染性疾病。

2.霰粒肿:中医称为胞生痰核,是险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3.沙眼:中医称为椒目。

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4.眼睑炎:中医称为睑弦赤烂、风弦赤烂,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眼脸皮肤炎症。

5.眼睑下垂:中医称为上跑下垂、睢目、睑废,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引起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6.结膜结石:中医称为睑内结石,是由结膜上皮陷洼或深部管状隐窝等处堆积的脱落上皮细胞和退行性结缔组织的凝固物。

7.脸内翻倒睫:中医称为倒睫拳毛。

是由眼脸内翻引起的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

8.急性泪妻炎:中医称为漏晴疮,是由鼻泪管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9.慢性泪袁炎:中医称为窍漏、眦漏、漏睛。

是由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慢性炎症。

10.过敏性结膜炎:中医称为暴风客热,是由过教原引起的结膜过敏反应。

11.慢性结膜炎:中医称为白涩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

12.巩膜炎:中医称为炎疳、乌轮赤晕,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巩膜炎症。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医称为聚星障,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

14.化脓性角膜炎:中医称为凝脂騶,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

15.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为睡神紧小,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虹膜睫状体急性炎症。

16.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为睡神干缺。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虹膜睫状体慢性炎症。

17.青光眼:中医称为五风内障,是由眼内压升高引起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18.老年性白内障:中医称为因翳内障、如银内障,是由年龄相关性晶状体混油引起的视力下降。

19.玻璃体混浊:中医称为云委移睛。

是由玻璃体液化、变性或出血引起的视力下降。

20.视神经姜缩:中医称为青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姜缩和视力下降。

21.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称为高风内障、高风雀目,是由造传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

中医眼科的病例

中医眼科的病例

中医眼科的病例小张,女性,24岁。

因为眼睛发痒、红肿、流泪等症状前来就诊。

经检查,患者双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泪液过多。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

中医诊断为“目赤泪多,风热侵袭”。

根据中医理论,小张患有目赤泪多,可以归为“目赤”、“目痒”、“泪多”等证候。

中医认为,目赤是眼部炎症引起的症状,多数为外感风热、热毒上火所致,也有少数因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内因引起。

眼痒则可以归结为风热、风寒、湿热等病因,或者是肝肾亏虚、脾虚等内因。

泪多也可以从风热、湿热、虚火等病因角度考虑。

中医治疗小张的过程,主要是配合症型辨证施治。

因为小张属于目赤泪多、风热侵袭的症状,所以在方药的选择上,以解表清热、平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一般包括银翘散、简易感冒颗粒等中药。

此外,中医眼科还可以采取多种辅助治疗方法,如针灸、中医按摩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眼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症状。

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对局部穴位的按摩刺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免疫力,从而预防眼病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一般还会对食疗、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

食疗中医会建议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莲藕、西瓜、木耳、菊花等。

运动方面中医会建议一些适当的眼部保健运动,如眼部按摩、眼球运动、眼袋按压等,以增强眼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减少疲劳,预防眼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眼科治疗视力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可以通过配合症型辨证施治、配合针灸、中药、食疗、运动等方法,全面治疗眼部疾病。

对于较为严重的疾病,中医也可以与西医进行配合治疗,发挥优势,为病人的康复做出贡献。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

中医眼科疾病病名摘要:一、中医眼科疾病概述二、中医眼科疾病分类1.外眼病2.内眼病3.眼表病三、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2.针灸治疗3.中医外治疗法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生活起居2.饮食调养3.眼部保健操正文:中医眼科疾病病名繁多,涵盖了外眼病、内眼病、眼表病等多个方面。

中医眼科疾病治疗主要采用中药、针灸、中医外治疗法等方法,注重调和阴阳、气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同时,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养,辅助眼部保健操,以预防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中医眼科疾病概述中医眼科疾病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眼部疾病。

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为主要目标,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

二、中医眼科疾病分类1.外眼病: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等部位的疾病。

如:麦粒肿、霰粒肿、结膜炎等。

2.内眼病:包括眼球、眼内组织、视神经等部位的疾病。

如: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等。

3.眼表病:包括角膜、结膜、巩膜等部位的疾病。

如: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炎等。

三、中医眼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草药进行内服或外敷。

中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2.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眼周穴位,调和气血,改善眼部功能。

针灸治疗对于一些眼科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3.中医外治疗法:包括按摩、拔罐、刮痧、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四、中医眼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眼部休息。

2.饮食调养:合理搭配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等。

3.眼部保健操:进行眼部保健操,如:转眼、瞪眼、揉眼等动作,以缓解眼部疲劳,预防眼科疾病。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症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症

中医眼科如何诊治眼球突出症眼球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眼部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眼科领域,对于眼球突出症有着独特的诊治方法和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眼球突出症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首先,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不畅、肝郁气滞等情况可能导致目睛失养,从而引发眼球突出。

其次,肾主藏精,肾精不足则无法滋养眼部,使得眼球的稳固性受到影响。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眼部得不到充分的滋养,也可能出现眼球突出。

此外,火热之邪上攻于目,如风热火毒、痰火郁结等,也可能是致病因素。

在诊断方面,中医眼科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时,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眼部的形态、色泽,包括眼球突出的程度、眼周有无红肿、瘀斑等。

同时,还会查看患者的面色、舌苔等,以了解整体的气血状况。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了解其气息的强弱。

问诊则着重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眼痛、视力变化等,以及患者的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眼部及相关部位,通过脉象来判断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触摸眼部可以了解其质地、温度等。

在治疗上,中医眼科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

内治法主要是通过中药方剂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内部环境,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眼球突出症,患者往往有情志不舒、胸闷胁胀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疏肝理气的方剂,如逍遥散加减,以疏解肝气,恢复眼部气血的正常运行。

肾精不足型的患者,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治疗多采用补肾填精的方法,如六味地黄丸加减,以补充肾精,滋养眼部。

脾胃虚弱型的眼球突出症,患者常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治疗宜健脾益气,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增强脾胃功能,化生气血,滋养目睛。

对于火热之邪上攻导致的眼球突出症,如风热火毒型,患者多有眼部红肿热痛、口渴咽干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预防要点
1. 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宜, 光线不可太暗,阅读物字迹要清 晰,对比度要鲜明。 2. 阅读书写时姿势要端正,距 离30cm,切勿卧床、走路、乘 车时看书,手机、电脑、电视等 要适度控制用眼时间和距离。 3. 定期检查视力,发现假性近 视即应治疗。
4. 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 体质。并坚持做眼保健操。
中医眼科
张文同
眼与五脏的关系
• 眼与心的关系
• 眼与肝的关系
心主血脉,目得血能视;心主神明,目受心神支配;心之 精气,腾结为血络。 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侯;肝气通于目,肝和目能辨五 色;肝主藏血,肝受血而能视;肝主疏泄,气畅则目明; 肝主泪液,润泽目珠;肝之精腾,结为黑眼。
• 眼与脾的关系
脾输精气,上贯于目;脾气统血,血养目窍;脾主 肌肉,睑能开合;脾之精腾,结为胞睑。
2. 肾精不足 主证:弱视,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舌淡脉细。 分析:肾主神光,肾精不足,神光失养,不能发 育于远处,故见弱视;肾主髓,脑为髓海,髓海不 足,故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九子丸加减:枸杞子12、、菟丝子12、桑 椹子12、蒺藜子10、车前子10、覆盆子10、益智 仁10、茺蔚子10、石菖蒲6、熟地黄10。本方可煎 服,亦可制成丸剂内服。
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 5.先天性弱视 可能因出生时黄斑、视路出血而 影响了视觉发育,可能继发于眼球震颤或先天性全 色盲。
• 诊断依据
中度弱视,0.6~0.8者为轻度弱视。拥挤现象(分开困难) 是弱视眼的一个特征。 2.注视性质检查 使用检眼镜检查弱视眼的注视性质。 可分为中心凹注视;旁中心凹注视;旁黄斑注视;周边性 注视;游走性注视。 3.眼位检查 斜视眼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伴有弱视。 4.屈光检查 远视性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较近视多见。 5.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 这是一种最精确、可靠 和重复强的检查方法,根据VEP结果可确诊。数值降低。 1.视力检查 视力≤0.1者称为重度弱视,0.2~0.5者为
• 其他治疗
1.眼周穴位治疗 (针灸或按摩) 取承泣、翳明、四白、
球后、睛明、攒竹、鱼腰、鱼中、太阳、瞳子廖、丝竹空、 等 。 每天针灸或按摩穴位一遍,每次20-30分钟,十次为 一疗程
2.耳穴疗法
常选眼、目1、目2、 肝、脾、肾、心、神门、 交感、皮质下。或用王不 留行子埋耳穴,胶布固定。 每天自行按摩3-4次,每次 50-100下。七天换一次, 两次为一疗程。现在医学 可贴磁珠贴,方法及疗程 同上。
• 病因病机
病因先天遗传素质:高度近视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倾向。
发育因素:婴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年 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趋向正常,但如青春期发育过度, 阴阳失调,常形成近视。 青少年学生及从事文字工作、近距离工作者,尤其当 照明不良,姿势不正,阅读距离太近、时间过久、字体过 小或模糊等,都是引起近视的直接原因。
眼底黄斑区注视位置
中心凹注视 旁黄斑注视 周边性注视
• 辩证论治
本病除内服中药外,还可结合遮盖疗法、视刺激疗法、压 抑疗法等方法治疗。 1. 脾胃气虚 主证:弱视,饮食不振,精神疲倦,面色晄白,舌淡脉 细。 分析: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神光失于温煦,则见弱视; 脾虚失于健运,精微不布,肢体失养,则见饮食不振、精 神疲倦等症。 治法:补脾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2g、黄芪15g、白术10g、 当归10g、山药15g、柴胡10g、升麻10g、陈皮5g、枸杞 子15g、炙甘草3g。若食滞不化,可加麦芽、谷芽、神曲 以化食消滞。
张文同
2 肝肾两虚 主证 :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见头晕耳鸣, 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脉细。 分析 :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 能远及,故仅能视近。肝肾精血耗伤,目窍失养,神膏变 混,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昏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 软,舌红脉细者,为肝肾阴虚较甚的表现。 治法 :滋补肝肾 方药 :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5g,桑椹子10g,菟 丝子10g,菊花10g,熟地黄12g,山药12g,牡丹皮10g, 茯苓15g,泽泻10g,山茱萸10g。若兼血虚者,加当归、 阿胶以补血。若为变性进行性近视或高度近视,可用九子 丸内服(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青箱子、决明子、地 肤子、茺蔚子、蔓荆子、楮实子)滋肝养肾,明目退障。
病机心阳衰弱,阳虚阴盛,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
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肝肾两亏,目失所养,以致神光 衰微,不能及远而仅能视近。此外,气血不足,脾胃虚弱 者亦均可加重本症的发展。从阴阳辩证方面讲,本症为阳 气不足所致。
近视眼前后轴改变后焦点位置的改变
• 临床表现
一般外眼:无明显异常,近视力良好,远视力减退,视远 处目标模糊不清。高度近视眼眼底有改变者,则远、近视 力都减退。可有眼疲劳,但不如远视者明显。因辐辏作用 减弱,可致外斜视,多出现在高度近视眼。眼球较大而突 出,前房较深,瞳孔稍大。 眼底改变:低度近视多无改变,中度和高度近视则多有。 一般视乳头稍大。视乳头颞侧有一灰白色弧形斑,甚至可 环绕视乳头形成环形斑。这是由于眼轴加长,巩膜扩张, 脉络膜从视乳头缘脱开所致。有豹纹状眼底改变,这是因 后极部巩膜扩张,引起Bruch膜(玻璃膜)、色素上皮改 变,脉络膜萎缩。还可并发黄斑部出血、变性、裂孔、视 网膜裂孔、脱离、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等。
• 病因病机
1.斜视性弱视 患者有斜视或曾经有过斜视,常发生于 4岁以内单眼恒定性斜视儿童,多见于内斜视。为了克服 复视和视觉紊乱,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 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 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或成人,屈光不正的度数高。 双眼视力差不多,不引起黄斑功能的抑制。 3.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双眼的屈光参差较大,双眼在 黄斑部成像大小和清晰度不等,视皮质抑制屈光不正较大 眼的物像。 4.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 膜混浊、上睑下垂等疾病,剥夺了该眼黄斑部的视觉刺激
• 转归预后
弱视的疗效与治疗年龄有密切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效 果较好。斜视性弱视,只要早期让斜视眼得到注视,就可 以解除抑制,增进视力;屈光不正性弱视,需配戴合适的 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如能早期配戴 合适眼镜,视力亦可提高;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治疗效果较慢,预后较其他稍差。
•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是眼球前后径过短所致。引起眼球前 后径过短的因素,主要是眼球发育不良,或先天性 小眼球等。其病机是阴气不足,阴虚则神光不能收 敛,神散则不能发越于近处。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床表现
临床上,一般将小于2个屈光度的称为轻度远视; 2—5个屈光度的为中度远视;5个屈光度以上的为 高度远视。 轻度远视,外眼无异常,在青少年时远近视力 可无明显改变,或仅感视近不适,眼胀。中、高度 远视,多有明显视力下降,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 退,甚至远近视力均不佳。远视患者,特别是远视 散光,在视近时,最易出现视疲劳,如视久则出现 眼珠、眼眶胀痛、隐痛,看书模糊、眩晕、头痛、 恶心、呕吐。有些患者经休息片刻可以缓解。小儿 患本病者,容易引起通睛内斜。查视眼底可见视神 经乳头较正常偏小、稍红,或视乳头边界模糊。
能远怯近(远视)
• 概述
能远怯近及视远清楚,视近模糊。多发于青少年,成 年人多系原有远视。 《此事难知》概括了本病的病机为肾阴不足,谓:“不 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证治准绳•杂病•七窍 门》称本病为“能远视不能近视”,主张用地芝丸以滋补 肾水。《审视瑶函》仍遵其说,简名为能远怯近症。《目 经大成》则根据本病的特征,直书为远视,此名沿用至今, 乃临床所习用。 本病与西医学之远视同名。
• 其他疗法
1.验光配镜 用凸球透镜片,按远视程度予 以适当纠正。 2.针灸和按摩穴位同近视。 3.现代仪器物理疗法等。
• 概述
弱 视
弱视是指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 者。此外,在对弱视的确定方面尚受对儿童视觉发育的认 识不一,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以及受检者多因素的差别 影响,其测定的结果相差也较大,国外对弱视的诊断标准 也不一致。目前我国把矫正视力 ≤ 0.8或视力相差≥2行 者定位弱视。
正常眼底
豹纹状眼底
• 诊断依据
1.视力障碍,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2.检影验光为近视眼,加适当凹球透镜视力可提高。
3.因辐辏作用减弱,可致共济性外斜视。
4.中度和重度近视多有眼底改变。
•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假性近视相鉴别。假性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 尤以小学及初中学生多见。近视力正常,远视力在短期内 下降较快,但休息后又有提高,加凹透镜视力可提高,且 度数较低(一般在2个屈光度以内)。用1%阿托品扩瞳麻 痹睫状肌后,视力可提高至正常,检影近视度数消失。若 睫状肌得到充分麻痹,视力可提高但达不到正常,多夹有 真性近视因素(即半真性近视类型)。
• 眼与肺的关系
肺主气,气和神明;肺主宣发肃降,眼络通 畅;肺主精腾,结为白睛。
• 眼与肾的关系
肾主藏精,精充神明;肾生脑髓,目系属脑; 肾主津液,上润目珠;肾之精腾,结为瞳神。
• 概述
能近怯远(近视)
能近怯远是以视近清晰、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病。 多见于青少年。病情发展,可使近视加重,甚至出 现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 历代医籍对本病多有论述,如《诸病 源侯论•目病诸侯》认为,目不能远视 是由“劳伤腑脏,肝气不足”所致。《审 视瑶函》则指出:近视可因“肝经不足 肾经病”,并有“久视伤睛成近视”等记载。 清代《目经大成》始称本病为近视,并 形容高度近视时说:“甚则子立身边,问为何氏。 行坐无晶镜,白昼如黄昏。” 本病概括了西医学之近视眼。
• 辩证论治
本病应以低度近视和年龄较小者,采取补充营养、科学训练、 中医按摩为主;中高度近视在验光配镜的前提下也应以科学管理、 科学训练、科学干预、以降低度数为准控制恶化发展。 1.心阳不足 主证 :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见面色黄白, 心悸神卷,舌淡脉弱。 分析 :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衰微,阳虚阴盛,致神光不得发越 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心阳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 气血不得上荣,则面色黄白,舌淡脉弱。血不养心,心气不宁,故 心悸神疲。 治法 :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 :定志丸加减。蜜远志6g,石菖蒲10g,人参3g,白茯苓 10g。食欲不振加麦芽10g,山楂9g以健胃消食;心悸加五味子10g, 枣仁10g,柏子仁10g以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