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的独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日子离开学校两个月了,这段日子里我和很多应届大学生一样上演着求职、面试、工作、辞职、再求职的故事。我们的生活真的惊人的相似,不管是什么专业,也不管你是什么学校,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别称——当代大学生。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换了两份工作,如果算上之前在校时在石家庄金慧聪的实习,前后也算的上是有三份工作经验的人了。毕业后的日子,先是在七月四号考下了驾照,然后去了河北康纳一品做体育器材的销售人员。选择做销售是因为很多毕业了一两年的同学都得出想赚钱还得做销售的结论。于是我就取巧的选择了这行,结果每日对着电话,仅仅五天的时间辞去它了,当然也就没有工资。我记得我离开的那天带我的大姐去了内蒙出差,经理又去了太原出差,剩下的同事送我到门口告别,那时的我表面上洒脱,在内心却很不是滋味,觉的自己太过轻浮不够沉稳,只是一点点不喜欢就甩手走人。从此告诫自己,今后不管选择什么职业都要坚持职业素养,尽职尽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就算最后还是要走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在职业生涯最高处离开,而不是现在这样因为遇到挫折而悄然离去。之后一个人回到家里,每天和发小一起玩儿。我很感激这段日子,家里的朋友们一起无拘无束的日子,不用为工作发愁,不用为未来担忧。一起谈论小时候一起喝点儿小酒一起压马路。每天的休闲之余我都在思考着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可是却总找不到想要的答案,也许我自己也不知道。总之快乐的日子飞快的度过着。直到开始我了的第二轮工作。

一大早起来我就坐在电脑前,整理好自己的简历,这次选择的行业是行政和人力,从七点开始一直到中午。前后投出了十多份的简历。其中长城公司的效率最高了,九点就有回复第二天去面试,接着又接到了我第二份工作也就是河北大学志恒教育的通知,下午三点去面试。面试的画面历历在目,我很兴奋,感觉就是找到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业,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又可以能够自己存在的价值。面试最后我表达了我非常希望加入这个创业团对,明天的长城面试也决定不去了,期待着公司的工作通知。那时的心情就是兴奋、兴奋、还是兴奋。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那边的电话,开始我的第二份职业生涯。之后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在充实的工作中,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每天都是加班,有时候也没有午休。因为作为公司的原始创业管理团队,所以基本上公司的运营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面对,制度、文化、发展计划等等,而这一切都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顺便提一下,团队的成员有三名应届生,一名毕业一年的往届生,两名大三研究生,一名大在校生另外两名大一在校生,这是一个由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在这期间我也遇到了我的人生中一位高层次的人,也就是我们的头儿,也是我们所做项目的开发人,我们称他为王总。我到现在都认为这个项目的构想是伟大的,能想出这样规模计划的人也是伟大的,所以期间我们每天都在严厉的批评甚至责骂中努力工作着,期间王总好几次的情绪反复比如突然就要解散团队,我也认为是我们自己进步太慢跟不上公司节奏而自责。在王总的教导中也吸收了很多知识以及看问题的方法,也开始分析问题的始末,探求事物的本质。从这方面我更倾向于称他为王老师。公司加班到七点、七点半、八点、九点、九点半、十点,每天回到家自己加班到十二点多,这都没有什么,我们知道需要我们去掌握的东西太多太多,只能用时间去弥补这一切。

可就是如此,突然的有一天我们解散了。理由是大学生的素质能力太低,思维方式狭隘,完全适应不了公司的发展,在这里只会浪费时间。我们大学生的价值就这样被一下子被全盘否定了,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有的只有冰冷的眼神和叹息。

我们是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怎么了。还记得的那些天之骄子、国家栋梁、知识文化代

言人光环嘛,曾几何时大学生成为了自私自立、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大学生和下岗工人、农民工一起构成了社会要照顾的弱势群体,国家甚至都出台政策企业安排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怎么都像倒贴给企业的狗皮膏药,一文不值。在今天我看到的大学生,只有悲伤。

我所认知的大学生其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有门路的大学生,毕业有文凭然后通过关系安排一份稳定的职业;一类没有门路,以农村家庭的大学生为主,毕业了发现仅仅有张纸也换不来理想稳定的工作,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结局有所不同,可是仔细想一想骨子里都是透漏着悲伤。回忆我们一起走过的求学生涯。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只有学习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考上大学你就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听到类似这般的淳淳教诲呢,可是为什么呢?建国之初百业待兴,再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可以说我们父辈中的大学生们都得到了令人羡慕满意的工作,甚至说上大学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于是我们的父母就产生了这样的认知:知识改变命运等同于上大学改变命运。可是呢,随着我们学习成长,经历了大学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伴随着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都是今天导致我们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今天所面临的就业难尴尬局面的政策。下面一段是关于大学扩招的介绍:“1999年,当时我国内需不足,消费投资持续疲软,急需外生力量来推动居民减少储蓄存款,增加消费。不知是谁想出来的让高校扩招,就可以让居民增加教育投资了,也就是说,高校扩招初衷并不是真的要提高青年的文化素养。但是高校扩招按这步棋,也应当在3年后便把扩张速度降下来了,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增长速度扩张大学规模。但事实上扩招这匹马一跑起来,就很难刹住车了。在扩招期间也正是利用了家长对大学等于好工作的认知,从而不断加大学费的收取,直到最后出现三本学费一万的高额费用。这样的直接后果是我国内地很多中专职校因此停办,因为初中生都去考高中了。然后紧接着是由于技校生的短缺,造成浙江义乌大量小企业抢着要技术工人。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只懂理论,不懂实用技能知识,无法代替技工,所以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类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低,时至今日,2011年,普通非稀缺专业的本科生的工资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建筑工地民工,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泛滥。”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面对今天的社会发现了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学校外面的天地与学校勾勒的图画完全脱轨,于是又有人说时机不对,刚刚经历了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危机,过去就会好很多的。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嘛?下面一段是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罪魁祸首不在于金融海啸,由于教育体制积疴依旧,金融海啸只不过是加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的趋势而已。科技发展的规律就是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机器逐步在取代人是必然的。而且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几天,科技发展的脚步远远把中国的教育结构、水平、质量远远地抛在后面。也就是说既然经济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教育转型应该有提前量。但中国的教育一直在扩量和效益等蝇头小利上徘徊不前,失去了对就业形势的前瞻性调整的机会,也就注定了就业形势江河日下。从抢手货、紧俏货到积压货、清仓货,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人力资源,本身就在就业格局中失去了成本优势。更何况作为大学生在教育上所花费的成本也注定了,在人力资源结构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地位。中国教育在最近十几年中飞速发展,规模在扩招的旌旗号角中不断壮大,但结构、水平、质量却在资源严重分散的境遇中每况愈下,这也直接造成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的精加工不足。在企业转型,经济转型的今天岂能占得半点儿优势。也就是说失业率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在于是不是大学生的问题,只不过历史遗留的就业观念,使得大学生处在了就业形势严峻的风口浪尖上而已。从九十年代开始,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已经给就业形势敲响了警钟。但当时的教育行业却一直陶醉在取消统一分配实施双向选择,带来的大学生就业的繁荣假象里,没有人认识到目前的专业细分的大学教育,到底适不适应今后的发展。而企业在九十年代末及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成熟企业逐步开始走向管理要效益,一切围绕成本出发的经营模式后,派遣制及多样化用工形式的引用,内退和买断工龄解聘等规避高成本人力资源风险的手段被广泛运用,也就使得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时,加了一副成本的过滤镜。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更是在这股人力资源的失业风暴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由此看来,大学生就业难绝对不是三五年就能解决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长期教育体制的调整,理念、结构、资源、水平、质量等一系列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才能逐步使大学生就业问题走上正轨。”再来回忆一下我们三四年来美好的大学生活吧:凌乱而又没有多大意义的课程安排、丰富的业余时间去游玩去谈恋爱,几年下来,学到的很少的知识的皮毛加上一颗幻想浮躁的心,就这样的一下子扫出了校园,迈入了社会。事实就是这样的,除去了政策上的伤残我们也被自己的所做所为深深的划破,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