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纺织产业及其政策纲要分析

合集下载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日本纺织业

日本纺织业

日本纺织业日本纺织业:高端产品极具竞争优势在日本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后的近十余年,日本纺织企业不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靠着日益积累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策划能力,日本的纺织产品重新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日本高端纺织品极具竞争优势靠研发优势立足202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亿美元。

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日本位列第二,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202X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亿美元。

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日本位列第二,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从以上数据看,日本纺织服装市场对中国产品有着极大的依赖性。

长期以来,日本从海外特别是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服装,使得日本传统的量产中心型的产业结构无法维持下去。

在中低档产品领域日本根本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

近10年来,日本纺织制造企业数及就业人数减少40%-50%。

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纺织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策划能力,使得日本纺织业在高端纺织品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日本纤维产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新纤维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上。

在研发方面,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企业都拥有很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商品开发能力。

特别是,高性能纤维及下一代纤维的开发、致力于保护环境及节能等技术水平很高,这些技术日本处于世界最尖端水准。

在应用技术方面,一种新材料被开发研制后,很快转化为划时代的新产品,这是日本的强项。

惊人的研发效率日本纺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飞快,以下对今年部分企业的主要新品作了粗略收集,以便让大家对日本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个感性的认识。

1、高难燃性防火纤维6月份,日本钟渊化学工业成功开发出难燃纤维Kanekalon Protex。

Kanekalon Protex具有很高的难燃性,尤其是和棉、嫘萦等纤维素材料进行交织及混纺组合,且Kanekalon Protex遇热即收缩形成碳化层,故安全性比溶融型的聚酯和亚克力纤维还要高。

Kanekalon Protex可以和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及所有的纤维进行混合而达到此防火需求,可大幅解决以往天然纤维难燃制品手感不良、吸湿性及透气性不佳的问题,同时将天然素材优异手感与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前日本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动向与制造企业的调整和变革

当前日本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动向与制造企业的调整和变革

当前日本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动向与制造企业的调整和变革一制造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进展状况依照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政策实施口径,在日本,制造业普遍涉及钢铁、化工等原材料工业,机床、汽车和飞机等机械工业,和耐用消费品、日常生活用品等消费晶工业三大类产业。

咱们从历史、现状和统计数据等角度观看与分析日本制造业的实际进展情形,说明制造业在现代日本经济中的位置。

(一)凭借制造业日本完成了战后经济进展的历史性赶超经济进展的历史说明,日本作为世界要紧工业国家,在战后的半个世纪中是依托制造业的进展取得经济繁荣、制造经济奇迹的。

在1945年至1990年的45年中,其前后经历了实现经济恢复、制造增加奇迹和维持稳固增加的时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而且在完成追赶欧美的历史任务进程中,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

以基础原材料为重点的工业进展,带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战后初期,日本是以原料工业的倾斜式进展,走出了生产萎缩的窘境,踏上经济恢复道路的。

1947一1949年初,正是由于采取了以煤炭、钢铁及电力为中心的“倾斜生产方式”,才知足了经济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从而带动了蒙受战争重创的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增加。

尔后,以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为重点的“合理化投资”,使日本在经济恢复时期的钢铁、造船、重型电机等传统工业部门取得改造,电子、石化、合成纤维等那时日本的新兴工业部门得以成立,使日本经济走向全面振兴。

在完成重化工业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跃进。

1955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加期。

这一时期,它以大大高于其他西方国家的速度进展经济①,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前联邦德国,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而令世界注视的这一高速增加,是成立在重化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1955—1973年,日本的制造业生产增加10倍。

其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从1955年的58.5%上升到70年代初的79%,以重化工业产品为中心的要紧工业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日本服装市场分析

日本服装市场分析
4、纺织服装消费概况 日本是一个高度信息化、消费成熟化的国家。目前其消费市场的具体
特征表现为: 1 市场规模巨大,消费呈现多元化; 2 年轻群体消费实力较 强且数量庞大; 3 品牌忠诚度高; 4 崇尚新奇化和个性化的产品;
5、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在世界上的地位 日本已经从原先的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
我们为什么要做日本市场???
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分析 (一)日本纺织服装市场 1、纺织工业发展概况
纺织工业曾是日本的基础产业,产值约占日本整个工业的 1/3。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纺织服装业都是日本最大的工业部门,其纺织品出口额占 当时日本出口总额的 50%以上。20 世纪 60 年代起,随着日本工业中心的转 移,纺织业逐渐萎缩,纺织服装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从 1950 年的 24.6%, 下降至 1998 年的 3.0%,纺织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 的比重也降至 2.0%。
2、贸易结构 日本进口纺织品服装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其次是欧盟和美
国。中国是日本第一纺织品服装供应国,服装占日本进口份额从 1993 年的 62.1%增长到 2004 年的 95%,10 年增长了近 30 个百分点。 意大利是日本 第二大纺织品服装供应国,也是欧盟成员国中出口日本纺织品服装最多的国 家。 日本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地区。中国 是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纺织品市场行情作业第一大市场,其次是美国。
联系电话:021-60913182
手机:13262812687
传真:021-51714598
QQ:2851709028
邮箱:shLeabharlann nghaifumao@公司名称:上海福贸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 1951 号格兰大厦 403 室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要点

浅析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1)本文分析了近期中日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今后两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位置。

自1978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其中纺织品贸易在整个贸易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目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品出口国,仅次于香港;而中国又是日本最大的纺织纤维进口国,纺织品出口是现阶段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第一大项目,可见纺织品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的意义。

然而在当前,中国复关未果,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中日纺织品贸易能否保持现有势头并有所增长,这一问题就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日纺织品贸易的发展趋势。

1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现状对九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形势,各方面的预计是总趋势仍是增长状态。

其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达3%左右,发展中国家年增长率将在4%以上。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世界纺织品贸易扩大1.5个百分点。

这就是说九十年代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的是相对景气的市场,其容量每年至少扩大3%左右。

但问题是,国际市场容量扩大,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按照原有市场比例去填补新增部分,能否继续扩大纺织品出口将主取决于我们的竞争实力。

那么近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归纳为5点:1.1深加工出口比重不断增加,出口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表1的有关数据资料表明,1992年一1993年中服装出口的增长率高于纺织品的增长率,1994年服装出口增长幅度虽略低于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幅度,但其出口仍占总出口额的66.7%。

这主是由于目前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工资优势削弱、纺织初级产品的比较效益下降所致。

另据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称,1994年日本从中国进口服装增长30%,高达81亿美元。

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纺织业的产销模式董文倩一、纺织业发展概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纺织、缫丝、制糖、造纸等轻工业部门逐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其中最突出的是纺织部门。

1895年时,日本棉纱出口为三百五十三万八千二百九十三斤,进口棉纱为一千四百九十六万二千七百一十八斤,进口超过出口。

之后,到1897年,日本棉纱出口即增为四千二百零三万四千九百七十五斤,进口棉纱为一千六百三十六万六千四百九十二斤,出口为进口的1.57倍。

1889年日本纺纱业大约拥有十万个纱锭,1897年就突破了一百万,机器纺纱占绝对优势。

日本纱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大大提高。

1910年,在中国上海进口棉纱的总量中,日本纱已相当于原来占最大比重的印度棉纱的81%,棉布出口也凌驾于进口之上。

手工操作一向占统治地位的缫丝业,机械化也有很大的发展。

1893年,机械缫丝产量相当于坐缫丝产量的90%,次年即达到130%。

以后,更有进一步的增长,并且出现了拥有一千口制丝釜以上的大缫丝厂。

日俄战争前后,日本缫丝工业已超过世界水平。

当时世界著名的生丝出产国只有中国、意大利、日本三家。

1905年日本超过了意大利,1909年超过了中国。

二、资本集中与财阀日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由于明治维新后靠国家资本大力扶植保护、自上而下地实行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几乎没有经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而日本垄断资本的形成,又有其明显的特点: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的大资本家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形成垄断财团,即所谓“财阀”。

他们支配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并且逐渐形成支配产业资本的金融财政资本。

在产业革命和日本资本主义工业化加速实现的过程中,大约自1900年起,以“政商”资本为中心,急剧地实行资本集中。

纺织、铁路、银行反交通运输业等部们的企业实行大合并。

企业数目减少,资本大为增加。

由于“政商”带头实行资本集中,终于在日俄战争前夕的1902、1903两年内,在金融及主要工业部门,形成了少数寡头垄断资本集团,即四大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和安田。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

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情况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

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与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

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进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一致的进展道路。

日本逐步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进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中日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的进展历程,在同时期双方的商品贸易中,特别是作为要紧交易商品的棉织品贸易中,有着充分与清晰的反映。

对中日近代棉织品贸易的研究与考察,不仅能够使我们熟悉其贸易本身的进展演变过程,而且有助于从一个侧面增加对两国近代社会不一致进展道路的认识与懂得。

本文论述内容的时间下限为“九·一八”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贸易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中日近代商品贸易在19世纪70年代往常,基本处于进展停滞状态。

要紧原因是日本政府对中日贸易采取了限制压缩政策。

铜,是当时两国间最大宗的交易商品。

清朝政府鼓励中国商人从日本输入铜,以供国内鼓铸货币之需。

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铜从日本输往中国。

“顺治迄嘉道年间,常与[日本]通市。

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赴日本办铜数百万斤。

”(注: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卷79,第47页。

)为了阻止铜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纪初颁布命令,限制来日中国商船数量及每只中国商船贸易额。

而且,这种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力度也越来越大。

准许赴日中国商船的数额,颁布该政策之初的元禄元年(1688)为每年70艘,到宽政二年(1791)缩减到每年10艘。

每只商船的额定贸易数量从最初的钱6,000贯,降到2,740贯。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加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科学制定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发展目标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的目标是,在保持纺织行业总体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以高端、智能化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

其中包括:1.实现纺织行业和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 推动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3. 积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路径1.着力提高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协同,推动上下游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加速智能化生产,掌握核心技术。

3.着力打造绿色制造,推动循环经济,推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4.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推动市场创新和营销创新,实现产品进一步升级换代。

三、关键任务1.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提高行业知名度和美誉度。

2.深化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优化投资环境,引进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和技术,促进跨国合作。

4.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5.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大力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

6.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和产业发展。

四、政策措施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主要包括:1.完善纺织行业政策体系,支持实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制造等发展战略。

2.优化投融资服务,提高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小微企业发展。

3.支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产业技术进步。

4.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和国际影响力。

五、总结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的出台,为推动纺织行业向着高端、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

日本业内人士解析世界纺织格局变化

日本业内人士解析世界纺织格局变化

日本业内人士解析世界纺织格局变化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纺织品协定(ACT)的生效,自2005年1月1日起,在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延续了40余年的进口配额制度将成为历史。

有权威机构曾经做出如下预测:中国和印度将席卷世界;纺织品价格将大幅下降;纺织业发达国家与竞争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旨在限制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出台的动向(如美国)。

对此,日本业内人士大都认为,日本纺织业受取消配额的影响不大,如果能够通过贸易自由协定(FTA)扩大出口,甚至有可能卷土重来,再度成为纺织品出口大国。

世界纺织品贸易版图将变随着进口配额的取消,国际纺织品贸易将不再受进口量的限制,因此会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纺织品进出口贸易领域,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

目前,受配额的影响,欧美主要购买商需要从40-50个国家和地区采购。

而一旦取消配额,这些购买商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势必将采购对象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纺织工业相对较弱的国家将受到排斥,而中国、印度等纺织强国的企业则将成为主要供应商。

不久前,世界贸易组织发表了一份题为“关于废除进口配额所带来的影响的报告”,该报告预测,中国和印度将席卷世界纺织品市场。

以美国为例,废除配额后,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50%,而印度的制衣比例也将达到15%。

换句话说,美国纺织品市场上65%的产品将来自上述两国。

同样,中国与印度的纺织品在欧盟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将分别提高到29%和9%。

美拟启动进口限制措施今年9月,美国纺织行业宣布将针对中国产品申请特别贸易保护措施,但遭到了全美零售业联合会(NRF)的反对。

宣布申请保护措施的有3家团体,即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合会(AMTA)、全美纺织团体评议会(NCTO)和全美纺织协会(NTA)。

2003年,美国进口的纺织、服装的总额为770亿美元,其中有610亿美元使用了进口配额(纺织品80亿美元,服装530亿美元)。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演变及产业政策分析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演变及产业政策分析

经济泡沫崩溃与复兴时期 (1990年至今)
背景:
在泡沫经济时期,由于过高的投资、过多的消费、过度的信用,日本 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史称“平成景气”,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的周期性说明,这只是一种假象。为了抑制泡沫经济的恶性膨胀,日本 银行从1989年5月到1990年8月连续五次提高官定利率,又从2.5%上升至6%, 并从1900年4月起实行格的窗口管制,开始了金融紧缩政策。与此同时, 1990年2月,大藏省制定了限制银行对房地产业融资总量的政策,1991年制定 “地价税”,规定从1992年起,不管地价涨跌与否,凡持有土地者必须向 国库缴纳土地持有税,从而彻底打击了对土地的投机。这一系列紧缩的金 融财政政策,导致了泡沫经济的破灭,揭开了日本的金融危机以及20世纪 90年代以来长期经济萧条的帷幕。
日本1935一1945年工矿业生产指数 年份 总指数 矿业 工业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00
109.3 126.3 139.1 141.3
100
111.3 120.4 128.8 137.3
100
109.6 126.8 140.5 144.9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整时期 (1973-1990年)
主导产业选择: 此阶段日本主导产业为汽车、家用电器工业。50-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 展的黄金时期,煤炭钢铁、石油、电力等原材料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国 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195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为113美元,1970年迅速达 到1560美元的高水平,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对消费品的需求也越来越 多样化,消费结构也升级换代,对高档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用电器(空调、 彩电等)的需求更加强烈。有效需求的扩大刺激了供给的扩大,因为原材 料的高质量和大批量的生产,使原料价格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下降,促 进了产品的有效供给。

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

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

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关于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自19世纪末,先进的纺织技术逐渐传入中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棉纺织品贸易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本文旨在探究近代中日的棉纺织品贸易,并对其中的特点、规模及对各自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背景和历史。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自14世纪就已出现,但在19世纪末之前,生产水平一直较为落后。

曾经富庶的江南地区也因为战乱和政治动荡的原因而衰落。

相比之下,日本的纺织业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兴起。

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工业政策,向海外引进技术,使得日本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迅速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的棉纺织品贸易逐步形成。

中国向日本进口棉花,并从日本进口纺织品。

同时,中国自己也生产的布料出口到日本,互为市场。

尤其是在1895年日本联合英国、美国、德国的联军侵占了中国甚至半殖民地化的时期,这种互为市场的格局更为显著。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特点。

首先是出口中国纺织品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纺织业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手工产品。

纺车、织布机等机械化设备很少,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外国纱线低价倾销,许多纺织、印染等中小生产者都陷入了困境。

因此,很多人利用手工巧技生产出高品质的手工绣品、丝绸、棉绸等产品,然后出口到日本。

这种特点在胡泳、李长铸等史学家的论述中都有所记述。

另外,纺织品的出口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加中国外汇收入方面也有一定意义。

尽管中国的机器纺织业与日本还相去甚远,但这一时期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与美感却仍具有优势,在对材料加工与设计上较为强调人文精神,与大量的机制制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纺织品出口到中国的特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日本的纺织业技术相比之前得到了很大提升。

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西化政策,工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有效改进,日本纺织业的产值得到了快速上升。

其次,日本的细纱、薄纱、特种面料、色彩花纹等方面优势明显。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

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有不少世界著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了2.7%,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1.5%。

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2.7%。

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吨,环比下降12.2%;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15.3%;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0.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8%;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1.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7%;2005年日本棉纺织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15.6%,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14.8%,降至0.35亿平方米,此外,6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0.16亿平方米。

1-6月累计生产棉布2.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7%。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

日本已经由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

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是指日本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通过对日本战后产业政策进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的经济起飞和产业转型的过程。

在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和崩溃状态。

然而,日本政府并没有放弃复苏和发展经济的决心。

他们开始制定一系列积极的产业政策,力图重建经济,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的战后产业政策集中在几个关键领域,如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国际贸易等。

首先,日本政府在重工业方面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通过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推动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这些政策不仅鼓励了企业投资和创新,还吸引了大量外国工业巨头的投资。

其次,日本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他们兴建了一系列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以促进货物和人员流动。

这不仅使得日本的生产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也为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另外,日本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他们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并给予农业补贴和贷款支持。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日本政府还注重扩大国际贸易,并与世界各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和合作协议。

他们通过降低关税、开放市场等方式吸引外国企业投资,并积极推动日本产品的出口。

这使得日本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通过对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政策措施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日本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从一个战争破败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许多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也有人对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提出了一些质疑。

有观点认为,日本政府过于依赖政策干预,导致经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

此外,一些政策也可能加剧了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

日 本 研 究二○○四年第一期战后以来日本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展望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 潘素昆 日本的重点产业政策在日本战后经济的起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重点产业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战后初期日本实施的重点产业扶持政策 战后初期,为恢复经济日本重点发展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农业、轻工业和农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快于其它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从而缓解了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紧张状态,为现代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重新启动工业化进程,日本政府推行倾斜式的生产方式。

所谓倾斜式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社会再生产链,特别是工业再生产链的纵向接续关系中,从最初投入的上游向最终产出的下游产业逐步推移、顺序发展的方式。

日本在这一阶段,确定了以钢铁和煤炭两个生产能源与原材料的基础工业部门为优先发展产业。

战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把扶植本国企业,提高其竞争力,振兴出口作为推行产业政策的出发点。

“贸易立国”战略分为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

鉴于资源贫乏,进口原材料、出口加工制成品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出口导向战略。

但就战后的生产水平,还不具备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条件。

因此,1945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先是推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日本政府确定了本国比较发达的轻纺工业为出口主导产业,把尚待进一步发展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重化学工业,置于国家的积极干预下,加以扶值保护。

战后初期,日本政府主要运用税制、财政投资等措施支持倾斜式生产方式,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

重点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有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物资配给制、价格控制及价格补贴、政府的复兴金融公库贷款等。

由于当时重化学工业程度很低,为实现替代,振兴出口,日本一方面对幼稚产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刺激其发展;另一方面对这些产业的进口产品和外国直接投资进行限制,设置关税壁垒,通过外汇配额和进口限额,保证重点发展的产业能够优先获得稀缺的外汇资源,以进口的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和技术。

日本棉纺织业退出政策及其评价

日本棉纺织业退出政策及其评价

他山之石日本棉纺织业退出政策及其评价中国纺织总会政策研究室 顾强 棉纺织业是日本重要的传统产业,政府在传统产业退出及产业升级中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国有比重较高,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过程中,棉纺织业的退出更有着特殊性。

对日本棉纺织业的退出过程进行解剖,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压锭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战前后,纺织工业一直是日本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主要的出口产业。

六十年代以后,日本传统纺织业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

一是日本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衰退。

在1951-1969年期间,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棉制品出口国,当时,棉制品的出口与生产的比率超过40%。

在六十年代,日本国内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工资提高等现象,加上1971、1973、1978年日元多次升值,从而导致了日本纤维制品竞争力的衰退,以低档品为主的进口急剧增加。

1960年进口纤维制品占内需的1%左右,到1970年,进口占内需的5%,1980年则占到了%,年棉制品进口占到内需的5%,6年,这一比例高达5%,棉制品已基本依赖进口。

二是国际棉纺织品贸易制度限制了日本棉制品的出口。

在五十年代中期,由于日本大量出口棉制品受到了美国的“进口限制”,1961年签订的“棉制品短期协定”(STA),在1962-1974年间对棉制品输美产生约束。

这些贸易协定抑止了日本的出口增长势头。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高度化,也是日本传统纺织业退出的重要原因。

从1965年至1980年,纤维工业从业人员从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7.7%下降到5.7%,产值比重从11.7%下降到5.7%,出口比重从18.7%下降下4.7%。

九十年代,纺织工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不足2%。

1995年纺织工业的雇员已不足1950年的八分之一。

从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成本增长的比较中也不难看出,传统产业在国内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

在1974-1981年的7年间,纤维业的工资成本年增4.7%,而劳动生产率的年增率仅3.4%,工资成本上涨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日本纺织业的近期政策

日本纺织业的近期政策

日本纺织业的近期政策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导报》
【年(卷),期】1989(000)009
【摘要】日元的升值、新兴工业经济地区的追赶,造成日本纺织品进口激增,出口停滞.为此,日本纤维工业审议综合委员会和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纤维委员会在1988年底联合向日本通产省提出了一份题为“日本纺织工业今后应采取的对策”的报告.其着眼点是从日本所处的国际地位出发,提出应以尽可能避免进口限制,灵活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基本方针.其要点如下:
【总页数】2页(P9-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将于近期出台扶持政策解决纺织业实际困难 [J],
2.日本近期对台政策分析 [J], 吴万虹
3.《美国纺织业的近期政策》 [J],
4.日本棉纺织业退出政策及其评价 [J], 顾强
5.联盟政治视角下的日本对台政策
——以近期日本政府涉台言论为例 [J], 汤文峤;朱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