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人教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最全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 最全面(告单.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一对,刻度尺一把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四、实验步骤或内容:)检查器材)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两次)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整理器材、摆放整齐五、实验记录与结记录数1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像到玻璃板的距实验次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相相相2实验结相)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相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三、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四、实验步骤或内容:)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
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找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找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倍焦距以内且大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五、实验记录与结1凸透镜的焦 = 102记录数据物的大成像情倒立的缩小的实=3倒立的放大的实=13实验结论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新人教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面

新人教初中物理必做实验报告单面实验名称:测量小球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2.学习并掌握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3.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与材料:1.小球2.电子天平3.计时器4.直尺5.实验架6.杂志纸7.棉线实验原理:小球在真空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力,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将实验架搭建好,并将小球挂在棉线上,使其可以自由下落。
2.使用直尺测量小球离地面的初始高度,并标记在杂志纸上。
3.将小球从初始高度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当小球落地时,记录下经过的时间。
5.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1.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公式为a=2h/t^2,其中a表示加速度,h表示小球的初始高度,t表示小球落地所用的时间。
2.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计算每组实验数据的加速度,并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测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为9.8m/s²。
与理论值相符,表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小球从初始高度落地所用的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得到小球的加速度。
实验数据的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际测量时可能存在的误差,如计时器的误差、小球形状的不完全理想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此外,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或采取更精细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得到了与理论值相符的结果。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测量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这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学中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2024年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下落的基本原理;2. 探究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1. 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标记为球A和球B);2. 两个相同的纸片;3. 秒表;4. 支架。
实验步骤:1. 将两个小球和纸片放在支架上,确保它们在同一高度;2. 用手捏住纸片,释放纸片,观察小球和纸片的下落情况;3. 改变纸片的高度,重复步骤2,观察小球的下落情况;4. 使用秒表记录小球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球A和球B同时落地,说明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
当有空气阻力时,纸片下落的速度比小球慢。
实验分析: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空气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的存在会使得物体下落速度变慢;二是物体本身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体下落速度越快。
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
实验拓展:在实际生活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往往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为了提高物体下落的速度,人们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如使用降落伞等。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利用空气阻力来控制物体的下落速度,如利用气流吹动物体来改变其下落速度。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并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来探究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1.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基本关系;2.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器材:1. 电源(若干节干电池);2. 电阻器(不同阻值);3. 电流表;4. 电压表;5. 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 将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按照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起来;2.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短路或断路现象;3. 改变电阻器的阻值,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记录电流和电压的数值;4. 重复实验多次,求平均值。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报告单

试题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测量不吸水的小石块的密度。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试题三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
2024 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单
试题五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月6日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0-5N ,分度值 0.2N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是。
2.记录数据: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0-5N N,分度值为 0.2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2

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
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即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但大于1倍焦距时,会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使用温度计并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仪器和器材:温度计和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
实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6.估测冷水温度。
7.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确保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为-10~110摄氏度,分度值为1摄氏度。
记录数据:手指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和实测温度。
热:估测温度为5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50摄氏度。
温:估测温度为38摄氏度,实测温度为37摄氏度。
冷:估测温度为15摄氏度,实测温度为18摄氏度。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铅笔。
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并记录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刻度尺的量程为0~20mm,分度值为1mm,零刻度线未磨损。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 10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3 / 16文档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文档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六、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_人教版

鸡东县永和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三、探究过程: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③取下保护圈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数据记录: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鸡东县永和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号:姓名:得分:一、实验目的:①粗测凸透镜焦距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三、探究过程: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测焦距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⑤记住f、2f的位置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4、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5、将将蜡烛移到f<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6、将蜡烛移到u= cm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四、评估与交流(略)鸡东县永和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号:姓名:得分: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实验器材:杠杆及支架1套、钩码1盒三、探究过程: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2、杠杆平衡要满足一定条件,你的猜想是3、正确安装杠杆,并使杠杆缓慢转动以检查杠杆是否灵活4、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5、向杠杆左端挂适量钩码。
人教版初中物理24个实验的报告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夹子2个平面镜1块白纸1张(A4纸) 刻度尺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个实验记录: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1块火柴白纸1张(A4纸) 夹子2个刻度尺1把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直角三角板1个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f =10cm) 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操作程序:实验记录: f =10cm当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f<u<2f时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50mL烧杯1个水(温度接近90℃)温度计1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停表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1 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记录。
2 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中心位置。
3 把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并穿过纸板插入水中。
4 点燃酒精灯,开始对烧杯加热。
水温达90℃后,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值于表格中,直至水沸5腾2min为止。
6 将酒精灯熄灭,取出温度计。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上描点,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7的图象,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温度计量程____________,分度值_______。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温度/℃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
说明:1.填写相关数据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图象。
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盒 1号干电池2节 2.5V和3.8V小灯泡各1个小灯座2个开关1个导线7根电流表1个(0-0.6-3A)操作程序:顺序操作内容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12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A、B、C各点的电流,记入表格中。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初中物理】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初三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1.正确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两个是,两个否,两个否”)
“两要”: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要“+”入“-”出。
“两不”:测得的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范围,电流表不得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两看清”:看清电流表所用量程,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
2.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1)内容:
① 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的电流强度,并将测量的I1、I2、I3和I3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表中。
②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支路和干路的电流强度,把测的i1、i2、i3、三个数据记录到实验报告表格里。
(2)实验预防措施:
①连接时,先把各仪器按电路图上位置排列好,(串联电路:根据“电流流向法”;并联电路:“先支路、后干路、再电源”)连线过程中,开关s应保持断开。
② 连接完成后,检查线路是否连接错误,是否会短路,电流表的正负端子是否反向连接,每个端子是否根据电路中的电流流向拧紧。
只有在检查和纠正后才能关闭开关。
③在不能预先估计电流强度的情况下,可用导线试触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接线柱,如指针的示数较小,在小量程范围内,再换较小量程连接。
④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设备进行整理。
(拆下电线并将其捆成一捆)
下载地址:
初三
物理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报告(人教版)。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力学性质,了解简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二、实验器材•直尺•弹簧秤•弹簧•小木块•水平台秤•宽口瓶•小球三、实验原理1. 弹簧的弹性弹簧的弹性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系数可以用来衡量弹簧的弹性。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是指在物体上作用的各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受力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矩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四、实验步骤1. 测量重力在水平台秤上放置小木块,记录下小木块的质量。
2. 测量弹簧秤的刻度将弹簧秤固定在垂直面上,记录下弹簧秤的刻度。
3.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取一根弹簧,将它压缩或拉伸一段距离,记录下所施加的外力和弹簧的形变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宽口瓶,并在瓶口处加上一个小球,使小球悬挂在瓶口处。
通过调整小球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小球保持在平衡状态。
记录下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实验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₁和F₂,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直尺,使尺与地面、力F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利用弹簧秤测出力F在直尺上的投影力的大小,记录下F 和F₁的大小及方向。
6. 实验四:力矩的计算通过调整放在实验平台上的平衡木的位置,使平衡木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下平衡木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外力:10N•形变量:5cm•弹性系数:根据胡克定律,弹性系数k=F/Δl=10/0.05=200N/m小球所受的各力: - 重力:10N(向下) - 弹力:10N(向上)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重力和弹力合力为零,故小球保持平衡状态。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doc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物理实验报告册八年级彭原初中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2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 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五、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6)六、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7)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8)八、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9 九、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1 十、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2 十一、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4 十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 十三、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关系 (16)十四、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关 ...................18 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9 十六、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20 十七、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学会用刻度尺直接测长度,学习测量特殊长度、学习测量时间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铅笔、机械停表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二观:三观:2、测量长度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组成。
3、观察停表停表有个表盘,大表盘数字代表,小表盘数字代表;有根指针,长指针是,短指针是。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2、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___ ____用电器。
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 A B点的电流I B C点的电流I C 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教师评分:日期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③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宣城市奋飞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
是,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6、将蜡烛移到u= cm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
此时像的特点是
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实验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及支架1套、钩码1盒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杠杆平衡要满足一定条件,你的猜想是
3、正确安装杠杆,并使杠杆缓慢转动以检查杠杆是否灵活
4、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向杠杆左端挂适量钩码。
扶住杠杆,在右端悬挂钩码并合理移动,使杠杆再次水平平
衡(注意:杠杆一端只能有一个悬挂点)
6、改变钩码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7、重复步骤6
表格绘制: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四、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①考查学生电路连接、电压表的使用相关技能。
②探究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二、实验器材:电压表一只、小灯泡2只、电池组、开关1个、导线若干。
三、探究过程:①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电压表指针是否归零) ②猜想你认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什么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什么 ③画出实验电路图:
④将所有 的导线两端拧成一股 ⑤严格按照串联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⑥断开开关,从电源的一极开始顺次连接(注意导线的绕向)
⑦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总电压(注意电压的使用:量程、正负接线柱)
8、 断开开关,拆除电路。
9、 你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实验有什么新发现至少写一条。
4
5
、 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实验五: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练习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②学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开关1个、电压表1只、电流表1只、小灯泡1只
小灯座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 三、探究过程:
1、 如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是的电阻 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之达到
额定电压,测出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电阻 2、 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观察小灯泡的额
定电压、变阻器铭牌、各接线柱情况以及给电压表、电流表校零) 3、 画出实验电路图 4、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5、将导线拧成一股
6、断开开关,从电源一极开始顺次连接 (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绕线 顺时针)
7、连好电路检查一遍,将滑动变阻器置于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试触
8、移动滑动变阻器,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至额定电压,停止华东,断开开关,记下此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
9、实验完毕,断开开关(先拆电源)拆除电路
10、利用R=U/I,算出阻值
11、整理仪器
四、评估与交流(略)
实验六、探究斜面机械效率
学号:姓名: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长木板、垫木、弹簧测力计、小车、刻度尺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灵活性并校零
3、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量
4、把长木板一端垫高,搭建一个稳固的斜面
5、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将小车从底端匀速拉到某一高度,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小车到达
的位置(注意起点和终点)
6、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斜面长S和斜面高h
7、改变木板倾斜程度,再测量两次
分析与论证:
①
②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
四、评估与交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