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二物理实验题复习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分类分布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2个:温度计使用及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力学实验8个: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项复习附答案强烈推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项复习附答案强烈推荐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实验发现:(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发出声音的响度;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说明:响度的大小与和有关.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3.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产生乐音的声源是,音乐声通过传进人的耳朵引起听觉.(2)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3)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二是声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4)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中传播,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通话时,传声的物质有、和(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5.如图1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入高度不同的水,来研究“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小组同学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fa(4)”“mi(3)”“ri(2)”“do (1)”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接着小组同学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现甲、乙、丙、丁四个玻璃瓶会依次发出“do(1)”“ri(2)”“mi(3)”“fa(4)”四个音阶不同的声音.由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同样的瓶子,例如玻璃瓶甲,为什么向瓶口吹气发出“fa(4)”的音,而用橡皮锤轻轻敲击瓶身发出“d(1)”的音?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2)小组同学由两次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结论:不同,音调不同.(3)接着,小组同学又用示波器来显示敲击丙、丁两瓶身时的振动波形图,如图2所示,其中图2(a)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图2(b)是敲击瓶身的振动波形图;同时,小组同学还发现由于两次敲击时的用力程度不同,从波形图上能反映出瓶身发出的响度也不同,其中敲击瓶身的响度大(均选填“丙”或“丁”).(4)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还得出可以用此实验的规律判断生活中一些实例的发声体.例如:吹笛子时,用手堵住笛孔能产生不同的声音,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提着水壶向热水瓶里灌开水听到的声音会发生改变,与上述实验的发声体是相同的.(选填“向瓶口吹气”或“用锤敲击瓶身”).6.自己来制作“水瓶琴”乐器,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填“空气柱”或“瓶和水”),盛水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2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22.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2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龙和小柳测量小明跑40m的速度.(1)小龙和小柳用(填一种测量工具)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2)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他应站在处(选填“起点”或“40m”).(3)小龙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明跑完40m的路程,小柳计时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明跑40m所用的时间为s.(4)小明跑40m的速度是m/s.2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小”).2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一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长度是400m,速度为108km/h,合m/s,火车通过一条长度为2k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27.这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平均速度”的情景:(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小车从B到C的距离是:dm.(4)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是:,全程平均速度是:m/s.(5)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熟练的使用电子计时器,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2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30.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①将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g,将烧杯中的江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江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江水的密度为g/cm3.③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③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表示);④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ρ=(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⑤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A.控制变量法B.等量代替法C.类比法.31.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1)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g.(3)如图丙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g/cm3.(4)小丽同学做这个实验时没有用天平,也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她先按照小浩的方法测出石块的体积,然后用体积为48cm3、质量为12g的小泡沫块(不吸水)与小石块用细线捆在一起,再次放入量筒中,石块和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且有1/3的泡沫露出水面.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之前水面初始位置是28ml,则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后水面应该在ml刻度处.小丽测出的石块密度(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浩的测量值.32.小红想测量冰红茶的密度;小丽想测量一块小矿石的密度,于是二人利用已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做了如下实验:(1)小红利用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测量冰红茶密度,过程如下:①她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横梁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其操作错误是;②改正错误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冰红茶的质量是117g;③将烧杯中的冰红茶倒入量筒一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④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丙所示;⑤请你将实验的相关数据填入如表:杯和冰红茶的质量m1/g 量筒中冰红茶的体积V/cm3杯和剩余冰红茶的质量m2/g量筒中冰红茶的质量m/g冰红茶的密度ρ茶/(g•cm3)117(2)小丽利用弹簧测力计、矿石、水、烧杯、细线测量矿石密度,请将她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①用细线拴住矿石,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矿石的;②将矿石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内,不要碰到烧杯底部和烧杯壁,并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③矿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表示).33.小明想了解不溶于水的化工原料石英粉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利用天平(含砝码),一个玻璃杯、足量的水,就能完成测量石英粉密度的实验.下面是小明的实验步骤:(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空玻璃杯的质量m0,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游码在称量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玻璃杯的质量m0=g.(3)给玻璃杯中装适量石英粉,使其表面水平,并在该水平面对应杯壁处做标记,测量出的总质量m1.(4)将石英粉全部倒出,给玻璃杯装水至标记处,测量出的总质量m2.(5)写出石英粉密度的表达式ρ=.(用相应的符号表示)(6)这种测量方式所测得石英粉的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大”或“小”)34.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m1=20.8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中的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g.(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m3,则樱桃的密度为kg/m3.(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选填“大”或“小”).35.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右”或“左”)调.(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偏大”或“偏小”).(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36.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37.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38.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39.如图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第7min处于态.(2)实验中,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3)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0.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1)图中,海波的凝固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9min和4min,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项复习附答案强烈推荐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轻拨钢尺,另一次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实验发现:(1)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1)由实验现象可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由实验现象可知,用力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站在离钢尺越近的地方,听到发出的声音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答案为:(1)慢;低;频率;(2)大;大;大;振幅;距发声体的远近.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1)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2)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砂粒,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播声音;(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音乐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空气;(4)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产生乐音的声源是手机,音乐声通过空气传进人的耳朵引起听觉.(2)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减小;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入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增大.(3)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真空;二是声音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4)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不会(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解答】解:(1)声源产生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2)该题中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将空气放入瓶内时,即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变多,故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变大;(3)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4)把正在响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发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方法是推理法.故答案为:(1)手机;空气;(2)减小;增大;(3)真空;可以;(4)不会;不能在真空;理想实验法.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专项复习训练:力学实验题(1)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专项复习训练力学实验题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1.如图是小明利用V=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估测大气压值的情况。
(1)利用刻度尺测量出______的长度l为10cm,即可算出活塞横截面积为______cm2;(2)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再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N,据此可测得大气压值p=______Pa;(3)考虑到活塞与筒壁之间有摩擦,小明继续拉动一小段距离后,缓慢退回注射器筒,在活塞刚要到筒内底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大气压值'p _____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此因素将导致所测大气压值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2.为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取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瓶,在瓶口扎上橡皮膜,将塑料瓶浸在液体中,橡皮膜向瓶内凹进得越多,表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1)将塑料瓶竖直地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如图甲),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图乙),两次塑料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
图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则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同种液体中,______,液体的压强越大;(2)若用体积相同的酒精(ρ酒精<ρ水)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塑料瓶在酒精里的位置与图乙相同,则图______(选填“乙”或“丙”)中的橡皮膜凹进得更多。
3.许多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中能被重复利用,斜面就是其中之一。
请完成下列利用斜面进行实验的有关内容:(1)图甲所示实验中,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选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2)图乙所示实验中,对于同一个球A,要改变A撞击木块前的动能大小,可进行的操作是;(3)图丙所示实验中,斜面倾斜角为30 ,物体B重为4N。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汇总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在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利用了如甲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记录数据如下:(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天平/弹簧秤/压强计)(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_______成正比。
(3)作出乙图的三个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小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得到的实验数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____ 和________ 。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g值取为9.8N/kg。
但经过精确测量,发现在某些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区的g值大小。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 。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
③我国与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在这些往来的货物运输中,发货单上所标示的“货物重量”,实质上应该是货物的________。
3、用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2)比较图10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速度减小得越;(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4、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初二上学期物理实验专题复习题
实验专题1、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 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19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空气中的入射角i 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 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图1图4 图45、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八年级物理实验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重要实验总结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两只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2、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既能透光, 又能反光;我们既能看清玻璃后面的物体, 也能看清玻璃前面的物体在玻璃中的像, 这样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若用镜子去做这个实验,则只能看到镜子中的像,却不能确定像所在的位置;3、刻度尺为了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4、较暗环境or较亮环境在较暗的环境中观察效果会更好一些;另外,我们若用茶色玻璃做实验,蜡烛的像会更清楚一些;若在桌面上做实验,也可在玻璃下铺上蓝色或深绿色的纸,效果也非常明显5、垂直放置玻璃板目的是为了使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水平面上,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6、观察时应该从玻璃的正面点燃蜡烛的一面、还是背面观察实验中的像从正面观察;从玻璃板的正面观察时,同时能看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的蜡烛;如果从玻璃板的背面看,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的像.7、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用跳棋子实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8、白纸的作用记录虚像与蜡烛的位置,比较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9、多次实验的目的:为了寻找普遍规律10、厚玻璃or薄玻璃薄玻璃好;厚玻璃会有两个反射面,成两个像;强化练习:1、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选择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4选择薄玻璃板目的是;5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6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8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申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10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置,该怎么办11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_______;1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小明利用如图13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根据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器材有:带支架的透明玻璃板E 、白纸C 、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 和B ,还缺少的器材是 ;2在竖立的玻璃板E 前点燃蜡烛A ,用未点燃的蜡烛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移去蜡烛B ,在此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当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时,A 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 和B 、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1小丽将棋子A 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22所示;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棋子A 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棋子A 距平板玻璃5cm,则棋子B 与A 相距cm 才能与棋子A 的像完全重合;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中央怎么调节 物体和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22图133、物体和像在光具座上同向移动不管实像还是虚像物体向右移动,光屏也必须向右移动才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6、透镜被遮住一部分,像有什么变化 像的性质不变,像变暗;7、成像规律:(1)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4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5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8、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 原因是:1没有在同一直线上;2u ≤v物 距u成像的性质像物位置像 距 v U 、v 关系 应 用u > 2f 缩小、倒立、实像 异测 f < v<2f U >v 照相机、摄像机 u = 2f 等大、倒立、实像异测v= 2f U=v精确测焦仪 f < u <2f放大、倒立、实像 异测v > 2fU <v幻灯机、电影、投影仪u = f 不成像强光聚焦手电筒u < f放大、正立、虚像同测v >u放大镜U 表示物距 v 表示像距 f 表示焦距强化练习:1、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调整的目的是____.2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1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要求调整好后,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m.4把蜡烛入在某个位置,此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只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与透镜等大且大小不变的亮斑,由此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5在表中填出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实验序号4中像距的大小.(6)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f=10cm.①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的实像;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cm;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选填“同”或“异”侧;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 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三、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密度1、天平的使用:1、放: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放在其他水平的支持面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3、调: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是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可表示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是:把平衡螺母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4、测: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左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 ,最终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指针在中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需要注意的是:加砝码要“先大后小”,取砝码要“先小后大”;5、读: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里物体的质量;6、收:测量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码拨回标尺的零刻线处,以备下次使用;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1、已调节好的天平,当移动后应重新调节横梁平衡,方可进行测量;2、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中;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脏、弄湿;三.常见考题解析1、没把游码拨到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平衡就测量物体质量;物体的实际质量为测得量减去游码质量;例:某同学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他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位于标尺的处,这样测的物体的质量为,他测量的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是;2、把被测物体与砝码放反;物体的实际质量为砝码质量减去游码质量;例: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4g,则物体的质量为120g-4g=116g;3、砝码实际质量的增减;当砝码实际质量大于标准质量时,测的的实际值小于真实值;当砝码实际质量小于标准质量时,测的的实际值大于真实值;例:1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如果所用的砝码上沾有油污、灰尘等杂质,测量结果和物体质量的真实值相比将CA:变大 B:不变 C:变小例:2小明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的杆秤砣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kg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AA:大于1kg B:等于1kg C:小于1kg2、量筒的使用:1、用途: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的体积的方法测量固体的体积;2、单位:一般实验室里的量筒使用毫升mL为单位标度的一般在量筒壁上标注单位;1mL=1cm3=10-6m3;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体积为分度值;最上面的刻度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3、量筒的使用方法①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使用前,首先要观察量筒的单位标度、量程和分度值;②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灯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4、使用量筒的五个注意事项①量筒呈圆柱形,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量筒没有零刻度线,刻度数由下向上逐渐变大,其单位一般是“mL”,1mL=1cm3.②实验室中量筒量程一般有10mL、20mL、50mL、100mL、100mL几种,分度值也各不相同,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但并不是越小越好;测量前要根据测量精度要求和被测物体体积等因素选择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③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用排液法间接测出固体的体积;用排液法测固体体积时,量筒内要预先倒入适量的液体,若液体过少,放入固体后,液体不能浸没固体;若液体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筒量程;④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保持相平,俯视或仰视时的读数均不准,俯视时的读数会偏大,仰视时的读数会偏小;⑤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的体积;3、测密度的方法:强化练习:1.小明同学在过生日时收到了一个内有“生日快乐”的小水晶球,如图是他用量筒、小玻璃杯来测量水晶球密度的实验示意图,实验记录表格尚未填写完整,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内容;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l 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 3,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 3,从图A 到图B 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⑷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的原理:实验室里,测量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仪器,用U 形管压强计,它由一小金属盒上面蒙有一层薄橡皮膜和U 形玻璃管组成,管内装有水或水银,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零时,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橡皮膜受到压强作用时,两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两液面高度差越大,因此由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知被测压强的大小;从刻度尺上读出被测压强的值;2、使用压强计需澄清和注意的问题:1使用微小压强计研究不同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应保持在同一深度;(2)压强计的两边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压强计只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液体压强的仪器;(4)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常用方法是用手轻按橡皮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不漏气;如果不变,说明漏气,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3、实验方案:强化练习:五、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探究影响因素:1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控制液体的密度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控制液体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3液体的密度:需要控制液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一定,利用F浮=G-F比较浮力的大小;2、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原理:利用F浮=G-F测浮力,利用G排=G总-G桶测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然后比较F浮与G排的关系;2需要测的量:a、小桶的重力G桶;b 、物体的重力G;c 、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d 、小桶和排出的液体总重力G总;(3)需要的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水、细绳、石块; (4)注意事项:要在溢水杯中装满水,这样才可以排出的水等于排开的水;强化练习:1、小明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1物体圆柱体所受的重力是_____ N; 2 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_____ N;3图乙中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 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_____;物体未接触容器底4图甲的弹簧测力计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一个大西瓜的重力;2、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某同学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1你觉得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2选用其他液体多次实验后,可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 3图乙中,浸没在水中的合金块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合金块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甲.测出实心合金块所受的重力.乙.把合金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合金块所受的浮力,收集合金块排开的水;丙.测出桶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丁.测出空桶所受的重力;“不变”或“变小”;4合金块的密度是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一组同学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猜想:A.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深度有关;B.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C.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一个大水槽里盛有足够深的水,体积相同的若干钩码.该组同学所做的实验过程如图18所示.1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2比较 ,可知猜想A是错误的;3比较b、c、d,可知猜想是正确的;图18 4完成该实验后,该组同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请你根据现有器材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六、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论: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体重有关;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个数有关;提升同一个物体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摩擦和绳重有关;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绕法无关绳子股数;注意事项:1、要会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2、要会根据s=nh求出绳子股数,从而根据规则进行绕线;3、向上拉绳子时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两次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序号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1 2 5 252 4 8(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2)在图16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3第1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4如果将重为3N的钩码挂在同一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在___________范围内.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下图:物理量 1 2 3钩码重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74%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2分2请将表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数据;百分号前保留整数2分甲乙3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1分4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分3、同学们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提出了下列假设: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物重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段数有关;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并将所滑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次数动滑轮重/N 物重/N 拉力/N 绳子的股数n 机械效率η1 12 12 1 43 24 24 1 4(1)实验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绳子自由端的_____________的大小;同时用____________测出钩码升高的高度;2在表中填上四次实验的绳子的股数n和机械效率;3根据实验_______和________填①、②、③、④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被提物重有关;4根据实验②和③可知,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6要研究滑轮组机械率高低是否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应该选用__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滑轮组,提升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去研究;。
期末复习:实验题专项训练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实验题专项训练一.实验探究题1.某班同学分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合理的安装顺序是(填序号)。
①铁杆A和温度计(含纸盖)②铁圈B和石棉网③烧杯和水④酒精灯(2)下表是小华记录的实验数据:(选填或“变小”)。
(3)请将如图乙所示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5)通过学习,小华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6)另一小明小组也安装了同样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明发现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94℃时就保持不变,针对这一现象,以下对小明小组的原因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水量较多B.水的初始温度较低C.温度计示数不准确D.水的温度可能达到了沸点,也有可能低于沸点E.水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其散失的热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1)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2)小明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
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选填“b”、“c”或“d”)。
(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丙图中(a)、(b)所示,其中,图是水沸腾前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此时气泡大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填物态变化)。
(4)根据如表实验数据,请在图戊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一时间”关系图象。
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时间01234567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原因是,下列方案中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有:(选填字母)。
A.给试管加盖子B.给烧杯加盖子C.给试管和烧杯都加盖子D.减少试管中水的质量E.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3.期末复习时,小明和小红重新复习了本学期做过的几个实验:(1)观察沸腾现象:两位同学在相同的环境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乙所示的a、b两个图象,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是。
2024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题
编号 1 2 3
长度/cm 20.50 31.00 48.50
直径/cm 1.50 2.00 2.50
频率/Hz 2 131 1 284 6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风铃管时,发出声音 的 响度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风铃管 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 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3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3. [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
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
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 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2 条 光束。
(2)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像, 这与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 “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此时从A点观察,蜡烛火焰 的形状如图丙,则光屏上所成像的大致形状是图丁中 的 D (选填下列选项的字母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线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结论,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相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实验4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4. [2024·南京鼓楼区期末]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
折射特点”。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4)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并记录棋子A的像的位置,用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实验专题复习0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专题五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解析版)【实验目的】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即: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一个平面内)、分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和可逆(光路是可逆)。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块、激光笔一支、带刻度的折板光屏一块、支架等。
【实验步骤】一、按图组装器材二、根据图甲沿折板平面用激光笔射出一束光线,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数据填入表格。
三、改变入射光线方向(入射角)重复上述实验并记录表格。
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3…四、沿折板中轴(N)将折板F向后转动,观察反射光线是否仍在F上。
五、选择一次实验,沿原反射光线反方向改变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判断光路可逆性。
六、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共面、分居、等角。
2.考查方向考查方向解答思路三线共面沿折版中轴折转光屏是否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分居观察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中轴两侧等角通过量角器可逆沿原反射光线路径改变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漫反射能看见光线的传播方向说明折板发生了漫反射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改变入射角(改变入射光线方向),进行多次实验光线的理想化模型观察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即可构建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1.(2020·黑龙江龙东)(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
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0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电学实验探究题考前专题复习(一)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电压U/V 2 4 6 8 10电流I/A 0.39 0.79 1.20 1.58 2.00(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Ω;(3)请在图31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2、如图26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
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l0Ω。
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l0Ω2A”、B规格“50Ω lA”可选。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____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_ _。
(4)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V。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 向_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第2题 第3题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0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R0的阻值约为30Ω,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电源四种,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电阻R0的阻值,还需要的器材是 ;(2)请在空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的。
(4)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2/3,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40题)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________;(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3.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初二上学期物理实验复习
2
e. 计算液体的密度(ρ = m/V)。
2. 实验记录
3
实验器材
| --- | --- | --- |
| 液体体积(V) | 液体质量(m) | 液体密度(ρ) |
| 50ml | 35g | 0.7g/cm³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实验器材
•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金属挡板。
实验步骤与记录
2. 实验开始
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 击金属挡板,记录小车滑下的 时间(使用停表)。
4. 实验结束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小 车的平均速度。
1. 实验前准备
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调整斜 面的倾角,使小车从顶端滑下, 并在末端放置金属挡板。
3. 实验过程中
使用刻度尺测量小车滑下的距 离(起点到挡板的距离),并 记录下来。
5. 数据处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 算平均速度。
02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
01
02
03
04
1. 探究声 传播情况。
3.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
4.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的能力。
实验器材
01
02
03
04
1. 声源:音叉或扬声器。
2. 测量工具:秒表或计 时器。
3. 介质:空气、水、金 属丝等。
4. 温度控制设备:热水、 冰块等。
实验步骤与记录
1. 实验步骤 a. 将音叉放置在稳定的平面上,确保音叉可以自由振动。
b. 将秒表或计时器设置为计时状态。
量筒
02
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液体样品
03
待测密度的液体。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总结及答案
一、固体1. (2010湖北襄樊,38题)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10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ll所示。
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2.. (2010四川广安,15题)我们在探究问题时,经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等重要实验方法。
例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操作过程如图12所示。
(1)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所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0年湖南湘潭,25题)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
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深度;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 必考实验练习07 测量大气压强
专题07 测量大气压强1.利用容积为1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3)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长度为5cm,这样就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5)则大气压的值为Pa;(6)提出提高该种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
2.小新学习了大气压强知识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一: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硬塑料管插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步骤二:右手掌封闭上端开口,同时左手将管提起(下端开口不离开水面),如图乙所示;步骤三:右手掌向上打开封口,同时左手迅速将管下压,如图丙所示;多次重复二、三步骤,直至水从管上端开口喷出,如图丁所示。
(1)在步骤一中,管静止时管内水面高度管外水面高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在步骤二中,提起管后,管内水面会高于管外水面。
下列实例中工作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注射器吸液B.U型“反水弯”的应用C.密度计的使用(3)步骤三“迅速下压”的目的,是为了让管下降的速度大于管内水下降的速度,即以管为参照物,管中的水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4)小新每次右手打开封口的那一瞬间,都能听到响声,根据响声的变化,小新能判断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
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
(5)小新对装置进行改进,在管的上、下部各安装一个单向阀门,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效果更好。
请举出生产生活中与改进后的装置工作原理相同的一个实例。
3.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中。
(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对(填“针筒”、“活塞”)的压力。
(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可以近似看成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拉力F与所受的大气压力是一对(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3)研究对象受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复习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90.0分)1.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路程s1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s1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同组的小涛和小洁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些,以便于实验。
请你简要分析理由:______ 。
(2)他们将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好之后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______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用______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仿照上述步骤,分别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及所用时间t2,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公式v=s t,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v2,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导出式______ (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计算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1、v2、v3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初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复习
【关键字】实验1.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8.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3.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运动的B.由东向西运动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4.“,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天宫一号” D.“神舟九号”4.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可能运动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C.乙火炬可能运动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2.小明去上学,以v1的速度走过一半路程后,再以v2的速度跑过后一半路程,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B.2(v2-v1)C.D.6.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 B.1.75mC.1.85m D.1.95m7.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8.由公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9.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则()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10.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一:实验探究题一、机械运动1、长度、时间测量(刻度尺、停表的使用)(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量结果记录为 mm或 cm。
(2)如图所示,图中指示的时间为 s,合 min。
2、探究实验: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测量运动物体的路程,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实验中斜面长3米,一同学测得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中点需用3秒,从中点运动到底端需用2秒,则小车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二、声现象1、真空闹铃实验: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所示(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实验现象是;(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实验结论:。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2、声调、响度的实验探究如图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⑴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⑵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⑶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
⑷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现象说明。
3、水瓶琴实验找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往瓶里装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1)当你用嘴贴着瓶嘴吹气时,你会听到音调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排列瓶子,这时是在振动。
(2)当你用金属汤勺敲玻璃瓶时,你听到的音调也有高有低,请你按音调由低到高再排列瓶子,这时是在振动。
三、物态变化1、探究某固体熔化成液体再沸腾实验中,得到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甲所示:(1)图甲中AB段表示物质处于态,CD段表示物质处于态;(2)熔化过程中物质热量,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 min,该物质的熔点是;(3)如图乙,液体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白雾”,这是现象(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名称);(4)“釜底抽薪”这个成语说明如果停止给水加热,水的沸腾会(选填“停止”或“继续”).2.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⑴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⑵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⑶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3、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哪个实验小组的方案好?请你说明原因。
(2)下表是一个小组的测量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可得海波熔点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热量,温度,熔化过程经历了分钟。
四、光现象1、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所示,如果入射角为40°,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的大小是.(2)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在此实验中:⑴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⑵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⑶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⑷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⑸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透镜及其应用1、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a、b、c、d、e 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⑴在a、b、c、d、e这五个点中: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⑴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⑵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⑶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六、质量与密度1、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把天平调节平衡;(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3)由图16可得老醋的密度是= ㎏/m3。
2、小明利用两个相同圆筒形玻璃杯、天平(无砝码)、水、刻度尺、胶头滴管等器材测定食用油的密度。
⑴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如图所示,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选填“A”或“B”)端,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将装有适量食用油和水的玻璃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用胶头滴管增减杯中水的多少,使天平。
③取下两只玻璃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杯中水和油的高度h1、h2,则食用油的密度ρ=(水的密度为ρ水)。
⑵小明认为两个圆筒形玻璃杯质量不完全相同会造成实验误差。
请你也提出一项可能引起误差的原因:。
专题复习二:综合计算题(注意:格式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单位)一、平均速度计算、回声定位应用、路程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1、汽车以15m/s的速度向对面的山崖驶去,在距山崖某处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
求鸣笛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以及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
2、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min走了5.4km,休息10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20min.求:(1)前3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3、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为 m/s,在第5s末的速度为 m/s,在前10s内的平均速度 m/s.(2)由图象可知该物体在OA段做运动,在AB段处于状态,在BC段做运动,在CD段处于状态.二、质量密度体积的计算以及应用(物质的鉴别、空心的判断)(注意:单位的换算、格式等)1、铸造车间浇铸合金工件,已知所用木模质量为500g,木料密度为0.7×10 kg/m3.今称得每个合金工件的质量为4.9kg,则该合金的密度是多少?2、体积为30cm3、质量为178g的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在其中空心部分注满铝,铝的质量为多少?(ρ铜=8.9×10 kg/m3,ρ铝=2.7×10kg/m3)参考答案:专题复习一:探究实验专题一、机械运动1、1mm 26.0 2.60 20 0.3332、刻度尺停表 v=s/t 0.5 0.75 0.6二、声现象1、(1)铃声逐渐减小,直至消失(2)听见铃声,且铃声逐渐变大(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5)科学推理2、(1)发生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振动放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4)声音具有能量3、(1)丙乙甲丁空气柱(2)丁甲乙丙水柱三、物态变化1、(1)固液(2)吸收 2 0(3)液化(4)停止2、(1)温度计碰到烧杯底部(2)98 小于(3)温度不变3、(1)乙的方案好,因为水浴加热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2)48 吸收不变 2四、光现象1、(1)40°(2)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于平面内(3)误把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1)便于找准像的位置(2)到镜面的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五、透镜及其应用1、(1)e (2)a (3)ab (4)cd2、(1)10 (2)同一高度(3)倒立缩小的实像 30 (4)远离六、质量与密度1、(1)BCA (2)1.1252、(1) A 平衡 (h1/h2)ρ水(2)读数可能带来误差(天平不够精密等合理即可)3、(1)平衡螺母(2)62(3)30 (4)2.07专题复习二:综合计算题一、平均速度计算、回声定位应用、路程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1、答案:鸣笛时汽车与山崖的距离710m,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650m2、(1)3m/s(10.8km/h)(2)2.8m/s(10.2km/h)3、(1)0 10 3 (2)匀速直线静止匀速直线静止二、质量密度体积的计算以及应用1、6.86×103 kg/m32、空心的,空心体积为10cm3,空心部分注满铝,铝的质量为2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