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记忆:90﹪的沈阳人都不知道这些老建筑的传奇故事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3325a4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4a.png)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从西掖门进入西路。
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和“九间殿”,是沈阳故宫历史最短的建筑。
扮戏房为硬山卷棚顶。
戏台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为清帝东巡时赏戏而建。
其南侧设东西角门与扮戏房相连,为演员出入处。
乾隆、嘉庆皇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时,均曾在此赏戏。
嘉荫堂在戏台的正北,为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既是赏戏的观众席,也是举办小型宴会的好地方。
东直廊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1__1783),是清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看戏及宴赏时,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伴驾赏戏之处。
里面的壁画。
戏曲人物戏曲人物西直廊戏曲壁画戏曲壁画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
仿造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
据乾隆四十七年壬寅正月乙卯谕:“由内库拨银七万两交荣桂等带往盛京,建盖文溯阁应用。
”文溯阁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而它之所以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据说是根据“五行八卦”之说而设计的。
“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色代表水。
而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
一个大屋顶下的六间房屋,即是象征着“天一”和“地六”的。
匾额:“文溯阁”。
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
乾隆帝御笔亲题横额“圣海沿回”。
北侧的一幅是:“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
南侧的一幅(无法拍摄)是:“古鉴今以垂模敦化川流区脉络,本绍闻为典学心传道法验权舆。
”《四库全书》共缮写七部,分别保存在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江苏扬州文汇阁、江苏镇江文宗阁和浙江杭州文澜阁。
沈阳古建筑旅游景点
![沈阳古建筑旅游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4aba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d.png)
沈阳古建筑旅游景点
沈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在中
国的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既有中国北方古城的独特风貌,
又具有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
一、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
尔哈赤及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
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将都城从抚顺迁到沈阳,将其作为陪都继
续使用。
清朝初期,沈阳故宫作为盛京皇宫的一部分继续使用。
清朝末年,清朝政府将盛京皇宫连同沈阳故宫一起卖给了日本。
二、皇姑屯事件遗址
皇姑屯事件遗址是沈阳市皇姑屯区的一个景区,是以爱国主
义教育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皇姑屯事件遗址包括南半
部的“东大寺”、“大帅府”等三处古建筑和北半部的“三教堂”。
南半部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所建的“东大寺”和清太宗皇太极
时期所建的“西大寺”,建筑均为一进两院式,西大寺中有一座
建于乾隆年间的三层七间佛堂式塔——魁星阁。
—— 1 —1 —。
沈阳故宫凤凰楼的传说和故事
![沈阳故宫凤凰楼的传说和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3abca8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2.png)
沈阳故宫凤凰楼的传说和故事沈阳故宫凤凰楼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其建造始于明朝,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如今已成为沈阳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座楼中,有着许多关于凤凰的传说和故事。
传说中,这座楼最初是由一位名叫李氏的女子所建造。
李氏出身富贵之家,但她却不满足于富贵的生活。
她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和成就感。
于是,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她开始策划建造一座高大华丽的楼房。
李氏为了让这座楼更加独特和美丽,决定以凤凰为主题进行设计。
她聘请了当时最出色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来设计和装饰这座楼房。
他们花费了数年时间来完成这个项目,并将它命名为“凤凰楼”。
当这座楼房完工后,人们纷纷赞叹它的美丽和精致。
然而,在李氏享受着自己创造力带来的荣耀时,她的父亲却突然去世了。
李氏深感悲痛和自责,她认为自己的创造力和野心导致了父亲的过早离世。
为了纪念父亲和表达自己的悔意,李氏决定将这座楼房改名为“凤凰楼”,并在它的顶部安装了一只巨大的凤凰雕像。
这只雕像代表着李氏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敬畏。
从那时起,凤凰楼逐渐成为了沈阳故宫中最受欢迎和重要的建筑之一。
人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它的美丽和独特性,更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着的深刻寓意和历史价值。
在凤凰楼中,还有许多与凤凰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例如,在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在楼顶上点燃烟花,以祈愿来年平安吉祥。
据说,在这时候,如果你能看到一只飞过天空的凤凰,那么你就会拥有好运和幸福。
另外,凤凰楼还是许多文化活动和庆典的场所。
例如,每年夏季,这里会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
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优美动人的音乐,感受到最浓厚的文化氛围。
总之,沈阳故宫凤凰楼是一座具有深刻寓意和历史价值的建筑。
它不仅是沈阳故宫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一个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价值观的象征。
走进凤凰楼,你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
沈阳故宫:在岁月斑驳深处,聆听近400年的历史故事
![沈阳故宫:在岁月斑驳深处,聆听近400年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0e401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9.png)
沈阳故宫:在岁月斑驳深处,聆听近400年的历史故事沈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都,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作为一名祖籍沈阳的满族人,从小听着爷爷讲述清朝的历史和家族的故事,沈阳故宫于我一直是神秘的存在,好奇心驱使我想要走近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重游故宫,踏上铺着青砖的大道,漫步于宏伟宫殿之间,穿梭在一座座殿宇楼阁之中,感受故宫的庄严大气、气势恢宏,处处都彰显着中国建筑的无穷智慧。
从东路、中路以及西路三路穿行,看着大政殿、凤凰楼、文溯阁三大标志性建筑巍然屹立,欣赏着翻修复建后的114座古建筑群,抚摸着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门一窗、一器一物,仿佛回到了清朝......讲好沈阳故事,传承优秀文化,把盛京的故事讲给一代代沈阳人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了解它的历史渊源。
7200年前,人类就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重镇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归为辽东郡,再到西汉时期的侯城,最后唐代改称为“沈洲”,后辽金继续沿用,到元朝后改为“沈阳”。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顺治十四年,在沈阳设“奉天府”,又称沈阳为“奉天”。
讲述这段历史还要从盛京皇城——沈阳故宫的故事开始,故宫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那时的满族被称为“女真“,努尔哈赤以父祖遗甲起兵,统一了女真,后创建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天命十年,已然定都辽阳的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将都城迁至沈阳,沈阳自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正如《大清一统志》中所述“盛京形势崇高,水土深厚。
长白峙其东;翳闾拱其西;沧溟鸭绿绕其前;混同黑水縈其后。
山川环卫,原隰沃饶。
洵所谓天地之奥区也。
天作地藏,自开闢以来,以待圣人。
”天命十一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将女真改为满洲。
他参汉酌金,一方面改革政治、军事体制,发展民族教育,一方面增建处理朝政和居住之所,形成了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落,并将沈阳更名为天眷盛京,天聪十年,皇太极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始称皇帝,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盛京皇宫。
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400字作文
![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4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2fe29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b.png)
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4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400字作文篇1这是我们在北京游玩的第一天。
一大早我们就从酒店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好大呀!不知比苏州的圆融时代广场大多少倍。
看,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央。
我们迫不及待地冲到售票处,急匆匆地买好票,直奔故宫的大门口。
进了故宫,我们便来到了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
大殿屋顶四个角上有好几只小兽,小兽越多代表等级越高,你可以数一数这里的小兽是最多的`,可见这里的等级有多高呀!接下来,最好玩的就是九龙壁了。
你仔细看,在九龙壁壁面上,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腹部是用木料雕凿成型后钉上去的,油漆已经脱落。
传说,当年在烧制时,工匠们把这个龙腹烧坏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
显然,大家的杀身之祸即将来临。
有位木匠师傅冒着犯有欺君之罪的生命危险,连夜用木料雕刻成那块龙腹,钉补上去,刷上白色油漆,使之同原来的白龙腹颜色相同,终于瞒过了前来检查的官员,并使工匠们免去一场灾难。
再往前走一会儿,就是一个拍照留念的地方了。
我穿上了格格的衣服,还真像小燕子呢。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地方,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400字作文篇2【沈阳故宫简介和历史】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沈阳的一处著名景点——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也被称为"老虎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
它位于沈阳市区中心,占地面积约六十多万平方米,比故宫博物院还要大哦!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北方根据地而兴建的皇家宫殿。
后来,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期间,将这座宫殿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建筑群。
直到1644年,清军入关攻占北京,成为统一全国的王朝,沈阳故宫才不再作为皇家驻锡之所。
进入沈阳故宫,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城门——大东门。
这座城门高约20米,有着厚实的青砖墙体和威武的望楼。
沈阳四塔简介
![沈阳四塔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b1cf1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3.png)
沈阳四塔简介
沈阳四塔是指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中心的四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分别为北塔、东塔、南塔和西塔。
四塔建于明朝,是明代沈阳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沈阳市民的重要文化遗产。
北塔,又称灵通塔,是四塔中最高的一座,高达76.5米。
它坐落在北市场附近,由青砖和花岗岩建成。
北塔内部有16层楼梯,可以登顶俯瞰整个城市。
东塔,又称鼓楼,高63米,位于沈阳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
东塔外形宏伟,气势磅礴,是沈阳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东塔内部设有博物馆,展示了沈阳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
南塔,又称鐘楼,高57米,位于沈阳市中心的南市场附近。
南塔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古代钟楼,现在已成为沈阳市内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西塔,又称万寿塔,高约20米,是四塔中最小的一座,位于沈阳市中心的西市场。
西塔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沈阳市的文化名片。
总体而言,沈阳四塔是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沈阳市内最受欢迎
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见证了沈阳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如果你来到沈阳,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古建筑!。
沈阳大东区典故
![沈阳大东区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1f798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c.png)
沈阳大东区典故
沈阳大东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有很多历史典故和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故:
1.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位于大东区。
2.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是为了纪念1931 年九一八事变而建立的,位于大东区柳条湖地区。
3. 张氏帅府:张氏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位于大东区。
4. 东塔:东塔是沈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大东区东塔街。
5. 万泉公园:万泉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位于大东区万泉街。
这些典故和文化遗产都是大东区的重要历史文化财富,也是沈阳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沈阳故宫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
![沈阳故宫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268f15e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2.png)
沈阳故宫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沈阳故宫: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沈阳故宫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清朝早期的皇家宫殿。
被誉为中国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故宫展示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文物。
本文将介绍沈阳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精髓。
一、历史背景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以及其后继者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所居住的宫殿。
他们将沈阳作为清朝的政治中心,并在此建立了雄伟的皇家建筑群。
故宫在顺治皇帝时期进行了扩建,成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宫殿城市,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艺术思想。
然而,随着皇族南迁北京,故宫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后来的乾隆皇帝也仅在此居住过短暂的时间。
二、建筑特色沈阳故宫的整体布局以五大部分为主,包括了重建的皇宫区、佟家大院、后三宫等。
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满族和汉族的传统特点,以黄色琉璃瓦屋顶、红墙、白石地面等典型特色而闻名。
整个故宫建筑群坐落在一个庞大的庭院中,通过各种宫廷门和走廊相连,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景致。
每座宫殿都精心设计,以展示皇家尊贵和气势恢宏。
故宫内物品摆设考究,布置典雅,展示了清代宫廷文化的瑰丽和精致。
三、文化与艺术精髓沈阳故宫展示了江山如画的园林景观和精美绝伦的宫殿建筑,在其中流露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故宫中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瓷器、玉器、书画和金属工艺品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水平的巅峰,也记录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风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宫廷文化的繁荣。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故宫,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和辉煌。
沈阳故宫也是中华传统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学的理念和技术。
艺术家们通过对称平衡、装饰繁复以及空间层次的划分,创造出了一个庄重而和谐的建筑群。
故宫内的雕刻、壁画、彩绘等艺术元素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另外,沈阳故宫还举办了许多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从小就去“北陵”玩,沈阳人却未必注意过,这里堪称古代建筑美学之典范
![从小就去“北陵”玩,沈阳人却未必注意过,这里堪称古代建筑美学之典范](https://img.taocdn.com/s3/m/a90607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3.png)
从小就去“北陵”玩,沈阳人却未必注意过,这里堪称古代建筑美学之典范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合葬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元年(1644年)定名为昭陵。
康熙、乾隆年间清昭陵进行了大规模增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
因清昭陵位于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故称“北陵”。
主任记者李浩/摄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了车流滚滚的北陵大街北端,走进379年前始建的清昭陵,在北陵公园管理中心文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梁莹的陪同下,开始了对这座清代第一位开国皇帝陵墓的探访之旅。
沈阳清昭陵□王向峰在北昭陵名北陵,太宗葬此了人生。
崇楼大殿雄豪起,石兽多雕神采盈。
华表高标耸帝统,盘龙嵌壁示乾亨。
两匹坐骑曾随主,仍似嘶鸣待远征。
满汉结合清昭陵历经158年建成踏上三孔拱形石质“神桥”,望向不远处迎面矗立的精美石牌坊,便进入了这座中国古代的建筑群。
“如果你仅从陵墓的建筑来看,会觉得清昭陵与关内的皇帝陵墓区别不大。
但如果你了解这座陵墓的历史,你会知道,这是一座满汉结合颇具特色的陵寝。
”梁莹介绍道。
皇太极1643年去世,当时清军还未入关,陵墓开始修建之初保持了一些清初关外特色,之后的大规模增建建筑则更多按照中原王朝陵寝制度所建。
“清昭陵的选址是经过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量二人精心勘测的。
”梁莹说。
陵寝地处沈阳城北高地上,地势西南低东北高,最重要的是钦天监官员认为清昭陵与清永陵、清福陵一脉相承,而在清代皇陵中,清昭陵是唯一一个不靠山的陵墓。
“也因此,钦天监官员后来确定在蒲河北岸一处地势北高南面临水名叫黄泥洼(今位于平罗街道黄土坎村)的地方取土,用八年时间堆土成了人造陵山——隆业山。
”梁莹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穿过石牌坊向北直行,便来到了陵寝总门户正红门。
梁莹介绍,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是清昭陵初建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仅有享殿(隆恩殿的前身),还修建了陵门、围墙、隆业山,并栽种了陵树。
砖瓦垒出的城市文化——沈阳古建筑现状大观
![砖瓦垒出的城市文化——沈阳古建筑现状大观](https://img.taocdn.com/s3/m/996ad02fdd36a32d737581e6.png)
砖瓦垒出的城市文化——沈阳古建筑现状大观如今依然屹立不倒的人文古迹,或者因为发展旅游而被重新修缮,或者因为政令保护而被高墙圈隔,而我们大众关于古建筑的记忆往往停留在游人如织、旅团摩肩的俗气画面里,当然,我们的盛京沈阳也不能免俗。
今天,我们不谈旅游热景(一宫二陵等),只谈城市的记忆以及曾经被城市都淡忘了的往日流光,“城市的小旮犄,心中的大天地”,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盛京沈阳往昔璀璨的古建筑文化之谜。
1、永诀的建筑——消失的沈阳钟鼓楼现存地址:沈阳市大东区中街路皇太极建起的盛京钟鼓楼,显然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后人去惊叹它的巍峨和美观。
古代,没有时钟,人们的计时依靠着城里这两个高大的建筑。
那时的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从晚上七时起更,此时便要关闭城门,到了更点钟鼓齐奏,随后八门八关依次鸣锣。
当时城比较小,钟鼓声传遍城内,告知人们休息的时间。
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盛京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沈阳。
四平街,也是后来的中街,是整个沈阳老城最繁华热闹的街市。
那时候没有什么向东的延长线,从朝阳街到正阳街的距离,约一百七十四丈,即580多米,对于依靠双脚丈量生活的古人们来讲,这距离已经足够漫长。
于是,1637年,两座被后人们誉为孪生姐妹的高大建筑耸立起来,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分别在今中街与朝阳街和正阳街的交会处,正所谓“晨钟暮鼓”。
辛亥革命后,沈阳作为清朝陪都的日子成为过去。
那时的沈阳方城,经历着转折的冲突,有点像现在的沈阳市内,道路的发展赶不上车辆的增加,与不断拓宽的道路相比,钟鼓楼在主干道两端的存在,越来越显得尴尬。
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由于城内道路不断拓宽,钟鼓楼逐渐成为影响交通的障碍。
1929年,为了交通便利拆除钟鼓楼的意见甚嚣尘上。
其实,除了阻塞交通要道,钟鼓楼不必再存在更有重要的理由。
机械时钟的到来早已将时间从一个稀罕玩意变成了家常小吃,人们不再依赖钟鼓楼确定生活的节律,这两座老建筑也自然成了真正的闲置物品。
沈阳故宫详细历史介绍导游词
![沈阳故宫详细历史介绍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827abe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5.png)
沈阳故宫详细历史介绍导游词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沈阳故宫。
作为清朝的故宫之一,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之一。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沈阳故宫的历史。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皇城”,始建于1625年,由明朝遗臣、东北第一抗倭将领抗倭英雄耿仲明所策划,清朝满族建筑师博尔济吉特·瓦尔拉设计。
沈阳故宫历经三个时期的建设,分别是盛京时期、清初至中期时期,以及中后期。
盛京时期的沈阳故宫,是由明末遗民和东北汉人所建。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建筑技巧和艺术才能,使得沈阳故宫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清初至中期时期,沈阳故宫的建设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
首先在建筑结构上,主要做了增建和扩建工作,使得故宫变得更加宽敞、壮观。
此外,在建筑装饰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突破,这一时期的沈阳故宫在建筑和装饰上集中了中国的古建筑和园林艺术之大成。
而到了中后期,沈阳故宫经历了一次再次重建,其间修缮和改造的规模和程度均比以往都要大得多。
近现代的战争中,沈阳故宫遭受过严重破坏,但凭借其强大的文化韵味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得以保存下来。
1934年,沈阳故宫被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晋级到了沈阳故宫的北门,这里是整个沈阳故宫中保存得最完整也是最宏伟的建筑。
它的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建筑师在设计时,参考了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和外形,同时融合了中国东北的特色,自成一格。
在沈阳故宫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区域,那就是关帝庙。
它的主体是由汉族人民所建,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庙宇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艺术最高的关帝庙之一。
当然,在这里还有很多其他值得一提的建筑,包括大成殿、玄武门、龙潭宝殿等等。
沈阳故宫的建筑无不凝聚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如此2021,我们也不知经过多少春秋,而恰恰那段春秋历史,就被沈阳故宫鬓枝。
不知张弛的名人例子
![不知张弛的名人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f46b9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6.png)
不知张弛的名人例子他们那么自信,我害怕张弛平时很少刷微博,觉得没什么参与感,“也没人认识我,我也不算啥名人”。
那天心血来潮登上微博,看到有人给自己发了一条私信。
点进对话框,消息已经在那儿躺了好几天:“您好,我是米未的导演,做过《乐队的夏天》《奇葩说》……”刚看了个开头,张弛就把对话框关了。
“骗子”,他心里嘀咕,“怎么会找我。
”张弛相信“天上掉馅饼”,但不相信“馅饼”会砸到自己头上,这样的消息一律被他归入“骗子行列”。
直到后来,朋友找来,又聊起米未那档的新节目,他才知道那条邀约是真的。
去米未的第一天,张弛很惶恐。
他和十几个演员被划分到一组,感觉周围每个人都有点名气。
“所有人都轻车熟路,知道有什么事儿该去找哪个导演”,只有自己一脸懵。
“就看着,别犯错误”是张弛心里唯一的念头。
这种感觉不陌生。
15岁那年,张弛刚上大学,总是习惯带个帽子、溜边走。
学校里有学影视表演的,“他们身上总有想要外放自己个性的那种东西”;还有舞蹈班的,“他们走路永远身姿挺拔”。
看到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张弛会觉得害怕。
几乎没什么悬念,选搭档环节,张弛被“剩”下了。
眼看就要出局,他自己心里急得不行。
导演告诉他,蒋龙也没有搭档,鼓励他们两个人试试。
和张弛不同,蒋龙性格速热,之所以被剩下,纯粹是因为“要求高”。
当时蒋龙心里就已经有想法,要在舞台上呈现“两个因为音乐而‘纠缠’在一起的人”的故事,围着整个工坊试了一圈,没人能搭得上。
和张弛见面后,蒋龙一上来就放了一首歌,想看张弛的反应。
舞台和表演,是张弛安全感的来源,他说,“我一看到舞台就亲切,平时畏畏缩缩的,进了剧场就觉得踏实。
”音乐声一响,他和蒋龙两个人伴随着鼓点和节拍直接跳起了舞来。
组合由此定下来。
蒋龙和张弛都是沈阳人,沈阳旧称叫“盛京”,最开始,两人想把组合的名字叫“盛京传奇”,但转念一想觉得太大了;蒋龙是白羊座、张弛是天蝎座,也想过叫“羊蝎子”,听起来又不像那么一回事儿。
改了几轮,最后还是用两个人的代表作命名。
介绍沈阳故宫美景
![介绍沈阳故宫美景](https://img.taocdn.com/s3/m/db966d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1.png)
介绍沈阳故宫美景沈阳故宫——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瑰宝“嘿,你知道吗?在东北那疙瘩,藏着一座跨越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那就是沈阳故宫,亦称盛京皇宫,那可真是个韵味十足、故事满满的地方啊!”沈阳故宫,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并肩而立,却有着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宛如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静静地诉说着明清两代的皇族兴衰和民族交融的史诗。
走在这红墙金瓦之间,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响。
"一看那崇政殿,嚯,好家伙!" 作为故宫的主体建筑,崇政殿犹如一位庄重威严的老者,屹立于中轴线上,那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皇家气派。
殿内龙椅高悬,黄幔低垂,让人瞬间穿越到那个金戈铁马、权柄天下的年代。
再瞧瞧凤凰楼,那是昔日皇太极处理政务之处,楼顶上那座铜铸的凤鸟,昂首展翅,栩栩如生,象征着满族人对自由翱翔的向往和对权力的执着追求。
“嘿,你站在那儿看凤凰楼的时候,有没有一种被历史凝视的感觉?”还有那神秘莫测的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结构,独特且罕见,好似一颗镶嵌在清朝历史星空的明珠,闪烁着无尽的故事与传奇。
每一块砖石,每一根廊柱,都似乎在低声细语,讲述着当年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如何从这里出发,一步步开创了大清王朝的辉煌篇章。
漫步在沈阳故宫,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是那么耐人寻味。
东、西路的配殿、宫门、后花园……它们如同散落在时间沙漏中的颗颗珍珠,串联起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记忆。
"哇塞,这旮旯的珍宝馆,更是不得了,里面陈列的那些瓷器、玉器、书画,件件都是国之瑰宝,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哪!"沈阳故宫,不仅是一座见证历史变迁的宏伟建筑,更是一本鲜活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更能体验到那份对传统文化深深的敬仰与热爱。
所以说,朋友,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来沈阳故宫走一遭,亲身领略这份穿越时空的壮丽与惊艳,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东方韵味。
沈阳故宫的故事
![沈阳故宫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1d536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1.png)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
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沈阳故宫共有古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古建筑群规模之大,保存之好,极为罕见。
中轴线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
其中,中路为故宫主体,包括正门(午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东路包括大政殿、十王亭、大成门等;西路包括西六宫、衍庆宫等。
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皇宫,也是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故有“关外紫禁城”之称。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清代文物,是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之一。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剖析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2184f5551810a6f524864a.png)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一)-----满族风格的帝王宫殿群(2011-10-22 20:07:31)转载▼分类:历史记忆标签: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实景拍摄历史记忆原创摄影杂谈很早就想细拍故宫,不仅仅是因为沈阳故宫是沈阳的一块瑰宝,更因为沈阳故宫有着古老的文化,还有沈阳故宫是一个建筑结构精美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群。
金秋十月,这样格外晴朗空气穿透性非常好的天气,我早早地来到故宫门前,忽然天空盘旋着一架直升飞机,我用相机拉近了与天空的距离,很羡慕在飞机上航拍的摄影人。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
也是世界仅存的满族风格的宫殿建筑群。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内,始建于公元1624—1625年,最终形成于公元1783年前后,经过长达150余年的建造、维修、改建和陆续增建,形成了如今所见到的规模。
它占地面积六万余平房米。
共包括宫殿斋阁建筑100余座,400余间。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奠基地,1625年,努尔哈赤将“后金”地方政权的首都由辽阳迁至沈阳,并于此营造宫殿。
1636年,皇太极在此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在清朝入关前定都沈阳的宫殿。
清顺治帝于公元1644年进关并迁都北京,沈阳故宫便成为陪都宫殿和皇帝谒陵的盛京皇宫。
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朝皇帝宫11次来沈祭祖谒陵,对其先祖宫殿多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这座塞外宫殿愈发完整并最终形成了今天沈阳故宫,成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宫殿建筑群。
东路、中路和西路是三条近乎于平行的南北向轴线控制下的三个部分。
三个部分功能性质明确,形成各自相对独立而又有部分横向沟通的整体关系。
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自中国的满族,所以这座为其所用的皇家宫殿的建造意图,很多地方有着它自己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
沈阳故宫的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形成的一组宫殿群围合而成,原先并无围墙,而是一个梯形城市广场。
位于中轴线北端的大政殿为主体建筑。
沈阳皇城辽代皇宫的遗址与历史见证
![沈阳皇城辽代皇宫的遗址与历史见证](https://img.taocdn.com/s3/m/f5f874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d.png)
沈阳皇城辽代皇宫的遗址与历史见证沈阳皇城是中国辽代皇宫的遗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
沈阳皇城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宫殿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见证了辽代强盛时期的辽朝帝王风采,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璀璨的一章。
一、沈阳皇城的位置和规模沈阳皇城位于沈阳市区中心,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约达60多万平方米。
皇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约约1099米,南北宽约约850米。
其规模宏大,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二、辽代皇宫的建设与规划辽代皇宫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开始修建,历经辽朝君主的多次扩建和改建,形成了较为庞大且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皇宫整体布局包括内城、外城以及东、西、南、北四个宫门,高大的围墙将皇宫与外界隔开,形成了一座以宫殿为中心的宫廷城市。
三、辽朝皇宫的建筑风格辽代皇宫建筑融合了汉族、契丹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北方特色。
宫殿建筑采用黄色琉璃瓦顶,红色墙体装饰,金碧辉煌,瑰丽壮观。
辽代皇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塑造了辽朝的独特文化形象。
四、辽代皇帝的举国迁徙与皇城的意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迁都至辽阳,并在此修建皇宫,标志着辽代皇城的建立。
然而,辽朝君主为应对战争和政治需要,多次迁都,使得沈阳皇城成为了他们的行宫和居所。
辽代皇城见证了辽朝君主的举国迁徙和对东北地区的统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五、沈阳皇城的历史变迁与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更迭,沈阳皇城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毁坏。
明朝时期,沈阳皇城曾多次被焚毁,清朝时期改建过一次,但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被炮火摧毁。
如今,沈阳皇城的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仅存一些残垣断壁和地基遗迹。
尽管如此,沈阳皇城仍然被视为沈阳的宝贵历史遗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对沈阳皇城的保护与重建为了保护和展示沈阳皇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沈阳市政府多年来进行了相关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1982年,沈阳皇城正式对外开放,并被列为沈阳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沈阳皇城遗址的修缮与保护工作,努力恢复其历史风貌。
沈阳老建筑
![沈阳老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cf570882e53a580216fcfe4b.png)
沈阳老建筑之一(1)沈阳“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旧址位于沈河区惠工街92号,现为沈阳台商会馆用房。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过去时:该楼又称“杜公馆”,建于1923年3月,是在张学良支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创建的当时最大的一家民营窑业公司。
办公楼正面三层、两翼两层呈“ V”字形。
此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46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洋式门脸”+“中式后庭”。
屋内有木楼梯,第二层屋外有走廊,在西南角处有一半圆形大门,原来的地下室因不适用被填上。
有资料显示,从前面看,小楼原有的门柱顶端饰有“爱奥尼”柱头,二楼两侧窗外饰有葫芦瓶栏杆,正中三楼原本有塔楼,后被大火烧毁;若从小楼后面看,又是浓郁的中国古典风格,两翼楼体上原饰有木栅栏和雕花镂空栏杆。
杜重远,吉林省怀德县人,1911年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校,1918年到日本留学,专攻窑业。
1923年冬回国,在大东边门外小二台子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原沈阳日用陶瓷厂)。
肇新窑业公司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为宗旨,首先开展机械制砖生产,将日本陶瓷挤出东北市场,杜重远成为新兴民族工业的佼佼者。
肇新窑业公司的办公楼作为民族企业家办公楼,主体建筑保存完好。
1923年,留日归来的杜重远决心投身实业以振兴中华,设法筹资创建了位于二台子占地20亩的肇新实业公司。
从此,沈阳有了第一家华资机制砖瓦工厂,有了从传统青砖大瓦向红砖水泥瓦的转变,打破了砖瓦市场由日本资本独霸天下的局面。
数年后,肇新又增资扩建,引进德国设备开始了中国机器制瓷业的先河。
肇新事业蒸蒸日上,其砖瓦产品不但为正在扩建的东北大学土建工程所包销,而且也为惠工工业区和沈海工业区等提供了大量的工民用建筑材料。
肇新的青边瓷碗碟不仅成为关内外畅销的日用瓷器,而且也挽回了日本资本把持的瓷业利权。
大连日资大华瓷厂不得不停业转产,瓦房店、沈阳的一些日资瓷厂不得不转产耐火砖。
肇新,是留学生学成返国兴邦创业的成功范例,是沈阳城市近代化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工业文明的成果。
沈阳故宫故事
![沈阳故宫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81f9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7.png)
沈阳故宫故事沈阳故宫,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仅存的清朝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始建于1625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沈阳故宫曾是清朝的皇宫,是清朝最早的封建帝王宫殿,也是清朝最早的宫廷建筑群。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之一。
沈阳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建筑特色,既有北方宫殿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园林的秀丽风光。
故宫内的建筑主要有乾清宫、御花园、东华门、摄政王府、东西六宫等,每一处建筑都展现着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
除了建筑本身,沈阳故宫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它见证了清朝的兴衰,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沈阳故宫的故事还可以从它的建筑布局、宫廷生活、历史事件等多个角度展开。
例如,乾清宫是故宫的主体建筑,曾是清朝皇帝的居所和政治活动场所;御花园是皇帝和皇后的休闲场所,园内有着精美的建筑和精致的园林景观;摄政王府是清朝的摄政王的府邸,也是清朝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
这些建筑和场所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古代宫廷的恢弘和神秘。
沈阳故宫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魅力。
同时,沈阳故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存在和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沈阳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着古代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魅力。
它的存在和保护,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沈阳故宫,感受这座古老宫殿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盛京八景简介
![盛京八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ec542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9.png)
盛京八景简介盛京八景是指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八个著名景点。
盛京是沈阳的古名,而八景则是沈阳市内八处风景名胜的总称。
这八个景点各具特色,代表着盛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第一景:大清皇陵大清皇陵是盛京八景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个景点。
它是清朝帝王的陵墓,包括皇陵和皇后陵,始建于17世纪。
大清皇陵庄严肃穆,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典范之一。
第二景: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盛京八景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皇家建筑群。
它是满洲王朝——清朝的故宫,也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沈阳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第三景:桃仙国际机场桃仙国际机场是盛京八景中唯一的现代景点。
它是沈阳市的主要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
桃仙国际机场设施一流,服务优良,连接了众多国内外城市,是沈阳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的重要门户。
第四景:士林公园士林公园是盛京八景中最古老的公园之一,也是沈阳市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士林公园占地广阔,园内有湖泊、山林、花圃等景观,环境幽雅,四季景色各异。
公园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纪念碑,是人们休闲娱乐和研究历史的好去处。
第五景:北陵公园北陵公园是盛京八景中唯一一个皇家陵园。
它位于沈阳市北部,是清朝多位皇帝和皇后的陵墓所在地。
北陵公园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风景秀丽。
园内有古建筑、石碑、雕塑等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园的规制和艺术风格。
第六景:沈阳森林动物园沈阳森林动物园是盛京八景中唯一的动物园景点。
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动物园之一,占地面积宽广,有众多珍稀动物和植物。
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狮子、老虎、大熊猫等动物,同时还能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植物景观。
第七景:沈阳凌河公园凌河公园是盛京八景中最适合休闲散步的一个景点。
它位于盛京市中心,是沈阳市内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凌河公园有湖泊、树木和花坛等景观,环境幽雅。
公园内还有广场、健身设施和游乐设施,适合人们运动和娱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京记忆:90﹪的沈阳人都不知道这些老建筑的传奇故事于是我们开始怀念那斑驳的墙泛黄的窗也许你是一个生活在这里的老沈阳或许只是一名匆匆过客你是否还记得这些老建筑呢?老建筑的坎坷命运你可曾了解?命运1被保护1沈阳“奉天省咨议局”旧址该建筑始建于1906年。
1912年至1918年为“奉天省议会”所在地,1928年为“奉天省党部”,后又改为“奉天省高等审判厅、检查厅”,解放后为沈阳军区政治部军法处。
2“原辽宁同泽女子中学教学楼”旧址始建于1928年,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创办,并亲任董事长。
该校舍由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并监造。
所用教学设备都是由外国进口的。
3陈云故居位于和平区桂林街89—3号,南临北四马路,西临桂林街,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占地面积195平方米,建筑面积385平方米,为日式二层水泥瓦顶砖木结构。
57年前,陈云主持接收沈阳时,就居住在这里。
4于济川公馆旧址位于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196号。
现房空置。
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于济川公馆位于沈河区中山路196号,紧临沈阳迎宾馆东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其主楼又称虎楼,是一座欧式风格建筑。
5张作相公馆1919年,张作霖重建东三省讲武堂,张作相任堂长,5年后,出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
他在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时期,做了一些有益于民众的事。
如在吉林严禁种植鸦片,严禁吸毒贩毒;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独自兴建了吉海铁路,并创办了吉林大学。
沈阳皇姑屯炸车事件发生后,张作霖被炸死,张作相一心辅佐少帅。
6原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旧址现为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用房。
由沈阳市文物局立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夺我国东北资源的大本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从事铁道建设的股份公司,其实还兼有调查我国物产和自然资源,垄断矿山开采、钢铁冶炼、海运等特殊任务,是一个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侵略三重任务的特殊机构。
7沈阳“基督教会东关教堂”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三自巷8号,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命运2被改造1“老北站”已不再是车站带火北市场PK沈阳老北站,时称辽宁总站现沈阳铁路办事处,原辽宁总站2东北大学理工学院旧址楼PK成立于1923年的东北第一学府东北大学现辽宁省政府办公厅3沈阳市儿童图书馆,原满铁奉天公所PK沈阳市儿童图书馆,如今是孩子们的天堂。
当时这座建筑的名字叫“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是老沈阳城里惟一的一座满铁拥有的建筑。
命运3被拆迁1钟鼓楼钟楼和鼓楼当年位于沈阳古城中最繁华的四平街(今中街)上。
东边的钟楼位于现在的朝阳街与中街交汇处,西边的鼓楼在正阳街与中街的交汇处,正所谓“晨钟暮鼓”。
1931年,钟鼓楼被拆除,拆除施工从6月17日开工,到7月25日结束,仅用了不到20天的时间。
2夏宫昔日,夏宫曾是亚洲最大跨度拱体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室内空调嬉水乐园。
2009年2月20日,夏宫成功爆破,用时仅2秒。
3 大馆老沈阳人口中的“大馆”,指的是辽宁省体育馆。
“大馆”位于青年大街122号,当年是由东北设计院设计,能容纳万余观众。
辉煌时代,这里曾举办了国际、国内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2000余场。
2007年4月12日,32岁的辽宁省体育馆被爆破拆除。
4 辽宁省气象台大楼辽宁省气象台大楼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最大的亮点“大温度计”则建成于2006年,位于大楼西南面外墙上。
跟别的东西的“放大版”不同,它可是真真切切的温度计,每天会显示实时的气温。
经过这里的人们总会抬头看一眼,那时夜晚的“大温度计”的成了文化路立交桥一道独特的景观。
5老浑河桥老浑河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2年,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因此它也是沈阳浑河上的第一座桥。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浑南的发展,见证了沈阳的进步,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沈阳人的成长。
2003年12月19日凌晨,老浑河桥爆破拆除。
6二十一世纪广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1999年最后的那个夜晚,数以万计的沈阳人聚集在二十一世纪广场,伴随着世纪之钟的响声一起迈入了新千年。
而随着二十一世纪广场的消失,这个场景从此也成为了绝唱。
23年间老建筑消失近400座↓↓↓满铁奉天图书馆不可移动文物标识2009年,满铁奉天图书馆拆除后的废墟。
遭此厄运的老建筑还有很多,很多……奉天纺纱厂、奉天陆军被服厂、法国驻奉天领事馆、亚洲电影院……现在这些老建筑只能在图片中看到了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当年显赫一时的名人公馆,这里的每一个名字都在当年的东北响当当,每个或完好或破败的公馆也都述说那一段沧桑巨变,承沿着意味深长的城市文脉。
而更多的老建筑,却早已化为残垣破瓦消散在滚烫的历史进程里……为何老建筑保护之路如此难走?1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成本低,让违法者有恃无恐。
根据相关规定,拆除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老建筑,开发商被罚款50万元左右。
而很多老建筑都在沈阳市繁华路段,有些位置商铺能达到1.3万元一平方米,拆除后的收益要高出罚款额上百倍,这让很多开发商宁肯违法,也要强拆。
2老建筑保护意识薄弱,文物保护工作步履维艰。
11月21日,文保协会组织了“辽东文化行”主题活动,去辽阳市古城墙参观,来到一个村里,发现很多村民用来盖房、砌猪圈、马棚的砖就是城墙砖。
听说是文物后,一些村民偷偷将城墙砖藏起来,一见到有考古的人进村,就拿出来以1000元一块的价格出售。
文保团队多次劝说村民要交给文物局,村民却说,自己家的东西,凭什么交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讨如何保护沈阳老建筑之前先看看其他城市是怎么做的上海具体做法对历史建筑统一挂标示牌展示。
对一批历史风貌区进行功能置换,环境改造,立面出新,交通整治等改造措施。
分四批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总数将达632处(2138幢),约480万平方米。
天津具体做法2005年天津市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依法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腾迁、整理、经营。
经全市普查有854幢(133万平方米)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被初步列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范围。
并统一制作的历史风貌建筑标示牌。
2006年天津还将陆续确认新的历史风貌建筑,全面完成854幢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图则的编制;还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编制历史风貌建筑区的保护利用图则;继续开展历史风貌建筑的腾迁整理工作,从而促进历史风貌建筑的有序保护利用,展示天津特色资源。
国外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历史建筑的?日本自下而上,重视引导市民参与二战后,日本经历了高速成长阶段,巨大的开发狂潮席卷日本各地,很多历史街区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
然而,迄今为止,日本古城中很多历史文化街区和人文景观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这要得益于日本民众的保护意识,对于无视历史和环境的国土改造,各地市民都进行了抗议。
我们从日本得到的经验是:重视引导市民参与,形成国家和各级地方相结合的多重保护机制,同时不断的创新保护理念和方法。
法国依法保护,适度整修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如今,法国已形成以《遗产法典》为核心,以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体,与《城市规划法》、《环境法》等相互配合有机协调的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
现在全法国有国家级的保护区100处,地方各级保护区几百处。
正是因为法国人有这种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刻理解,法国才得以保存了如此众多的文化遗产,并吸引每年8000多万的外国游客。
新加坡鼓励私人部门介入遗产保护80年代,政府便开始对这些历史街区和民族活动进行保护。
首先,保留并恢复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其次,老旧建筑的基础设施落后,所以政府改善总体的物质环境,并且适当引入新特色以进一步提升历史街区的独特性。
第三,以新活动来巩固该地区特色,保留并提升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
第四,让公共和私人部门都参与到保护计划的开展中来。
例如,唐人街的操作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保护偏重的是对老建筑的修复。
城市再发展当局为鼓励私人部门介入遗产保护,制定了一个物质性的框架。
在开发活动方面,其政策允许市场运作,行业经营和其他活动,基本上由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来选择。
意大利古建筑保护意识已成为意大利人的基因意大利人总是把保护古迹意识当作他们的“DNA”之一,在他们看来,历史遗迹如同基因不可或缺,不论民众还是官员,都将古建筑视为珍藏品,对古建筑和古城用心守护、悉心照料。
意大利对老建筑和老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方式灵活多样:首先,采取“整体性保护”的原则。
即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既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还要保护生活在那里的居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其次,最好的保护是利用。
意大利不少古建筑仍作为办公场所或住宅使用。
以首都罗马为例,总统府奎里纳莱宫和总理府基吉宫都始建于16世纪。
走在市中心街头,时不时就能看到住宅楼前保留着当年的拉丁文招牌;第三,社会资本赞助修复。
意大利采取企业或个人赞助或捐助的方式来资助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修复工程,而“回报”企业的是广告效应和形象提升。
如何延续老建筑的生命?1拓宽保护与利用的思路,采用多元化保护措施变“死保”为“活保”根据老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保存状况,采用不同的保护方式。
全面保护——对保护历史价值较高、遗存状况较好的老建筑,参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实施全面保护;部分保护——对建筑立面艺术价值较高的老建筑,保护其具有特色的建筑外壳,建筑内部结构可根据新的功能要求,在不危害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整修、装饰。
局部保护——保留关键的构件,保护能反映老建筑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构件,在不影响历史资源点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对建筑立面进行调整,在不危害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整修、装饰;风貌更新——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但能延续历史文脉、对所处地段景观、环境氛围贡献较大的老建筑,可按照原有风格重新建设。
2政府要与时俱进,学会适度放权现在社会慢慢开放,我们对文物保护理念也不断更新发展,政府在文物管理理念方面也应与时俱进。
政府应该学会适当放权,将文物保护交给市场,交给民众。
3建立标识系统,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建立标识系统,标明位置尝试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介绍说明各老建筑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艺术价值:1)在重要的老建筑前开辟展示空间,设立说明牌,讲述老建筑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价值和相关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况;2)在城市主要干道和传统街巷沿线选择展示点,设置地区历史标识牌和指引牌,叙述本地段的历史沿革,指示周边老建筑方位。
3)将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和老建筑集中地区开辟为老建筑重点展示区,在展示区内设置讲述沈阳历史变迁的说明牌、老建筑分布图等,充分展现和叙述沈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
历经6个月,走访百余处沈城老建筑,拍摄系列纪录片《寻城》,为沈阳那些即将消失的老建筑留下影像资料,讲诉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