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主义产生原因分析
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
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法西斯主义崛起与纳粹德国的体制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
纳粹德国以其极右翼的意识形态和集权政府而闻名。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以及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
一、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法西斯主义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使德国社会陷入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
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极端解决方案,以恢复国家的荣耀,并恢复民众对自己国家的自尊和信心。
其次,经济危机也是法西斯主义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0年代末期和193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大萧条使德国陷入了一片困境。
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导致人民对现有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答案。
最后,社会与政治的不稳定也为法西斯主义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对于民众来说,政治腐败和政党之间的分裂导致了政府的无能和无视人民利益的形象。
而法西斯主义强调统一和集权,吸引了那些希望看到稳定和强大政府的人。
二、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纳粹德国的体制构建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为核心。
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党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法西斯政策。
政治上,纳粹德国实行了一党专政。
希特勒通过利用民众对政治秩序的不满和恐惧,逐渐剥夺其他政党的权力和自由。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迅速通过“全权委托法”,使自己成为德国的法定领导人。
纳粹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其他政党被禁止,从而确保了党的集权统治。
社会上,纳粹德国实行了广泛的社会控制和种族歧视政策。
希特勒和纳粹党将德国人民分为“优等种族”和“次等种族”,对犹太人、同性恋者、残疾人等少数群体进行迫害和歧视。
纳粹政权通过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对社会进行广泛的思想控制,以确保民众的服从和一致性。
文化上,纳粹德国实行了威权主义和宣传机器的统一。
纳粹党掌控了媒体、文化机构和教育系统,以传播其意识形态和宣传。
对于那些不符合纳粹意识形态的艺术家和学者,他们被迫离开或被剥夺了权力和言论自由。
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
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作者:刘艳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3期内容摘要:传统言论认为,法西斯主义之所以产生,是由希特勒个人的邪恶和纳粹意识形态的欺骗性造成的,或者是由德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错综复杂交织而成的结果,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纳粹主义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用勒庞、赖希、弗洛姆三位心理学家的理论,解读电影《浪潮》。
试图探寻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每一个人在性格结构上都具有法西斯主义的情感和思想因素,只要有人类就有纳粹。
是群众选择了希特勒,正是群众的权威主义性格与纳粹意识形态高度契合,希特勒的宣传才获得了根基,而人的权威主义性格的形成,则是因为现代人无法忍受孤独和无能为力的境地,为了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主动放弃了自由。
关键词:群体心理权威主义性格自居作用逃避自由机制弗洛姆认为,在讨论纳粹兴起的原因时,人们的观点经常截然对立,要么认为“心理学根本无法解释法西斯主义之类的经济政治现象”[1],要么“法西斯主义完全是个心理学问题。
”在他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因为心理因素由社会经济因素塑造而成,而只有建立在心理基础之上,经济政治的统治才起效用。
本文关注的是纳粹兴起的心理方面,即它的人性基础。
勒庞、赖希的着眼点都是群体心理,而弗洛姆则更进一步,他探讨了人的权威主义性格产生的深层原因。
他们的群体心理理论对理解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先分析勒庞的群众心理特征,他指出在狂热政治运动中,个人融入群体后呈现出非理性的特点;接着讨论赖希的人的性格结构中的权威主义和“自居作用”,他认为这是法西斯精神的内核;最后探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说”,他认为纳粹的心理基础,是人们为了逃避个人的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感而形成的权威主义性格。
电影《浪潮》讲述了德国一所高中的老师在”独裁统治“的课堂上做了一个试验,他带领班上学生成立了一个叫“浪潮”的组织,以此解答学生的疑问,纳粹在今天的德国是否不再有兴起的可能?本文用勒庞、赖希、弗洛姆的心理学理论分析电影《浪潮》,希望对纳粹的产生根源有更深刻的认识。
法西斯主义兴起
法西斯主义兴起随着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开始兴起。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欧洲和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法西斯主义的起源法西斯主义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由贝尼托·墨索里尼于1919年创立的意大利民族法西斯主义党(PNF)提出。
法西斯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fasces",意味着力量的集中和人民团结。
墨索里尼提出的法西斯主义主张强调国家主义、极权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力图恢复意大利的国际地位和权威。
二、法西斯主义的特点1. 强调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集体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应该高于一切个人和团体利益。
它积极扩展国家领土,追求国家的强大和优越性。
2. 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追求集中化和集权制度,强调领导者的个人威权,并将国家的决策集中在一个中心化政府中。
它排斥民主和个人自由,认为个人应该服从国家的需要。
3. 社会达尔文主义:法西斯主义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社会和民族之间存在着竞争和优越性。
它主张通过征服和征服其他民族来增强自己的优越性,倡导种族纯洁和血统至上的思想。
4. 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强调军队和战争的重要性,认为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必要手段。
它提倡军事化的社会和一切活动。
三、法西斯主义对欧洲的影响1. 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政权迅速崛起,对该国进行了国家改革和经济发展。
然而,法西斯主义政权很快成为独裁统治,并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结盟。
2. 德国纳粹主义: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侵略并征服了大部分欧洲。
纳粹主义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导致大屠杀和种族灭绝,对欧洲以及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3. 东欧和西欧:法西斯主义思想波及了东欧和西欧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罗马尼亚的康斯坦丁·陶勒括、匈牙利的米克洛什·霍尔蒂等均是法西斯主义的代表。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近年来,法西斯主义在国际社会中再度崛起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回顾20世纪,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与传播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原因,并分析其传播过程。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兴起的背景具有相似之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
意大利战胜国却在《凡尔赛和约》中对战利品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应该有更多的回报。
德国则被《凡尔赛和约》中对其实施的巨额赔款所压迫,失去了经济与政治稳定。
在这个背景下,两个国家的法西斯党派崛起了。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由墨索里尼领导,他承诺恢复国家的威望和经济繁荣。
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则由希特勒领导,他通过提出“国家社会主义”来吸引人们。
两个领导人都懂得如何利用国内的社会失望和挫败感,呼吁国家复兴,并以强权政治来解决困境。
法西斯主义在这两个国家的兴起并非偶然。
尽管意大利与德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同,但人们对于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的失望是共同的。
特别是在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下,人们感到民主与资本主义无法解决问题,对社会的不公与贫困失望感日益增加。
法西斯主义提供了一种看似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强调国家与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而不是个人自由与权利。
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兴起过程中,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纳粹党与法西斯党的组织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墨索里尼与希特勒都具备出色的演讲技巧,能够动员广大民众。
他们实行了集权化的领导模式,将党的利益置于国家、社会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形成了极权主义政体。
此外,法西斯主义的传播也受到了意识形态和媒体的影响。
纳粹党和法西斯党通过宣传和宣传工具,如报纸、广播和集会,来传播其思想和意识形态。
他们利用对国家、民族和种族的煽动性宣传,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支持者。
然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传播也受到了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
例如,战争的创伤与后果对于人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是重要的推动力。
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4、德、日两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何相同之处?又有
何不同点?
三、德、日法西斯专政的比较:
1、同:1)历史原因:都有军事、专制传统
2)利用的时机:都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
3)政权特征: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职能无限扩大
4)内外政策: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5)代表的利益: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2、过程:1)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排除异已
2)“九一八”事变,加强了军部的势 力 3)”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势力大大增 强 4)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3、内外政策:(对内独裁、扩军;对外扩张)
阅读课本《基本国策纲要》材料,回答:
1、《基本国策纲要》是什么性质的方案?
是日本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案
2、材料中“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 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日本国 内外形势的特点。
国内:建立了军部法西斯专政,军部控制了 政权,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国外:德、意法西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凡--华”体系逐步瓦解,英、法、美奉行绥靖政 策。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
1)受经济危机打击,资产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权 2)纳粹党的欺骗宣传取得了广泛的信任 3)纳粹党赢得了军队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2、过程:1932 1933 1934
1)政治:加强独裁统治
3、内外 2)经济: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政策 3)文化:用纳粹党理论钳制人们思想
4)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5)外交:退出国联 6)民族:种族灭绝政策
为克服危机美德所走的不同道路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摘要: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强调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国家荣誉不可侵犯。
是由民族主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国家价值主义的中心意义合体而成。
本文将详细解释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与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希特勒法西斯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社会主义、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反共产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它可以视为是极端形式的集体主义,《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法西斯主义是上世纪的20-40年代流行起来的,作为一种统治体制,它主要存在于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少数国家,并且随着1945年轴心国战败而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作为一种政治思潮。
它远不止出现在上述诸国,也远不止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而是在二战之后继续存在,直至今天依然潜滋暗长,时有表现。
一、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产生(一)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
一战造成了一个满目疮痍、颓败不堪、精神备受创伤、充满动乱和绝望情绪的悲观德国。
取代德意志帝国的魏玛共和国软弱无能,经济崩溃,国家地位一落千丈。
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向来自负的德国人的自尊心。
在广大群众中,尤其是军人中激发起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
人们自然又将这种民族屈辱归罪于共和国的无能,转而期盼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或个人来报仇雪耻,复兴民族。
而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萧条,又使德国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
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6%,农业生产下降了30%,到了1932年,失业总人数达总人口数的30.8%。
浅论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以德国为例
浅论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集团为世界带来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灾难,至今回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
很多人因此而对法西斯主义报以彻底的咒骂和唾弃——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悲痛和恐惧可以理解,对法西斯的痛恨也可以理解——但这不是一个研究者应有的态度。
作为研究者,应该对法西斯主义报以客观的态度,面对它的时候忘记对希特勒、墨索里尼个人的主观情绪,以客观科学的态度研究法西斯主义。
本着客观的态度,本文主要探讨法西斯主义诞生和兴起的原因,并简要阐述法西斯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的积极方面——消极方面已经说得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客观态度积极方面希特勒、墨索里尼曾将世界推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他们所秉持的法西斯主义无疑成了人们心中极度厌恶和痛恨的对象。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以法西斯主义为旗帜将世界带入灾难而决绝的痛恨它。
客观来说,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和兴起自有其原因。
过去的都成为历史,我们不能总陷在情绪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法西斯的理论《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是:“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简单来说,法西斯主义在倾向上是极端民族主义的、集体主义的,是反民主的。
沃尔特·拉克尔这样解释法西斯与其他专制的不同:“使法西斯主义有别于以前的专制的地方在于存在着一个群众政党,这个政党通过它的保安机构和军队来垄断权力,清除所有其他政党,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相当大的暴力。
①”法西斯主义的诞生法西斯主义最早诞生于意大利,墨索里尼是其开山鼻祖。
最早出现于此有其原因。
意大利人根深蒂固的“大罗马主义”情节为墨索里尼成功煽动起他们的情绪、创立法西斯主义提供了温床。
再加上当时意大利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健全、一战之后产生的政治经济问题及政府的无能还有巴黎和会分赃对意大利的伤害激起了意大利人的愤怒和民族主义情节,这些条件都促进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权的经济控制和准备重新划分世界的战争的需要,促成了各国法西斯的产生和发展。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起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起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争议和恶名昭彰的政治意识形态。
它们在意大利和德国崛起,并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分析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定义、特征、背景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法西斯主义的定义及特征法西斯主义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由恩里科·费尔迪南多·德·尼科拉在20世纪初提出。
法西斯主义以国家至上、强权政治、军事化、集权主义以及反共产主义为核心特征。
其追随者通常强调社会纪律、强大的领袖、民族团结、民族自豪感以及排外主义。
法西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独裁主义和极权主义。
法西斯主义追求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认为民族的兴盛和国家的兴旺是最重要的目标。
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独裁主义成为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常态,国家领导人通过极权主义手段控制媒体、镇压反对派、限制公民权利。
二、纳粹主义的定义及特征纳粹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该思想诞生于德国,并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迅速崛起。
纳粹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种族至上主义、反犹太主义以及国家纯洁性的追求。
纳粹主义将阿利安人(Aryan)视为种族优越,并追求纳粹“大德意志”国家的建立。
纳粹主义鼓吹极权主义、军国主义和对非纳粹种族的迫害。
纳粹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种族国家,摧毁一切不符合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非纳粹元素”。
三、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背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背后有一系列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一战后的政治和经济动荡为这些极端意识形态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德国和意大利在一战中都承受了沉重的负担,经济衰退、社会不满和政治不稳定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其次,对于德国来说,《凡尔赛条约》的不公平和国家耻辱感也对纳粹主义崛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德国人对于战后政治体系的不满和愤怒为希特勒的纳粹党提供了广泛的支持。
再次,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通过向广大民众承诺振兴国家和改善经济状况,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法西斯主义
相连结。
一些人将法西斯主义视为是针对共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崛起的反动,无论是在哲学上或政治上,不过法西斯主义也反对民主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放任政策—在这点上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同,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在1944年的《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主张,正是因为德国自经济大恐慌以来诉诸的社会主义政策,诉诸以政府手段解决所有面临的经济危机,却忽略了经济危机正是因为政府干预所造成的,最后导致经济计算问题的恶性循环,在民主议会无能掌控经济的情况下,要求绝对独裁者掌权的声浪便不可避免的蔓延全国。
法西斯主义视国家为一种拥有积极权利的组织实体,而非一种设计用以保护群体和个人权利的制度,法西斯主义也不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受到监督。
法西斯主义倾向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等级的概念,并且普遍反对阶级斗争的概念,而改强调种族间的斗争、和青壮族群推翻年迈族群的斗争。
这表示法西斯主义对于民族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信念,以及认同权力和力量即为正当性的概念,赞扬以战争和胜利来决定真理和价值。
这些概念也可以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里发现。
这些概念都直接的与社会主义和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征对立,这也是法西斯主义与自由主义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浮现主要差异的地方。
法西斯主义的特色是以极权主义的方式由国家控制所有层面的生活: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
法西斯国家管理并控制生产工具。
法西斯主义将民族、国家、或种族的地位臵于个人、制度或组织之上,法西斯主义使用明确的人道主义用词;呼唤英雄式的群众力量恢复过往的光辉;并要求对单一的领袖效忠—通常到达个人崇拜的程度。
法西斯主义的领导人最为人所知的是他们以诉诸利他主义的宣传方式来正当化对于个体的压迫。
举例而言,阿道夫〃希特勒便曾说过:“由于个人已经完全将他的自我屈服于共同体的生命上,个人自我保存的本能于是便能发挥至极限,并且能在必要时替共同体牺牲他的生命。
”法西斯主义吸引了不同层面的人口支持,包括大企业、农夫、地主、民族主义者、心存不满的一战老兵、卡尔〃施米特和马丁〃海德格尔等知识分子、中小企业和保守派,以及一些允诺将给予工作和面包的贫穷人口。
法西斯主义资料
第四章
第一节
二、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思想渊源
法西斯主义盗用或改造了许多先前的 理论和学说,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非道 德主义、黑格尔的国家主义、戈宾诺和 张伯伦的种族主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 文主义、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非 理性主义和超人哲学、麦金德的地缘政 治学、柏格森的直觉论、索列尔的无政 府工团主义、帕累托保守主义“精英论
第四章
第一节
一、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二)深层次原因
3.大众(masssociety)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是等级社会崩溃的社会,每一个人
成为抽象的个体,并由于个体心态一样而达成真 正的平等。大批人不再知道自己是谁,只等着有 一群体来为他们提供某种心理上的家园。群众的 心智犹如儿童与野蛮人,始终有变成暴民的欲 望,可以产生集体英雄主义或暴力。
索列尔的“政治神话”理论,使他成为最早将非理 性主义应用于政治研究和实践的开创者之一。
第四章
第一节
(二)种族主义
1.戈宾诺:《人种不平等论》
他认为种族是决定历史和文明的关键因素。世界上 有三种人,即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 是最优秀的种族,雅利安人又是白种人中的精华。 因此,如何保障白种人血统的纯洁就成为人类未 来的关键。
第四章
第一节
一、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二)深层次原因
法西斯主义对世界特别是欧洲国家造成了
深远的影响,学者们从政治发展、经济学、
社会学等不同角度纷纷进行解读。但在西
方学界,占主流的则是心理学视角。
1.一些学者认为,现代人因现代文明而产生愤懑、 受挫和不安全感,为了摆脱心理的困境,他 们通过加入暴民集团或私人军事组织集体为 恶,欺凌或迫害可怜的少数人。
第四章
第二节
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
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为首的战争。
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吧!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大战遗留下一些无法和平解决的所谓对德国的不公平条约和待遇,作为第一次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强国瓜分,同样只能是通过战争来索回失去的利益。
另一个原因就是经济问题,法西斯就是在经济危机中上台的,但不是经济的发展,正好相反,当时德国国内经济正在走向崩溃,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是最佳方式。
这种经济掠夺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被某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性弱点——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探析读了艾米尔.路德维希的《德国人》,让笔者了解到导致二战爆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德国人所特有的性格。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性格,德国人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德国一个性格多元化的民族。
服从而不缺少浪漫,残酷中又带有温柔。
就是这样的性格,一次次引爆了世界大战。
德国人的这种性格为什么能够导致二战的爆发,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关系:1.服从性在世人的眼中,德国人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
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时养成的习惯。
奥托.冯.俾斯麦就不无得意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
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说到:“由于好战的传统和严格的训练,服从性已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
”可见,从军队到人民,“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
这种性格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因为“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的发展工业和进行战争。
”德国人的绝对服从,包括下级对上级、人民对领袖的顶礼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够利用这种性格迅速发动战争。
还有英法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为什么不仅未能阻止德国发动战争,反而导致二战的加快爆发?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德国人的性格所致。
浅析群众心理与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产生_读约翰_省略_西方政治思想史_中关于法西斯主
对群众心理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产生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群众心理;民族情绪;法西斯主义;希特勒
[ 中图分类号 ]B8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1190-(2010)03-0230-02
约翰·麦克里兰的 《西方政治思想 史》 是一部见解和写法都与众不同的政 治思想史。它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 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及各种不同思潮之 间的关系,用活泼流畅的语言对西方政 治思想史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在书的 第九部“对自由主义的反动(三)”中,麦 克里兰深刻地阐述了他对法西斯主义的 理解。他以德国纳粹党为例分六个角度 来分析,分别是:自由主义与法西斯主 义、纳粹与大战、纳粹与大众动员,纳粹 的种族学说,法西斯主义与社团主义,法 西斯主义与政治领导。本文拟结合《西方 政治思想史》 中的相关论述对群众心理 和德国法西斯主义的产生进行探讨。
法西斯主义者按他们的想法相当熟 练地控制并利用群众的情绪。纳粹的意 识形态,是对一个领袖的盲从,对德国人 和日尔曼种族的抬高, 具有一种极其感 人的号召力。正是这种号召力征服了德 国群众, 使他们成为纳粹事业的狂热信 徒和斗士。麦克里兰认为《我的奋斗》中 所描述的魏玛共和国社会的人是一群失 落的灵魂,而这魏玛版的大众社会,也正 是希特勒所虎视眈眈的。“希特勒接近认 为可用群众来对治大众社会的种种问 题。”希特勒认为一旦控制了群众的意 识,一切都好办。他宣称,“大众的经验就 是他的经验,经过组织的群众就是他的 群众,群众的意志就是他的意志,民族的 意志与领袖的意志之间没有矛盾。”希特 勒是从群众中崛起的,“他的普通对他有 利,因为他能够声称他的声音是比任何 法西斯将军都更为可信的凡夫俗子的声 音……作为经过组织的群众,会带给德 意志一个重新振作的机会。”他就“像一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党的兴起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党的兴起在20世纪初,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崛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这两种意识形态的兴起源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其中包括战后的不稳定、经济危机和民族主义的复兴。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国家至上,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法西斯主义强调集体主义、军事化、威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它试图通过强化国家权力和压制个人自由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
纳粹主义则是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它特别强调种族优越性和反犹太主义。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不稳定有关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动荡,人们对传统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极端主义政治团体开始兴起,试图通过推翻现有政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经济危机也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兴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
人们对现有的政治和经济体系失去了信心,对政府的能力和合法性产生了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承诺提供了一种看似可行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国家的干预和控制来恢复经济繁荣和社会秩序。
民族主义的复兴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危机。
民族主义运动迅速兴起,试图通过强调民族团结和自豪感来重建国家的凝聚力。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借鉴了民族主义的思想,并将其与极端主义和排外主义相结合。
他们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激发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并将其转化为对少数族群的仇恨和歧视。
在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过程中,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手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的希特勒都是极具争议的领导人,他们利用口才和宣传手段来吸引追随者,并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推向全国范围内。
他们通过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和对变革的渴望,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尽管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但它们最终被证明是极端主义和独裁统治的失败。
法西斯盛行原因
连续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冲突。1929年,世界爆发了持续几年的空前的经济大危机。整个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场萎缩,工人大量失业,工厂企业纷纷倒闭,社会一片混乱,政局动荡不已。德日意的大财团们和统治阶层认为,要摆脱经济危机,必须向外扩张,争夺更大的市场和势力范围。德国有一个特殊“借口”,要收回战败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个特殊“借口”:岛国地小人多资源贫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向外扩张。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内部,有“北进”和“南进”两种主张。“北进”是经朝鲜半岛进攻“满洲”(中国东北三省),占领中国北部;“南进”是经台湾,进攻中国东南沿海,占领中国南部,进而扩展到东南亚。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军国主义是先“北进”,后“南进”,两种主张都实行,也都失败了!
优缺点
法西斯的优点:极大有效地发挥中央集权统治的力量,可以在短期内调度国家全部的力量去完成一些重大的事情,打破社会发展规律改变统治下公民的思想。 缺点:劳民伤财,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时间都不是很长,因为对国家和其民族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往往1代法西斯统治需要几代人去恢复。
结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西斯盛行原因
法西斯主义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在德意日等国家盛行,有以下原因:
反世界格局
复兴的德意和新兴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国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等战胜国与德奥等战败国于1919年签订了《凡尔赛合约》,重新划分了列强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所谓“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对战胜国特别是英法美有利,而对德国是严苛的束缚。十几年后,德国再次兴起,不但急于打破对本国的束缚,同时也有复仇和雪耻之心。意大利和日本,在签订《凡尔赛合约》时也是战胜国,但是在英法美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分到所要的份额,十几年后,这两个国家兴起了,要求打破“凡尔赛体系”。特别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划东半球的版图。
德国法西斯专政
时间
暴行
后果 残酷镇压共产党,实行纳 粹党独裁,实行恐怖统治
1933年2 国会纵火案 月
1933年开 屠杀数百万犹太人,夺取犹 屠杀犹太人 始 太人资产,民族歧视严重
德国国会纵火事件
“水晶之夜”
受到迫害的犹太人
纳粹分子 强迫犹太 人佩戴的 标志
(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①在政治上,建立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 ②在经济上,希特勒政府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 与之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③在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 扩充军备。重建了德国空军,扩充了海军。 ④在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 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⑤在文化教育领域,希特勒政府疯狂地摧残进 步文化,迫害知识分子,焚毁进步书刊,实行 法西斯教育,用纳粹党的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4)希特勒为什么要实行反犹政策?
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 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 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 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 ② 国际原因:西方大国实行绥靖政策, 对纳粹退立、姑息,使纳粹对犹太迫害 不断升级。 ③ 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 想上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 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 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 国家的“败类”。
农业生产下降30% 对外贸易缩减69.1%
失业工人占1/3,达600万人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卐
在1932年夏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得了国会全部 608个席位中的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同 年11月,以大军火商克虏伯为首的20名金融家、工业家 和容克贵族联名上书兴登堡总统,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 理。1933年初,希特勒正式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 专政建立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 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主义(1)建立①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标志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③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订立密约,标志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2)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①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民族复仇主义,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广泛支持。
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3.《慕尼黑协定》(1)背景①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②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2)内容: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英法为何长期实行绥靖政策?1、英法自身实力的衰落。
(1929年德国工业生产总值位于欧洲第一位)2、受一战的影响,一战后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张伯伦为典型的和平主义者)3、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扶德抑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本性。
(2)重要原因: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3)历史原因: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仇视(4)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促使法西斯主义的发展。
德国自由主义走向法西斯主义的原因探析
a esrn r su eo ain l m。teeoeGe a ieaim e d dfrtefsim.T eete ain im u- st to gp es r f t ai h n o s h rfr r n l r s h a e h acs m b l o h xrmen t a s c r ol
英国来说)和资本主义工业基础不发达的意大利走 向法西斯主义?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试着从政治
哲学、历史哲学 以及德国的发展历史来加以分析。 ,
德 国自由主义走 向法西斯主义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德国对文化 民族 的理想追求转变为对政治民族 的 实践 ,从而演变为对 民族主义的狂热追求 ,最终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这种极端形式。这种转变可以从德
维普资讯
・
8 ・ 4
嘉兴学 院学报 Ju a o i i n e i or lfJ x g U i rt n an v sy
第1卷第2 0 年3 8 期2 6 月 0 V18 o 2 6 o1 N. 0 . . 2 0 3
德国自由主义走向法西斯主义的原因探析
究。A de i et nr Vn n 在他的 《 o e ota Iel i ) 中对 自由主义的起源、本质即个人主义、自 w c M r m Pli ldo g s d i oe c
由主义的价值 ,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公正和平等 、权利和 民主,以及对 自由主义与经济、政治、
国家的关系作 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在他的结论 中他说到 自由主义的两个走向 ,一个走向社会主义 ,一 个走 向法西斯主义 ,在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 自由主义在 自由主义传统薄弱 的德 国 ( 相对于
许惠芬
(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浙江嘉兴 3 40 ) 1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
政管学院政治学1201班颜佩恒学号:J201302029
德国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1】
摘要:在世界现代史上,德国法西斯曾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经过分析,它的原因涉及历史、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它是当时那种特定条件下的产物。
探讨法西斯在德国产生的原因,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西斯主义德国上台原因
正文:
法西斯是指一部分人为了某种利益,组成一个团体,利用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民欲望不断扩大这个团体,对不加入或者排斥这个团体的人或其他团体进行各种方式的打击,达到一个控制国家、法律、军事的目的。
在二战时期的社会混乱导致的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掌权,他们相信国家是神圣的,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维护国家的荣耀(如日本武士的切腹),个人的意志服从国家,严厉镇压异己分子,但是这种主义经常不完整而且不民主。
在世界现代史上,法西斯主义曾在德国猖獗一时,它把人类又一次拖入了战争的深渊。
那么德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道路呢?
一、历史原因
首先回溯历史,德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度,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喜欢侵略,热衷于战争。
德国的前身是普鲁士王国,这个国家是由普鲁士家族通过侵略扩张建立起来的。
这个国家建立以后,统治者并没有放弃侵略扩张的野心,他们依旧对战争充满渴望。
他们先后打败了奥地利、法国和俄国,继而侵占瓜分了波兰,后来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普鲁士的皇帝出任德国的皇帝。
德国统一的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但是王朝战争方式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却给未来德国蒙上了战争的阴影。
统一后的德国很快走上了对外进行大规模扩张的道路。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南非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占领了伊利安岛的东北部和马绍尔群岛。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德国的更加野心勃勃,把侵略的矛头直指北非、远东、巴尔干和土耳其。
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的胶州湾。
1905年至1911年,德国为了与法国争夺北非的摩洛哥,又两次挑起了摩洛哥危机,最终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侵略性暴露无疑。
二、经济原因
在经济方面,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促进了德国法西斯的发育和膨胀。
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经济迅猛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已经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先进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它的工业总产量超过了英国和法国。
而一战的失败,使德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许多人一夜沦为贫困者,社会矛盾异常激化。
1929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端,很快横扫
世界。
德国的产业和贸易急速萎缩,大量企业破产,600多万人失去工作,无数家庭挣扎在生死之间。
纳粹及时地抓住了德国人民要求给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展开强大的煽动性宣传,极度的吸引了希望“绝处求生”的德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
在实际生活中,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垄断资产阶级海外市场丧失,国内领土缩小,国内市场被外国资本打开,他们无法忍受。
然后遇上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他们遭到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危机,因此,他们对现行统治感到失望。
于是一小撮垄断资本家便认为只有利用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才能镇压革命,摆脱危机,挽回损失,便对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寄予厚望,同时希特勒也加强了对垄断资产阶级的笼络。
希特勒大肆宣传他的纳粹纲领,竭力攻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制度,声明要在德国恢复一个健全的全国政体,这给垄断资本家群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从而使垄断资本家的大笔捐献源源而来,纳入“纳粹党的党库之中”,使纳粹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宣传竞选活动有了经济上的保证。
在1930年的议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首次成为德国政界的一股巨大势力。
三、政治原因
当时执政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权软弱无能,也为法西斯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魏玛共和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在它诞生之时社会上就存在着左的和右的两股强大势力,从正反两方面对它进行冲击,而且共和国还存在着大量隐患。
它不但保留了大量的旧军国主义势力,允许其保留财产,而且出于对工人运动的恐惧,还起用了社会民主党人执政。
与此同时,魏玛共和国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没有出现一个能够掌舵顺利通过贫困、混乱,坚定前进的政治家,从而增强了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进行诋毁的可信度。
正是由于魏玛共和国整体的软弱无能,才使得法西斯的力量无所顾忌,“合法”夺权。
同时,共和国政府没有对人民进行民主思想的教育,尤其在教育领域,“没有培养自己的民主传统”,旧的专制主义思想继续腐蚀着人民的思想。
这些都是民主共和国的隐患,成为德国法西斯主义兴起的温床。
四、军事原因
从普鲁士到德意志帝国,军国主义传统贯穿于德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之中。
由于法西斯主义和半封建的军国主义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而且都渴望对外侵略扩张。
一战后,德国军队虽然遭到了严格的限制,但威信并未受损害,军官团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德国还重新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来维护德国国内秩序和专门进行边界巡逻。
这支德国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对外侵略的军事目标。
军队中的容克贵族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仍旧保留了旧的军国主义传统。
魏玛共和国时期, 这支军队在镇压工人革命和反对民主力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为了复活军国主义,实现民族复仇思想,寻求反动的政治力量,积极支持纳粹党。
希特勒为了答谢军方的支持,曾向国防军作出保证:在他执政后以目前的国防军为基础,兴建一支伟大的德国人民军队。
德国国防军的支持,对希特勒最后攫取政权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国防军受旧专制主义思想的支配,坚持赤裸裸的强权政治,他们为得到纳粹议员对政府的支持,对纳粹党采取了宽容、拉拢的态度,从而促使了希特勒上台。
在1932年的选举中,虽然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在国会中仍然没有获得组织政府所需要的绝对多数席位,因此依靠选举希特勒无法夺取总理大权。
在这关键的时刻,国防军站在了希特勒一边,他们一致认为希特勒是唯一合适的候选人,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
五、社会原因
德国是一个民族意识特别浓厚的国家,在欧洲历史上曾统治其他民族达数世纪之久。
而且在俾斯麦时代,国家强盛统一,政治稳固,经济稳定。
因而在德国人民中形成一种对民族的自豪感。
一战使德国沦为战败国,被迫与战胜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该条约使德国在经济、政治及国际事务中都没有享受同其他国家平等的待遇和地位。
这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使德国人民既忍受着战败后所带来的屈辱,又感受到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悲哀,这严重伤害了德国民族的自尊心。
因此,德国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凡尔赛和约,产生了对战胜国的仇视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各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像雨后春笋一样成立起来,民族主义成为当时众多群众的政治口号。
因为近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较晚,而且是在外力压迫下,所以民族主义诞生之初就带有偏激性,后来德国的民族主义又向狂热、极端发展。
希特勒就充分利用了《凡尔赛和约》具有掠夺性的这一特征,要求恢复1914年的边界,同时要求扩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
这样的思想很容易引起战败后的德国人民的赞同,促使人民要求恢复“大德意志”。
希特勒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走上政治舞台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同时它也受到当时政治特性、经济形势的作用以及其国内军队的支持。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
它虽然可以极大地发挥中央集权统治的力量,可以在短期内调度国家全部的力量去干一件事情,打破社会发展规律,改变公民的思想。
但是,劳民伤财,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时间都不是很长,因为对国家和其民族造成的伤害非常大。
因此,法西斯的最终毁灭是毫无疑问的。
(全文完)【1】本文采取文本的写作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法西斯在德国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