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智慧总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道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天道、人道、地道。
老子所说的“道”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或主宰力量,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不极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
2.太极
太极:中,对立的同一,宇宙万物共同基因
3.八卦
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作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易的三个含义:简易、变易、不易
5.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6.象
四象即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7.仁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8.忠恕之道
中国儒家的伦理与哲学范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9.国学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10.德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中华文化信仰体系的一个核心,狭义仅指与地相对的天;广泛意义上的天,即道、太一、大自然、天然宇宙。天有神格化、人格化的概念,指最高之神,称为皇天、昊天、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
12.三纲八目
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慎独
“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还是对自我约束的的一个极限挑战。
14.中庸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是完满的,而他的理论根源源于人性。
15.诚
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
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礼记·中庸》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16.逍遥游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品,其想象奇特怪诞,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17.天籁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也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
18.物化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
19.佛
佛,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20.戒定慧
戒定慧即三无漏学。
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修慧——培育智慧。
21.般若
佛教用“般若”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
22.涅槃
涅槃,佛教用语,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具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一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等的中道体性意义;也即成佛。
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
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一切法都灭尽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从此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轮回。
23.相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24.法相
“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
义相(意义)二者。
25.无为法
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
26.庄严佛土
庄严佛土,即是庄严世间,指端庄而有威严的人人恪守人之本性的世界。
27.禅
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
二、命题解释
1.生生之为易
源自《易经》,指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于孔子《论语》,意为:“学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于孔子《论语》,意为:“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4.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