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的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的名词解释新闻采访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调查和收集信息,从而获取新闻素材,展示事实真相或者呈现动态事件。
在媒体领域,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它为公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步骤进行解释,并探讨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挑战,以及它在媒体行业中的作用。
首先,新闻采访是一种通过与相关人员交流和调查,从而获取重要信息和故事素材的工作方式。
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场目击者、权威人士、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以及普通民众等,旨在收集他们的观点、意见、见解和经验,以补充和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可靠的新闻线索、证实事实的真实性、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挖掘新闻故事的背后信息。
通过对相关人员的采访,新闻媒体可以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报道,满足公众对新闻的需求,传递有价值的信息给读者和观众。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一般有几个重要的步骤。
首先,记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背景和经历,并对要采访的话题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预约时间和地点,确保能够顺利开展采访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同时,记者需要保持整体思维和敏锐观察力,捕捉采访现场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采访结束后,记者需要整理和编辑所获得的信息,准备新闻报道的写作和发布。
然而,新闻采访也存在一些挑战和技巧。
首先,采访对象可能对记者的提问持保留态度或者避重就轻,这就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说服能力,通过亲和力和信任感赢得采访对象的配合和信赖。
其次,在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情况,记者需要灵活应对,保持冷静和灵敏的反应。
与此同时,记者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尊重采访对象的权益,确保采访过程的合法合规。
新闻采访在媒体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提供了全面、多样的信息来源,使媒体报道更加真实、准确和立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
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
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
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
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
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
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
新闻采访常考的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常考的名词解释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的新闻工作,它承载着报道真实、客观、全面的使命。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采访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特定的名词和概念。
这些名词解释既有助于我们理解报道,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
下面,我们将对常考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讨论。
1. 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指的是某家媒体独自获得并报道的独特新闻。
通常情况下,独家新闻是指该媒体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早、更全面地获取了这个新闻事件的消息,并进行了报道。
独家新闻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它们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或观众。
2. 专访:专访是指采访某个特定对象的一种形式。
通常情况下,专访是由专门的采访记者对某个知名人物、公众人物或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采访。
通过专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经验、态度等。
采访者在进行专访时,通常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3. 爆料:爆料是指揭露一些重要的、秘密的、尚未为公众所知的信息或事件。
爆料往往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独家性,因此常常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
在新闻采访中,爆料可以很好地拓宽新闻报道的视野,揭示事实真相。
然而,采访者在面对爆料时也需要谨慎处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4. 独立性:新闻报道的独立性是指新闻媒体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独立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保证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进行采访和报道时,采访者应避免受到任何利益驱动或政治影响,始终以事实为导向,并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5. 编辑:编辑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编辑负责整理、安排和修饰新闻报道的内容,确保其质量和可读性。
编辑需要对新闻报道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判断力,能够准确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同时,编辑还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语言修辞上的优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6. 报道角度: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中所采用的视角和立场。
不同的报道角度可能会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的解读和呈现。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和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和报道提供需要确认、扩展和深化的信息,提醒记者新闻的位置和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记者围绕收集新闻事实材料,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而进行的专项调查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五、两全其美——两全其美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深入理解“底层”,就是要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面试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了解“顶”,还要了解“底”,让上级了解并达到下级。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记者——俗称记者,是指新闻传播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通常指记者,包括主编、编辑、记者、广播员、通讯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由新闻单位派遣执行重要特别任务的记者。
特种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优于普通记者。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敏感度——也称为“新闻鼻子”。
它指的是新闻工作者敏感地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
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性,一种感性思维活动,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名词解释1、媒介即讯息:也称作媒介即信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
信息总要以最适合其播出或最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受众,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
2、深度报道: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
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示与剖析,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针对某一事件进行深入采访,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来引导社会舆论。
3、新闻线索: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一种信号或简要信息。
4、斯诺和《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5、延迟性导语:又称间接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
用情节、隐喻、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受众的兴趣、疑问、好奇心、求知欲,借此带领受众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
6、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7、隐性采访: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方式或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而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
8、媒介即人体的延伸:媒介即万物,万物及媒介。
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眼神或扩展。
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
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
9、沙漏型结构:纵向结构,按照新闻发生的时间进程展开新闻内容,开始部分与倒金字塔结构类似,有一个描述新闻核心内容的导语,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余的部分或全部报道。
10、电视的象征暴力:由法国布尔迪厄《关于电视》中提出,揭示民主假象,通过施行者与承受者的合谋与默契而施加的一种暴力,通常双方都意识不到对方是在施行还是承受。
《新闻采访写作学》名词解释汇总
提问 提问是运用用谈话的方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心里里里的一一种方方法,他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 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应注意: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自然、节制。三种形式:正面面提、侧面面 探、反面面激。 (1)正面面提:提问要开⻔门⻅见山山,直接了了当 (2)侧面面探:运用用启发引导的原理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的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料 产生生回忆。方方法:接近信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面激:记者通过一一定强度的刺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为“我要谈”,从而而打 开采访通道。方方法:激问,投入入一一定程度的刺刺激,迫使对方方感觉朝相反方方向转化,然后乘势追问;错 问,记者从事实的反面面设问,促使对方方的兴奋程度剧增,迅速产生生要否定错误、澄清事实的感觉,于是 便便讲真话,吐实情。
改写 即把某一一新闻线索或一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而另成一一则新鲜的新闻。
电话采访 记者因种种原因无无法到达现场的情况下电话采访夜可能是一一种重要手手段和有效渠道,它可以补充其 他采访的不不足足,是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这种电话新闻给人人的印象是新颖、活泼、形象、 生生动且真实可信。实施时应当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体验式采访 是指记者为了了深切地理理解生生活,亲自自去体验某一一行行行业的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报道的采访方方式。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入生生活、体察⺠民情的一一种好方方法。体验式采访就是要求记者深入入生生活,即贯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1.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
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
随时待命。
2.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
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上、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
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
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4.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
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5.新闻角度:“角度”一词,源于摄影。
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是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记者只有因时因地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
(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7.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8.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9.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0.特定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
11.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采访名词解释
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9.间接性导语
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34.新闻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在,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2、消息: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国内外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的简短报道。
它是最重要新闻体裁。
3、通迅: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工作的经验和山川风貌等进行迅速具体生动而又详细的报道,从而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体裁。
4、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5、倒金字塔字结构:即指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也称倒三角结构。
6、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它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供方向。
7、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8、新闻角度: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9、新闻价值:是指某些事实固有的,在满足受众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的或潜在的作用。
10、新闻跳笔: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从而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新闻跳笔也指记者在写稿时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11、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12、新闻的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基本概念1.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为获取新闻所进行的观察、访问、倾听、记录和思索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特殊的调查研究。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线索识别新闻价值的特殊职业能力。
3.隐性采访:指“三不公开”(身份、意图、手段)的采访,关键是“偷”。
即记者部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4.精确新闻采访:是记者运用调查、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手段搜集新闻资料。
查证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法。
5.新闻策划:是关于媒体行为的策划,包括媒体定位策划、新闻产品生产的策划,媒体经营、媒体形象策划。
6.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短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到体裁。
狭义的“新闻”概念即指消息。
7.消息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是概括消息主要信息的部分。
8.通讯:定义一: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报道新闻的一种文体。
定义二: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
(从深度报道引申而来)定义三:是一种比较生动,详细地报道事实/事件的新闻体裁。
9.新闻评论:有关论者就具体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
还指在媒体上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10.深度报道:定义①.反映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社会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定义②.报道理念、报道方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
11. 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12. 新闻特写:用写通讯的方法写消息。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13 “DDE”写作法:三断论式写作技法:描写=>解释=>评价。
(它由三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D”(Description)代表“描写”,中间一个“E”(Explanation)代表“解释”,后面一个“E”(Evaluation)代表“评价”)基本特征是: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再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做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新闻采访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直接(zhíjiē)采访与间接采访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把直接采访从间接采访中分离出来。
这两个(li ǎnɡɡè)词来源于心理咨询领域。
直接采访对问题有量的要求,但却希望对方的回答越简洁越好。
间接采访把大部分的谈话留给采访对象。
在间接采访的例子中,记者让采访对象来叙述整个故事,把他记忆中的事情(shì qing)都讲出来。
他的描述生动,而且富有戏剧性。
记者可以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
最后,记者可能再问一些具体问题,做进一步的扩展和核实。
在上面描述的场景中,间接采访的效果更好一些。
它不但节约了问题,而且还引发了更加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在其他情形下,如果你需要的是具体的信息,直接采访能帮忙省去一些无用的话题偏移。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可以在两种类型之间转换。
这两种采访类型在采访技巧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直接采访用来获取(huòqǔ)具体信息,间接采访用来引发更广范围的谈话,往往应用于人物采访。
直接采访的一个变体是“有计划(jìhuà)的采访”一种在民意测验中正式使用的采访。
记者按照底稿,采访抽样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一些人。
记者的提问完全一样,这样有利于把采访对象的回答都做成表格。
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问题的类型有两种: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比较宽泛的问题,为答案留有足够的余地。
而封闭式问题通常都很具体,当然也需要对方的回答足够具体。
这两种提问方式在新闻采访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有时,一些经验缺乏的记者在向封闭式问题的过渡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切。
比如记者采访交通事故中的一名目击者,他的提问是:“汽车里的司机是不是喝醉了?”这样的提问不但隐藏了记者的一种偏见,而且提问的本身已经得出了一个目击者无法得出的结论。
即使司机步履蹒跚像是喝醉了,但也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比如受伤了。
所以,此处比较客观的提问应该是:“把你看到的一切讲出来,好吗?”还有一些提问介于两者之间。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doc
《新闻采访写作》名词解释汇总《名词解释》上遍笫一章1.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旺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 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耍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淸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待点和本质,找岀爭物的规律性。
对采访来说,“身入”是重要的一步,“心入”是更为重要的一步,。
只有既“身入” 了,又“心入” 了,采访才能是“深入”的。
2.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査研宪活动.3•新闻背景材料: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新闻的发生,新闻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欽,有它产生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些新闻爭实,为了帮助读者、听众更好地理解,潘要作些解释和说明。
这些原因、条件和解释说明等,都属于新闻的有关背衆材料。
4. 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宜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宜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5•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第二章1•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这是因为他们外出完成一定的新闻采写任务,也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2. 特约记者:是新闻爪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3•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耍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4•机动记者:又称克属记者,ft屈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釆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待命。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写作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信源:信息的来源,英文source。
指被采访对象,或提供事实、观点的人或组织。
新闻价值:从受众角度看,新闻价值就是媒体获得受众的注意力和信任的状况与受众媒介使用便捷程度和价格水平的比。
新闻敏感: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的时效要求。
硬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
它客观技术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人们现在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硬新闻也可以理解为“消息”、“新闻综述”、“简讯”,以事实陈述为主。
软新闻:有时也成为“特稿”、“人物特写”或“通讯”。
记者力图选取某一新颖的角度,并以具有人情味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人物、事件、问题,旨在为读者提供教育性或娱乐性的信息。
新闻钩:让软新闻报道的人物和内容与当前事件、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的切入点。
P.93倒金字塔结构: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在最前面,后面是细节的扩充,重要性依次降低。
可分为导语、说明、扩充、结尾四部分。
正金字塔结构:类似于短片小说结构,用细节或片段开头,文章最后是故事的高潮。
正金字塔结构尤其适合引导读者的情感,让读者阅读到最后得到感情的升华。
沙漏结构: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组合:把新闻中关键的事实按照重要性放在开头,后面补充说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组合。
它既有倒金字塔结构吸引人的开头,又能加强后面按事件顺序叙述的故事的戏剧化。
《华尔街日报》体: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模式,从小故事开头,总结规律或趋势并进行补充说明,结尾回到开头小故事点题。
可以让读者深刻意识到某个趋势、某个新闻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加强故事中人性化的一面,更能让读者感兴趣。
新闻评论员:即新闻解说人,他们的话赋予新闻事件意义,可以帮助读者深层次理解新闻事件和人物。
新闻评论员可以包括各领域专家、研究者、媒体工作者、政府官员、权威机构负责人等。
二、简答题1、什么是新闻?新闻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新闻是以最快速度对读者感兴趣的事实进行的有选择的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记者思维记者作为一个特别职业所要具有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等等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者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所需要的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应当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些新闻要素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它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6新闻报道思想或新闻主题报道思想通常是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
它是新闻传媒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策略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
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7新闻线索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8新闻策划所谓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段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穿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9新闻政策所谓的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报导的政策界限的规定。
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
,新闻政策中外都有,只不过形式、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10新闻观察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
11新闻现场12新闻本质新闻是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报道13记者职责A 基本职责:•采集新闻信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
新闻采访写作
名词解释1新闻采访:采,就是搜集、采录,访,就是访察、查证。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3 第二手材料:在记者和事实之间存在着一个中转环节的材料,记者从当事人和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就属于此类。
4报道思想:是新闻机构在一定时间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的中心与重点,内容与范围,以及具体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等。
这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
5采访基点: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记者根据需要选择建立若干相对稳定的采访基地,即记者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6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时,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7 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8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又是对业务能力较强的记者的称呼,也是作为记者中高一级的级别称谓。
9 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
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10业务素质:主要是指掌握和运用新闻手段的能力,即新闻的采访报道能力。
11职业敏感: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由于职业规律要求和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养成一种特有的敏感性,这就是职业敏感。
如汽车司机就特别能辨认和识记道路。
12新闻敏感:是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
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13顿悟性思维: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的某种新念头、新认识、新思想。
顿悟,也可以称为一种直觉、一种灵感。
14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2021年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重要名词解释(3)
2021年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重要名词解释(3)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
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示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不雅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不雅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罗: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32.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力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并且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不雅点,也就是记者对客不雅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不雅意图。
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罗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本色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不雅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7.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罗: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新闻素材和资料,通过与当事人、专家、见证人等进行交流和深入调查,采集信息和真实报道事件的过程。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采访可以了解事件的真相、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同时也是进行深入报道和揭示事件背后问题的重要手段。
新闻写作是指新闻工作者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和素材,将其整理、归纳和编辑,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新闻事件、事实和观点传递给受众。
新闻写作要求准确、简洁、生动的表达方式,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又符合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力求真实反映事件的情况和背后的原因。
以下是一些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关的名词解释:1. 采访对象: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所选择的想要获取信息和观点的人物,包括当事人、专家、见证人等。
2. 采访提纲:指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前所制定的问题列表,用于引导采访过程和获取特定信息。
3. 采访技巧: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引导性问题等,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4. 采访录音:指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保存,以方便后期整理和查阅,同时也是采访的客观记录。
5. 采访笔记:指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所记录的笔记,用于整理和回顾采访内容,同时也是采访的重要参考资料。
6. 新闻稿:指新闻工作者根据采访资料和素材所撰写的报道文章,包括导语、正文和结语等部分。
7. 新闻标题:指新闻稿中用于概括和吸引读者兴趣的标题,能够准确传递新闻的主要信息和要点。
8. 观点报道:指新闻工作者通过采访和调查,整理和归纳不同人的观点和意见,并以客观中立的方式进行报道。
9. 网络新闻: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和传播的新闻报道,其中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报道。
10. 新闻编辑:指对新闻稿进行编辑和校对,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符合新闻写作规范。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采访获取信息和素材,经过写作整理和呈现给读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试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试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定义。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指记者通过对事件、人物、社会问题等的调查和描述,运用新闻规范和写作技巧,撰写并报道新闻内容的过程。
它涵盖了采访对象的选定、采访过程的技巧、素材整理与策划以及新闻稿件的写作与编辑等环节。
2.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和公正性等。
真实性:要求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和调查,获取真实的信息,确保报道的真实可信。
客观性:要求记者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不带个人偏见和情感色彩进行报道。
全面性:要求记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观点,全面地反映事件的各个方面和各方利益。
时效性:要求记者及时报道新闻事件,保持信息与读者需求的同步。
公正性:要求记者在处理矛盾利益关系时保持公正立场,不偏袒、不诽谤、不妄议。
3. 在进行新闻采访时,采访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
请说明你选择采访对象的原则是什么?选择采访对象的原则主要包括权威性、可获取性、新闻性和独家性。
权威性:选择权威的采访对象可以确保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
可获取性:选择易于接触和沟通的采访对象,可以提高采访的效率和成功率,确保能够获取到需要的信息。
新闻性:选择与新闻事件相关性强的采访对象,能够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来解读事件,为报道增加广度和深度。
独家性:选择具有独特观点、信息或者权威背景的采访对象,能够使报道更受关注,增加新闻的独家性和热度。
4.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几个例子。
新闻写作的特点包括简洁性、通俗性、准确性和吸引力等。
简洁性:新闻写作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减少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新闻内容。
通俗性:新闻写作要适应广大读者群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术语,确保内容易于被普通读者理解。
准确性:新闻写作要求准确传递信息,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失实、不实或夸大的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释
新闻采访与写作名词解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一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材1.新闻线索一一也称釆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一一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笫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3.新闻采访一一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圉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一一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笫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一一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一一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7.新闻记者一一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一一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一一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一一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釆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11.新闻敬感一一乂称“新闻鼻”。
指记者敬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墩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
2.巡回采访:又称游动采访,旅游采访记者沿着某一预定的路线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
其特点是流动性大,每到一地停留的时间较短,通常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的主题报道。
3.事件性新闻: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反映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的或跃进性的。
包括大量的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性消息等,事件性新闻十分强调时效性。
4.经验性消息:反映某地区或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新闻体裁。
他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于推广全局,指导工作。
5.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着,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的素质。
6.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交叉采访两条或多条新闻。
7.描写式导语:也称描述式导语,即采访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8.新闻特写:指将电影特写和文学特写手法引进新闻写作领域,有现场感的新闻体裁。
9.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记者需因时因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
10.现场观察:又称目击式采访,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用眼睛采访,它是一种新闻的采访方式,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11.上下结合:指记者在提炼表现新闻主题时,要研究形式和任务,把上头的政策,意图同下头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仅要以事实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还要有宏观意识和全局观念。
1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以取得视觉化效果的新闻。
具有消息的特征,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视觉新闻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
13.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4.新闻观察: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15.调查报告: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
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
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16.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17.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报道者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的内容层次和各项事实材料,是消息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18.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19.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0.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21.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22“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23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
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24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
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
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25.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
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26.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的美女编辑们27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28.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29“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30.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31.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32.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33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34.“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的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35.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36.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37.设问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的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的真实看法。
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的特点。
38.新闻采访的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
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目击式新闻.39.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40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41.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42.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343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44.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45.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46.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
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
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7.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48.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
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9.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
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50.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51.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52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53.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54.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
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55.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56.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