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价格理论
16东北师大微观经济学 第三讲 价格理论: 弹性理论解析

1)需求富有弹性时的总支出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化比例大于价格的
变化比例。因此,数量变化对消费者总支出的影响 大于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总支出的影响。可以作如下 归纳:
⑴P上升,Q下降更大比例,因此,消费者的总支出
下降(企业总收益减少)。 ⑵P下降,Q增加更大的比例,因此,消费者的总支 出上升(企业总收益增加)。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值,我们可以判 断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 ⑴ | Ed | = 0:完全无弹性 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无论价格如何,需求量总是相同的 (火葬、特效药)
⑵ | Ed | = ∞:完全有弹性
在既定价格上,需求量无限; 一旦高于该价格,需求量为0。 需求弹性无穷大 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在 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小的变动会 引起需求量极大的变动。
需求弹性的不同形态
P P P P P
D
D D
O Q O Q O Q O
D D
Q O Q
完全无弹性
弹性无穷大
单元弹性
缺乏弹性
富有弹性
3、影响需求价格 弹性的因素 ⑴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奢侈品的需求 弹性大 ⑵ 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替代品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需求弹性 越大
Ed
Q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Q Q P ed P P Q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P
1、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变化 的反应程度,称为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取绝对值)。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年代的经济危机
(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移动对价格的影响
三种情况:
1 两者同时增加(又分三种) 例子:
P E0
0
S0 S1
结果:Q 增加, P上升
E2
D1
D0
Q
例子1:近年房价的上涨
案例
(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同时移动对价格的影响
三种情况:
2 两者同时增加减少(又分三种) 例子:
P E0
S1 S0
一般形式 简化形式
QQSS SS((PP,,CC,,,,PPSS,,PPCC,,PPEE, ,))
Qs f(P) p
案例:影响汽车供给的因素
影响因素 技术 生产投入价格 厂商数量 预期 特殊因素
产生影响的事例 电脑化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钢铁价格下降 一家大型汽车厂商破产 如果预期价格下降会增加供给 政府减税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文字: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供给量时的价格 图形: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时候 函数:
Q • Qs Qd
p= + p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均衡价格的证明(反证)
P P2
C
超额供给
S D
第五节 经济模型与分析方法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三) 动态分析 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 分析有关的经济问题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 问题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考察时 间因素的影响,并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来看待。
在微观经济学中,大量采用了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在 宏观经济学中,主要采用 的是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 法。
微观经济学 第2章 价格理论

(二)均衡价格形成过程
P
7 6 5
(以“收敛型蛛网模型”方式不断趋向均衡)
D
S
4 P
3 2 1 0
E
100
200
300
400 Q
500
600
700
800
Q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现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因 此,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位置移动都会使均 衡价格水平发生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需求变动) 在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曲线的位 置移动而改变均衡价格。 图示说明如下:
价格决定理论小结
影 响 供 给 的 因 素
价 需 供 给 格 求
影 响 需 求 的 因 素
思考题:
1、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2、简述供求定理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Qd=50-5P,供给函数 Qs=-10+5P,计算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 量。 若需求函数Qd=60-5P,供给函数不变,计算 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若需求函数不变,供给函数Qs=-5+5P ,计 算并图示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需求函数和需求表
(一)需求函数与需求方程 1、需求函数:商品需求数量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在某一时点主要是商品 自身的价格。因此,商品的需求量表现为商品价格的 函数。 需求函数:Qd=f(P) dQd/dP<0 (一阶导数小于零) 2、需求的线性方程:Qd=a-bP (a,b)>0 a为自发消费,即价格接近于0时的最大需求量。 bP为引致消费,即由P的上升而引发的消费减少。(b 为需求与价格的相关性系数)。
微观经济学之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研究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以及价格如何影响市场供求关系。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媒介,它是由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是指市场上的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供给曲线呈正斜率;需求是指市场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曲线呈负斜率。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
在市场经济中,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会下降,因为供应商为了促销产品会降低价格。
反之,当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会上升,因为供应商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价格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竞争情况、成本、消费者偏好等。
当市场上存在充分的竞争时,价格往往会趋向成本水平,因为生产者无法在价格上过分提高,否则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他更便宜的替代品。
此外,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会影响价格。
如果某种产品非常受欢迎,需求量大,价格就会相应上升。
价格理论还涉及到弹性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当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程度。
如果产品需求对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说明价格弹性高;反之,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说明价格弹性低。
价格弹性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方式。
总之,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内容,研究了价格形成的机制以及价格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竞争状况、成本、消费者偏好和价格弹性等因素都在价格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价格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原理,并从中得出对于个人和企业决策的主张。
价格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需要深入研究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竞争状况、成本和消费者偏好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些相关内容,以加深对价格理论的理解。
首先,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上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们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
微观经济学弹性价格理论

點彈性:當變動只有微量變動時,相當於在 一點上的變動,故稱點彈性。因為只有微量 變動因此以微分的dP來替代∆P (dP是指P的 變動趨近於零)。既是一點也沒有選擇P1或 P2的問題。 實際計算彈性值時,多是採用弧彈性公式。
價格彈性與斜率
斜率越大,彈性越小;斜率越小,彈性 越大。斜率會影響彈性。 但價格彈性不等於斜率,還需視處於曲 線上的哪一區段來決定。 彈性介於零到無限大之間。(取正值) 彈性大於1,稱之為「有彈性」;彈性小 於1,稱之為「無彈性」
短期下,彈性越小。 長期下,彈性越大。 但有例外。
消費者自負比例。
自負比例越大,彈性越大。
影響供給價格彈性的因素
生產的投入是否具備多種生產用途。
替代用途越多,彈性越大。
生產成本隨產量而變動的敏感性。
若因產品價格上升而增產,且成本之增加緩慢, 則供給彈性。
時間的長短。
長期下彈性較大。
價格彈性的應用
榖賤是否會傷農?(圖) 税賦能否轉嫁給消費者?(圖) 能否以價格來控制消費數量? 薄利是否真能多銷? 三七五減租(圖)
價格
S1 S2
D
數量
所得彈性
• 所得彈性:指消費者所得變動引起需求量變 動的彈性。 • 所得彈性大於0,表示為正常品,若小於0, 則為劣等財。 • 若小於1,屬於必需品,若大1則屬於奢侈品。
交叉彈性
• 交叉彈性:指某一物品(X)的價格變動引起 另一物品(Y)需求數量變動的彈性。 • 交叉彈性為正,代表兩者之間為替代品。 • 若為負,代表兩者間為互補品。 • 若為0,兩者之間則為獨立品。
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支出
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時,價格上升,消費者 的總支出會減少。小於1時,價格上升,總 支出則會增加。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

供给数量
需求数量 Q
33
过剩及最低限价带来的问题
P S
过剩
最低限价
均衡价格 0 需求数量
E D
供给数量
目的是扶植某 些产业的发展, 比如: 农产品,政府 会收购市场上 过剩的农产 品。
Q
34
三、不稳定均衡:一旦价格偏离原来的均衡点高,将越偏越 远
P P($) QD(吨) QS(吨) 对价格的压力
两个假定: (1)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 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光滑连 续的曲线
(2)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只考 察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 线性函数—直线 非线性函数—曲线
Qs
16
二、供给曲线的特征
斜率为正,从左下到右上倾斜。
供给法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P 下,商品价格越高,对它的供给量 就越多,反之亦然。
区分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x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x的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 x产品的价格由10元增加至15元 (5)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 (6)政府给予x产品生产商,每单位10元的现金
补贴。
QD = 39 – 9P = 39 – 9×0.5 = 34.5 Qs = 24 + 6P = 24 + 6×0.5 = 27 QD – Qs = 34.5 – 27 = 7.5 (供不应求,短缺)
(3)若此时政府认为市场价格过低,设定价格下限 为$1.5,问市场供求之间的差额为多少?
QD = 39 – 9P = 39 – 9×1.5 = 25.5 Qs = 24 + 6P = 24 + 6×1.5 = 33 Qs – QD= 33 – 25.5 = 7.5 (供过于求过剩)
微观经济学-史晋川-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均衡价格理论是以A·马歇尔建立的体系为依据的。
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
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及其变动。
第一节需求一、需求与需求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与欲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欲望或购买欲望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感到缺乏,希望得到的一种心理现象,而需求则是具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微观经济学规定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即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
所以,西方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概念时强调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首先,必须有购买的欲望;其次,必须有购买的能力;因此,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虽然有购买欲望,但是没有货币支付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相反,如果有货币支付能力,但没有购买欲望,也不能算作需求.最后,在讨论需求量时强调其是—个流量,即必须有特定的时间单位.例如,如果只说某一城市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这个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说该城市每个月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商品的需求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在经济运行中,除了随机因素外,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经常起作用的变量有: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季节、消费习惯、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等等。
这类因素构成了市场环境,属于客观因素。
同时,广告宣传、产品展销、咨询服务等推销手段也可以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这类因素则属于主观因素.在上述影响需求的众多因素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商品自身的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该商品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
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此时,供给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由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供给曲线是由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没有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出现。
均衡价格是指在这个点上的商品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降低价格,以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相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市场将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提高价格,以抑制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它们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帮助决定了商品的合理价格和市场的稳定状态。
通过了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易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并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均衡的数学模型
Qd=f(P) ,Qs= f(P)
Qd = Qs
Qd P
QS P
当 Qd = Qs
Qe
Pe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P
7
D
Qd=800-100P
6
Qs=-400+200P
S
5
E
P4
3
2
二、供给的表示方式
P
供给表
供给函数
[Supply Schedule] [Supply Function]
7
组合 Qs P
Qs=-400+200P
A0 2
6
B 200 3
C 400 4
5
D 600 5
4
E 800 6
E
D
C
供给曲线
3
B
2
[Supply Curve]
A
1
QS = f ( P )
P
D
需
求
完
全
Ed 0
无 弹
性
0
Qd
P
需求完全弹性
Ed
D
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 变动一点 需求量变动 无限大
0
Qd
单位需求弹性
P
D
3
A
Ed 1
2
1
B
0
10
20
30
Qd
需求富有弹性
P
D
Ed > 1
3
A
奢侈品
2
B
替代品丰富
1
0
10
20
30
Qd
需求缺乏弹性
P
D
Ed <1
日常用品 柴米油
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
P
D
P2 P1 P3
Q2 Q1 Q3
Q
需求的变动
P D3 D1
D2
P1
Q3
Q1
Q2
Q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供给 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表现为点在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
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 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 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供给的含义
供给[Supply] ——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
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与其价格 水平之间的关系。
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之外,影响商品 供给量的因素有:
①生产成本
②生产的技术水平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的表示方式 需求表
P
需求函数 [Demand Schedule]
[Demand Function] 组合 Qd P
A 700 1
7
G
Qd = f ( P )
B 600 2 C 500 3
6
F
D 400 4
5
E
4
需求曲线 D
E 300 5 F 200 6 G 100 7
3 [Demand Curve]
任何一个讲话不结 巴,能鹦鹉学舌的 聪明人,都能学习 经济学,只要教会 他说需求和供给就 行了。
—— 萧伯纳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Demand] ——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
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如何理解需求
需求不同于人们的主观需要,指的是有效需 求,它必须是购买欲望+购买能力。
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除商品自身的价格之外,影响商品需 求量的因素有:
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②相关商品的价格 ③消费者的偏好 ④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需求就表示商品的
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需求函数的形式
Qd f (P,T , I, Pi, E)
一旦供给关系或需求关系发生变出现波动,均衡数量也会发生变化,从而
趋向新的均衡。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商品的需求 量随其自身的价格的变动而变动。
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除商品自身价 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变动。
dV P dQd
dP
dP
Qd P
dQd dP
Qd
Qd (1
dQd dP
P) Qd
Qd (1 Ed )
dV dP
Qd (1 Ed )
若Ed
1,则 dV
dP
0。
销售总收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若Ed
> 1,则 dV < 0。
dP
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若Ed
< 1,则 dV > 0。
dP
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同方向变动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①
P
D
Ed 1
3
//////
销售总收入不受 价格变动的影响
2
//////
1
\\\\\\ ////// //////
0
10
20
30
Qd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②
P
D
3
//////
2
\\\\\\ //////
购买。 对一个消费者而言,价格下降既有收入效
应,也有替代效应,从而增加消费。
需求定理的例外
1、吉芬物品Giffen’s Goods。这是由罗伯特 ·吉芬 (1837-1910)所提出的。当时称为吉芬之迷
2、炫耀性消费。由Thorstein Veblen (索尔斯坦 凡 勃伦1857- 1929)所提出。 炫耀性消费的定义:如果消费者完全用价格来衡 量他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将在商 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 那么,对该种商品的消费是炫耀性消费。
的力量达到势均力敌时的一种状态。 Equilibrium Price Equilibrium Quantity
均衡(equilibrium)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 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 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是指一种状态 均衡是指一种分析方法 均衡是有条件的 均衡可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点弹性 lim y x dy x x0 x y dx y
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 弹性。
用以衡量商品的需求量对 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Qd f (P)
P — 价格,Qd — 需求量 Ed —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经济含义:两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 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微小百分比变动所作的 反应程度或灵敏度。
测度:设变量X、Y,存在函数关系Y=ƒ(X)即, X变化1%后,Y变化?%。
Elasticity
y f (x)
x —自变量,y —因变量,E — 弹性系数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E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3
缺乏替代品
2
A
1
B
0
10
20
30
Qd
线性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
P
Qd P( ≧ P, > 0)
Ed>1
Ed=1
2
Ed<1
0
Qd
2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
P Qd =ƒ(P)
●A
CB
Ed AC
F
●C(FO,OG)
●
O
G
B Qd
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简单的需求函数为 Qd =f(P) 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隐函数的形式,即 f(P,Q d )=0 也可以表达为逆函数(inverse), 即 P=f-1 (Q d ) 如果是线性的,则 Qd P (α,β)>0
其中,α为自发(spontaneity)消费,即与P 无关的消费; β P为引致(result in)消费,即由 P下降或上升而引发的消费变化。 对非线性(non-linear)的需求函数,可表达为Qd a P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s
三、供给定理
Law of Supply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供给量与价格 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表现: 供给函数一阶导数大于0; 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向左下方倾斜。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供求均衡与均衡价格的形成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当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这两股相反
需求量变动率 Ed 价格变动率
Ed
Qd / Qd P / P
Qd P P Qd
Ed
lim Qd P0 P
P Q
dQd dP
P Qd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 Ed 0
(2)需求完全弹性 Ed
(3)单位需求弹性 Ed 1 (4)需求富有弹性 Ed > 1 (5)需求缺乏弹性 Ed < 1
假定这些因素不变,供给就表示商品 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