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论文(DOC)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doc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内容提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正文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体验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那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呢?下面,我就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自身的实践性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课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将有关知识信息迅速传递给学生,从而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走近绿色食品》这一活动主题中,我让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的调查了解了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有营养的食品。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岀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和营养,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学生还通过上课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到绿色食品标志由哪三部分构成、它的象征意义,鉴别绿色食品的方法等。
上课时,老师和同学们的知识交流使学生对绿色食品认识的更多,每个学生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中,学生去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快乐, 从而获得巨大的无法遏制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缝沙包》是一节实践性非常强的课,学生学习了手工针缝的平针、回针(倒针)、锁边缝、包边缝几种针法,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沙包,增强动手能力。
在展示时,有的同学的沙包不够结实,在试踢时有漏的现象,针对于这种现象,他们进行了改进,使得沙包既美观又结实。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共则)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共5则)正文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让学生在活动中乐学【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的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
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选择丰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但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直观地理解“活动”或“实践”,应该把它理解为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动手“操作”。
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帮助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学以致用。
只有让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才会使课堂与生活和谐统一,才会让学生喜爱学习。
真正具有“育人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活动结束时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得。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
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目标设置和知识传授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
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教师只是一个相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教师必须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而是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主线,即“学生亲历感兴趣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开展策略,旨在为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教育价值的发挥。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提供借鉴。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2. 意义(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课程,导致活动开展不力。
2.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单一。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 教学方式陈旧。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1. 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
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小学生综合课程设计实践的论文【摘要】为了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三个要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应考虑学生的素质发展性、应能体现学生学习习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真知,从实验中学会研究,从探索中学会学习,从磨砺中培养刚强的意志品质。
要上好综合实践这门课,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要体现综合实践课程应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特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该课程时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设计的综合实践课应具有一定的弹性(1)学习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不存在预定的结果。
而对于某个学生或某一组的目标,则应通过师生间的协作计划来确定。
如“了解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有的小组只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茶叶种类有多少;而有的小组不仅了解到了茶叶的种类,而且还了解到各地的饮茶方法和各种各样的茶具;还有几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还了解到有关茶的典故。
同样的主题,虽然达到的目标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种体验。
(2)学习内容。
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而选定的。
因此,这种课程必须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内容并赋予内容某些个人的意义。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中,综合性的概念居于中心地位,由于学习材料的广泛性,学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
例如,有一组学生选择了“水果”这个话题,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负责水果品种收集,有负责品尝水果味道,有负责描绘水果形状,有负责了解各种水果的营养成分,还有收集各种果汁产品以及生产厂家等。
同样的话题,生发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但不管哪一个内容,学生写出的体验文章都比较具体,因为他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收集,因此素材相当丰富。
综合实践优秀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综合实践;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实践探索一、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我国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性、探究性、体验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改革背景,探讨综合实践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概念与重要性1. 概念: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教育模式。
2. 重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1. 明确课程目标:在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时,要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
2. 优化课程内容:(1)贴近生活: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应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3)丰富多样:课程内容应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创新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问题;对策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为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3. 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学校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资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4. 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放羊式”教学,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2. 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3.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尚未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 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其与学科教学无关,不支持学生参与。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1. 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实施策略及现状,以期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内涵1. 定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2. 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3)综合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开放性: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1)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
(2)校外资源:与社区、企业、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创设丰富的实践活动(1)主题式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2)探究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评价论文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评价体系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构建;应用一、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结果不合理等。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对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 评价标准不统一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评价结果难以客观、公正。
2. 评价方法单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谈话、考试等,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过程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全面。
3. 评价结果不合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实际表现不符,部分学生评价过高或过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方法和策略1. 明确评价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2.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和公正性。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1)活动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出勤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
(2)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沟通、协作、组织、协调能力。
(3)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能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创新精神: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综合实践__论文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学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教育;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日益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在我国中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学教育中的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1. 课程设置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这些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成果。
三、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的价值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教育中的改进措施1. 加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小学综合实践主题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本文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开展方式及其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的活动。
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1. 活动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实践活动:以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2)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活动形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课堂教学: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3)研学旅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4)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1. 制定合理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
2. 创设良好环境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包括活动场地、设备、师资等。
3. 注重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 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现家校共育。
5. 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学习。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这些活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户外探索、科学实验、手工制作以及社区服务等。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践中,学生们需要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许多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合作完成,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会团队合作、互相沟通和协作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1. 确定合适的实践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分类,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2. 制定活动计划: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所需资源和时间安排等。
这样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
4. 总结和评估: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估活动的成果。
通过讨论和反思,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展示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实践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和家长。
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其他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于2001年正式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本文将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探讨其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1. 活动目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基本素质。
2. 活动内容(1)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信息技术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谈、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艺术实践活动: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种植、养殖、烹饪等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活动形式(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3)探究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问题。
(4)实践学习: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实践经验和教育理念。
(2)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2. 创设活动环境(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开展校际交流: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丰富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方面论文
摘要: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其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期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小学生;重要性;实施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内涵及特点1. 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课程。
2. 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
(2)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开放性:强调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
(4)过程性: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特点(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4)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合实践科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综合实践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科教学的内涵、意义、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及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科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体。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科教学的内涵、意义、现状入手,分析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及策略。
二、综合实践科教学的内涵及意义1.内涵综合实践科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性:综合实践科教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综合性:综合实践科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放性:综合实践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
(4)互动性:综合实践科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科教学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科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科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体。
(4)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实践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综合实践科教学的现状及问题1.现状(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综合实践科教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
(2)课程设置:部分学校已开设综合实践科课程,但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3)师资力量:综合实践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4)教学资源:部分学校综合实践科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1]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善于发现勇于实践——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小学安文[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生在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中获得真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勇于实践[正文]: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能把课改只当做是纸上谈兵而已。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很多老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
其实不然,我认为,只要我们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处处留心,时时思索,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
只要你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那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下面是我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几点探索。
一、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所在,对学生而言,只有经过生活的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
综合实践活动_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其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素质教育;重要作用;实践策略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重要作用及实践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成长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2.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5. 体育健康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三、综合实践活动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实践。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尝试、失败、总结、改进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成长。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定义、特点、意义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2. 特点(1)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体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 拓展学生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构建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设备、资源等,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3. 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问题与对策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其质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如科学、艺术、体育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团队协作,学生可以学会沟通、协调、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1. 加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前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实践环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如实验室、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3. 培养师资队伍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4. 强化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论文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1. 选题与分组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取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6-8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2. 计划与实施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实验、制作等。
3. 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活动报告,并对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分析1.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2.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实践能力。
3. 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协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如何规划时间、管理资源,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虞莉莉(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浙江省 316100)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
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这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学生课题的选择、到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的立项,再到活动的开展,最后到课题的结题,都有始有终,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本学期我指导了两个小组的课题,分别是五(1)班的《从历届舟山国际沙雕节的对比中看舟山旅游业的发展》和五(3)班的《舟山海洋贝类种类和作用的研究》,在此我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
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
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就像我自己指导的这两个小组,课题都是学生集体讨论后选择的。
《从历届舟山国际沙雕节的对比中看舟山旅游业的发展》这个课题有点大,而且要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抽象,而《舟山海洋贝类种类和作用的研究》这个课题组的学生自己收集、认识各种各样有趣的海洋贝类,并动手制作美丽的贝壳拼贴画,比较感性而且具体,与沙雕组的同学相比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海洋贝类的生长、觅食以及逃生的方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鼓励他们今后也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然后组成一个海洋贝类的系列专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比如我们沙雕小组的同学在网上查询沙雕节的资料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有关沙雕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她们如何从沙雕节的主题、设施、人口、旅游纪念品、宣传、配套活动等几个方面将资料分类保存。
到图书馆又要教给她们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并要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理。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学生的研究活动可以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像我们海洋贝类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海洋贝类有很多的作用,如可以食用、药用等,制作美丽的工艺品只是其中的一种,于是我们就把研究的范围和结论都扩大了,从原来的《舟山海洋贝类的种类及工艺制作》改为了《舟山海洋贝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研究》,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在我们自己指导的海洋贝类研究小组内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像吴星涵和郭维佳,而平时成绩差、不太发言的学生蒋宇和林凯本好像并没有多少在参与,对这些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
后来蒋宇和林凯本同学在我和小组成员的鼓励下,也积极参与了对菜场和舟山国际水产城中的贝类的调查研究。
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
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五、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应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
在这学期我们两个小组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我们的这项活动以他们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有给自己孩子物质上帮助的,也有精神上鼓励的。
但在课外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总有一两个学生没有参加。
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来参加活动时,有的学生说我想参加,但爸爸妈妈不让我参加,他们说这些活动没什么意思。
这就说明我们部分的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太了解,在一种新的事物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奢望得到所有的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然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很多时候需要在课外校外进行,涉及有关安全、与人交往、策略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活动很可能就不能进行。
因此我们要在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宣传的基础上,在平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努力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他们也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一位积极参与者。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活动,自己孩子的见识广了,能力强了,脑子活了,家长们就会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地加入到我们这一行列中来,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的这项活动。
此外,我们教师也要注意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刚刚起步,但只要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就能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的成长;只要我们在认识上尽可能地站得高一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三个和尚没水喝!?——谈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乐红(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浙江省 316100)有一则谚语讲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每次看到这句话,总会深深刺痛我的心。
这不是对我国人民合作意识淡薄的一种极大的讽刺吗?长期以来,中国人宁可信自己,不可信他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合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而我们的小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致使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喜欢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视自己的优点。
在这样的氛围下,“合作”又从何谈起?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与人的相容与合作是多么重要,因此,“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重大课题。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一.合作的形式合作的形式可以很多,如找伙伴合作、分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等等。
关键是要使合作达到合作成员“齐参与、齐动手、齐动脑”,使事情事半功倍。
如作访问时,几个人合作,一人采访提问,一人作笔录,一人拍照,另一人录音,就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要渗透在教师的指导当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合作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完成一次较好的合作。
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前、合作时、合作后进行必要的指导。
1.合作前,教师教给必要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现在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较好,平时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往往习惯于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合作前教师不教给必要的方法,那么一旦放手之后,就容易形成“混乱”局面,反而使合作效果一团糟,到时难以收拾,因此教给学生方法至关重要。
如我在指导学生课题《小学生为什么如此迷恋电子游戏》时,有一个学生对校内的心理老师进行访问,活动前,老师要求组内成员先分好工,采访的采访,录音的录音,拍照的拍照,并各自带好必备的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空白磁带”等,并交代两名同学预约好老师,定好采访时间……由于是第一次,学生没有经验,那么,在合作前,教师要让学生清楚活动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导致合作失败的因素提出来,让学生事先找到解决或预防的办法。
只有教师事先引导得深入,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有的放矢。
如:“先要预约老师,注意礼貌”“落实检查录音机、照相机能否使用,预先要试用一下”“要精心设计好采访问题” “采访过程中,你们组中有同学忘带了某样工具,怎么办?”由此,让学生明白合作中要互相帮助,人人参与,从而提高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