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立枯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立枯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棉花立枯病是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已有2000 余年的种植历史,其
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约占25%左右(苏应林,2004)。我国
的主要品种是陆地棉(原产中美洲),其次是长绒棉(原产南美洲),长绒
棉在我国新疆一些地区有一定产量。据记载,在我国棉花病害有四十多种
(农业部植保局,1982)。棉花立枯病是棉花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
各棉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在20~30%左右,严重时可达50~90%,
甚至绝产。1999 年的棉花种植中,棉立枯病发生严重,受害面积广,在
有些地区棉苗出苗率仅为60%~70%,出苗后病苗率亦达15%~20%(潘
国占,2000)。
1 病害症状
1.田间表现。棉籽出土前烂种,近土面茎部呈黄褐色病斑,受侵后也出现不规则黄褐色病斑,整个植株表现成缢缩,棉苗枯萎。
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土壤,带菌种子也可传染。棉苗未出土前,立枯丝核菌可侵染幼根和幼芽,造成烂种和烂芽。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1个月内如果土壤温度持续在15摄氏度左右甚至遇到寒流或低温多雨,立枯病就会严重发生,造成大片死苗。若收花前低温多雨,棉铃受害,病菌还可侵人种子内部,成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来源。播种过早,气温偏低,棉花萌发出苗慢,病菌侵染时间长,发病重。多年连作棉田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黍占重的棉田发病较重。
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使穴棉苗的死亡,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根系上可见稀疏的丝状物及粘附在其上的小土粒。侵染种子引起烂种或烂芽,病种子多呈褐色软腐状,挤压时流出共黄褐色粘液。侵染子叶及幼嫩真形成不规则褐色坏死斑,后干枯穿孔。湿度大时病部可
2 病原
棉花立枯病菌无性世代(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
菌亚门、丝孢纲、无孢菌目、丝核菌属;有性世代(Pellicularia
filamentosa(Pat.)Rogers)属担子菌纲、伞菌目、革菌科、薄膜革菌属。棉
花立枯病菌的有性世代在自然条件下极少发现,一般以无性世代存在。立
枯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病菌生长繁殖要求有较高的温
度和湿度,
Rhizoctomia solani Kühn AG-4称立估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报道AG-5、AG-1-IA等少数融合君也可侵染、致病,但不引起死苗。AG-4寄主广泛且致病力很强,除侵染棉花
和棉苗上,并不相互侵染,所以,其它寄主上的AG-4与棉苗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该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主要是寄生生活,也可腐生。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可存活数月至几年。立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冷冻、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适应性很强,一般能存活数年,且耐酸碱,在pH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因此,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分布很广。
3 侵染循环
4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但收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铃染病时,病菌侵入铃内,造成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棉田病菌多集中在6cm以内的表土层,可存活2-3年。病菌遇适宜条件和寄主,菌丝贴寄主表皮细胞形成侵染垫,然后伸出侵染线侵入细胞为害,也可从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菌丝扩展引致组织坏死变褐,病死植株的皮
利于立枯病发生。此外,生产上地势低洼或土质粘重的棉田易发病;播种过早、土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及排水不良发病重。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少数以菌丝体潜伏于棉籽种皮内或子叶夹缝中越冬,种子带菌是重要的初侵染源。然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棉铃染病病菌侵入棉籽。发病的叶、茎、叶落入土中,造成土壤带菌,引起苗期发病、又可经雨水冲溅侵染棉铃,引起发病。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棉苗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各种病菌的生长繁殖及侵染均需要较高湿度,因此,阴雨天多最适棉苗病害发生。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后遇到低温多雨会影响棉籽萌发和出苗速度,易遭受病菌侵染而造成烂种、烂芽;出苗后棉花生长发育不良,降低抗病力,发病重。特别是低温伴随有寒流和阴雨,有利于叶部病害大发生,而造成成片死苗。
2.棉种质量棉种纯度不高,籽粒不饱满,生活力弱,播种后出苗缓慢,棉苗生长衰弱,易遭受病菌侵染,因而发病重。
3.耕作栽培措施连作多年的棉田,土壤中积累大量病菌,翌年初侵染来源多,发病较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棉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中水分过多,通气性差,土温偏低,土质粘重,土壤板结,致使棉苗出土困难,易导致烂种、烂芽,出苗后生长发育不良,而易遭受病原菌侵染,发病较重。播种过早、过深或覆土过厚,棉种萌芽慢,出苗延迟,常造成烂种、烂芽。畦边行间种植油菜或蚕豆,使棉苗遮阴面过大,光照弱,湿度大,发病较重。氮肥施用过多或缺乏钾肥,会使棉苗生长柔嫩而易感病。不及时松土、除草、追肥、问苗、治虫等,均会造成棉苗生育不良,促使发病加重。
5 综合防治措施
1.苗床土壤处理
(1)代森锌。按每平方米用量3~4克,混拌适量的细土,均匀的撒入土壤中。
(2)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6克的用量混拌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撒于土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