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圣才出品】

第三章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1.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是什么?答:(1)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搞好采访,有时功夫在采访外。

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任何活动要收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创造一系列相应的良好条件并服务于活动前和活动中。

人们常讲新闻采访有相当的“难度”,而这个难度则主要表现在访问上。

因为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然而,采访对象的性格等心理反应又各不相同。

面对心理反应不一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访问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还必须创造各种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实难兑现。

(2)创造良好采访条件的内容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

由于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工作、生活规律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记者很难在访问时机上作出统一的规定。

根据有关原理,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访问时机的选择,有两个环节应掌握:a.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这样做可以直接产生两个功效:采访对象自己约的时间,一般是其感到最空闲、最方便的时间,因而便于注意的指向、集中和稳定;对方一旦约了时间,人皆有之的守信心理随之产生,在这一心理的支配、驱使下,对方届时便会守约,即使临时又有“程咬金杀出”,采访对象因考虑有约在先,也会自觉排除干扰,保证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b.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常有这样的情况,对方约的时间太迟,记者不能接受,而记者约的时间,对方又不能产生注意,此时此刻,记者不妨“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

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记者的服饰打扮有个原则,即主要不是指华丽、漂亮,而是指得体、大方,主张同采访的场合与采访对象的服饰习惯相吻合。

正如有些记者所说的那样:做记者的在穿戴上是没有个性可言的,记者应当是什么衣服都能穿的人。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十章特殊类新闻采访1.新闻小故事的特点与作用是什么?答: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之称。

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人们对新闻小故事往往有所偏爱,因为它篇幅短,人们花时少、容易看;因为有故事,人们喜欢看。

特别是我国目前报纸版面紧张,大通讯占“地”多,因而小故事也容易受到编辑的青睐。

小故事是通讯的基础体裁,大通讯离不开小故事,有时就是由几个小故事串接而成。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写好新闻小故事是写好大通讯的基本功。

2.何谓特写?答:特写,是指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消息、通讯,也不同于文学作品,而是两者“杂交”后的产物。

不能划归新闻(消息)体裁是理所当然,暂时只能归于通讯之列。

该体裁种类有:人物特写、事件特写、旅行特写、速写和大特写等。

特写是五四运动时期出现在我国报端的,20年代末期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特写在中国近几年报刊上又重新活跃起来。

该体裁之所以重新受到读者的青睐,是因为改革越深入,竞争就越是激烈,特别是报纸新闻为了更好地参与竞争,就更要求新闻“镜头化”,要求记者凭“直观”写。

因为特写能使新闻事实成为“可视形象”,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刺激与艺术享受,是报纸新闻同形象化的电视新闻抗衡、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特写体裁的身价日益倍增,特别是常以“广角镜”、“热点追踪”、“特别报道”名目出现的“大特写”,这几年在各新闻媒体中所占比例越采越大,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类的报刊,更是将其视为重要卖点和重中之重,不惜抽调精兵强将采编这一体裁。

3.报告文学采访上有何具体要求?答:报告文学在采访上的具体要求有:(1)立足时代,摸准题材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告文学是“报告时代的文学”,“是时代的号角”。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pdf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pdf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刘海贵pdf
谈及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就不得不提到重量级作家刘海贵老师。

刘老师自1998年就开始担任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教学工作,直至今日
仍活跃在这一领域。

他曾经任职于日本《HOTWORDS》杂志与上海财贸出版社,并且曾
多次受邀参与新闻采访、包括著名采访家、海外媒体等活动。

此外,
他也曾应邀写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这本书,该书为中国新闻采访
写作手册,阐述了如何通过了解外国媒体情况,运用包括研究、报道、写作、发布等多方面的工作营造一份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刘老师是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技术奠基人,他立志要把新闻报道
调整为更加完美、精彩的状态,以改善中国作家在新闻写作上的能力。

他代表着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未来发展。

我们应给予他足够重视,及
时为他提供技术和指导性方面的支持,以完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行
业平台,不断推动中国新闻采访写作的发展。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4. 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生活类新闻采访一、概念题1.社会新闻答:社会新闻是指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

具有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等特点。

2.灾害新闻答:灾害新闻是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灾害新闻的新闻价值具体有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趣性、科学性等特点。

按报道题材则可分为自然灾害报道、人文灾害报道等。

二、简答题1.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是什么?答:社会新闻的具体特点主要有:(1)广泛性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告诉人们工作、生产以外所发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件。

在此,社会新闻题材广泛性的特点十分显著,不管是男女老少,还是干部群众,都喜爱这一体裁。

可以讲,其他各类新闻体裁,就其广泛性来讲,很少有比得上社会新闻的。

凡是与人们社会生活有关的环境与场合,不论是天上地下,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出社会新闻,也会引起共同兴趣。

(2)知识性知识性既是社会新闻的特点之一,也是社会新闻的职能之一。

当今受众看新闻、听新闻,既要满足“新闻欲”,也要满足“知识欲”,而社会新闻则往往带有知识性,能够满足受众的这一欲望。

(3)趣味性这是社会新闻的主要特点,受众喜爱社会新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

(4)突发性多数社会新闻伴有突发性,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新闻属于事件新闻、动态新闻的范畴,如《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天降“火球”穿户过》、《上海动物园内虎口救人》等社会新闻的事实,都是突然发生而事先无法预料的。

(5)思想性成功的社会新闻,其思想性一般也体现得较突出、深刻,读者看了这样的社会新闻后,思想上必然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

根据大量对受众的调查说明,当代的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读者、听众,思想活跃,善于思考,喜欢自我教育,不喜欢抽象、概念化、泛论说教性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新闻写作教程笔记

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写作的体裁和篇幅以及如何表达⑶采访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新闻写作的深度与广度。

实的采访。

⑵抓住新闻就是抓住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的过程中完成。

⑴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应事实,而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在新闻采访⑤新闻中涉及人物的心里活动、思想认识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④新闻所反应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③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真实准确。

②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准确。

①确有其事。

⑴浅层面的要求是新闻报道的客观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①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所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材料、⑷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⑶在写细节时避免想当然。

⑵布局谋篇时要避免片面性。

⑴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⒌新闻写作中如何避免失实。

⑵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

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标准。

未知的事实;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⑴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选择典型事实的要求: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⒊新闻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技巧和方法都是运用事实的技巧和方法。

⑴坚持一事一报,写清楚一件事比写清楚几件事容易的多,容易写短。

⒌怎样做到新闻报道写的简短。

⑶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的某件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式摆在读者面前。

⑵学会在报道中将最新鲜、最精彩的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⑴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⒈定义: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和入手处。

第五章新闻角度⑷用尽可能少的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⑶学会使用背景材料。

⑵学会抓特点。

⑴学会多侧面进行报道,或说写“立体化新闻”。

到干扰,停顿一会,读者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找“接读点”。

每一个段落讲清楚一件事实,有利于集中读者的集中力,即使阅读受①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使用跳笔要求段落多,而且(二)⑴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篇:《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新闻采写复习大纲

新闻采写复习大纲

新闻采写复习大纲2011年行知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说明参考教材:(最好两本教材结合起来看)1.刘海贵尹德刚著《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12.刘海贵著《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3题型和分值:一、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10个,(4个备选答案中选1)每题1分,共10分(二)多项选择题5个,(5个备选答案中选2--5)每题2分,共10分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三、辨析题(判断对错。

每题1.5分,共15分)四、分析材料简答(3个小题,共25分)---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写作方法五、根据所给材料写作(30分)拟出标题、突出主题、写出导语、按规定的结构形式写出主体、字数要求700字复习要点:(红色字体标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近百年中国新闻采访历史述略第二节近百年中国新闻写作历史述略新闻工作者的知识修养包含哪些内容?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第一节对新闻采访的诠释(新闻事实和新闻报道的关系)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三节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注意:改写也是采访的方式)第四节新闻体裁(解释性新闻报道的概念、特点---强调哪些新闻要素)第五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第一节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第二节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第四节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第一节政治新闻第二节外事新闻第三节会议新闻第四节军事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第九章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经济新闻(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第二节科技新闻第十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人物新闻第二节人物通讯第三节专访(人物专访“专”在哪里?人物专访的特点、要求是什么?)第四节事件通讯第五节连续性报道(特点、核心之处)第十一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教育新闻第二节卫生新闻第三节文艺新闻第四节体育新闻第十二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第一节社会新闻(特点、采访社会新闻的注意事项)第二节灾害新闻第三节风貌通讯第四节新闻小故事(新闻故事化的特点和技巧是什么?)第五节特写(特点)第五节批评性报道(特点、目的、注意事项)第十三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坚持真实性第二节坚持思想性第三节坚持时间性(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第五节坚持用事实说话(如何做到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注意:补充广播电视媒体新闻采访的相关知识:(“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一课有相关知识)1.电视摄像采访有哪些要求?2.广播采访报道的题材选择有哪些注意事项?3.哪些活动适合电视现场直播?。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圣才出品】

第十章特殊类新闻采访一、概念题1.调查性报道答:调查性报道是指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2.精确新闻报道答:精确新闻报道是指对于重大的、复杂的新闻事实(事件),引入社会学的诸种调查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采访报道,这就形成了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

精确新闻的报道样式追求报道的深入、精确和科学,而不是满足于记者的经验判断和偶然经历。

精确新闻报道样式所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量化分析统计、抽样调查、实地实验、民意测验以及横向定时调查、纵向追踪调查等。

3.新闻小故事答: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之称。

一般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4.报告文学答:报告文学是指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

从内容上看,报告文学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没什么两样,两者所要告诉读者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真人真事。

5.连续性报道答:连续性报道,是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

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

6.深度报道答:深度报道,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

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

深度报道的特征主要有:①主题的鲜明性;②题材的重要性;③报道的详尽性;④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7.预测性报道答:预测性报道,是指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也即什么人最近对什么事作出了什么预测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

《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新闻采访教程》重点归纳第一章新闻采访1.1新闻采访[P2]: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1.2新闻采访的特点[P3]: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

1.3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P6]: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1.4新闻采访的方式[P6]:从形式上分:①个别访问②开座谈会③现场观察④参加会议⑤蹲点⑥查阅资料⑦改写⑧问卷⑨电话采访⑩网络采访第二章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2.1新闻策划的基础和前提是[P14]:充分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及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阶段工作计划,清晰明了和切实掌握当前社会实际中先进的人和事、存在的问题及广大群众的想法、愿望和关注的热点。

2.2新闻敏感[P15]: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2.3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P16]: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③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④迅速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⑤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2.4新闻价值所包含的因素[P22]:①重要性②显著性:A.平常人﹢平常事=0﹛张三或李四都是平常人,加上下水游泳,也属平常事,就等于零﹜B.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例如毛泽东畅游长江﹜C.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上海青年女工陈燕飞怀孕近6个月还奋不顾身下水救人﹜③时新性④接近性⑤趣味性2.5新闻线索[P30]: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6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P31]: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复习整理新闻采访与写作1、述评消息:这是一种兼有新闻评论与消息两者特点的报道形式。

“述”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进行的叙述;“评”是对新闻事实(事件)所做的分析评论。

在这种文本中,新闻评论的特点表现在对某些发人深省的事实(事件)进行的就事论事理的评析上;消息的特点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上。

撰写这一类消息,关键在于促成“述”和“评”的有机结合: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简要的、抓住要点的叙述,为评析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对新闻事实(事件)的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的评析,对报道进行理性升华。

2、综合消息: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报道,他往往并不停留于一厂、一店、一村、一校,而是记者就某一现象或问题,在比较广阔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采访,再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写成的消息。

当然,他完全可以是从某一件具体的事实、某一个具体的人切入,但在报道过程中,不可拘泥于具体的人和事,总是体现出宏观中观报道的色彩。

3、动态消息:这是最常见的消息,就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事件)所作的最具有时效性的报道。

既然是动态消息,就应当抓住动态进行报道,通过报道让受众获知事实(事件)的最新发展动向。

在具体操作中应当抓住两点:① 关注事实的从无到有(其间体现出新闻价值),② 关注事实的从有到变(在变中体现出新闻价值)。

4、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

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分析、解释、预测以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还应包括某些体现出深度报道理念的理念的独立文体,如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一部分深度报道,是以独立文体的面目出现的,主要与采访、写作有关;另一部分深度报道则是以连续报道、组合报道的方式出现的,除与采访写作有关外,还与编辑密切相关。

5、伪装式采访:以隐去真实身份的方法,隐藏采访目的,以获取所需信息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记者不暴露身份和目的,而作为普通公众去获取有有关信息的采访方式。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目录式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目录式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一、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一)对新闻采访的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进行的活动。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6.活动的艰辛性。

(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1.形式(1)个别访问(2)座谈会(3)现场观察(4)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2.性质(1)常驻(2)突击(3)交叉(4)巡回(5)隐性(6)易地(四)新闻体裁1.消息:以叙述为主的新闻体裁。

2.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新闻事件的体裁。

3.二者区别:消息通讯对象:事人手法:叙述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人称:第三人称第一、第三人称结构:单一多样篇幅:短长(五)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写作为采访提供经验。

3.采访是写作的来源。

4.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二、新闻报道策划(一)新闻报道策划的缘起(二)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新闻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是新闻传播实务和理论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进程中新闻报道的有又一次成熟;标志着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有利于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正确。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分类1.显性策划。

2.隐性策划。

(四)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目标锁定→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目标矫正三、新闻采访前期活动(一)新闻敏感的培养1.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

(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事实。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考研笔记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考研笔记

第一章总论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主要分支,任何对新闻学的研究,都是从新闻采访学开始。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采访时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定义新闻即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第二节新闻采访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信息、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而已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则目的各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的,即记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的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求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第三节新闻采访的地位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行等全过程,采访的基础性、决定性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而这种地位与作用,主要应从采访与写作的关系上去认识。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映在活动顺序上。

必须是先有新闻采访,后新闻写作,否则文帆了新闻规律。

二、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两者媒介是采访。

三、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

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活动实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

可以说,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

四、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在新闻实践中,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应当全面看待和正确处理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确立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的观念。

一切从实践出发、深入采访,精心写作,才能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准。

第四节新闻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一对一”,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2、开座谈会(开调查会)3、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实践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细微观察)4、参加会议(会议采访新闻)5、蹲点(深入扎实的采访)6、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刘海贵《新闻采访教程》(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总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题1.新闻采访答: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狭义的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一项具体的报道任务而从事的采访活动;广义的新闻采访包括记者日常工作中参加会议、跑机关了解情况、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查阅与积累资料、商讨与研究一些问题等。

2.第一手材料答: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也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依据。

3.感性认识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具有直接、生动、具体等特点,是认识的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性,此外还具有生动性、具体性、表面性等特点,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4.体验式采访答: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

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

5.隐性采访答: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藏真实身份与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手段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方式,其只适用于某种特殊场合、特殊题材或特殊采访对象。

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务必十分慎重,一般应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或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切勿滥用。

6.党性原则答:新闻工作党性原则是指把党性原则的总要求和新闻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形成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长期以来,党性原则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组织原则,是纪律。

党性原则包括:①所有新闻媒体都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1两类代表性的诠释(1)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或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2当前比较科学、准确的诠释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考点二: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采访的特点包括:(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写出稿件、传播信息,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这与其他信息采集活动并不完全相同。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注重时效性。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除部分项目提前有计划和准备之外,其余大部分项目具有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人们对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需要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也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采访是综合应用学科,人们通过新闻报道满足多层次和广泛性的需要,因此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记者应当成为杂家。

(6)活动的艰辛性。

新闻采访的艰辛性程度较高。

考点三: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1从形式上分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主要为下述十种:(1)个别访问个别访问又称“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最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

此形式的好处是:谈得具体且深入,记者容易掌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开座谈会是指记者就某个采访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

适用于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

此形式的好处是:①在较短的时间内记者可以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②记者同时采访几个对象,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③采访对象之间互相启发、补充,通常能即时修正或验证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

(3)现场观察现场观察又称“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认真观察现场事物。

(4)参加会议会议通常可能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或线索,会议新闻采访主要通过参加会议这种形式采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二、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2.时间的限制性3.项目的突发性4.需要的广泛性5.知识的全面性6.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转载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突击采访(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1993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1993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

1993年1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1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1995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1996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1997年,《新闻记者》连续9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

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入3.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五、流程(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

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3.人物典型报道(注意: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③谨防过度介入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⑤必须符合实际(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1.目标锁定2.制定方案3.落实措施4.目标校正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立足全局看问题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4.事实广博助敏感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一、含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1.重要性2.显着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3.时新性4.接近性5.趣味性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一、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一、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二、获取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三、注意事项: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一、平时准备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4.知识的准备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二、临时准备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二、访前心理分类●性质内容:1.先期性心理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表现形式:1.积极配合型2.一般协作型3.蓄意应付型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条件: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提问: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1.正面提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激问错问)二、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二、技能1.事先通知对方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4.不轻易下结论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一、原因: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二、具体功能: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三、注意事项:1.明目的2.多请教3.抓特点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5.善用脑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注意:1.悉心闻取线索2.适时调节音强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二、主要范围:(有所侧重和选择)1.记要点2.记易忘点3.记疑问点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5.记观察所得6.记记者的联想三、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一、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3.选择角度抓特点二、悉心抓本质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具体有:1.盲目自满2.忽略质量3.怕苦畏难4.先入为主5.轻视理论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步骤: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写作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

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一、原则: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处理不当: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

二、选择主题:1.来源于生活2.有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三、提炼主题:1.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2.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新闻材料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

采访阶段:材料多多益善。

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以少胜多。

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一、比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