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研究性学习(2016级A3班)
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精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下面是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2)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2)二、走进文化1、激情导入师:是啊,课文《碧螺春》将我们带进了茶的王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
而与茶有关的文化更是渊源流长,它随着茶饮的普及扩展,不断地浸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灵并拨泽海外,闻名于世。
(课件介绍茶的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老师看得出来,各组都胸有成竹了,下面先请这次活动的总指挥李源源同学介绍一下大伙的准备情况吧。
李:大家好,学完了课文《碧螺春》,老师布置我们收集有关茶的资料,为了更好地研究探索,我们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是茶叶组、茶韵组和茶趣组(指着小组并回应),各组都有自己研究的内容,我们先定了组长,经过两个星期的研究,掌握了大量资料。
我们将请各组对自己所重点研究的内容作介绍,希望同学们能各抒已见,共同探讨和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这颗瑰宝。
下面先请茶叶组的同学介绍。
2、学生话“茶”茶叶组汇报(幻灯出示:“茶叶飘香”背景画面与音乐)生1:我先来介绍茶叶的种类,人们通常以茶的加工和性质分为六类,分别是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是……师:还有白茶呢?什么是白茶呢?能否请你介绍一下。
生:白茶就是……师:那什么又是黑茶呢?生:黑茶是……师:原来茶叶有这么多种类,让我们一起记住它们。
(出示幻灯齐读:茶的种类……)师:你们还收获了什么呢?生2:我们知道十大名茶,它们是……师:碧螺春、龙井,我听说过,其他的不是很熟。
生:老师,不仅是你不熟,我经过调查,发现我们身边的人也不是特别清楚。
师:第一组同学准备得还真充分,我真是大开眼界。
中国有十大名茶,我想知道,这些名茶好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比如说武夷岩茶中的“大红袍”。
(出示茶叶图)生:(大红袍传说)师:那龙井呢?生:(介绍龙井茶传说)。
师:那我们这里生产茶吗?生:没有,但我们的周边地区就有,比如我们江苏的无锡,无锡有无锡毫茶,太湖翠竹茶。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综合考虑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品饮方式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探究茶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一、历史渊源茶的源头始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多年前。
《茶经》记载了茶的品种、栽培、制作和品饮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茶叶的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反映了人们对茶文化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制作工艺茶叶的制作工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以绿茶为例,采摘鲜叶后,需要进行杀青、揉捻、炒制、烘干等多个环节。
这些工艺流程不仅影响到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还会对最终的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制茶工艺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完善,使茶叶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品。
三、品饮方式品饮茶是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的茶道文化强调茶的品质和品味,注重品茗的过程和环境。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的香气、味道以及滋味的变化,体味其中的雅致和内涵。
而在其他国家,如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等,也有各自独特的茶文化和品饮方式。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品茶都是一种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方式,也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四、茶的健康价值茶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具有多种保健和医疗功效。
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等物质具有抗菌、抗氧化、美容养颜等作用。
研究表明,适量饮茶还可以降低血脂、降压、抗癌等,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茶的健康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茶成为一种受到广大人们喜爱和追逐的饮品。
五、茶文化与社会发展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茶文化在交流中能够起到沟通文化习俗的纽带作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 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茶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的种类、制作过程和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然后探讨茶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最后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文化不仅仅是品尝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茶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传递情感和交流文化的方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报告的目的是深入探讨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和影响。
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和制作过程等。
此外,本研究还将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包括对健康、社交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观传统茶庄,收集和整理茶文化的相关资料。
同时,我们还将开展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第二章:茶的起源与发展2.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神农氏发现了茶叶的独特品味和药用价值。
茶叶很快就成为了汉族的饮品,并且流传至其他民族。
2.2 茶的种类茶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
每种茶都有其特殊的生产和制作工艺。
2.3 茶的制作过程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
不同种类的茶在制作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工艺和要求。
第三章: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3.1 先秦时期的茶文化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一种药物使用,被赋予了神奇的药用功效。
此外,茶的饮用也逐渐成为贵族和文人的时尚。
3.2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茶文化逐渐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3 明清时期的茶文化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学习报告一、课程回顾在之前的学习报告一和学习报告二中,我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体系结构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在这篇学习报告中,我将对一些更加细节化和专业的茶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总结,并对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本学习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道中的茶具介绍•把握茶香的方法•茶文化的现状与挑战•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二、茶道中的茶具介绍茶道是一门细致复杂的修行艺术,故其所采用的茶具也拥有极高的品质与制作工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道用具:1. 茶壶茶壶在茶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质量和制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所泡茶的品质。
好的茶壶有以下特点:•材料:以紫砂壶最为著名,不过还有其他好的材料,如陶、瓷、玻璃等。
•制作:好的茶壶制作精良,无裂纹、破损,更注重其外观和品味。
•细节处理:茶壶口料、揣盖、壶底印等细节处理是判断好茶壶的重要标准。
2. 茶杯茶杯在茶道中也是非常重要,其品质不仅影响到茶的味道,而且会更加凸显茶杯的精美和美感。
茶杯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材质:瓷质、玻璃、紫砂、铁锡是常见的材质,但使用茶杯的要求与材料密切相关。
•制作:细腻的手工操作可以创造出细腻、有光泽的茶杯。
•款式:茶杯的款式可以与茶壶相协调,使茶具的整体呈现更加美观的造型。
3. 茶盘茶盘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个空间整体容器,可以容纳水、杯、壶、药等茶具,减少贴近次数,降低制作时的复杂程度。
好的茶盘要具备以下特征:•大小合适:茶盘的大小令人满意,可以容纳所需容量的茶具。
•材质:茶盘一般制作成木制,而品质上佳的茶盘则通常使用南缘杉材等材料。
•制作:细节处理的良好,使整个盘面表面光滑无瑕。
三、把握茶香的方法在茶道的品尝中,香气和味道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两个方面。
而如何把握这一点,也成为了我们喝好茶的重要方法。
以下是一些把握茶香的方法:1. 感官训练通过持续的饮茶品品尝,你可以训练自己的嗅觉和味觉感官,让自己能够更敏感地感受到和理解茶的香气和味道。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第一篇:茶的起源和历史茶,作为一种世界广泛流行的饮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几千年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本篇将着重研究茶的起源和历史。
首先,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历史。
据史书记载,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由中国传说中的神农氏首次发现。
据说当时神农氏正在煮水时,茶树的叶子意外掉落到了水中,结果水的味道变得香甜可口。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从而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随后,茶的研究和饮用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6世纪,由中国的僧人带到日本。
日本人将茶的研究和制作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
而在印度,茶则是在公元1841年由中国传入。
印度茶以其浓郁的口味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成为印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英国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茶在英国被广泛饮用,甚至形成了下午茶的习俗,成为英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总结一下,茶作为一种饮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茶逐渐传播到全世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茶的研究和饮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成为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
第二篇: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茶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饮品,不同地区和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着重研究一些知名地区的茶文化,包括中国、日本、英国和印度。
首先,中国的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的生产和品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茶道和茶艺上。
茶道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注重茶的制作和品尝过程。
茶道强调的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修养,让人们通过品茶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茶艺则是将茶的制作与艺术结合,将茶的泡制和表演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茶艺表演。
其次,日本的茶文化也非常独特。
日本的茶道被称为“茶道之道”,它强调内外一致的美学观念,讲究和谐、自然和平静。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前言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喜爱的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涉及到茶叶种类、制作、品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和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为一位热爱中国文化和茶文化的学生,我参与了一系列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此为基础,撰写本文档,总结自己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收获。
茶文化的概述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古代诗歌、绘画、器物等中都流露出茶文化的影响。
唐代的李白、宋代的陆游、明代的唐寅等文人墨客都有茶文化的创作表现。
现今,茶文化已经不仅局限于中国,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发展。
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涉及到茶的品种、制作、鉴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茶叶种类有几千种,茶制作方法也有数十种之多。
茶叶的品质与产地、采摘、工艺等众多因素有关。
茶韵泽源、香气萦绕、汤色清澈、滋味醇和是评判一款好茶的标准。
同时,茶文化也伴随着大量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内涵,茶具、茶具艺术、茶文化旅游等相关领域也呈现出繁荣态势。
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的收获1.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茶文化的脉络以及其中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系列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拓展和精神价值。
2.品尝和鉴定茶叶的能力提升同时,参与茶文化研究性学习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茶的不同香气、口感和品质。
通过观看、品尝等实践活动,我掌握了一些茶叶品鉴的基本技巧,如外形、色泽、滋味等方面的判断。
3.探索茶文化艺术的魅力茶文化艺术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茶具艺术和茶文化旅游等方面。
参加茶文化研究性学习,也为我提供了发现茶文化艺术的机会。
例如,在茶道表演中,作为观众我能够感受到茶道师的精湛技艺、细致入微的过程,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和谐融合之美。
结语茶文化研究性学习,让我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内涵,提高了鉴别茶叶的能力,发现了茶文化中承载的文学、哲学、艺术内涵。
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
2020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EDUCATION WORD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_0235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活动背景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课活动的教学是继《碧螺春》一课的延伸,选题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生成的。
《碧螺春》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学了课文后,学生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的资料,组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悠悠茶韵中品味书香。
活动目的1、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茶文化的信息,拓宽茶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尝试制作茶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3、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科的综合,融语文、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各科于一体,培养学生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学生:1、通过阅读书籍、考察市场、个体采访、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茶文化信息,编辑茶韵文集,制作小报,布置展版。
2、自主合作制作茶食。
教师:1、准备课件及茶具、茶叶、开水等实物。
2、有计划地指派一名同学担任这次活动的总指挥,具体协调和组织大家开展好前期的调查研究。
3、为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及相关网站。
活动过程一、课前互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聊聊好吗?1、这两个星期你为今天的活动做了哪些准备?(生:找资料、逛书店、考察市场、到超市调查、访问他人、设计展板、制作茶食、准备茶具……)2、通过这些途径,你们都了解到了什么?(生: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品种、有关茶的诗词对联、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独树一帜的重要贡献之一。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从清代开始,中国的茶文化逐渐走向了全球,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喜爱。
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也因此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究茶文化,分析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茶文化在全球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对茶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一、茶文化的历史与演变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们采集、制作和饮用茶叶。
茶文化和茶艺手艺则是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得到了各朝各代的培育和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茶文化形态。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茶道家陆羽所著《茶经》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理论,茶道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活动,逐渐形成了唐茶、宋茶、明茶、清茶等茶文化时期和茶道艺术派别。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韩国、越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也都产生了自己的茶文化和茶道艺术。
二、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文化交流:茶已经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交流的一种载体。
通过茶艺和茶品交流,中国茶文化逐渐移植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文化符号: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等方面的追求。
覆盖了文化、艺术、政治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3、文化艺术: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逐渐与文化艺术相结合,不少茶艺著名的人物都是文艺界的代表性人物。
茶文化的艺术呈现形式也成为中国文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茶道、茶歌、茶文等花样纷呈。
4、文化意识:茶文化蕴含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拥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又成为了人们追求健康、品位和自然的一种文化形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精选了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一、研究目的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然其历史之悠久,远非其它饮料可比。
人们常说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茶经》),神农是为解毒发现了茶。
茶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
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
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茶从最初的食用、药用演变到品饮,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成为一种被世人称道的茶文化,更是历史的积淀。
茶和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呢?我们小组对茶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决定借这次课题研究一下茶文化。
二、调查的内容:一、中国饮茶简史1、原始阶段(先秦)在原始社会神农氏因发明了农耕。
带领民众种植粮食,解决了生存危机。
虽然有粮食供应,可是仍然有限,也需要采集些野果直接充饥。
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茶树叶子有解渴,提神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就单独将它煮成羹,以后又将它熬成茶水作为饮料。
现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远古的吃茶习惯,除了直接咀嚼茶叶以外,还可以腌制成茶食。
总之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还符合历史实际的。
说中华民族喝茶有四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不以为过。
到了商周时期,这种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还给茶叶取了个名字叫做茶。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已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的齐国也喜欢食用茶叶做成的菜肴。
《晏子春秋》记载:婴相齐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2、南方饮茶已成风气(两汉魏晋南北朝)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1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13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篇1一、问题产生的背景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
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几个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
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目的:了解茶的起源、发展、流行以及茶具、茶道等。
(二)、意义: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其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研究中还可以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主要方法)(二)、亲身体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找机会去品尝一些种类的茶(三)、讨论法: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四、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5月23日-2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二)、实施阶段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5月25日-26日: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和指到老师(地理老师)进行资深的交流讨论。
5月27日-6月5日:1.品茶,写下感受。
2.将前面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6月6日-9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并下写。
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茶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6月10日-13日: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一套合适的报告草案。
最后,将报告草案完善归纳,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6月15日-17日:将完善后的研究报告给指导老师修改。
五、预期成果完成和研究报告,培养学习兴趣,使我们了解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三篇篇一一、中国饮茶简史到了汉代,有关茶的保健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说文解字》:“舛,茶芽也。
”西汉王褒在《潼约》中提到“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买茶要到远处的武阳去买,由此见,当时已有专卖茶叶的茶市,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需要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要用它。
一些文人雅客也喜欢喝茶,并有诗文反映茶事。
可看出,饮茶已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还是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
因此,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饮茶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梯,可以说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
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
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
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
”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BR>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检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使下面的活动有的放矢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心理,使学生愿学、乐学。
】。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可行性论证: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 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 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 "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茶文化的定义
研究假设:
1.茶文化历史悠久,对人们的影响很大。 2.茶文化对现实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3.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不是太深,只是少许的了解。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
分工: 1.查资料:俞安琪,毛梦云。 2.整理,分析:吴燕青,林茗芝。 3.文章总结:郑琦 4.电脑制作:朱雅雯
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问题提出:
我的爸爸是一个爱茶的茶迷,他爱茶如命,嗜茶如命。家里有很多他收集的茶:铁观音,龙顶,龙井,普洱茶…….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所以生在这个家庭里 ,我也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决定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课题研究。 关于茶文化,我们认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我们需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将要通过问卷调查,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可能会很困难 但我们都充满信心的去尽力而为的实现调查。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前言茶是一种古老而又珍贵的饮品,它不仅被喜爱于东方文化,也已逐渐被西方所接受和认同。
茶文化是世界共同的文化,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讲究生活品质的时代,茶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遗产。
本篇报告将介绍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茶的品种分类、传统茶文化等,以期让读者了解和学习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
茶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茶作为一种饮品,起源于中国。
相传,中国的一位农夫偶然发现一种可以入口解渴的植物,并尝试饮用后发现味道鲜美,于是就开始种植和制作,这便是著名的“神农尝百草”。
自此,人们逐渐认识到茶的美味和价值,并将它传播到了西方。
茶的品种及分类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乌龙茶和白茶等。
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品质和特点,例如绿茶清香爽口、红茶浓厚香醇、黄茶香气甘醇、白茶口味轻柔清香,乌龙茶则有着特有的清香与鲜爽的口感等。
茶的制作过程也是一门手艺,它要经过采摘、杀青、揉捻、烘焙等一些列的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非常的细致和认真,以保持茶叶的原始香气和味道。
茶在不同的国家中也有不同的文化,例如日本的茶道文化、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等。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将茶作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来传承和发扬。
传统茶文化茶文化是一个包括茶道、茶艺、茶具、茶史、茶诗等方面的广义概念。
从汉代开始,茶就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和礼节。
丰富的茶文化内容为茶艺家留下了历史茶文化的积淀。
茶文化在饮用的同时,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泡制茶饮,在品味茶香、感受茶叶、听取故事等过程中悟道,从而增长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修养。
茶文化也是那个时代人们追求自由、宁静、纯净、优美的一种表现。
茶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史上最细致、最深切、最感性的艺术表现之一。
结语作为一种文化,茶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象征、哲学等内容,都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多样的饮茶习俗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艺、茶文化等方面展开叙述。
茶的起源与演化茶的起源可追溯到约5000年前,彼时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野生茶树叶受到当地气候、土壤、植物群落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成为当时的饮食和医疗必需品。
从茶的采摘、加工、制作到饮用方式的演变,中华民族的祖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随着茶的传播,茶文化逐渐走向成熟。
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形成了“净、静、和”的内涵,其文化属性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提炼,成为清代著名文化大师、“茶圣”陆羽的茶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
此外,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更是将茶文化发扬光大,并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茶艺和文学形态。
茶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不仅在造福人类方面具有广泛的功效,而且具有鲜明的文化性。
从茶的文化内涵来看,茶有清心、解渴、除烦、提神、醒脑等功效。
茶文化故乡福建,以“茶为礼、茶为友、茶为仪、茶为道”为茶文化的底蕴,而广东则有“茶禅一味、茶戏一园”的茶道最为流行,茶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她既展示了茶的文化内涵,又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互动和推广意义。
茶艺的流派与发展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茶艺不仅是一门技术,还融入了茶文化的精髓,在茶艺表演中尽显儒雅之风。
中国茶艺大约有十五派,这些派别在茶水的水、茶具的器、茶人的奉茶礼道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
例如,岩茶的茶艺法强调的是夹茶技巧的独特性,传统的出瓶茶则强调茶壶和盖碗的配合使用。
茶艺还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包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方面。
茶艺武夷派和闽南派、七宝派茶艺则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成为文化交流与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茶文化以其悠久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表现在茶的饮用、加工等方面,还表现在人类精神面貌和道德人文素质上。
恰恰是茶文化的儒家思想、忠诚、和谐的生活方式、讲究礼仪等等,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维持良好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秉承良好的人格和性格魅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3篇)
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3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通用3篇)茶文化研究性学习心得优秀范文篇1下午刚走进爱心茶艺室,就被里面的布置深深吸引住了,想着会是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们呢?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坐下不久,老师就来来,老师一身紫色旗袍,穿出女性的柔美,有一种高雅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开始是理论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茶对我们身体的好处,喝茶的必要性,茶相关的一些文化。
茶是我们云南最有特色东西之一,也是经济支柱之一,我们作为一个云南人,是不是应该了解茶、喝茶,来支持我省的经济发展。
我觉得非常的有道理,我们应该做个爱省的人。
老师其中提到聘礼必须要有茶,因为茶四季常绿,成年移栽后不容易存活,代表着一心一意、至死不移的爱情和承载者人们希望一对新人能白首偕老的美好祝愿,这是多么感人的意义呀!使我对茶又更多一层的理解。
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它可以跟柴米油盐放在一起,也可上到厅堂上招待客人,我们做人也要像茶一样,下的厨房,上得厅堂。
还有其中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光是追求,还有吸引,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它告诉我们人生不能一直追逐者别人的步伐走,盲目跟风,要懂得自己提升,要懂得创造自己品牌,你若足够好,自然会吸引来别人对你的投资和心思,就像学茶一样,不是只有漂亮的人能学,只要你想,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变得漂亮和有气质的。
最后开始实践,老师先展示了一遍给我们看,然后就是我们自己操作,我们看着老师操作是如此的轻松,但是到我们的时候却是错误百出,我们知道了泡茶要做好是如此不易,明白古人曾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一句话的内涵所在。
但是因为我们小组有一个茶学院的学姐,所以我们每个都学姐的指导下操作了一遍泡茶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但是学姐从未失去耐心,我们的每一步,她都认真的'看着,并细心的指导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感谢认真负责的学姐。
中国茶文化研究性学习
中国茶文化研究性学习首先,茶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公元前2737年。
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不小心将树叶放入了开水中,发现水变得清香可口,于是茶的制作就此诞生。
茶的起源地位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
其次,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拥有众多的茶叶品种。
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风味特点,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六大类。
这些茶叶各具特色,有着不同的滋味和功效。
在茶的制作工艺方面,可以分为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细致的把握,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例如,在杀青过程中,需要用高温迅速破坏叶片内的酶和氧化酶,以防止茶叶变色;在揉捻过程中,则需要利用机械力和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挤出,使茶叶形成一定的形状。
泡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喝茶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泡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流程,例如选择合适的茶具,掌握正确的水温和时间,注重茶的色、香、味和形态等。
同时,泡茶还注重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重视人际关系和友谊的方式。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还可以发现茶叶背后的科学和健康价值。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降脂减肥等多种功效。
因此,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健康保健品。
总之,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茶的起源、发展、品种、制作工艺和泡茶礼仪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价值。
同时,茶叶的科学与健康价值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挖掘。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品味和传承中国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课题报告南靖一中2016级A3班组长:王铭华组员:阮丹玲,刘俊炜,王讯玲,庄利莹指导老师:严晓华一、研究背景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有关于中国茶的历史、种类等知识,于是我们几个同学就组成了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决定对中国茶文化展开研究。
关于茶文化的研究,我们将会通过上网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展开我们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一定会充满信心并且尽力去完成调查。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了解茶的起源、发展、茶道、茶具等意义: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茶文化,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内容1.茶的起源2.茶的发展3.茶的种类4.沏茶5.茶具6.茶联7.茶道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2.亲身体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找机会品尝一些种类的茶五、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5月16日-5月17日: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5月18日-5月19日:成员:阮丹玲、刘俊炜、王讯玲、庄利莹图书馆、网络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
和指导老师进行讨论。
5月20日-5月30日:1.品茶,写下感受 2.将前面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6月22日-6月23日: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并写下心得体会。
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
6月28日-7月5日: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一套适合的报告草案。
最后将草案完善归纳,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3.整理完善阶段8月27日-8月28日:将完善后的研究报告给老师修改。
4.分工:查找资料:刘俊炜,王讯玲整理资料:阮丹玲,庄利莹电脑制作:王铭华六、研究成果1.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
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中国茶源自神农。
传说中的神农是农业神,也就是炎帝,他能让太阳发光,让天下雨,他教人们播种五谷,又教人们识别各种植物,他的肚子是透明的,能看到肠胃和吃进去的东西。
为了知道各种草本的性质,神农就亲口品尝,然后仔细观察它们在肚子中的变化。
有一次,神农吃到一种树叶,这种叶子吃进肚子里后,在里面走来走去,像是士兵在进行搜查,不一会儿,整个肠胃便像洗过一样干净清爽,感觉非常舒服。
神农记住了这种叶子,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茶”。
2.茶的发展茶起源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氏,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
茶不但推进了我国文明的进程,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西方以及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谈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谈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领域。
几千年来,中国不仅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而且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3.茶的种类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叙述。
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绿茶、普洱茶、大红袍。
绿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
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功效:(1)抗衰老(2)抗致癌(3)醒脑提神(4)利尿解乏普洱茶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
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
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
其原料,主要是滇青茶。
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
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
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紧压茶的原料。
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
功效:(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2)养胃、护胃(3)防癌、抗癌(4)消炎、杀菌大红袍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品质优异,是中国特种名茶。
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
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
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
除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巅的禅茶韵味。
注重活、甘、清、香。
功效:(1)有助于降脂助消化(2)有助于护齿明目(3)防龋齿4.沏茶沏茶要领:好茶、好水、好茶具,还要掌握好的泡茶技术,才能真正得到一杯好茶。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和冲泡时间。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
对于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度(指水烧开后再冷却)左右为宜,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因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滚开水冲泡。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
就茶的香气和滋味而言,一泡茶香气浓郁,滋味鲜爽;二泡茶虽浓郁,但味鲜爽不如前;三泡茶香气和滋味已淡乏;若再经冲泡则无滋味。
5.茶具中国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
且不说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贵茶具,就是民间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茶具并不是简单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选择要视一定的茶品、季节、饮茶的场合等而异。
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种可以赏目悦目的艺术品,收藏对象,真是妙不可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同于古人的悠闲自适,所以茶具也必然与时共进,发展出许多新式的茶具,6.茶联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亦是我国楹联宝库的一枝夺目鲜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问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来。
”人一生都在为名利奔波,而浅茶一杯,人心可静,从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谊的传递方式。
如:“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
”茶的醉人之处在于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联,道出多少茶语,让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且闻那“飘乡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且赏那“精致”茶联,品味茶之真谛。
7.茶道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
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同时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配合茶盘端出,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
上茶时应从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并说:“这是您的茶,请慢用!”奉茶时应依职位的高低顺序先端给职位高的客人,再依职位高低端给自己公司的同仁。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当然,静才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字——静。
七、研究心得整个研究性学习融合了我们找资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
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而且,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也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角色扮演好,学会通过多渠道去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的挑战!感谢老师让我们收获了这么多感悟。
王铭华: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
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
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
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庄利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当具有茶文化一般的胸襟与气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只有充分吸收古今中外的人类文化精髓,不断塑造自身理想完美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生存能力,才能促进自身朝着健康、美好的人生方向去发展。
阮丹玲: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切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实践学知识的好处,这一次非课堂的知识学习、全方面提高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学到的知识非常深刻,我们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够我们一生受用!刘俊炜: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还需要多学习、多磨练,但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我们能做得更好——不管在哪个方面。
王讯玲:希望下次也能有此类研究性课题开设,令我们能够对一些文化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进行调查研究与合作评价,到时候我们一定会,更加的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