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构成之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42课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横跨美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诸如广告设计、印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各个应用设计专业共通的与平面有关的基础视觉造形要素以及造形要素的用法即造形文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作品中形态、构图、表现方法及其他与平面造形有关的技巧、材料的效果。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冠有“基础”二字的学问。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3、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时代特征。
4、熟悉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制作程序。
5、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形文法。
6、明确平面构成的追求方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面抽象形式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及绘制能力。
2、培养学生对平面形式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在平面范畴中运用材料制造效果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使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视觉修养。
2、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强化设计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平面构成概述课程内容1、作为基础造形的平面构成。
2、平面构成追求的方向。
3、平面构成的内容。
4、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
5、平面构成及艺术设计作品的对比赏析。
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
(二)平面构成的造形要素课程内容1、材料与用具:色料、纸张、作图相关器具、加工器具等。
2、形态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立体、空间、色、质感、形。
教学要求1、熟悉平面构成的材料及用具并能自觉运用,丰富经验。
2、了解并运用点、线、面的各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抽象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空间表现。
(三)造形文法——构图课程内容1、离心的构图2、向心的构图3、构图的平衡感觉教学要求1、掌握处理形的分割或配置的有关构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
2.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进度,实施分层次的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挑战项目和个性化指导-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
-组织读书分享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2.行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志愿者等实践活动,加深对行业的理解。
-建立与设计公司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支持学生参与社会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十五、教学环境与设施
1.教学环境:
-提供安静、明亮、设备齐全的教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意思维的培养和表现方法的掌握。
-设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高级技巧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对设计原则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创意思维与实际设计作品的有效结合。
-在实践中如何平衡技术与艺术,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十一、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优秀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定期更新教学案例,引入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和流派。
-提供作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目标。
2.过程评估:通过定期的作业检查和课堂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培养批判性思维。
九、教学支持
1.辅导与答疑:提供课后辅导时间,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定期举办答疑会,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基础操作培训: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平面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平面构成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平面构成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构成、形状构成、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3)平面构成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艺术作品,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1)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介绍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技能。
(3)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并解释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5.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出建议。
6. 知识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提供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等。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篇)第一篇: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是优越设计团队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用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形式为面授辅导,所学的教材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的《平面构成》(黄刚编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平面图形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前三章为复习前设计软件技巧)第四章 :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学时:4小时第五章 :渐变学时:3小时第六章 :重复第七章 :近似第八章 :骨格第九章 :发射第十章 :特异第十一章 :对比第十二章 :密集第十三章 :肌理第十四章: 空间第十五章: 图与底第十六章: 打散第十七章: 韵律第十八章: 分割第十九章: 平衡第二十章: 基本形的多种排列以上内容以每课15-20个实例为主,并且每课后独立设计2-5个相关作品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4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5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2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7小时学时:2小时第二篇:平面构成教学大纲《造型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造型2 课程编号: LMH1122005一、开设院部: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二、教学对象:艺术设计系三、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视觉艺术界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
通过构成理论的教学,①使学生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样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②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配置。
形态构成教学大纲
《形态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三年制、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总学时:48 讲授学时:16课内实践学时:32其他:0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形态构成学是艺术设计的专业必修课,是设计者掌握设计艺术的基础。
是设计专业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熟悉设计艺术的基本形式规律。
具有良好的视觉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图形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形态创造能力2.课程的任务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形态构成学的形态构成规律和基本技巧,使学生熟悉各种形态构成原理,最终达到能以此学科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形态构成设计的基本运用、为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打下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在形态构成学习上须结合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课程作练习。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素描、色彩;后续课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基本理论要求:理论上学生要掌握形态构成学的基本知识,适用范围及与其它学科的接轨的基本知识;2.基本技能要求:在实践操作上学生要能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色彩、平面、立体及材料方面的设计构成知识等,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的作品。
3.职业素质要求:课程要求学生最终能独立运用形态构成原理做基本的平面、色彩、立体、空间造型设计。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概论主要教学内容本章讲述了形态构成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教学要求认识形态构成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形态构成学在设计中的基础作用的印象。
了解形态构成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根本目的。
(二)平面设计构成主要教学内容本章讲述了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形的构成及形式法则,相关知识的思考与练习。
主要教学要求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要素之间的转化关系。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编写人:吕小晶
课程代码:编写时间:2006年9月
周学时:16学时总学时:48学时
开课系:美术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教材:《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
一、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是设计基础课,通过构成方法的练习建立学生对形态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观念,通过研究构成的形态及构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本要求:
1.教学活动要注意进程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遵循知识理论讲授的秩序渐进,强调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平面构成打破了传统美术具象描写的手法,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敏感和创造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点线面构成练习
难点:形象造型与网络的练习
四、典型作业练习
点线面构成练习
五、考核方式
1.作业成绩均以百分制记载;
2.总成绩评定方式,总分100分,最后单元成绩总评占50%,平时成绩总评占30%,学习表现(考勤情况等综合印象)20%。
平面构成教案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0013课程名称:平面构成英文名称:The Plane Composi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16 讲课学时:12 实验学时:4学分:2适应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一、课程简介《平面构成》是构成艺术的一部分,其重点是针对二维平面空间的形态组合构成方式,探索与研究形态语言的创造及其组合规律,它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研究形态构成的艺术活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平面构成》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二维空间的基本形态创造和构成原理的学习与掌握,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快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迅速提高平面视觉语言的基本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熟练地运用构成法则创造新的视觉语言,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通过对形态要素的探讨和组合形式的构成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鼓励学生对平面视觉形态语言进行发掘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辩析式、归纳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欲望;注重培养学生独创性的设计品质,引导学生掌握造型艺术形式美法则并能灵活的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力求学生的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的概念、形态、性质第二节线的概念、形态、性质第三节面的概念、形态、性质第三章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和谐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第一节繁殖构成第二节分割构成第三节对比构成第四节渐变构成第五节点、线、面意象构成第六节空间构成第七节解构与重构五、实践环节1、各构成形式的课题训练2、作品观摩与交流六、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1、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点、线、面构成要素的基本应用3、平面构成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2、优秀作品赏析3、课堂示范辅导4、作业讲评九、考核方式作业考核十、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平面构成》倪凤祥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职院校《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技能基础课,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法,以平面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了解抽象形态的视觉意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制作。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平面构成意识。
正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中各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1.平面构成的概念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基本形与骨骼第二章、平面构成三要素1.点、线、面的特性和表现力2.对抽象形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力第三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1.几何纹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2.单位、复形、正形、负形、正负形之间的定式3.构成三要素中的对称与平衡第四章骨骼与基本形1.基本形与骨骼2.形式美的法则3.作为切割二维空间的骨骼中的几种定式和应用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1.骨骼构成种类间的异同2.规律性骨骼构成与非规律骨骼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肌理训练及平面空间技法1.传统手工技法的应用2.数字电脑技法的开阔3.平面空间表达方法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技法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教师应遵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重点、难点之处进行示范教学。
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建立正确的分解组合重构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的优秀技法和知识,了解本课程内容的前沿动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成绩考核方式考查,采用百分制。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平面构成》王伟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参考书:《色彩构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王磊、卢嘉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25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4 讲课学时:19 实验学时:15学分:2适用对象:广告学专业先修课程:广告美术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目标1:学习如何创造形象;目标2:掌握如何运用形式美法则处理形象与形象间的关系;目标3:扩大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视觉表达能力。
平面构成是实用美术设计课中最基本的训练,是设计基本原理和规律的体现。
它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按照美的法则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
目的是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懂得用形式美的法则去处理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熟练构成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讲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了解最新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
使学生有能力驾驭画面中的韵律感,现代感,造型简洁而洗练,又富于装饰性,注重视觉语言的运用与表达。
扩大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造型手段为下一阶段学习广告设计基础、电脑图文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告创意、广告摄影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所规定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绘制方法,并达到下列要求:(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素描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造型与组织规律,基本了解构成基本原理。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平面构成的学习也是实践的过程。
原理的学习与掌握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获得。
同时它还必须与理论讲授和个别指导、讲评、示范等相结合。
学生校内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因此与构成设计相关的一些实用美术设计方面的内容如:基础图案设计、字体设计等应在课后给予补充。
(三)课程的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注重学习的过程,因此每一个阶段都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随时考查。
分数分配的百分比例:每个阶段都要进行考查,百分制,平时成绩最终取平均分。
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1.平面构成概论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4.基本形与骨骼5.分割构成法6.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二、实践内容本课程共划分为四个单元,不同单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个单元的划分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单元 本单元由第一、二、三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要求学生对所讲内容理解即可。
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的一般性讲授。
第二单元 本单元由第四、五章组成,内容以理论为主,但内容较为复杂,很多概念、法则不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范例讲解、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穿插结合进行教学。
第三单元 本单元由第六、七、八章组成,内容以构成法则为主,实践操作性较强。
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来反复推敲、印证从而逐步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认识设计工作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技法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等方法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第四单元 本单元为第九章。
内容主要为:通过具体的思维方法和构成手法的讲解和练习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创新性造型能力,掌握平面设计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和专业技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实例演示分析(针对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设计作品)来进行课堂讲授、作业个别辅导、作业集中讲评(包括优秀作业评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正方法的分析)、平面设计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学时分配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4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6学时,实践教学为24学时序号主要内容理论课时实践课时1平面构成概论24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44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44 4基本形与骨骼24 5分割构成法24 6平面构成的基本构成方法24总计 16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校艺术系下设的装潢艺术和电脑美术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形态构成之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形态构成之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作者:李健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形态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是电脑美术专业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它以形态造型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的智能训练,采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合的构思方法,开拓创造思路,培养学生形态的抽象思维和抽象的表现并紧密结合本专业,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技能培养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了解掌握二维、三维形态的创造与形态的组织规律。
3、能进行平面形态的创造和组合构成。
5、能运用平面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各种表现的构成。
6、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2、职业素质目标1.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3. 注重设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4、总学时 34学时,按每周3学时,每学期17周,一学期完成。
二、教学内容要求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概述。
包括概念、内容、材料及用具等。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包括点、线、面等。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
包括几何形、自然形(动物、植物、人物)、偶然形等。
4.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包括重复、渐变、对比、特异、发射、密集、空间、肌理等,5. 平面构成的应用。
包括在服装、包装、室内陈设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要求1. 掌握基本概念及原理。
2. 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3. 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教学重点1、掌握平面构成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在形式美的法则下,训练学生设计和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4、教学难点(1)认识和理解形态构成的本质,掌握抽象的表现语汇,(2)思维的创新设计。
模块二——技能训练三、教学建议1、开设时间:高一下期每周3学时,开设一学期。
2、理论课与实作课的课时分配约为:1:5。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平面构成》是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0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的分类,理解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艺术要素和创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对美学的感知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掌握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欣赏与评析艺术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特征1.1.1 平面构成的概念界定1.1.2 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的对比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2.1 对比与对比的表现方式1.2.2 平衡与平衡的表现方式1.2.3 重复与重复的表现方式1.2.4 节奏与节奏的表现方式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 2.1 线条与形状2.1.1 线条的种类与特征2.1.2 形状的种类与运用2.2 色彩与明暗2.2.1 色彩的基本属性与运用2.2.2 明暗的表现方式与效果2.3 空间与透视2.3.1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表现2.3.2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2.4 图形与质感2.4.1 图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2.4.2 质感的表现方式与效果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3.1 构图与布局3.1.1 构图规则与构图技巧3.1.2 布局原则与布局方式3.2 笔触与表现3.2.1 不同笔触的特点与运用3.2.2 表现技巧的多样性与创造性3.3 素材选择与组合3.3.1 素材的多样性与表现力3.3.2 素材组合的原则与方法3.4 创作过程与方法3.4.1 创作前的准备与构思3.4.2 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3.4.3 创作后的评析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艺术要素。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一种有机的结构和组合的过程。
它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表达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原理: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手段,使画面中的元素产生鲜明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2)平衡原理:通过元素的分布、大小、形状等来达到画面的平衡,使观者感到舒适和稳定。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和动感。
(4)节奏原理: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和重复运动,使画面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动态效果。
(5)层次原理:通过前景、中景、背景等层次的划分和处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1. 线条构成(1)线条的类型和表现方法:直线、曲线、斜线、虚线等。
(2)线条的运用:线条的长度、方向、粗细等对画面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3)线条的排列和组合:线条的密集程度、间距、交叉等对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2. 形状构成(1)形状的基本类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2)形状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重复等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
3. 色彩构成(1)色彩的基本特性:明暗、冷暖、对比等。
(2)色彩的运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纯度等对画面的表现力产生影响。
(3)色彩的组合和配合:通过色彩的对比、相近、相反等关系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平面构成的教学方法1.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创作实践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题材和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艺术作品中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组合与表达。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等元素的运用。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形,可以是几何形状或自然形状。
线条是连接两点的路径,可以是直线、曲线或斜线等。
颜色是通过光的反射和吸收产生的,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纹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质感和纹理,可以是光滑、粗糙、细腻等。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运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例如,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颜色等。
2.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可以产生统一和连贯的视觉效果。
例如,重复图案、重复线条、重复颜色等。
3. 对称:通过对称的布局,可以产生平衡和稳定的视觉效果。
例如,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轴对称等。
4. 节奏:通过有规律的重复和变化,可以产生动感和节奏感。
例如,重复线条的长度、重复形状的大小、重复颜色的明暗等。
三、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1. 理论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了解不同元素的运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观察实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艺术作品和实际物体,分析其中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素描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创作实践:学生需要通过创作作品,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创作主题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
四、平面构成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能力:平面构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敏感性。
2. 发展创造力:通过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戏剧专业《形态构成》教学大纲
《形态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面向我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构成形态学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形态构成的设计原则,掌握构成设计应用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风景写生实践课程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章平面构成 16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12学时)第一节平面构成概念研究内容设计原理与技法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第三节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第四节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理论教学重点:本章主要对平面构成的诞生、发展的历史、平面构成的种类和功能、平面构成设计的演进及各阶段的特点、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特点进行介绍。
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内容:以《XXX》为主题进行平面构成创作,要结合平面构成基本元素中的点构成等知识,设计并绘制一组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单形组合作品。
20X20白卡纸绘制。
结合平面构成中的单形与群化等知识,设计一组平面构成作品,严格执行单形群化原则的同时注意整体性与创意性。
20X20白卡纸针管笔绘制。
目的要求:通过绘制创作平面构成设计作品,提高对于平面构成基本元素点线面的理解与应用,提高独立创作单形的创意造型能力。
本章作业要求: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和相关资料,学习国内外优秀平面构成作品,体会创作的魅力,理解其造型的原理,学习其形式设计。
[学生课堂实践] 平面构成20X20第二章色彩构成设计 16学时(理论4学时,课内实践12学时)第一节色彩三属性第二节色彩混合第三节色彩对比色彩构成设计初稿绘制第四节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第五节色彩与心理理论教学重点:本章主要对色彩构成设计的基本原则、色彩构成设计的基本要求、色彩的三属性、色彩混合、色彩对比、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以及色彩与心理进行介绍。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色彩构成的方法以及创意设计的方法,并掌握色彩构成设计的原则与要求,以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2)英文名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2、学时与学分数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4、先行、后续课程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五、纲目第一章绪论部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相关应用领域1、平面设计2、服装设计3、工业设计4、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研究领域无论我们进行广告、标志、版式、包装等设计,还是为创造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进行的空间艺术设计,无一例外地都会涉及画面的创意、构成和表现技术等基本问题。
平面构成重点研究造型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它通过对视觉要素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培养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实用设计创造基本条件。
第三节教学目的与任务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概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平面构成的概念二、平面构成的由来三、平面构成的特点四、平面构成练习需要的材料及工具第三章形态构成的造型要素[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形象千变万化,概括起来,形象可以分成有机形、几何形和偶然形。
1、几何形2、有机形3、偶然形二、形象的元素形象的元素即常说的视觉的元素,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形状:指形象的内外轮廓的边缘状和特征,大小:即形象的量变和与其他形态的对比,色彩:即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肌理:形象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在平面上表现为色块和各种细碎的纹理第二节、平面构成中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和几何学一样,形态以点、线、面、体作为其基本要素,任何形态都可以看成是点、线、面、体运动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构成之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作者:李健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形态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是电脑美术专业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它以形态造型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学生的智能训练,采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合的构思方法,开拓创造思路,培养学生形态的抽象思维和抽象的表现并紧密结合本专业,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技能培养目标
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2. 了解掌握二维、三维形态的创造与形态的组织规律。
3、能进行平面形态的创造和组合构成。
5、能运用平面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各种表现的构成。
6、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2、职业素质目标
1. 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3. 注重设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4、总学时 34学时,按每周3学时,每学期17周,一学期完成。
二、教学内容要求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一、教学内容
1. 平面构成概述。
包括概念、内容、材料及用具等。
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包括点、线、面等。
3.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
包括几何形、自然形(动物、植物、人物)、偶然形等。
4.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包括重复、渐变、对比、特异、发射、密集、空间、肌理等,
5. 平面构成的应用。
包括在服装、包装、室内陈设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要求
1. 掌握基本概念及原理。
2. 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3. 将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教学重点
1、掌握平面构成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2、在形式美的法则下,训练学生设计和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4、教学难点
(1)认识和理解形态构成的本质,掌握抽象的表现语汇,(2)思维的创新设计。
模块二——技能训练
三、教学建议
1、开设时间:高一下期每周3学时,开设一学期。
2、理论课与实作课的课时分配约为:1:5。
3、建议使用北京高教出版社职高系列教材。
4、本课程完成后,参加各类型的技能比赛。
5、建议教学进度的安排为:
课程时间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