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0001

合集下载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语文】【高三】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扫描版)

【语文】【高三】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扫描版)

等 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20.①“贵体欠安”改为“身体不适”;② “高徒”改为“学生”;③“务必”改为“请”;
④把“不得延误”删去;⑤请假时间要明确,可改为“请假一天(或 X 天)”(每答对一处
给 1 分,只指出错误,没作修改或修改有误,均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1.(小明,你可以)在仁和路站搭乘地铁四号线,在岳家嘴站换乘地铁 8 号线,于梨园站
5
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行业(市场):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 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每点 2 分,答出 角度给 1 分,分析给 1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A(“诗人”并没有“拒绝”再见面,而是逃避见面。“我”骂“诗人”是“神经病”的根 本原因是“我”理解不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体悟。) 8.(1)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回味的空间, 引人深思。(2)结构上与前文“诗人” “生活不易”的感慨遥相呼应,突出当下人们普遍的生活状态。(3)情感上,含蓄地表达 了“我”对“诗人”生活态度的认可,使文章又生一层波澜。(4)动作描写,突出我生活 的忙碌混乱,而“我嘴里逬出了一句诗”含蓄地暗示主旨,面对纷乱糟糕的生活,寻求精 神层面的寄托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5)语言含蓄蕴藉,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意味 深长。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1)“诗”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因为喜欢“诗人”的诗而急于去见他, 才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我因被他开车时吟诗的举动惊吓而逃之夭夭。 (2)“诗”是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渠道。它是人物活着的仪式,也是对抗生活的方式,是超 脱现实困境的出路,爱诗吟诗更是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象征。 (3)“诗”是表现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它象征着人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作品借此告诉我们, 面对生活的不易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美与诗意,以此安抚生活,抚慰现实。 (4)在小人物平凡、忙碌、糟糕的生活中融入“诗”这个反差性很强的要素,在诗意的雅 与生活的俗的交锋中,让人深思。(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B 11.C(御史不属于六部) 12.C(曾推荐上官均为官的是蔡硕的哥哥蔡确) 13.(1)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626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626

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 B原文是“世之庸妄者……此离经也,此背训也”;C原文“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D 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责”,无中生有。

2.C 文章并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科举取士“存在的不足”3.C A强调“养士”;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C项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负。

4.C “爱情”言之过重,“不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于文无据5.○1构成小说的线索。

从将洋芋片当做敌人般厌恶抵制,到觉得洋芋片好吃,全文围绕“洋芋片”这一中心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洋芋片”事件,塑造出一个单纯天真、谨慎小心的小学生形象。

○3揭示小说主旨。

通过与洋芋片的战争最终失败这一事件,揭示了童年成长的启示:在美食面前大道理的抵抗力微不足道。

(每点2分)6.①用儿童口吻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幽默生动,充满童趣。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回忆了“我”与洋芋片的斗争经历,显得客观真实。

③全文采用有限视角,造成悬念,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增强了生动性。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欲扬先抑等也可酌情给分。

答顺叙不给分)7.A 原文是“进一步增强了……”,而不是“第二届大会才有……”8.D “过分严肃且门槛太高的传统文学发展显得艰难”于原文无据。

9.①政府扶持引导,激发创作活力;②文化企业创新参与,促进多方融合;③作者不断磨砺,贴近现实和传统10.C “频仍”在文言文中是固定词语,意为“频繁”,不能把二者分开。

排除AB。

这句话是皇帝对臣子说的,不会以“臣”做主语来自称,排除D11.B “迁除”是官职升迁。

“除”是授予的意思12.A “程国祥揭发杨玉珂是受赵南星指使”于文无据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官职。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本卷共40题(篇),十二种题型: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衔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图文转换、作文。

其中,论述类文本阅读3篇,文言文阅读3篇,古代诗歌鉴赏3首,默写5道,文学类文本阅读3篇,实用类文本阅读3篇,正确使用词语4道,辨析并修改病句4道,衔接连贯3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道,图文转换3道、作文3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两种方式,但书上讲的大多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比赛的组织和宣传推广。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湖北省八市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

湖北省八市2019届高三联考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1)

湖北省八市2019 届高三 3 月联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 ( A 项,理解错误。

“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并且“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我”排除在外,即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B 项,理解片面绝对。

后来虽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

D 项,张冠李戴。

此项前半说的是前一个“天下”,后面的“达致”却是后一个“天下”的结果。

)2.D(对文本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

)3.A (A 项,只重礼治一贯无视法治的推论失当,“无视法治”言过其实。

文章第二段谈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关系,非治国之道。

)4.D(选项中说“ 5G精品网络打造、 5G终端使用、 5G融合发展都处于大规模试验阶段”错,原文是说“下一步将开展5G 规模试验”,并且“力争5G 终端尽快与用户见面,部分企业有望 2019 年中推出供用户测试使用的手机”。

)5.D(“ 5G网络的商业布局竞争全面展开”的分析错误,原文只是说“我国在5G 网络的商业布局已经展开,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网络布网测试”,“ 布局竞争”没有依据。

)6.将遇到的困难:①网络实施任务艰巨;②投资巨大,效益承压;③行业融通需要各方助力、联合创新,光靠运营商统筹各行各业有难度;④运营商与合作方在价值体系和管理体系都要做出相应变革,双方改革的步伐难协调。

(3 分,须指出困难所在,答出三点即可。

仅答“网络实施”、“投资效益” 、“行业融通” 、“范式变革”等按“半对”给分。

)举措有:①加快促进 5G终端成熟;②加快网络建设进程;③加快培育 5G 融合应用;④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统筹协调相关行业齐心协力、联合创新。

( 3 分,其中④为必答点,共答出 3点即可。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可能正是在此安君保国的意义上,黄宗羲又强调学校有着使天下达于大治的重要功能,用他的话说即学校为“治天下之具”:“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认为,学校固有“养士”之功能和职责,但“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在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学校还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即“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黄宗羲认为,如果没有学校,人民将有陷于野蛮之虞。

改变风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厉禁,一为教育。

就效果和功效来看,前者为末,后者为本。

在黄宗羲看来,光有禁是难以变民风,改民俗的,“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只有依靠教育才能从根本上移风易俗,即“学校之教明而后可”。

因此他认为一地教育的主管者,对一地的风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入其境,有违礼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悬无益之物,土留未掩之丧,优歌在耳,鄙语满街,则学官之职不修也”。

黄宗羲还建议在世风民俗的建设上,以朱子《家礼》为蓝本和指导。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A B原文是“世之庸妄者……此离经也,此背训也”;C原文“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D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应问责”,无中生有。

2.C 文章并没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科举取士“存在的不足”3.C A强调“养士”;B强调推动风俗推进文明;D强调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

C项强调的是苦读儒家经典以求科举成功以实现平生抱负。

4.C “爱情”言之过重,“不能抵抗美食的诱惑”于文无据5.○1构成小说的线索。

从将洋芋片当做敌人般厌恶抵制,到觉得洋芋片好吃,全文围绕“洋芋片”这一中心展开故事。

○2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洋芋片”事件,塑造出一个单纯天真、谨慎小心的小学生形象。

○3揭示小说主旨。

通过与洋芋片的战争最终失败这一事件,揭示了童年成长的启示:在美食面前大道理的抵抗力微不足道。

(每点2分)6.①用儿童口吻叙事,强化了小说的文学性,幽默生动,充满童趣。

②全文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事。

以“我”为写作对象和叙述主体,回忆了“我”与洋芋片的斗争经历,显得客观真实。

③全文采用有限视角,造成悬念,使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增强了生动性。

(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欲扬先抑等也可酌情给分。

答顺叙不给分)7.A 原文是“进一步增强了……”,而不是“第二届大会才有……”8.D “过分严肃且门槛太高的传统文学发展显得艰难”于原文无据。

9.①政府扶持引导,激发创作活力;②文化企业创新参与,促进多方融合;③作者不断磨砺,贴近现实和传统10.C “频仍”在文言文中是固定词语,意为“频繁”,不能把二者分开。

排除AB。

这句话是皇帝对臣子说的,不会以“臣”做主语来自称,排除D11.B “迁除”是官职升迁。

“除”是授予的意思12.A “程国祥揭发杨玉珂是受赵南星指使”于文无据13.(1)皇帝表扬程国祥的清白正直,(把这件事)下交都察院核实奏报,事情得以弄明白,龚守忠因罪被革去官职。

(得分点:褒、坐、褫各1分,大意2分)(2)皇帝传谕责备程国祥沉默不语,大大辜负皇帝的信任,程国祥于是请求退休离职。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传注再变而为时文,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盖道非一家之私。

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黄宗羲倡导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参考答案)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参考答案)

2.A3.B4.D5.D6.①从偶像与榜样来说,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②从社会来说,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从公众传播来说,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从学校来说,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7.D9.示例一:张亦然。

①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

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了解百姓疾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具有一定代表性。

③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

示例二:老汉。

①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小说主人公是“老汉”。

②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动者形象。

他善良、勤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代表,富有正能量。

③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

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学科*网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

①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

②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

③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11.A语文第1页(共3页)12.D14.D15.①尾联写寻春的结果,呼应诗歌标题。

(2分)②表明诗人的心境已由对老病的伤感转为开朗豁达。

(2分)③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抒发出诗人对郊原春色的喜爱之情。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2019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

他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

他断然否认皇权与真理的等价性,强调是非不是任何专断的意志所能独裁,必经理性辨析而后定。

其间隐含了黄宗羲对学校的不迷信、不盲从而唯在求真求是的创新寄意。

黄宗羲曾痛斥科举祸国殃民,而其最大的危害则是“取士而锢士”,扼杀教育的启蒙与创新追求,使“经、训”俨然雷池,士人不敢越之半步。

“世之庸妄者,遂执其成说,以裁量古今之学术,有一语不与之相合者,愕眙而视曰:此离经也,此背训也”。

黄宗羲痛斥科举强化了这种盲从迷信的学术风气,使“传注再变而为时文,数百年亿万人之心思耳目,俱用于揣摩抄袭之中”,士林失去了思想的活力和探索的勇气,从而形成严重的“封己守残”。

有鉴于此,黄宗羲大声疾呼要冲破迷信,“盖道非一家之私。

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求之愈艰,则得之愈真”;要学贵独创,学贵自得:“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黄宗羲倡导异质共存,他希望学校是实践、捍卫这一精神的场所;换句话说,他期待学校教育彻底摈弃科举的“锢士”之弊和“空华臭腐”的精神沉沦,而涵育独抒己见的勇气与冲破成见的创新活力。

黄宗羲曾开宗明义地说过:“学校,所以养士也。

”不过,这里的“养士”,绝非仅仅是培养一般的人才或是科场得意的人,其寄意所在是为国家培养和准备安邦与治天下的精英与栋梁。

具体说来是像东汉太学生那样,“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是如宋代“伏阙捶鼓”的太学生那样,“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鄂南高中、黄石二中八校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

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 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

2016 年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 岁。

2017 年10 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

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2018 年10 月13 日刊文)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应运而生。

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

“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

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 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

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材料三:2013-2018 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2018 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材料四: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

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 2019 年1 月10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C.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罔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D.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似、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 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D.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

(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活着的仪式王溱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世嫉俗⋯⋯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匀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用炭笔勾勒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

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岭,或一江春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圈,两圈,我轻飘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

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以各种借口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

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的那个区去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人惊喜的诗?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T 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大皮鞋已辨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人!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