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相关资料
鼓浪屿八卦楼的建造历史及建筑特点
筑而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其中的八卦楼坐落于鼓浪屿东北部的笔架山东北麓,屹立于鹭江之畔,居高临下,尽览厦鼓两岸风光,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色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是旅游胜地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因其建造的历史背景和传奇经历,成为厦门这座港口城市近代历史的缩影。
一、八卦楼建造的时代背景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部,是九龙江出海口与厦门西港交汇航道上的弹丸小岛,面积仅1.88平方公里。
其地理位置独特,海上交通便利,四周有岛屿和大陆环绕,东隔600米鹭江可与厦门本岛对渡,西面和西南面与厦门海沧和漳州龙海等大陆相距数里之遥,周围地形如同可避风浪的港湾。
岛上环境优美,米。
鼓浪屿自宋代开始逐渐得到开发,明末郑成功以此作为训练基地,起兵收复台湾。
鸦片战争时期,曾在岛上设立炮台抵御入侵。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被迫成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西方人开始占据鼓浪屿作为居留地,从此西方文化通过多种渠道逐渐在这里传播,相继在岛上设立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机构,建立领事馆、海关税务司、洋行、教堂、教会学校及医院等,陆续建造了一批西式或殖民地样式的建筑。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一批台湾望族避居鼓浪屿,在此建造住所。
1903年,鼓浪屿被辟为“公共租界”(也称“万国租界”),设立了以洋人为主的工部局,作为岛上的行政管理机构,形成国际化的居住社区,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闽台富商、南洋(东南亚)华侨、台胞具代表性的建筑。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八卦楼的建造始末和历史变迁八卦楼原为私人别墅,始建于1907年,创建人是台湾富商林鹤寿。
林氏家族是鼓浪屿的名门望族,鼓浪屿著名的私家花园别墅———菽庄花园的主人林尔嘉是其堂兄,其家族的发展与台湾密切相关。
由于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两岸来往频繁,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大量闽南人迁徙和开发台湾,清代还曾在厦门设立机构分管台湾的军事防务。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龙溪人林应寅携子林平侯赴台湾,在台北新庄开塾授徒。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相关资料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资料背景介绍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仅1。
87平方公里。
山石、树木、植被、阳光、沙滩、海浪,形成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景观。
厦门鼓浪屿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西方列强为了在华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势力,肆意掠夺资源,抢占强租土地,企图使之成为长期侵占中国的桥头堡。
他们把目光瞄准美丽的岛屿—鼓浪屿,纷至沓来,在岛上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建立“公共租界”,使小渔村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构筑在鼓浪屿的欧、美、日等13个国家的各式领事馆、教堂、洋行等建筑,作为各国实力的象征,大多反映出所在国的建筑特征。
20世纪2030年代华侨在鼓浪屿兴建千余幢中西合璧私家别墅,使鼓浪屿有了“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美称。
为了保护好这份底蕴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丰富鼓浪屿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4月1日颁布了《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在鼓浪屿岛内规划出207幢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其中重点保护有82幢,一般保护有125幢。
建筑的风格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
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
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第一阶段:1840—1920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13个国家向鼓浪屿派驻领事,建立领事馆.18 44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鹿礁顶首先建领事馆,这是鼓浪屿有欧陆别墅的开始。
1847年,建立领事公馆,1870年,又建立了新的领事馆.之后,美国等12个国家在鼓浪屿建立了领事馆,这些是比较纯正的欧陆建筑。
鼓浪屿建筑风格
鼓浪屿风貌建筑集锦时间:2005-4-15 22:19:10 来源:厦门老字号阅读824次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
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
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
柱子、额枋和屋檐是建筑造型的重要因素,古代希腊罗马创造了许多建筑形式,特别是在柱式造型方面,共包括古希腊的3种柱式和古罗马的5种柱式,代表性的有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林,被号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三大柱式”。
1844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近一个世纪中,这些建筑形式都粉墨登场鼓浪屿,各展雄姿。
多立克式,朴实无华;科林斯林,富丽堂皇;爱奥尼式,纤巧精致。
除此之外,哥特式尖顶的漂亮钟塔,伊斯兰教清真寺园顶建筑,以及教堂、民屋的彩色玻璃,巴洛克式的“不规则的”、“奇异的”奢华,罗可可式的贝雕、海藻和涡卷,双翼的太阳和葵花的窗饰,罗马式的壁柱,北欧的壁炉,搏击的雄鹰,飞翔的天使,梅花的标帜,罗马竞技场式的连拱廊,以及澳大利亚的阳台,铁栏杆等等建筑艺术,相继装点鼓浪屿,争相斗妍,异彩纷呈,为亚热带侨乡增添了袅娜风姿。
据厦门有关部门调查,鼓浪屿各具特色的风貌建筑计有36座,集锦如下:英国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的鹿礁路16号楼商品检验处;西欧折衷主义风格的鼓新路43号厦门博物馆;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物有:晃岩路23号住宅、田尾路17号省干休所8号楼、田尾路27号厦门海关休养所、鸡山路3号和16号住宅。
日本现代建筑风格的鹿礁路1号部队69医院;仿日现代建筑的鹿礁路6号住宅;仿日建筑风格的漳州路24号自来水公司休养所;日本建筑风格的田尾路13号省休宿舍。
世界遗产鼓浪屿的简介
世界遗产鼓浪屿的简介它就像一颗海上明珠,在厦门的海边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这个小岛呀,不大不小,正好能让你慢悠悠地逛个遍。
一踏上鼓浪屿,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大的花园。
那些花花草草啊,五颜六色的,在路边、墙角,甚至房顶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而且呀,这里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多样。
欧式的小洋楼、中式的古宅,还有南洋风格的房子,都挨挨挤挤地凑在一起,就像是在开一场建筑风格的大派对。
每一栋房子都像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默默地站在那里,等着有人去倾听它的过往。
说到鼓浪屿的路,那可真是充满了惊喜。
小巷子弯弯曲曲的,像迷宫一样。
有时候你以为走到头了,一转个弯,又出现了一条充满风情的小路。
在这些小巷子里漫步,你可能会突然听到从某个小院子里传来悠扬的钢琴声,就像有个小精灵在弹奏着美妙的音乐,让你的脚步也忍不住跟着轻快起来。
鼓浪屿上的小店也是一绝。
各种特色的小玩意儿琳琅满目。
有那些手工制作的小饰品,精致得让人爱不释手;还有充满文艺气息的明信片,每一张都像是一幅小画,写满了对这个小岛的喜爱。
走进这些小店,店主们都特别热情,就像招呼老朋友一样,和你唠嗑,给你推荐他们最得意的宝贝。
这里的沙滩也是很棒的。
虽然不是那种超级大的沙滩,但是沙子软软的,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糖上一样。
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沙滩,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是大海在低吟着一首温柔的歌。
在沙滩上,你可以看到小朋友们在堆沙堡,大人们则在一旁悠闲地晒着太阳,那画面真是温馨极了。
鼓浪屿还有很多名人故居呢。
当你走进这些故居,就仿佛能看到那些名人曾经在这里生活的场景,感受到他们的气息。
这里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总之啊,鼓浪屿是一个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的地方。
不管你是来寻找浪漫,还是来感受历史文化,或者只是想找个地方放松放松,它都能满足你。
它就像一个魔法岛,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深深地爱上它,舍不得离开。
介绍鼓浪屿的建筑
介绍鼓浪屿的建筑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小岛,位于厦门市区和大陆之间,是一个以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这个小岛上有许多建筑物,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我们来介绍一下鼓浪屿最有名的建筑——海滨大道。
这是一条长约2.5公里的海滨步行道,沿着鼓浪屿的海岸线修建而成。
海滨大道两侧是一排排欧洲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当时外国殖民地留下的遗产。
这些建筑物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如西班牙风格、法国风格和英国风格等,每一个建筑都展现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在海滨大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白城沙滩公园。
这是一个以西班牙风格为主的建筑群,包括了一座古老的灯塔和一座仿古建筑。
这里的建筑物都是白色的,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在白城沙滩公园,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感受到海风的吹拂,同时还可以在草坪上休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海滨大道上的建筑,鼓浪屿还有许多其他有特色的建筑物。
例如,日光岩是鼓浪屿上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也是一座独特的建筑。
这座建筑位于一个小山坡上,由一座石头建成,外形独特。
在日光岩上,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园和迷人的湖景,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鼓浪屿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教堂建筑,如基督教堂、圣母堂等。
这些教堂建筑大多修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鼓浪屿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这些教堂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内饰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以上介绍的建筑外,鼓浪屿还有许多其他有特色的建筑,如花园别墅、民居等。
这些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和文化。
在鼓浪屿漫步时,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感受到不同建筑风格的魅力。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每一个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鼓浪屿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这个小岛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之一。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鼓浪屿,一定不要错过这些美丽而独特的建筑。
无论是欣赏建筑的外观还是体验建筑的内部,都会给您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鼓浪屿建筑风格
鼓浪屿建筑风格鼓浪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一座小岛,被誉为“国际建筑博览会”。
岛上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海外侨民的风貌和艺术氛围。
在这座小岛上,每一座建筑都有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故事,成为了体现多元文化的代表之一。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福建侨民。
当时,大量的福建人移民到东南亚地区,并在那里积累了财富。
这些侨民返回家乡时,带回了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这使得鼓浪屿的建筑成为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在鼓浪屿,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体现在每一座建筑的设计上。
例如,厦门大学博物馆、黄厝老街等地的建筑都展现了欧洲复古风格的影子,而且设计精美,构思巧妙。
这些建筑在时间的推移中成为了岛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欣赏。
值得一提的是,鼓浪屿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之一是英东洋行,建于1869年,是一个欧洲式的大型建筑群。
英东洋行是当时中国最早的西方公司之一,它的建筑风格凝聚了欧洲文化与建筑的独特魅力。
这座建筑始终代表着鼓浪屿的特色和历史意义,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除了西方风格的建筑,鼓浪屿也有许多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建筑物。
比如,华侨银行是一座中式建筑,建于1927年。
它的外观典雅优美,彰显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为鼓浪屿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还体现了当时华侨对家乡的思念与情感。
除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与鼓浪屿的建筑相关联。
例如,音乐厅是鼓浪屿上的一座建筑,据说它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希腊古典建筑的影响。
在音乐厅面前有一座名为“鼓浪屿一隅”的雕塑,它以小孩钻石球一样的动作,看着鼓浪屿这个宝地。
这个雕塑代表着鼓浪屿上的孩子们思考生活的态度和追求,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总体而言,鼓浪屿的建筑风格独特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在海外侨民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氛围。
这座小岛上的每一座建筑都有其故事和魅力,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鼓浪屿建筑介绍
美国领事馆旧址
该建筑由美国工程师设计, 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地上二层, 地下一层,建筑面 积1020平方 米,总用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 系典型的美国折衰主义式建筑。 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南 面和东面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 并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来强调 建筑的主立面。四面山墙设三角 形为屋顶装饰,屋面铺灰色机平 瓦。
汇丰银行 公馆旧址
该建筑为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 墅建筑。砖石结构,占地384.6平方 米,地上 一层,半地下一层。平面三面设廊,共三个出入 口。地基以钢筋打入岩基,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 砌墙,勒脚上为砖墙抹灰粉白。东面及北面临崖 面海,光线充足。廊柱为希腊科林斯柱式,柱座 为花岗岩,柱身为红砖砌成,柱头雕饰花瓣。屋 面为多面坡顶,铺设灰色机平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卦楼位于笔架山西北坡,为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 计。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为 4623平方米。平面 布局为四面外廊加十字内廊。地上三层,半地下 一层,地下室部分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四角耳房 为清水红砖墙,其余为砖墙抹灰粉白。建筑四面 外廊均设有数根巨大圆形廊柱。二楼顶部分为平 顶,四周砌高约1米的女儿墙。三楼为多坡顶,屋 面铺红色机平瓦。中心部位为高达10米的穹隆顶 观景台。东、西、南、北四面均设入口。该楼系 鼓浪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鼓浪屿建筑介绍
高一(3)班 第四小组 2016.4.19
组员:杨颖,程松亮,郑羽,傅颖锋,卢宏鹏,陈博,陈昱霖,黄冠韩
鼓浪屿约有300余幢建筑可列为历史风貌建筑认定的对象。这 些建筑主要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岭附近。1949 年以前鼓浪屿建筑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鸦片战争以前—本土遗 风;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建筑涌现;二十世纪二、三十 年年代——多元化建设高潮。目前的整体建筑面貌主要是在二十世 纪二、三十年年代集中建设形成的。建筑性质主要包括:居住建筑 (别墅、公馆和民居);领事馆建筑(英、美、法、西、日、荷等); 教堂建筑(安献堂、天主堂、福音堂、三一堂);公共企事业建筑 (万国俱乐部、大北电报局、会审公堂);园林景观建筑等。其中别 墅、公馆和民居占70%,公共建筑占30%,包括教堂、学校、医院、 领事馆、银行、办公和公共企事业建筑。
厦门鼓浪屿建筑
厦门鼓浪屿建筑位于厦门市的鼓浪屿,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这座小小的岛屿,却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为岛上的景区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厦门鼓浪屿建筑的故事。
鼓浪屿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
当时,由于鼓浪屿地理条件优越,港湾深水航道畅通,成为了南洋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
于是,各国工匠和商人陆续来到这里,将他们的文化和建筑传统带到了鼓浪屿。
厦门建筑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
鼓浪屿上的建筑有中西合璧的洋楼,也有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
走在岛上的街道上,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建筑,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世界。
首先,我们来说说岛上的洋楼。
这些洋楼多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鼓浪屿的租界时期所建。
这些洋楼的风格多样,有法国巴洛克风格的演歌厅,有意大利罗马风格的天主教堂,还有希腊复兴风格的博物馆等等。
洋楼的建筑风格中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元素,使其独具特色。
洋楼的建造造型独特,大多采用了花岗岩、红砖等材料,外立面绘有浮雕和壁画,场景多以神话、历史和风景为主题。
这些洋楼既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又见证了鼓浪屿曾经的繁荣。
如今,这些洋楼已经成为了岛上的主要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洋楼,鼓浪屿还有许多传统的闽南建筑。
这些建筑多以红砖砌筑,屋顶则采用琉璃瓦,整体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感觉。
闽南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它们多由五进四合院构成,门楼高大宏伟,中间有庭院,四周则是厅堂和卧室。
这些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文化,既保证了室内的通风和采光,又融入了岛上的风土人情。
而在鼓浪屿上,还有一个独特的建筑群落,那就是“千门万户”。
这里是岛上居民的家,每个房子都有一个独特的门洞,门上悬挂着缤纷的门神和对联,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这些门洞形状各异,有些是方形、有些是圆形,还有些是心形,展现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浪屿上的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的故事。
毓园 鼓浪屿简介
毓园鼓浪屿简介鼓浪屿是厦门市的一个风景旅游岛屿,位于厦门市思明区西南部。
鼓浪屿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
岛上有许多具有各种不同特色的建筑,如西方式建筑、日式建筑、中式建筑等,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鼓浪屿的名字来源于海风吹拂沙滩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鼓声一样。
岛上最著名的景点是毓园,这是一座典型的中国私家园林,也是鼓浪屿最大的园林。
毓园建于1885年,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是一座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的园林。
毓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园内有许多精心设计的花园和池塘,如琴湖、竹湖、雪厅、水厅等。
园内的建筑也非常具有特色,如柳泉堂、敬修堂、寄畅楼等。
这些建筑都是以传统的中国园林风格为基础,结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在毓园,游客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园林景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园内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绿树成荫,使人感到清新宜人。
园内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独特,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在毓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远离了喧嚣和繁忙的城市生活。
除了毓园,鼓浪屿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日光岩、菽庄花园、曾厝垵等。
日光岩是鼓浪屿最高的山峰,从山上可以俯瞰整个岛屿的美景。
菽庄花园是一座典型的中国私家园林,有着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曾厝垵是鼓浪屿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有着众多的小吃和特色店铺,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鼓浪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岛上曾是一个渔村,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鼓浪屿成为了厦门的外国租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来此定居和交流。
这些外国人带来了西方的建筑和文化,对鼓浪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今,鼓浪屿已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鼓浪屿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建筑风格,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音乐表演、戏剧演出和艺术展览,还可以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58.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在我已经发表的前6集和“佚名篇”共7篇介绍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博文中,展示的照片都是我亲历鼓浪屿拍摄的,本集有13座,前3座是我拍的,后10座是网上下载的,我还会继续到鼓浪屿拍摄,最终用我亲自拍摄的照片取代这几张下载的照片.自此我已经介绍了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95座.(“有名”70座,“佚名”25座).下面继续介绍本集的13座:58. 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此楼很完整,精致靓丽,大门非常有特色,迎熏即迎一个太平盛世,原主人必定很有品味.去,但却无法查到详细资料.58.迎熏别墅大门(福建路28号)59.叶清池别墅(福建路58号) 叶清池(1846~1927年),又名叶崇禄,福建厦门人,著名华侨领袖,爱国实业家。
道光26年(1846年)出生于厦门狮山村,自幼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到南洋谋生,初在菲律宾当小店伙计,累积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在当地独立开设“捷丰”号商铺,主要经营糖类和杂货。
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数年间就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商行。
随着营业的发展,叶清池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先后在菲律宾各埠设立分行,进而又回国投资兴业,在厦门、上海、香港、宁波开设分行。
其中,在怡朗设有捷丰糖行、捷发布店、捷茂铸锅和米线;在宿务设有捷昌等6家商行;在厦门设有捷顺商行、捷记钱庄;在上海、香港、宁波镇江设有捷裕、捷登、捷美、捷德等商行;在日本神户也开设捷德商行,销售菲律宾白糖。
叶清池在南渡菲律宾后,经过卅余载奋斗,终成巨富。
1897年,51岁的叶清池将生意交其弟叶清潭经营,携眷回乡,在鼓浪屿福建路的富人区选址建造了颐园别墅,即今人俗称的“叶清池别墅”。
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60.许斐平故居(笔山路19号).在春草堂后面.建筑为欧式民居.许斐平(1952~2001.11.27)中央乐团旅美钢琴家。
生于厦门鼓浪屿。
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
鼓浪屿人文历史
鼓浪屿人文历史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是一座美丽迷人的小岛。
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让我们一起探索鼓浪屿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吧!一、鼓浪屿的历史渊源鼓浪屿源远流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传说明初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捞到一只鼓,因此将这座岛屿命名为鼓浪屿。
而在19世纪,鼓浪屿逐渐成为外国列强势力介入的舞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国际风貌。
二、殖民时期的遗迹鼓浪屿曾是多个国家的殖民地,所以岛上留下了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和遗迹。
比如英国领事馆、美国领事馆、荷兰领事馆等。
这些建筑物保留了当时各国建筑风格的特点,成为了鼓浪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西洋风情的建筑群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西洋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罗马风格等等。
岛上的建筑用石头或砖砌筑,建筑风格上承古、入时。
这些建筑群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文化,展现了精湛的建筑艺术。
四、文化名人的故居鼓浪屿是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
例如,我国著名诗人林则徐的故居就位于鼓浪屿。
林则徐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经任职于厦门,以清廉正直、敢于改革而著名。
林则徐故居保存完好,可以了解到他的生平事迹和他所深耕的文化土壤。
五、音乐之岛鼓浪屿还有一个美誉:音乐之岛。
岛上有许多音乐相关的建筑,如圆形音乐亭、数字音乐广场等。
这些建筑提供了各种音乐表演的场所,并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前来欣赏演出。
每年都会举办音乐节,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这里汇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
六、文艺氛围浓厚鼓浪屿是一座充满文艺气息的岛屿。
漫步于岛上的小巷,可以欣赏到许多艺术作品,如壁画、雕塑、剧场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和热情,使鼓浪屿成为一个充满艺术魅力的地方。
七、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共融鼓浪屿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还融合了自然风光。
岛上有陡峭的山岳、秀丽的海滩、浓郁的森林等。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鼓浪屿独特的魅力。
结语鼓浪屿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鼓浪屿那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48- 社会-SOCIETY反映了定居者从原籍地或先前居住地带来的影响,还混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厦门装饰风格。
就此而言,鼓浪屿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
“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屿,在建筑装饰方面形成了厦门独有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鼓浪屿申遗办历史研究者吴永奇说。
海天堂构: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我们眼前的这个海天堂构在鼓浪屿是非常有名的一座建筑,堪称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
我们常用一句简单的话来介绍这座建筑:这里是鼓浪屿上的‘乔家大院’。
”吴永奇对记者说。
海天堂构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4号、36号、38号、40号、42号,共5幢楼组成,是鼓浪屿申遗的“核心要素”。
吴永奇告诉记者,海天堂构是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忆在1920-1930年间建起的别墅群,5座别墅占地6500平方米。
据吴永奇介绍,海天堂构的前身是鼓浪屿的“万国俱乐部”,因为是洋人出没的娱乐场所,所以当时也被称为“洋人俱乐部”。
俱乐部于1873年开始兴建,1876年建成。
“当时这座建筑可谓是气魄恢弘,因为在它的周围还没有其他建筑出现,整座建筑宫殿式的格局设计,在当时的鼓浪屿乃至中国都是首屈一指。
”“20世纪20年代菲律宾华侨黄秀烺买下这里后,按照英国人提供的俱乐部的图纸,在原建筑的右边又重新建了一座,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建筑讲究对称的原理来设计的。
”吴永奇说。
再后来,黄秀烺又以两座建筑的中间位置为中轴线,分别在两端和中间位置建了三栋别墅,海天堂构也就成为今天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建造的别墅建筑群。
“5幢别墅中尤以中楼最有个性,其廊柱为方形,红砖砌成,色调自然和谐;而正厅则由四个垂柱花篮与栏杆上的花盆上下对应,特别是以斗拱装饰走廊外沿,显得格外稳重。
”吴永奇在描述中楼的特点时说。
这座外观既像中式建筑又像西式建筑的别墅中楼,在鼓浪屿申遗过程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当时申遗的建筑专家来到这里看到这座建筑后,不能把这一风格简单地划分到哪一类,因为说它是西方建筑,但中国建筑风格突出;把它划为中式建筑,但建筑本身又有西式建筑的特征。
“世遗”明珠:鼓浪屿建筑
“世遗”明珠:鼓浪屿建筑林丹娅鼓浪屿位于厦门岛的九龙江入海口处。
它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小岛上常年日照充足,水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鼓浪屿的自然环境固然令人称羡,但更令人惊羡的是其间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建筑。
故鼓浪屿早年间就有“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誉,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2017年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认为其建筑特色和风格体现了中国、东南亚和欧洲建筑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交融,反映了东南亚地区的建筑从传统的地方风格向现代主义和国际化的过渡;不仅完整见证了百年间本土建筑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变化、创新的过程,同时也见证了亚洲全球化早期各种价值观念的交汇、碰撞和融合,展现出更为多元的风格、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鼓浪屿建筑,按建筑用途种类分,有领事馆建筑、教堂建筑、公共设施建筑、居住建筑以及园林建筑等。
按建筑形态分,有楼、屋、殿、堂、馆、亭、阁、台、榭、寺、庙、园、苑、廊等。
按建筑材料分,大都采用砖、木、石、陶、钢、铁、水泥、钢筋混凝土等。
这些建筑元素,在鼓浪屿上建构起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建筑风格。
在1840年之前,由于本岛原住民还未受到西方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的影响,所建屋舍一般都保留有较纯正的闽南民居特色,有着浓郁的本土风味。
明、清以来的闽南传统民居,尤其是清代建筑,在闽南地区还可看到保存较为完整的。
它们基本上是以瓦、木、石为建筑材料与建筑构件的庭院式平房。
平屋的屋顶大都呈双坡面,正中高处屋脊两端或伸突出,或飞翘起龙凤须。
平面布局单庭院的一厅二房(一明两暗)或一厅四房(一明四暗),组成以“一落”为单位的“厝”。
如果由好多这样的“落”组合在一起,那就成为“大厝”。
有多少这样的“落”组合在一起,就叫多少落大厝,如民间常见的“四落大厝”“七落大厝”等。
落与落之间由庭院(俗称“埕”)或天井隔开,形成一个密实与通透相间的入可隐出则明的居住空间。
鼓浪屿的建筑和风景分析
鼓浪屿的建筑和风景分析鼓浪屿,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海岛。
在这个小岛上,充满了各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建筑,每座建筑都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与此同时,岛上的自然风光也同样美不胜收。
在这里,每一个角落都值得去探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鼓浪屿上的建筑与风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建筑1. 中国和欧洲风格的混合鼓浪屿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国和欧洲文化的影响,正因如此,这里的每座建筑都带有独特的韵味。
大多数的建筑都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外国列强强行打开中国的门户,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中国传播欧洲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在中国,厦门和鼓浪屿是欧洲式建筑最为浓郁的代表之一。
岛上的建筑大多数是石头建筑,也有少量的木制和砖瓦结构。
这些建筑风格多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有独具特色的传统闽南风格建筑。
这些建筑的精致和细节完美的展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这个小岛成为了文化和建筑的交汇点。
2. 独立别墅和公寓岛上的建筑被划分为独立别墅和公寓两种类型。
独立别墅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和北部,这些别墅独立风格各异,但通常采用欧式建筑风格。
这些别墅有大的草坪和花园,有时还有游泳池和沙滩。
这些别墅建于当地富人和外国商人的住所。
公寓主要包括紫荆公寓和七星公寓,位于岛的中部和南部,是较为密集的区域。
这些公寓大多数建于20世纪初,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移民潮而建的。
依旧保留着建筑典雅的欧式风格,也有些改良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使其更为现代化。
公寓内的房间多并不大,但建筑外观非常迷人,常常成为岛上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3. 有别于闽南风格的建筑闽南文化是鼓浪屿上的主要文化要素之一,但是,这里的建筑和传统的闽南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闽南建筑以红砖、灰瓦、木门窗以及许多装饰细节为特色,而岛上则更倾向于融合中西文化。
岛上的建筑混合了地中海和南欧的建筑风格,许多建筑体现了创建它们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
岛上的建筑在结构上也与传统闽南建筑有很大不同,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在这里居住的外国人对建筑的影响,这些外国人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
鼓浪屿上50个民国别墅及别墅背后的故事
鼓浪屿上50个民国别墅及别墅背后的故事1、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林叔臧祖籍福建龙海角美,先辈迁居台湾淡水,在那里建有一座宏伟绮丽的花园---板桥别墅。
1895年,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叔臧的父亲不愿当亡国奴,愤然举家迁回鼓浪屿。
林叔臧热心实业,提倡公用事业,资助公益事业。
随着年岁渐长,乡愁倍增,他决定选藏址建造一座花园,寄托对“板桥”以及台湾的怀念。
1913年聘名师巧匠,建造菽庄花园。
1905年林维源去世,林尔嘉继承父业。
1913年,他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谐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园”寓意,因为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
他花1万银元的“润笔”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菽庄”园匾。
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致。
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林叔臧返回了台湾,1951年林叔臧在台湾逝世。
1956年7月1日林叔臧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成为公园。
菽莊花園設有'藏海'、'補山' 各五景,未及一一尋訪,但行走於山壁步道眺望大海的確是心曠神怡,林爾嘉以此方寸隙地創造出了大千景觀,真是台灣之光。
~~~~~~~~~~~~~~~~~2、琴海莊園走出畫廊旅館,繼續往上走,兩旁是墓園,接著到最高處,是棟洋樓。
外面掛著牌子,寫重點風貌歷史建築,雞山路18號(安獻堂),建於1934年。
雞山路16號是殷承宗宅,建於1924年。
殷承宗是有名的鋼琴演奏家,他父親是新加坡華僑,在此興建別墅。
他的姑丈林文慶是廈門大學校長,在鼓浪嶼也有別墅。
~~~~~~~~~~~~~~~~~3、杨桃院子杨桃院子·花园式咖啡旅馆,位于鼓浪屿著名的安海路上,这条以本省晋江市安海镇入名的小路,浪漫恬静,幽然古朴,集中了岛上许多风貌老建筑,旅馆紧邻杨家园与昔时英华书院(现二中) ,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番婆楼、三一教堂等近在咫尺。
鼓浪屿(厦门著名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搜狗百科
鼓浪屿(厦门著名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搜狗百科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
中国最美城区公元8世纪前后,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鼓浪屿岛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
“嘉禾”,意思是稻谷,古人多以“嘉禾”为祥瑞之物,与甘露醴泉并称。
如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云:“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
960年~1368年,岛上人烟渐繁,闽国龙启年间时置同安县。
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名义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18张鼓浪屿影集(摄于2012年2月18日)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
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
宋属平海军、泉州。
元属泉州路。
明属福建泉州府。
1260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1655年,置思明州。
1680年,思明州废。
清沿明制,清代,属于兴泉道。
1841年8月2日第一次鸦片战争激烈的炮战中,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和部下官兵坚守阵地,同敌人血战到底,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厦门和鼓浪屿同时陷入敌手。
26张鼓浪屿1840年~1860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
康熙九年四月,公元1670年复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清代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驻厦门,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同安县厦门(《世宗实录》卷五十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
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6月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世宗实录》卷一四三)。
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道台自清朝初期先在莆田(兴化府驻地),雍正中期从莆田县移驻泉州府晋江县,再自泉州府晋江县移驻厦门。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浪屿近代建筑群——鼓浪屿近代建筑群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后,美、德、法、日等国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划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独占,直到1945抗战胜利才得以收回主权。
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
有古罗马风格及至现代风格,故被喻为“建筑博物馆”。
著名的八卦楼为八角形圆顶塔楼,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始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砖石、钢混结构,糅合东西方神庙教堂风格,为厦门近现代代表建筑。
原为私人别墅,后曾作书院,现设博物馆。
观海园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观海楼、万国俱乐部等38座楼房建筑,1984年辟建旅游村。
鼓浪屿在宋代就有福建人开始上岛开发,元代设兵员御守。
明初,设汛口,建墩台。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鼓浪屿建寨屯兵,进行抗清斗争。
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厦门,由于鼓浪屿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于居住,而成为在厦外国人道选的办公地和居住地。
从1844年开始,先后有13个国家在鼓浪屿设立了领事馆,英、美、法等国也先后在此兴建教堂、开办学校、医院以及洋行等。
1903年以后,鼓浪屿进一步沦为公共租界,成为西方列强的共管天下,因此,鼓浪屿留下了较多的西式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
20世纪上半叶,大量富商、华侨也纷纷到鼓浪屿建宅置业,兴建了大量的西式或中西合璧式的私家宅院,鼓浪屿的建设达到历史最高峰。
目前,岛上所存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各式建筑共1000余座,其建筑形式多样,建筑质量上乘,因而,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的汇集地”。
鼓浪屿现有的空间形式比较完整,包括市政道路与建筑等方面,基本保持着上世纪初的构架。
因此,鼓浪屿近代建筑群是“申遗”的核心要素之一。
此外,鼓浪屿已严控岛上新增建筑物。
2006年,美国领事馆旧址、日本领事馆旧址(包含警察本部两座建筑)、八卦楼、西林瞰青别墅、菽庄花园等10处13座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3)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3)19.林语堂故居(漳州路44号.建于1850)鼓浪屿的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
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所有这些优雅的建筑,很值得慢慢细品.在本集介绍的8座历史风貌建筑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林氏府和海天堂构.下面详细介绍.19.林语堂故居(漳州路44号)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是一座U形的别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约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别墅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
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后花园里还有鱼池。
别墅的线脚重叠纤丽,而二楼的栏杆却甚简约。
地下隔潮层并不低矮,保证了其上的厅房干燥舒适。
一楼中厅拱券前为一长长的石阶,石阶四周为古榕、龙眼、玉兰,把小花园笼罩得浓荫婆娑,清新凉爽,一派温馨的氛围。
廖家别墅在鼓浪屿颇有名气,辉煌过很多日,后来因许多子女出洋创业去了,使别墅日渐聊落。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别墅前部被拆去一层,44号与48号原有一天桥相连,天桥也被拆去,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今,别墅因年久未修,破旧不堪,成了危房。
可住在里面的廖氏后人,对祖厝感情特深,不愿搬离去住现代新居,而将回廊封堵成厨房,凑合随居而安,自得其乐。
地下隔潮层里也住满了人。
1919年8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林语堂婚后三天,怀揣1000大洋离开廖家。
林语堂一生写了六十多本书、上千篇文章,大多是用英文写的,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终年81岁。
如今廖翠凤的侄儿廖永明教授就住在这屋里。
19.林语堂故居后座(漳州路44号.建于1850)20.白宅(复兴路98号)主人白登弼分别在1902年和1912年修建了两幢二层欧式别墅,分别为南楼和北楼。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鼓浪屿,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被誉为"东方小巴黎",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岛之一。
这个小岛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岛上,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融合,独特的风景和建筑结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鼓浪屿的建筑风格。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外国列强在中国沿海城市设立了许多租界。
因为鼓浪屿曾经是一个英国租界,所以岛上留下了许多西方风格的建筑。
加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岛上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混合模式。
首先,鼓浪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英属时期建筑的特点是欧洲建筑中式样的风格。
岛上的很多建筑都具有欧式的外观,比如尤海舍别墅和布朗住宅。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石头和砖块建造,外立面装饰着精美的雕花和壁画。
一些建筑还保留了英国风格的尖顶和拱门。
其次,鼓浪屿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
许多建筑物在外观上保持了传统的中式风格,如鼓浪屿的石库门建筑。
这些石库门建筑是鼓浪屿独有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使用石块和砖头建造,并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红墙白墙的外墙涂料。
这些传统建筑不仅有着历史的沉淀,还彰显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
此外,鼓浪屿的建筑风格还受到了日本建筑的影响。
在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厦门和鼓浪屿,留下了一些日本风格的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现代主义风格,注重几何形状和简洁的线条。
岛上的日本住宅区保留了一些日式的木结构建筑,给人一种温馨而古朴的感觉。
鼓浪屿的建筑风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民族文化的交流。
这座小岛上的建筑不仅包括住宅,还有教堂、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建筑。
这些建筑中大多数都是为当地居民和外来客人服务的,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与共生。
最后,鼓浪屿的建筑风格还与其自然环境相辅相成。
岛上的建筑通常依山傍海,利用地形和植被作为背景,形成了美丽的景观。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使得鼓浪屿成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
总之,鼓浪屿的建筑风格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和现代的交织,也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厦门鼓浪屿 闽南风情的热门岛屿
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厦门鼓浪屿闽南风情的热门岛屿中国各地特色建筑之厦门鼓浪屿闽南风情的热门岛屿厦门鼓浪屿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岛,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一座融合了东方与西方建筑风格的热门旅游岛屿。
鼓浪屿以其独特而迷人的风景和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鼓浪屿作为岛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色建筑而脱颖而出。
岛上拥有众多的石砌建筑,古朴而精美,代表了中国闽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以石砌为主要材料,巧妙地运用了雕刻、浮雕以及彩绘等技艺,使得每座建筑都独具风格,充满艺术气息。
厦门鼓浪屿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是“蓝波厦”。
“蓝波厦”是一座典型的闽南木雕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而著称。
建筑的外观呈现出一种富有动感的曲线,精美的木雕装饰则展现了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精髓。
此外,还有“华光厦”、“日本长屋”等建筑也充分展示了岛上丰富的建筑风格。
除了传统的闽南建筑,鼓浪屿上还有西方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岛上的教堂和别墅是鼓浪屿独特风貌的一部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圣母无原罪堂,这座教堂建于1928年,是当时西方教派在厦门区域内最大的教堂之一。
教堂采用了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其壮观的钟楼和精致的内部装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别墅群也是鼓浪屿的一大亮点。
其中最著名的是“千岛别墅群”,这是一组保存较为完好的西式别墅,以其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
别墅群中有荷兰风格、西班牙风格等不同类型的别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厦门鼓浪屿还享有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闽南风情。
岛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沿途可以欣赏到各种独特的植物和鸟类。
沿岛环绕的海滨景区还有白色沙滩和碧蓝的海水,游客们可以在此尽情享受阳光与海浪的亲近。
总体而言,厦门鼓浪屿以其独特而迷人的建筑、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闽南风情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岛上的特色建筑代表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使游客们能够一窥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的交汇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关资料背景介绍鼓浪屿与厦门岛隔海相望,面积仅1.87平方公里。
山石、树木、植被、阳光、沙滩、海浪,形成四面环海的独特自然景观。
厦门鼓浪屿建筑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定中英《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西方列强为了在华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势力,肆意掠夺资源,抢占强租土地,企图使之成为长期侵占中国的桥头堡。
他们把目光瞄准美丽的岛屿—鼓浪屿,纷至沓来,在岛上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建立“公共租界”,使小渔村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构筑在鼓浪屿的欧、美、日等13个国家的各式领事馆、教堂、洋行等建筑,作为各国实力的象征,大多反映出所在国的建筑特征。
20世纪2030年代华侨在鼓浪屿兴建千余幢中西合璧私家别墅,使鼓浪屿有了“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美称。
为了保护好这份底蕴丰富的建筑文化遗产,丰富鼓浪屿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4月1日颁布了《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在鼓浪屿岛内规划出207幢历史风貌保护建筑,其中重点保护有82幢,一般保护有125幢。
建筑的风格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
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
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
第一阶段:1840-1920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西方13个国家向鼓浪屿派驻领事,建立领事馆。
1 844年,英国首先在鼓浪屿鹿礁顶首先建领事馆,这是鼓浪屿有欧陆别墅的开始。
1847年,建立领事公馆,1870年,又建立了新的领事馆。
之后,美国等12个国家在鼓浪屿建立了领事馆,这些是比较纯正的欧陆建筑。
基督教随着英国军舰登陆鼓浪屿,教士们建起了教堂、学校、医院和牧士楼、姑娘楼。
海关(税务司)是洋人统治的,占领了鼓浪屿最好的地方建公馆、造公寓、设俱乐部和办公楼,附属的邮局、电信局、气象台、港务楼、银行等,一律为欧式建筑。
第二阶段:1920-1935年华侨回鼓浪屿建造了大量的中西合璧的别墅。
保护与利用1.法律依据的完善鼓浪屿老建筑,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且多为砖木结构,一些建筑年久失修,加上一些人为的“破坏性”建设,导致部分风貌建筑的改建、扩建乃至拆除重建,经常违背鼓浪屿“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的规划控制原则。
随着保护鼓浪屿建筑环境呼声的日渐高涨,从1998年开始,有关方面就着手酝酿起草相关的保护法规。
2000年1月《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公布。
按照条例规定,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指1949年以前在鼓浪屿建造的,具有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造型别致、选材考究、装饰精巧的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
鼓浪屿管委会推荐了308幢历史风貌建筑,并于2001至2008年期间展开彻底普查,完成了308幢建筑的测绘、建档工作。
关于老建筑的维护、修缮,除财政拨款外,鼓浪屿在条例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尝试。
308栋历史风貌建筑中,70%属私人产权,其余30%则分别为公房和单位直管房。
产权关系复杂,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一些建筑所有人内部意见不一致,缺乏对建筑物的保护意识;很难与所有人建立联系;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之间关系不明,权责不分……“旧条例”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历史风貌建筑业主和使用人负责保护历史风貌建筑的坚固、安全、整洁、美观”,而且“使用人申请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的,必须征得业主同意”。
这样,在业主下落不明或不同意修缮的情况下,修缮变成一种空谈。
2007年底,厦门市规划局、鼓浪屿管委会开始对“旧条例”重新梳理。
2008年4月,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城建委委托厦门大学法学院,开展立法课题专项研究。
针对鼓浪屿风貌建筑的所有人、管理人及占用人,在建筑保护中的权益和义务作了相应规定,为政府介入风貌建筑保护找到了法理依据。
2009年3月20日,厦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通过条例修订草案的审议,并确定“新条例”7月1日起开始施行。
修订后的《条例》最大的变化,就是首次对产权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
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一经认定,就成为全社会的公共财富,所有人、管理人和占用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郑惠生作了通俗的解释,某建筑一旦被认定为历史风貌建筑,它就包含了“社会公共财富”的性质,业主只有“个人相对所有权”。
“新条例”增加了权属内容,明确了政府托管行为的发生条件和具体内容。
“新条例”规定,所有人不明且无管理人、占用人的,由风景区管理机构进行统一保护、管理和利用。
修缮前需由风景区管理机构对修缮事项予以公示,公示期间所有人出现的,由所有人负责修缮;否则,由管理人或占用人负责。
“…新条例‟将历史风貌建筑的个人产权与管理方式适当分离,避免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等造成风貌建筑保护时机的错失。
这在我国现有法规中可以算是首例!新条例”为鼓浪屿申遗增添了新的砝码,“万国建筑博物馆”保卫战也寻找到更有力的武器。
2.具体修缮保护开发实例①海天堂构:焕发生机的“新天地”建于1921年的海天堂构,是由菲律宾华侨黄秀烺和同乡黄念亿共同建造的。
整个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由5栋别墅组成,按严谨的中轴线对称方式分布。
主入口采用中国传统的门楼样式,重檐斗拱、飞檐翘角、石库门、双蹲狮,古风盎然。
主楼是仿古式中西合璧建筑,采用中西两种构造,檐口饰物表现大胆、创新。
周围4栋配楼则采用欧式建筑手法。
整个建筑群庄严稳重又不失精巧,是仿古建筑中的精品。
旧时的“海天堂构”只是私人别墅,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鼓浪屿区政府所在地,后来又住进了44户居民,居住者为了扩大使用面积,把部分走廊封堵,隔离成一个个小房间,部分还采用了铝合金装修,地下室也住了人,建筑原有的风貌在岁月中被渐渐埋没了。
为重现海天堂构昔日的风采,2003年起,海天堂构内的住户相继全部迁出。
2005年9月,通过开发方案竞标,被企业“认养”的属于黄秀烺的3幢别墅正式开始翻修,3家企业分别负责投资、经营、设计,联手对其进行修缮和开发利用。
在历时1年多,投入千万巨资完成对海天堂构的修缮后,它们获得了海天堂构40年的使用权。
如今,修葺一新的海天堂构焕发了新的生机:“穿西装戴斗笠”的主楼被开发为鼓浪屿建筑艺术馆,展示岛上老别墅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名人往事,另两座别墅则分别被开发成岛上最大的南洋风情咖啡馆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和木偶的演艺中心。
这样一处体现原汁原味闽南特色和鼓浪屿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它所具有的时尚精致又使其有了厦门“新天地”的美称,如今已被誉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典范。
(修复前)②林氏府八角楼及其主楼-精品公馆酒店林氏府内建筑群主要由“大楼”和“小楼”及稍后兴建的、连接此二楼的“八角楼”组成。
属法式建筑,有南欧风格。
“八角楼”共5层,砖木结构,据说由法国人设计,因外墙立面呈八边菱形而得名,正门高柱拱券,双旋台阶,门楣、窗楣均塑缠枝蔷薇、飞翔白鸽,颇具巴洛克风韵,古朴严谨。
庭前曲径铺以素彩卵石,迂回曲折,有江南庭院的韵味。
“楼主林尔嘉的子孙后代多在海外,他们对这些家产用不了,也没法很好保护。
因长期无人居住,2006年5月,林氏府“大楼”在一场台风过后悄然倒塌,而另两座别墅已成为危房。
“大楼”倒塌之后,有关方面调查发现,这套别墅一共有125个关联人,散落在世界各地,无法确定产权所有人。
而老宅的修缮已刻不容缓,经过鼓浪屿管委会的协调,前后历时四个月,最终促成了老宅的产权易主。
产权理清之后,林氏府现在的业主向规划部门申请按原貌重修,以开发为高级酒店。
庆幸的是,在房子倒塌前,鼓浪屿管委会已经完成了对林氏府外观及内部构造的测绘工作。
要重修,只要调出测绘图,工程就可以顺利开展。
现在,该建筑已经完工,八角楼和新建的主楼已经作为林氏府精品公馆酒店。
(修复前)③维修改造老别墅开设家庭旅馆近年来,家庭旅馆悄然升起,多开设在经过维修改造的老别墅内。
比如备受小资追捧的娜雅家庭旅馆,原是德国领事馆(图a);环境清幽的李家庄(图b、c),前身是菲律宾“木材大王”李清泉的别墅……这些家庭旅馆,即使不在旅游旺季,生意也很火爆。
一年平均下来,入住率能维持在70%~80%,不仅留住了南来北往的游客,还成为老别墅保护利用的一个突破口。
ab c③金瓜楼-政府救济型保护修缮位于泉州路的金瓜楼,是一座典型的南洋与欧式风格混合的建筑,因屋顶有两个貌似金瓜的塔顶而得名。
“金瓜”橙黄泛金,8条瓜棱十分明显,支撑穹顶,8支棱角春草飞卷,神韵古朴,属拜占庭风格。
建筑内部房间、厅堂的分置则是中西结合,既有中国传统的厢房和公用的中厅,又有欧式的壁炉和宽廊。
这别墅样式的洋楼,全部梁、柱、楣、檐、板、角装饰的却是花卉、禽鸟、植物等中式浮雕,颇具乡土气息。
1924年,在菲律宾经商致富的龙海人黄赐敏,以4万银元买下金瓜楼,在安顿全家老小以后,仍返回菲律宾。
1947年,部分眷属赴菲律宾定居,如今,黄家的儿孙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颇为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
文革后,金瓜楼由房产部门代管,住进了四五户人家。
由于年久失修,房子的木结构已老化腐坏,墙体风化开裂,大部分装饰图案残缺脱落。
近年来,黄家孙辈陆续回大陆探访祖业,但因继承人众多,产权难于明晰,对建筑的保护一直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为保护这幢在鼓浪屿风貌建筑中独具特色且不可再生的建筑,鼓浪屿管委会决定由政府先垫资对该建筑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将来该建筑如出租或出售等,业主或代管人应偿还政府代修的费用。
2008年5月,修缮方案开始组织实施。
由于许多花饰、禽鸟图案已经破旧毁坏,残缺不全,管委会通过寻找有关的老照片和左邻右舍的老人回忆,经电脑组图后,特地从外地聘请古建筑传统艺人,采用原建筑使用的材料,应用原有的建造及造旧方法修复,于2008年底完成了金瓜楼的修缮工作。
一度暗淡的金顶,如今又重现了鲜艳的色泽。
(修复前)总结: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找契合点鼓浪屿是个美丽的小岛,午后的艳阳下,舍弃相当不准确的手绘地图,沿着蜿蜒不平的小路,在这个迷宫般的岛上邂逅尽可能多的有故事的房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都可能是某位名人住过的地方。
远离了喧嚣的商业区和蜂拥的游人后,视野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或者住了太多人,或者完全被遗忘的老房子,寂静的深院,斑驳的高墙,破败的门窗。
生锈的铁门旁,可能还挂着一些牌子,提醒过往的人们这里曾经有过的显赫,由不得人不感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