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合集下载

稳就业工作汇报篇 稳就业,工作汇报

稳就业工作汇报篇 稳就业,工作汇报

稳就业工作汇报篇稳就业,工作汇报精品文档,仅供参考稳就业工作汇报篇稳就业,工作汇报就业是民生之本。

面对疫情冲击,我部门多措并举,及时改变和优化服务方式,丰富线上用工对接渠道,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力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为大家带来的稳就业工作汇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稳就业工作汇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烟台高新区人社局服从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全局参与摸排和选派一半骨干脱产卡口值守的情况下,立足主责主业,强化履职担当,制定出台政策,创新服务方式,用心用情用功开展稳就业保就业各项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落实政策,打好政策扶持战。

为支持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提请高新区管委出台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专项政策,并密集出台5个文件,减轻社保缴费压力,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2020年2月,全区共征收社会保险费1339.52万元。

2月19日,国家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公布后,我局根据省、市要求,第一时间公布政策并暂停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下步将按照市里规定减免相应社会保险费。

对疫情期间区内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首次来区就业人员,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标准200元。

支持中小企业采取综合计算工时等灵活工时制度,推进网络办公,稳定生产经营,指导企业做好疫情期间休息休假、工资报酬等劳动关系问题,协调处理劳动监察案件、来电咨询20余件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推行网上办件,打好就业服务战。

制定并密集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临时调整业务经办流程的通知》等文件4个,同时公布《疫情防控期间业务须知》,明确业务办理标准、经办流程和注意事项,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网上办理服务,在疫情防控条件下,提升业务经办水平,确保人社服务质量。

2月3日以来,人社服务大厅社保、医保、就业、档案等窗口办件量累计900余件、网上办件量2600余件,实现办事大厅人减业务不减。

积极开展网上技能培训,协调培训学校优先培训农民工、贫困家庭人员及子女等群体,目前已有20人开展培训。

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以人为本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

合肥市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不断拓展就业服务功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做好就业管理、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又好又快的人力资源服务。

一、坚持“一个理念”就业服务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本服务”是就业中心的服务宗旨。

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工作人员用“心”和“新”为群众服务,做到“换位思考”,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

中心建立了就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如:跨出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主动把服务窗口向企业延伸,把岗位送到基层,到岗位前沿去开展就业服务,为重点企业提供全程的就业服务;将就业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窗口改为“柜员制”受理方式,提供“柜员制”服务,服务大厅任何一个窗口均可以同时办理多项业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对大宗业务实行预约或上门服务,为企业办事人员节约时间;在服务大厅推行值班长制度,综合协调、处理服务大厅内的相关事务;针对服务大厅人多嘈杂的现象,建立了咨询接待制度,为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办事程序等方面的咨询和引导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做好“两个服务”一是服务好待就业群体。

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力度,将职业指导从一对一,发展到大课堂、媒体宣传、网上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召开各类岗位、技能对接会,开展网上招聘,促进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积极加大农村劳动者就业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四级网络平台和各种涉农媒体,及时将用工信息传送到农村;结合城乡劳动力统一就失业登记工作,配合培训部门开展好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主动走出职介大厅,采取多种适合农村劳动力特点的招聘方式,如春风行动、招聘大篷车下乡、岗位集市、车站广场招聘会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充分发挥就业援助窗口的职能,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城市各类困难群体包括“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低保家庭等走上就业岗位;同时,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工作,促进困难群体以灵活方式实现就业。

人社局2024年工作重点

人社局2024年工作重点

人社局2024年工作重点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社保等领域的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为此,人社局在2024年将积极布局,制定出一系列重点工作,努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工作重点1. 就业政策在2024年,人社局将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监管和指导,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促进就业率的持续增长。

同时,将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 社保制度人社局将推进社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

将在保障社会保险权益的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信用水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努力。

3. 医保工作人社局将继续加强医保工作,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

加强与卫生、医疗等部门的合作,整合医疗资源,推动医药服务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升医保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 助残服务在2024年,人社局将进一步完善助残政策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更细致、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增加社会支持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发智能化、便捷化的助残服务手段,促进残疾人的自立和自我发展。

5. 社会保障人社局将致力于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维护社会保障权益,做好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工作,真正让每个人都有安全感和获得感,实现全民共享社会保障的目标。

三、总结人社局在2024年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就业政策、社保制度、医保工作、助残服务和社会保障展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让广大民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果实。

同时,人社局也将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例子

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例子

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是指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以人为本不仅要注重服务品质和效率,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满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例子。

在交通领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

在城市中,地铁、公交等大众交通工具的运行时刻表和站点布局都是根据人们的出行需求进行调整的。

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为乘客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政府还积极推广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交通选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在医疗卫生领域,公共医疗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得到了贯彻落实。

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还不断调整医保政策,扩大覆盖面,降低医疗费用负担,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政府还提倡健康教育,加强疾病预防,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在教育领域,公共教育服务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政府还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除了以上三个领域,在就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娱乐等方面,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

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关心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感受,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服务。

在实践中,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还需要得到更多的落实和深化。

新型城镇化意义

新型城镇化意义

三.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一)坚持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产业聚集和公共服务提升,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居乐业平台,更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切实保障全体居民的发展权利,让所有人享受现代文明,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强和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坚持超前规划,质量优先,加强城镇道路、电力、给排水、通信网络、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住房以及商贸、餐饮等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三)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

要积极推动城镇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多力支撑的产业体系,并以产业为保障,促进城镇承载力提升和各类服务配套,推动城镇与产业共同升级,吸引和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实现产业、城镇、人口有机融合。

(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要积极发展城镇产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进城人口能够实现稳定就业,服务有保障,生活安居乐业。

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素质和能力,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真正融入城镇,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统筹城乡各类要素,不断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

城镇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推动农村改造提升,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

新型城镇化应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体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要求,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产品,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注重城镇历史和文化特色,承接历史脉络,凸显特色和建设风格。

(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以城市群为单元,突出城镇的相互关系及分工合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与服务功能,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连接起来,促进城镇合理布局和各类城市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

“以人为本”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

浅谈“以人为本”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政府必须改变当前社会公共服务现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以人为本?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职能现状?措施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52-01“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人,是第一位的,离开人的需要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追求gdp,更应该倡导追求hdi(反映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标)。

hdi注重生活质量、人均寿命和文化教育等人文因素,充分考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游离于人之外的预定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

发展的直接而外在的表现是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其深层次的内在蕴涵则体现在民主、文明、法治、生活质量、财富分配、人权保障等多方面。

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越高,社会公共需求越多,要求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

2 当前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现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

进入发展型社会后,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加,公共需求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涉及到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共就业、公共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社会矛盾、社会危机因素也在随之增多。

2024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计划范文以构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核心,进一步强化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细致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以更有效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

高举以人文本的服务旗帜,确立以人文本的就业服务理念,提升社区就业服务的品质与效率,实现街道社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江山贡献力量。

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工作计划如下:一、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制度。

遵循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原则,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

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措施和方法,提升服务品质与效率。

二、加强再就业宣传工作,提升社区群众的再就业意识。

作为社区再就业工作者,直接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必须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

积极搜集用工信息,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和优惠条件,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就业意识。

社区应定期为居民举办创业培训班,为低保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讲座。

通过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创业意识,降低创业风险,激发自主创业的信心,为本辖区实现创业型小区工作目标提供助力。

三、组织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与劳务交流大会,把握就业机会。

针对各类用工招聘会,要及时搜集信息,了解用工条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失业人员,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渠道,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应聘的成功率。

四、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广泛开展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收集适合失业人员就业的用工信息,进一步营造关心、支持、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而不懈努力,争创服务性社区和充分就业社区。

2024年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计划范文(二)为确保____年度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全面达成市劳动保障局下达给我镇劳动保障所的目标任务,现依据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镇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刻理解工作的目标与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城市发展与居民利益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城市的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保障,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二、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城市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注重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

比如,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等,从而让城市居民拥有更加舒适、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

三、加快产业转型,提高居民就业机会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的发展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产业转型,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产业转型,可以让更多的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也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基础。

四、注重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平衡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注重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平衡。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但是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忽视居民的利益。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与居民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协调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让城市发展更加稳定。

五、实现城市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城市的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城市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通过规范的人口管理,可以让城市居民有更好的生活与发展空间,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六、推动城市各项规划和建设的协同发展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以协同的方式推进,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推动城市各项规划和建设的协同发展。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各项规划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机、持续、健康发展。

七、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治理责任城市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城市治理的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治理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伟大光辉历程,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靠人民。

并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做到“五个必须坚持”。

其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最基层领导干部,学习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工作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毫不动摇地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民生优先,毫不动摇地改善群众福祉在当前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我认为就是要时刻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上,更多地增加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

特别是在民生指标和经济发展的其他指标发生矛盾时,更应坚持“民生优先”。

近年来,哈密市始终把民生事业摆上重要日程,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实事落到实处。

特别是今年,我们在全市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一切工作都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全力关注弱势群体衣食住行,全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仅上半年,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就达8.37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一是倾尽全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使“居者有其屋”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安居才能富民。

今年我们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力度,保障性住房任务超额完成,开工率、开工户数均居全疆之首。

二是想方设法保障群众稳定就业。

不解决就业,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

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企业当地用工保障机制,订立企业用工硬性指标,切实保障本地劳动力充分就业。

加大与企业的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分类就业指导。

上半年,已新增就业5221人,培训城乡各类人员7663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740人、实现一户一工人9827户。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总结报告一、体系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高就业质量,我国开始建设四级就业服务体系。

该体系的建设旨在整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网络,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就业服务。

二、建设目标与原则建设目标:建设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省级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市级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为骨干,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支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

建设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优化服务,以人为本、精准施策,创新驱动、注重实效。

三、建设内容与方法建设内容: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完善就业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具体包括: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和落实;推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

建设方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吸引各类优质资源参与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四、建设成果与成效建设成果: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具体成果包括: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提升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精准度;推进了创业服务工作;加强了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完善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等。

建设成效: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缓解了当前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质量。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人力资源服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存在的问题:部分地区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服务内容和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仍需加强等。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 试题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   试题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战略》学习资料一.填空题1.粤东西北地区促进教育均衡优化发展,主要路径有:推动教育创强、发展农村教育、落实支持政策、提高师资待遇。

2、粤东西北地区完善促进就业机制的着力点有:着力培养就业新增长点、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促进就业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3、我国这针对区域发展,大致经历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4、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5、粤东西北地区重要领域的发展要求是:主导产业要做大做强、基础设施要提速升级、中心城区要扩容提质、民生福社要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要持续优化。

二、选择题(每个小题至少一个选项正确)1、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ABCD )A、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B、珠三角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C、广大顺利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抓手D、广大干部群众提升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2、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定位及目标是:(ABC )A、粤东加快建设汕潮揭城市群B、粤北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型新经济区C、粤西加快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带D、三地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3、粤东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ABD )A、中心城市建设要合理控制规模B、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人”的城镇化C、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规模D、城镇化要做到城建与产业协调发展4、粤东西北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着力点有:(ABCD )A、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B、保护和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C、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D、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5、国际上对于欠发达地区实施援助支持,主要模式有:(ABD )A、城市工业化导向模式B、小城镇发展模式C、卫星城发展模式D、农村综合发展模式6、粤东西北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有:(ABC )A、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B、大力提高农民收入C、强化城乡社会保障水平D、对低收入群体实施生活补贴制度7、粤东西北地区提升农业现代水平,主要措施有:(ABCD )A、优化农业产业结构B、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C、构建现代农业流通体系D、推进农业科技创新8、粤东西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主要途径有:(ABC )A、继续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B、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C、完善对口帮扶机制D、加大扶贫投入9、从地理概念上看,粤东西北地区包括:(ABC )A、粤东地区B、粤西地区C、粤北地区D、珠三角地区10、推进粤东西北地区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有:(ABCD )A、确保资金保障B、确保土地保障C、确保组织保障D、完善考核办法三、判断题1.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必须具有坚强高效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力量,具备一支廉洁有为的干部队伍。

人社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

人社工作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关于人社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在此,我谨代表我们的人社部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社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人社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近年来,我国人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

今天,我想结合我们部门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人社部门始终把就业工作放在首位。

我们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1. 强化就业政策宣传。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就业政策,让广大劳动者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和能力。

2. 拓宽就业渠道。

我们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完善就业服务。

我们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我们始终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1. 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我们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养老保险待遇全国统筹,确保广大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2. 加强医疗保险工作。

我们加大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提高医疗保险待遇,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

我们着力提高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待遇,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活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我们积极推动职称制度改革,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加强人才培养。

我们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才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3. 优化人才服务。

我们创新人才服务方式,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助力人才成长。

就近就业管理规定(3篇)

就近就业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就业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就近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居住地或居住地附近地区就业。

第三条就近就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平竞争原则;(二)以人为本原则;(三)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四)就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就近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就近就业工作机制,将就近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

第二章就近就业政策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近就业:(一)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就近就业岗位;(三)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五)落实税收、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履行以下就近就业责任:(一)优先录用居住地或居住地附近地区的劳动者;(二)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三)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和职业指导;(四)履行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就近就业激励机制,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近就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就近就业服务第九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提供以下就近就业服务:(一)开展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为劳动者提供就近就业信息;(二)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测评等服务;(三)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四)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困难群体就近就业;(五)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积极参与就近就业服务,配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就业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就近就业服务的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

加快完善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完善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013·11东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按照“精简管理层级,优化整合资源,实行区域化管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改革目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社区服务为主线,加快推进“两城”建设,以区域化大党建为龙头,完善社区功能,推进依法管理,着力构建“架构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

笔者所理解的改革目标取向为:理顺职责,职能归位。

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关系,依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界定社区服务和居民自治功能,推行“居政分离”,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切实克服和防止居民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升素质。

合理分流原有街道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岗位,择优选聘部分居委会成员和社会人员进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新型社区干部与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直接联系和对接,带动社区干部整体素质提升;信息集合,减少环节。

按照“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服务管理全覆盖”要求,形成集服务、处置、反馈为一体的社会管理信息服务新机制。

依托现代科技网络信息手段,加快推进新型社区社会公共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减少工作环节,方便群众办事;整合资源,便利群众。

按照“四有一化”要求,实行“大党委制”,建立健全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调动辖区内各机关、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推进共驻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和归属感。

一、审慎进行制度设计在改革工作中必须坚持强化社区服务的原则,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3·11dang de sheng huo作环节:1.调查研究,制定方案。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了人 民 、 展 依 靠 人 民 。 发
是 从 信 息提 供 的 渠 道 上 创 新 。对 城 市 等 网 络 普 及 度 和 使 用 度 较
高 的 地方 , 府 、 共 就 业 服 务 机 构 可 以 建 立 统 一 的 、 有 权 威 性 和 指 政 公 具 导 性 的大 型 就 业 网 站 门 户 。该 网 站 根 据 浏 览 就 业 信 息 的 人 员 的 身 份 ,
于 流 程 不 完 善 使 得 服 务 质 量 和 效 率 低 下 , 而 导 致 劳 动 者 对 公 共 就 业 从
个 至关 重 要 的 同 题 。 为 了 巩 固统 治 , 定社 会 秩 序 , 时 各 学 派 的 思 安 当
想 家都 提 出 了 自己 的 想 法 。 不 仅儒 家 , 括 道 家 、 家 以 及 《 传 》 《 包 墨 左, 不 同程 度 地 蕴 含 着 民为 邦 本 的 思 想 。 民贵 、管 等 都
君 轻 中 国古 代 最 精 彩 的 思 想 命 题 之 一 , 核 心 理 念 是 : 政 治 权 力 是 其 在
服 务 机构 的不 满 意 , 利 于 公 共 就 业 机 构 公众 评价 的提 升 。 不 为 了改 善 现 有 的 公 共 就 业 服 务 体 系 中 存 在 的 不 足 , 了将 以 人 为 为
可 以分 为 不 同的 信 息 板 块 。 针对 不 同就 业 群 体 提 供 不 同的 就 业 信 息 和 工作 单 位 的 信 息 。 劳 动 者 根 据 政 府 等权 威 部 门 提 供 的 信 息 再 通过 就 业 服 务 机构 同 用人 单 位 相 联 系 。
对 乡镇 等 网 络 不 普 及 的 地 方 , 取 地 方 政 府 主 编 和 印 刷 专 门 的 就 采

劳动保障局扩大社会就业年度工作计划

劳动保障局扩大社会就业年度工作计划

劳动保障局扩大社会就业年度工作计划一、关于**年本市劳动保障工作情况简要回顾1.促进就业取得新的进展。

通过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0.3万(其中非农就业岗位15.1万),**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6.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4.3%以内。

出台了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对大龄失业人员实施了就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对本市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了跨区非农就业岗位补贴,并强化了对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项目的扶持。

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得到加强。

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全年共帮助4000多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对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启动校企合作的定向培训模式,全年共完成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为4.01万青年提供了职业见习岗位,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36.52万,本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已提高到19%。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新的步伐。

**年**月,《**市社会保障“十一五”规划》发布实施,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的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3.6万,比2006年底增加54.6万。

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城保”、“镇保”、“农保”退休人员普遍地增加了养老金,并提高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城保”做实个人账户工作进一步得到推进,调整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工作平稳有序地实施。

市政府还发布了《关于完善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完善“农保”工作正式启动。

3.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取得新的成效。

《**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开始实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全面推进。

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准备工作有序开展,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年底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90%。

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完善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促进企业建立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024年社区就业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2024年社区就业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社区就业工作计划范文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指导思想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认真____就业再就业政策,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高举以人为本服务旗帜,确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为创建和谐社会,和谐靖江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1、按照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

进一步建立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措施和办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2、进一步发展社区非正规就业组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增加城镇就业容量,通过开展有效的再就业援助,进一步把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到位。

提高社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中的积极作用。

3、推进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1)加强基础管理,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服务制度。

我们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工作要求。

进一步明确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

进一步完善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2)健全就业服务台帐,加强就业服务基础管理。

继续建立和完善社区失业人员台帐、"4050"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台帐和社区非正规劳动组织台帐,做到辖区内的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状况清、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

同时,要完善对社区失地失业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要对社区内的"4050"大龄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人一卡"或"一户一档",以便开展有针对性与就业服务,进一步夯实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

(3)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04•【字号】黑人社办发[2013]23号•【施行日期】2013.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通知(黑人社办发〔2013〕23号)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新要求,推动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发展,现将《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哈尔滨、佳木斯、鸡西市认真组织实施。

其它各市(地)可借鉴哈尔滨、佳木斯、鸡西市的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推进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厅公共就业服务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联系人:龚春宝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3年3月4日黑龙江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新要求,按照全国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部署,全面加强我省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省厅决定围绕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过程精细化、服务手段信息化开展课题研究,为有效推动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课题研究背景近十年来,我省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普遍建立,覆盖城乡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精细化、多样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在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缓解就业压力,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距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与广大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公共就业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功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本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抓建设、建机制、树理念、强素质,形成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创新服务、队伍专业”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为促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建设,创造服务条件。

为给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在服务体系建设和综合服务场所建设上,我们重点突出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体系建设。

抓住机构整合机遇,找准现行体制的结合点、就业服务的关注点,在原来县级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创业指导机构,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网点,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

建成宽敞明亮的综合服务场所,配齐了办公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的设施设备,实现了总服务台、综合服务区、交流洽谈区、信息发布区、职业指导区、创业指导服务区、宣传展示区“一台六区”分类服务的格局,设立就业服务窗口,改善了硬件服务条件。

三是加强软件建设。

建成了就业服务信息化系统,开发了就业和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创业)指导、职业(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就业援助、失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补贴、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小额担保贷款等业务软件,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全程信息化管理;开展了网上就业服务;为公众提供了政策法规、工资指导价位、职业供求、市场分析、就业论坛的公众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时发布职业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就业和失业状况、人力资源及市场供求状况,年发布各类信息上万条。

二、建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为提高就业服务效率,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八项制度”。

一是工作人员挂牌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挂牌服务。

二是免费服务制度。

凡是在人力资源服务综合场所办理就业业务的一律免费。

三是首问负责制度。

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实行“两个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告知被服务对象所办理事项的办理程序、依据、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在承办过程中,一次性告知被服务对象能否办理及完成时限,并说明不能及时办理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快速推进,就业工作对象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的以下岗失业人员为重点,转变为大学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者三个群体并重。

面对各群体就业特点不同、需求各异的新情况新问题,我省以人本服务为旗帜,以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原则,不断完善精细服务内容,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一、为大学生提供多元高效服务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求职中,要求专业对口的多、跨区域就业的多、网上应聘的多,自主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紧扣这些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一是针对专业对口需求,在每周举办日常招聘会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师范类、理工类、外语类、农业类、工商类等专业型招聘会,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签约率。

二是针对跨地区流动需求,从2009年起,依托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交流招聘会,实现了人才流与商品流、贸易流的有机结合。

三是针对网上求职需求,开通“吉林省公共人才就业创业”公益性服务网站,实现了政策信息、人才招聘、统计管理的网上运行。

四是针对自主创业需求,在各高校设置创业培训组织,将32个学时的创业培训列入必修课,配套开展创业典型宣讲、创业论坛、创业赢利模式研讨会等活动,深入校院促创业。

建设大学生创业园58个,实现了入园创业“货币出资零缴付”、“经营场地零成本”、“自主创业零收费”,累计扶持2721名大学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223人。

二、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分类精细服务
按照部关于就业援助精细化的要求,在全省推行分类援助,完善制度保障落实,每年帮助近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分类援助。

结合就业困难人员求职意向,纳入A、B、C、D四类援助,分别给予专项帮扶。

一是对特别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纳入A类,实行“不
挑不捡72小时就业”承诺服务,优先匹配公益性岗位。

二是对希望自主创业人员,纳入B类,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在全省建设创业大市场80个,扶持困难人员“零成本”创业7269人,带动就业4.3万人。

三是对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纳入C类,开展家政服务、保洁绿化等培训,推荐社区服务业岗位,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四是对要求实现稳定就业人员,纳入D类,提供全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向企业推荐就业。

同时,对经过以上四类援助实现就业的人员,定期跟踪回访,评估援助效果,提供后续服务。

(二)完善制度。

出台《吉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试行办法》,规范工作制度。

一是认定制度。

在全省统一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和退出经办程序,统一实名制基础台帐,解决了部分地方认定手续繁琐的问题。

二是帮扶制度。

要求各地从分类援助、政策扶持、援助预案三方面入手完善制度,简化服务流程,明确服务标准,加强业绩考核,为高效实施援助提供保障。

三是岗位安置制度。

继2005年实施三年十万公益性岗位项目后,“十二五”期间每年再新开发1万个,并逐步建立起“能进能出、渐进渐出、岗位相对固定、人员合理流动”的困难人员就业绿色通道,累计安置就业16万人,形成了制度性长效援助举措。

(三)贴心服务。

全省1.4万名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定期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主动登门服务,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考核。

我省延边州推行“免手写、免填表”就业服务,依托就业信息系统,通过验证身份证,就可以提取个人信息,直接办理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认定就业援助对象、申请落实政策等,5分钟之内办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敦化市连续10年开展“无障碍送服务到家门”活动,就业困难人员一经认定,即可享受“送服务不过日,送岗位不过夜,送政策不过周”。

只要就业困难人员提前预约,或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提出要求,即时启动“预约式”和“陪同式”服务,工作人员到现场协助办理相关事宜。

这种“一对一”的零距离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深受群众好评。

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以农村就业为重点,工作前移,手段多样,做到农民工到哪,服务就到哪,全面提升农村就业人本服务能力。

(一)建制到村。

省、市、县、乡、村全部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