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论文(读后感)——生医1202班熊缘缘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了通过自己这学期上的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和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的相关知识,文章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的概况和学科特点,同时阐述了该学科的研究领域,并且着重写了生物医学工程这门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最后写了我对本学科的认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激励自己努力学好本学科。

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1.学科概况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学科特点(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的产物,任何工程学科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较成熟的领域有如下八个:1.生物力学2.生物材料3.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4.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5.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6.生物医学信号处理7.医学图像技术8.人工器官三、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1、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有形梦想无限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生命有形,那“形”就体现了世上万千。

然而,生活中所看之花、鸟、虫、鱼固然多姿多彩,但那每个生灵在其有限的生命内,却仅是为生存而终日劳碌,平庸地终其一生。

于是我开始思考,生命,因何立于世?生命有形,但它的根本不在其形,而在其神。

作为植物,若有幸当得孟德尔的豌豆,为遗传学的巨大进展贡献了一份力;或作为动物,成为绵羊里的多莉,作了克隆技术的例证,便可不枉此生。

虽然它们都很普通,其生命的形式不过是蔬果或牲畜,再平凡不过,但因为有了伟大的意义,生命便有了精气神,立于世间,被人永记。

那么人呢?人生命之形,在于“灵长类”、“直立”。

可人生命的神,却在于梦想和对梦想的孜孜以求。

世上各色人等,或匆忙或安逸地,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每个人都会有梦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为它奋斗。

匆忙的人,每天为生计或名利奔波,心在忙碌中迷失,日复一日,梦模糊了、也更遥不可及,而安逸的人,享受着生活慷慨的赐予,生命中什么都不缺,只少了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想到此不禁心中暗喜,我,二十岁,还不愁生计,也没有名利的困扰,前路并不平坦,却又充满令人兴奋的未知,梦一直在天边挂着,明亮如北极星,这一切都可以激励自己去奋斗,去感受,去追逐。

生命,可贵的生命。

每一个人类生命的诞生,总要经历母亲的十月怀胎,然后便以一声尖锐的哭喊向这个世界宣告他的到来,开始他一生的旅程。

生命是如此的神圣,在任何时候,他都是一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

生命是一个旅程,一路上,你总能欣赏到种种异样的风景。

成功的喜悦,收获的满足,抑或是失败的苦闷,错过的遗憾。

换个角度审视生命,生命却不过是无数个细胞体组成的一个细胞集合而已。

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一条鱼,再到一个人,都是由无数的细胞组成的细胞集合体。

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都是大自然的一个个奇迹。

然而在每一个生命诞生前,都已经被大自然赋予了特殊了形。

鸟儿在天上飞,鱼儿生活在水中,猎豹天生就拥有神速,蝙蝠天生就是昼伏夜出,狮子生就注定是万兽之王……他们都是可贵的生命,都被打自然赋予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性,无法改变,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的形。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人类基因技术及其伦理》作者:***学号:**********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医学141班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

基因及基因工程的发展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伦理道德问题正文: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

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

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研究结果还表明,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序列)不同,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基因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忠实地复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能够“突变”,突变绝大多数会导致疾病,而另外的一小部分是非致病突变。

这两大特点正是遗传和变异的发生基础。

人类研究基因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对人类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其应用于医学了,我们知道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目前我们还无法对人类受损的基因进行修复,但我们可以利用正常的人类基因在其他生物体内进行表达,生产出我们所需的激素或是蛋白质等物质,来治疗那些不能自身合成此类物质的病人。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导论论文

BME 学科导论论文——生物医学工程131班罗族关键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领域现状发展趋势就业前景一、生物医学工程简介1.学科概况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2.学科特点(1)交叉性:它是各种学科知识的高水平交叉、新时代结合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学与医学)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2)依赖性:它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立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与传统学科不同),融合各交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基础;缺乏永恒的研究主题与固有的中心目标,随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应用对象的需求而变化。

(3)复杂性:它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相关的研究机构、专业教育、企业厂家和市场营销只能涉足其部分,而不能包揽全局。

(4)服务性:它以应用基础或直接应用性研究为中心,以最终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为目的;为生命科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现代化工具,为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装备(支撑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二、研究领域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结合的产物,任何工程学科与生物学和医学的结合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因此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在不断的发展,目前较成熟的领域有如下八个:1. 生物力学2. 生物材料3. 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4. 物理因子在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生物效应5.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传感器6.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7. 医学图像技术8. 人工器官三、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1、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在美国以及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指出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基于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均取得了各自的成果。

如今,这些国家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生命科学导论论文题目: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12级中药学保健食品关钦一导言: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

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拒绝它呢还是要接受它?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1、稍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

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早有认定。

2002 年10 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 个问题》。

但转基因食品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在讲究自然、生态、健康消费热消的今天,转基因食品被不少人视为“异类”,把它打入“冷宫”,可以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倍受人们的质疑。

根据国际通行的生物安全评价办法,按照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态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农业转基因生物可分为4 个等级。

即安全等级Ⅰ(尚不存在危险);安全等级Ⅱ(具有低度危险);安全等级Ⅲ(具有中度危险)安全等级Ⅳ(具有高度危险)。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的上市态度慎重。

2001 年6 月,国家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专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销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超有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的连系越来越紧密,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

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

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

比如生命科学中一个世纪性的难题是“智力从何而来?”我们对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了如指掌,但对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组合成大脑后如何产生出智力却一无所知。

可以说对人类智力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释智力本身。

对这一问题的逐步深入破解也将会相应地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

生命科学研究不但依赖物理、化学知识,也依靠后者提供的仪器,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蛋白质电泳仪、超速离机、X-射线仪、核磁共振分光计、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等等,举不胜举。

生命科学学家也是由各个学科汇聚而来。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

正是世界上这各种各样些生物物种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自然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由于人类的快速发展,许多物种面临着灭绝和已灭绝的危机,就拿离我们很近的20世纪来说,大约20多万种的物种从此消失在了地球上,昆士兰毛鼻袋熊,1900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曾经世界上最凶猛的熊--堪查加棕熊,1920年灭绝了;新墨西哥狼,1920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灭绝;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的人是看不见它了;亚欧水貂灭绝时间大概是1995--1999年之间。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论文1摘要:结合大类招生的时代背景和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就如何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明确创新性实践教学目标、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管理等内容,可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大类招生;生物科学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一、引言实践教学是生物科学专业不可忽视的内容,尤其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和就业市场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更应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创新性教学平台。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效融入实践锻炼活动,提高知识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创新性实践教学目标结合大类招生的背景和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科学实验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四个层次。

通过这样设置层层递进的目标,循序渐进,有效规范和引导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实践技能、知识应用水平为目的,教学中要从以下方面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第一,基本能力实践教学。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动植物学实验,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实验,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通过这些课程和实验内容设置,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程教学前要制定系统的大纲,明确实验训练任务。

例如,微生物实验主要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训练,要围绕教学目标精选实验内容,减少重复实验,增加综合实验,搭建生物科学实验专业训练平台。

第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

一方面,开展综合性实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既能有效满足教学需要,还能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例如,分子生物学可以开设DNA纯化、DNA重组与鉴定等实验,让学生加强综合训练,有效融入实验活动。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小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之“长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长生不老”总有着无限的追求,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再到雍正嘉靖,从海外求仙到制丹炼药,不论这些主宰者是否有丰功伟绩,他们对于“长生”的诱惑却没有一丝丝的抵抗力,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劫。

记得在一部虚幻小说《哑舍》中,虽然含有非常多的想象,但我见到了另一种长生。

小说的主人公老板是秦朝天才丞相——甘罗,老板的长生不死是由于他身体细胞的改变,一种类似癌变的变化,不断增殖生长、衰老死亡,没有变异,永远像是新生的细胞,并且,他身上的衣服始终带有一条龙,一条似乎有生命的可以在不同衣服间游走的龙,以他神奇的能力在老板体外阻止细胞的扩散,使细胞不至于不断地产生,让生命消失。

在现实中,与细胞生命活性有关的是一种叫做端粒的DNA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由许多简单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解决其末端复制难题的作用。

每当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时,端粒就会变短,直到端粒达到一个临界长度,这时细胞也失去活性而死亡。

所以端粒是随着细胞个体的衰老而变短。

控制端粒的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链末端。

在人体内端粒酶出现在大多数的胚胎组织、生殖细胞、炎性细胞、更新组织的增生细胞以及肿瘤细胞中。

但每个细胞的端粒长度是天生的,并非一开始就相同,并且之后的缩短速度也各不相同。

端粒损耗的速度是衡量“生物衰老”的一个方法。

大量实验说明端粒、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及永生有着一定的联系。

第一个提供衰老细胞中端粒缩短的直接证据是来自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观察,当细胞分裂到50代左右时,分裂繁殖就完全停顿,最终死亡,这被称为细胞分裂的海弗利克极限,并且通过对不同年龄供体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及有丝分裂能力的关系观察到随着增龄,端粒的长度逐渐变短,有丝分裂的能力明显渐渐变弱;Hastie 发现结肠端粒限制性片段的长度随供体年龄增加逐渐缩短,平均每年丢失33bp的重复序列;植物中不完整的染色体在受精作用中得以修复,而不能在已经分化的组织中修复,这在较为高等的真核生物中也证实了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抑制;精子的端粒要比体细胞长,体细胞缺失端粒酶活性就会逐渐衰老,而生殖细胞的端粒却可以维持其长度;转化细胞能够通过端粒酶的活性完全复制端粒以得永生。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环境之于生命科学的分析【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已经取得迅速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之际,环境的变化愈来愈引起广大公众的关注。

当然,这里的环境并不是单纯的指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也涉及到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

环境是指以我们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环境,就像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

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意义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破坏,不仅损害人类健康,甚而还会导致人类健康近期和远期的危害,威胁子孙后代。

一、环境现状的分析(1)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健康。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元素之间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现在的社会,环境所遭受的损害愈来愈大,对人类自身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

例如工业厂矿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镉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

(2)社会环境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人类的生存必然要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内,处于一种社会结构当中,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当前的社会环境风气日益低下,社会生活中出现众多的不和谐现象。

前几年出现的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众多孩子出现各类生理疾病;餐馆里尽是实用劣质的食物油-地沟油;近来工业原胶用于医药的药物、胶囊。

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给广大的消费群体带来了恐惧和焦虑。

(3)人文环境时风日下。

当前的社会形态下,人文社科部的风气是值得深思的。

当然,这也是与经济发展脱离不了干系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越来越追求物质的充裕,更追求经济的现实性,人文环境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其中一个受害品。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学习生命科学知识不仅是生物专业学生的需要,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为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并就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开设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时代,生物科学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是科技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要求生物类和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必须有广博的生命科学知识。

因此,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物类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学生毕业时不懂得什么是DNA、什么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不了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可能有会成为一种遗憾。

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背景下,国内外许多高校已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设为本科生通用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进非生物类专业的生命科学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学导论》作为公共选修课在学校开设。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的教学思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并作出一些思考。

一、优化教学内容二、更新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如何提高生命科学导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内容涉及生命的组成、细胞、代谢、遗传、分子生物学、进化、生态、健康与疾病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跨度大、面广且不易深入。

因此,除采用板书、讲述、引导和启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我们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生命科学与自动化》班号:学号:姓名:序号:联系方式: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虽然我的专业课程里没有一门与生物相关的。

但一直以来我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一种迫切的求知欲。

我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在到大学之后一直停留在高中所学的生物阶段,所以我一直都期望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

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明白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

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我在学习生命科学的同时也经常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论文】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关键字】论文生命科学导论阅读报告草长莺飞,花开花落,万千生命以其独特的方式勾勒出那乐趣无穷的四时之景。

人类身处其中,享受着生命之美,探求着科学奥妙。

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走近了生命科学这个蓬勃发展的学科,了解到了很多。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科学?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生命奇妙复杂,科学普适严谨。

作为一门前沿科学,生命科学,用科学的来阐释生命,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生物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与人类的迷惑不解、不断研究使这门学科在帮助人类了解和欣赏自然世界的同时充满梦幻与神奇。

此外,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通过对十大主题:自然特征,细胞,可遗传信息,结构与功能,与环境相互作用,调控/反馈,一致性与多样性,进化,科学需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它为生物技术、医药、生物医学技术,生命系统技术、食品加工、环境、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提供了理论根底和技术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又是一门很苛刻的学科,除了因为生物系统的庞大复杂,还因为生命科学是交叉学科,要求很多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令人叹为观止的生命现象和复杂严谨的生命科学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无数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由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似乎很难找到哪一门学科像它这样高度地调动了人类的各种认知和研究手段,创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实验技术。

就广泛意义的科学方法而言,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观察与描述2、生物学实验3、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

其科学方法步骤为:观察现象,利用归纳推理建立假说解释现象,进一步观察来测试假说,进而建立更为深入的理论解释现象,利用演绎推理从理论预测现象,然后测试理论。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命科学导论论文摘要:《生命科学导论》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通识类课程。

授课对象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

教学中存在内容多学时少、涉及专业广等问题,教学效果欠佳。

故笔者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命科学;非生物专业;教学实践;一、前言生命科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性强的科学。

当今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失衡、重大疾病等问题均寄希望于从生命科学中找到解决的新思路。

因此,在本科阶段开设生命科学类课程,如《生命科学导论》,有利于培养具有宽阔专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1,2]。

许多高校对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导论》,但教学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有重复,学生学习产生松懈的思想;学生专业跨度广、生物基础层次不一;课程内容繁多,小至细胞、大至生态系统皆涵盖在内,但作为一门通识课,学时却十分有限;课程属于非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够重视。

笔者根据《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供大家共同探讨。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2.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穿插情感教育。

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是科学探究史上的经典案例,教学时老师可侧重于再现孟德尔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借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此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

上课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科学家的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梦想和信念的坚持,以期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高尚的社会理想。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论文本人自己写的结课论文《生命科学导论》姓名:学号:《生命科学导论》这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作为一个理科生,《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主要讲述的内容与高中所上的内容极为相似,可以说是我们高中所学习的一个延续,同样的介绍了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成的元素、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基因工程、遗传与变异、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是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常识。

如在生物的多样性中,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学习它们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我们学习它可以对我们自身了解进一步加深。

生命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研究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紧急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说不是本专业学了就没用,这种想法是十分肤浅的。

任何知识既然能流传下来,必然有它传下来的道理,学习它们能够拓宽我们的事业,也可以在我们今后研究我们的产品以原生态为主,将污染降到最小。

合理安排膳食现代人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够合理安排日常饮食,而导致身体健康的缺损,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大的。

通过学习了生命科学导论第二节课生物化学的组成,我从本质上了解组成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如C、好、O、N是每个都不可少的,是常量元素,约占99.9%,还有碳、氢、氧、磷、硫、钙、钾、镁、钠、氯等10种还有必须的八种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微量元素含量尽管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也不利。

我们日常食物大体分为粮食类、肉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

常量元素一般都不缺,主要是微量元素的摄入。

本人从网上查了一下科学安排的合理膳食如下安排:(一)人每天应该摄入300―500克谷类食物,这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

在食用谷类食物时,应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些粗粮、杂粮。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期末论文(精)

12031316 刘江武人类疾病与环境的关系前言:环境与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境和人体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许多疾病与环境因素(大气、土壤、水、居住条件等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环境因素、消除污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体、环境、疾病、污染人体由环境中摄取空气、水和食物,每天大约需要12m3的空气、2-3升的水以及1.5公斤的食物。

这些物质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去粗取精,吸收、同化,组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各种成分,并产生能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繁殖、生长、发育和工作等。

同时,机体又将摄入体内的不需要的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环境,在环境中又进一步的变化,作为其他(动、植物的营养物质,再被人体所摄取。

这种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化学元素,有人对环境和人体组织中的化学元素作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构成人体组织的各种元素和环境中元素的分布丰度明显相关。

环境和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对人体的作用,一般保持着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是一种动态平衡。

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包括自然的或人为的污染,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境,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以维持着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是保持人体经常处于健康状态的基本条件。

从原始生命出现到现在,大约经历了30-35亿年,而原始人类的出现,大约是在300万-500万年以前,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

生物和人类都是地球环境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的进化-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生命的进化生命,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

我想说,每个男孩小时候一定都是好奇的,而我把这份好奇保留到了现在,也许这就是我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好奇一切,有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并且为了捍卫它愿意做出努力,这就是我成功的所在。

从高三起开始对生物感兴趣,并且选择生物这门学科作为我自己的目的与追求,虽然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生物,但是我希望在考研的时候选择生物作为我的学习方向。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一个很工科的专业,但是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科学研究离不开硬件的进步,虽然这并不一定绝对,但是至少是我现在安心学习这个专业的理由。

受当时科技风气的影响,我对于生物体的基因更感兴趣,也许这和当时各种新闻报道有关,人们一味的崇拜基因,认为基因就是人类自我的至高神,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基因。

科学家们也祈求在基因上可以找到上帝的存在,当然这只是比喻,但是就这样让我喜欢上了人类基因。

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究竟何者更像一个生物?我们多细胞生物究竟算不算是纯粹的生物?还是仅仅只是什么?意识和肉体究竟是何关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吸引我,让我狂热的投身其中,也许为来我不会成功,但是我一定不会屈服于命运,我会始终记着我的梦想的。

进化究竟什么才叫进化,是基因的改变?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在高中学到的知识说,基因的突变是随机的,人类基因的保留是因为选择,选择掉一部分,剩下的人中他们的基因的就得以保存下来,这样的理论确实十分可行,但一定是这样的吗?人类有可能自己改变自身的基因吗?这样的改变能被叫做进化吗?或者说我们人类在现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社会,自然的选择已经很难再让我们的人群发生大面积的被淘汰了,那么,我们的进化会不会逐渐减慢到无限趋近于零呢?这里面要注意两点,一,现在的社会是不是确实很少能淘汰人,或者说有很多自然选择的淘汰换了一种方式,更平和,更不能让人发现,如经济实力弱的人更难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经济实力强的人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稳妥的延续下去,这里的稳妥包括数量的多和对子女的保护的好,那么,进化的平衡要继续维持,是不是要有一种用进废退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进化以不那么慢的速度进行下去,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人类自己改变自己的基因的原因,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意识来改变自己的基因吗?还是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一个不全部受我们的意识控制的生物,它能够将我们拥有的能力通过改变基因保存下来?那么,我们通过人工的手段是否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呢?二、这也是我所怀疑的,进化就一定有好处吗?什么叫做进化,如果进化一定就是好的话,那么这个宇宙中就一定有绝对的好和坏的差别,超级耐冷、超级耐热可以共存,也就是说进化是一种生存的能力的提高咯?那么是不是在一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技能的意思)一定可以和在另一种环境中的能力共存咯?这些多是对前面一个固定假设“进化一定是好的”或者说“有一种一定好的变化叫进化”的推理,如果说这些推理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上面的假设就是不完全正确的。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迈入大学校园,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生命科学导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过十周的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分还是现代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生物学这一门课程,从初中开始学习起,我就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特意地钻研,还参加了学科竞赛。

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是在其准备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到了高中,我虽然选择了文科,但是,仍然学习了三年的生物学。

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比初中时期更加深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让我进一步领略到了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大学中,生命科学导论取代了中学时期的生物学,这一门课程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从生命的定义到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从细胞的生长繁殖到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从遗传到基因,从植物到动物……最终,这一切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发展成为了现代生物学技术——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诸多技术。

大学中的生命科学导论让我对生物学技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符合当前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现实。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异常迅速,成果非常显著,其影响广泛而且深远。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等。

生命科学及其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命科学以及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而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当然要数各种生物学技术。

譬如,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某些恶性传染病或器质性疾病,以达到提高人体素质、延长人类寿命的作用。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融基础知识与前言进展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丰富我们的生物学科学知识,促进我们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理解,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促进学科交叉,帮助我们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知识迁移,主动适应职业需求变化,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有关于细胞癌变的知识。

细胞的癌变是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接触化学物质,或感染某些病毒就有可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外因和内因。

目前导致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则有数千种之多,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砷化物等,有机化合物如联苯胺、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也称生物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算序列。

他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致癌的内因,一些科学家已经证明人和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原癌基因,正常处于抑制状态。

原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细胞有癌变的可能性,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预防,从而减少这种可能性。

是以普世价值原则为基础的全球性规则和约定无法有效的遵行,这直接使得生命科学技术在全球引发伦理困境的背景下仍然能够在某一国取得飞速发展。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无论重技术还是重伦理都不能真正解决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唯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契合点才能促进二者共同发展。

基因工程又称作 DNA 体外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 DNA 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

基因工程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现在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技术来改造生物的本性,这样就大大的扩大了育种的范围,打破了物种之间的杂交障碍。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2)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2)

从生物物质组成及功能论述均衡营养的含义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单位,许多单细胞的微生物,如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就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因此,体积愈大的生物,细胞数量也就愈多。

人体大约由1800万亿个细胞组成。

细胞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单位,具有惊人的复杂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细小结构。

所有的细胞都有一层细胞膜,它包围了细胞内的物质。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还多了一层在细胞膜外面的细胞壁。

任何进入或离开细胞的物质规必须通过细胞膜,这些物质包括糖类、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及细胞活动的其他物质。

物质在细胞之间通过各种特有方法;进进出出,组成了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

生物体是由一定的物质成分按严格的规律和方式组织而成的。

人体约含水55-67%,蛋白质15~18%,脂类10~15%,无机盐3~4% 及糖类1~2%等。

从这个分析来看,人体的组成除水及无机盐之外,主要就是蛋白质、脂类及糖类三类有机物质。

其实,除此三大类之外,还有核酸及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肽、核苷酸等。

若从分子种类来看,那就更复杂了。

以蛋白质为例,人体内的蛋白质分子,据估计不下100000种。

这些蛋白质分子中,极少与其它生物体内的相同。

每一类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质;它们都是些大而复杂的分子。

其它大而复杂的分子,还有核酸、糖类、脂类等;它们的分子种类虽然不如蛋白质多,但也是相当可观的。

这些大而复杂的分子称为“生物分子”。

生物体不仅由各种生物分子组成,也由各种各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所组成,足见生物体在组成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并供给热能,缺乏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循环血容量减少、贫血、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迟缓,严重缺乏时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

生命科学与人体健康这学期的选修课------生命科学导论,使我获益匪浅,也感触良多,尤其对人体健康方面。

下面我就谈一谈生命科学与我们的健康。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科学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举动,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讲,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因素有微生物、遗传、食品和生态环境这四类。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广泛存在着一大群微生物。

他们体积微小,常不为我们肉眼所见,然而正是这些小生命却深远的影响着比他们体积大几亿甚至几十亿倍的人类,影响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让我们人类不得不对它们刮目相看。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如果我们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拉肚子;穿衣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家里买的蔬菜水果保管不好会烂掉、夏天的饭菜容易馊掉;花生和玉米贮藏不好就会着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

自然,吃了这样的东西我们的身体便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此种种都是微生物在捣鬼。

然而微生物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们平时吃的馒头、面包、奶酪、烹饪中用到的酱油、醋、各种酱料味精以及平时喝的酒、酸奶、果奶等都是微生物赐予我们的,没有微生物我们将食不甘味,更不可能有我们对于食物色、香、味、形、器的追求。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那么,我们对于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很多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引起疾病。

从流感、某些癌症到艾滋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因此,很多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微生物是有害的,我们人类要想方设法消灭它们这个层次上。

然而,单就细菌而言,在我们已知的几千种细菌中,只有约10%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我们的体表、我们的消化道、呼吸道、甚至是各种组织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或者还有寄生虫等,我们的细胞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感染有病毒(或许是生而有之)……虽然健康的人类组织是无菌的,但是我们的体表栖息有很多微生物,如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以及汗腺等分泌物含有角蛋白、脂类及脂肪酸等,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因此皮肤上可以发现很多的微生物,特别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酵母,虽然它们在正常情况下是无害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受伤或烧伤等),有些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可成为病原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命起源的意义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王维伦
1120121841
文章架构:
1.人们对生命探求的欲望的产生。

2.进化论的定义与意义。

3.进化论对研究生命起源的帮助。

4.进化论目前的真伪。

5.研究生命起源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生命起源是一个亘古未解之谜,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于何时何地?是怎样产生的?千百年来,人们在破解这一谜底之时,遇到了不少陷阱,同时也见到了前所未有的光明。

生命起源之说,第一个谜是生命起源的时间问题。

第二个是生命起源的方式问题,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它在什么地方起源的?
生命的起源,对于绝大多数能思考的人来说,这个话题无疑是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的。

因为只有了解生命的起源才能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根本原因,才能发现自己主观思维的客观产生过程。

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探究伴随自己出生而出现的主观世界与一直都存在的客观世界之间的联系,人们需要学习生命的起源。

学习生命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生物的进化,因为很有可能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他们的机理也许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就生命起源来说,生命产生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生命的产生是具有偶然性的,而且这个概率几乎为零。

所以,从某一时刻来说,生命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

但从漫长的历史来看,从无边无尽的宇宙来看,生命的出现就几乎是必然的了。

因为一类事件如果执行无数次的话,即使它发生的概率再小,它也必然会在某一次或者某些次数发生。

而这种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生物的进化,也
许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最终形成的。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关于生命的起源,最初的一种假说是创造说,即一切物体(包括生命)都是被创造出来的。

这种说法现代人看来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你人类是上帝创造出来的,那你一定会嘲笑他的愚昧无知。

但如果有人拿着一件衣服说,这是被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件衣服自然形成的几率为零,你怎么反驳呢?也许你会说衣服是人制造的,而人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但你怎么证明你不是被某种更高级的意识创造出来的呢?事实上,要推翻上述说法,就需要了解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自组织现象。

而什么是自组织现象呢?科学的解释是指自然界中自发形成的宏观有序现象,比如形状规则的雪花,这显然不是被谁故意制造出来的。

而这种现象正是生命体最根本的来源。

但是宗教信仰者一句,“神说,事情就要这样演变,雪花就要形状规则”,便让我们哑口无言。

生物作为一种物体,自然也会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

而正是这种引人探索的强烈的好奇心,人们对生命起源的探求的欲望也正在逐渐增加。

虽然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以及考古学的长足进步,一些古生物的化石慢慢的被发现,但是人们对于生命的起源问题还是没有一个盖棺定论。

人们在争吵,在据理力争。

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有两种观点:1.进化论。

即一种生物是由另一种生物在漫长的岁月中进化而来。

比较出名的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2.神造论。

这些意见一般由信神者提出,看似比较荒谬,但却较难被证伪。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进化论?进化论,又称演化论。

是指关于生物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过程的学说。

1859年,伴随着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大变革,同时也为人类揭示生命起源这一千古之谜带来了一丝曙光,这就是现代的化学进化论。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首先在1953年首先得到了一位美国的学者米勒的证实,既然你说地球早期温度都是比较高,又充满了很多还原性气体,还有水,那么我就把这些气体,把水放在一个瓶子里面,看看它是不能产生生命,或者产生有机化合物。

米勒在1953年把氨气、氢气,还有水、一氧化碳放在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在瓶子里面两头插上金属棒,完了通上电源,通过这个类似于闪电的作用,确实在几天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

那么就是说在地球上面,在闪电下,在常温下,也能成为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分子。

我们知道,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最重要的物质,可以说,组成生命起源最重要的物质。

因此,米勒描述的生命起源的事件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就是在早期,地球上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还原性的原始大气圈,比如说甲烷、氨气、有水、有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当早期地球上闪电作用把这些气体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而这多种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它可能在局部浓缩,再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蛋白质和其他的多糖类,以及高分子脂类,在一定的时候有可能孕发成生命,这就是米勒描述的生命进化的过程。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过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

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

以后,由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进入到生命出现之后的生物进化阶段。

随着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综合进化论,而当今演化学大部分以查
尔斯.达尔文的演化论为主轴,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那我们学习进化论对我们研究生命起源有何帮助?这就不得不从进化论的科学本质谈起。

进化论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现象的理解。

进化论围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于发展,引导人们探索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而对于研究生命起源,通过对各种生物的亲缘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把问题简单化,排除很多的答案。

例如:通过进化论的研究,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有着亲缘关系,于是通过比较不同,发现谁更高级,高级由低级进化而来,我们就可以排除高级的那种生物是生命的起源。

还有,对于已经灭亡的古生物,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它们的化石,通过比对不同于区别,判断它们是不是有亲缘关系,谁更高级,这样对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就有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又有人问:进化论是不是正确的?迄今为止,支持进化论的证据层出不穷,从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到酵母实验进行的分析,不胜枚举。

近年来比较出名的就是加拿大北部“大淡水鱼”化石的发现。

科学家们根据进化理论和化石分析预测出浅水鱼类向陆地过渡阶段的大致时间,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加拿大北部努维特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

通过4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从岩层中发掘出来了生物化石,它既有许多鱼类特性,又具有早期四足动物的典型特征。

从而证实了科学家基于进化论的推测。

但是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是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

而且米勒的实验也有很多的疑点,例如所使用的能量大小,不同气体的配合等,虽然都产生了氨基酸、醣类等物质,但仍不能证明这就是生命的起源。

因为他所假设的大气层不能
证明是原始的大气层,所得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的。

米勒本身也承认他的实验与自然界生命起源相距仍很遥远。

并且现代科学发现在火星上有氧气存在却没有生命,那么米勒假设大气层中没有氧气存在故没有生命之说就不成立,因此无法证明生命起源是由单细胞进化而来的。

综上所述,进化论还不完美,但无疑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诞生的秘密。

因此,在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而这种对生命的研究对人类的意义有在哪儿?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这也是人们研究生命起源的关键之处!研究生命起源可以通过研究进化的过程,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人们可以分析出生命的进化方向,而这个方向可以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对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界的发展做出一个大致的规划方向。

当这种方向对人类特别不利时,人类就可以提前对这种方向做出干预,使之向着跟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献:
《地球生命起源诸说》
《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
《地球生命源自太空?》
《对传统地球生命起源学说的质疑》
《生命起源的学说之争与研究发展史》
《论生命起源过程中的偶然性:生命科学的哲学断想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