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

小学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学校科学《冷热与温度》教案1教材分析:在同学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肯定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将援助同学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同学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同学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活动有三个部分:第一,形成温度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试验——将手指分别插入冷、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杯内,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同学就这个现象做出自己的说明,同学将在卡通人的提示下很快悟到,光凭手的感觉不能精确决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物体的冷热要用一个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同学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精确地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学习测定水温,学习运用温度计。

测定水温的关键是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

测三杯水的温度,是测量水温的一次演练。

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同学可能从未想到过其中的科学道理。

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于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育同学的记录技能,特别是连续观测并记录的技能,通过指导同学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同学发觉降温规律,从而激发同学去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试验结束后,还要求同学通过争论来说明这个现象,这是培育同学科学分析和推理技能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改变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对科学讨论有爱好,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预备:演示试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分组试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同学站起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1)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温度的概念,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2、会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其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想象的学习习惯。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每组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3个,热水1杯,钟表,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学生实验,提出问题。

1、请每组派同学按老师下面的要求来感受一下。

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把两个手指拿出并且马上把这两根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再放5秒钟,然后说说你手指的感觉。

2、生实验汇报。

3、师小结。

可见光凭感觉并不能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能够准确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叫温度。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感受到同样一杯水两根手指的感觉却差别很大,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亲自动手,测量水温。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度计,然后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上面都有什么?2、生观察汇报。

3、我们应该怎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呢?4、生试说师总结温度计液柱不动时,液柱顶端所指示的刻度就是此时的温度,读作XX℃。

5、指名练读几个温度。

6、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总结。

⑴温度计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杯底和杯壁。

⑵等液柱不再上升时才能读数,并且视线保持水平。

7、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测量面前三杯水的温度。

生测量。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讨论、总结得出,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把它用于实践,使学生自己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请同学们猜一猜热水变凉过程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生猜测,汇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内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内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强调学习的严谨与科学。在学习使用温度计的环节中,通过科学、严谨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科学的操作步骤,避免“先入为主、先行先试”中造成的主观错误,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正确建构。
第三,注重兴趣的延伸。学会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并没用浅尝辄止,到此停摆,而是通过温度计的发明历程的微视频,再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体会到科学的发展与奥妙,产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和志趣。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其他
预计时间
(不超过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视频介绍生活中的冷热现象
从生活现象入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2.认识什么是温度以及温度的单位
在质疑、疑惑中,引出温度的概念
3.视频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讲解,引导并巩固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
4.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历程
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历程,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延伸
设计亮点:
第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科学的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如是单纯的空洞说教,学生往往云山雾绕,兴趣枯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该微课程中,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示生活中冷热不均的现象,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浓厚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内容来源
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冷热与温度》
适用对象
小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温度,认识温度的单位。
2.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3.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3)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袋降温过程,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冷热与温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冷热与温度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冷热与温度》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夏天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呢?这和什么有干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知识。

二、探究1. 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物体冷热水平的器量。

温度高表示物体比较热,温度低表示物体比较冷。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2. 为什么夏天会感觉很热,冬天会感觉很冷?夏天感觉热是因为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空气也随之升温,所以我们感觉到很热。

冬天感觉冷是因为太阳的角度较低,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光线较弱,地表温度降低,空气也变得很冷,所以我们感觉到很冷。

3. 什么是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通常,热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震动传递热量的过程。

4. 什么是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受热后体积会扩大的现象。

这是因为物体受热后,分子的震动增加,使得物体的体积变大。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到了温度是物体冷热水平的器量,夏天和冬天的感觉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膨胀是物体受热后体积扩大的现象。

四、拓展1. 你知道除了摄氏度和华氏度,还有哪些温度单位吗?2. 你能够举例说明热传导和热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吗?3. 你认为如何在夏天保持凉爽,冬天保持温暖呢?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上关于温度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的温度计,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

3. 思考一下,为什么夏天感觉热,冬天感觉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清楚吗?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进修,学生对于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例的讲解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进修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生活案例和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温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将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如何准确测量水温2、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教学准备:温度计、热水、钟表、纪录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每个小组选一名手指感觉最灵敏的学生站起来。

好!你是你们小组当中感觉最灵敏的,老师来测测你们的感觉是不是灵敏?看,桌上有三杯水,请将左手食指放入左边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右边水中,感觉怎么样?2、学生回答。

(板书:冷热)3、谈话:好!检测你们手指灵敏的时候到了。

将左手食指放入中间水中,再将右手食指也放进中间水中,感觉怎么样呢?4、学生回答。

(板书:温度)5、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人的手有时可以判别物体的高低,但有时也不可靠,要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用温度表来测量。

【设计意图:以做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较为感兴趣】二、正确使用温度计1、谈话: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那好,我们先得学会怎么使用温度计,老师介绍,大家要听仔细了。

(1)(出示温度计)这就是温度计,它是用玻璃做的,很易碎。

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2)这最下端红色的叫液泡,这红色的一条叫液柱,上面还有刻度,每一小格就是1 C。

(3)测量时,液泡要完全浸在水中,而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否则测出来的温度就会不准。

(4)读数时,要使视线与液柱的最顶端水平,液柱顶端指向哪个刻度,就是多少摄氏度。

但要注,一定要等液柱不在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

2、谈话:大家会测量水温了吗?(会)好,我们就来测测这三杯水的温度。

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设计意图:借助刚才桌上的三杯水,抓住学生急切想知道桌上三杯水温度的心理,激发学生测量的欲望,为学习使用温度计做下铺垫】3、学生测量并汇报结果(教师板书:一两组测量的数据)三、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1、谈话:大家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冷热和温度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介绍。

2. 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实验活动。

3. 生活中的冷热和温度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冷热和温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实验探究冷热和温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冷热和温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冷热和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部分】1. 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练习部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部分】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冷热和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实验材料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冷热和温度的关系。

2. 新课:教师讲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4. 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教师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冷热和温度的知识解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3. 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认识到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体验法:让学生亲手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感受温度差异。

第二章:温度的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教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热胀冷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及其原理。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

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3 教学方法: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观察法: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章:温度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温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温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讨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温度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章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冷热与温度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出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3 教学方法:回顾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所学内容。

提问法: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六章:温度与气候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现象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与气候的关系。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冷热和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温度变化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的引入2.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4.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5. 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概念的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温度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温度变化。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温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相关温度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现象,如热水沸腾、冷水结冰,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2. 温度概念的引入:讲解温度的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介绍温度计的构造,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4.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如水加热后沸腾、冰加热后融化等。

5.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如季节变化、饮食冷热等,让学生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温度变化,增强对温度概念的理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温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温度概念的引入:10分钟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0分钟4. 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15分钟5. 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分析:10分钟共计50分钟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实验等。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上《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3、知道什么是温度,温度计的结构。

4、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5、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教学模式:
活动引入—实践体验—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材料:
每组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3只温度计,秒表,记录纸。

教学步骤:。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教案

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冷热与温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冷热与温度的基本概念。

(2)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各种物体。

2. 学具: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淇淋、热水袋等,引导学生关注冷热与温度。

(2)提问:你们对冷热与温度有什么认识?2. 探究冷热与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各种物体,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冷热程度。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

3.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 测量物体温度(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5. 冷热与温度的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如冬天保暖、夏天降温等。

五、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对冷热与温度的认识。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与冷热与温度相关的现象,如冰熔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温度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农业种植、医疗保健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冷热与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以及冷热与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冷热与温度》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掌握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了解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冷热与温度的观点2. 温度计的应用方法3. 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温度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2. 难点:理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图片,引出冷热与温度的观点,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冷热与温度的观点,介绍温度计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3. 实验设计(20分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确定实验材料和步骤,讨论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4.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

5. 数据分析(15分钟):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规律,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五、作业安置:1. 每组学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2. 每位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关于冷热与温度的科学展板,展示在班级展示区。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 科学展板的设计和展示效果。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七、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深入了解温度和热力学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温度测量实践,探究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对温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

教学设计冷热与温度

经纬联合体教学开放活动设计专用1、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2、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讲课教师教学过程设计热水比冷水高几度呢?看来,光凭眼、手等感觉器官是无法精确测量出水温的,我们需要借助什么来测量水温?温度计。

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温度计,准确测量水的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用感官判断冷水热水时,学生们兴致很高,但问到用感官判断温度时,却引起冲突,为引出精确测量需要借助温度计做铺垫,简洁明了,直接入题。

】2、明确目标:(1)自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测量水温(3)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3、预期效果:带着积极的探究兴趣进入本节课。

二、民主导学:教师手举温度计,问:这是?温度计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怎么拿?为什么这样拿?我们应该怎样规范使用温度计?1、任务一:自学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任务呈现:在1分钟内,自学课本16页,边读边勾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字眼。

(2)自主学习:自主看书,阅读,勾划。

(3)展示交流:简要交流学习结果。

小检测:教师播放小明一组的使用温度计的视频,学生观看后判断这段视频挺好,起到了对错,并纠正。

【设计意图:插入这段视频,是为更加生动的展示使用温度计应该注意的几点,提醒学生避免操作错误。

】你们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教师用白板小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任务二:测量水温(1)任务呈现:先测量冷水,后测量热水,将结果写在记录单(一)上。

小组合作完成。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观测记录。

(3)展示交流:简单交流测得的温度值。

教师以热水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同一暖壶的热水倒出来后温度会不一样?这是时间先后有差别造成的(先倒的热水要比后倒的热水的温度低)。

善于发现的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一杯热水既然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温?它降温有规律么?如果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你们猜猜。

【设计意图:探究问题由学生提出,紧接着让学生猜测规律是什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后面实验验证猜想做基础。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第七册(冷热与温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认识温度2、正确使用温度计3、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能够搜集数据并发觉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了解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了解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质疑导入二、引入课题三、猜测四、引导学生交流。

五、认识、商量,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质疑导入二、引入课题三、猜测四、引导学生交流。

五、认识、商量,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每个小组的2号同学站起来。

2、桌上有三杯水,你的左边是一杯热水,右边是一杯冷水,中间的是温水。

请将左手食指放入热水中,将右手食指放入冷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3、2、正确使用温度计:(1)自学书本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师生共同学习要点。

(3)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温度计。

(4)教学如何读数。

(5)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3、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

大家了解,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

那么它的下降的速度是怎样的呢?(2)学生猜测,为什么这样猜?(3)大家的意见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4)出示实验要求。

(5)小组内分工合作,使用温度计,每隔2分钟学生自己看钟报时,读数,记录。

(6)交流汇报。

4、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分小组,商量实验方法、步骤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2、、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结果。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的发觉。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

《冷热与温度》小学科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温度的基础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温度的定义,认识摄氏度和华氏度。

1.2 教学内容:解释温度的概念,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含义,学习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第二章:感觉冷热2.1 学习目标:学习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冷热,了解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

2.2 教学内容:讨论人体对冷热的感知,介绍舒适温度范围的概念。

2.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不同温度的物体,通过讨论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人体对冷热的感知。

第三章:冷热与物体的变化3.1 学习目标:观察和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如融化、凝固和沸腾。

3.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融化、凝固和沸腾现象,解释冷热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的融化、水的凝固和水的沸腾,引导学生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第四章:热量的传递4.1 学习目标:学习热量的传递方式,了解传导、对流和辐射。

4.2 教学内容:解释热量的传递方式,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概念和例子。

4.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体验热量的传递,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传递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温度计的使用5.1 学习目标: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读取和记录温度。

5.2 教学内容: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正确使用方法,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3 教学活动: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六章: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温度6.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如室内、室外、极地等。

6.2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特点,分析温度差异的原因。

6.3 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温度与季节7.1 学习目标:了解季节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认识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特点。

7.2 教学内容:解释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季节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X、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表达象与事物的观察、比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方案;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拟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法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拟、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奉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良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开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了解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了解使用工具可以更加X、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课时。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冷热与温度》教案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冷热与温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冷热与温度》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感受水的冷热差别,形成温度的概念。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接着请学生就这个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在小企鹅的追问下很快明白,光凭手指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水的冷热程度,要想比较水的冷热需要使用科学仪器,并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然后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做热水变凉实验,发现水温下降的规律。

热水变凉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然而学生可能从未想过其中的规律。

这一部分重在进一步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特别是连续观察与记录的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曲线图、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热水温度下降先快后慢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发现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这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测量水温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即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接触杯壁和杯底,读数的时候不要将温度计拿到杯外,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为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以安排学生先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在操作中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观察不同种类的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材最后罗列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温度计,通过观察,学生能发现这些温度计虽然在外形、结构上不同,但它们都能测量温度。

在此基础上,认识各种温度计的不同特点和用途,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该选择不同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选择的依据与所测量的温度范围以及特殊需求有关。

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完整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完整版)《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预测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2、能够收集数据来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方法;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3、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水杯、热水、温度计、钟表、记录表、红彩笔、钢笔(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引出问题1、桌上有三杯水,请一位同学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三杯水的冷热程度2、如果想准确知道三杯水的冷热程度,有什么好办法(引出温度计的使用)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1、结合课件讲解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初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课本中。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1、提问:一杯热水会慢慢变凉,他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吗?2、学生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3)温度均匀下降.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这种猜想的可能性不大)三、小组讨论: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1、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2、述:实践出真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测一杯水的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说明问题.(1)你的假设是什么?你想怎样做?(2)如果你的假设正确的话,测量的数据会有什么特点?3、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四、小组研究,收集数据整个活动过程如下:1、发放记录表一,结合课件指导如何填写;2、教师倒热水,学生取水。

四年级科学上册《1. 冷热与温度》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1. 冷热与温度》教案 苏教版

《1. 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

形成温度概念。

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温度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三、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与温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课题: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二、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六、教学准备:
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

七、教学过程:
(一)、感觉物体的冷热:
1.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过一会儿,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成员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2.学生试验并交流。

3.小结:人们通过手眼等身体器官能感觉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冷热与温度。

(二)、测量水温:
1.提问: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不能)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来进行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2.测量前面三杯水的温度
①、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教师介绍温度计构造以及温度计的单位,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②、小组合作分工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

3.交流测量结果。

(三)、再现“热水变凉”的降温现象:
1.教师出示一杯准备的热水,师述:老师想知道这杯水的温度,谁愿意来帮老师来测一测水的温度?
2.指名一位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教师提醒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3.再请两位学生上台依次测量水的温度。

(教师板书写出三位学生测得的水温)。

4.提问:比较三位学生测得的水温结果,你有什么思考和发现?如果继续测量会出现什么现象?
(四)、猜测“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提问:如果每次测量间隔的时间相同,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呢?老师给大家列举了四种情况,请大家看实验记录单,小组讨论下,你更赞同下列哪一种情况?
2.学生小组合作,猜想“热水变凉”的降温情况,并要求各组做好记录。

3.班级交流各小组猜想情况。

(五)、研究“热水变凉”的降温规律:
1.讲述: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还是错的呢?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参照实验记录单中的“热水降温记录表”,进行实验。

2.课件出示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3.各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4、学生汇报实验成果。

(六)、绘制“热水变凉”的降温曲线图:
1.提问: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整理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大家从这六个数据发现了什么?
2.讲述: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叫曲线图。

(教师讲解并示范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是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描点;三是把描得的各点用线连接起来。

)3.学生根据各自测得的数据在表格中绘制“热水降温曲线图”。

①、小组分析记录表和曲线图,研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与原先的猜
想进行比较。

②、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③、各小组代表发言并展示研究成果。

④、小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温度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4、提问: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学会讨论交流。

6、小结: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八)、课后继续研究:
1、讨论:如果我们继续测量下去,温度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提问:温度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
(九)、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构造
温度计单位
方法
热水下降的规律先快后慢
实验记录单
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一: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记录表
温度
类别 单位(℃)
冷水 温水 热水
实验二:测量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

1、 我的预测:
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速度是:( ) A.均匀下降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实际测得结果:
实验三:
热水降温曲线图
我的结论: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的规律是:___________。

热水降温记录表
时间 (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
温度(℃ )
时间(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