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教案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教案
温庭筠
【教材分析】
《菩萨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第三单元中自主赏析部分中的一首词。
全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通过学习这首词,让学生掌握“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鉴赏方法,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大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对温庭筠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唐五代词在情感基调、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深入理解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集体背诵学过的唐五代词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点出花间词特点,引出花间鼻祖温庭筠,赏析他的菩萨蛮,进一步感知花间词派的词风: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二、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2、背景
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三、置身意境
找出全词的物象:
小山、金、鬓云、香腮、蛾眉、镜、
花、人面、绣罗襦、金鹧鸪
构成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象
四、理解词的内容,整体感知
(一)赏析上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1、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2、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3、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4、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在词人的联想中,发鬓如云,故生飞度之感。
“欲”度,则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6、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7、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8、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
女子化妆为人欣赏,无人欣赏爱悦,所以慵懒
用个“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
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又“妆”字上着一“弄”字,便含百无聊赖而借此消遣的意味。
9、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
——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译文: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像云一样的鬓发披拂,微掩如雪香腮。
慵懒的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仪容,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上片从素妆写起,到起床后的梳洗。
写女主人起床前后的情态、动作。
(二)赏析下片“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1、罗襦:丝绸短袄。
2、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3、梳洗打扮过后,为了看头上的花饰是否插好,拿出两面镜子一前一后地照着瞧。
镜子里交叉出现了她的脸孔和花饰。
花与人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好看。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
译文:以两镜前后相映,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红花和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刚熨平的绫罗群襦上,绣着一双双金鹧鸪。
下片梳妆已罢,照镜观看及穿衣登活动及内心的感触。
五、课堂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六、思考讨论:为何历代文人常用女子的意象作比喻?
明确: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中,夫妻的伦理关系和君臣的伦理关系,是相当的。
妻子在丈夫面前是没有自由的,丈夫可以喜爱她,选择她,抛弃她。
她的一切都操纵在男子手中。
君臣关系也是如此。
那个在家中唯我独尊的男子汉大丈夫,一到君臣关系中,就变成“臣妾”了,就跟那妾连在一起了,相当于女子地位。
他可以被选择,被抛弃,被贬谪,被赐死,甚至杀身,还要谢恩的。
与夫妻关系极为相似。
所以很多男子做起诗来,想到自己不得知遇,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女子,没有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搜集历代文人以女子意象寄予情感的诗作。