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精品课程

中国茶道精品课程

中国茶道精品课程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茶道精品课程旨在向学习者传授茶道的知识和技巧,让他们深入了解茶的文化内涵,并在实践中培养茶道艺术的修养。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精品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茶道的精髓。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中国茶道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员对中国茶道的兴趣和热爱,了解茶道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掌握茶道的礼仪和艺术,并能够在实践中展示茶道的魅力。

1.2 课程内容中国茶道精品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茶道基础知识:介绍茶的种类、品质和制作工艺,了解不同茶具的用途和特点。

2) 茶道礼仪:学习传统的茶道礼仪,了解不同场合下的茶道礼仪要求。

3) 茶道艺术表演:学习茶道艺术表演的技巧和演练方法,提高茶道表演的艺术水平。

4) 茶道品鉴:通过品尝各类名茶,培养学员的品茗品味能力,了解茶的香气和口感特点。

5) 茶文化传承: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学习茶道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典故。

1.3 课程安排中国茶道精品课程一般为期十二周,每周安排一到两次课程,每次课程时长为两小时。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员在理论课上学习茶道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实践课上进行茶道表演和品茶练习。

二、学习方法2.1 主动参与学习茶道需要学员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

在课堂上,学员应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积极参与茶道表演和品茶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修养。

在课外,学员可以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茶道表演视频,加深对茶道的理解和认识。

2.2 反复练习茶道是一门技艺,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学员应在课堂上反复练习茶道表演和品茶技巧,加强对动作和姿势的把握,提高演练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同时,学员还可以组织茶道社团或与其他学员一起练习,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2.3 体验学习茶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感受其中的魅力。

学员可以参加茶道表演和品茶活动,亲身体验茶道的神秘和美妙。

大学课程中国茶道文化

大学课程中国茶道文化

大学课程中国茶道文化在当代中国,茶的地位不言而喻。

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丰富的历史、多样的品种和独特的礼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茶道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茶文化,许多大学开设了中国茶道文化课程。

一. 课程介绍中国茶道文化课程旨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深入浅出的全貌。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叶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以及茶道的核心价值观与仪式。

此外,课程还将探讨茶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个人修养和心灵平静的影响。

二. 课程内容1. 茶历史本部分将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学生将了解到茶文化在古代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的密切关系。

同时,学生将接触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叶制作技艺,如炒青、揉捻和蒸制等。

2. 茶叶分类与制作工艺了解茶叶的分类和制作工艺是学习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课程将介绍各类茶叶的特点和区别,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等。

同时,学生将学习茶叶的采摘、烘焙和保存等工艺,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3. 茶道仪式与礼仪茶道作为中国独特的茶文化体系,强调礼仪和精神修养。

课程将介绍茶道的核心价值观,如尊重、谦逊和平和。

学生将学习茶道仪式的基本步骤,包括冲泡茶水、品味茶汤和传递茶盏等,培养自身的仪态和修养。

4. 茶与生活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深深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课程将探讨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家庭聚会、同事交流和客人招待等。

学生将学习茶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并了解茶与健康的关系,如茶的解渴、降压和抗氧化等功效。

三. 课程特色1. 实践体验中国茶道文化课程注重实践体验,学生将有机会亲身参与茶叶的制作和茶道仪式的实践。

通过亲手操作和互动交流,学生更能深入体验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2. 多元融合课程内容将与相关的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进行融合。

学生不仅仅了解茶道本身,还能通过茶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对话,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大班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教案中国茶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四章“饮食文化”中的第三节“中国茶文化”。

教学内容详细涉及中国茶的起源、分类、泡茶工艺、茶道精神以及现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的起源、分类和基本泡茶工艺,认识到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的茶道精神,学会尊重和欣赏中国茶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泡一壶好茶,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的分类和泡茶工艺。

教学重点:茶文化的起源、茶道精神以及现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茶叶、茶具、热水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日啖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引发学生对茶起源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茶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茶的起源、历史演变及茶文化的发展。

(2)茶的分类:讲解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茶叶的特点。

(3)泡茶工艺:演示泡茶的基本步骤,包括选茶、赏茶、温杯、投茶、注水、品鉴等。

(4)茶道精神:阐述茶道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如和敬清寂、廉美和敬等。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茶叶,按照泡茶工艺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互相品鉴,分享泡茶心得,感受茶道精神。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茶文化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2. 内容:(1)茶的起源与发展(2)茶的分类(3)泡茶工艺(4)茶道精神(5)现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茶的起源与发展。

(2)列举并简要介绍六大类茶叶的特点。

(3)结合泡茶实践,谈谈你对茶道精神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

大班社会课教案《中国茶文化》教案:《中国茶文化》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旨在让幼儿对中国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探索茶的
起源、发展以及茶道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1. 使幼儿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知道茶道的基本知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茶道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领。

难点:茶道的操作要领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准备
茶叶、茶具(茶壶、茶杯、茶盘等)、图片、视频等教具。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茶具套装(茶壶、茶杯、茶盘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自然
引入课题。

2. 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述茶的历史,介绍茶道的基础知识。

3. 演示:实际演示泡茶的整个过程,讲解每一步骤的细节。

4. 实践: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泡茶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
中国茶文化:起源、发展、茶道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
1. 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学到的茶文化知识。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篇关于茶文化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茶道的一些细节部分,如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等,幼儿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可组织茶艺表演活动,让幼儿更深刻地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2024年大班标准教案中国茶文化

2024年大班标准教案中国茶文化

2024年大班标准教案中国茶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第五章——《中国茶文化》。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中国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茶叶的分类及特点、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认识到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让学生掌握茶叶的分类及特点,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

3. 培养学生对茶道、茶艺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及特点、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道与茶艺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说出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1)讲解中国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介绍茶叶的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

(3)讲解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3. 实践操作:(1)现场演示泡茶、品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茶艺的魅力。

(2)学生分组进行茶艺实践,互相交流心得。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茶叶分类的例题,巩固学生对茶叶知识的掌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并说明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1)历史(2)茶叶分类及特点(3)茶道与茶艺2. 茶叶分类(1)绿茶(2)红茶(3)乌龙茶(4)白茶(5)黄茶(6)黑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2)列举三种茶叶的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3)谈谈你对茶道与茶艺的认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茶艺表演,深入了解茶文化,提高审美素养。

中国茶道课程

中国茶道课程

中国茶道课程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泡茶、品茶、赏茶为主要内容,代表了中国人对茶叶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追求。

中国茶道课程不仅教授学员如何正确煮茶和品茶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茶道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部分:茶的历史与文化中国茶道课程从茶的历史与文化讲起,学员将了解茶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茶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学员将学习到不同种类的茶叶和茶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同时,茶道课程也将引导学员欣赏中国传统茶艺的美学价值,了解茶与中国文化、哲学和艺术的密切联系。

第二部分:茶道礼仪茶道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茶道礼仪,包括身体姿势、动作和仪态。

学员将学习如何正确地泡茶、倒茶和品茶,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茶道交流。

通过模拟实践和角色扮演,学员将逐渐掌握茶道的细节和技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茶道修养和气质。

第三部分:茶与健康中国茶道课程重视茶与健康的关系,学员将学习到茶叶的保健功效和作用。

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帮助消化,还可以清热解毒,降血脂,抗衰老等。

通过茶叶的科学合理搭配和饮用方法,学员将学会如何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并学会正确使用茶叶的功效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第四部分:茶道修身中国茶道课程强调茶道与修身养性的关系,学员将通过茶道修身来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通过茶道的实践和体验,学员将培养自己的耐心、细致、谦逊和敬畏之心。

从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学员将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同时也培养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性和关怀之心。

第五部分:茶文化传承中国茶道课程重视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学员将学会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传人。

通过学习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员将能够自如地向他人介绍和展示中国茶文化。

学员还将学习到如何开展茶艺交流、茶会和茶文化活动,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茶道课程作为一门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文化意义。

通过学习中国茶道,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内涵和修养。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

(完整版选修课《中国茶文化》全套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课程选自《中国茶文化》教材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中国茶文化概述,包括茶的起源、发展历程、茶的种类及中国茶道的形成;2. 第二章:茶叶的种植与加工,涉及茶叶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采摘和加工工艺;3. 第三章:茶艺与茶道,包括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茶道的礼仪和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世界茶文化中的地位;2. 培养学生对茶叶种植、加工工艺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通过学习茶艺和茶道,使学生尊重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的加工工艺、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2. 教学重点: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茶叶种植与加工、茶道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茶叶样品、茶具、茶叶加工设备模型;2.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样品、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谈论对茶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a. 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茶的种类;b. 讲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工艺;c. 解析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和茶道礼仪;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茶叶种植、加工的模拟操作;b. 学生代表进行茶艺表演,其他学生观摩并学习;4. 随堂练习:a. 识别茶叶种类;b. 模拟茶艺表演;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概述;2. 茶叶种植与加工;3. 茶艺与茶道;4. 重点知识点:茶叶种类、加工工艺、茶艺流程、茶道礼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请分析茶叶加工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c. 请描述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并谈谈你对茶道的理解;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但对茶叶加工工艺的理解仍有待提高,后续课程需加强讲解;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过程;b. 邀请茶艺师进行茶艺表演,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c. 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中国茶文化》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中国茶文化》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中国茶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为《中国茶文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茶的历史与文化》,详细讲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章《茶叶的分类与制作》,介绍不同种类的茶叶以及简单的制茶过程;第三章《茶艺表演》,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泡茶、品茶的礼仪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知道茶叶的分类和制作过程。

3. 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和制作过程,泡茶、品茶的礼仪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叶、茶具、泡茶演示设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引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2. 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叶的分类与制作过程。

3. 实践:分组进行泡茶、品茶体验,教师现场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幼儿动手操作,分组进行泡茶练习。

7. 拓展延伸:讲述茶艺表演的故事,激发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中国茶文化》2. 内容:(1)茶的历史与文化(2)茶叶的分类与制作(3)泡茶、品茶的礼仪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家长协助,了解自己家乡的茶叶,并记录下来。

(2)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次家庭泡茶活动,拍照留念。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泡茶、品茶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茶文化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进一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

同时,开展茶艺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茶叶的分类和制作过程,泡茶、品茶的礼仪和技巧。

2. 教学过程:实践环节中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分组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课程简介
茶道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中国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茶为国饮,勿庸置疑;国饮时代,已然来临。

优雅生活,从茶道
修习开始。

近些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领域的课程逐渐进入了一些
大学的课堂。

而茶文化精神指导下的茶艺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生活
与精神享受的艺术,越来越多地为青年朋友们所喜爱和追求。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用茶和茶饮方式的源流,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学基础知识,在对茶、茶文化、茶道茶艺进行理论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茶道艺术实践教学,包括茶叶的冲泡、品饮、鉴别等,同时,尝试茶艺表演展示与
实作。

课程内容中茶道艺术欣赏和创作,加之茶文化理论学习,有
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精萃——茶道艺术的审美情趣。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及传播,掌握茶树栽培、茶叶加工与分类等茶学基础知识,学会茶叶冲泡等茶艺基本技能,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并懂得一些关
于普洱茶的识别、保管、品评知识,让学生走近身世复杂的茶之生命,受其文化薰陶,提升大学生艺术品味的层次,引导其追求高层
次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享受。

课程参考书目:
1、《中国茶文化》,徐晓村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中国茶艺集锦》,林治著,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中国茶道》,林治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9年9月版。

4、《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5、《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茶艺与茶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7、《茶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中国茶艺》(配碟片),赵立英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4月版。

9、《普洱茶品鉴》,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0、《云南普洱茶》,周红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历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

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

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

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

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时代性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
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
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
一步增强。

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
益频繁。

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
和国际化趋势。

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
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
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

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在经济、文化
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
色的都市茶文化。

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
洛哥茶文化等。

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
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
活动中必需的仪程。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
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

韩国人认为茶文
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

中国茶文化是
各国茶文化的摇篮。

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