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材料: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有课件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有课件)
思想引领行动细节决定成败——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依据之一——命题指导思想山东卷: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题能力依据之二——山东卷的试题特征1、试题主导形式仍是“三新试题”2011年的试卷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为特征的“三新试题”为主。
8道选择题均为材料式选择题,其中2道题为图片材料、2道题为图表材料,其他4道题为文字材料。
这不仅是山东文综卷,也是全国各地高考试卷近年共同的特点。
从表面上看,其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过去那种考查再认再现课本知识的试题已经被淘汰,高考命题不再拘泥于课本,已经与课本渐行渐远。
2、试题考查重点仍是主干知识2011年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有:科举制度、铁器牛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雅典民主制、欧美资本主义经济、七十七国集团、黄宗羲、孟德斯鸠与近代民主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全是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
3、注重阶段特征的把握从2007年至今,全国大部分新课程试卷依然按照大家所熟悉的中外两个通史的顺序编排试题,很多试题的落脚点仍是横向的阶段特征,注重考查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如山东文综卷2010年第14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2009年第14题是通过一组关键词考查“工业文明下的世界”;2008年第15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今年,第15题考查的是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第16题考查的还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第29题则以武汉钢铁厂为切口,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的“时代背景”。
4、注重学科价值观的引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中学历史教学的归宿不是培养专业人才,而是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
(完整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建议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建议时间已进入三月份,距离高考已不到一百天,历史复习仍然在文综三科中速度最慢、效果最低的现象没有较大改变。
历年高考文综试卷调查也表明,高考历史平均分最低,难度最大,学生对文综三科的喜爱程度,历史学科最低。
学生普遍感到课本知识无从掌握,历史主观试题难以下笔。
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取得历史学科的突破,提高历史教师高考贡献率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高三历史教学研究的成果,结合非重点高中特别是乡镇高中和民办高中生源基础较差、高考不到一百天、历史复习正由一轮复习向二轮复习过渡的客观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提高成绩。
一、在第一轮复习中渗透第二轮复习的思想,并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二轮复习的比重不断加大。
最后达到全面复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多是按照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顺序进行。
对于非重点高中来说,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历史一轮复习多在八九月份开始,二三月份结束,这比重点高中往往多用半个多月左右,为了体现三轮复习,则只有匆匆的进行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考前复习。
也有许多老师希望在第一轮单元复习中稳扎稳打,力争和重点中学缩短差距,往往出现用时更多的不利局面,导致在二轮复习时由于时间短促和紧迫只好走马观花式的的粗线条地匆匆进行,甚至会出现三轮热点复习时已经没有时间,无法进行查缺补漏,也难以进行高考热身和模拟训练等现象。
如果在第一轮复习中渗透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思想,并随着复习的不断深入,使二轮复习的比重不断加大,那么就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存在的时间不足问题,而且这种专题和单元结合的复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实现对历史的全面复习,而且也有利于及时关注历史知识的中外链接。
二、在二轮专题复习时尽量少搞大专题,如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专题,多搞小专题。
大专题涉及的内容多,含量大,如果探讨时线条过粗则骨架坚实而知识空洞,如果探讨时线条较细则用时很多联系不强。
我们在专题复习时应坚持45分钟上限原则,即每个专题的探讨和训练总用时不得超过一课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交流材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交流材料标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交流材料(引言)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经验和材料。
历史是一门需要大量背诵和理解的学科,而高考则要求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认为较为重要的复习材料和方法。
(主体部分)一、重点知识点梳理在历史的复习中,首先要理清各个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例如,我将中国近代史分为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代末等几个时期,然后再针对每个时期总结出重要的人物、事件、思想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在复习时更加有条理和针对性。
二、记忆方法分享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背诵时,我总结了一些记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如,对于一些列举性的内容,可以采用“首字母+联想”方法。
例如,在背诵五四运动时,我会通过“自主、科学、民主”这个首字母联想,来加深记忆。
此外,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和总结表格等形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记忆和理解。
三、历年真题解析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仔细研究,我发现高考历史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平时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在解题时,可以使用“五步法”:阅读题目→确定问题→分析问题→找寻答案→表达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训练我们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四、拓展阅读推荐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其影响,我们可以额外进行一些拓展阅读。
在这方面,我向大家推荐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历史类图书,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论》、《史记》等。
此外,还可以浏览相关的历史网站、博客和论坛,参与讨论和交流,扩大我们的历史视野和知识面。
(结尾)以上就是我关于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经验和材料分享。
希望这些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复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重视理解和思考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稿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发言稿英文回答:Good morning, everyone.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at this seminar on the second round of revision for the history exam in my final year of high school. Today,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thoughts and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revision.Firstly,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am format and the topics that will be covered. By thoroughly reviewing the syllabus and past exam papers, I was able to identify the key areas that require more attention. This helped me focus my revision efforts and allocate my time wisely.Secondly, I found it extremely helpful to create a study schedule and stick to it. This allowed me to coverall the necessary topics without feeling overwhelmed. Additionally, I made sure to incorporate regular breaksinto my schedule to avoid burnout and maintain productivity.Furthermore, I believe that active lear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passive learning. Instead of simply reading through my notes, I actively engaged with the material by summarizing key concepts in my own words and discussingthem with classmates. This not only reinforced my understanding but also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 addition, I found it beneficial to use mnemonic devices and visual aids to enhance my memory retention. For example, I created acronyms or catchy phrases to remember important dates or events. This made the information more memorable and easier to recall during the exam.Moreover, practicing past exam questions was crucial in my revision process. By familiarizing myself with the exam format and practicing under timed conditions, I was able to improve my time management skills and develop effective exam strategies. I also sought feedback from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to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Lastly, I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self-care during the revision period. It is important to prioritize sleep, exercise, and healthy eating habits to maintain physicaland mental well-being. Taking breaks to relax and engage in activities I enjoy helped me stay motivated and focused.中文回答:大家早上好。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共68张PPT)
高考复习中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 基础知识薄弱? • 阅读理解、分析、概括、阐释能力低? • 课堂教学效率低? • 课后复习不及时? • 教辅资料有问题? • 学习方法有问题? • 不会审题?
从学科素养方面看问题
国家考试中心吴伟指出: 能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 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阶段性史实的跨度过大,需要细分
•2.依据之二——高考命题规律(以2015全国文综卷二为例)
题号 24
25 26
知识点
儒家的政治理 想 汉代重视地方 吏治 唐宋经济重心 南移的动力
题号 28
29 30
知识点
洋务运动与传统 观念的冲突 康有为《新学伪 经考》的主旨 日本对华经济掠 夺转嫁战争负担
二)爱因斯坦热和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和世界近代 史); • 2014年 (卷一)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近 代);(卷二)清朝对东北的开发(中国古代和近代)。 • 2015年:(卷一)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 (卷二)苏格拉底与孟子法制思想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
二、学习方法指导
• 1.基础知识掌握策略
• 2.基本能力提升策略
三、专项训练和解题指导
•从诊断考试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文综三科审题时间分配问题 •按分数平均分配时间,选择题时间过长;历史答题匆忙作答。 •2.审题习惯问题 •材料阅读得不够仔细,深入; •总体把握不够,根据枝节性信息进行判断; •先看材料,再看问题——浪费时间; •看一问,答一问,缺乏总体布局,容易出现重复现象。 •3.主观题答题 •发散性不强,条理性不够,关键词不到位 •4.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深刻 •核心概念、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有待深化、建构、完善
历史学科二轮复习建议精准教学提高效度构建历史高考复习新常态44PPT
2015年第40题(2),答卷主要问题
1,照抄原材料,没有深层次加工。考生直接 抄取材料中的原话,如:“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缺乏概括和归纳,没有 深层次的加工转换。 2,口语化严重,缺乏学科性表述。本题的参考 答案是“回归原点与回归孔孟”,考生表达为 “回到孔子的那个时候”、 “探寻儒学的精神 实质”、“寻找孔子的精神”等等。
2015年高考第40题(2),答卷主要问题
3,表述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不清。如考生答 成“主张回归到孔孟儒学和批判儒学”,这种 表述就是前后矛盾的,应该是回归传统儒学并 批判汉代的儒学。 4.书写行文较差,答题不规范。有的考生字迹 乱,整段答题,缺乏层次感、中心词,阅卷教 师很难在有效时间内找到得分点,极大影响到 考生的得分率。
学生考试痼疾所在
◎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可分为史实概
念和史论概念两大类。史实概念包括人物、事件、制度、文献、 事物、会议、党派等;史论概念包括思想、学说、专用术语等。 历史试卷涉及直接考查概念的试题不多,主要涉及一些理 解难度大的概念,试题对理解深度和广度要求甚高。而考生对
2015年第41题,答卷主要问题
1,照抄公式,缺乏概括和归纳能力。如考生 直接照抄“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 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评卷只会酌 情给1—2分。
2,没有论点,仅进行简单史实罗列。如考生 直接罗列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 术等史实的,没有逻辑表述,只能按基本史实 给分。
自己的解答,这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但是,独立思考能力欠缺,难以应对高考试题的考查要求, 这正是近年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因素,30%的失分与此有关。 这在非选择题里表现尤为突出,非选择题有近半的失分是
全国卷高考背景下的历史二轮教学建议及复习对策
部分学生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
部分学生(大部分是性格比较内向的)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说错,受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的嘲笑。
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因而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2、缺少英语交际的氛围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的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口语练习也局限于书本上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3、依赖心理的作祟在学生发生语言表达障碍时,有些老师总喜欢马上救助,帮助学生表达,这样的行为多了,就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独立地完整地表达。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对策探索1、加大口语教学的比例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创设英语语境。
教师本身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创设英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以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用英语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学生口头模仿。
刚开始实施时,学生不习惯,也听不懂。
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配以手势、动作或表情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
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熏陶,听力理解加强了,开口说英语就有了依据和保证。
2、组织英语口语小活动每天课前5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由发挥。
或几人一组表演对话、小情景剧,或朗诵英文诗歌、讲英文小故事,或进行5分钟演讲。
总而言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给每个人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对说的内容、时间长短不加限制,这些活动不但给学生创造了讲英语的机会,而且使学生们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词汇量。
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口语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3、改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口语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水平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高三二轮复习备考交流研讨会发言稿
高三二轮复习备考交流研讨会发言稿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三二轮复习备考交流研讨会发言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届高三一轮轮复习备考动员大会,旨在鼓励干劲,谋划备考,理清思路,再创佳绩。
下边我讲几点:一、牢记目标,担当前行高考如同打仗,战场上只能冲锋前行,没有迂回退路。
今年我校设定了高考总目标,还给各班分解了工作任务,目标是工作追求,是工作抓手,是工作动力,实际上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崇高的教育担当,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情怀。
因此,我们要把我们的工作目标牢记于心,付诸于行,见证于果,无愧于心。
在当前现实情况下,高考没有成绩等于我们什么都不是!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学校的教育人是一支能征善战、耗不尽打不垮的队伍,是一支勇于挑战极限,敢于战胜困难的铁军!我深信只要我们上下同心、谋划、潜心研究、全心奋斗、落实,我们就一定能笑到最后,把我们的旗帜举得更高!二、科学备考,提质增分学校已把高三一轮轮复习意见印发,望各各班各科结合班情、教情、学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
下面就今年一轮复习备考强调几点意见:1、谋划好、安排好、组织好、实施好学校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高三毕业班工作小组,大家要高位,认真谋划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及迎考各项工作,强力推进实施高三备考各项措施,全力保障服务高三备考工作需求,尽力促进高三备考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2、把握复习节点,明确复习任务第一轮,主要任务是:过教材、夯基础、扫盲点、构体系、建络、抓规范、养习惯。
其指导是:低、细、慢、实。
第二轮,主要任务是:构建专题、形成方法、突破难点、理清脉络、培养能力。
其指导是:新、专、广、深。
第三轮,主要任务是:综合训练、热身迎考、积极回归、查缺补漏、调整心态、聚集能量。
其指导是:“综合、规范、激情、健康”。
(1)抓学习研究学习研究是备考事半功倍的大事,事关备考复习的方向、路子、效率和价值所在。
具体讲学习研究什么?一是教育改革动向:“发展纲要”和“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教育要“立德树人”,即要弄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就为教育指明了方向,为高考指明了方向。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建议
二轮复习建议一、优化专题设计是搞好二轮复习的前提。
1、注重专题下通史的融合。
(1)“横向”方面,要引导学生打通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生活间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综合性认识。
如:古代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的融合渗透,综合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以及理清社会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融合,综合认识近代中国曲折的现代化里程。
或具体到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认识其特征,如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特点;20世纪50、60年代社会发展特征;建国50、60年代的社会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90年代前后的变化)。
(2)“纵向”方面,要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结合史实总结历史阶段特征、规律、发展变化、历史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与影响,同时结合现实感悟历史。
如:我国商业发展可分为古代商业、近代商业、现代商业发展,每个时期又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各自特征。
古代唐、宋、明清的商业各自表现出个性特征;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和后商业发展的重大变化。
注意把握能代表这些特征的典型性的史例,如:坊市制的打破突出代表了宋代城市和商业发展的特征;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体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大规模于二战后,削弱于20世纪70年代;《南京条约》中国沿海被迫开放,《天津条约》内地开始被迫开放、《马关条约》进一步扩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主动开放于世界,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3)通史复习同时,注重中外相关事件、现象的联系比较,认识本质,得出启迪。
如: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的比较;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时期中外的比较: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与欧洲社会的比较;《清明上河图》与《蒙娜丽莎》的比较。
2、专题要宏观把握,小角度、新视角切入。
宏观把握指纵向、横向宽视野认识历史发展,但宏观下,我们的视角要深入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人物、某一事件发展最有特征的部分。
浅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摘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复习策略。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关键,合理分配时间,紧密安排复习内容。
重点复习历史考点,抓住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熟悉考试题型和节奏。
注重归纳总结和理解方法,掌握历史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至关重要,考生要充分利用时间,掌握复习方法和技巧,努力取得优异成绩。
祝愿学子们考试顺利,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复习计划、历史考点、历年真题、模拟试卷、归纳总结、理解方法、方法、技巧、成绩、学子、优异。
1. 引言1.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重要性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备考阶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轮复习是为了打好基础,而第二轮复习则是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弥补薄弱环节,提高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高考历史作为文科生必考科目,不仅要求考生熟记大量历史知识,更需要考生具备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整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归纳总结,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类型的历史试题,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决定考试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为大家介绍关于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取得优异成绩。
愿所有学子都能在高考历史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实现自己的理想。
1.2 本文旨在提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策略本文旨在提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策略。
在高考历史的备考过程中,二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答题能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将针对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探讨,为广大学子提供实用的复习策略和技巧。
历史学科二轮复习济南研讨会汇报材料
历史学科二轮复习济南研讨会汇报材料二零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济南研讨会材料一、高考命题趋势(一)四不变1.考查内容: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变,掌握历史基础知识(首先是主干基础知识)。
2.呈现方式:“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变。
课程改革已经实现了“一标多本”,高考命题不可能依据某一个版本,而“三新试题”则成功地回避了版本之间的差异,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史论结合能力,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3.考查方式:能力立意、阶段特征的考查不变。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切入角度: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变。
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而且联系的手法越来越巧妙,技巧越来越高明,“影射”或“硬挂”越来越少。
命题者实际上已遵循“一切历史试题都是当代史试题”的规则。
(二)四变1.由单纯的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
教材只是历史学习的工具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和学习应该“以课标为本”,而不能“以教材为本”。
2.由单纯的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
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正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能力。
3.由单纯的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由一维评价向多维评价转变。
材料具有多样性;设问是开放的,给考生留下了多角度进行思维的空间;答案是非唯一性的,考生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自圆其说就可得分。
试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和谐统一,有助于考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4.命题设计所依据的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据的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托的教材渐行渐远。
阶级斗争史学范式主导命题的局面不复存在,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等)被运用到试题设计中去。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5篇)第一篇: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会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受高三年级组的邀请,要我就上届高三历史复习作点经验介绍。
前面有许多老师就本学科复习谈了很多经验和具体做法。
我想当时我们都是在同一年级组中,多数做法是年级组统一进行,具有共性,所以我在此就不重复。
我们今天在这里开会的目的就是交流新课程实施后高三如何备考。
现在国家以高考试题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纵观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虽然许多试题表面看来是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但背后真正隐含却新课程的一些理念。
所以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真正贯彻新课程要求,体现新课改精神,是关系到高三历史复习是否有效的大事。
因此下面我就自己一年来在高三教学中的思考与观察,结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果大家觉得说的合理,就权且当做你们的借鉴。
一、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新课程意识。
这里说自己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新课程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教师为中心思想根深蒂固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自己往往不会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与感受,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依然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课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多时候是老师替代了学生,一直抱着学生赛跑,一旦撒手让学生跑,学生就不知所措。
这违背教学的本质要求。
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所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以学生为中心、自然教学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如果这个观念不转变,我们很难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二是缺乏课程意识。
具有课程意识,能使我们站在宏观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教学。
但是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历史课应该教学生哪些知识,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历史意识,历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自己对这些问题模糊不清,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自己缺乏课程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走了,我们的防御还在么?----我对历史二轮教学的几点建议如果评选2012年2月份十大流行语:除了林书豪,就是山东文理综。
2月3日网上的一则《山东文理综要恢复全国卷》的帖子,不亚于一声狼来了,在山东掀起了轩然大波。
山东考生们也经历了半个月的“坑爹”的叫骂声,经历了半个月惴惴不安和磨刀霍霍向全国卷的难忘时光。
人们对于文综和文综老师的关注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随着2月18日山东早间新闻报道的播放,人们对于山东文综临阵换卷的争议终于渐渐平息下来。
但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思考和关注却没有结束。
2月29日,高考说明的出台,体现了文综卷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证明了山东文综向全国卷靠拢并非无稽之谈,那么2012年的高考命题风格,是否会体现这一趋势,我们尚不得而知。
所以,狼走了,危机还在,我们做好两手准备却是必须的。
一、山东卷和全国卷的异同。
(一)本是同根生--------相同点1.命题理念和考核目标基本相同。
二者都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新全国考试大纲,教材依托都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者都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实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2.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基本相同。
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卷,都以三册必修为重点。
对于选修课程,新课标卷比重稍大占15%,山东卷比重为13%。
两套试卷都由单项选择题和以材料解析为主的非选择题构成。
3、选材丰富性和时效性基本相同。
二者选材渠道均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有历史典籍,有传统名著,有儒家经典,有历史地图,有小广告,有学生笔记,可谓包罗万象。
二者对社会热点,都不回避,或显性或隐性地回应社会热点。
4.能力立意基本相同。
无论是山东卷还是新课标全国卷,都越来越重视能力考查,比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区别1、山东卷反应齐鲁文化,彰显山东特色。
山东是孔孟故里,礼仪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出题点自然也很多。
2007年、2009年、2010年的山东卷都以不同形式体现了山东特色。
2、回应热点的程度不同。
2011年全国卷直接考热点问题,如201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10周年(命题考“东南互保”,折射出20世纪初期中国政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考太平天国从反孔到尊孔变化的原因,折射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140周年(考巴黎公社对农村的文告,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中工农联盟的必要性)、辛亥革命100周年(关于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出现在选做题中)等大事非常露骨的体现出来,山东卷则隐晦得多,2011年仅选修农奴制改革属于明显的热点。
3、选修试题的考察不尽相同。
全国卷和山东卷不同的是选修题目的材料和课本知识无直接联系,如2011年蒙古族的盟旗制度及2010年唐朝的改革都没在课本中呈现,而山东卷的改革命题与课本联系更为紧密。
4、总体感觉,全国新课标卷的试题和山东卷比较是相当难的。
除了刚才提到的选修让人无从下手外,还有其他两点。
其一,难度仍然体现在选择题上,学生对选项的选择模棱两可,成为试题难度的关键,如2010年的25、28、35题。
其二,试卷仍有超纲的现象。
2010年29题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但这一知识点在岳麓版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上已没有了,因此学生做这一题时,对选项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二、山东卷的纠结:1、不识庐山真面目-----地方特色在淡化。
2008年和2010、2011年均没有直接体现山东地方特色,这是偶然为之,还是与全国卷接轨的信号,尚不得而知。
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放题目有玄机。
大家对山东卷的开放性试题一直津津乐道。
但正如闭关锁国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一样,开放性试题不一定都是全开放。
2008年和2009年的试题,就是陷阱。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不拘泥于版本的承诺。
一标多本是这轮课改后出现的独特景观。
就历史学科而言有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还有我们的岳麓版等多种教材。
为解决这一问题,命题中心多次表示,创建新情境和新材料,不拘泥于任何一个版本,但2008年和2010年高考却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2010年墨家的“兼爱”思想在人教版教材中没有。
2008年选修“商鞅变法和梭论改革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的命题,在人教版教材中是正文,而岳麓版的教材中在“知识链接”部分。
4、为赋新词强说愁--------反猜题之殇。
2007年选修考了王安石变法,都觉着近几年不会再考,但2010年高考王安石变法重出江湖,让一干专家学者大呼“想不到”。
2011年高考,眼瞅着只剩下孝文帝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没考,农奴制改革又属于“周年大事”,考得可能性不言而喻,但很多专家吸取上次教训,不敢妄下结论,这次狼真的来了。
山东特色的体现也是如此。
真是虚虚实实,让人不好捉摸,好生为难。
三、防狼措施(一)基础知识篇1、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我们常说,一轮打基础,二轮搞专题,三轮需静悟,这里面肯定有他的道理。
二轮知识专题化,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纵向把握上更进一步。
但仔细研究全国卷和山东卷,你会发现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除了纵向对知识的考查外,还有对知识横向联系方面的考察,甚至比重更大。
2010年全国卷,阶段特征或时代背景的字眼出现频率颇高,山东卷亦是如此2011年27题,考察的是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带有横向比较的意思。
所以把分散在各个专题“纵”的知识点“横向”化,形成一个“面”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新的历史概念或者是阶段特征非常有必要。
2、多套教材相互整合、借鉴。
一枝独秀不是春,把多种版本进行必要的比对,各取所需,共同提高。
比如“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还有“限民名田”的内容,如果把这个知识点补充上,我们还会考虑其原因。
如此就联系到了必修2第二课的汉代土地兼并问题,加上我们同学熟知的匈奴问题,就总结出了一个较完整的时代背景:必要性-----王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匈奴威胁汉朝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可能性-----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景帝时期对“七国之乱”的平定,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整合,不仅仅有利于补充个别知识点,更有利于我们完整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完善知识体系的目的。
3、教材的多种功效。
教材既是获取基础知识基本史实的最可信最便捷的资源,又是训练、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最有效资源。
不完全依赖教材,不简单的照搬教材。
把教材当做材料,进行设问式教学。
(可以以工业革命的背景为例)4、注意学法指导。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历史老师在很多人眼中大多是一些或冥顽不化或老气横秋的古董。
作为新时代的历史老师,我们应该改变这一形象,把历史教活,灵活的教学方法就是一个平台。
如梭伦改革开始的时间,属于那一个世纪的什么时期。
用数轴来表示更为清楚。
毛泽东的一生大事用数轴来表示等。
同时代的不同时间,用时空坐标来表示。
分清角度,抓关键词的记忆方式更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5、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的倒查机制。
知识的倒查机制有很多的好处,可以使贫瘠变得丰盈,可以让错误得到修正。
比如鸦片战争的影响。
又如1787年宪法和西学东渐中诸派别的局限。
(课件展示)6、史学范式的指导和能力培养。
注意高考试题考查史观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革命史观”与“阶级斗争史观”,而是多元解读人类历史进程——文明史观(为主)、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用新史观指导高考复习,以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很难达到准确的理解,熟练的运用。
比如我们告诉学生社会史观的题目,大多是小切口,但要注意大背景下考虑。
2008年的家庭观念的变化问题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眼向上看,向下看)(课件展示)(二)答题能力篇1、超越时间、空间。
关注以往经典老题和他山之石。
2011年北京海淀区的多种史料的探究,让我们眼前一亮。
2007山东高考卷中多出出现了“用史实说明观点”的命题和2008年山东卷的逆向思维经典之处。
2010年新航路开辟的立场问题的原型。
(课件展示)2、要增加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第一点:把好学生脉搏,准确掌握学情。
我们可以把答题能力分解为审题能力、对材料的分层能力,从材料中抓关键语句关键词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第二点:专项题目的专项训练和专项指导。
例如选择题属于概念类,材料类,图表类、程度等类那一种。
剩下两项不知如何取舍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干扰项通常以“偷换概念”或者“以偏概全”的面目出现,我们可以对应概念,对应题干,或者用代入法解决。
(课件展示)又如图片类大题:注意图片本身,注意地图类图标,注意附属文字等(以2007年和2009年高考驰道为例)(课件展示)。
启示类正则正说,反则反说,道理阐述等。
论文类不仅要注意用上关键词、史论结合,还要注意落脚点通常是“我们应该怎么做”。
地方类问题,可以注意考虑角度要有层次性。
(以青岛奥帆赛举办为例)。
(课件展示)3、答题习惯的培养。
答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强化。
第一点先审题,对必要的问题进行思维转换。
“磨刀不误砍柴工”。
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郑永年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是内部力量的外延,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问题没有解决好,即使崛起也是不可持久的”。
以德国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的史实说明该观点。
很多学生要点不全,究其原因,盲目作答,没有审清题干,没有分清观点两面性。
又如思维转换的题目。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像油一样漂浮在乡土文化带的上空”,“为什么说康有为是中国的马丁路德”,“史上最牛公章”等。
(课件展示)第二点注意答题时史论结合,采用总分结构等。
例如2007年高考题27题第一问“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很多学生,只答民生,而第三问“通过什么方式”,学生又答的十分具体,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就是总分式答题法。
(课件展示)4、进行必要的魔鬼训练。
所谓魔鬼训练就是用非人道的非常规的训练手段使学生增强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
材料非常多,题意非常难懂,情景非常新,时间非常紧张,让学生非常不适应。
我们曾经经历过2008年选择题顺序打乱和2011年29题顺序打乱的事情,学生非常不适应。
当然没有必要经常搞,偶然为之却必不可少。
经常在单科考试时打乱平时8个选择题,36分必修和10分选修大题的做法,加到12个选择题,突然加个选修,或者加大古文史料的比重,但时间仍然为45分钟;在文综考试时偶尔打乱三科顺序。
这样的尝试既能让学生有种新鲜感,又增加了警惕性和适应能力,何乐而不为?5、热点探究的度要适中。
首先不可一拥而上,原因有三:其一,热点在高考中经常不热(包括山东特色问题),具有不确定性。
其二,历史毕竟不是政治,更不是时政,最后仍然是通过热点考察历史知识。
其次,不能不搞,除了因为高考映射外,更因为我们历史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历史情感和价值观”的光荣使命,连现实都不关注,其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是纸上谈兵么?老师们,时代在变,高考形势在变,但我们对狼的警惕意识未变,我们历史工作者的工作本质未变,我们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未变,我们把学生成功送入高等学府的最终结果也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