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情分析新课标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进入课堂,参与学习。

在认知经验中,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且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只要进行知识的迁移、类比就可以自主探究出比的基本性质。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二、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对本段教材的教学作出以下两点处理:1、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原教材联系比和除法、分数关系,通过“想一想”启发学生找出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我认为这样的编排是一种纯数理之间的推理,是符号之间的运算,欠缺生活气息,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为此,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探究欲望,不着痕迹地完成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

2、例1的教学例题由两道题组成。

第(1)题采用“神州五号”的题材。

此素材有利于渗透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且蕴含了相似变换的数学思想,是非常好的编排。

第(2)题给出的两个比,我认为过于单调,且没能涵盖比的各种呈现形式,为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我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第(1)题的基础上自主举例练习化简整数与分数、分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等各种比。

以上两点处理均基于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数学资源的多元化的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处理的,并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质课一等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也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并为学习比例的应用,特别是为正、反比例及其应用打好基础。

比例的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课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有关比的知识,下面请你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多少了解。

生回答。

师:说的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比的知识都学习的很不错,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也是随处可见的,让我们一块儿来看屏幕。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天安门广场升旗时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生:老师,这是天安门广场升旗时的场景。

师:说的很好,那你知道这面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生:不知道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

这面国旗长5m,宽10/3m,(课件同时显示);2、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学校里使用的国旗。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教案三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学习正、反比例意义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基础。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优秀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1)你是怎么想的?(2)依据是什么?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比例的知识是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比例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本班学生对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因此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又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这部分人群。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例中的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出判断方法。

1/3∶1/4和12∶9; 1∶5和0.8∶4;7∶4和5∶3; 80∶2和200∶5根据学生的判断说出组成比例的方法。

3、通过师生能否组成比例的比赛诱发学生的思考:还能有什么方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设计意图: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发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析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逻辑严密性。
举例:如比例3:4=6:8,其中3和8为内项,4和6为外项。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即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外项的乘积。
举例:在比例3:4=6:8中,3×8=4×6。
(3)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尺、单价等。
2.教学难点
(1)比例的辨识:学生需学会在各种情境中识别比例关系,如等式、图表、实际问题等。
四、教学流程(ຫໍສະໝຸດ )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形?”比如,在购物时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或者在做手工时比较两条线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比例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比例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引入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0:5,表示小明有20个苹果,要分给5个朋友,这就是比例。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如20:5,两内项是20和5,两外项是5和4(因为20÷5=4),它们的乘积都是100,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比如20:5,我们可以交叉相乘,得到20×4=5×5,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最简比例4:1。

5. 例题讲解:比如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我们可以设汽车行驶x小时后到达乙地,那么比例就是120:60=x:1,通过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60x=120,解得x=2,所以汽车2小时后到达乙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化简:交叉相乘,化简为最简比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自行车到达乙地?答案:自行车4小时后到达乙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2-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 2. 教学难点
•辨别比例的性质在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解决复杂比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实物比例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对比例有初步了解。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定义
•通过教学PPT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熟悉比例的概念。

第三步: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
•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对应分量相等、增减同比例因子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性质,并做一些基础练习。

第四步:综合练习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步: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将所学内容牢固记忆。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比例的基本性质展开,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强化比例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15∶3 =():1
(2)2∶0.5 =1.2 :()
(3)7/9:()=1/2:3/5
(4)0.3/4= ()/32
(5)5/() = ()/8
4、如果a*2=b*4,则a:b=( ):( );如果a:b=4:2,则a=2,b=4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5.在a:7=9:b中( )是内项,a*b=( )
请你用乘法算算看,是不是所有比例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请你验证一下。
2、学生探究验证,教师指导。
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34面的“做一做”)。
2、():4 = 6:()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名称,请自学课本第34页,你能发现什么?
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
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
三、反馈
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练习
自主验证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人:备课日期:教者:
课题
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关键:引导观察比例中内项和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学生活动安排
教学具体内容
个人加工、备注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6课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内项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外内内外项项项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2)0.8:1.2=4:6()×()=()×()(3)4×5=2×104:()=():()=4.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5.课堂小结(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比例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识别比例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 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例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新课导入(10分钟)-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 解释比例的定义,强调比例的两个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比例的四个数成比例。

- 举例说明比例的应用,如购物打折、分配任务等。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解决。

-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 强调在解决问题时,如何识别比例关系,并进行计算。

5. 练习巩固(10分钟)- 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1、口算: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8:1460:404/9:2/32.4:1.60.2:2.512/25:4/5
想一想: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你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比例介绍: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内项?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内项在什么位置?举例说明。
预设三:计算 = 的算式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也相等。
通过计算发现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这个规律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师板书,学生齐读一遍)
4、教师强调:
(1)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比值是否相等。二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内项之积是否等于两外项之积。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通过计算外项积和内项积是否相等来进行验证。
三、学以致用
1、填空。
(1)如果0.8:1.2=4:6,那么( )×( )=( )×( )
(2)如果 ,那么( )×( )=( )×( )
(3)如果4×5=2×10,那么4:( )=( ):( ), =
(4)如4a=5b,则, = =
3、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揭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自学课本41页):
(1)比较比例的两个外项积与两个内项积,你发现了什么?举例验证。
(2)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例题(2)中的分子和分母怎样相乘,所得的积又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你会用字母表示吗?
(2)给你3个数,即3、4、6,你能再找一个数让他们组成比例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问题的求解;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例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学生练习册等教学资料;2.板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让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并简单说明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知识讲解1.比例的定义:两个量值之间的比例关系;2.比例的基本性质:–反比例的意义:当一量变大时,另一量相应减小;–比例的比较大小:可以通过比例的大小关系来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3. 例题讲解1.小明用 5 元钱买 1 支钢笔,问他用 15 元钱可以买几支钢笔?2.如果 2 台电视机的价格比为 3:5,第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 4000 元,问第二台电视机的价格是多少?4. 练习1.用比例解决下列各题:–小玲 8 岁,小红 10 岁,比例是多少?–一辆车在 30 分钟内行驶 15 公里,它 1 小时行驶多少公里?2.让学生自主练习并相互交流解答思路。

5. 拓展应用•老师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比例解决。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六、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例的练习题;2.思考:比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参考资料•《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以上是本节课《4.1.2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中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明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第二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1. 导入- 复习比例的意义,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三课时:比例的应用1. 导入- 利用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应用。

2. 新课讲解- 讲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行程问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来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应用。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解比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4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教学预设】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呈现:4:5和8:10(1)认识吗?叫什么?(2)正确吗?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1.4:=:5 (2)=【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1页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比例》的第2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各部分名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更是后面学习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例1的学习,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都相等,让学生初步发现一个规律,为了证实这一规律,引导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证实这个发现。

整个例题教学是想让学生经历一个“初步发现——举例验证——概念总结”的过程,积累规律学习的经验。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学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由于电视课堂的特殊性,如何让学生经历“初步发现——举例验证——概念总结”的学习过程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为此,精心设计在复习环节积累素材,通过引导观察,发现同样4个数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比例,引发深入思考,提出猜想,继而借助例题等素材,帮助学生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借助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一、引回忆,复习比例意义1.回顾比例的含义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3、4、6(1)出示题目,审题明意。

(2)快速列举,积累素材。

逐一判断2:3=4:6、2:4=3:6、4:2=6:3、3:2=6:4……(3)练习小结,引发思考。

二、小研究,发现比例特征1.关注搭配,引发猜想(借助复习题写出的比例)(1)找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发现两两一组。

(2)从计算角度分析,发现外项的积相等内项的积。

(3)对比观察,提出猜想。

2.举例计算,验证猜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吴家学校小学部
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初稿)
吴家学校小学部
任义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课人:任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
5

1
4
和5:2
3 4;
5
8

5
8

3
4
0.2 :
4
5
和1:4
二、探究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组成比例的4个数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项。

例如: 2.4 : 1.6 = 60 : 40

外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项有什么关系?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谁来说说比例的外项和项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项的积。

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
1.6
=
60
4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2.4×40 = 1.6×60
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4
0.5
=
1.6
0.2
()×()= ()×()(2)0.8:1.2 = 4:6
()×()= ()×()(3)4×5 = 2×10
4:()= ():()
()()=
2
()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 1.6 = 60 : 40

外项
2.41.6 = 604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2.4×40 = 1.6×60
六、作业设计
1、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在比例里,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

( )
(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 )
(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

(1)8:25和25 :34 (2) 14 :7和 17
:20 (3) 4.53 和34.5
(4)16:20和12:15 3、根据ab = cd ,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体备课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修改稿)
吴家学校小学部
任义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课人:任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
5

1
4
和5:2
3 4;
5
8

5
8

3
4
0.2 :
4
5
和1:4
二、探究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组成比例的4个数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项。

例如: 2.4 : 1.6 = 60 : 40

外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项有什么关系?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谁来说说比例的外项和项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项的积。

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 4
5 :0.5 = 1.2 :3
4
两个外项的积是4
5 ×3
4 两个项的积是0.
5 ×1.2 = 0.6
外项的积等于项的积。

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
1.6
=
60
4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2.4×40 = 1.6×60
归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
4
0.5
=
1.6
0.2
()×()= ()×()(2)0.8:1.2 = 4:6
()×()= ()×()(3)4×5 = 2×10
4:()= ():()
()()=
2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六的第4—6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 : 1.6 = 60 : 40

外项
2.41.6 = 604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2.4×40 = 1.6×60
六、作业设计
1、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在比例里,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

( )
(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 )
(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

(1)8:25和25 :34 (2) 14 :7和 17
:20 (3) 4.53 和34.5
(4)16:20和12:15 3、根据ab = cd ,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
()
=
()
()
()()=
()
()
()
()
=
()
()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项之积与外项之积的关系,并利用其它比例式进行验证,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