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精选16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作文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作文教学篇1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

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

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

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
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

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

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

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

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

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

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

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

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

在此过程中,
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

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

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

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

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

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

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

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浅谈作文教学篇2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初中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从生活中寻找契合点,运用生活这把钥匙打开向往之门,我想,热爱生活的学生们定然兴味盎然。

“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

”①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
文教学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乐趣,进而形成志趣?
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即命题。

联系生活,这也是语文训练的策略,是使其生动活泼的手段。

“生活是源,语文是流。

”③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的基础,要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就要使它同学生的基本生活联系起来,同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

特别是作文,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诀窍就在于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命题,也就是说,题目要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说了:“一个中学生,自己要作的题目实在很多。

上学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了课,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读名人传记,受了感动,看有味小说,起了想象,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如测侯风、雨、寒、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会,如学生会、运动会、演说会,校外的考察,如风俗、人情、工商状况、交通组织,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

”②这段话说明了学生可写的题目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出题目时只要细心地观察和深入地了解就能够命出受学生欢迎的题目。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要使作文教学的指导过程有趣,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传统作文的指导过程是在给出题目后,展示要求,然后给学生读篇范文,紧接着就是学生按要求写作的时间。

这种方式在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仍在大量使用,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的被动局面,收效甚微。

赖正清老师的“一堂生活作文课”《在集市上》可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就在大家听说是作文提不起兴致时,赖老师却微笑着告诉大家不是作文课,紧接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市上的情况谈起,如话家常,学生渐渐进入角色,并让他们表演买卖的场景,引导他们思考生活。

这可以说是一堂不是作文课的作文课,没有作文字眼,但学生又实实在在经历了作文这一过程,完全是作文过程的生活化。


这可以看到,只要教师能够跳出窠臼,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学生乐在其中,何“苦”之有,何“惧”之有?作文课上的唉声叹气定会减少,代之以充满活力的笑声。

最后,开辟作文教学第二渠道,走进生活调动写作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

”③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个环节,还要抓住课堂的外延——生活,即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文体、团队、科技、社会实践甚至旅游等,还可以开展课外作文比赛、写观察日记、开展向报刊投稿竞赛、出黑板报、办刊物、专题纪念活动、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等。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调动他们自主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地活动,去做、去说、去写,把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解决了学习任务紧张、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情趣。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要让生活教学生审美,让他们的心因生活中的美而产生激情,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把单一的作文课拓展为实践后写作、交流后写作、争辩后写作、汇报展评等课程,使写作逐步成为张扬个性、表现自己需求、洞悉社会的渠道,让学生有事要叙、有理要说,达到“我要写”的心理渴求。

运用生活的原理指导初中作文教学,正是作文教学在“大语文教学观”上的反映。

所谓大语文教学观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大语文教学思路是语文知识和整个文化背景、整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渗透在一切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它是以自己的方式阐述、塑造、发展和凝聚着人们的精神境界。

②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毫无疑问具备这样的特点,只要运用好这个原理,不难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作文园地生机蓬勃。

浅谈作文教学篇3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对作文还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之前,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写作就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一种方式。

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之生畏的科目。

近年来,语文在整个学习科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作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教学成果并不出色。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前提,探索出新型作文教学方法。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1)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无内容可写。

(2)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不得不写,导致学生按图索骥。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过时,不仅不适应新课改作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

1、课文内容的积累
“重视文本”也出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很多课后题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背诵、摘抄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却
一味注重课外知识,反而忽略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

日记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想到的。

总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感悟都可以出来。

这样就能使学生思维更开阔,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

日记写作较为灵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却被很多老师所忽视。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物、风景、时间、小插曲等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

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天的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

”天天动笔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感,越写越有话可写。

如果学生能每天坚持下来,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哪怕只写一两句话,一步一个脚印,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二)亲身体验
孔子曾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实践来源于生活。

我们说,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经验,习作从何下笔?又从何而写?
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真留意身边的事,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

例如,老师可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放风筝,让学生感受合作的美好,去体会放风筝的快乐。

(三)写作命题灵活多样。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一个方向,使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文成了“挤牙膏”,老师赶一步,学生走一步。

新课标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
言,教师命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学生自由命题积极结合。

(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习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习作,不限制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地倾诉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脱离条条框框的限制。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是最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的了。

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发现学生超乎想象的想象力。

(五)注重作文评改
教师的评改、反馈对学生的习作十分重要。

评价得当,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才能敢于作文、乐于作文。

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不留情面。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本身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高一些的要求。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

这样才会让学生看到希望,乐于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长期以来比较困难的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反馈,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浅谈作文教学篇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学生对语文感觉难学,首先是从作文开始的。

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写出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的文章。

要实现这个目标,作文入门教学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最终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其实,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并非“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对作文教学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以浓厚的兴趣去展示、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策社会中的假、恶、丑。

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经过不断总结自身日常教学经验略有所悟。

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既可改变学生不良的作文习惯,还可培养其浓厚兴趣,让他们徜徉于作文情与景之中获得心灵的陶冶,找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作文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实情感,抒写身边的人、事、物。

“文贵出真”,作为教师宜在小学生刚刚学会用笔认识神秘莫测的大千世界、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感,抒写身边熟知的人、事、物。

这样会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其实作文就是那么简单”的意识,就不会一开始就觉得作文难写,让他们在初次用笔写自己生活时就充满好奇心。

学生在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就要求他们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把作文当作表达自己情感和展示心灵世界的工具,只要长期坚持这一原则,就可避免作文出现假、大、空的情况。

以“我写我人,我写我事”来要求他们,即可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出一个可以感知的“自我形象”。

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入门的第一次作文是写自己,第二次作文写他们最熟知的家人。

这样,学生用笔去抒写大千世界,从“自我”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视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他最熟悉的人、事、物,就能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

其次,要多形式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保持热情,并逐渐进入痴迷状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形式来让学生作文入门,并培养、巩固其浓厚的兴趣。

1.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积累,并有意识地用好词佳句入文。

平常我每接一个新班级,从一年级开始便要求学生把教材上的或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专门积累在一个笔记本上,到三年级写作文时,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把它们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会利用圈点法标出每篇文章中用得精彩的词语或写得漂亮的句子,在班上交流,对突出的同学进行公开表扬,让他们一开始写作文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

2.引导学生读名著和背诵精彩语段。

除教材上要求背诵的语段或课文外,每个学期我都指定学生去读两部书和背诵一些精彩语段。

根据时间要求,所要求读的两部书放在假期完成,背诵语段在平时,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时每学期额外增加十个精彩语段,二年级时每学期增加到十五个。

学生在这两年中已读了几部自己喜欢的书,积累了几十个写人、记事、写物的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精彩语段,到三年级学生入门写作文时就特别轻松,语言运用也不会枯竭。

3.设置读书角和佳作窗。

平时,我把学生最喜欢的书拿到教室里设置一个读书角,而且号召学生把自己家里已读过的书拿到班里,放在书架上供其他同学阅读。

为了让平时特别喜欢读书的同学看到希望,我每学期都在班上设置“读书之星”奖,对部分学生予以奖励,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在班上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与此同时,到三年级写作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佳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开辟佳作窗,把每次作文写得有代表性的文章贴在上面。

每学期只要有三篇作文进入佳作窗的同学便可获得“写作之星”奖。

另外,根据学生兴趣,我还在班上设置了“积累之星”奖、“写作进步之星”奖、“故事大王”奖等若干奖项,以培养和巩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4.积极推荐学生作文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从作文入门开始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进入一年级下学期,我便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到三年级正式入门写作文时,我每次均选出几篇有典型性的作文,反复修改,除装订班级优秀作文集外,还大量向各级各类刊物推荐发表或参加各级竞赛,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

近几年,我发现这一招的确不错,学生只要有作文得到发表或参加竞赛获奖,他的学习干劲就会更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更强。

有时老师即使不要求,一旦他已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他都会不自觉地自己找书来阅读,而且会自觉不自觉地写作文。

每学期我都会收到班上同学主动交给我为他们修改的100多篇文章,而且这些文章既不是老师要求写的,也不是家长要求的。

这充分说明,学生一旦对作文入了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出现势不可挡的状况,而且班上也会形成比、学、赶、
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我向全国各大刊物推荐的学生作文比较多,所以每年都会有我所推荐的十多篇或二十多篇学生作文见诸报端。

家长一旦见到他的孩子的作文发表或获奖,定然会特别高兴,也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

这样,既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也让家长看到了希望。

所以,本班学生一旦要求要买书读,大多数的家长都很支持;如果某个学期学生没有提出要买书读的要求,家长反而会主动向老师了解情况。

小学作文入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把这个突破口冲破了,教师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巩固,作文教学就会轻松自如,就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能够一年上一个台阶,作文兴趣也逐渐浓厚,并让部分学生作为终生爱好保留下来。

这样,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就会最终实现。

浅谈作文教学篇5
作文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看法转变为书面语言的过程。

作文的构成需要学生善于应用语言,掌握词汇、语式的应用技巧。

同时,作文也是当前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关键性的构成要素之一。

高质量的作文不单单需要对生活进行模拟,还需要丰富对语言运用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备受各方教学人员的关注与重视。

从初二阶段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来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作文描写与表达出来的内容或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作文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模式上来看,都缺乏标新立异之感。

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把握写作的关键,就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导学生养成写作生活日记的习惯
初二阶段学生大多在写作上面临着所谓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中心思想明确的作文题目而言,虽然了解题目的主旨与立意,但仍然无从下笔,内容的构思相当困难。

产生以上问题的最根本性问题在于:写作找不到可以写作的材料。

产生这一问题的一大关键原因在于:在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