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PaCO2升高。
要 点 4.血液检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瘀血征象明显时全血 粘度和血浆粘度可增加。
•痰郁化热者白细胞总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加。
•阳虚水泛者可能有肝、肾功能的改变,血清电解 质出现紊乱。
治疗原则
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祛邪
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祛邪宣肺(辛温或辛凉),
—— 若痰迷心窍,肝风内动,则谵妄昏迷,震 颤,抽搐;
——如见喘脱,神昧,汗出,肢冷,脉微欲绝 者,乃阴阳消亡危重之候。
肺胀诊断依据
肺 主症: 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

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 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相关检查

肺 1.x线检查: •

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 降低且变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肺气肿征)
肺血管纹理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 室增大。(肺心病、心衰征)
诊 2.心电图检查:
表现为右心室肥大的改变,电轴右偏,顺 钟向转位,出现肺型P波等。

3.血气分析检查:可见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PaO2降低,
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
结胁下,则致徵积。
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 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则为水;痰浊久 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 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 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 杂为患。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辛温发汗;风热证→辛凉清解;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第二节咳嗽【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内邪干肺(痰与火)【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标实为主:祛邪止咳本虚为主:扶正补虚【证治分类】(外感+内伤)第三节哮病【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病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诊断依据】①呈反复发作性。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试卷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试卷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试卷2(总分54,考试时间90分钟)1. A1/A2型题1. 患者李某,女性,42岁。

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舌红苔黄腻,脉滑。

最可能的诊断是A. 咳嗽B. 哮病C. 喘证D. 肺胀E. 喘脱2. 患者李某,男性,82岁。

哮喘病史40余年,现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腰酸腿软,伴有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为哮病,其辨证分型是A. 肺脾气虚证B. 脾肾阳虚证C. 肝肾阴虚证D. 肺肾气虚证E. 肺肾两虚证3. 患者王某,男性,62岁。

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伴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于,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其治法是A.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B.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C. 清热宣肺,化痰平喘D.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E.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4. 患者张某,女性,40岁。

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

舌苔厚浊,脉滑实。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苏子降气汤B. 平喘固本汤C. 麻杏石甘汤D. 三子养亲汤E. 射干麻黄汤5. 哮病患者张某,女性,45岁。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不渴,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

该患者的辨证分型是A. 肺肾两虚证B. 肺脾气虚C. 虚哮证D. 冷哮证E. 寒包热哮证6. 患者李某,男,50岁。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咳痰无力,痰质黏起沫,颧红唇紫,咽干口渴,烦热,舌质偏红,紫黯,脉细数。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生麦地黄丸B. 平喘固本汤C. 六君子汤D. 三子养亲汤E. 金匮肾气丸7. 李某,女,50岁。

哮喘日久,喉中轻度哮鸣,气短声低,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质稀,怕风易汗,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病情稳定时可选用的方剂是A. 苏子降气汤B. 二陈汤C. 三子养亲汤D. 蛤蚧定喘丸E. 六君子汤8. 患者张某,女,40岁。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中药治疗需长期坚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 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对于肺痨患者,针灸治疗可以 选择肺俞、膏肓、足三里等穴 位,以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避免误伤经络,同时需注意与 中药治疗配合使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
诊断过程
患者就诊时,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发现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肺部听诊和X线 检查,考虑为肺痨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建议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抗痨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生活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戒烟,以改善肺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05
肺痨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
01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35岁,长期从事IT行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
近半年来,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自认为是普通感冒,未予重
视。
02
诊断过程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 肺痨概述 • 肺痨的症状与诊断 • 肺痨的治疗 • 肺痨的预防与调理 • 肺痨的案例分析
01
肺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痨是中医内科学中一种常见的肺系 病症,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 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
特点
肺痨具有传染性,病程较长,病情易 反复,治疗难度较大。
肺结核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内科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肺系疾病(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特征?()。

A.实证多见B.常伴卫表证C.病程较短D.起(江南博哥)病较急E.易反复发作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①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②内伤咳嗽属本虚标实,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症。

E项,易反复发作为内伤咳嗽的特征。

[单选题]5.哮病发作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饮食B.情志C.外感D.伏痰E.劳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单选题]6.患者痰多胸闷,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

A.六磨汤B.胃苓汤C.导痰汤D.越婢加半夏汤E.二陈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题意,患者主症为胸闷痰多,可初诊为肺胀。

心烦口苦为肝经痰热;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

治疗应当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用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A项,六磨汤用于气泄腹急,大便秘涩。

B项,胃苓汤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黄疸,或大便泄泻,小便短少,不烦不渴。

C项,导痰汤用于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

E项,二陈汤用于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

[单选题]7.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

A.小方脉B.大方脉C.食医D.疡医E.带下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医内科学在宋代被称为“大方脉”。

A项,小方脉之称始于宋朝,是小儿科的别称。

C项,食医是周朝医官名,相当于营养师。

D项,疡医最早见于《周礼》,相当于外科医生。

E项,带下医之名出自《史记》,指妇科医生。

[单选题]8.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虚弱,气失所主B.邪客于肺,气道不利C.宿痰内伏于肺D.外邪侵袭,触动伏痰E.痰瘀相搏,气道被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哮病缓解期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气失所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肺系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肺系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肺系疾病第一单元肺系疾病一、中医内科考试概况(一)中医内科分值1.技能部分:第一站辩证论治40分(总100分)2.笔试部分:约50分(总300分)(二)中医内科考试病证范围(三)考试内容1.概述:概念(不直接考,了解)2.病因病机:病因(典型、主要的)、病机、病位、病理因素3.诊断和类证鉴别:诊断(主症)、类证鉴别4.辩证论治:治则、辩证(主症、舌脉)、治法、方药(重点)5.转归预后与调护:(很少考、了解)第一单元肺系疾病感冒一、感冒的概述1.症状: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咽痛、头痛身痛、脉浮。

2.三个分类:(1)病情轻者称为伤风、冒风、冒寒;(2)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3)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3.病程一般3~7日;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没有季节性)。

二、感冒的病因病机1.病因:风邪役毒,主要原因是风邪。

2.病位:肺卫,主要在卫表。

3.基本病机: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4.治则:解表达邪。

例题三、感冒鉴别诊断普通感冒、时行感冒的鉴别四. 感冒辨证论治感冒主症: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脉浮感冒1.风寒束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寒风来袭,用金做的衣服防护2.风热犯表--银翘散热风吹来,用银子做的散伞抵挡3.暑湿伤表--新加香薷饮夏天潮湿,睡香香的被褥上4.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银白胡须的老人,感冒了,还在做加减计算当然会累了5.气虚感冒--参苏饮气喘嘘嘘,喝杯参茶,舒服了些咳、哮、喘例题咳、哮、喘咳嗽辨证论治主症:咳嗽,咯痰,或伴胸闷(1)外感咳嗽注意:1.风寒、风热咳嗽与风寒、风热感冒鉴别2.风热犯肺与风燥伤肺的鉴别例题A.银翘散B.桑菊饮C.桑杏汤D.麻杏石甘汤E.止嗽散(2)内伤咳嗽注意:1.痰热郁肺与肝火犯肺的鉴别2.肺阴亏耗与风燥伤肺的鉴别例题哮病辨证论证发作期:喉中哮鸣音、喘憋、胸闷续表哮(笑)1.冷哮--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小青龙的射干妈冷冷地笑2.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青龙的后妈忽冷忽热地笑3.热哮--越婢加半夏汤或定喘汤越南婢女露个半个腚火辣辣地笑4.风痰哮--三子养亲汤三个孩子疯狂地笑5.虚哮----平喘固本汤长相平常的姑娘端着笔记本嘻嘻地笑缓解期:缓了一会,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戊戌六君子笑得大家没有脾气了7.肺肾两虚证-金水六君煎合生脉地黄汤金水来的六君子笑着向陌生人卖地黄,一个都没有剩下喘证辩证论治喘证:喘息,胸闷,或伴咳嗽(1)实喘(2)虚喘喘(窗)1.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窗外)寒风呼啸,到处是密密麻麻的黄色的盖子2.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窗)外冷里面热,因为正在做麻辣石锅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吐了口热痰,吐在白色皮大衣上4.痰浊阻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陈二家的三个小儿子也学我的样子吐痰5.肺气郁痹--五磨饮子气得吾晕了6.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肺气虚,买补肺汤7.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虚,生含金匮肾气丸8.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虚脱,生父送来黑锡丹,吃完再也不喘了例题:A.苏子降气汤B.三子养亲汤C.麻杏石甘汤D.桑白皮汤E.定喘汤肺痈一、肺痈的概述1.概念:肺痈是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中医内科学重点

中医内科学重点

第一章:肺系病症一、感冒;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卫表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病因病机: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降而为病。

2.病症鉴别: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期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恶寒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昏迷,惊厥等传变入里的症候。

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3.治则: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消暑祛湿解表。

二.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身,喀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1.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

2.咳嗽特点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

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病势缓而病程长,为阴虚或者气虚,咳声粗浊或痰热伤津,早晨咳嗽,咳嗽连声浊重,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者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者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剧烈,持续,少气或伴气喘,为久咔致喘的虚寒症,咳而声低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结加重因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3.治则:风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风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因 病
痰热素盛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腠内

理外
不合 固邪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05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如沙丁
胺醇、特布他林等。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 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祛痰药
用于促进痰液排出,如 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 善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 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治疗经过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 特色疗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病例二
01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经西医诊断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2
诊断过程
患者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西医诊断结果,诊断为肺胀。
发病机制
肺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邪反复侵袭、年老体弱、久病不愈 等因素有关。外邪侵袭可导致肺气郁闭,日久不愈则逐渐发 展为肺胀。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则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进 一步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 、气短、喘息、胸闷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
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 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阳虚水泛证
宜温阳利水、宣肺平喘,方用真武汤 合五苓散加减。
预防与调护建议
04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提 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肺功能。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感冒和其 他外邪入侵。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2.治则:化痰燥湿,降气平喘
3.方药:平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苍朮、厚朴、陈皮、半夏、茯苓、 甘草、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四)水饮凌肺
1.辨证要点 咳喘气逆不能平卧,咯痰色白量多 而清稀或呈泡沫状,小便不利,面 浮肢肿,畏寒肢冷,舌淡紫而胖, 边有齿痕,苔白滑。
2.治则:温阳利水,降气平喘
3.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治则: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3.方药:六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朮、甘草、陈皮、 半夏
(三)肾气虚
(2)重证-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玄参、麦冬、 白芍、当归、川贝、桔梗、甘草
四、转归预后
1.外感咳嗽突然起病,病位浅,病情轻, 较易治愈;若迁延失治,可转为慢性 咳嗽。
2.内伤咳嗽,咳久可伤及脾、肾、心, 或致咳喘并作,甚至演变成肺胀而难 以治愈。
五、预防与调摄
1. 忌生冷或燥热、辛辣、肥腻的食物, 戒烟酒。
茯苓、附子、白朮、生姜、白芍、 葶苈子、大枣
(五)肝气犯肺
1.辨证要点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胸中憋闷, 咽喉梗阻,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 加重,平素常忧郁、善太息,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降气平喘
3.方药:五磨饮子加味
沉香、乌药、枳实、木香、槟榔、 杏仁、厚朴、旋覆花
◎虚喘
(一)肺脾气虚
1.辨证要点 气喘而声低息弱,气短不足以息, 咯痰量多色白清稀,自汗畏风。
2.治则:袪风散寒,解表宣肺
3.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 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 川芎
(二)风热犯表
1.辨证要点 恶寒轻(恶风),发热重,少汗, 口干咽燥或肿痛,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根据《中医内科学》第7版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本文主要介绍肺系病证的分类、基本病机、病位、实证和虚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的基本病机是外邪袭表,肺卫失和,病位主要在肺卫。

实证包括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和秋燥证。

针对不同的实证,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清暑祛湿解表、润燥疏表等。

二、咳嗽咳嗽的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外感咳嗽包括风寒袭肺、风热犯肺和风燥伤肺;内伤咳嗽包括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和肺气亏虚。

治疗方法包括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滋阴清热、润肺止咳、补肺益气、止咳化痰等。

三、哮病哮病的基本病机是诱因引触伏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甚则累及于心。

发作期分为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和虚哮,缓解期分为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

治疗方法包括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清热宣肺、化痰定喘、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补肺固卫、补肺益肾等。

四、喘证喘证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升降出纳失常,实证包括风寒壅肺和表寒肺热,虚证包括肺不主气和肾失摄纳,病位在肺和肾。

治疗方法包括祛风散寒、宣肺平喘、解表清里、麻杏石甘汤等。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学对于肺系病证的分类、基本病机、病位、实证和虚证,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总结和阐述。

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3、痰热郁肺---使用桑白皮汤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4、痰浊阻肺---使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5、肺气郁闭---使用五磨饮子开郁降气平喘。

B.虚喘1、肺虚---使用补肺汤补肺益气,敛肺平喘。

2、肾虚---使用七味都气丸+生脉散补肾纳气,加上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

3、正虚喘脱---使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扶阳固脱,镇摄纳气。

肺痈基本病机:外邪侵袭肺部,导致热壅血瘀,润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成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一、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与,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为主要表现得外感病症,称为感冒。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1)风寒感冒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感冒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3)暑湿感冒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A:气虚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玉屏风散预防)B:阴虚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治法:养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C:血虚症状: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法:养血解表方药:葱白七味饮D:阳虚症状:头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温,语声低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治法:温阳解表方药:参附再造丸(5)时行感冒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甘草)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得中草药:板兰根、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茶叶(6)调护: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水二、咳嗽肺失宣降,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得一种肺系疾病。

咳嗽就是肺系疾病得一个主要症状,又就是具有独力性一种疾患。

另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区别: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3、肺胀:咳、痰、喘、肿、悸。

中医内科学辨证分型(新世纪二版)

中医内科学辨证分型(新世纪二版)

第一章肺系疾病—、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蔵蕤汤二、咳嗽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证1•发作期1)寒哮(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m华盖散痰(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m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4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5)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1•实喘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肝气乘肺(肺气郁痹症):开郁降气平喘m五磨饮子6)水气凌心:温阳利水,泻壅平喘m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1•初期:分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肺痨⑵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月华丸加减2)阴虚火旺(虚火灼肺证):补益肺肾,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润精血-补天大造丸加减七、肺胀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涤痰降逆m小青龙汤2)痰浊阻肺:化痰降逆m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或合苏子降气汤)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m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合参蛤散(或合平喘固本汤)6)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八、肺萎⑵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第二章心系病证―、心悸1)心虚恐惧: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心脾两虚(或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m归脾汤3)肝肾阴亏滋补肝肾、养心安神m—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黄连温胆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m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5)水气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m苓桂术甘汤6)血瘀气滞: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浊阻滞:理气化痰,宁心安神m导痰汤(黄连温胆汤)8)邪毒犯心:清热解毒,益气养阴m银翘散或合生脉散加减二、胸痹1)心脉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内阻: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6)心肾阳虚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饮7)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附:真心痛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三、不寐1)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赌气血-归脾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4)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温胆汤加黄连、瓜蒌(黄连温胆汤)5)肝郁化火清肝泻火、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引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四、癫狂1.癫证1)痰气郁结:疏肝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加木香、郁金、菖蒲(或合逍遥散)2)气虚痰结:益气健脾,涤痰宣窍m四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3)心脾两虚: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2.狂证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送服定志丸(或琥珀养心丹)3)气血呆滞(痰热瘀结):活血化瘀m癫狂梦醒汤加减,送服大黄蛰虫丸五、痫病1•发生期1)阳痫:开窍醒神,泻热涤痰熄风-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2_阴痫:温阳除痰,顺气定痫m五生饮合二陈汤2•休止期1)脾虚痰盛:健脾化痰m六君子汤2)肝火痰热:清汗泻火、化痰宁心-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大补元煎丄)风痰闭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六、痴呆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m七福饮2)气血亏虚:益气养血、安神宁志m归脾汤3)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m洗心汤(涤痰汤)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通络开窍m通窍活血汤5)心肝火旺:清热泻火、安神定志m黄连解毒汤引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七、厥证1气厥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合通关散)2)虚证:益气回阳-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2•血厥1)实证:理气活血-通瘀煎或羚角钩藤汤2)虚证:益气养血-独参汤、人参养荣汤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加减4•食厥消食和中m神术散合保和丸5•暑厥开窍醒神,清暑益气m牛黄清心丸或紫雪散、白虎汤或清暑益气汤6气厥7•蛔厥八、心衰第三章脾胃系病证—、胃痛1)胃气壅滞:理气和胃止痛m香苏散加减2)肝胃气滞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3)胃中蕴热:清胃泻热、和中断痛m泻心汤合金铃子散4)肝胃郁热清肝泻热和胃止痛m化肝煎加减5)瘀血阻滞:理气活血、化瘀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不足:生津养阴、缓急止痛m芍药甘草汤合益胃汤(或合一贯煎)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8)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9)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10)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二、痞满1)邪热内陷:泻热内陷、和胃开结m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2)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行气除痞m保和丸3)痰湿内阻:除湿化痰、理气宽中m平胃散合二陈汤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消痞m四逆散合越鞠丸加减5)脾胃衰弱并取健脾、升清降浊m补中益气汤加减引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7)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8)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三、呕吐1•实证1)外邪犯胃解表疏邪、和胃降逆-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四七汤)2•虚证1)脾胃虚寒益气健脾、跟胃降逆-理中丸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2)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m麦门冬汤四、噎膈(2)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五汁安中饮(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m温脾补气运脾汤、温肾右归丸五、呃逆(2)1)胃冷气逆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滞痰阻: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旋复代赭汤(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加丁香、白豆蔻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六、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饮食停滞:消食导滞m枳实导滞丸4)气机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m柴胡疏肝散6)瘀血阻滞: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七、泄泻1暴泻1)寒湿泄泻:芬芳化湿、疏表散寒m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苓黄连汤3)暑湿泄泻:清暑化湿m黄连香苏饮4)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2•久泻5)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6)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7)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八、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化寒湿、调气活血-胃苓汤-泽泻、猪苓+芍药、当归(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清肠m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5)休息痢:发作期: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缓解期:⑴脾气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阳m补中益气汤⑵脾阳虚衰:温阳祛寒、益气健脾m 附子理中汤⑶寒热错杂:温中补虚、清热燥湿m乌梅丸(4)瘀血内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m膈下逐瘀汤九、便秘1.实秘1)胃肠积热(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机郁滞(气秘):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2.虚秘:1)气虚便秘:补气健脾、润肠通便-黄芪汤2)血虚便秘: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润肠丸3)阳虚便秘温阳通便m济川煎4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第四章肝胆病证—、胁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2)瘀血阻络:祛瘀通络m旋复花汤(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3)肝经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4)胆腑瘀热:清热利胆m清胆汤5)肝阴不足(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泻下-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2.急黄(疫毒炽盛):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3.阴黄:1)寒湿阻挠:温化寒湿、健脾退黄-茵陈术附汤2)血淤肝郁:活血化瘀、疏肝解郁m鳖甲煎丸3)脾虚湿滞:健脾羊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4.虚黄:补气养血、健脾柔肝m小建中汤5■黄疸消退后: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三、积聚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发作时木香顺气散加减、缓解时逍遥散化裁2)食滞痰阻:行气化痰、导滞通腑-六磨汤2.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失笑散合金铃子散(或合柴胡疏肝散)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调节脾胃-膈下逐瘀汤、六君子汤3)正虚瘀结:大补气虚,化瘀散结m八珍汤合化积丸四、鼓胀1.早期气滞湿阻:疏气活血、行湿散满-木香顺气散、胃苓汤(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2中期1):瘀结水留:化瘀行水m调营饮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4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5)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3.晚期1)正虚邪恋:温补脾肾m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或以滋补肝肾为主m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2)鼓胀出血:泄热宁络、凉血止血m泻心汤或大黄白芨三七粉调服;气血耗伤合益气固脱m独参汤或生脉、参附打针液3)鼓胀神昏:醒神开窍m珍宝丹、苏合香丸变证:1)大出血:犀角地黄汤加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2)昏迷: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五、头痛1,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2.内伤头痛2)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滕饮2)气虚头痛:益气升清m顺气和中汤3)血虚头痛:滋阴养血-加味四物汤4)肾虚头痛:补肾填精-大补元煎5)痰浊头痛:燥湿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6)瘀血头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通窍活血汤六、眩晕1)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滋补肝肾、养阴填精m左归丸2)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3)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通窍活络m通窍活血汤七、中风1•中经络1)肝阳暴亢:平肝熄风潜阳m天麻钩藤饮2)风痰阻络:化痰熄风通络m化痰通络汤(真方白丸子)3)痰热腑实:通腑泄热化痰m星蒌承气汤4)气虚血淤:益气活血通络m补阳还五汤5)阴虚风动:滋阴潜阳、镇肝熄风-镇肝熄风汤2•中脏腑1)闭证:(1)风火闭窍:清热熄风、醒神开窍-天麻钩藤饮合紫雪散或安宫牛黄丸(2)痰火闭窍:清热涤痰、醒神开窍m羚羊角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3)痰湿蒙窍:燥湿化痰、醒神开窍m涤痰汤合苏合香丸4痰热腑实:通腑泻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脱证元气没落益气回阳、扶正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3•后遗症1)半身不遂:①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益气活血、化瘀活络-补阳还五汤②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2)语言不利:①风痰阻络、舌强语謇:祛风化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②肾虚精亏、音暗失语、心悸: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3)口眼涡斜: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八、瘿病1)痰气热结:解郁化痰、清热散结m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m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3)心肝阴虚:益阴养血、宁心柔肝m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m生脉散加味5)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引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九、疟疾⑵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达原饮合小柴胡汤(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m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4)热瘴:除瘴解清热保津m清瘴汤毒、5)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m不换金正气散6)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m补中益气汤或何人饮或小营煎7)疟母:祛瘀化痰、软坚散结、调益气血m鳖甲煎丸第五章肾系病证一、水肿1.阳水1)风水泛滥:散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2.阴水1)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2)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m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二、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3)气淋:实证:利气通淋m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m补中益气汤4)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5)膏淋: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m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补虚固涩m膏淋汤6)劳淋:健脾益肾m无比山药丸加减三、癃闭1•实证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阻: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2.虚证1)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尿m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2)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m济生肾气丸附:关格1)脾肾亏虚、湿热内蕴:健脾益肾、清热化浊m无比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2)脾肾阳虚寒湿内蕴温补脾肾、化湿降浊m温脾汤合吴茱萸汤3)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熄肝风m六味(杞菊)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4)肾病及心邪陷心包豁痰降浊、辛温开窍m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四、阳痿(2)1)命门火衰:温肾壮阳-赞育丸2)心脾亏虚:补益心脾-归脾汤3)肝郁不舒:疏肝解郁-逍遥散4)惊恐伤肾:益肾宁神-启阳娱心丹5)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龙胆泻肝汤五、遗精⑵1)心肾不交(君相火旺):滋阴清热、交通心肾m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汤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m程氏萆薢分清饮3)劳伤心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m妙香丸4)肾虚不固:金锁固精丸(1)肾阴亏虚:滋阴补肾、佐以固涩m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⑵肾阳虚衰温肾助阳、固涩止遗m右归丸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一、郁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血行郁滞:理气解郁,活血化瘀m血府逐瘀汤4)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5).心阴亏虚滋阴养血补心安神m天王补心丹心肾阴虚-天…合六味地黄丸6)心脾两虚: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7)肝阴亏虚: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8)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二、血证1.鼻衄1)邪热犯肺:清肺泻热,梅花鹿养殖,凉血止血m桑菊饮2)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m栀子清肝汤或龙胆泻肝汤3)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m玉女煎4)气血两亏:益气摄血m归脾汤2.齿衄1)胃火内炽:清胃泻火,凉血止血mm加胃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m知柏(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3■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降火止血-百合固金汤4■吐血1)胃中积热:清胃泻热、凉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益气摄血-归脾汤5.便血1)肠道湿热:清热化湿,凉血止血m地榆散(合槐角丸)2)脾胃虚寒温阳健脾养心止血m黄土汤3)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6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脾益气生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7.紫斑1)热盛迫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m清营汤或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m茜根散3)气不摄血:补脾益气摄血m归脾汤1•痰饮1)饮停于胃和中蠲饮-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于肠:攻逐水饮-已椒苈黄丸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合己椒苈黄丸3)饮邪化热:清热逐饮m甘遂半夏汤4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悬饮1)邪犯胸肺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柴枳半夏汤2)饮停胸胁:攻逐水饮-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3)气滞络痹(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泻白散合沙参麦冬汤3.溢饮解表化饮m小青龙汤4•支饮1)寒饮伏肺:宣肺化饮m小青龙汤2)脾肾阳虚: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贵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丸、玉泉丸+二冬汤2)中消:(1)胃热炽盛:清肺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增液承气汤/白虎加人气汤(2)气阴两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3)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金匮肾气丸五、自汗、盗汗自汗1)营卫不和:协调营卫-桂枝汤2)肺气虚衰(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黄芪汤3)心肾亏虚:益气温阳m保元汤或芪附汤加味4)热郁于内清热泻里m竹叶石膏汤5)邪热郁蒸:清肝泻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盗汗1)心血不足:补气养心m归脾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脱汗益气回阳固脱m参附汤加味战汗扶正祛邪m参附汤、生脉饮黄汗清热利湿m茵陈五苓散六、内伤发热1)肝郁(气郁)发热:疏肝理气、清肝泻热-丹栀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3)湿阻发热:芳化宣畅、除湿清热m三仁汤4)气虚发热健脾益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5)血虚发热:益气补血-归脾汤6)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7)阳虚发热温阳补肾、引火归元m金匮肾气丸8)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七、虚劳气虚肺气虚:补肺汤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心气虚:七福饮肾气虚:大补元煎心血虚:养心汤、归脾汤肝血虚:四物汤/大黄蛰虫丸阴虚:肺阴虚:沙参麦冬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益胃汤肝阴虚:补肝汤肾阴虚:左归丸阳虚心阳虚:保元汤脾阳虚:附子理中汤肾阳虚:右归丸人肥胖⑵1)胃热滞脾:清胃泻火,佐以消导-小承气汤合保和丸2)痰湿内盛:燥湿化痰,理气消痞-导痰汤3)脾虚不运: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九、癌病(2)1脑瘤1)痰瘀阻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大定风珠2肺癌1)瘀阻肺络-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二陈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3•肝癌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2)气滞血瘀-复元活血汤3)湿热聚毒-茵陈蒿汤4)肝阴亏虚-—贯煎4•大肠癌1)湿热郁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5•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第七章肢体经络病证―、痹证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三者为风寒湿痹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5)肝肾亏虚补肾散寒、涤痰化饮、搜风通络m独活寄生汤加减6)痰瘀闭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二、痉证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羌活胜湿汤2)肝经热盛:清肝泻火、熄风潜阳-羚羊钩藤汤3)阳明热盛清胃泻热m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 三,讨论范围
• 本节主要是讨论因热毒之邪蕴肺,而致血 败肉腐形成痈疡的病变.
• 据其病理演变及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 肺脓肿基本相同,他如化脓性肺炎、肺坏 疽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肺结核空 洞等伴化脓性感染而表现肺痈症状者,亦 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 病因病机• 病因• Nhomakorabea感受风热
• 风热病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或风寒 袭肺,蕴结不解,郁而化热,肺受邪热薰灼 所致,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肺痈者,咽 干吐脓,因风热克肺,蕴毒成痈.张氏医 通·肺痈: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 停留胸中,蕴发为热. 西医学所称吸入性肺脓肿多属此类因素.
吐再兼白血白血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冰谓:咳出浅红色血,似肉
似肺,气急多烦,指甲紫而带弯,终归冥路,手掌反如枯树,面艳颧红,咽痛,音
如鸭声,鼻掀终死.
景岳全书载如金解毒散,倡用降火解毒之剂,于热甚成痈时用之甚为合
拍.本草经疏·卷二·肺实有治疗六忌、八宜,曰:忌敛涩、补气、升、燥、
热、咸,宜清热、消痰、降火、解毒、散结、甘寒、苦寒、辛寒,临床上应
用可资为法.
• 清代医家,亦多有见地.医门法律·肺痿肺 痈门认为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 热,上乘于肺,认识到他脏及肺的发病机理.治疗 上主张以清肺热,救肺气为要著.张氏医通·肺 痈强调肺痈危证,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庶可救疗. 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论治本病:初用 疏瘀散邪泻热……继用通络托脓……再用排脓 泻热解毒……终用清养补肺,切合临床实际. 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 多数主张按病和演变分期论治,在有效古方的 基础上,加强清热解毒消痈之力,研求专方专药, 使疗效有所提高.
•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释而渐少,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少痛, 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如外科正宗·肺痈论说:初起脉 浮虚细,身体不热,咳嗽有痰,呼吸调匀者顺;已成脉浮微数,咳 吐脓痰,形色鲜明,语声清朗者吉;溃后咯吐脓痰,间吐鲜血,时 发时止,饮食知味者顺.

中医内科学(十版)

中医内科学(十版)
少腹逐瘀汤
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
泄泻
暴泻
寒湿内盛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藿香正气散
湿热中阻
清热燥湿,分消止泻
葛根芩连汤
平胃散
食滞肠胃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保和丸
久泻
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
痛泻要方
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
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附子理中汤

四神丸
痢疾
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
泻白散

黛蛤散
阴虚肺热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百合固金汤
吐血
胃热壅盛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泻心汤

十灰散
肝火犯胃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
便血
肠道湿热
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地榆散

槐角丸
热灼胃络
清胃止血
泻心汤

十灰散
气虚不摄
益气摄血
归脾汤
脾胃虚寒
中医内科学(十版)
第一单元:肺系疾病
病名
二级诊断
辩证
治则
关系
代表方
感冒
实证感冒
(常人感 冒)
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荆防达表汤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银翘散

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参苏散
阴虚感冒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考试试题三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考试试题三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考试试题三1、单选哮病辨肺脾肾虚损时,有自汗畏风,少气乏力,极易感冒症状者,辨证为()A.肺虚B.肾虚C.气虚D.血虚E.脾虚正确答案:A2、单选实喘和虚喘的(江南博哥)鉴别,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呼吸深长有余与短促难续B.呼出为快与深吸为快C.气粗声高与气怯声低D.病势急骤与徐缓E.痰多与痰少正确答案:E3、单选肺痨的四大主症是()A.咳嗽、胸痛、发热、汗出B.咳嗽、咯血、潮热、盗汗C.咳嗽、消瘦、低热、自汗D.咳嗽、神疲、心悸、盗汗E.干咳、气促、潮热、胸痛正确答案:B4、单选肺痈成痈期的病机是()A.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B.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C.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D.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E.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正确答案:C5、单选喘证表寒肺热证者,表寒加重,应加用的药物是()A.射干B.桂枝C.细辛D.生姜E.贝母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喘证风寒壅肺证,寒痰较重,痰白清稀,量多起沫,加细辛、生姜温肺化饮。

喘证表寒肺热证,表寒加重加桂枝解表散寒;痰鸣息涌加射干泻肺消痰;痰热重,痰黄黏稠量多,加贝母清热化痰。

6、单选下列各项病证中,较少发展为肺痿的是()A.肺痨B.肺痈C.肺胀D.咳嗽E.血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肺痿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转化而来。

肺痨、肺痈、肺胀、咳嗽均属于肺系疾病,但血证不属于。

7、单选肺痈溃脓期,若服用桔梗白散后下不止,可加服的是()A.热米粥B.冷开水C.温水D.枣汤E.黄芪水正确答案:B8、单选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A.温化宣肺B.清化肃肺C.化痰定喘D.降气平喘E.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正确答案:E9、单选患者女性,30岁。

咯血反复发作一月,血色鲜红,咳呛气急,痰少质黏色黄,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多饮,颧红,消瘦,月经不调。

舌红绛少津液,苔薄黄,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系疾病一、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病症,称为感冒。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1)风寒感冒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感冒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药:银翘散(3)暑湿感冒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体虚感冒A:气虚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玉屏风散预防)B:阴虚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治法:养阴解表方药:加减葳蕤汤C:血虚症状: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治法:养血解表方药:葱白七味饮D:阳虚症状:头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温,语声低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治法:温阳解表方药:参附再造丸(5)时行感冒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甘草)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茶叶(6)调护: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水二、咳嗽肺失宣降,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力性一种疾患。

另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区别: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3、肺胀:咳、痰、喘、肿、悸。

病情缠绵,经久难愈4、肺痨: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5、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痰稀薄白,咽痒+风寒表证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a:风寒外束,肺热内蕴,俗称“寒包火”,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宜解表清里,用麻杏甘石汤b: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知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紧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用小青龙汤(2)风热犯肺症状:痰黄稠,咯出不爽,咽痛,口渴+风热表证(恶风,发热,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方药:桑菊饮(3)风燥伤肺症状: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唇舌干燥,初起伴有寒热表证,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燥热证(风热+燥)杏苏散----凉燥证(风寒+燥)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症状: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腻伴胸闷、脘痞、纳呆、便溏、体倦乏和,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症状:咳声频剧,痰多黄稠,难咯出伴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3)肝火犯肺症状:气逆久咳,痰少难咯,伴咳引胸痛,胁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症状:咳声短促,嘶哑,干咳或痰少而粘,痰中带血丝,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消瘦乏力。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预防调理:1、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2、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

外感----饮食清淡、阴虚----清热生津:玉竹、沙参、罗汉果3、加强体育锻炼,空气清新。

三、哮病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逆,肺失肃降, 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痰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1)寒痰症状: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胸脯胸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或清稀呈泡沫状,口不渴,或渴喜热饮,面包晦暗带音,形寒怕冷,或小便清,天冷或受寒易发,或恶寒无汗身痛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2)热哮症状:•哮病发作时特征+发热、面赤、口渴欲饮,咯黄稠痰,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A:痰热伤阴,虚中挟实,气急难续,咳呛,痰少质粘,口燥咽干,烦热颧红,知质红,少苔,脉细数,则当养阴清热,敛肺化痰: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川贝天花粉(3)浊哮症状: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曳锯,咯痰粘腻难出治法:化浊除痰,降年平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A:痰涎涌息者:葶苈大枣泻肺汤b:意志蒙眬,似清似昧:涤痰汤(4)风哮症状:哮喘反复发作同,时发时止,发作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止时有如常人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方药:华盖散缓解期(1)肺虚症状: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低,咯痰白色清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A: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口干咽燥,舌质红者:生脉散+黄芪党参玉竹(2)脾虚症状:•腹胀、便溏、食少,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平素痰多,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

A:中气下陷,便溏,少腹少坠,脱肛:补中益气汤(3)肾虚症状:•哮病反复发作日久,短气息促,心慌耳鸣,腰酸体软,畏寒肢冷,面色晦暗。

肾阴虚者颧红、烦热、汗出粘乎,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四、喘证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实喘(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

)(1)风寒犯肺症状:主证加咳嗽痰稀白,表寒证,口不渴治法:散寒宣肺平喘方药:麻黄汤加味(2)痰热遏肺症状:主证加咳嗽痰黄稠,咽干,口渴喜冷饮,尿赤,便结或发热治法:清泄痰热方药:桑白皮汤千金苇茎汤(3)表寒里热症状:主证加息粗,鼻煽,喘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水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甘石汤(4)痰浊阻肺症状:主证加咳嗽痰白粘,呕恶,纳呆,口粘不渴治法:化痰降气方药:二陈合三子养亲汤(5)水凌心肺症状:主证加咳嗽痰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尿少。

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

方药: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6)肝气乘肺症状:主证+情志诱发,咽中如塞,失眠心悸治法:开郁降气平喘方药:五磨饮子虚喘(1)肺虚症状:主证+肺气虚(气短声低,畏风自汗,易感冒)或气阴两虚(烦热口干,面色潮红)治法:补肺益气养阴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生脉散合补肺汤A:肺脾同病,食少便溏,食后腹胀,痰多,消瘦者,当肺脾两治,补土生金,用六君子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症状:主证+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咳甚尿失禁。

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A: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此为上实下虚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用苏子降气汤加减B:肾阴虚,兼喘咳,口咽干燥,颧红唇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者,治宜滋阴纳气,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喘脱症状:主证+喘剧欲绝,心悸烦躁,紫绀明显,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治法: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丽参针或参附针)预防调摄:避风寒调饮食戒烟酒加强体育锻炼五、肺痈定义: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属于内痈之一。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金匮要略》•首次提出肺痈病名(1)初期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性脓痰,胸痛,咳时尤甚,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滑数治法:清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症状: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痛,•转侧不利,咳吐黄绿色浊痰。

口干咽燥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A: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用解毒化痰(3)溃脓期症状:•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时有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排脓、清热、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A:咯脓浊痰,腥臭异常:犀黄丸,解毒化瘀B:形证俱实,喘满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数滑有力者:桔梗白散,峻服脓痰(4)恢复期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不甚,痰液转为清稀。

精神渐振,食欲渐增,或见胸胁隐痛,不得久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燥咽干,面色不华,形体消瘦,精神萎靡,或见咳嗽,咯吐脓箅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知质红或淡红。

苔薄。

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益气清肺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肺痨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肺阴亏虚症状:四大主症(较轻)+胸痛、口干、颧红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方药:月华丸(2)阴虚火旺症状:•四大主症(较重)+腰酸痛、男者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甚至闭经,五心烦热,失眠易怒,•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绛,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因金汤合秦九鳖甲散(3)气阴两虚•症状:四大主症(较重)+纳呆、腹胀、便溏、•面色咣白、疲倦、舌质嫩红、苔薄,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保真汤(4)阴阳两虚••症状:•四大主症(重)+形寒、消瘦、纳差、喘咳、声音嘶哑、泄泻浮肿、舌质淡,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阳方药:补天大造丸治疗注意事项:1、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应注意养阴益气,勿用过于滋腻,苦寒药伤脾胃,忌用辛燥,发散伤阴。

3、辨证与辨病相结合4、加强支持疗法,扶正祛邪。

5、久病应配合活血和血药七、肺胀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

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证侯(1)外寒里饮症状: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口干不欲饮,面青、头痛周身酸楚、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青,苔白滑,脉浮紧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药: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五味子、白芍)A:表寒不甚,或表寒已解,而痰浊壅盛,见咳逆喘满,不能平卧,痰涌,舌苔滑腻者:三子养亲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化痰降气,泻肺除恿(2)痰浊阻肺症状:痰多色白粘腻呈泡沫,怕风易汗,脘腹痞满,纳少泛呃便溏,倦怠乏力,面色紫暗,唇甲青紫,舌质淡胖苔薄浊腻,脉细滑治法:化痰降逆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A:兼肺虚表卫不固,见怕风易汗者:玉屏风散补肺固表B:痰浊挟瘀,兼面唇晦暗,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显露,舌苔浊腻者:涤痰汤或桂枝茯苓丸涤痰袪瘀(3)痰热郁肺症状:咯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身热烦躁,目睛胀突溲黄,便干口渴欲饮或发热微恶寒咽痒疼痛身体酸楚出汗,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或浮滑数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4)痰蒙神窍症状:主症+神角咳逆喘促,咯痰粘腻或黄粘不爽或伴痰鸣抽搐,舌质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竹茹、石菖蒲、人参、甘草)A:伴肝风内动,瞤动,抽搐者:紫雪丹+钩藤,羚羊角凉肺熄风B:热伤血络,皮肤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犀牛地黄汤清热止血凉血(5)肺肾气虚症状: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声低气怯,心慌汗出,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尿后余沥咳则小便自遗,舌淡或暗紫苔白润,脉细虚数无力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厚朴、陈皮)A:心气虚明显,心动悸,脉结代者:炙甘草汤补益心气,温阳复脉B: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劂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者,为喘脱危象,用参附汤补气纳肾,回阳固脱(6)阳虚水泛症状:咯痰清稀,面浮下肢肿甚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脘痞、纳差面唇齿青紫怕冷,舌胖质暗苔白滑脉细滑或结代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